小学语文:古朗月行 一年级 教案 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下面是一份针对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课程的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朗月行》这首诗歌的基本内容和背景。

2.能够正确朗读《古朗月行》这首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并理解其中的基本意思。

3.通过《古朗月行》这首诗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4.通过诵读和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景象,激发孩子们的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悟。

二、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老师准备好《古朗月行》这首诗歌的课件,同时准备好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自然景象。

2.导入课程老师通过呈现一段月亮升起和落下的视频,引导孩子们由发挥,描述月亮的变化和自然景象。

老师带领孩子们朗读诗歌《古朗月行》,并讨论诗歌中的基本内容。

3.学习音律和韵律老师指导孩子们仔细听诵诗歌,感受音律和韵律。

老师给孩子们对诗歌中的押韵词进行筛选,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能力。

老师要求孩子们模仿诗歌的语调、抑扬顿挫,跟着老师一起诵读。

4.理解诗歌内容老师通过呈现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描述的自然景象。

老师带领孩子们深度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让孩子们形象地理解诗中的世界。

5.论述诗歌的情感老师要求孩子们对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直观化的表述,并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诗歌所传递的情感。

通过对诗歌的情感分析,培养孩子们对诗歌的感性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练习老师要求孩子们在小组中彼此协作,模拟月亮升起和落下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和语言表达,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三、教学评估老师通过对孩子们的口语表达、文学鉴赏和情感体验进行综合评估,了解他们对《古朗月行》这首诗歌的掌握程度和对自然的感悟。

此外,老师还通过对孩子们所做练习的集体展示,检验孩子们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总结通过对《古朗月行》这首诗歌的学习,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感悟自然界的神奇景象,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课文《古朗月行》教案范文

课文《古朗月行》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朗月行》。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古代月亮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辅段,帮助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3)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朗月行》。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感受诗人的情感,描绘诗歌画面。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意境。

(2)运用诗歌中的词语进行创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述月亮的美。

(2)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3)分析诗歌结构,讲解诗句的意义。

3. 朗读与背诵:(1)分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2)教师示范背诵,引导学生跟读。

(3)学生自主背诵,提高记忆力。

四、课堂练习:1. 填空题:(1)课文《古朗月行》的作者是____,他是我国唐代著名的____。

(2)课文中所描绘的月亮景象是____,诗人通过描绘表达了____的情感。

2. 连线题:将下列词语与对应的诗句连线:(1)小时——疑是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白兔——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3)晶莹——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古朗月行》。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创作一首小诗。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字迹、正确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

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材说明:《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

诗句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

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

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日子观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收集描写月亮的图片、儿歌、谜语。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方法:1.识字教学。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生字,反复读生字,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行”是后鼻音,“时”和“识”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检查,并随时纠正错误读音。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采用部件结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记忆字形。

“时”由熟字“日”加部件“寸”构成; “识”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构成; “台”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构成; “作”由部件“亻”和“乍”构成。

理解“台”的字义时,教师可手指讲台,明白“台”就是高平的建筑物,还可以让学生组词扩词,如:戏台、主席台、柜台等,积累词汇。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有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归类观察范字,练习写字。

如“台、古”都是上下结构,这两个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

其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边不要分得太开。

可重点指导“彳”的写法:上撇较短,下撇稍长,竖对准上撇中部,从下撇起笔。

3.朗读指导。

朗读时可借助挂图,想象自己在宁静的夜晚面对圆月欣赏的情景,语速稍慢些。

先听听老师或录音的朗读,再反复练习,注意读出节奏与韵脚。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古朗月行》这首古诗。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韵味和意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古朗月行》的诗意,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月亮吗?月亮是什么形状的?你们知道关于月亮的古诗吗?2.学生分享知道的关于月亮的古诗。

二、新课导入1.介绍《古朗月行》的作者李白,引导学生了解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2.齐读《古朗月行》,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

三、逐句解析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呼作”是指把月亮叫做白玉盘。

2.“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瑶台镜”是指天上的镜子,“飞在青云端”是指镜子在天空中的位置。

3.“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仙人垂两足”是指仙人站在树上,“桂树何团团”是指桂树长得非常茂盛。

4.“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句诗的意思。

引导学生理解“白兔捣药成”是指白兔制药成功,“问言与谁餐”是指询问制药给谁吃。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古朗月行》的诗意。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古朗月行》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

2.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哪里写得最好?二、深入探讨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作者会把月亮叫做白玉盘?引导学生理解:因为月亮洁白如玉,形状又像盘子。

2.“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让学生讨论:这句诗中的“瑶台镜”和“青云端”分别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瑶台镜是指天上的镜子,青云端是指天空中的位置。

3.“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让学生讨论:这句诗中的“仙人”和“桂树”分别指什么?引导学生理解:仙人是指神话中的仙人,桂树是指一种树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古朗月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古朗月行》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古朗月行》》《古朗月行》是汉代司马相如所作的一首咏月诗,其情意真挚,语言简练,富有文学意味,通常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阅读《古朗月行》,不仅能够开阔他们的文学眼界,增强他们的文学修养,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中文语文能力。

以下是小学一年级《古朗月行》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朗月行》的背景和作者情感;2.理解《古朗月行》的意义及表达方式;3.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朗读能力和书写技能。

二、教学过程1.导入以月亮为主题,将月亮画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依次写出自己喜欢的月亮的形象和月亮的作用等信息。

引导学生进入对月亮的情感和认知角度。

2.阅读介绍《古朗月行》的作者、作品背景和情感,学生朗读诗歌及背景材料。

3.理解教师分析《古朗月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解释文本中的生僻字、成语和古语词汇等。

4.学习教授《古朗月行》中的一些字词和句式,引导学生缓慢、准确地朗读、背诵和书写。

5.练习请学生分组进行口语表达,拟定并讲述一个和“月亮”相关的故事或经历。

学生也可以选择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或小说,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6.作业请学生在家中将自己对月亮的情感和认知写成一篇散文或小品文,或者手写背诵《古朗月行》。

三、教学指导1.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情感保障,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2.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在口语表达和书写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意;3.教师要配合家长,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4.教师要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敬畏自然、关爱生命的精神和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觉践行。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古朗月行》,我发现教学活动要注重营造温馨、和谐、亲切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更好地自我激发、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注重教学和家庭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成长。

教学《古朗月行》,不仅让学生留下了美好的课堂记忆,也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和智能潜力,增强了他们的人文情怀和中华文化自信心。

长春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朗月行》教案(精选13篇)

长春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朗月行》教案(精选13篇)

长春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朗月行》教案(精选13篇)长春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古朗月行》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古、行、白、玉、台、飞、”6个生字,认识一个偏旁“十”。

2、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在朗读中体会月亮的神奇美丽,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变化和诗人奇特的想象并激发学生观察月亮的欲望及探索夜空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随文识字三、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第一课时一、板画激趣,初读古诗。

(一)板画激趣,认识生字。

1、板画○并涂色:猜猜看老师要画什么?(学生用手指在桌子上画)2、什么天气情况下才会出现月亮呢?认识“朗”字。

1)生拼读。

2)师讲解结构并组词。

3)能把晴朗和月亮连起来,带上你的想象说句话吗?(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晴朗的夜空里,挂着圆圆的月亮,多美的夜晚啊!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朗诵一首诗,就是描写这幅美景的,想听吗?2、有谁以前就会背这首诗或听过这首诗。

(学生发言)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3、简单介绍李白。

4、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诗的名字就叫——古朗月行。

(学生齐读)认识“古”和“行”(学生拼读)能给“古”组个词吗?教师指导学生先观察“古”字的结构,然后指导书写。

猜猜看与“古”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出示“行”的字理讲解。

出示不同读音的词,领我们的汉字多有趣呀!行有两个音,这叫多音字。

(学生拼读)二、启发想象,诵读古诗,识生字。

(一)以读促想,认识生字1、下面就让我们看看古代人眼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每个字音。

(学生练读)教师检查,看谁读得准?2、古代的孩子把月亮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读前两句)学习“白玉”两个字。

出示玉的字理图。

课件出示图并配字。

(玉饰品)如果让你画一块白玉,你会用什么颜色、怎么画?与“白”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呢?3、多美的想象啊!让我们带上动作和想象读一下这句话,注意停顿。

4、认识“时”、“识”、“作”、“呼”。

教师必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

教师必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

教师必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教案《古朗月行》是一首古老的童谣,也是一门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授《古朗月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教材解读、知识点讲解、教学方法和评价反思四个方面对《古朗月行》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材解读《古朗月行》是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古文还是比较晦涩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篇古文缺乏吸引力或者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帮助。

相反,通过对这篇古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语文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甚至还可以开阔自己的思想视野。

《古朗月行》把月亮、树木、天鹅、童子等生命形象投射在了自然界之上,用婉转而抒情的语言描绘了这些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这首童谣给人以浪漫、悠扬、抒情的感觉,使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

二、知识点讲解1、词汇《古朗月行》里有很多生僻而神秘的古词汇,学生往往会感到陌生而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生僻字的讲解。

比如,“古朗”读音为gǔ lǎng,用于描绘山的险峻,而“洛阳”则为“luòyáng”,是古代六朝时期的一个有名水城。

2、语法在句子结构,《古朗月行》的句子比较简短,但是都颇具意境和语言韵味。

教学时,应让学生注意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语序和语气的变化。

3、意境《古朗月行》的意境非常抒情,对于孩子的心灵成长和情感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对这种意境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感性体验并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1、情景演示法通过情景演示法,让学生感性理解古文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带到课堂中来,理解古语言的含义。

以《古朗月行》中的“掩面泣九声”为例,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细腻的动作来演示出孩子哭泣的情景。

2、分词解析法通过分析字词的形音义,让孩子逐渐掌握古汉语的基础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分别解析每个字、每个词及整句的意思,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并记忆古文的含义。

古朗月行 一年级_一年级语文教案

古朗月行 一年级_一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准备:
之前布置学生去春游。
教学时间:四教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1、师:前两天,我们去春游,你能看到了什么?
2、(出示挂图)图上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他们不仅游览了春天的美景,还在游玩中学了许多知识。想知道他们都学了什么?做了些什么?
(二)读描写春天的句子
1、出示句子,谁来读?
2、学生自由练读短文。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写铅笔字,认识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3、读读背背:熟读识记四个描绘春光的成语,体会成语的韵律美,画面美,背诵两则谚语,教育学生爱惜光阴,鼓励学生背诵有意义的谚语,
4、综合性学习:结合“三八”节,作一张贺卡,写上一句话,让学生在“做”“写”“问”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索精神。
5、口语交际:观察图画,展开想象,当众介绍春天的美景,意思要明确,语言要规范,并能做到目中有“人”。
刚才大家的想法都非常的好,其中做一张贺卡送给妈妈这个想法太好了,妈妈收到这份礼物一定又惊又骄傲,她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仅孝顺还能干。
2、揭示要求。
这节课我们每个同学都来自己动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我们的妈妈,让我们每个人的妈妈都得到一份惊喜好不好?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小学语文:古朗月行一年级教案教学设计(实用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小学语文:古朗月行一年级教案教学设
计(实用文本)
教学设计示例
3.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朗、呼、疑、镜、碧”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的音、形、义,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

“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

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

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

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

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板书设计
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
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