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_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的内在统一

公共管理_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的内在统一
公共管理_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的内在统一

[收稿日期] 2002211222

[作者简介] 蔡立辉(1965—),湖南益阳人,法学博士,中山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公共管理研究。

公共管理:公共性本质与

功能目标的内在统一

蔡立辉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 公共管理是在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公共行政理

论派别。当代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共部门自身的责任机制来建立和发展社会公共责任机制,通过公共部门自身切实履行义务来让公众履行义务,通过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来最终实现政治统治利益。它强调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和维护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从而增强公共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公众的凝聚力。公共管理充分体现了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内在统一的特性。

[关键词] 公共管理;公共性本质;功能目标;内在统一[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420(2003)022*******

西方国家针对政府管理极权化和官僚主义化所导致的垄断、低效率、财政赤字和各种社会危机,以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社会现实,进行了一场以市场化为取向,旨在推行绩效管理和强调顾客至上的政府改革运动。有人把这场运动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管理理论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公共行政理论派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过去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行政管理”概念及其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公共管理教育和理论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为此,我们从知识发展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揭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之间内在统一的

特性,对于正确理解公共管理和开展政府改革来

说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一、公共管理的理论缘起与知识发展

公共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管理活动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自从产生了国家及其附属物———政府公共部门,就产生了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公共领域和公共事务,因而也就产生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践活动。但是,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运动或理论,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产生与形成的。公共管理的理论缘起与知识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

西方国家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改革的实践是

441—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J OU RNAL OF RENM IN UN IV ERSIT Y OF CHINA

No.2 2003

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基础。众所周知,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极端化制造了可以摧毁自由竞争制度本身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这在客观上需要有一个超脱于各种竞争主体来扼制垄断的协调执行官,需要有一个维持基本社会公正而免于社会崩溃的社会公共产品的分配者。生产高度社会化和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又需要有一个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者。

因此,从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正常社会秩序的客观需要出发,西方国家不得不实行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积极干预,充分运用和强化政府职能。具体表现为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在一起,政府的经济职能和社会服务职能均扩大和加强了;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保证市场秩序的维持,通过预算和高额税收、发行公债等办法来承担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在收入再分配领域,政府采取一系列福利措施,以维护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政府行政权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日益强化的。政府职能急剧扩张、政府涉足的领域急剧扩大、政府干预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度也急剧加深,并由此导致了机构规模急剧膨胀和政府管理体制的变化:议会权力削弱,行政权力扩大;政府变成了集中主要权力的“万能政府”,政府的官僚机构和军事机构不断扩大,并具有使权力过分集中到政府首脑一个人身上的发展趋势。

政府管理的极权化和官僚主义化形成了政府垄断,推行“福利国家”、“人民社会主义”和“混合经济国家”政策,从而导致了政府管理失控、官僚主义、低效率,导致了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民权运动高涨。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荷兰等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针对这种社会现实,发动了一场政府改革运动。这场改革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市场化为改革取向,推行政府公共服务输出市场化[1](P55),在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部门中大量引入竞争与市场机制;减少政府职能,将政府职能向社会转移以实现政府从社会的部分撤退,更多地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和放松规制,放松政府对社会、市场的管制,简化政府管理的行政流程;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裁减机构与人员,削减财政开支,实行小政府模式和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将政府的决策与执行功能分离,加强对政府的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树立服务意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实现政府公共功能目标,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推行电子政务和政府在线服务,提高政府管理透明度。这些措施的实行推动了公共管理实践中大量吸收和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经验和方法,并由此导致了管理主义、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企业家政府、顾客至上等名词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构成了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

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就是在这种“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推动下公共行政知识发展与理论研究的结果;反过来,在一些概念、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模型等方面又为公共行政学研究和公共部门改革实践提供了新的视野,并日益表现出以公共管理为中介的公共政策与公共行政的融合。从历史的观点看,公共行政学自19世纪末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学和行为科学行政学两个发展阶段。在这两个发展阶段上,公共行政学都是以管理学为理论基础,科学管理占据了主导地位[2](P1-51),公务员的专长也受到高度重视。以效率、效益为导向的技术视野是这个时期公共行政的标志,追求行政效率是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理论及实践的最高目标。不同的是,传统公共行政学着重从制度、体制的构架与研究方面寻求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的途径;行为科学行政学着重从人和组织的行为对效率的影响上寻求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的途径。相反,平等与公正的问题并没有受到重视和发挥作用。

传统公共行政学和行为科学行政学以经济和效率为公共行政的基本目标,忽视了公共行政所应承担的广泛的社会责任,其结果是在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时代,长期存在着普遍失业、贫穷、疾病、无知和绝望,从而构成了对现有政治制度的根本威胁。60年代以后,政策科学和公共行政学集合在一起,塔尔科特?柏森斯、卡斯特、罗森茨韦克、高斯、雷格斯等人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整个公共行政活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寻公共行政的解决途径和公共行政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强调公共行政适应环境的权变观念与生态观念,谋求公共行政与其环境之间及公共行政内部各部分之间动态的、具体的一致性,以保证公共行政的高效率。60年代后期,以弗雷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

5

4

1

公共行政学”发展了社会公平理论,认为经济和效率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平,主张将“效率至上”转为“公平至上”;强调公共行政组织变革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民主行政之模型,强调顾客导向的行政组织形态,强调将公众的需求作为行政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与行政组织设计方案应该遵循的目标。[3](P58)新公共行政学对政府改革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民主价值取向。

为了适应公共行政部门对政策执行和政策管理的要求,政策科学和公共政策分析成为70年代公共行政学的主流学派。以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为主要代表,谋求政策科学、政策分析与公共行政的结合,使政策科学与政策分析转而重点研究政策执行和公共项目,而不再重点研究机构。

政策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特别是由结构与过程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所产生的结果上,这样就使绩效管理问题成为公共行政中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政策执行研究是以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所进行的跨学科研究[4](P3),这样就促进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促成了公共管理研究的兴起。

1991年9月20日至21日,美国第一次“国家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在锡拉丘兹大学召开。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1)评价国家的艺术———公共管理研究;(2)交流与出版最好的和最新的公共管理研究成果;(3)通过区分理论、研究和方法论的差别来推动公共管理研究的发展;(4)促进公共管理研究者的相互联合与交流。[5](P xii2xiv)从此以后,美国每两年举行一次的国家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极大地推动了公共管理理论的研究与知识的发展。

总的来说,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和知识发展还处于众说纷纭的初始阶段。布赖顿?米勒德认为,公共管理与社会科学理论有着而且应该有着或紧密或松散的联系;它研究的是基于实践经验的方法和管理技术。公共管理中的所有问题都与绩效和管理有关,绩效的意义在于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如何在各种条件下改善与提高纳税人所要求的效率与有效性;管理则是指在一个赋予公共管理者以充分权力的活动领域中,对公平、关心和责任产生作用的一种新的安排,包括采取私有化、公私合伙和承包等方式。[4](P307-310)

詹姆斯?佩里认为,“简而言之,公共管理理论应该提供关于公共管理者在各种变化的形势下如何做出行为的有用的和实用的普遍性原理。‘有用的和实用的’这个词是表示公共管理理论必须是有实用价值和以问题为导向。”[6](P16)根据詹姆斯?佩里的观点,公共管理理论就是为培养公共管理者实施有效管理的技术,以及遇到问题和在不同情形下的管理应变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普遍实用的原理与方法,以便增加管理绩效。

胡德认为:“公共管理即‘国家的艺术’,能够松散地被定义为如何设计和管理公共服务的问题,以及政府行政部门的细微工作。”[7](P3)

我们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实施管理的技能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是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等公共组织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建立与维持公共秩序、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和增进公共利益的活动总称。

以跨学科为基础的执行研究和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明显趋势导致了公共行政学多元的综合研究方式的出现。[8](P21)这种方式强调运用各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解释与解决公共行政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例如罗森布鲁姆提出公共行政就是运用管理的、政治的和法律的方法来履行对整个社会及其各个部分进行规则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9]戴维?奥斯本、盖布勒为代表的企业家政府理论,主张把企业或私营部门经营的一些成功的管理方法移植到政府公共部门中来,主张政府应像企业那样引入竞争机制、树立顾客意识、视服务对象为上帝。[10](P13)以胡荷、胡德为代表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借鉴现代经济学和私营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公共选择和交易成本理论为依据,提出政府管理应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提高服务的效率、质量和有效性;以“理性人”的假定为依据,提出政府管理应实行绩效管理;以成本—效益分析为依据,提出对政府绩效目标进行界定、测量与评估,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基础。[11]

这种以跨学科为基础的综合研究方式还促进和推动了公共行政研究重点的变化,使公共行政研究由注重研究行政环境的变化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6

4

1

到注重研究环境变化后的行政结果,包括注重公共服务的网络结构、高绩效体系和顾客服务[12],从而使公共行政学中重视研究公共项目、绩效评估、建立和发展新的公共责任机制等管理方法与技能的公共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对政府改革实践产生了广泛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之间的差别在于公共行政更加重视目标的“设计”,公共管理则更加重视实施目标的具体运作过程和结果;公共行政偏重于管理过程中政治的、法律的手段,公共管理则偏重于管理的、经济的手段。因此,一方面,公共管理的出现给公共行政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公共行政的自我发展,使公共行政获得了实现其目标的新手段;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虽然可以互相替代,但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理论派别,无法替代它的全部。这告诉我们,那种认为“公共行政”是传统说法、“公共管理”则是现代潮流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我国原有的“行政管理”实际上只是政府管理;而现在流行的“实际上是西方意义上的公共行政。

二、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内涵

及其范畴体系

公共管理的内涵是公共管理本质特性最集中的反映,“公共”是公共管理的本质内涵。以“公共”为核心的概念体系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管理的理论体系就是由它的公共性内涵及其范畴体系组成的。

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德怀特?沃尔多曾提出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问题:“什么是‘公共’行政?‘公共’这一修饰词表示什么特征?公共行政怎样区别于一般行政,种怎样区别于属?”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对“公共”含义的理解:(1)可以根据政府与国家之类的词给“公共”下定义,这就涉及主权、合法性、普通福利等法律概念、哲学概念和普通政治理论方面的问题。(2)可以按照在某种社会中人们认为有哪些公共职能或公共活动的认识简单地从经验方面给“公共”下定义。这样一来,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很难有统一的规定。(3)可以根据政府所执行的职能或活动的常识性方法来定义,但有许多政府行为是不稳定的或不确定的。[13](P15)

德怀特?沃尔多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概念和结构———功能分析方法,与文化概念分析方法来理解“公共”的内涵,这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公共”概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他的论述表明,“公共”是构成公共管理最本质的概念,并由这个概念组成了公共管理的范畴体系,即公共主体,包括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类公共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等公共组织;公共客体,包括公共权力、公共事务、公共秩序、公共利益及其相关的公共政策与政策过程、公共规则、行为规范与绩效评估标准、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公共行为即公共执行行为,包括行使公共权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行为方式、手段与方法。以“公共”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反映了公共管理的本质内涵,构成了公共管理的范畴体系。

11公共管理的主体,即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公共部门、非营利部门、第三部门和权威性机构等公共组织,而不是私人企业或私人机构。这个主体概念从管理活动的主体上区别了公共管理与私域管理。主体概念的联系性与运动性表明“公共”理念下的公共管理思想体系与私域管理思想体系的差异。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但不能说所有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供给者都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任何缩小或无限扩大公共管理主体概念外延的做法,都会导致对公共管理思想体系的损害。

公共管理主体行使的是社会的公共权力,而不是某个组织或某个人的权力,权力指向的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合法性是建立在为民众创造福利、为公众服务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立足于为少数人或为其自身利益服务的基础之上。公共管理主体的这种道德要求,通过法律程序就可以确定为一种普遍的法律责任。

21公共管理的性质。人类社会所有的公共管理既具有执行国家及其附属物———政府公共部门的意志、维护国家政治统治秩序的性质,从而在行为方式上都表现出职能、程序、要素与过程;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政治与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具体活动的性质又呈现出差异。而且,公共管理的历史继承性与联系性以及公共管理的发展规律性还表明,人类社会越发展,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使公共管理的性质趋于共同,即

7

4

1

增进、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即使是执行国家意志、维护国家政治统治秩序的活动也开始逐渐“软化”,行使公共权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维持基本的社会秩序和保障社会的公平与公正、实现公共利益;公众由往日被管治的对象变成了政府公共部门的顾客。这不仅使顾客、消费者、公众与他们作为这个社会的主人、所有者具有了同一的意义[14],而且,由于“权力是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直接控制”[15],使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成为公共管理的应有之义。重塑政府理论、企业化政府理论、新公共管理都反映了公共管理的这一性质及民主价值取向。

法兰克福学派代表、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一文中,对国家政治统治“软化”的趋向提出了批判。他认为,政治统治巧妙地涉入公众的普通生活,公众“从摇篮到坟墓”都被纳入国家和政府的制度安排之中并不是国家政治统治与公共管理趋向软化的表现,而是更加强化的表现。他在明确了“公共领域”、

“公共性”范畴的历史起源之后,又分别沿着社会结构、政治功能及意识形态等思路对“公共领域”、

“公共性”的现代转型线索逐一加以研究,认为“公共领域”、“公共性”概念是一个综合性的范畴,是一个现代性的问题,既有现代政治运动,也有现代社会动员、现代社会变迁及意识形态转型等方面的问题。他由此揭示了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实现巩固资本主义政治统治的目的,揭示了公共管理具有间接维护政治统治的基本功能。

哈贝马斯站在意识形态批判的角度,一方面,他从资本主义历史进程中抽象出一种理想型的“公共领域”、

“公共性”;另一方面,他又把这个理想范畴当作规范,对社会福利国家的公共生活方式,诸如增进、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公共管理,视公众为政府公共部门的顾客,“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行政加以批判,认为这是政治对民众普通生活的渗透。哈贝马斯的批判揭示了公共管理在性质上已不是直接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表明了公共管理在维护和进行政治统治方面的间接性质。

31公共管理的社会公共责任与义务。在当代,“公共”的本质内涵决定了公共管理最重要、最广泛的职能和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根据公众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公共管理绩效所包括的效率逻辑与公共责任逻辑这两个不可或缺与内在统一的方面表明,公共管理主体在社会竞争中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又通过公共责任机制、以严明的绩效目标和绩效管理,保证公共管理主体在竞争中对公众负责、提高服务质量和顾客的满意程度。“顾客至上意味着联邦政府为美国人民提供能够得到的最高质量的服务”。[16]

因此,公共管理绩效评定的标准不仅包括量的标准,而且还包括质的标准,即服务质量与结果。根据社会的需要提供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又根据公众对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的满足程度来评估公共管理绩效,从而确定公共管理对公众负责、提高管理效率与能力的公共责任机制与运行机制,这是公共管理绩效评估的宗旨。新公共行政学理论、绩效评估理论、重塑政府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都把这一点作为自己的重要理论内容。

公共管理所承担的社会公共责任与义务告诉我们,不能用纯粹的管理主义思想、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来看待、理解公共管理,也不能用“经济人”假设来理解公共管理的目标与绩效评价标准。公共管理在理念上不同于私域管理的最大区别在于:满足公众的需要和实现公共利益是第一位的,效率则是第二位的,效率只有在用来满足公众的需要和实现公共利益时才有意义。公共管理坚持以“顾客至上”为管理理念,更加强调顾客导向、社会导向、任务导向、结果导向和市场导向,并将顾客的需求作为公共部门存在、发展的前提及其改革、组织设计应遵循的目标。

因此,“公共”性内涵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共部门自身的责任机制来建立和发展社会公共责任机制,通过公共部门自身切实履行义务来让公众完完全全地履行义务,通过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来最终实现政治统治利益,从而加强与维护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增强政府公共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等公共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公众的凝聚力。

41公共管理主体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机制与回应机制。这表明的是公共管理过程中公众的参与机制、监督机制和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西方国家在政府改革过程中,把科学技术的应用作为实现政府公共管理战略目标的手段,把从根本上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作为政务信息化建

8

4

1

设的核心价值。1993年9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了“国家资讯基础建设”和构筑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政府、走向在线服务的政府发展目标。[17]随后,英国、奥地利、加拿大、荷兰、芬兰等国家及欧盟等国际组织也都积极进行了政务信息化建设。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政府,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和走向政府在线服务成为衡量国家竞争力水平的显著标志之一和世界性潮流,各国都希望借助完善的资讯网络来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在信息时代,公共管理主体与公众之间信息交流的机制和回应机制都是通过建设与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的。网络信息技术将政府公共部门、政府与企业和公众有效地联系起来。公众通过网络能够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办事规程、各项政策法规和政府服务项目等信息,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意志,提出对公共服务的要求,并通过网络来实现权利和履行义务;政府通过网络来公布服务信息,直接获得公众对服务种类与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各种反馈信息,处理公众提出的各种要求,管理公共事务和传递公共服务在内。在这种双向传输过程中,政府和公众的各类信息与要求都以数字形态存在、以网络为传播途径,在数字虚拟的办公环境中进行交换与处理,通过网络完成信息的收集与发布。网络成为公众实现权利、选择服务的手段、工具和渠道。正是网络所具有的穿越时空障碍汇集来自无限途径的大量信息的能力,使网络化政府服务成为可能,使政府公共管理更加以公众为中心、更加透明、更加富有责任心与效率成为可能。在这种条件下,政府公共部门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而是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不再以自身制定的规则为依归,而是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增强对公众需求的回应力。

51公共管理的公开性。公开性是“公共”的应有之义。这种公开性不仅包括让公众知晓公共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输入、输出、中期成果、最终成果及绩效评定结果,而且还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各种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及公共服务在内的供给过程都必须置于公众、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新闻媒体的检查、调查和监督之下。电子政务、电子政府及顾客至上的公共管理理论,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公共管理应该公开与透明。

以“公共”为核心的概念体系构成了公共管理的本质内涵。这个本质表明了政府公共部门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蕴涵了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发展和完善公共责任机制与监督机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从根本上改善政府服务、提高效率与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和公众的满意程度等管理理念。

“公共”概念的本质内涵形成了公共管理的思想体系和范畴体系,公共管理理论中所包含的各种学说和思想都是围绕“公共”这个核心展开的。公共管理运动也是围绕公共组织机构的设置、职能及其行为方式,围绕公共利益的分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保证,围绕政府公共部门与公众、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管理体制的重新架构、体制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的。从理论到实践,“公共”始终都是公共管理各类问题的核心。

三、公共管理的功能目标

及其公共性分析

公共管理的功能目标是其“公共”性本质内涵的体现;公共管理的这种“公共”性本质与其功能目标内在统一的特性,表明公共管理不仅与国家的本质作用相联系,而且还必须以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基础。历史上各个时代公共管理之间的差异,就是因为不同时代的公共管理注入和融入了不同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与时代特征。这种差异并不取决于统治者个人的意志,而是体现了社会对公共部门与统治者的要求。如果公共部门不能有效地吸纳和反映社会对它的要求,或对社会的要求没有任何回应,那么,这个公共部门就是一个没有能力的公共部门。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公共性是一个有效公共部门的根本属性所在,是其生命力的体现。当代西方国家政府改革所采取的以公众的需要为导向、强调顾客至上、倾听顾客声音和提高服务质量等措施,都是为了增强政府公共部门的能力,而不是削弱它,是把政府公共部门从低效率和高成本中解放出来,从而使西方国家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进一步巩固,并获得了新的统治方法与手段。

就公共管理的功能目标而言,它包括了基本功能目标和具体功能目标两个方面。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与国家的本质作用相联系。任何一种

9

4

1

公共管理都贯彻和体现着一种意志。这种意志或者表现为统治集团或个人的意志,或者表现为上升为国家意志的广大公众的意志。这种意志是在公共权力的作用下,由公共组织通过公共管理来实现的。例如,公共项目对财政的分配和使用、评估项目的划分、绩效目标和评估标准的确定等都体现了某种意志。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与保持“秩序”、缓和社会矛盾冲突的政治统治密不可分。

公共组织是一个国家政治总格局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体现这个国家中国家机关的组成形式、职能体系、权力分割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还被纳入这个国家中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众相互关系的制度安排之中。公共组织所进行的公共管理自然也就成为国家管理的组成部分。执行国家意志(公共组织在执行国家意志的过程中也要做决策,而且所做的决策必须符合并体现国家意志,与执行国家意志的活动内容、活动范围相联系)、缓和各种冲突、建立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是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体现了公共管理的方向性和政治性。

公共管理作为国家管理的组成部分,成为一个国家解决社会和技术问题不可或缺的环节。不仅“行政国家”的出现表明了这一点,而且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也表明了公共管理的这一基本功能目标。因为只有通过公共管理行为,才有可能制定出长期的、综合性的实施计划,以确保政策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现实中许多国际经济的谈判与合作也都是通过政府公共部门间的谈判与合作表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过程也是国际经济政治化的过程,全球性问题只有通过政治机构之间的合作才能解决。凡此等等,都会使公共管理活动超越国界,从而广泛参与国家间、政府间的联系与合作。

公共管理的具体功能目标是公共管理基本功能目标的实现方式,包括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和改善公共责任机制、实现公共利益等。例如,在政府部分职能市场化以后,政府公共部门承担的责任就是确定这些公共服务供给者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价格标准,保证这些供给者无法利用提供公共服务的机会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保障社会公平。这都是“公共”性本质内涵的体现。

公共管理的具体功能目标与具体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社会的意识形态相联系,与一定时期、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所面临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联系,与实现基本功能目标的具体方式相联系。一句话,具体功能目标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联系的,充分体现了公共管理在维护和进行政治统治方面的间接性质。因此,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问题不同,公共管理具体功能目标也不相同,从而导致了公共管理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所适用的理论也各不相同。这样,在公共行政学中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公共管理方法、措施和理论派别。

具体的政治体制,即国家权力结构形式、国家机构的组成形式及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国家权力的分割及其结构形式、政府行政组织的职能、具体组织形式及其在整个国家机构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具体的经济环境条件,包括自然资源状况、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状况、人口状况、国民收入状况、社会的基本生产关系结构和经济体制,也都会导致不同的公共管理功能目标。就经济体制的影响而言,在自然经济体制下,经济资源的配置由习惯经验所支配,政府的经济功能微弱,主要限于全局性的农田水利、交通、道路建设等方面。政府行政组织的社会服务功能也很微弱,负责经济、社会事务的部门较少。政府行政组织行使国家权力的目的主要是出自对社会的管理与控制,其政治功能、社会治安功能较为突出;行使功能的手段比较简单,主要是采取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政府配置各类资源,政府行政组织对社会经济活动,甚至包括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实行全面、直接的指令性管理,设置大量的经济管理部门。把太多的社会功能加在政府肩上,大大扩充了政府行政组织的职能范围。公共管理所体现的特征表现为干预的直接而广泛性、管理手段的单一性、和行政命令的强制性和企业主体的附属性。公共管理的具体目标是实行对社会高度集中的管理与控制,政府计划成为各生产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活动的边界。指令体系成为惟一与法律等同的东西。[18]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由市场配置各类资源。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信号引

5

1

导着生产要素的投入和转移,以追求运行效率的提高和交易成本的降低。由此决定了公共管理的具体功能是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规则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采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方法与理论,引导、调节和规范经济活动,调控宏观经济发展的方向、比例和速度,维持市场秩序和纪律,提高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质量,保障公正的收入分配和公民基本的生活,保护环境。公共管理不再以效率为惟一目标,而是表现为由多个目标所组成的综合目标体系,诸如效率目标、公共服务质量目标、公共责任目标、管理能力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公众的信任和满足度、评估绩效的各类标准等。

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公共管理以公众的需要为其行为导向,照顾与采纳社会各方面的利益与意见。公众是按照他们的意志和利益标准来评价公共管理所供给的政策、规则、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如果公共管理不能与公众的要求保持必要的一致,就会导致公众对公共组织,特别是对政府行政组织的不信任。这就要求公共管理必须更加重视其产出和结果,重视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效率与质量,提高公众的满意程度。正是基于这种发展趋势,成本与效率观念、绩效管理、顾客至上与服务意识构成了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并为达成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而产生作用。

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面临和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不同,也使公共管理的具体功能目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在社会发展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公共管理以政治职能与统治职能为其主要职能,加强对社会的管理与控制就成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功能。谋求政治统治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提高效率是这个时期公共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在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公共管理以经济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为其主要职能。引导、调节和规范经济活动,调控宏观经济发展的方向、比例和速度,维持市场秩序和纪律,提高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质量,保障公正的收入分配和公民基本的生活,保护环境是公共管理的重要功能。谋求效率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发展公共责任机制和提高服务质量是这个时期公共管理最重要的目标。当然,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过渡时期,由于社会面临着因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所带来的特殊社会问题,公共管理有必要采取不同于正常条件下的管理措施与方法,以解决和处理这些特殊的社会问题。

总之,公共管理的具体功能目标反映和体现了它的基本功能目标,并为它的基本功能目标服务。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是通过首先实现它的具体功能目标而得到实现的。这不仅体现了公共管理的民主价值取向,而且也体现了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本质与其功能目标之间内在统一的特性。因此,如果用公共管理的具体功能目标去代替甚至否定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就会抹杀公共管理与私域管理所固有的区别,也会导致离开公共管理的具体制度框架而把它说成是纯粹的技术与方法。如果只强调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忽视其具体功能目标,就会把公共管理当作直接进行政治统治的手段,就会否定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本质。为了实现公共管理的基本功能目标,根据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环境,采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方法和手段,甚至包括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是完全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Jon Pierre.The Marketization of the State:Citi2 zens,C onsumers,and the Emergence of Public Market[M]. MCG ill2Queenπs press,1994.

[2] Frederickson,H.G.S ocial Equit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A Symposium[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74,(34):1-51.

[3] Frederickson,H.G.Toward a New Public Ad2 ministration[A].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 Hartcourt Brace College Publishers.Fort Worth:Texas. 1997.

[4] Donald F.K ettl,H.Brinton Milward.The State of Public Management[M].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6.

[5] Barry Bozeman.Public Management:The State of the Art[M].San Francisco:Jossey2Bass Publishers, 1993.

[6] Christopher Hood.The Art of The State:Cul2 ture,Rhetoric,and Public Management[M].Oxford Uni2 versity Press,1998.

[7] James L.Perry.Public Management Theory:

1

5

1

What is it?What should it be?[A].Barry Bozeman,Public Management:The State of the Art[C].San Francisco: Jossey2Bass Publishers,1993.

[8] Jack Rabin,W.Bartley Hildreth,and G erald J. Miller.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Marcel Dekker,Inc.,1989.

[9] Rosenbloom,David.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2 ory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C].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83.

[10] Osborne,D.and T.G aebler.Reinventing G ov2 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 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From the Schoolhouse to Statehouse[M]. City Hall to the Pentagon.Reading,Mass.:Addison2Wes2 ley,1992.

[11] Hood Christopher.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J].Public Administration.Vol.69,1991No. 1.

[12] James L.Perry,Handbook of Public Adminis2 tration[M].Jossey2Bass Inc.,Publishers,1996.

[13] Waldo,D.Th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J].Doubleday,New Y ork,1955.

[14] President Bill Clinton,Vice President Al G ore, Report of the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R].Se p.1994. Printed on Recycled Paper.

[15] Max Sawicky.Whatπs New Paradigm?A Guid2 ing Theory of the New Right[J].S ocial Policy,Winter, No.1992.

[16] President Bill Clinton,Executive Order12862: Setting Customer Service Standards[Z].Se p.1993.

[17] National Performance Review(NPR)[Z].Wash2 ington,1993.

[18] 戴维?杜鲁贝克.论当代美国的法律与发展运动[J].比较法研究,1990,(2).

(责任编辑 武京闽)

Public Management:Inherent U nity of the Essence

of Publicity and the G oal of Function

CA I Li2hui

(The Center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Zhongsha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

Abstract:Public Management is a popular branch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ory,shaped and developed in the course of government reform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The essence of publicity of modern public man2 agement is as follows:to establish and develop the system of social public accountability by strengthening and making perfect the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of the public departments themselves;to make the public honour their undertakings completely by the public departments themselves honouring their undertakings; to realize the interest of political reign by maintaining and realizing public interest.It emphasizes that its goal is to strengthen and maintain the existing basic social order,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ability of management,the quality of public service and the system of public accountability,thus to strengthen public organizationsπrallying point to society and the agglomerate force of the public.Public management suffi2 ciently exhibi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herent unity of the essence of publicity and the goal of function. K ey w ords:public management;essence of publicity;goal of function;inherent unity

2

5

1

公共管理_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的内在统一

[收稿日期] 2002211222 [作者简介] 蔡立辉(1965—),湖南益阳人,法学博士,中山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公共管理研究。 公共管理:公共性本质与 功能目标的内在统一 蔡立辉 (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275) [摘 要] 公共管理是在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公共行政理 论派别。当代公共管理“公共”性的实质就是通过加强和完善公共部门自身的责任机制来建立和发展社会公共责任机制,通过公共部门自身切实履行义务来让公众履行义务,通过维护与实现公共利益来最终实现政治统治利益。它强调公共管理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和维护现有的基本社会秩序、提高管理的效率与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公共责任机制,从而增强公共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公众的凝聚力。公共管理充分体现了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内在统一的特性。 [关键词] 公共管理;公共性本质;功能目标;内在统一[中图分类号] D0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420(2003)022******* 西方国家针对政府管理极权化和官僚主义化所导致的垄断、低效率、财政赤字和各种社会危机,以及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等社会现实,进行了一场以市场化为取向,旨在推行绩效管理和强调顾客至上的政府改革运动。有人把这场运动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公共管理理论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公共行政理论派别。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过去为人们所普遍接受的“行政管理”概念及其理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公共管理教育和理论研究在我国方兴未艾。为此,我们从知识发展和社会实践的角度揭示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本质与功能目标之间内在统一的 特性,对于正确理解公共管理和开展政府改革来 说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一、公共管理的理论缘起与知识发展 公共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管理活动并不是现在才有的,自从产生了国家及其附属物———政府公共部门,就产生了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公共领域和公共事务,因而也就产生了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实践活动。但是,公共管理作为一种运动或理论,则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产生与形成的。公共管理的理论缘起与知识发展经历了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 西方国家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改革的实践是 — 441—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第2期J OU RNAL OF RENM IN UN IV ERSIT Y OF CHINA No.2 2003

(必备)陈振明公共管理学考研笔记110

公共管理学 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1.“公共管理学”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共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政治家)所制订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和遵照别人的指示办事以及内部取向,而更多的是关注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2.公共部门与公共物品 (1)“公共部门”是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物品的提供者。 广义的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 狭义的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2 ②与政府存在密切关系,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 (3 资量大的特点,政府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 公共物品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 (4)公共物品的划分 ①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 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保。 ②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设施 无形的公共物品(软——):法律。政策,制度 ③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国家或中央政府提供的服务——国防,外交,全国性法规政策 地方性的公共物品:城市基社,地方性法规,政策 3.“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1 (2

(1 (2 (3 (4 (5 4.“治理”与“善治” ①治理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有最小国家的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及自组织网络六种用法。 ②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成为善治的基本要素。 5.公共管理学范式的兴起 三次重大范式变换: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学。 6.公共管理范式的出现及比较:两种途径——“政策途径”(P-途径);“商业途径”(B-途径) “P-途径”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以政策研究为方向,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尤其是经济学分析手段。把政策执行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政府项目上。 “B-途径”强调将工商管理和经济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公共部门管理的研究中,并仍关注组织结构与过程。 (1)共同点:①以组织外部定向,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②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3)各有所长: ①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 促进政治执行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②B-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 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 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7.雪城大学(1991年9月20号——21号)第一次美国的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是公共管理新范式诞生的象征性标志。 8.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即其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活动的过程及其环节(组织,决策,沟通,协调,监控,评论等);研究如何应用各种科学知识及方法解决,公共事物的管理问题——公共管理活动,公共管理实践。 9.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层面 (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程序的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10.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1)经济学途径成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的一个重要途径。它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假定、概念框架、分析方法及技术来看待公共管理问题。 ①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补充复习材料: 公共管理学原理 第一章导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 一、“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异同 A、联系。(1)都包含了合作团体的活动。(2)都必须履行一般的管理职能。 B、差别。(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二、公共物品的特性: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有企业和个人提供,主要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特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外部性。 三、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1)研究对象与范围。传—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 公—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司)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的方面。(2)公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传—建立在政治学基础上,公—不同学科。 (3)公将研究焦点由传的“内部取向”转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研究。 (4)涉及大量公共行政学没涉及的主题。例:公共物品,公共选择,政府失败。。。。。 (5)公既是实证的又是规范的,传—局限规范研究。 (6)公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范式,反过来成为指导这种实践的模式,因此,与传相比,它更具有现实性。 四、21世纪我国公管面临的挑战 1,市场经济发展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 A、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的弊端――计划经济(“命令式经济”)条件下。所谓传统政府即“全能型政府”:集中配置社会资源,对经济和社会生活全面、微观、直接干预。 (1)政企不分、政资不分。(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3)权力过于集中。(4)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B、转型期政府管理面临的挑战。(1)建立与完善市场体制。(2)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行政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3)建立一支高素质、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 2,入世对我国政府管理提出的挑战。(1)入世对政府管理方式的冲击,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阻碍市场化进程。 (2)入世对政府管理的法制化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法律规则意识淡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利益至上,阻碍WTO规则的有效执行。 (3)对公务员素质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官员的市场观念落后;法律意识淡化;竞争意识不强;学习能力不足)。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一、公共组织:广义――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狭义――国家机关组织。 二、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组织人员、组织目标、职能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力与职权、权 责划分、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三、公共组织的类型▲ 根据管理公共事务的不同,可分为管理文化、科技、教育、国防、公安、外交等事务的各种公共组织。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公共性”

如何理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第一小组讨论发言稿要谈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明确下什么是“公共性”——根据《辞海》的解释,“公”的含义为“公共,共同”,与“私”相对;《礼记》所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即为此意。而从“公共性”的本源及演变来看,最早意义上的“公共性”是一种朴素的全民性,如古希腊的民主制。那么现代的“公共性”究竟是什么,它在公共管理中是如何体现的?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将从以下四个角度来阐述。 一、公共性在公共管理之中的内涵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组找到了学术界三个不同的观点来阐述公共性在公共管理之中的内涵—— 1.1王乐夫的观点 公共管理的公共性体现在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执掌公共权力,谋求公共利益,管理公共事务,承担公共责任。它表明,公共性致力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的推进、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一种方式。具体分为: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邵门;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公共部门内部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职能是协调政府与市场、社会、公民的关系,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的过程体现了公共管理权力运作的多向度和公开性。 1.2付翠莲的观点 1.在伦理价值层面上,“公共性”必须体现公共部门活动的公正与正义。 2.在公共权力的运用上,“公共性”要体现人民主权和政府行为的合法性。 3.在公共部门运作过程中,“公共性”体现为公开与参与。 4.在利益取向上,“公共性”表明公共利益是公共部门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必须克服私 人或部门利益的缺陷。 5.在理念表达上,“公共性”是一种理性与道德,它支持公民社会及其公共舆论的监督。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公共管理主体的公共性。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组织共同构成公共管理的主体;二是公共管理价值观的公共性。平等、正义、公平、民主、伦理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三是公共管理手段的公共性。权力是政治社会的基石,是理解一切政治现象的基础。四是公共管理对象及目标的公共性。公共事务,即国家公共事务、政府公共事

谈对公共管理专业的认识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利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将公共管理者视为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从产生意义上讲是公共组织的一种职能,包括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NGO)为实现公共利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从学科意义上的内容包括公共管理原理,行政管理,城市管理,公共政策,发展管理,教育经济管理以及劳动社会保障等方向,公共管理学的兴起得益于全球化新公共管理运动,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新公共管理学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的挑战,公共管理学研究进入百家争鸣的时代。 现代公共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区别集中体现在是否将目标定位在公共利益上,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应当强调社会公平,因为社会公平是作为分配的公共服务的法律和现实基础。当代新公共管理倡导是从主体的广泛意义上理解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的主体不再只限于政府和组织,进而把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区分开来 公共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熟悉公共事务和国际事务管

理规则和机制,能在文教、卫生、环保、社会保障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的性质和特点(1)公共管理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 (2)公共管理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 (3)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 (4)公共管理强调多元价值 (5)公共管理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 (6)公共管理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 (7)公共管理以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8)公共管理将公共行政视为一种职业,而公共管理者视为职业的实践者 新公共管理的七大要点 1.公共政策领域中的专业化管理。这意味着让管理者管理,或如胡德所言“由高层人员对组织进行积极的、显著的、裁量性的控制”。对此最为典型的合理

第二章工程的本质与特征

第二章工程的本质与特征 一、工程的本质 工程的本质可以被理解为,工程是围绕着一个新的存在物的各种工程要素的集成过程、集成方式和集成模式的统一。简而言之,工程就是工程要素的集成过程。这种集成方 式和过程是工程与科学和技术相区别的一个本质特点。 工程要素的集成主要包括科技要素与非科技要素,工程是科技要素 和非科技要素的统一体,这两类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其中科技要素构 成了工程的内核,非科技要素构成了工程的边界,包括资源环境、文化政 治和经济社会等各种要素。 (一)技术要素的集成 1. 从要素的角度,技术是工程的基本组成 技术一般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 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运用这些方法和技能所创造的一些产品,比如机器、硬件或工具器皿等等通常也可以叫做技术。一项工程活动中,往往包含了多种技术,或者说,若干技术的组合便构成了工程的基本状态,技术是工程活动的基本要素。 技术作为工程的要素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局部性。技术总是工程中的一个子项或个别部分。除了技术之外,工程的实施还受很多非技术因素的影响。第二,多样性。工程中诸多技术有着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功能。第三,不可分割性。不同的技术作为工程构成的基本单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不可分割的集成形态构成工程整体。 2、从过程的角度,工程是技术的集成和物化 技术能力一旦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过程、形成新的存在物的时候,就形成了工程。或者说当若干技术从观念形态向实物形态转化时,这就伴随着工程活动。所以,我们说工程总是与“物”的建造联系在一起,它必须要形成新的存在物。 比方说,建筑师在没有实施建筑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建筑技术,一旦当他将图纸、规划付诸实施,进行实际的建筑活动,那么这就是一项工程活动。当我们说生物技术的时候,它往往指的是各种方法、技能的体系,当我们说生物工程的时候,往往指的是通过各种生物技术的集成而构造一个新的存在物(比如一个目的基因片段)的过程。 工程作为技术的集成则具有以下特征:(1)统一性。工程是技术及其相互关联中产生的整体。(2)协同性。(结构元素各自之间的协调、协作形成拉动效应,推动事物共同前进,对事物双方或多方而言,协同的结果使个个获益,整体加强,共同发展。导致事物向积极方向发展。)工程至少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技术复合而成,不同技术之间具有相互协同关系。(3)相对稳定性。工程都是技术的有序、有效集成,不是简单加合,其结构和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相对稳定性。 (二)非技术要素的集成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公共管理学基础必备知识 第一章 1.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2.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构。 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3.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通技能。 4.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

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第二章 1.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2.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第三章 1.什么是战略管理?战略管理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战略管理可视为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决策的艺术或科学。 战略公理的基本特征:①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的。②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③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及识别威胁的过程。

电大公共管理学作业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习题 一、简答题 1、公共管理的内涵: 所谓公共管理, 就是公共组织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 为有效地实现公共利益, 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社会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1) 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公共组织( 2) 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 公共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 公共管理的过程是公共权利的运作过程 2、政府职能演变经过的阶段: ( 1) 限制政府干预( 2) 主张政府干预( 3) 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 3、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表现: 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对人的”经济人”的假设。即认为人是自利的、理性的, 而且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政府公务员也不例外。由此看来, 在政治决策过程中, 人的一切行为都可看成是经济行为, 而使”政府政治过程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假设”受到质疑而不得不被放弃。( 1) 公共政策失效 ( 2)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 ”寻租”及腐败 4、简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 ( 1) 非政府性( 2) 公益性( 3) 正规性( 4) 专门性( 5) 志愿性 5、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 1) 公共性( 2) 利益选择性( 3) 目标指向性( 4) 权威约束性 ( 5) 功能多极性( 6) 动态稳定性 6、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和基本原则: 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是指参与政策方案设计与研究的所有机构和人员。 ( 1) 执政党( 2) 立法机关( 3) 行政机关( 4) 利益集团( 5) 大众传媒 政策规划的原则是指政策规划需要遵循的基本准则: ( 1) 公正原则( 2) 受益原则

MPA公共管理基础 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

MPA公共管理基础复习试题 第一章公共管理导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活动既是许多人协作进行的生产,是由生产社会化引起的,同时又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的,这表明和管理活动具有()C A、专业化 B、社会性 C、两重性 D、目的性 2、最早提出并划分管理职能的是()C A、泰罗 B、韦伯 C、法约尔 D、孔茨 3、在管理职能中,作为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和首要职能的是()A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领导 4、下列职能中,不属于法约尔提出的五职能论中的是()D A、计划 B、协调 C、控制 D、领导 5、作为管理过程的控制器,对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保证作用的职能是()C A、计划 B、组织 C、控制 D、领导 6、近代管理著作中,《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的作者是()D A、泰罗 B、韦伯 C、梅奥 D、法约尔 7、标志着管理科学诞生标志的著作是()C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C、《科学管理原理》 D、《工作与人性》 8、在管理理论中,提出要实行计划和执行只能分离,使管理职能细化的学者是()A A、泰罗 B、韦伯 C、梅奥 D、法约尔 9、确立当代行政体系的基本原则,提出建立科层制、专业化、行政人员委任制等原则的是()B A、泰罗 B、韦伯 C、梅奥 D、法约尔 10、下列不属于现代管理理论的是()D A、社会系统学派 B、权变理论 C、人性行为学派 D、X理论-Y理论 11、在下列理论中,主张管理者应当吸收工人参与,采取以工人为中心的管理

方式,强化工人的责任,依靠工人的自我管理的理论是()D A、需要层次理论 B、双因素理论 C、动态平衡理论 D、不成熟-成熟理论 12、认为组织是一个系统,它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同时组织又是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受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影响,对组织的管理分析应当按照系统的原则进行的管理理论是()D A、管理科学学派 B、管理过程学派 C、社会系统学派 D、系统管理学派 13、下列不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D A、街道办事处 B、司法部 C、中国人民银行 D、政治协商会议 14、提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观点的是()D A、魏洛比 B、怀特 C、巴纳德 D、威尔逊和古德诺 15、下列不属于行政管理的客体是()B A、国家事务 B、管理事务 C、行政机关内部事务 D、社会公共事务 16、行政学发展历史上重视民主管理、重视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属于()B A、传统管理时期 B、人际关系时期 C、现代化管理时期 D、新公共管理时期 17、在行政学发展的新公共行政时期,最有影响和最有成就的理论流派是()D A、西蒙的决策理论 B、科斯的新制度经济学 C、马斯罗的需要层次理论 D、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 18、下列属于行政管理事务的是()B A、某国有企业给员工解决住房问题 B、媒体和公众要求政府对物价实行控制 C、某企业员工举行示威活动,要求企业增加工资 D、某政府机关与某公司发生经济合同纠纷 19、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是()A A、依法管理 B、效率 C、公平 D、成本收益的最大化 20、标志着西方行政学诞生的著作是()B A、《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 B、《行政管理学之研究》 C、《公共行政原理》 D、《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 21、第一本为公共管理确立基本学科框架的教科书是()C A、马克斯的《新民主中的公共管理》 B、奥特、海德、沙夫里茨的《公共管理精华读物》 C、波兹曼、斯特拉斯曼的《公共管理战略》 D、巴可夫、纳特的《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 22、(07试题)提出使管理职能细化并提出“职能工长制”的管理学家是()A

公共管理包含着两方面要素:管理性与公共性

1.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2.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3.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 4.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 公共管理包含着两方面要素:管理性与公共性。 从管理性分析,法约尔等早就指出,为实现管理中高效,需要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手段,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样,“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毫无疑问,公共管理中需要研究计划、组织、控制等问题。 从公共性分析,对社会公共事务实施管理的主体(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他们拥有着公共权力,承担着与企业目标不同的公共责任。这些目标是有效公平地向民众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维护社会的公共秩序。为了实现目标,公共组织需要不断制订与实施可以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广义)。为了保证达到这些目的,需要强化公共监督,倡导高尚的公共道德。因此,对公共管理可从两方面定义: 从区别企业管理与各种形式的私域管理出发,公共管理可以定义为:“公共管理是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所进行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追求有效地增进与公平地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调控活动。”定义的前半部是区别企业管理,定义的后半部是区别非企业化的私域中一切形式的管理。 从公共管理所包括的基本内容出发,公共管理可以定义为:“公共管理是政府与非政府公共组织,在运用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在维护、增进与分配公共利益,以及向民众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服务)所进行的管理活动。 1.“噢,居然有土龙肉,给我一块!” 2.老人们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壮如虎的成年人则是一阵笑骂,数落着自己的孩子,拎着骨棒与阔剑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 3.石村不是很大,男女老少加起来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砌成的,简朴而自然。 4.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5.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6.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征

公共管理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公共管理问题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主导社会事务和社会发展的前沿问题,也是人类社会自从出现利益分化和阶级分化以来的重大现实问题.如今,人类社会的航船已经行进到21世纪,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仍在持续着全球化的人类社会的结构转型,而主导社会变化和发展的公共管理也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这些变化和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边缘化、国际化、创新化、公共政策化、知识管理化和可持续发展化. 一、公共管理边缘化 在21世纪,公共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更是无法替代,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的行为与过程更会成为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从学科研究来讲,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社会科学在经历长期的分化和初步的融合之后,开始逐步向整体化、边缘化和横断化迈进,跨学科与交叉综合研究成为公共管理研究的主要趋向。各种与政府管理密切相关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开始围绕政府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政府公共管理问题的边缘化是公共管理过程与行为边缘化的反映,作为一种全新的公共管理模式,它的发展过程也必然包含着中心边缘化和边缘中心化的丰富意蕴。 公共管理的边缘化趋势表现为:21世纪的公共管理将把主体中心主义转化为客体中心主义,把权力中心主义转化为服务中心主义,把效率中心主义转化为成本中心主义,把个体利益中心主义转化为公共利益中心主义。传统的管理把统治权和统治行为置于社会的中心,21世纪的公共管理则不同,它关注政府实施的各种计划、项目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于目标这一中心,这个目标的具体表现就是顾客的满意。21世纪的公共管理会更注重社会的分权,表现出一种破除权力拜物教的趋势,使人们把视线从关注权力和权力的运行转向关注管理的效果上来。政府不再是唯一执掌公共权力的组织与部门,公共权力随着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而社会化,公共管理变成了一种为公众的服务。公共组织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时不是单向地去考虑政府行为的效率,而是把这种效率的提升放在行政成本投人降低的双向思考之中,反映出成本意识先行的思路。21世纪的公共管理还把预防永远无法治愈的瘤疾当作处理问题的思路,把掌权者与权力本身区分开来的做法从观念上否定了行政权力的私有,并试图以此减少腐败的滋生空间,使公众增加对政府的满意度。公共管理边缘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走向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的方向,是政府管理变迁中的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代写论文 二、公共管理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公共管理在向边缘化发展的同时正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全球化的多边贸易的发展与各国市场壁垒的逐步瓦解不断为公共管理的国际化提供基础,多边贸易的发展导致了诸如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样的多边贸易协议的出现。在WTO下,各主权国家纷纷出让部分主权,以承认W,I,0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增多,像打击跨国犯罪、治理环境污染和防止核扩散等领域内的活动将更多地依赖于各国政府之间的谈判和协作,民族国家单独行动的空间将进一步缩小。在社会事务方面,市场经济和贸易自由的发展都要求各国政府拓宽开放的领域,放松某些管制,以便更充分地加人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分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还凸显了地区和城市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地区和城市将越过国家疆域,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再工业化和重新组合的主要空间。这使得政府公共权力逐步流向地区机构和社区,从而打破了政府包揽社会公共事务的格局。同时,新一轮爆发的信息革命正为公共管理的国际化提供技术保障,畅通、快捷的信息对政府管理所具有的价值意义越来越大。21世纪公共管理国际化的趋势表现为管理思想、管理文化、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国际化。管理思想国际化突出表现在公共管理人员将逐步摆脱狭隘的思想观念,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更加注重管理创新。管理文化是公共管理部门在长期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作风等,在信息网络化、竞争全球化的21世纪,注重本土管理文化和外来管理文化的结合,博采众长,形成有特色的管理新文化己成为公共管理发展的必需。管理人才是制约管理发展的重要因素,努力创造适于公共人才资源发现、培育、使用和发展的宏观环境,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丰富低廉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低成本、高收益正成为公共管理发展的新趋势。

第九章 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第九章技术的本质和结构 第一节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一、技术的本质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考工记》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为了同一目的而共同协作完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的体系。 美国学者R·B·费希尔认为:“人们使用各种手段来为人类的生存和舒适提供物质对象,这些手段的总和就叫技术。” 认为技术是“满足整个公共需要的物质工具、知识和技能的集合。” “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一)、技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

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二)、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1、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2、目的不同 科学:属于认识范畴,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 技术:实践范畴,回答“做什么”、“如何做”,建立相应的操作体系 3、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不可预见,技术可以预见 4、评价标准不同 科学:能否完善科学理论,扩大科学知识的储备 技术:能否生产出新的和更好的产品 (三)、技术的本质是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改造作用

1、人对自然的能动作用即人利用和改造自然,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而技术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所不能缺少的工具、手段和方法。 2、人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的实践活动,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的活动,是在改造客观世界中实现主观的目的。 “理性何等强大,就何等狡猾。理性的狡猾总是在于它的间接活动,这种间接活动让对象按照它们本身的性质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它自己并不直接参与这个过程,而只是实现自己的目的。” 3、技术作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推动着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演化,并改变着人自身的自然。 “手的专业化意味着工具的出现,而工具意味着人所特有的活动,意味着人对自然界的具有改造作用的反作用,意味着生产。”“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

华中农业大学621《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621《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第1章导论 1.公共管理的内涵、性质与特点 2.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征与基本原理 3.公共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4.公共管理学的创立和完善 5.公共管理面临的时代挑战 6.公共管理学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第2章公共组织与第三部门 1.公共组织的定义和性质 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3.公共组织环境 4.公共组织的结构与体制 5.公共组织体制改革 6.第三部门的概念、特征与分类 7.第三部门发展的原因与作用 8.第三部门的运营管理 9.中国第三部门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 第3章公共管理职能 1.公共管理职能体系和特征 2.公共管理职能的发展 3.市场功能与政府职能的配合 4.政府失败的纠正与防范 5.中国政府职能探讨 第4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1.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概述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3.公共部门战略规划管理 4.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5.公共部门战略管理改革进展与趋势 第5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的特性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 2.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 3.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6.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和对策

7.工作生活质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策略 8.国家公务员制度 9.公务员的管理与改革趋势 第6章社会保障管理 1.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2.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3.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 4.中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与完善 第7章电子政务管理 1.电子政务概述 2.电子政务的内容和作用 3.电子政务的实施原则和关键 4.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变革的影响 第8章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1.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2.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 3.公共部门的监督 4.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5.标杆管理 第9章公共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1.公共管理的基本方法概述 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3.系统分析技术和方法 4.控制方法和技术 5.决策方法和技术 第10章新公共管理与政府再造 1.新公共管理概述 2.新公共管理的模式 3.政府再造的内涵与背景 4.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5.企业型政府的实施策略及其限制 6.企业型政府与政府再造实践 参考书:①《公共管理学》,王德高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②《公共管理学》(修订版),张成福、党秀云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贵州大学研究生复试公共管理学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学: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公共组织,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可概括为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之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含着“谁在管理”、“如何管理”、“管理什么”三个方面的:含义。 3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泛指一切企业、事业单位的行 政事务管理工作。最广义的:指一切社会组织、团体对有关事务的治理、管理和执行的社会活动。广义的:指国家政治目标的执行,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狭义的:指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又称为公共行政。 4 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 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5公共治理: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具有治 理主体多元化、治理依据多样化、治理方式多样化等典型特征。 6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7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与政治不同“行政管理的领域是一种事务性的领域 它与政治领域的 那种混乱和冲突相距甚远 8 公共选择理论:以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为前提,依据自由的市场交换能使双方获利的经济学原理来分析政府的决策行为,民众的公共选择行为以及两者关系的理论学派. 9 新公共管理理论:以现代经济学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 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 10.公共治理理论:关于不要求政府整天疲于应付,而希望政府有自知之明,做自己应做和 能做的事;不强求自上而下、等级分明的社会秩序,而重视网络社会各种组织之间的平等对话的系统合作关系的一系列理论。 11.新公共服务理论: 公共管理者在其管理公共组织和执行公共政策时应该集中于承担为公 民服务和向公民放权的职责,他们的工作重点既不应该是为政府航船掌舵,也不应该是为其划桨,而应该是建立一些明显具有完善整合力和回应力的公共机构。 12.公共组织:从广义而言,凡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服务社会大众,提高公共利益为宗 旨的组织,从狭义上来看,乃是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13.组织:从广义上说,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从狭义上 说,组织就是指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 14.事业单位: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 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 15.科层制:科层制又称理性官僚制或官僚制。他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 16 公共领导:指社会公共组织协调统一地在公共领域,为实现社会共享性利益的有效维护、 合理享用和可持续增长,组织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产品,并且为此进行战略、规范的确定,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和调控的领导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