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下面是一般的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的步骤:
1. 问题定义:明确评价的目的和范围,确定评价的重点和关注点。
2. 数据收集: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数据,包括地表水水质、水量、流量、生物指标等方面的数据。
3. 环境基线调查:对评价区域进行调查,了解环境的自然状况和现有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情况。
这包括采样和监测现场的水样和土壤样品,调查生物多样性等。
4. 影响预测:基于已有数据和评价区域的特征,使用适当的模型和方法,对人类活动可能对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
这可以通过模拟、建模或其他预测方法完成。
5. 影响评估: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潜在影响程度和可能产生的风险。
这可能涉及对水质、水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
6. 结果解释和报告编制: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编制评价报告。
报告应包括评估结果、结论和建议,以便决策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能够了解评价的结果和可能的管理措施。
7. 决策支持和管理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报告,制定适当的决策和管理措施,以减轻或消除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这可能包括环境管理计划、改进措施和监测计划等。
8. 监测和评估效果:实施决策和管理措施后,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定其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和有效性。
必要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需要注意的是,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可能因地区和具体项目而有所不同,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可能会有所调整。
因此,在具体实施评价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一、引言地面水环境是指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河流、水库等自然水体。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类工程建设对地面水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为了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保护地面水环境的生态功能,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提供指导,以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全面,并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评价范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的评价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对地面水环境进行评价时,应重点关注水质状况,包括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溶解氧、pH值等指标。
2. 数量评价地面水环境还需考虑其数量,包括地表水的流量、地下水位的变化等。
3. 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对地面水环境非常重要,评价时需要从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方面进行分析。
4. 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周边生态和农田灌溉等有着重要影响,应进行评价。
5. 河流和湖泊评价时也需考虑河流和湖泊的水文、水质等特征。
三、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地面水环境的影响,可采用以下几种常用的评价方法:1. 野外考察野外考察是评价地面水环境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调研和样品采集,获取真实的水质数据和生态信息。
2. 试验实验在试验室环境中,对水样进行物理化学分析和生态模拟实验,以验证水质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响应。
3. 数学模型建立地面水环境的数学模型,以模拟和预测水质变化、流量变化和生态系统的变化。
4. 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野外调查和实验数据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得出评价结论。
四、评价内容根据评价范围,评价地面水环境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质状况评价水质状况需考虑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溶解氧、pH值等指标。
2. 地表水流量评估地表水的流量变化,包括洪水和枯水时段的变化情况。
3. 地下水位评估地下水位的变化,以预测对周边生态和灌溉的影响。
4. 水生态系统评估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稳定性等。
第四节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 判据的档次划分
(1)污水排放量:>20000m3 /d、10000~ 20000m3 /d、 5000~ 10000m3 /d、 1000~ 5000m3 /d、 200~ 1000m3 /d五个档次;
2 污水水质的复杂程度(A=污染物类型数,B=需预测浓度 的水质参数数目) 复杂:A=3,或A=2 且 B ≥ 10 中等:A=2 且 B < 10,或A=1且B ≥ 7 简单:A=1 且 B < 7
4 算术平均法
n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
4 预测条件的确定
· 预测点的确定:已确定的敏感点;环境现状监测点 (利于进行对照);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 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水文站;需要预测 河流混合过程段的水质时,应在该段河流中布设若干 预测点;当拟预测溶解氧时,应预测最大亏氧点的位 置及该点的浓度;可在排放口附近的适当水域加密预 测点,以便确定超标区的范围。
污染物的降解分为两个阶段:(1)不含氮有机物的氧化,包括 含氮有机物的氨化及氨化后生成的不含氮有机物的继续氧化; (2)氨氮硝化(含氮化合物经过一系列生化反应过程,由氨氮 氧化为硝酸盐)。
4 衰减变化 · 碳化过程:呈一级反应:
可得: · 硝化过程:也具有一级反应的性质:
可得: 的估算: 或
4 衰减变化
4 报告书编写阶段:总结工作成果,完成报告书, 为项目监测和事后评价作准备。
n 评价等级的划分
4 划分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据 · 确定判据的原则 1 反映建设项目向地面水排放污染物及相关地面水问题
的主要特点;
2 参数的形式简单,其数据在评价大纲编写阶段能够得 到。
· 判据的确定
3 与建设项目排污有关的判据:污水排放量、污水水质。 4 与地面水环境有关的判据:受纳水体规模、受纳水体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是指对地表水环境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一套指导原则和方法。
该导则旨在提供一个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价框架,以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可能影响。
导则的制定可以帮助政府、环保部门、水资源管理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做出决策和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实现对地表水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评价范围和目标:明确评价的地点、时间、对象和评价的目标。
评价范围可以涵盖地表水水源区、河流、湖泊和水库等各种地表水环境。
2. 影响因素的确定和评估:确定可能对地表水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如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雨水排放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可以确定其对地表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和风险。
3. 数据采集和分析:收集地表水环境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地表水质量、水量、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了解地表水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
4. 影响评价和预测:根据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可能后果。
通过模型预测和模拟,可以预测未来的地表水环境状态和变化。
5. 风险评估和管理:对评价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和潜在的风险。
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政策,减轻或消除对地表水环境的不利影响。
总之,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新导则是一个科学、全面的评价工具,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地表水环境,从而实现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评价水环境影响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域功能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资料 调查内容包括用水情况、供需关系、水质要求及渔业、水产养殖水域面积等,并应注意地面水与地下水之间 的。 (2)水环境影响评价所采用的水质标准应与环境现状评价相同 河道断流时应由环保部门规定功能,并据此选择标准,进行评价。 (3)规划中几个建设项目在一定时期(如5年)内兴建并向同一地面水域排污时,应由政府有关部门规定各建 设项目的排污总量或允许利用水体自净能力的比例。向已超标的水体排污,应结合环境规划酌情处理或由环保部 门事先规定排污要求 。
②按照评价等级确定的评价范围,结合水环境调查情况,制定出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方案,由环境监测机构 实施监测。当取得监测数据后,应对数据的有效性及合理性进行检查,如发现数据变化异常或与收集资料差异较 大,应反馈监测机构进行数据核对。
③根据监测数据.对照评价标准进行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工作。
④根据水体水文特点和污染物特征,选取相应的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工作.模型中参数的选取,应通过计算 或查阅资料等方法确定。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评价名词
01 工作内容
目录
02 所需的基本资料
03 主要任务
04 工作程序
05 评价工作分级
基本信息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工程分析和影响预测基础上,以法规、标准为依据解释拟建项目引起水环境变化的 重大性,同时辨识敏感对象对污染物排放的反应;对拟建项目的生产工艺、水污染防治与废水排放方案等提出避 免、消除和减少水体影响的措施、对策建议,最后做出评价结论。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工作为研究评价对象相关文件,初步确定评价对象的废水排放量及水质,确定评 价工作级别及评价范围.确定需重点的污染因子。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一、引言
地表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表水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评价变得尤为重要。
二、地表水环境影响的主要因素
1.工业废水排放
2.农田化肥、农药的使用
3.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4.来自垃圾堆填场的渗滤液
5.自然灾害对地表水环境的冲击
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
1.采用水质监测技术,对地表水水质进行定期检测
2.利用水文地质模型,对地下水及地表水与污染物的迁移规律进行研究
3.运用GIS技术,对地表水环境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进行监测和评估
四、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
1.为政府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2.为地表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3.为公众提供可靠的水质信息,引导大众正确利用地表水资源
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困难与挑战
1.数据采集难度大,需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2.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
3.政府和企业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六、结论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是保护水资源、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当加强相关研究和监测工作,提高社会各界对地表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共同为美丽的蓝色地球努力。
以上是关于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文档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1)

第六章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一、基本概念二、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三、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四、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及结论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水污染、水污染物⏹凡对环境质量可以造成影响的物质和能量输入,统称污染源,输入的物质和能量称为污染物或污染因子。
⏹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2、污染源的分类持久性污染物:在地表水中不能或很难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产生分解、沉淀或挥发。
非持久性污染物:在地表水中由于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逐步减少的污染物。
第二部分: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一、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1 按照区域水质标准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明确环境质量目标;2 根据国家排污控制标准,界定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源强;3 选择水质模型,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4 优化污染源控制方案,实现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5 综合分析得出建设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结论二、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见课本123页三、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任务重点完成6个方面的工作:明确工程项目性质划分评价工作等级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工程(水污染源)分析建设项目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提出控制水污染的方案和保护水环境的措施组织公众参与、进行风险分析明确工程项目性质:1、拟建项目是否符合产业政策与区域规划;2、划分拟建工程的环境影响属性,是环境污染型或生态破坏型;3、界定新、改、扩建项目,明确是否有“以新带老”的问题四、评价范围确定包括两方面:1、调查范围2、预测范围1、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1)工程水污染物外排后可能达标的河段(2)评价等级要求(3)下游有敏感目标时,评价河段要延长到敏感区上游边界2、预测范围的确定:分两种情况(1)当下游存在水环境敏感目标时,预测范围必需把该目标包括在内。
第四章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面污染源
指分散或均匀地通过岸线进入水体的废水和自然降水通
过沟渠进入水体的废水。
三、水体自净
水体能够在其环境容量的范围内,经过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随时间的
推移,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自然降低,称之为水体的自 净作用。 物理自净:蒸发、凝聚、吸附、自然沉淀等
化学自净: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
注:调查面积是指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的半圆形面积。
海湾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污水排放量 m3/d >50000
20000~50000 10000~20000 <5000 调查范围 调查半径/km 调查面积(按半圆计 算)/km2
5~8
3~5 1.5~3 ≤1.5
40~100
15~40 3.5~15 ≤3.5
地表水水质要求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为依据,划分为五类:I、II、III、IV、V。 水质级别要求越高,相应的评价级别也高。
如受纳水域的实际功能与该标准的水质分类不一致 时,由当地环保部门对其水质提出具体要求。可根据建
设项目及受纳水域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评价级别。
一、评级工作等级
例:某污水中含有六价铬、COD、BOD、挥发酚、氨氮、 硫化物,此污水的复杂程度?
受纳水域的规模
河流:按多年平均流量或平水期平均流量划分。
♠大河: ≥ 150m3/s; ♠中河:15~150 m3/s; ♠小河:<15m3/s。 湖泊和水库:以枯水期湖泊、水库的平均水深和水面面积划
分水域规模。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25km2 中湖(库):2.5~25km2 小湖(库) :<2.5km2 当平均水深<10m时 大湖(库):≥50km2 中湖(库):5~50km2 小湖(库) :<5k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