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火山1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及火山喷发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火山喷发时的特征和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火山的定义、类型及火山喷发的原因。

2. 火山喷发时的特征和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难点:1. 火山喷发时的特征和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火山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实验材料和器材。

学生准备:1. 课前预习火山相关知识。

2. 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器材。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

2. 提问: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环节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火山喷发的原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学习火山喷发时的特征1.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时的特征。

2. 教师讲解火山喷发时的特征,如岩浆、火山灰、火山弹等。

环节四:了解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教师讲解火山喷发对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环节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并补充总结。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绘制一幅火山喷发时的情景。

2. 调查周围环境中是否有火山喷发的影响,如有,具体是什么?为什么?六、教学过程(续)环节六: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一些火山喷发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火山喷发的原因、特征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科学《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火山喷发的一些现象。

2.了解火山对人类的影响。

3.体会自然界的现象,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着的。

能力培养:1.通过探究火山的喷发过程,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的两面性。

2.培养学生遇事沉着冷静、细心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能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2.能从正反两反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山喷发。

教学准备:相关的视频和图片学具准备:报纸、铝盘子、干净的窄口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1、谈话:今天老师讲课之前,先给同学播放一段视频,(火山喷发的视频),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看到的现象?2、谈话:现在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是甚么?看来很多同学都想知道火山喷发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火山的成因。

(板书:火山的成因)二、探究新知1、认识火山的成因谈话:因为火山喷发我们都没有亲身履历过,因而请同学们来做一个模仿火山喷发的实验,同学们拿出教师让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书上的实验步骤做实验,做实验时一定要小心不要把苏打水洒到衣服上,小心不要伤着手。

教师巡视小组做实验情形,个别小组进行指导。

1)、小组代表说一说看到的现象。

2)、思考:模仿火山喷发实验和视频中的现象有哪些类似的地方?3)、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4)、联想火山喷发视频,说一说模仿实验分别代表甚么?教师出示火山喷发剖面图:提问:(1)地球内部有甚么?(2)地球内部温度怎么样?(3)火山喷发物有甚么?它们是从那里喷出来的?(4)岩浆是一种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冲出地面?(5)火山喷发到底是怎么回事?(6)通过火山的喷发现象我们想象一下地球的内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小组讨论: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全班交流总结:火山形成的原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酿成了粥状的岩浆。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1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1 冀教版

火山一、课前准备:1、饮料瓶、透明胶布、气球、针,水、红墨水、水槽等每组一套。

2、教师(学生)准备关于火山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二、教与学的目标:1、学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2、能用简单器材做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认识火山形成的原因;认识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包括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知道火山爆发吗?请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信息。

①播放火山爆发时的视频,认识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提问:看了这些视频资料,你有什么问题?②学生发言(从学生的讲述中选取“火山是怎么回事?”、“它是怎么形成的?”、“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等几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2、分析有关现象,做出假设。

①提问:从这些现象中你对地球内部有哪些认识?(地层的构造)学生讨论。

(地球表层有一层层的岩石,内部温度非常高,呈熔岩状态,压力非常大等。

)②提问: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做出假设,并对别人的看法发表意见。

老师按学生的假设整理出几条意见。

(地球内部的熔岩温度非常高,压力非常大,从地表板块裂缝处或薄弱处喷发出来,就形成了火山。

)3、设计实验。

各小组自行讨论:怎样利用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实验并汇报。

4、学生按自己的设计方法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5、汇报、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学生可能作出的实验:①先用气球装上水,再用针扎上小孔后的喷水现象模拟火山喷发,②在饮料瓶一侧扎上一个小孔,用透明胶布粘住,瓶内灌上水,加入红墨水染红,拧紧盖子,用力挤压瓶身,水将透明胶布冲开,形成“火山喷发”。

)6、讨论:通过实验,现在你们认为火山到底是怎样形成的?7、出示地壳变动,火山发生的课件,总结火山的成因。

(三)、科学与生活8、讨论:火山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2.能在科幻小说《地心之旅》的启发下,写一篇关于地球内部的科幻小短文。

3.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4.能在写作时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告诉给其他同学。

2.能大胆想象地球内部的情况。

3.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山喷发。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科学技术在火山预报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模拟火山喷发,通过模拟活动启发学生想像火山喷发时的景象。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活动材料:报纸、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可乐。

四、课时建议: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录相:火山喷发。

2.提问:在录相中你看到了什么?汇报:交流。

3.谈话:欣赏了火山喷发的情景,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火山为什么会喷发?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火山的喷发原理是什么?火山喷发前的征兆是什么?火山有什么危害?火山有什么好处?板书:形成、预报、利弊首先,我们来解决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大家任选一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大屏幕出示:A组: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B组:250毫升的可乐2.明确实验方法。

课件出示操作步骤A组:(1)在地面或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堆一样的铝箔。

(4)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

(5)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火山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实验材料:火山石、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火山模型,引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火山是什么吗?火山有哪些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二、火山喷发的原因(10分钟)1. 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2. 提问:“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如地壳运动、岩浆上升等。

三、火山喷发的影响(5分钟)1. 展示火山喷发对环境、生物和人类的影响的图片和视频。

2. 提问:“火山喷发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哪些影响?”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火山喷发的影响,如火山灰、熔岩、毒气等。

四、实验:制作简易火山模型(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制作火山模型。

3. 学生观察火山模型的特点,如喷发时的形态、喷发物的颜色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火山模型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火山模型、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了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掌握了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火山模型,提高了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还需加强。

六、火山喷发物(10分钟)1. 展示火山喷发物的图片,如火山灰、熔岩、火山弹等。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冀人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能说出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2.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科学探究1.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性的科学问题。

2.能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获取火山喷发的相关事实。

3.能用科学语言、记录表等记录整理观察到的现象。

4.能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得出活动结论。

5.能对探究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

料学态度1.能表现出对火山喷发成因进行探究的兴趣。

2.能与他人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综合考虑他人意见,形成集体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能说出人类的好奇心是推动探究火山喷发现象的动力。

教学重点能说出地壳运动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火山喷发的利与弊。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报纸、铝盘、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

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引导:1000多年前,“轰隆”一声巨响,古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突然喷发。

猛烈喷射的气体冲出火山口,连同喷发的熔岩一起冲上云霄,然后向地面倾泻。

一夜之间,距维苏威火山10千来远的繁华的庞贝古城就被火山喷发物掩埋了。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2.提问:岩浆是怎样从地球内部喷射到地球表面的呢?(二)掌握方法,实验观察1.掌握方法。

(1)出示实验方法:A.在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中间。

B.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C.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锥一样的铝箔。

D.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然后加入2~3滴红墨水。

E.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现象并记录下来。

(2)温馨提示:A.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玻璃物品要轻拿轻放。

B.实验观察时要注意安全,防止溶液溅落到身体上。

C.实验完毕后,将仪器整理好。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火山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定义、种类和分布特点。

2. 掌握火山的形成原因及火山喷发的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火山的定义: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岩浆从地壳内部喷出形成的。

2. 火山的种类:根据火山喷发的方式和喷发物不同,可分为盾状火山、复合火山和层状火山等。

3. 火山的分布特点: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和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大西洋中脊火山带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火山的形态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火山的形成原因及火山喷发的过程。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火山的分布特点及原因。

第二章:火山喷发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2. 掌握火山喷发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教学内容:1. 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改变地形地貌,影响植被和水质。

2. 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火山喷发会排放大量气体和灰尘,影响全球气候。

3. 火山喷发对经济的影响:火山喷发可能导致农业减产、交通中断等经济损失。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时的情景。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火山喷发对环境、气候和经济的影响。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火山喷发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第三章:火山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利用价值,如地热能、火山旅游等。

2. 掌握火山保护的重要性及火山保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1. 火山的利用价值:火山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可应用于供暖、发电等;火山地貌和植被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发展旅游业。

2. 火山保护的重要性:火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需加强保护。

3. 火山保护措施:加强火山监测、制定火山保护规划、加强火山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等。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教案: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教案冀教版第一章:认识火山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掌握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喷发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火山的定义:火山是地球表面的一种特殊地貌,是岩浆从地壳内部喷出形成的山峰。

2. 火山的类型:根据喷发方式和火山地貌特点,可分为盾火山、复合火山和火山锥三种类型。

3. 火山的分布特点: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和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火山的形态特征。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喷发过程。

第二章:火山喷发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喷发对环境、气候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 掌握火山喷发时的预警信号和防护措施。

3.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火山喷发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气体、火山灰和熔岩,对空气、水源和土壤造成污染。

2. 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火山喷发会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全球气候。

3. 火山喷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火山喷发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交通中断。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火山喷发时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破坏力。

3. 教师讲解火山喷发时的预警信号和防护措施,组织学生进行应急演练。

第三章:火山的利用与保护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资源的利用价值,如地热能、火山灰等。

2. 掌握火山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如火山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3. 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火山资源的利用:火山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能、火山灰等资源,可应用于供暖、农业、旅游等领域。

2. 火山保护的意义:火山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研、教育和观赏价值。

3. 火山保护的措施:建立火山公园、自然保护区,加强火山监测和预警系统。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火山资源的利用价值。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火山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地表剧烈变化
20. 火山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以及火山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体会自然界是在运动变化的。

二、教学准备
1.反映地球内部构造的挂图或投影片。

2.反映火山喷发情景的挂图或投影片。

3.反映火山成因的挂图或投影片。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出示火山喷发情景的挂图或投影片)这是一幅火山喷发时情景图,你对火山了解吗?关于火山,你都知道些什么有趣的事情?
学生回答。

讲述:火山是一种自然现象,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些有关火山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原因
讲解:在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之前,我们先来考察几座火山喷发时的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三座世界著名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简单介绍墨西哥火山、维苏威火山、喀拉喀托火山喷发时的情景)
提问:听了这些火山的喷发情况,请你思考回答三个问题:
①火山喷发前有什么现象发生?
②火山喷发物是从哪里喷出来的?喷发物中有什么?能喷多高?
③岩浆是什么样的?喷出后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

讨论:同学们的回答很好,对火山喷发时的现象记得很清楚,老师想请你们再讨论几个问题,推断一下火山喷发与地球内部情况的关系。

①地球内部的温度怎样?
②地球内部的压力怎样?
③地球内部有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小结:根据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可以推断出地球内部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球内部存在岩浆。

2.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构造
谈话:同学们已经推断出了一些地球内部的情况。

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地理的内部构造。

(出示反映地球内部构造的挂图或投影片)
讲解:地球是一个球体,很大,半径有6000多公里。

根据科学家研究,从地球表面到地心并不全是一样的,大致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壳三个层次。

现在,人们对地幔、地核的情况了解得较少,对地壳了解得较多。

地壳是包围在地球周围的坚硬的外壳,由一层层的岩石构成,地壳薄厚不一样,高山处地壳较厚,海洋下面地壳较薄,大陆地壳平均厚30多公里。

地壳是由一层层坚硬、沉重的岩石构成的,因此,越往地壳深处压力越大。

另外,越往地下,温度越高,每加深100米温度升高约3℃,在地壳深处温度可达1000℃左石。

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地壳深处的物质会变成像炼铁炉内的铁水一样,成为火热的、浆状物质。

由于它的成分与岩石差不多,人们便把这种火热的浆状物质叫做岩浆。

3.指导学生认识火山的成因
讲解:(出示反映火山成因的挂图或投影片)
地壳虽然形坚硬,但并不是到处都严密无缝,有些地方也有裂缝。

岩石在地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巨大的压力下,会像牙膏袋里牙膏在手的挤压下向上升那样,沿着地壳的缝向上升。

上升的岩浆,有的被冷却了,凝固成岩石,例如花岗岩就是由岩浆冷却而成的。

如果上升的岩浆处在地壳比较薄的部位,或者地壳的裂缝距地面较近,岩浆就可能在巨大的压力下冲出地面,形成火山喷发。

多数的火山喷发后,火山喷发物及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会堆积成一座圆锥形的山。

山顶有圆形的火山口,中间有管道状的构造,叫做火山通道。

岩浆和其他火山喷发物就是沿着火山通道向上喷出的。

由于这种山是由火热的岩浆堆积而成的,再次喷发时会从山顶的火山口喷烟冒火,所以人们便把这种山叫做火山。

(三)巩固
提问:
1.地球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
2.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四)布置作业
收集资料,研究一下世界火山的分布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