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合集下载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教案冀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及火山喷发的原因。

2. 使学生掌握火山喷发时的特征和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火山的定义、类型及火山喷发的原因。

2. 火山喷发时的特征和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难点:1. 火山喷发时的特征和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火山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实验材料和器材。

学生准备:1. 课前预习火山相关知识。

2. 准备好实验材料和器材。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

2. 提问: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环节二:探究火山喷发的原因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火山喷发的原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三:学习火山喷发时的特征1. 学生观察图片,分析火山喷发时的特征。

2. 教师讲解火山喷发时的特征,如岩浆、火山灰、火山弹等。

环节四:了解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1. 学生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火山喷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教师讲解火山喷发对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环节五: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并补充总结。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本节课所学,绘制一幅火山喷发时的情景。

2. 调查周围环境中是否有火山喷发的影响,如有,具体是什么?为什么?六、教学过程(续)环节六:案例分析1. 教师提供一些火山喷发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火山喷发的原因、特征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分析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0 火山丨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0 火山丨冀教版

《火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2)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3)了解火山喷发给人们带来的影响2、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火山的成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通过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自然界的现象具有两面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难点:知道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1、矿泉水瓶、吸管、铁钉、胶布、气球、针、水、水槽、注射器、可乐等2、搜集有关火山的资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中如果看到美丽的景观时,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拍照留念)老师不但喜欢旅游拍照,还喜欢收集大自然景观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播放火山图片)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火山)2、谈话:关于火山,你们一定有很多疑问,谁来说一说你们想研究有关火山的哪些问题呢? 提出你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火山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发生火山,火山喷发跟什么因素有关等)3、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来研究好吗?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火山,首先要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

(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1、依据信息进行推测(1)火山发生时的现象是什么?谈话:下面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录像(火山喷发)同时思考几个问题火山爆发时现象:(课件出示)响声(很大)大地(剧烈震动)浓烟(冲向高空)灰、石块(落下来)岩浆(火红)(2)根据以上事实,你认为地球内部有什么?(火热的岩浆)A、岩浆是一种什么东西?根据什么这样想?(岩石,与岩石成分相近,冷却后才能成为岩石)B、地球的内部温度怎么样?根据什么这样想?(很高,能达到使岩浆熔化的温度)C、地球的内部压力怎么样?根据什么这样想?(很大,因为能把烟尘等喷到几十米、几百米甚至几千米的高空)D、岩浆为什么会冲出地面?(地球内部压力大、有裂缝)(学生自由回答)(3)推测火山的形成师:同学们汇报的很好,依据我们以上掌握的信息,小组内同学商量商量,推测一下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火山 |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20火山  |冀教版

《火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模拟实验,并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2、能说出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山喷发。

3、乐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告诉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教学难点: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

教学准备:1、视频资料:火山喷发片段、教师解说模拟实验的步骤、火山知识解答、电影《地心之旅》片段等2、文字资料:有关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的资料3、模拟实验材料:小苏打粉(10克)、白醋、红墨水、滴管、洗洁精、铝箔一张、漏斗、50ml实验装置瓶、金属盘、针管、药匙、50ml烧杯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出示图片谈话:同学们看到这张图片你会想到今年我国哪儿发生了什么?生:四川雅安发生7级地震。

2、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地震是一种破坏力极强的剧烈的地球内部运动,还有一种地球内部的剧烈运动,它和地震一样威力巨大,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你还想了解什么?(出示:视频资料)导入课题《火山》板书:设计意图:视频是学生所感兴趣的,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必定会十分集中,这样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然后,在观察现象的基础上学生会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将问题聚焦,确定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探究火山喷发(一)学生猜测1、了解地球内部知识(出示课件解释)师生共同揭开地球构造的秘密,并提出问题:岩浆所处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岩浆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岩浆会怎样呢?2、“神奇的游戏”——开可乐(1)猜想:老师拿出两瓶可乐,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来帮老师一个忙。

两个人每人一罐可乐,一个拿着可乐别动,一个拿着可乐用力摇晃十秒钟。

同学们猜想一下:这两罐可乐快速打开时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2)游戏:两个学生在大家的口令下开始游戏。

12.火山(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冀人版

12.火山(教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冀人版
3.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难点来源:学生可能缺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4.重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难点来源:学生可能不太了解火山爆发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解决方法:通过讲解和讨论火山爆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保行动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火山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火山爆发的原理和影响:学生将能够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地壳运动、岩浆上升、火山喷发等基本概念。同时,学生将能够理解火山爆发对环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火山灰、熔岩流、火山气体的危害,以及火山爆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当堂检测:
1.请简述火山爆发的原理。
2.请列举三种不同的火山类型,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3.请描述火山爆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4.请解释地球内部构造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结构和成分。
5.请说明火山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如岩浆、火山岩、火山地貌等。
6.请描述火山对环境的影响,包括对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8.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火山相关的内容和活动,学生将能够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他们将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展示他们对火山主题的兴趣和热情。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火山的相关知识,包括火山爆发的原理、火山地理分布、火山类型、火山对环境的影响、火山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火山爆发的原因和过程,掌握火山地理分布和类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并增强学习兴趣和动力。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教学设计

火山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火山喷发的原理。

2.能在科幻小说《地心之旅》的启发下,写一篇关于地球内部的科幻小短文。

3.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火山喷发造成的危害以及带来的好处。

4.能在写作时发挥自己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告诉给其他同学。

2.能大胆想象地球内部的情况。

3.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奥秘的欲望。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山喷发。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说出科学技术在火山预报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模拟火山喷发,通过模拟活动启发学生想像火山喷发时的景象。

三、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活动材料:报纸、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可乐。

四、课时建议: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录相:火山喷发。

2.提问:在录相中你看到了什么?汇报:交流。

3.谈话:欣赏了火山喷发的情景,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火山为什么会喷发?火山是怎样形成的?火山的喷发原理是什么?火山喷发前的征兆是什么?火山有什么危害?火山有什么好处?板书:形成、预报、利弊首先,我们来解决大家最想知道的问题——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二)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师:老师帮你们准备了两组实验材料,大家任选一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大屏幕出示:A组:报纸、铝盘子、带窄颈的干净瓶、勺、纸漏斗、干苏打、洗涤灵、醋、红墨水、杯子、铝箔。

B组:250毫升的可乐2.明确实验方法。

课件出示操作步骤A组:(1)在地面或桌面上铺一层厚报纸,把铝盘放在报纸上,将瓶子放在铝盘子中间。

(2)往瓶中倒入50克干苏打,加入1-2滴洗涤灵。

(3)在瓶子周围放一个像火山堆一样的铝箔。

(4)将50毫升醋倒入杯子中,然后加2-3滴红墨水。

(5)慢慢地向瓶中倒入醋的混合物,观察发生的变化。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0 火山丨冀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20 火山丨冀教版
6、教师通过大屏幕共享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
7、学生通过大屏幕交流自己设计的试验方案。
8、学生通过PAD实拍试验过程。(将实验过程通过图片的形式记录在后台数据库中)
9、学生将实拍记录的实验结果投影到大屏幕上共享,交流。
10、大屏幕播放《火山喷发的原因》的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内化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并迁移到火山喷发的原因)
板书:
火山
红色←岩浆→高温
黏稠↓高压
熔岩
……
危害益处
4、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火山喷发的现象特征影响;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选择器材开展模拟活动;从正反两方面全面看待事物)
通过讨论和观看视频,知道火山喷发既会给人类造成灾害,也会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益处,逐步形成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意识。
11、大屏幕播放《火山喷发的危害与益处》。(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事物,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事物。)
4、交流实验方案
(1)要求学生讲清模拟物和模拟对象及其理由:如番茄酱——岩浆;锥形瓶——岩浆呆的地方;塑料纸——地壳较薄处;酒精灯——地球内部高温
番茄酱模拟了红色粘稠的岩浆,高温的岩浆还需要酒精灯来帮忙加热,锥形瓶模拟岩浆呆的地方。
(2)实验时需要注意什么?(安全)做实验时要观察什么?(番茄酱液面的变化)
7、科学家是怎么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呢,让我们来观看视频
8、科学家们是怎么认为的?
9、组织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通过模拟实验、观看视频,初步探索火山喷发的成因;提高选择合适的模拟物进行实验、尝试解释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5、学生在PAD上使用“模拟实验设计单”设计模拟实验。(训练学生辩证的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模拟物进行试验,尝试解析试验现象和自然现象的能力。)

五年级科学上册(冀人版)第12课火山(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冀人版)第12课火山(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1.火山的定义与分布
-定义:火山是一种由地壳内部熔融物质喷发形成的地貌。
-分布:火山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缘,如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等。
2.火山的结构及喷发原因
-结构:火山由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喷发通道等组成。
-喷发原因:地壳板块运动导致地幔熔融物质上涌,压力积累导致喷发。
3.火山喷发的过程及特点
-《火山景观与旅游》:介绍国内外著名火山景观及火山旅游的相关知识。
-《火山与人类生活》:阐述火山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包括火山灰对农业、航空等领域的影响,以及火山资源的利用。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火山喷发类型:鼓励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火山喷发,如熔岩喷发、爆炸性喷发等,并分析其成因和特点。
-火山监测与预警:引导学生了解火山监测的方法和手段,如地震监测、气体成分分析等,并探讨火山预警的重要性。
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方面都有所收获。他们对火山的结构、喷发原因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实践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但在评价学生的作业和反馈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火山知识的掌握仍不够扎实,尤其是在火山资源利用和火山灾害防范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相关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6.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学生对火山知识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此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火山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
-投影仪或智能白板
-实物模型:火山结构模型、火山岩石样本
-实验器材:模拟火山喷发装置、安全护具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 火山教案 冀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火山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2. 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2. 火山模型、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实验材料:火山石、水、颜料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火山模型,引发学生对火山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火山是什么吗?火山有哪些特点?”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

二、火山喷发的原因(10分钟)1. 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2. 提问:“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3.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火山喷发的原因,如地壳运动、岩浆上升等。

三、火山喷发的影响(5分钟)1. 展示火山喷发对环境、生物和人类的影响的图片和视频。

2. 提问:“火山喷发会对我们生活产生哪些影响?”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火山喷发的影响,如火山灰、熔岩、毒气等。

四、实验:制作简易火山模型(15分钟)1. 教师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制作火山模型。

3. 学生观察火山模型的特点,如喷发时的形态、喷发物的颜色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制作火山模型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火山模型、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了解了火山的定义、类型和分布特点,掌握了火山喷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火山模型,提高了观察、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面还需加强。

六、火山喷发物(10分钟)1. 展示火山喷发物的图片,如火山灰、熔岩、火山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有关火山的资料;能够模拟火山的形成。

2、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的形成原因。

难点:知道火山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三、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集火山的有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地球的构造分为哪几部分?地球内部有哪些特点?
2、谈话:地球内部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壳在不断的运动,会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3、观看“火山”的现场图片。

4、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自然现象?
5、谈话:关于火山,你想知道哪些问题?请各组讨论后,提出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

6、全班交流:你们组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
7、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研究,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几个问题来研究好吗?
(二)探究新知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1)谈话:我们先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试答)。

(2)谈话: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看完后,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3)播放课件
(4)小组讨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5)全班交流、小结
(6)谈话: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火山喷发的现象呢?
(7)谈话:你见过打开啤酒瓶子时的情景吗?啤酒里的泡沫是用一定的压力压到瓶子里去的。

我现在就来打开一瓶啤酒,请你们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8)演示模拟实验:老师打开一瓶啤酒,学生观察。

(9)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10)讨论:联想火山喷发,说说模拟实验分别代表什么?想一想泡沫喷出的原因是什么?(啤酒瓶子代表地壳,啤酒里的泡沫代表岩浆,打开瓶盖就象地壳里有了裂缝,泡沫喷出就象火山喷发,原因是啤酒内部有压力。


(11)讲解: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

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从火山口喷出的物质堆积而成的高地,叫做火山。

2、火山发生时的现象是什么?
火山爆发时现象:
响声(很大)大地(剧烈震动)
浓烟(冲向高空)
灰、石块(落下来)
岩浆(火红)
3、火山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
全班交流(然后出示课件)
五、拓展活动
了解世界著名的火山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火山的《火山旅游》
教学反思
火山一课,由于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火山的形成过程上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为此我在教学之前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又找到了火山喷发的图片,又让学生回家搜集了有关火山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时,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看到真实的火山喷发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再用演示实验加以课件的演示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很容易的了解了火山的形成过程。

然后让学生全班交流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使学生多方面的了解到更多有关火山的知识以及地球内部的构造。

使课堂教学进行的顺利,学生兴趣更浓。

因此,我觉得在科学课中图画的运用、教师的演示实验、图片、文字的多方面结合,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对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很有帮助,将课堂变成学生展示、交流的舞台,使学生能学到课内学不到的知识内容,把课外搜集的资料拿到课堂来交流,使更多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但也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才能真正的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