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发心第3章 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上)

合集下载

教案第三章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教案第三章幼儿感知觉、注意的发展

知觉理解性
4、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 的知觉映象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种类: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亮度恒常性;颜
色恒常性。
(三)错觉
1、大小错觉
2、方向或形状错觉
3、运动错觉
三、感知觉的作用
◆感知觉是认识的基本途径 ◆感知觉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知觉是维持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学生在注意听课吗?
二、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把注意 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及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 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 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 意。
5
7
3
9
答案:数字分别是9、5、7、3 总和:24
呈现的图形都有哪些形状? 每种图形的颜色分别是什么? 图形的顺序是怎样的?
类型
目的性 意志努力 引起原因 例子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有
不需要 需要
刺激物特 点
人的自身 状态
间接兴趣
防空警 报声
看书、 听课
三、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
1、观察力含义
知觉的特殊形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有思维积极参与系统的感知能力。
2、观察力发展(从以下几方面)
(1)观察的目的性(不能进行自觉的、有意识的观察)
如,给幼儿观察一盆花,如果老师不提具体要求,孩子们 往往对花盆得出简单印象,画面粗略、笼统。为了明确观 察目的,我与幼儿共同商量观察顺序,可以先看花盆的造 型、质地、花纹、颜色,再看长在上面的花、茎、叶,看 叶子的形状如何、大小区别;花朵的色彩、形状及生长的 位置。幼儿在老师指导下,明确观察的目的,在观察画中 把观察到的物体特征正确地表现出来。这样,久而久之, 幼儿就会在观察前自己提出目的了。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文

儿童的协调能力 的提升
3-6岁儿童的协调能力逐渐提升 儿童能够进行一些复杂的身体运动
谢谢大家
汇报人:AIPPT 汇报时间:202X年X月X日
儿童的认知发展决定了 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思
维能力 认知发展对儿童学习各 种知识和技能起到基础
性作用
认知发展与儿童的社交 能力密切相关
认知发展水平高的儿童 更容易与他人进行有效
的沟通和合作
认知发展水平高的儿童 更容易理解和控制自己
的情绪 认知发展对儿童情绪管 理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
影响
3-6岁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
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具有重要 作用 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学会 合作、分享和关心他人
社会情感发展对
儿童的情绪管理
的社会影情响感发展对儿童的情绪
管理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影 响 儿童通过社会情感发展学会 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AIPPT 是国内领先的在线 设计与协作平台
AIPPT个人版是一款多端在线拖拽式作图/ 视频工具,同时具备创意资产云端存储, 管理和多终端分发的功能。
儿童思维的逻辑性和系统儿性童发的展注意力和记忆能力提儿升童的语言能力迅速发展
3-6岁儿童开始具备一 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儿童思维开始具备系统 性,能够将信息进行整
合和分类
3-6岁儿童的注意力逐 渐稳定,能够集中注意
力进行学习 儿童的记忆能力开始发 展,能够记住并回忆一
些简单的信息
3-6岁儿童的语言能力 得到显著提升
儿童学会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03
第三章 3-6岁儿童的身体 运动发展
身体运动发展的重要性
身体运动发展对儿童身体健 康的影响
身体运动发展对儿童身体健康具有重 要作用 儿童通过身体运动发展锻炼身体,增 强体质

发心第三章

发心第三章

第三章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关键词:遗传头尾原则远近原则抓握反射摩罗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游泳反射行走反射第一节胎儿的发育与影响因素一、胎儿的发育过程⏹胚种期:从受精开始到第八天(或第九天)⏹胚胎期:怀孕后第二周至第八周。

⏹胎儿期:第三个月至出生。

⏹这时期有如下一些质的发展:⏹胎动⏹反射⏹生理机能二、遗传对出生前的影响(一)遗传的概念⏹遗传:亲代的性状在其下一代身上重现的现象。

⏹从人类遗传学的观点看,遗传是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下代的现象。

⏹遗传物质: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遗传信息的物质。

即:(DNA)。

(二)遗传与疾病⏹每种生物所表现出来的性状都是由成对的基因来决定的。

即: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

⏹显性遗传——是指一对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病变就表现出病症的遗传病。

⏹隐性遗传——是指一对基因都病变时,才会表现出病症的遗传病。

⏹根据基因配对情况把人分为三类:⏹正常人——每一对基因都正常。

⏹患者——某一对基因都有病变。

⏹携带者或病者——某对基因有一个正常,另一个不正常。

(三)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有:⏹苯丙酮尿症(智力缺陷、动作不协调、皮肤淡、黄发。

发病率为万分之一,25%能活到30岁。

)⏹唐氏综合症(先天愚)在第21对染色体上有三条染色体,又叫21—三体症。

软骨发育不完全症(一种矮小症)⏹性染色体畸变⏹亨廷顿氏舞蹈症(神经系统逐渐退化症)例如:苯丙酮尿症发生的遗传方式.图3—1 苯丙酮尿症发生的遗传方式三、影响胎儿的环境因素(一)母亲自身的条件⏹母亲的体重⏹身高⏹年龄⏹营养⏹(二)母亲的营养⏹胎儿的营养是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汲取的。

如果在怀孕早期母亲营养不良,有可能引起胎儿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有可能生出低重儿。

⏹孕妇的饮食应注意的问题:1、保证体内获得足够的热量2、保证体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应3、多吃粗粮、少吃精米面。

4、禁忌刺激性食物(酒、辣椒)调味要清淡。

(三)孕妇的疾病⏹病毒是比病菌小的多的微生物,容易穿过胎盘进入胎儿身上。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第三章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属于心理活动中较低级的形式,它出现早、发展快、许多感知觉在婴幼儿期已达到成人水平。

第一节婴幼儿感觉的发展一、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一是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

二是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不同的刺激源,这种区别可以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1、反射行为只要给予适宜的刺激,就能引出相应的反射行为。

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4、视觉偏爱二、视觉的发展1、视觉集中2、光的察觉3、视敏度视敏度是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

1)视觉偏爱法2)视动眼球震颤法3)视觉诱发电位测量法婴儿生命的头半年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6个月——1岁左右婴儿视力已达到成人正常水平。

4、颜色视觉色盲是视网膜内锥状细胞丧失机能的缘故。

红颜色特别能引起儿童的兴奋。

1)视觉偏爱法2)记录脑电活动3)去习惯化4)配色法到六个月时,婴儿的彩色知觉已与成人相差无几。

三、听觉的发展新生儿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音高、音响和声音的持续时间。

婴儿对听觉刺激的分化能力可以采用前面提到的定向反射习惯化来测定。

四、嗅觉第二节婴幼儿知觉的发展一、整体知觉和部分知觉的发展埃尔金德和凯格勒研究了儿童部分知觉与整体知觉的问题。

儿童先是认识客体的个别部分(4、5岁),然后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

接着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7、8岁),但此时儿童往往还未把部分与整体连结起来。

二、对色、形两维的感知三、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知觉,它是物体、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1、形状知觉2、大小知觉所谓视觉恒常性是指,客体的映像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3、深度知觉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4、方位知觉方位知觉即方向定位,是对物体所处的方向的知觉。

第一阶段5——7岁:能比较固定地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

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思维)ppt课件

学前儿童心理学--认知的发展(感知觉记忆思维)ppt课件

(2)知觉对象的不同:
物体知觉
空间知觉:反映物体大小、方位、距离、 形状的知觉 时间知觉: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 性、速度的知觉。 运动知觉:反映物体位移和位移快慢的知觉
.
社会知觉
对自己的知觉 对他人的知觉 人际关系的知觉
三、感知觉的功用
(1)一切认识的开端 (2)一切心理的基础 (3)个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第二节 学前儿童记忆发展
1、记忆的概述 2、婴儿的记忆 3、幼儿的记忆 4、儿童记忆的策略
.
一、什么是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先有 “记”再有“忆”的过程。也即人脑对经验的识记、
保持和回忆的过程。
返回目录
二、记忆的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 现)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 1、识记的定义
1.听觉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的能力 2.言语听觉 中班: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 大班:能区别本民族语言所包含的各种语音。
3.重听现象—幼儿对别人的话听的不清楚,不完全, 通过观察对方的口形和体态语,猜出对方的意思,而 失去了良好的治疗时机。
就是记忆保持的牢固程度。
如何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呢? 第一,要善于把识记的材料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 第二,及时和经常的复习。
.
三、记忆的品质
3、记忆的正确性 记忆的正确性是指所识记的材料在再认或再
现时没有歪曲、遗漏、增补和臆测。 怎样培养记忆的正确性呢?
第一,最初认真识记; 第二,区分类似的材料; 第三,把真实材料和主观的增补臆测区别开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3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PPT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第3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PPT课件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字体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身高增长规律
关键 年龄
实际长度
出生
50cm
3月
61~63cm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字体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教 学目标
1、了解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规律、神经系统及动作的发 展与心理之间的关系
4—5个月
9个月
一些自主够物技能发展中里程碑式的动作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字体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四)心理的发展
无条件 反射
条件 反射
02 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 着儿童心理的发生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字体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陈帼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加入书架
登录
•第1章绪论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婴儿心理的发展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先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6.1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7章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7.1 复习笔记
•7.2 课后习题详解
•第8章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8.1 复习笔记
•8.2 课后习题详解
•第9章学前儿童想象的发展•9.1 复习笔记
•9.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0.1 复习笔记
•10.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11.1 复习笔记
•1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12.1 复习笔记
•1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13.1 复习笔记
•1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学前儿童个性的发展
•14.1 复习笔记
•14.1 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5.1 复习笔记
•15.2 课后习题详解
是否关闭自动购买?
关闭后需要看完本书未购买的章节手动确认购买。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

第一节 记忆概述
• 1 根据识记有无明确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可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 有意识记
• 所谓无意识记,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 识记。
• 所谓有意识记, 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需要积极思维活动的一 种识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记忆概述
• 2 按识记是否建立在理解基础上, 可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 记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学前儿童的记忆
• ( 四) 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记忆 • 为了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可以采用协同记忆的方法, 即在幼儿识
记时, 让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 在大脑中建立多方面联系, 是加 深幼儿记忆的一种方法。 实验研究表明, 如果让幼儿把眼、 耳、 口、 鼻、 手等多种感官调动起来, 使大脑皮质留下很多 “ 同一意义” 的 痕迹, 并在大脑皮质的视觉区、 听觉区、 嗅觉区、 运动区、 语言 区等建立起多通道的联系,就一定能提高记忆效果。 因此, 应指导 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加记忆活动。 例如, 让幼儿感受春天, 家长和 教师应尽量带孩子多看一看、 摸一摸、 闻一闻、 尝一尝, 通过多种 感官从多方面获得感性认识。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想象概述
• 2 岁的珊珊在一次家庭聚餐中看到大人们端酒碰杯觉得很好玩, 就 拿着自己的小水杯跑到大人的饭桌前, 说: “ 干杯!” 随即假装喝水。 这时, 大人们发现她的水杯是空的, 可是她依然喝得很起劲, 逗得 大家哄堂大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记忆概述
• 从现代心理学的观点看, 遗忘甚至可以促进人的精神健康, 提高工 作和学习的效率。 例如, 与同伴发生口角引起的不愉快情绪体验, 就不应该耿耿于怀、 长久不忘, 而应该将它主动地排解、 遗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儿 有对光反射(眨眼反射) 2个月 头眼协调,目光能水平、上下跟随移动的物 体90度 4个月 头眼协调好,目光跟随移动的物体180度 6个月 目光跟随落地物体 12个月 小儿偏爱注视小物体 2岁时 区别垂直线和横线 5岁时 区别斜线、垂直线与水平线 6~7岁 渐发育完善
出生儿:有瞳孔对光反射
(3)对称性图案超过非对称图案。
优先注视范式:
视觉偏好
二、新生儿的视觉
(1)视敏度:出生时,成像模糊,最佳视距:20— 40cm . 新生儿视力相当于成人的20/150;06岁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最佳视距:20—40cm .
新生儿

(2) 视觉集中:两 周的新生儿能够较长 时间的集中注视某一 客体
2) 温度觉:新生儿期已比较敏感,对冷刺激比热刺激更 明显。 3) 触觉:新生儿的触觉即高度敏感,尤其在口唇、手掌、 脚掌、眼等部位。 作用:认识外界事物、建立依恋关系(“皮肤饥饿”) 发展:表现在:探索活动;与其他感觉(主要是视觉) 结合
触觉
触觉(口唇;手)
触觉+动觉
探索世界
触觉+动觉
(一)感觉

1、视觉: 1)作用:在儿童与环境的联系中提供着重 要的信息,占儿童所接受信息的70%-80%。
2)视觉的发展

1、 视觉集中:两周 的新生儿能够较长时 间的集中注视某一客 体;三个月可以注视 4-7米处的客体;六 个月可以注视飞鸟和 飞机。
视知觉发展进程:


3、嗅觉和味觉
(1)嗅觉的发展:

1个月 对强烈气味有不愉快表示 3-4个月 能区别好闻难闻的气味。 (“妈妈味”) 7-8个月 更灵敏,对芳香气味有反应

(2)味觉


发生:生来就有,敏感;喜甜
发展: 2、3个月精确分化。
4-5个月 对食物的微小变化已很敏

4、皮肤感觉的发育:
1) 痛觉:新生儿 对痛不敏感,2个月后才逐渐敏锐。
从出生到2岁,儿童的模仿能力发生很大 的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模仿向婴儿提供了 强有力的学习手段,通过模仿,婴儿探索着他 们周围的社会,理解着周围的人们。 新生儿的模仿能力是促进他们和父母、成 人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开端。
第二节
婴儿期(0-3岁) 认知过程的发展
一、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 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儿童认识世 界的开端。 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 以此适应周围环境。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不是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的、有选择 性的心理过程。
3.视觉偏好和颜色偏好
视觉偏好
婴儿偏爱注视人脸、具有社会意义的形状 、 复杂的图形、对称性图案曲线或同心圆图案 等。
(“子不嫌母丑”)
颜色偏好:
喜欢红、黄、绿等鲜艳的、
单纯的颜色;偏好暖色调
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在3个月~6岁
2、婴儿听觉
(1)意义 : 获取信息 10%;儿童语言的基础 (2)听觉的发展 ①听觉偏好:2个月喜欢乐音,喜欢人的声音, 对母亲的声音尤为偏爱; ②分化:2个月以上喜欢优美舒缓、不喜欢激 烈紧张的;7-8个月合拍舞蹈,喜欢融合的而不 喜欢严厉的。
(二)视觉偏爱---优先注视范式:
也称刺激偏爱程序

“ 视觉偏爱” 是指新生儿注视具有某一特点的目标的 时间明显超过注视其他目标的时间的现象。 新生儿偏爱复杂的图形、具有社会意义的形状 。 新生儿偏爱注视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新生儿偏爱: (1)弯曲的线段超过直线;



(2)同心圆超过非同心圆刺激;
婴儿记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1.记忆保持的时间延长
衡量记忆指标:再认: 发展早 (5、6个 月认生)
重现(回忆):发展晚 (8、 9个月客体永久性)
五、婴儿期想象
想象:人脑对表象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1.5岁-2岁,想象力萌芽。婴儿期想象的特点:
1.想象的内容简单:
(1)记忆表象在新情境下的复活 (2)简单的相似联想 (3)不同事物的组合 2.以无意想象为主:





第三章
儿童认知过程的发展
(上)
韩 宏 莉
第一节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
味觉敏感;喜欢甜食 (母乳与奶粉;中药与水)
(五)新生儿的模仿能力
多年来,心理学家曾认为,出生几个 月的婴儿还不具备模仿别人行为动作的能 力。但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证明,当婴儿呱 呱落地时,他们就能模仿成人的行为了。 新生儿的模仿是一种有意的、综合性的能 力,绝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
图中的a,b,c中的婴儿,年龄只有2-3周,他已能模仿成人的吐舌头、 张嘴和噘嘴动作。图中d和e的孩子,出生刚2天,就能模仿妈妈的 高兴和悲伤表情了。
1. 二、知觉的发展
(一)视知觉
1.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常规图形
新生儿:有图形分辨能力。喜欢轮廓鲜明的图形;不喜欢
混乱的图形;喜欢曲线图,不喜欢直线图
顺序: 常规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非常规图形
大小知觉:最容易发展起来。
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1961)发明了一种“视
崖” 装置(visual cliff),用于探索儿童深度知觉 。
探索世界
触觉+动觉
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
哈洛“恒河猴的研究”1959
金属母猴 绒布母猴
有奶吃 冰冷
没有奶吃 温暖
理论上:婴猴与金属母猴在一起 实际上:婴猴只在饥饿时去金属母猴那里,其 它时候与绒布母猴在一起。
皮肤饥饿与依恋关系
皮肤饥饿、依恋关系与身心健康
富于变化的环境,丰富的感觉信息能促进儿童大脑细胞 的生长。
(3)对称性图案超过非对称图案。
深度知觉:吉布森和沃克(1961)发明了一种“视
崖” 装置(visual cliff),用于探索儿童深度知觉 。
实验对象:36名6.5个月—14个 月的儿童。 实验者设计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 高度落差,台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 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 时,即使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 也不敢再向前爬。 证明人类很小的时候(6个月) 就已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种能力 具有帮助物种生存的作用。
(二)视觉偏爱---优先注视范式:
也称刺激偏爱程序

“ 视觉偏爱” 是指新生儿注视具有某一特点的目标的 时间明显超过注视其他目标的时间的现象。 新生儿偏爱复杂的图形、具有社会意义的形状 。 新生儿偏爱注视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 新生儿偏爱: (1)弯曲的线段超过直线;



(2)同心圆超过非同心圆刺激;
传统的观点一直把新生儿、婴儿视为软弱无能、消极 被动的生物个体。有人认为他们一生下来就是一块 “白板”。这种歪曲性的认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占据 着统治地位。但随着研究方法的突破,特别是习惯化 范式和优先注视范式的发明,极大的促进了婴儿感知 能力发展的研究。 研究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了不起的反映外界刺激 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主观原因:阅历浅;兴趣浓厚程度;气质性格
三、婴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个体积累经验、促进心智发展的基础
(一)以无意记忆为主


5、6个月“倒怀” 6~12个月 : 出现“认生”现象;寻找、区分物体的能力增强 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说明长时记忆的发展。 12个月以后 : 语词记忆产生; 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 能力的初步成熟。
主观原因:阅历浅;兴趣浓厚程度;气质性格
三、婴儿记忆的发展
记忆是个体积累经验、促进心智发展的基础
(一)以无意记忆为主


5、6个月“倒怀” 6~12个月 : 出现“认生”现象;寻找、区分物体的能力增强 出现了大量的模仿动作,说明长时记忆的发展。 12个月以后 : 语词记忆产生; 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 能力的初步成熟。
婴儿期感知觉
3.数知觉:涉及数的知觉、记忆和思维
分辨数量多少 认识数目字:分辨6和9;3和8;2和5有难度 3岁时多数能认8个数字。 点数:3岁时一半的孩子能数到3;25%的孩 子能点数到5; 20%的孩子能点数到10
婴儿期感知觉
5.时间知觉:
婴儿的时间知觉常借助于生活中的 具体事情和周围现象作为指标。 2、3岁儿童对时间的估计常与事实 出入较大。
三、婴儿注意的发展和注意的特点
(一)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萌芽
婴儿期的注意非常符合无意注意的规律 有意注意:有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六个月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 1岁出现随意注意,但有意注意水平低。 在成人的语言指令下,儿童的注意力能服从成人的要求和活动 任务。
儿童对自己的注意力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不是仅仅被动地受外界 刺激物的吸引。
实验对象:36名6.5个月—14个 月的儿童。 实验者设计一个台子,左右半边有 高度落差,台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 让婴儿在上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 时,即使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 也不敢再向前爬。 证明人类很小的时候(6个月) 就已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种能力 具有帮助物种生存的作用。
吉布森 “视崖 实验”

新生儿
一、感觉发生的评定
(一)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范兹、吉布森等心理学家提出研究新生儿、乳婴儿心理实验技术, 如感觉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偏视与偏爱

①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 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

②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剌激 反应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 (见光盘)
三、新生儿听觉
胎儿的听觉反应(29-32周)即 6个月后 新生儿的听觉能力 ① 出生第一天就有了听觉 (普莱尔) ② 视听协调能力:初生婴儿就有听觉定 位能力,表现出视-听协调活动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