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公开课-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公开课-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1.4.2 反比例函数 第二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教学目标

1、利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图像。

2、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根据图像指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或减小而变化的情况。

3、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分析、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归纳及概括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反比例函数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教学重点

结合图象分析总结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式 探究合作式 类比联想

数形结合等 二、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活动1 问题:

你们还记得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象与性质吗? 设计意图

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奠定基础。学生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2015——2016学年度(上)九年级数学公开课教案

版本:沪科版 授课人:康苏 班级:九(5)班 时间:2016年9月7日 第三节

然后就这名同学的连线加以评价、总结:

(1)一般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由两条曲线组成,叫做双曲线;

(2)这两条曲线不相交;

(3)这两条曲线无限延伸,无限靠近x轴和y轴,但永不会与x轴和y轴相交。关于(3)可问学生:为什么图像与x和y轴不相交?

通过这个问题既可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记忆,又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再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图,提问:

(1)当0

k时,双曲线的两分支位于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少;

(2)当0<k 时,双曲线的两分支位于二、四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3、反比例函数的这一性质与正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何异同?

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能把学过的相关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便于记忆和应用。

注:1、若点(0x ,0y )在反比例函数x

y =的图象上,则点(0x -,0y -)也在此图象上,

故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反比例函数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0,0)。 2、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即若(a ,b )在双曲线的一支上,则(,)和(

在双曲线的另一支上.故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分别是直线x y =和x y -=。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 轴、y 轴都没有交点,即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无限接近坐标轴,但

永远不与坐标轴相交。

四、拓展提升 k 的几何意义

如图1,设点P (a ,b )是双曲线y =

轴于A 点,PB ⊥y 轴

和三角形

如图也在双曲的面积为

图1 图2

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后,我们可以解决与其图像有关的实际问题。 例题:P40例3 五、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

2、函数x

m y 2

-=的图像在二、四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3、已知0<k ,则函数kx y =1,x

k

y -=2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大致是 ( )

4

六、课堂小结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什么样的?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主要有哪些?

七、作业布置

教材习题

最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 2014.12.4 核心目标:学会用描点法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性质 预习部分(课前小测): 1.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2、反比例函数关系式是。k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函数y的取值范围。 3、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称为 如图:当k>0时, 当k < 0时, y随x的增大而y随x的增大而 4、还记得作函数图象的三个步骤是、、。(注意:列表时自变量取值易于计算,易于描点。) 5、预习课本第4—6页内容,要求能有所理解。

二、探究部分: 1、请画出函数和图象。 2、小结: 1)、图象的形状:图像分别都是由两支曲线组成,因此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为。 2)、图象的位置: 函数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象限内.函数的两支曲线分别位于第象限内。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由确定。 当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内; 当时,两支双曲线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内。 4)图象的增减性: 当时, y随的x增大而; 当时, y随的x增大而。 三、尝试练习 (A组)课本第6页练习1、2题(各人完成后小组成员间交换答案,对有疑问的地方进行讨论)。 四、反馈练习: 1、基础训练:(A组) 1)、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2)、函数的图象在第________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3)、函数,当x>0时,图象在第____象限,y随x 的增大而_________. 4)、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完整版)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练习题

基础练习题: 1. 对于反比例函数y = x 5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y 取正值 B.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C.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D.y 取负值 2.下列各点中,在双曲线x y 2 = 上的是( ) A.(1,2) B.(2,2) C.(4,2) D.(0,2) 3. 下列函数中,图象经过点(11)-,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 A .1y x = B .1y x -= C .2y x = D .2 y x -= 4.函数x k y =的图象经过点(-4,6),则下列个点中在x k y =图象上的是( ) A.(3,8 ) B.(-3,8) C.(-8,-3) D.(-4,-6) 5. 若反比例函数y =x k 的图象经过点(-2, 4),那么这个函数是( ) A.y =x 8 B.y =8x C.y =-x 8 D.y =-8 x 6.反比例函数x m y 5 -=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二、四象限内,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A.0m C.5>m D.5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10、反比例函数x y 3 - =的图像在第 象限,在它的图像上y 随x 的减小 而 ;反比例函数x y 2 =的图像在第 象限,在它的图像上y 随 x 的增大而 ; 11.若A (1x ,1y )、B (2x ,2y )在函数1 2y x =的图象上,则当1x 、2x 满足_______________时,1y >2y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1.2 反比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 教学目标: 1.类比画一次函数图象的方法,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得到其基本特征,认识表达式、列表、图象是相互印证、和谐统一的; 3.在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究其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分类讨论”“数形结合”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一、学习导入 复习提问 (1)大家以前还学过哪些函数?研究这些函数时,我们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的? (2)我们已经学习了反比例函数的定义,接下来还应研究它哪方面的知识呢? (3)回顾用描点法画出一次函数图象的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设计意图:结合复习研究函数的一般方法,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类比这一过程去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为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利用手中的网格纸,画出反比例函数x y 6 的图象. 师生活动:(1)学生独立操作,用“描点”法画函数图象,教师巡视,收集并展示学生画出的典型图象. (2)针对所展示的作图里出现的问题,让学生互相完善和补充。教师适时提问:选取自变量的值时,要注意什么?连线时要注意什么?图象延伸的趋势是怎样的?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3)教师小结作图的注意事项,并通过课件演示作图规范。 设计意图:图象是直观地描述和研究函数的重要工具,通过经历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可以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感性认识。列表时,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到自变量的取值应使函数有意义(即x ≠0)。同时,所取的点既要使自变量的取值有一定的代表性,又不至于使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太大或太小,以便于描点和全面反映图象的特征;连线时按照自变量从

【说课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说课稿】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尊敬的各位评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下面我从六个方面来阐述对本节课的设计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6章第1节。 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范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到现实世界中存在各种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对一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的复习和对比,同时为进一步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实际应用以及学习二次函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于对以上教材的分析,特制定三维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互相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逐步提高从函数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源:学+科+网] 〔2〕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及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由图像的画法和分析,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通过图像的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画法及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难点: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平滑双曲线的理解及对图象特征的分析. 【二】教学的指导思想: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策略: 鉴于初三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本节课采用层层递进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探究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思考空间,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同学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五】学法指导: 本堂课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动手、多观察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分析、类比、归纳的思想方法。在类比和讨论中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回忆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 〔2〕:回忆画函数图象的方法与步骤 教师提出问题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类比前面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开始本节课的探究,为学习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打好基础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根据学生活动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学生对一次函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的掌握情况:列表,描点,连线。 活动二 :画反比例函数y=6/x与y=-6/x的图象。

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

《反比例函数图像和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会用描述法画反比例函数图像。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解决问题:会画反比例函数体香,由反比例函数图像天就性质。 情感态度:让学生初步感知反比例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创造审美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反比例函数图像,理解其性质。 难点:理解反比例函数性质,并能灵活应用。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写出反比例函数一般表达式,并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较简单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二)探究新知。 活动1:讨论。 一次函数6Y X =的图像是什么形状? 反比例函数6Y X = 的图像会是什么形状? 活动2: 问题1,画出反比例函数6Y X =与6Y X =-的图像。 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类比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探索画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并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双曲线。 问题2,比较6Y X =与6Y X =-的图像,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再画出反比例函数3Y X =与3Y X =-的图像。 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活动3: 问题:观察函数6Y X =和6Y X =及3Y X =和3Y X =-的图像。 (1)你能发现他们的共同特征以及不同吗? (2)每个函数的图像分别位于哪几个象限? (3)在每一个象限内Y 随X 的变化如何变化? 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思考后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1)反比例函数K Y X = (K 为常数,0K ≠)的图像是一条双曲线。 (2)当0K 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3)当0K 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三)拓展延伸。 问题: 1、3Y X =- 的图像在第几象限?

6.1反比例函数(1) 公开课获奖教案

6.1反比例函数 一、教学内容 背景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学生曾在七年级下册和八年级上册学习过“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一次函数”等内容,对函数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讨论反比例函数可以进一步领悟函数的概念并积累研究函数性质的方法及用函数观点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为后继学习二次函数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 (1)从现实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进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体会数学从实践中来又到实际中去的研究、应用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数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难点:领悟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3)关键:从现实情境和所学的知识入手,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式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把一张100元换成50元的人民币,可换几张?换成10元的人民币可换几张?依次换成5元,2元,1元的人民币,各可换几张?换得的张数y 与面值x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填表: 提问:学生你会用含有x的代数式表示y吗?并提出问题:当换成的元数x变化时,换成的张数y会怎样变化呢?变量y是x的函数吗?为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函数。我们再看课本的例子: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课

我们知道,电流I 、电阻R 、电压U 之间满足关系式U =IR ,当U =220V 时,(1)你能用含有R 的代数式表示I 吗?;(2)利用你写出的关系式完成下表: 学生填表完成,提出当R 越来越大时,I 是怎样变化的?当R 越来越小呢?(3)变量I 是R 的函数吗?为什么? 我们通过控制电阻的变化来实现舞台灯光的效果。在电压一定时,当R 变大时,电流I 变小,灯光就变暗,相反,当R 变小时,电流I 变大,灯光变亮。 引导学生看课本例子,京沪高速铁路全长约为1318km ,列车沿京沪高速铁路从上海驶往北京,列车行完成全程所需的时间t (h )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 (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 是v 的函数吗?为什么? (三)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提示学生:数学来源于生活,请同学在生活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分组交流讨论,并完成资料的讨论部分。 我们再看例子: 两个变量x 和y 的乘积等于-6,用函数关系式表示出来是 x y 6 -=,思考:变量x 和y 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提出问题:①变量之间的关系具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变量的乘积等于非零常数.②如何给反比例函数下定义? 教师总结并和学生一起探索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 ,y 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x k y =(k 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强调在理解概念时要注意:①常数k ≠0;②自变量x 不能为零(因为分母为0时,该式没意义);③当x k y = 写成1 -=kx y 时注意x 的指数为—1。④由定义不难看出,k 可以从两个变量相对应的任意一对对应值的积来求得,只要k 确定了,这个函数就确定了。

(完整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练习题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练习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近视眼镜的度数y (度)与镜片焦距x 成反比例.已知400度近视眼镜片的焦距为0.25米,则眼镜度数y 与镜片焦距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2、如果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过点(2,-3),那么k = . 3、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并且当x=2时,y=-1,则当y=3时,x 的值是 . 4、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当x=1时,y=2,那么当x=0,y 的值是 . 5、若点A (6,y 1)和B (5,y 2)在反比例函数x y 4- =的图象上,则y 1与y 2的大小关系是 . 6、已知函数x y 3=,当x <0时,函数图象在第 象限,y 随x 的增大而 . 7、若函数12)1(---=m 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则m 的值是 . 8、直线y=-5x+b 与双曲线x y 2-=相交于 点P (-2,m ),则b= . 9、如图1,点A 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过点A 作AB 垂直于x 轴,垂足为B , 若S △AOB =2,则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 图 1 10、如图2,函数y=-kx(k≠0)与x y 4-=的图 象交于点A 、B ,过点A 作AC 垂直于y 轴,垂 足为C ,则△BOC 的面积为 . 图 2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P (-2,-1),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 A 、x y 21= B 、x y 21-= C 、x y 2= D 、x y 2-= 2、已知y 与x 成反比例,当x=3时,y=4,那么当y=3时,x 的值等于( ) A 、4 B 、-4 C 、3 D 、-3 3、若点A (-1,y 1),B(2,y 2),C (3,y 3)都在反比例函数x y 5=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y 1<y 2<y 3 B 、y 2<y 1<y 3 C 、y 3<y 2<y 1 D 、y 1<y 3<y 2 4、反比例函数x m y 5-=的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0 B 、m >0 C 、m <5 D 、m >5 5、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它的图象也一定经过( ) A 、(-1,-2) B 、(-1,2) C 、(1,-2) D 、(-2,1) 6、若一次函数b kx y +=与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都经过点(-2,1),则b 的值是( ) A 、3 B 、-3 C 、5 D 、-5 7、若直线y=k 1x(k 1≠0)和双曲线x k y 2=(k 2≠0)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图象无交点,则k 1、k 2的关系是( ) A 、k 1与k 2异号 B 、k 1与k 2同号 C 、k 1与k 2互为倒数 D 、k 1与k 2的值相等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5.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执教者:揭东县锡场镇世德初级中学林燕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作函数图象的主要步骤,会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2.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对函数进行认识上的整合。 3.培养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探索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能力训练要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列表,描点,连线,提高学生的作图能力;通过观察图象,概括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有关性质,训练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增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作反比例函数图象并认识图象的特点。 教学难点:作反比例函数图象。 【教学方法】 1.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启发引导—解决问题。 2.多媒体教学。 【教具】 三角板,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回顾交流,问题牵引(幻灯片1) 1.什么叫做反比例函数?

2.反比例函数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3.下列等式中,哪个等式表示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 ) (A ) k y x = (B ) 23y x = (C ) 121 y x =+ (D ) 21xy -=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幻灯片2) 1.一次函数 y = kx + b ( k 为常数,k ≠ 0 )的图象是什么形状? 2.用描点法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形状? 3.对于反比例函数 y= x k ( k 是常数,k ≠ 0 )的图象,我们能否像探究一次函数的图象那样进行探究? (第三环节)探求新知(幻灯片3) 例题精讲:作反比例函数x y 4=的图象。 思考: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解:(1)列表: x … … … … (2)描点:(幻灯片4) (3)连线:(幻灯片5) x y 4 =x y 4 =

反比例函数 公开课 教学设计

2020年数学一师一优课评比之教学设计反比例函数 主讲教师: 工作单位: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第一节 反比例函数 (一)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舞台上的灯光变化多端,瑰丽无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由阳光灿烂的晴天转向阴云密布的阴天,产生这种效果的原因是幕后灯光师们通过改变电阻控制电流来实现的,同学们,你们知道灯光师这样做的原因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二)展开教学 一、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二、合作交流,探究概念 (一)我们知道,导体中的电流I,与导体的电阻R、导体两端的电压U之间满足关系式U=IR.

(二)问题2:京沪高速公路长1318km,列车沿京沪高速公路从上海驶往北京,列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t(h)与行驶的平均速度v(km/h)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变量t是v的函数吗? (三)合作交流,探究概念 观察这两种函数表达式 有什么共同特征? 给出反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两个变量x,y之间的关系可以 表示成_________(k为常数,k ≠0)的形式,那么称y是x的反比例函数. (四)思考: 1.反比例函数的变量x 、y能不能是0?为什么? 2.反比例函数除了这种分式的形式外,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反比例函数的表示形式 xy=k y=k 四、跟踪训练 (1)游戏环节:找出函数表达式 (2)已知函数y=(m+1)x 是反比例函数,求 m 的值

五、做一做 1.一个矩形的面积是20cm2,相邻的两条边长为xcm和y cm, 那么变量y是x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2.某村有耕地346.2公顷,人口数量n逐年发生变化,那么该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m(公顷/人)是全村人口数n 的函数吗?是反比例函数吗?为什么? 3.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下表给出了x与y的一些值. (1)写出这个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x y 总结用待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步骤 设、列、解、写 六、拓展延伸 1.已知y与x-1成反比例,当x=2时,y=4.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2)当x=3时,求y的值. 2.已知.是x的正比例函数,是x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1时,-=3;当x=2时,=. 求和的函数表达式. 七、课堂小结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B A O y =____________; 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B A O y x

可以得到AOB S D =____________. 2.从反比例函数x k y = (k ≠0)的图象上任一点P (x ,y )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S = . 二、合作、交流、展示: 1.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 (2,6). (1)这个函数的图象位于哪些象限?y 随x 的增大如何变化? (2)点B (3,4),C (142,42 5 --),D (2,5)是否在这个函数的图像上? 解: 【反思】判断点是否在图像上,只要 . 2.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最大的是( ) A . B . C . D . 3. 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 m y = 的图象交于A (-2,1)、B (1,n )两点.(1)分别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取值范围; (3)求△AOB 的面积. 三、巩固与应用: 1. 已知点(-1,y 1)、(2,y 2)、(π,y 3)在双曲线x k y 1 2+-=上,则下列关 系式正确的是( ) (A )y 1>y 2>y 3 (B )y 1>y 3>y 2 (C )y 2>y 1>y 3 (D )y 3>y 1>y 2

2. 如图,A 、B 是函数x y 2 = 的图象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两点,BC ∥x 轴,AC ∥y 轴 , △ABC 的面积记为S ,则( ). (A)S =2 (B)S =4 (C)2<S <4 (D)S >4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反比例函数x k y = (x>0)的图象和矩形ABCD 的第一象限,AD 平行于x 轴,且AB =2,AD =4,点A 的坐标为(2,6) . (1)直接写出B 、C 、D 三点的坐标; (2)若将矩形向下平移,矩形的两个顶点恰好同时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猜想这是哪两个点,并求矩形的平移距离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四、小结: 1.理解反比例函数k 的几何含义;2.综合运用知识解题. 五、作业:必做:课本P9习题T5,8,9习题T ; 选做:《作业精编》相应练习.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试题及详细答案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试题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2013?安顺)若是反比例函数,则a的取值为() A.1B.﹣l C.±l D.任意实数2.(1998?山西)若函数y=(m+1)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A.m=﹣2B.m=1C.m=2或m=1D.m=﹣2或﹣1 3.反比例函数(m为常数)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A.m<0B.C.D.m ≥ 4.下列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为() A.y=2x+1B.y=C.y =D.2y=x 5.下列函数中,y是x的反比例函数是() A.B.C.D. 6.已知函数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则m的值是()A.2B.±2C.﹣2D. 7.若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为() A.±2B.2C.±D.8.(2014?自贡)关于x的函数y=k(x+1)和y=(k≠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A.B.C.D.

9.(2014?泉州)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mx+m与y=(m≠0)的图象可能是()A.B.C.D. 10.(2014?牡丹江)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kx+1与y=﹣(k≠0)的图象大致是()A.B.C.D. 11.(2014?海南)已知k1>0>k2,则函数y=k1x和y=的图象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大致是()A.B.C.D. 12.(2014?乐山)反比例函数y=与一次函数y=kx﹣k+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A.B.C.D. 13.(2014?怀化)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那么正比例函数y=kx和反比例函数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大致是()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

数,这样也便于求y 值 (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 (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4)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 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 例1.(补充)已知反比例函数y=(m-1)x m 2-3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 值,并指出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变化情况? 分析:此题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y=kx -1(k ≠0)自变量x 的指数是-1,二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时,k <0,则m -1<0,不要忽视这个条件。 【略解】∵y=(m-1)x m 2-3是反比例函数 ∴m 2-3=-1,且m -1≠0 又∵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m -1<0 解得m=±2且m <1 则m=-2 例2.如图,过反比例函数y=x 1(x >0)的图象上任意两点A 、B 分别作x 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 、D ,连接OA 、OB ,设△AOC 和△BOD 的面积分别是S 1、S 2,比较它们的大小,可得(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分析】从反比例函数y=x k (k ≠0)的图象上任一点P (x ,y )向x 轴、y 轴作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S=xy=k ,21由此可得S 1=S 2 =21 ,故选B 三、随堂练习、当堂消化 1.已知反比例函数y=x k -3,分别根据下列条件求出字母k 的取值范围 (1)函数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 (2)在第二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2.函数y =-ax +a 与y= x a -(a ≠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过反比例函数y=x k (k >0)的图象上的一点分别作x 轴、y 轴的垂线段,与x 轴、y 轴所围成的矩形面积是6,则函数解析式为 四、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反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教案

第一课时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认识 塔耳中学:陈金咏 【学习目标】 1. 体会并了解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意义。 2. 能用描点的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3. 通过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分析,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难点: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初步运用。 【导学指导】 一.复习回顾。 1.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吗? 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称直线y=kx+b. ①当k>0时,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② 当k<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2.给反比例函数“照相” ().0,,,的反比例函数是的形式那么称为常数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如果两个变量一般地x y k k x k y y x ≠=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还记得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吗? 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时,首先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取一些值,列表,描点,连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二.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例1:在同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反比例函数y=6/x 和y=-6/x 的图象。并思考, (1) 从以上作图中,发现y=6/x 和y=-6/x 的图象是什么? (2) y=6/x 和y=-6/x 的图象分别在第几象限? (3) 在每一个象限y 随x 是如何变化的? (4) y=6/x 和y=-6/x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2.巩固练习画反比例函数y=4/x 和y=-4/x 的图象。并思考, (5) 从以上作图中,发现y=4/x 和y=-4/x 的图象是什么? (6) y=4/x 和y=-4/x 的图象分别在第几象限? (7) 在每一个象限y 随x 是如何变化的? (8) y=4/x 和y=-4/x 的图象之间的关系?

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年级 九年级课题26.1.2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课型新授教学媒 体 多媒体会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结合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 目标 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重点 难点 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准备教学 准备学生准备是否需要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课堂引入 提出问题: 1.一次函数y =kx +b (k 、b 是常数,k ≠0)的图象是什么?其性质有哪些?正比例函数y =kx (k ≠0)呢? 2.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是什么?其一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什么样呢? 例习题分析 例2.见教材P48,用描点法画图,注意强调: (1)列表取值时,x ≠0,因为x =0函数无意义,为了使描出的点具有代表性,可以“0”为中心,向两边对称式取值,即正、负数各一半,且互为相反数,这样也便于求y 值 (2)由于函数图象的特征还不清楚,所以要尽量多取一些数值,多描一些点,这样便于连线,使画出的图象更精确 (3)连线时要用平滑的曲线按照自变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连接,切忌画成折线 (4)由于x ≠0,k ≠0,所以y ≠0,函数图象永远不会与x 轴、y 轴相交,只是无限靠近两坐标轴 例1.(补充)已知反比例函数 32)1(--=m x m y 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 值,并指出在每个象限内y 随x 的变化情况? 分析:此题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1-=kx y (k ≠0)自变量x 的指数是-1,二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当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时,k <0,则m -1<0,不要忽视这个条件 略解:∵32)1(--=m x m y 是反比例函数 ∴m 2-3=-1,且m -1≠0 又∵图象在第二、四象限 ∴m -1<0解得2±=m 且m <1 则2 -=m 留白: (供教师个性 化设计)

反比例函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专题复习 一、教学内容分析函数是在探索具体问题中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是研究现实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内容和数学模型.反比例函数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基础上研究一类基本函数. 本专题复习在反比例函数单元复习基础上展开的,以函数图象为载体,以数形结合思想为主线,围绕“比较大小、图象法解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实际应用”核心内容进行。 二、学情分析反比例函数是函数的重要知识,核心知识是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与应用. 从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与一次函数增减性容易相混,用函数观点看待方程、不等式、函数间的关系在理解上、思维方式上存在一定困难,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建模的思想与策略,需要一定的生活背景知识,对学生有较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分析,从学习函数最本质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为立意,设计脚手架——函数图象,在学生疑难问题解决过程中加深对反比例函数乃至对三类函数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 解析式能判定一个给定的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 2、能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能结合图象分析掌握反比例函数 的性质,能利用性质分析解决问题。 3. 会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体会函数的应用价值; 4.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函数问题中作用,提高利 用函数思想探究问题

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与数形结合思想难点:理解和掌握反比例函数及其图象性质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复习工作单 六、教学过程

反比例函数教学案例

§5.1 反比例函数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似关系,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表达式.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所讨论的函数的表达形式,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具体形象,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体验数学活动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它的概念. 教学难点: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知道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kx (其中k≠0),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这两种类型的表达式。如从A地到B地的路程为1200 km,某人开车要从A地到B地,汽车 1200。的速度v(km/h)和时间t(h)之间的关系式为vt=1200,则t= v 在这个关系式中,t和v之间的关系式肯定不是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关系式,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满足什么样的关系式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揭开的奥秘。 Ⅱ.新课讲解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反比例函数,它是函数中的一种)首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什么叫函数? 1.复习函数的定义 [师]大家还记得函数的定义吗? [生]记得. 在某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若给定其中一个变量x的值,y 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它对应,则称y是x的函数. [师]大家能举出实例吗? [生]可以.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本节分为三课时,这是第二课时的新授课.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在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的研究和分析,来确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使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关系直观化;然后分类观察图象,体现“分类”的思想,首先研究k>0的情况,从特殊k=4,k=6,k=8,k=12的图象观察,进而推广到一般,得出k>0时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及反比例函数的特性,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解析式的角度分析图象特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的相互转化,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反比例函数的本质属性所在,对于k<0的研究,完全类比k>0的研究过程,体现“类比”的思想.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阶段要求学习的三种函数中的最后一种,是继一次函数学习之后,知识的一次扩展,图象由“一条”到“两支”,形态由“直”到“曲”,由“连

续”到“间断”,由与坐标轴“相交”到“渐近”,是学习函数的一般方法和规律的再次强化,也是后续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重点是:用描点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根据图象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学习难点是:对x≠0的理解及图象特征的分析.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索并理解图象的变化情况. (2)在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探究其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类比”、“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观察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发展探究、归纳及概括的能力. 2.目标解析 (1)首先运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然后根据图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因此正确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是前提条件,虽然学生之前用描点法经历过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图象的经验,但是由于反比例函数图象结构复杂,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能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图象并根据图象探究其性质仍是本节课的目标. (2)类比正比例函数的研究方法,通过分类讨论的方式首先研究k>0的情况,在研究过程中从图象和解析式两个角度分析,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类比研究k<0的情况,同样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给出一系列函数图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9.2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 学习重点:能根据图象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学习难点: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运用。 一.问题情境 你还记得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吗? 一次函数y=kx+b(k ≠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称直线y=kx+b 当k>0时 当k<0时 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还记得作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吗? 用图象法表示函数关系时,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二.操作 画出反比例函数y= x 6 的图象. 分析提示:我们画函数的图象通常用什么方法? 1. 列表:(填空)有选择的求y 与x 的若干对应值.这个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 2.描点:(依据什么?)由这些有序实数对,可以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用光滑曲线将各点依次连起来,就得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观察:(1)反比例函数x k y (k ≠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 (2)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 的增加,函数y 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 概括: (1)我们发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两支曲线,且这两支曲线关于 原点对称 ,这种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 (2)反比例函数y= x k 图象的两个分支位居的象限与k 的正负有关,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分布在第 一、三 象限;当k <0时,函数的图象分布在第 二、四 象限。 注 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 轴和y 轴没有交点;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说明: 由于反比例函数y= x 6 的图象是两支双曲线,对于学生第一次接触有一定难度,因此可先让学生猜想图象的分布情况,图象与坐标轴的相交情况以及图象的形状和变化趋势并相互交流,使之对图象的特征有一些感性认识,然后再动手操作,对图象有进一步的认识.特别强调的是画双曲线时一定要用平滑的曲线,并且指出学生在画图时易犯的一些错误,如 思考:

《反比例函数》公开课教学设计

《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从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讨论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加深对函数、函数概念的理解;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3.能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1.经历对两个变量之间相依关系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数学化意识;3.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的过程,养成用数学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体会函数的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已知条件写出函数解析式. 教学难点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复习:什么是函数? 问题:京沪线铁路全程为1463km,某次列车的平均速度v(单位:km/h)随此次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t(单位:h)的变化而变化.你能写出关于t的解析式吗? 1463 v t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形式的函数. 二、探究归纳 下列问题中,变量间具有函数关系吗?如果有,请直接写出解析式. (1)某住宅小区要种植一块面积为1000m2的矩形草坪,草坪的长y(单位:m)随宽x(单位:m)的变化而变化. (2)已知北京市的总面积为1.68×104km2,人均占有面积S(单位:km2/人)随全市总人口n(单位:

人)的变化而变化. 1000y x =,41.6810S n ?= 归纳概念:一般地,形如k y x = (k 为常数,且k ≠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y 是函数. 强调: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例题指引: 例1.用函数解析式表示下列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 (1)一个游泳池的容积为2000m 3,游泳池注满水所用时间t (单位:h )随注水速度v (单位:m 3/h )的变化而变化; (2)某长方体的体积为1000cm 3,长方体的高h (单位:cm )随底面积S (单位:cm 2)的变化而变化; (3)一个物体重100N ,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单位:Pa )随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 (单位:m 2)的变化而变化. 例2.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2时,y =-3,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三、应用提高 1.下列哪些关系式中的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 4y x =,3y x =,2y x =-,61y x =+,21y x =-,21y x =,123xy =. 2.已知y 与x 2成反比例,并且当x =3时,y =4. (1)写出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 (2)当x =1.5时,求y 的值; (3)当 y =6时,求x 的值. 四、体验收获 说一说你的收获.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我们是如何形成反比例函数概念的? 3.如何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五、课内检测 1.在下列函数中,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 ) A .85y x =+ B .37y x =+ C .5xy = D .22y x = 2.已知函数7m y x -=是正比例函数,则m = . 3.已知函数7 5m y x -=是反比例函数,则m = . 4.已知y 是x 的反比例函数,并且当x =3时,y =-8.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1)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反比例函数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比例函数定义中需要注意什么? 3、对于一次函数(y kx b k =+≠0)我们是如何研究的? 对于反比例函数k y x =(k ≠0),我们能否像一次函数那样进行研究呢?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画出函数4 y x = 的图象 议一议:你认为作反比例函数图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与同伴交流 练一练:做反比例函数4 y x -=的图象。 讨论交流:(1)观察函数4y x =和函数4y x -=的图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反比例函数4 y x -=的图像在哪两个象限?有什么确定? 总结:反比例函数k y x = 的性质 三、当堂测试 1、下列函数中,企图向位于第一三象限的有_____________ (1) 10.3107(2)(3)(4)2100y y y y x x x x -= === 2、反比例函数1 y x -=的图象位于第____________象限。 3、反比例函数1 y x -=的图象经过点A (2,)m ,则m 的值是____________

4、反比例函数21 a y x -=,当a _________时,其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当a ____________时,其图象在二四象限 5、函数1 2y x =(0)x <的图象在_____________象限内。 六、日清题 A 组: 1、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 ) A (2,1)- B 1(,2)2- C (2,1)-- D 1(,2)2 2、反比例函数k y x =图象经过(2,2)-和(2,)m -两点,则k =___________,m =__________ 3、函数y x =-+1和2 y x =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像大致是( ) 4、若函数k y x = 的图像在二四象限,则函数2y kx =-的图像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B 组 5.(2011年枣庄)已知反比例函数y = 1 x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图象经过点(-1,-1) B .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 .当x >1时,012 B .k<12 C .k =1 2 D .不存在 8.(2011年茂名)若函数y =2 m x +的图象在其象限内y 的值随x 值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 值范围是 ( ) A .m>-2 B .m<-2 C .m>2 D .m<2 9.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m y x = (m ≠0)的图象都经过点A (4,2)。 (1)求这两个函数的表达式 (2)这两个函数的图象还有其它交点吗?若有,请求出交点的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