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拓宽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1 地理位置与气候1.2 传统节日与习俗1.3 特色美食与手工艺2. 第八章: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历史名人故事2.2 民间传说与神话2.3 地方艺术与建筑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地方文化素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讲解法、观察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点。

2. 通过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

五、教学课时本章共计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乡(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特点。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特色美食与手工艺。

第二课时:我们的家乡(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节日习俗。

第三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历史名人故事。

3. 课堂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家乡的历史名人。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2)1. 导入:教师出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3. 课堂活动: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民间传说与神话。

六、教学内容1. 第四章:我们的家乡1.4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1.5 地方经济发展与变化2. 第九章:家乡的风土人情2.1 民俗活动与传统2.2 民间艺术与体育2.3 礼仪习惯与道德观念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等。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文化、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参观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多元文化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人情风貌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感受家乡人民的热情、善良、勤劳等特点。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家乡风情调查,访问家乡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等。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环境1. 课程内容: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等。

2. 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观察家乡的地理特征,制作地理知识卡片。

第三单元:家乡的特色文化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色文化,如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美食等。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的文化活动,如剪纸、泥塑、传统美食制作等,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第四单元:家乡的历史名人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承家乡的优秀传统。

2. 教学活动:开展历史名人故事分享会,让学生了解家乡名人的事迹,培养学生的自豪感。

第五单元:家乡的现代发展1. 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现状。

2.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了解家乡的现代发展成果。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家乡的特色文化。

2.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家乡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合作意识、实践能力等。

2. 成果性评价:评价学生制作的地理知识卡片、历史名人故事分享、实践活动报告等。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教案第一章:地方文化介绍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特色文化,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特色美食等。

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独特之处。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体验活动,如制作地方特色手工艺品、品尝地方美食等。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提供地方文化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第二章:地方自然资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2.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植物资源等。

讲解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合理利用的方法,如节约用水、保护植被等。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了解自然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资源调查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章:地方历史与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和传说,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通过历史和传说的讲解,激发学生对地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介绍学生所在地区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讲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讲述地方传说和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地方文化的源远流长。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地方历史。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生动展示地方历史和传说的人物和事件。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遗迹参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科目:地方课程年级:小学课题:探索乡村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的特点和地理环境。

2.培养对乡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乡村的地理环境。

2.乡村的特点和资源。

教学难点:如何唤起学生对乡村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或地方风物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描绘乡村风光的视频或展示乡村风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乡村的兴趣。

Step 2 学习(15分钟)1.老师简要介绍乡村的地理环境,如山、水、森林等。

2.老师向学生介绍乡村的特点和资源,如空气清新、果蔬丰富、人与自然和谐等。

3.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短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乡村的特点和资源。

Step 3 活动(20分钟)1.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乡村村庄进行深入了解,并展示出他们了解的乡村的特点和资源。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的乡村,让他们实地感受乡村的特点和资源。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存乡村环境的行动,如捡拾垃圾、种植植物等。

Step 4 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顾今天学到的乡村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资源,并进行小结。

2.鼓励学生表达对乡村的热爱和保护的决心。

Step 5 延伸(5分钟)老师可以提供阅读材料或电子书籍,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乡村的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了解乡村的地理环境、特点和资源,并培养了对乡村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营造出了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课后的延伸环节,可以进一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篇一:地方课教案二年级】二年级人自然社会的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自然、社会知识。

人、自然、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自然、社会课,特拟定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及其编排本册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新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26课,主要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主要内容有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文化、和谐浙江等五大主题内容。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人、自然、社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省教育厅将地方课程分为“通用课程”和“专题课程”两类。

地方课程中的“通用课程”主要包括浙江沿革、浙江环境、浙江经济、浙江人文、和谐浙江。

旨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需要,是省内中小学教育中普遍适用的地方课程。

每课的编写特点:由于二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本册教材采用图文结合,以图为主组织编写,编写中突出教材是学生的学本,强调活动性与体验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认知、感受、了解相关的知识,获得更多方面的发展。

《人、自然、社会》的学习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

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

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

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教案名称:小学地方课程教案课程名称:地方课程年级:小学学科:社会科学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地方课程,了解其重要性和意义。

2. 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和其与学生的关系。

3. 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爱、认同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探讨地方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地方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3. 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和其与学生的关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2. 教材:小学社会教科书3. 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地方课程吗?"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地方课程的概念和特点。

二、探究地方课程(10分钟)1. 通过课件展示地方课程的定义和范围。

2. 向学生解释地方课程对于了解本地区文化、历史和环境的重要性。

3.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地方课程的内容和形式。

三、讨论地方课程对学生的意义(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地方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展示各小组的讨论结果。

四、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

2. 利用教材或其他资源,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地方课程以及与学生的关系。

五、培养学生对本地区的爱、认同和责任感(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本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2.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地区的喜爱和认同之处。

3. 强调学生对本地区的责任感和贡献意识。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确保学生对地方课程有基本的了解。

2.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继续关注和学习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方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了解到地方课程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参与本地区的地方课程,促进他们对家乡和地方的热爱和认同。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二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家乡的自然环境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资源4. 家乡的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2. 难点:家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

2.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分析家乡的自然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生态优势和劣势。

4. 讨论家乡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二章:家乡的历史文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背景2. 家乡的历史人物3. 家乡的历史事件4. 家乡的文化传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家乡的历史文化特点2. 难点:家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四、教学方法1. 故事讲解法2. 案例分析法3. 小组讨论法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家乡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3. 介绍家乡的历史人物,评价其对家乡的贡献。

4. 分析家乡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迁。

5. 讨论家乡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三章:家乡的经济发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提高学生的经济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

小学地方课程教案第一章:了解我们的地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地方,包括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资源等。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介绍我们所在的地方的地理位置,如省份、城市、乡村等。

介绍地方的历史文化,如著名的历史事件、文化遗产、传统节日等。

介绍地方的自然资源,如旅游景点、特色农作物、动植物资源等。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带来家乡的图片、地图或相关物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历史文化的调查,了解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等。

组织学生参观地方的历史遗址或文化景点,增加对地方历史的了解。

第二章:探索地方的自然环境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地方的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介绍地方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

介绍地方的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原、农田等。

2.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和记录地方的地形、气候、植被等特征。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方的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植被的调查,了解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和分布。

第三章:发现地方的特色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的特色文化,包括传统艺术、民间传说、特色食品等。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自豪感和传承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地方的传统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介绍地方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了解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介绍地方的特色食品,了解其制作过程和背后的文化意义。

3.3 教学活动邀请当地的艺术家或手工艺人来校进行展示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传统艺术。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民间传说的搜集和整理,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让学生尝试制作地方的特色食品,了解其制作过程和口感特点。

第四章:感受地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感受其美丽和独特之处。

培养学生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认识交通标志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一些交通标志。

2、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重难点:了解这些交通标志的作用,遵守交通规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1、平平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

一天,他在爸爸的陪同下来到学校,爸爸教了一首儿歌给平平。

2、一起背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警示要看清;过马路,左右看,交通规则记心中。

”二、教授新课1、交通信号灯(1)同学们,过马路的时候你们注意过交通信号灯吗?(2)谁说说交通信号灯是什么样子的?(3)你们知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信号灯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4)老师给大家讲解三种颜色信号灯表示的不同意思: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通行,黄灯表示警告。

(5)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应该怎么根据各种颜色的信号灯安全的过马路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个问题,互相补充,然后各组选出代表汇报。

2、认识交通安全标志(1)出示几种交通安全标志让学生辨认。

(直行、向左转弯、向右转弯、人行横道、步行)(2)人行横道是专门为行人设置的安全通道,行人走路要走人行横道。

没有人行横道的地方,要靠路边行走,一定要注意前后左右的车辆,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3)机动车车道是道路中间的车道,供汽车等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4)非机动车车道是两边的车道,供自行车等非机动车行驶。

(出示图,边讲边让学生辨认)三、扩展练习1、除了刚才我们说过的这几种交通安全标志,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安全标志?2、画一画你知道的交通安全标志,让大家猜。

第二课时认识简单的危险标志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2、了解这些危险标志所表示的意义,避免危险的发生。

教学重难点:认识一些简单的危险标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注意到了吗?在街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个牌子,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感叹号,像这样(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2、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它那样的标志,它们都属于危险标志一类,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二、教授新课1、禁止标志这类标志用红色来表示,形状呈圆形,里面有图案或者表示“禁止”“强制”意思的文字。

用圆形来表示,是因为圆形给人的感觉比较直接,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1)圆形里面有一根燃着的火柴,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2)圆形里面有一支点燃的烟,再打一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3)圆形里面有一个人,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4)圆形里面有一个手掌,外面画了一个斜杠,你们知道这表示什么吗?(5)你还看到过类似的标志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2、认识警告标志(1)这类标志用黄色三角形来表示,意思是有危险,要注意安全。

(2)出示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交通警告标志:三角形里面有一个感叹号,表示要注意安全。

(3)再向学生介绍几种常见的警告标志:当心火灾、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当心触电等。

3、生活中的危险标志你们见过生活中有哪些危险标志吗?三、做游戏认标志选出十人,分为五组,每组两人。

第一组的一个同学站在讲台上,手里拿一张画有危险标志的图片,第一组的另一个同学来表演。

第一组表演完,第二组表演,比一比哪个组表演的好。

第三课时室内活动安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室内存在的安全隐患。

2、在室内做正当的游戏,注意安全。

在室内做正当的游戏,能注意安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有一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小男孩,名叫欢欢。

他聪明活泼,总是活蹦乱跳的,即使回到家里还是跳个不停,他从凳子上跳到沙发上,又从沙发上跳到床上,爸爸妈妈怎么哄他都不听。

结果当他正准备从床上跳下来时,不小心碰到柜子脚上,头上撞了一个大包,疼的他哇哇大哭。

2、你们喜欢他吗?为什么?二、教授新课1、做游戏的安全(1)小朋友们休息的时候,在外玩耍,应该注意些什么呢?(2)同学们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余的同学可以根据发言同学所说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3)师生总结做游戏的安全(不要打弹弓、投掷小刀;不要爬屋顶、爬树、跨横沟、从高处往下跳;捉迷藏不要躲在汽车底下,不要故意躲在隐蔽的地方去吓唬别人等)。

2、在家里玩也要注意安全(1)家是小朋友们的乐园,那家里有没有安全隐患呢?(2)为什么不能和小朋友们在房间里追跑打闹?(3)如果在床上蹦蹦跳跳是不是就没有什么危险了?为什么呢?(4)有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做手工,总是把剪刀等尖锐物品放在床上,你们说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三、扩展训练1、有个叫康康的小朋友在家爱看电视,他最爱看动画片和少儿节目,如《大风车》、幼儿知识竞赛或者智力竞赛等等。

他参加竞赛还得过奖呢!爸爸妈妈经常表扬他,说他越来越聪明。

你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2、我们在家里,还可以做哪些有益又安全的游戏?第四课时用电安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一些用电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

教学重难点: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

一、导入1、有一个和你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明明,有一天,他在家里看电视,忽然想吃苹果,就起身急匆匆的洗了一个苹果,也忘了擦手。

等他回来一看,喜欢的电视节目已经结束了,他便走到电视机前去换频道。

你们猜,这时候发生什么事了?2、明明刚一碰上去,手便被打了一下,原来是触电了,从此以后他再也不敢用湿手去碰电器了。

你们在家里发生过这样的事吗?二、教授新课1、安全用电标志(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

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

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2、预防触电(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

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3、触电后怎么办(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2)迅速拨打电话,你们知道应该拨打什么电话号码吗?(3)如果无法及时找到或者断开电源,应该怎么办?三、总结1、我们经常看到电池,你们说摸电池会触电吗?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用电安全知识?第五课时消防安全教育教学目标:1、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并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2、知道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的标志,要爱护,不污染不损坏。

3、尝试根据学校、家庭环境,学习设计消防标志。

教学重难点: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过程:一、认识各类消防安全标志1、出示各类标志图案。

这是什么?板书课题2、师述:消防标志是一种指示性标志。

它是由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图形、符号活文字并配以一定的颜色所组成的。

二、了解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含义1、出示小黑板:标志分类1)火灾报警和手动控制装置标志:消防手动启动器、火警电话等。

2)紧急疏散途径的标志:紧急出口、疏散通道方向等。

3)灭火设备的标志:灭火器、消防栓等。

4)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地方或物资的标志:禁止火灾、禁止用火灭火等。

5)其他类型:禁止带火种、当心触电等。

2、出示标志说说你认识什么标志?这个标志的图形怎样,有什么含义?(消防手动启动器;发声警报器;火警电话;紧急出口;地上消火栓;当心爆炸、当心有毒;安全通道;禁止吸烟、烟火、燃放鞭炮、放易燃物)3、师简介消防栓。

三、知道各类消防安全标志的作用1、学生任意选择一种标志说说自己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它有什么作用。

(指名交流后小组交流)2、分组讨论:消防标志的作用?3、交流小结:1)平时有助于随时预防火灾、制止隐患2)紧急情况之下有助于疏散和逃生四、学习设计消防标志1、分组讨论:设计消防安全标志的意义。

2、小结归纳消防安全标志的共同特点3、发挥自己的想象,创造性的设计一个消防标志。

第六课时预防甲流感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甲流感,学会正确洗手。

教学重难点:学会正确洗手。

教学过程:一、讲解H7N1流感对人的危害和特点二、学习预防甲型H7N1流感的正确洗手方法保持手部卫生是预防传染病的首要条件。

有助于预防甲型H7N1流感。

用消毒洗手液彻底洗手或用医用消毒液消毒双手均可保持手部卫生。

用消毒洗手液洗手,程序如下:(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手液,用手擦出泡沫。

(3)最少用二十秒时间揉擦手掌、手背、指隙、指背、拇指、指尖及手腕,揉擦时切勿冲水。

(4)洗擦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5)用干净毛巾或抹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用干手机将双手吹干。

(6)双手洗干净后,不要再直接触摸水龙头,可先用抹手纸包裹着水龙头,把水龙头关上;或泼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三、学生互相检查洗手方法,老师抽查。

第七课时夏季,谨防病从口入教学目标:1、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等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

从而树立安全意识;2、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重难点: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新课同学们,谁能说说最近我们国家都有哪些重大的食品事件?二、学习新课1、出示课件刚才我们看了关于三鹿奶粉的报道,下面请同学们再看一些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报道。

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想?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方面的信息?(生汇报)听了大家的汇报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那么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哪些食品不安全因素呢?4、大家的眼睛可真亮!观察得非常仔细,调查得很全面,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

这样的食品我们能吃吗?可有的同学却不听劝告。

学校规定不能到小摊上去买零食吃,可他们却偷偷去买,结果因为吃了小摊不卫生的食品而生病。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好像我们班也有过。

5、那么同学们,究竟什么样食品才是安全的呢?请同学拿出自己从大超市买的食品和我手里的小摊上的食品进行比较,看看安全的食品必须有哪些标识。

6、看来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国际民生的重大问题。

我们国家也非常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大家请看。

7、那么我们在食品安全方面都应该注意什么呢?(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不买包装不完整、标示不明的食品,够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

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不吃隔餐食品、牛奶。

尽量购买绿色食品。

(4)、、禽畜类食物先除去内脏、清洗,并依每餐份量个别包装存放冰箱;三、总结全课第八课时怎么办(一)教学目标:1、说出在学校学习生活中,碰到的一些问题。

2、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3、通过讨论、交流,进一步提高自己适应新的学校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尝试解决学习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