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的优秀设计
毕业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

毕业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我们要明确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目标。
这个目标不仅仅是满足环保要求,还要考虑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在设计之初,我们需要对污水处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深入了解,包括污水处理的技术、设备、工艺流程以及相关政策法规。
一、项目背景及目标1.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污水处理成为当务之急。
本项目旨在设计一座具有先进技术、高效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以解决某地区水资源污染问题。
2.项目目标(1)确保污水处理效果,满足国家环保要求;(2)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可持续发展;(3)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设计原则1.先进性原则:采用国际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确保处理效果;2.可靠性原则:确保设备运行稳定,降低故障率;3.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处理效果的前提下,降低投资和运营成本;4.灵活性原则:设计灵活,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5.安全性原则:确保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三、工艺流程设计1.预处理阶段:主要包括格栅、沉砂池、初次沉淀池等设施,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油脂等杂质;2.生物处理阶段:采用A2/O工艺,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主要目的是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3.深度处理阶段:包括过滤池、消毒池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净化水质,满足排放要求;4.回用处理阶段: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四、设备选型及配置1.格栅:选用自动机械格栅,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2.沉砂池:选用平流式沉砂池,结构简单,运行稳定;3.初次沉淀池:选用辐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好;4.A2/O工艺设备:包括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等,选用高性能的生物膜填料;5.过滤池:选用活性炭过滤池,净化效果显著;6.消毒池:选用二氧化氯消毒系统,消毒效果可靠。
五、电气及自动化控制系统1.电气系统:采用低压配电系统,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自动化控制系统:采用PLC编程控制器,实现设备的自动控制和监测。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完整版本

污水处理厂设计方案完整版本一、设计目标和背景二、设计方案1.工艺流程本设计方案采用了活性污泥法进行废水处理。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a.废水进水口:废水通过集水管道进入初沉池。
b.初沉池:废水在初沉池中进行物理沉淀,去除悬浮物和沉淀物。
c.曝气池:初沉后的水进入曝气池,通过曝气设备供氧,促进有机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生长。
d.次沉池:曝气池出水进入次沉池,进行二次沉淀,使悬浮物和微生物沉降到污泥池。
e.污泥处理:污泥经过浓缩、压缩脱水、静态干化等处理工艺,减少污泥的体积并得到有机肥料。
f.出水口:经过处理后的水达到排放标准,可直接排入河流或进行二次利用。
2.设备选型根据处理规模和工艺要求,本设计方案选用以下设备:a.初沉池:选用螺旋升降式料斗作为初沉池油水分离设备。
b.曝气池:选用曝气系统进行供氧,采用气体分布器均匀供氧。
c.次沉池:选用斜管沉降器作为次沉池沉淀设备。
d.污泥处理设备:选用浓缩机、压缩脱水机、干化设备等进行污泥处理。
3.设备配置和布局根据处理能力和设备要求,本设计方案将设备配置和布局安排如下:a.废水进水口:位于处理厂的进口处,靠近废水的集中排放点。
b.初沉池和次沉池:设在处理厂的中央位置,靠近底部设置排泥口和出水口。
c.曝气池:位于初沉池和次沉池之间,设有池底曝气设备。
d.污泥处理设备:位于处理厂的一侧,靠近污泥的储存和出厂口。
4.控制和监测系统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和排放效果,本设计方案配备以下控制和监测系统:a.PLC控制系统:用于自动控制污水处理设备的启停和参数调节。
b.运行监测系统:用于监测废水处理厂的运行状态,包括水质监测、设备故障监测等。
5.运行和维护a.设立专人负责处理厂的日常运行和维护。
b.按照规定的保养周期对设备进行清洗、检修和更换。
c.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和污泥处理的检测,确保处理效果达标。
三、总结。
污水处理厂设计理念

污水处理厂设计理念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污水处理过程,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具体的设计理念:1. 可持续性: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能源节约和资源回收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通过设置自动控制系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人工干预。
2. 处理效率:设计中应考虑最新的污水处理技术,以提高处理效率和净化效果。
采用先进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能够更好地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保证出水质量符合环境要求。
3. 安全可靠:设计中应考虑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运营期间不会发生事故。
例如,采用高效的曝气系统、深度过滤设备和自动监控系统,可以保证处理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灵活性:设计中应考虑污水处理厂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需求变化。
通过设置模块化设备和灵活布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处理规模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污水处理需求。
5. 减少排放:设计中应采用先进的污泥处理技术,以减少污泥产生量并使其资源化利用。
通过设立沉淀池和沉淀池,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减少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6. 与生态系统的整合:设计中应考虑污水处理厂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合。
例如,可以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和人工污水处理湖,将处理过的污水进一步净化并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融合。
综上所述,污水处理厂的设计理念是为了实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污水处理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系统,可以实现水的资源化回收和循环利用,为社会提供清洁的水资源。
同时,还需兼顾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一、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设计1.预处理:主要对进厂污水进行粗筛、细筛、格栅、砂沉等处理,去除大颗粒物质和悬浮固体,减少对后续处理工艺造成的负荷。
2.生化处理:在预处理后的污水中进行生物反应,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
常用的处理工艺有活性污泥法、固定填料法和膜生物反应器。
3.深度处理:该阶段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残余细菌、悬浮物和营养物资等,以达到污水的净化要求。
深度处理常用的工艺有沉淀、过滤和消毒等。
二、设备选择的设计1.污水处理设备:包括进水口格栅、提升泵站、调节池、初沉池、生化池、二沉池和消毒器等。
这些设备根据处理工艺的不同,可以选用不同规格和型号的设备,以适应不同处理规模和水质要求。
2.控制设备: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和监测设备等。
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处理工艺的自动调节和监控,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运行效率。
监测设备可以及时监测水质和设备运行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建筑设计的考虑1.厂区布局:根据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处理能力,设计合理的厂区布局,包括进出水口、设备和管道的布置。
同时要考虑到设备维护和运输通道,以便提高施工和运行的效率。
2.建筑结构:污水处理厂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和耐久性。
建筑结构要考虑到设备的重量和操作空间要求,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环境保护:在污水处理厂的设计中,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包括建设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影响评价、噪声和气体排放的控制等。
建筑设计要合理考虑噪音和气味的产生和传播路径,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四、工艺设计的改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设计也在不断改进。
一些新兴的处理技术和更高效的设备被引入到城市污水处理厂中,以提高污水的处理效果和降低运营成本。
例如,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可以在较小的空间内实现高浓度污水的处理,同时减少了二沉池的体积;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可以在生化处理过程中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污水处理厂设计范文

污水处理厂设计范文一、引言污水处理厂是一个专门用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设施。
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污水处理厂对于维护环境、保护健康、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一个污水处理厂设计为例,详细介绍设计方案,并探讨相关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二、设计基本要求1.处理规模:设计处理规模为每天处理100,0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
2.处理工艺:采用物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工艺。
3.出水标准:出水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及以上。
4.运行成本:保证处理厂的运行成本低于同类处理厂的平均水平。
三、处理步骤1.预处理:对进入污水处理厂的污水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格栅过滤和沉砂池沉砂。
2.水解酸化: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水解酸化池,通过厌氧菌的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
3.厌氧消化:将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引入厌氧消化池,通过厌氧菌作用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同时产生沼气。
4.好氧生化:将厌氧消化池的污泥引入好氧生化池,通过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
5.沉淀:将好氧生化池产生的污泥引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将污泥与水进行分离。
6.滤池:将沉淀后的水引入滤池进行过滤,进一步去除悬浮颗粒和细菌。
7.消毒:对滤池出水进行消毒处理,确保出水符合标准。
四、设备选择1.格栅:采用机械格栅进行初步过滤,去除大颗粒杂物。
2.沉砂池:采用大型沉砂池进行沉砂处理,去除沉积在底部的砂石。
3.水解酸化池:采用封闭式水解酸化池,以保证厌氧环境的稳定和有机物的有效降解。
4.厌氧消化池:采用大型混合式厌氧消化池,以提高污泥的降解效率并产生沼气。
5.好氧生化池:采用连续进水的好氧生化池,通过合理控制进水量和氧气供应,提高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6.沉淀池:采用大型沉淀池进行混凝沉淀,去除污泥。
7.滤池:采用高效滤池进行水质的进一步处理,去除悬浮颗粒和细菌。
8.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设备进行水质的消毒处理。
五、运行管理1.运行自动化:污水处理厂的各个单元均应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运行的自动化和数据的实时监测。
10万m3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10万m3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为10万m3∕d o污水厂部分污水来自合流制排水系统,部分污水来自分流制排水系统,根据招标资料,合流制截流倍数按n=1.0考虑,总变化系数K=13。
厂内粗格栅、进水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流量按近期16.81万m3∕d计算,A2∕O生化池、二沉池按旱流流量10万m3∕d设计。
本工程辅助建筑物按20万m3∕d设计。
污水处理厂主要构建筑物包括:粗格栅、进水提升泵站、细格栅、旋流沉砂池、A2ZO 生化池、二沉池、接触消毒池、污泥泵站、鼓风机房、污泥贮池、污泥脱水机房、综合楼等。
1粗格栅间及进水提升泵站设计流量:Q=16.81X104m3∕d=1.95m3∕s为保证提升泵正常运转,设粗格栅截流较大悬浮物,格栅出水用泵提升入后续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格栅间与进水提升泵站合建。
主要构筑物尺寸及设备参数:土建粗格栅渠:数量:2道单渠尺寸:11×1.3×11.4m结构:钢混结构进水提升泵站:数量:1座尺寸:14.3×8×12.7m结构:钢混结构主要设备机械粗格栅除污机数量:2台栅条间距:25mm栅前水深: 1.2m过栅流速:0.7m∕s安装角度:70o格栅宽:1200mm电机功率:0.75kw污水提升泵数量:6台流量:1390m3∕h扬程:18m电机功率:90kw皮带输渣机数量:1台输送长度:5m带宽:500mm功率:3kw铸铁镶铜方闸门数量:2台尺寸:1000×10∞备注:配套手电两用启闭机电动葫芦数量:1台起吊重量:2吨起吊高度:16米2细格栅与旋流沉砂池设计流量:Q=16.81X104m3∕d=1.95m3∕s设细格栅截流较小悬浮物及漂浮物,格栅出水用泵提升入后续细格栅及旋流沉砂池。
去除污水中粒径20∙2mm的砂粒,使无机砂粒与有机物分离开来,便于后续生化处理。
采用气提砂,罗茨鼓风机供气。
细格栅渠与旋流沉砂池合建。
污水处理厂设计_毕业设计

污水处理厂设计_毕业设计一、引言水是生命之源,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的污水产生,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成为了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举措。
本次毕业设计旨在设计一座高效、经济、环保的污水处理厂,以满足特定区域的污水处理需求。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一)设计规模根据给定的区域人口、工业用水等数据,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包括日处理水量、最大时处理水量等。
(二)进水水质分析进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₅)、悬浮物(SS)、氮、磷等的浓度范围。
(三)出水水质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确定处理后的出水水质要求,确保达标排放。
(四)工艺流程选择综合考虑污水的性质、处理效果、运行成本、占地面积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五)主要构筑物设计对污水处理厂的各个构筑物,如格栅、沉砂池、初沉池、生物处理池、二沉池、消毒池等进行详细设计,包括尺寸、结构、设备选型等。
(六)平面布置与高程布置合理规划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局,使各构筑物之间的连接顺畅,便于操作和管理;同时进行高程布置,确保污水在处理过程中能够自流,降低能耗。
三、工艺流程确定(一)常见工艺流程介绍目前,常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A²/O 法、SBR 法等。
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成熟,但占地面积较大,运行费用较高;氧化沟法具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运行稳定;A²/O 法同时具备去除有机物、氮和磷的功能,效果显著;SBR 法工艺灵活,可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
(二)本设计工艺流程选择经过对各种工艺流程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本设计的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最终选择 A²/O 工艺流程。
该工艺能够有效地去除有机物、氮和磷,且具有运行稳定、管理方便等优点。
四、主要构筑物设计(一)格栅格栅是污水处理厂的第一道处理工序,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较大悬浮物和漂浮物。
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4篇)

污水处理设计方案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4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污水处理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污水处理设计方案1一、污水的物理处理方法1、格栅法:可分为人工清理的格栅(适用于中小型城市生活污水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较少时)和机械格栅(适用于大型城市生活污水厂或所需截留的污染物较多时)。
2、筛网法:筛网的去除效果,可相当于初次沉淀池的作用。
3、过滤:是以具有孔隙的粒状滤料层,如石英砂等,截留水中的杂质从而使水获得澄清的工艺过程。
4、离心分离法:它的作用是基于存在于水中的悬浮物和水的密度不同而产生的。
主要设备有:离心机、水力旋流器及旋流池等。
5、沉淀池法:用于废水进入生物处理设备前的初次沉淀、生理处理后的二次沉淀及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池。
6、浮上法:适用于颗粒直径很小,很难用沉淀法加以去除时,主要有电解浮上法、分散空气浮上法和溶解空气浮上法。
二、水的生物处理方法污水生物学处理具体来说是通过微生物所产生的酶,氧化分解有机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
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细菌,污水中可溶性的有机物直接被菌体吸收;固体和胶体等不溶性有机物先附着在菌体外,由菌细胞分泌的胞外酶分解成可溶性物质,再被菌体吸收,通过微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作用,把一部分有机物转化成微生物自身组成物质,另一部分有机物被氧化分解为C022、H20等简单的无机物,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降解。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氧化塘法氧化塘是一个大而浅的池塘,污水从一端流入,从另一端溢流出水。
在氧化塘中,同时存在着三种生化作用:(1)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主要由好气细菌进行;(2)有机物的厌氧分解,主要由厌氧细菌进行;(3)光合作用,由藻类和水生植物进行。
好气细菌所需的氧气,除了来自大气以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藻类光合作用释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方案一、工程概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工作内容包括确定厂址、选择合理的工艺流程、确定污水处理厂平面与高程的布置、计算建(构)筑物等。
1、设计资料的收集与调查(1)建设单位的设计任务书包括设计规模(处理水量)、处理程度要求、占地要求、投资情况等。
(2)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原水水质资料、当地气象资料(温度、风向、日照情况等)、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土壤承载力、受纳水体流量、最高水位等)、地形资料、城市规划情况等。
(3)必要的现场调查当缺乏某些重要的设计资料时,则现场的调查是必需的。
2、厂址选择城市污水处理厂厂址选择是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的前提,应根据选址条件和要求综合考虑,选出适用的、系统优化、工程造价低、施工及管理方便的厂址。
二、处理流程选择: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是指在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污水处理各单元的有机组合,以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
1、污水处理流程的选择原则:经济节省性原则;运行可靠性原则;技术先进性原则。
2、应考虑的其他一些重要因素:充分考虑业主的需求;考虑实际操作管理人员的水平。
本次设计采用生物好氧处理法。
好氧生物处理5去除率高,可达9095%,稳定性较强,系统启动时间短,一般为2~4周,很少产生臭气,不产生沼气,对污水的碱度要求低。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如下:平面图:三、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计算:(一)、设计水量,水质及处理程度:平均流量:5万吨/天,变化系数1.4;进水::400 ,:300 ,:350 ;出水:: 60 ,: 20 ,: 20 ;处理程度计算::(400-60)/400=85% ;:(300-20)/300=93.3% ;:(350-20)/350=94.3% 。
(二)、格栅及其设计:格栅是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斜置在污水流经的渠道上或水泵前集水井处,用以截留污水中的大块悬浮杂质,以免后续处理单元的水泵或构筑物造成损害。
设计中取二组格栅,2组,安装角度α=60°Q 设计水量=平均流量×变化系数=0.810 m32、格栅槽宽度:(n-1)式中: B——格栅槽宽度(m);S——每根格栅条的宽度(m)。
设计中取0.015m,则计算得0.93m。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4、出水渠道渐窄部分的长度: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6、栅后明渠的总高度:12式中: H——栅后明渠的总高度(m);h2——明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设计中取h2 =0.30m,得到1.28m。
7、栅槽总长度:8、每日栅渣量计算:采用机械除渣及皮带输送机或无轴输送机输送栅渣,采用机械栅渣打包机将栅渣打包,汽车运走。
9、进水与出水渠道:城市污水通过1200的管道送入进水渠道,设计中取进水渠道宽度B1 =0.9m,进水水深h10.8m,出水渠道B21=0.9m,出水水深h21=0.8m。
(三)、沉砂池及其设计:沉砂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颗粒与水的比重不同,使大颗粒的沙粒、石子、煤渣等无机颗粒沉降,减少大颗粒物质在输水管内沉积和消化池内沉积。
沉砂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式沉砂池,竖流式沉砂池,曝气式沉砂池,涡流式沉砂池。
设计中采用曝气沉砂池,沉砂池设2组,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1m31、沉砂池有效容积:式中: V——沉砂池有效容积(m3);Q——设计流量(m3);t——停留时间(),一般采用1-3。
设计中取2,0.4051m3,得到48.61m3。
出水堰后自由跌落0.15m,出水流入出水槽,出水槽宽度B2=0.8m,出水槽水深h2=0.35m,水流流速v2=0.89。
采用出水管道在出水槽中部与出水槽连接,出水管道采用钢管。
管径2=800,管内流速v2=0.99,水力坡度1.46‰。
12、排砂装置:采用吸砂泵排砂,吸砂泵设置在沉砂斗内,借助空气提升将沉砂排出沉砂池,吸砂泵管径200。
(四)、初沉池及其设计:初次沉淀池是借助于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可以下沉,从而与污水分离,初次沉淀池去除悬浮物4060%,去除2030%。
初次沉淀池按照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平流沉淀池、竖流沉淀池、辐流沉淀池、斜板沉淀池。
设计中采用平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是利用污水从沉淀池一端流入,按水平方向沿沉淀池长度从另一端流出,污水在沉淀池内水平流动时,污水中的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与污水分离。
平流沉淀池由进水装置、出水装置、沉淀区、缓冲层、污泥区及排泥装置组成。
沉淀池设2组,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1m3。
10、沉淀池总高度:1234式中:h1——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h3——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h4——污泥部分高度(m),一般采用污泥斗高度与池底坡底1‰的高度之和。
设计中取h1=0.3m,h3=0.3m,得h4=3.94m,得到7.54m。
15、出水渠道:沉淀池出水端设出水渠道,出水管与出水渠道连接,将污水送至集水井。
式中: v3——出水渠道水流流速(),一般采用v3≥0.4;B3——出水渠道宽度(m);H3——出水渠道水深(m),一般采用0.5-2.0。
设计中取B3=1.0M,H3=0.8m,得到v3=0.51>0.4。
出水管道采用钢管,管径1000,管内流速为0.51,水力坡降0.479‰。
16、进水挡板、出水挡板:沉淀池设进水挡板和出水挡板,进水挡板距进水穿孔花墙0.5m,挡板高出水面0.3m, 伸入水下0.8m。
出水挡板距出水堰0.5m,挡板高出水面0.3m,伸入水下0.5m。
在出水挡板处设一个浮渣收集装置,用来收集拦截的浮渣。
17、排泥管:沉淀池采用重力排泥,排泥管直径300,排泥时间t4=20,排泥管流速v4=0.82,排泥管伸入污泥斗底部。
排泥管上端高出水面0.3m,便于清通和排气。
排泥静水压头采用1.2m。
18、刮泥装置:沉淀池采用行车式刮泥机,刮泥机设于池顶,刮板伸入池底,刮泥机行走时将污泥推入污泥斗内。
(五)、曝气池及其设计:设计中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法。
传统活性污泥法,又称普通活性污泥法,污水从池子首端进入池内,二沉池回流的污泥也同步进入,废水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至池子末端,其池型为多廊道式,污水流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
污水在推流过程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浓度逐渐降低。
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污水处理效率高,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是较早开始使用并沿用至今的一种运行方式7、曝气池总高度:H总式中: H总——曝气池总高度(m);h——曝气池超高(m),一般取0.3—0.5m。
设计中取 0.5m,则 4.7m。
10、管道设计:①中位管:曝气池中部设中位管,在活性污泥培养驯化时排放上清液。
中位管管径为600。
②放空管:曝气池在检修时,需要将水放空,因此应在曝气池底部设放空管,放空管管径为500。
④消泡管在曝气池隔墙上设置消泡水管,管径为25,管上设阀门。
消泡管是用来消除曝气池在运行初期和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泡沫。
⑤空气管曝气池内需设置空气管路,并设置空气扩散设备,起到充氧和搅拌混合的作用。
11、曝气池需氧量计算:依照气水比5:1进行计算,14580m3。
12、鼓风机选择:空气扩散装置安装在距离池底0.2m处,曝气池有效水深为4.2m,空气管路内的水头损失按1.0m计,则空压机所需压力为:(4.2-0.2+1.0)×9.8=49鼓风机供气量:14580m3243m3。
根据所需压力及空气量,选择250型罗茨鼓风机,共5台,该鼓风机风压49,风量75.8m3。
正常条件下,3台工作,2台备用;高负荷时,4台工作,1台备用(六)、二沉池及其设计:二沉池一般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竖流式和斜板(管)等几类。
平流式沉淀池可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但一般多用于初沉池,作为二沉池比较少见。
平流式沉淀池配水不易均匀,排泥设施复杂,不易管理。
辐流式沉淀池一般采用对称布置,配水采用集配水井,这样各池之间配水均匀,结构紧凑。
辐流式沉淀池排泥机械已定型化,运行效果好,管理方便。
辐流式沉淀池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厂。
竖流式沉淀池一般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以及中小型污水厂的污泥浓缩池。
该池型的占地面积小、运行管理简单,但埋深较大,施工困难,耐冲击负荷差。
斜管(板)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
一般常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或工业企业内的小型污水处理站。
斜管(板)沉淀池处理效果不稳定,容易形成污泥堵塞,维护管理不便。
设计中选用辐流沉淀池,沉淀池设2组,2组,每组设计流量0.405m3。
3、沉淀池有效水深:h2′×t式中: h2——沉淀池有效水深(m);t——沉淀时间(h),一般采用1—3h。
设计中取 2.5h,得到 h2=3.5m。
4、径深比:2=10.4,满足6-12之间的要求。
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式中: Q0——平均流量(m3);R——污泥回流比(%);X——污泥浓度();——二沉池排泥浓度()。
设计中取Q0=0.579 m3,50%,,——污泥容积指数,一般采用70-150;r——系数,一般采用1.2。
设计中取100,1.2,得到1.2×104,4000。
经计算得到 V1=1563.3m3。
应采用连续排泥方式。
6、沉淀池的进、出水管道设计:进水管:流量应为设计流量+回流量,管径计算为900 出水管:管径计算为800排泥管:管径为5007、出水堰计算:堰上负荷的校核。
规定堰上负荷范围1.5-2.9之间。
8、沉淀池总高度:12345式中:H——沉淀池总高度(m);h1——沉淀池超高(m),一般采用0.3-0.5m;h2——沉淀池有效水深(m);h3——沉淀池缓冲层高度(m),一般采用0.3m;h4——沉淀池底部圆锥体高度(m);h5——沉淀池污泥区高度(m)。
设计中取h1=0.3m,h3=0.3m,h2=3.5m.根据污泥部分容积过大及二沉池污泥的特点,采用机械刮吸泥机连续排泥,池底坡度为0.05。
h4=(1)×i式中:r——沉淀池半径(m);r1——沉淀池进水竖井半径(m),一般采用1.0m;i——沉淀池池底坡度。
设计中取r1=1.0m,0.05,得到h4=0.86m。
式中:V1——污泥部分所需容积(m3);V2——沉淀池底部圆锥体容积(m3);F——沉淀池表面积(m2)。
计算可得 =315.4m3,则h5=1.20m。
得到6.16m。
(七)、消毒接触池及其设计:污水经过以上构筑物处理后,虽然水质得到了改善,细菌数量也大幅减少,但是细菌的绝对值依然十分客观,并有存在病原菌的可能,因此,污水在排放水体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设计中采用平流式消毒接触池,消毒接触池设2组,每组3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