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主要重金属的毒性研究-完整版
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研究

武汉工业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效应研究姓名学号院系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环境工程指导教师2010年5月15日目录中文摘要 (Ⅰ)英文摘要 (Ⅱ)1.前言 (1)1.1 重金属对微生物毒性研究现状 (1)1.2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2.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简介 (4)2.1 大肠杆菌的简介 (4)2.2 荧光假单胞菌的简介 (4)2.3 枯草芽孢杆菌的简介 (5)3.汞,铬,镉,铅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毒性的实验研究 (7)3.1 细菌在重金属污染下存活数量 (7)3.1.1 实验材料和仪器 (7)3.1.2 实验步骤 (7)3.1.3 结果与分析 (7)3.2 细菌在受到重金属污染后在细胞水平上的研究 (9)3.2.1实验材料和仪器 (9)3.2.2 实验步骤 (9)3.2.3 结果与分析 (10)3.3 单细胞凝胶实验 (12)3.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2)3.3.2 实验步骤 (12)3.3.3 结果与分析 (13)4.微生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应用范围及发展前景 (15)4.1 微生物和重金属相互作用的应用范围 (15)4.1.1 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学评价 (15)4.1.2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15)4.2 重金属和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发展前景....................16 谢辞 (17)参考文献 (18)摘要微生物不仅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分布广泛,而且具有繁殖迅速,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因而成为人类最宝贵、最具开发潜力的资源库之一。
作为分解者,微生物在地球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起着“天然环境卫士”的作用。
众所周知,重金属不能被微生物降解并且对它们有毒害作用,本次实验是以四种常见的重金属离子+2H g、+6Cd、+2P b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Cr、+2胞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细菌生长过程的毒性研究。
重金属污染及环境效应研究ppt课件

7
2 . 研究现状
2 . 研究现状
分析测试及评价现状
1. 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方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AAS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 – AES)、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 – MS)
2. 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a) 单项污染指数法:Pi=Ci/Si b) 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Ps=[(Pmax2+Pave2/2]1/2
论文题目
巴家咀水库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环境效应研 究
学习交流PPT
1
目录
选题背景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研究内容 进度安排
学习交流PPT
2
1 选题背景
什么叫重金属污染
• 重金属污染:重金 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 环境污染
• 重金属包括 铅 镉 汞 砷铬 镍锌
• 重金属在人体中累积 达到一定程度,会造 成慢性中毒。
3.有机质和 pH对重金属 形态的影响
研究不足
4.不同土壤粒 径对重金属和 有机质的影响
分析缺乏
学习交流PPT
16
目录
选题背景 研究现状 存在问题 研究内容 进度安排
学习交流PPT
17
3 . 研究内容
地理位置调查 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 污染分布范围 污染物迁移及归宿 场地污染概念模型
分析有机质与重金属总量的相关性 讨论有机质、pH值对总量的影响 分析有机质、pH值对重金属形态的
3 . 研究内容 样品分析测试
3 . 研究内容
分析有机质与重 金属总量的相关
性
分析有机质、pH 值对重金属形态
的影响
综合 分析
讨论有机质、pH 值对总量的影响
分析土壤不同粒 径对重金属含量、 有机质、矿物学 成分和重金属形
《重金属的毒性》PPT课件

• 脂质过氧化学说:一些学者通过对大鼠游离肝细胞甲基汞 中毒的脂质过氧化研究,发现甲基汞的肝细胞失活和它的 脂质过氧化作用皆与其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第三节、铅(lead, Pb)
• 铅还抑制红细胞膜上Na+-K+-ATP酶和抑制磷酸戊 糖旁路导致溶血。居住在工业区和重交通区的孩 子平均血铅量为218~679ug/L。血铅水平>100 ug/L 人口比例为64.9%~99.5% 。
2、铅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 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是生命活动的总管,它的 机能状态在铅中毒病程中起主导作用。
• 元素汞可顺利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脑组织中 的元素汞被氧化转化为二价汞离子后,就很难逆向通 过血脑屏障返回血液;
• 因而形成汞离子在脑组织中的积累,这一性质对脑组 织损害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慢性中毒首先表现为神 经系统症状的重要原因。
(二)无机汞化合物
• 无机汞化合物(如汞的硫化物、氯化物、氧化物 等)只有离子态汞才能被吸收(通过胃肠道和呼 吸道)。
• 铅可抑制肝脏混合功能氧化酶合成,导致肝脏 生物转化作用受损,降低肝脏解毒功能。
• 铅还可影响人类生殖功能,使精子畸变;母体 铅可经胎盘影响胎儿发育,致使胎儿发生畸形, 对人类的繁殖造成严重危害。
第四节、镉(Cadmium,Cd)
一、镉污染的来源
原料或催化剂用于生产塑料、颜料和试剂。由于镉 的抗腐蚀性及抗摩擦性强,也是生产不锈钢、电镀以 及雷达、电视荧光屏等的原料。镉在航空、航海上也 有广泛用途。这些是镉的来源。 在很多重要的合金中,都含有镉。它可增加铜的硬 度并增加其在高温时的强度。这种铜—镉合金被用于 冷却装置,如用作汽车的散热器片。这种金属也用作 某些焊料。最重要的用途是在碱性蓄电池中用作电极 部件。
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与健康

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重金属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而进入环境中的一类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对环境中重金属污染与健康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探讨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重金属污染的来源重金属污染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中使用的金属材料,如铅、汞、镉等,常常会通过废水、废气排放进入环境中,污染土壤和大气。
2. 农药使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农药中,有些含有重金属成分,如含铅的化肥等,过度使用农药会导致土壤中重金属积累。
3. 饮用水与食品:某些地区的水源和农产品的生长环境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导致饮用水和食物中也含有一定的重金属。
二、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 铅中毒: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长期接触铅会导致中毒,影响神经发育,造成儿童智力下降、行为异常等问题。
2. 汞中毒:汞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有很强的毒性,长期接触汞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肝肾功能受损等。
3. 镉中毒:过量摄入镉会对肾脏造成严重危害,导致肾功能受损、骨质疏松等。
4. 铬中毒:铬的六价铬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会导致肺癌、皮炎等疾病。
5. 镍中毒:过量摄入镍会引起呼吸道炎症、消化不良等问题,严重时可能诱发肺癌。
三、重金属污染治理和防控策略1.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重金属污染。
2. 减少排放: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工业废水、废气中的重金属排放,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管理。
3. 加强土地修复:对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工作,减少重金属的积累,提高土壤质量。
4. 提倡健康饮食:选择无污染的食材,特别是农产品和饮用水,减少重金属摄入。
5. 健康教育宣传:加强重金属污染与健康的宣传,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观念。
四、结语重金属污染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加强对环境中重金属的监测和治理,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对于保护公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0章-重金属环境毒理学

分离; ③与特殊重金属蛋白或转运载体蛋白形成牢
固的结合,只有靠络合剂或比该重金属结合 力更大的金属才能将其分离。
23
(三)分布 重金属元素被机体吸收后在体内各脏器
的分布随不同元素而异,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组 织器官的分布也不相同。不同器官对不同金属 的选择性明显不同。
重金属在环境中一般是低浓度、长时期 侵入人体、每次进入机体的量虽然很少,在 青少年时期在体内的负荷较轻,但是由于对 这些重金属的接触旷日持久,随着年龄的增 长,这些金属在体内的量就会逐年增多,由 少积多,由机体能够耐受到机体不可低御。
尤其那些蓄积在骨骼中的重金属,在老 年阶段在骨质改建中破骨作用增强而成骨作 用减弱时,可将贮存的金属释放出来对组织 细胞造成危害。
4
二、重金属与人体的关系 各种重金属元素在生物体内的正 常含量均小于人体体重的0.01%,属 于微量元素。 有的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必需的, 有的是非必需的,比如汞、铅、镉等。
5
环境元素与生物元素不断交流并 保持动态平衡。
当环境污染使局部地区的重金属 元素浓度过高时,人体从环境中摄入 的某些金属元素的量会超过人体所适 应的变动范围,这时就对人体健康产 生了危害,引起疾病,发生金属中毒, 甚至死亡。
12
不同价态的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Pb 醋酸铅 > 氯化铅 Hg Hg2Cl2 < HgS < HgCl < 甲基汞 Cd 一般只有二价一种价态 As As~(+3) < 二甲基砷 < As~(+5) Cr Cr < Cr~(+2) < Cr~(+3) < Cr~(+6)
环境化学重金属污染

目录
• 重金属污染概述 •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 • 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与修复 • 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 重金属污染研究展望
01
重金属污染概述
重金属的种类与特性
铅(Pb)
可影响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和免疫系统。
铬(Cr)
具有致癌性和突变性,可引起 皮肤、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 病。
04
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控制
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明确污染排放标准和处 罚措施,为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保障。
实施严格的监管
建立健全重金属污染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管力度,确 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排污。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重金属污染防治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 与合作,提高防治效率。
生态风险评估
完善重金属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评 估方法,建立生态风险评价体系, 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决策支持。
长期监测与预警
加强重金属污染的长期监测和预 警系统建设,提高对重金属污染 事件的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重金属可在人体内积累,对多个器官 和系统造成损害,如神经、消化、呼 吸、心血管等系统。
02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转 化
重金属在大气中的迁移转化
悬浮颗粒物吸附
重金属可以吸附在悬浮颗粒物上,通过大气搬运进行 迁移。
挥发性转化
某些重金属如汞,可以在大气中转化为气态形式,进 行长距离传输。
城市生活
城市垃圾焚烧、汽车尾气排放等城市生活活动也 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重金属的毒性》PPT课件

铅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0.0016%,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重金属元素。 铅具有密度高、熔点低、柔软易加工、耐腐蚀性等 优良特性,在许多工业部门具有广泛的用途。 世界上铅的消耗约560万吨。其中40%用于制造蓄 电池,20%以烷基铅的形式加入汽油中作防爆剂, 12%用于建筑材料、6%用于电缆外套,5%用于制造 弹药,另有17%用于其它用途。 但是仅有四分之一的铅被回收再利用,其余排放于 环境中,造成环境铅污染。
(甲基汞)
CH3-Hg-CH3
(二甲基汞)
三、汞的代谢 吸收
汞
呼吸道
(76%)
入血
消化道:金属汞不易,汞盐极少,有机 汞易吸收
皮肤:金属汞少量,有机汞可吸收
分布
与血浆蛋白结合
汞
血循环
初期 全身各器官
向肾脏集中
数小时后 其次是肝、心、
中枢神经系统
甲基汞:肝>脑>肾>血液
排泄
主要途径:尿(70%)和粪便 次要途径:唾液、汗腺、乳汁、毛发和指甲
初期 肝、肾、脾、肺、皮肤
骨
后期 毛发
牙齿
排泄
主要途径:肾脏 20~80 g/天 次要途径:粪便、胆汁、乳汁、汗液、月经
胎盘 母体
乳汁
胎儿 婴儿
四、铅的毒作用机理
(一)急性中毒 多由消化道摄入引起 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口内金属味、 恶心、呕吐、腹胀、腹绞痛、 中毒性肝病、中毒性脑病
(二)慢性中毒(生产中多见)
• 甲基汞在人体内的含量由高到低的分布顺序为:脑> 肝>肾>心>肺, 脑中汞含量最高。损害最为严重的部 位是小脑和大脑两半球。另外,甲基汞还是一种对 机体有强烈生殖毒性的物质。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8
第8页
一、重金属生物迁移
因为食物链关系, 当重金属被生物吸 收入体内而有蓄积时(即吸收量>排泄 量), 金属在生物逐层传递过程中便逐步
浓集放大。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9
第9页
日本对水俣病病因研究发觉: 海水中含汞量约为0.0001mg/L, 浮游生物体内汞含量为0.001~0.002mg/L (为海
水10~20倍), 吸食浮蝣生物小鱼体内汞含量为0.2~0.5mg/L (为浮游生物200~500倍), 吞食小鱼大鱼体内汞含量为1~1.5mg/L(为小鱼 5~25倍)。 经过上述食物链生物浓集,使大鱼体内汞含量 为海水(起始点)1万~5万倍。 重金属浓集放大倍数取决于重金属、生物与环 境不一样而有差异。
响重金属元素吸收。
植酸盐能抑制大鼠肠道对铬吸收, 而草 酸盐能增加铬运转。
重金属环境毒理学概述
17
第17页
2. 经呼吸道吸收 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和气体中重金属元素
可从鼻咽腔至肺泡整个呼吸道进入机体。愈 进入呼吸道深部面积愈大、停留时间愈长、 吸收愈多。
影响呼吸道吸收原因很多,主要有: 重金属元素种类、金属颗粒物大小、金 属化合物溶解度; 呼吸深度、速率及血、汞毒理作用
1. 金属汞 金属汞常以蒸气态污染大气,可经过 呼吸道进入人体。金属汞易溶于脂质,轻 易经过生物膜进行转运和分布,也轻易经
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金属汞在细胞和其它组织中也可氧化 成二价汞离子,再转运至肾脏,经肾由尿
排出体外,普通对肾不易造成损害。
所以,汞对脑损伤先于肾,慢性汞中 毒首先出现是神经系统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