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镉毒性作用机制研究报告进展
2024年镉污染的调研报告7篇

调研报告是调研任务的书面表达,是落实一项举措的文字参照,一篇好的调研报告不是随意捏造出来的,是需要在客观事实的调研分析中产生的,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镉污染的调研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镉污染的调研报告篇1
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日益改善,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各种污染不仅威胁到了农村人口的健康,甚至通过水、大气污染和食品污染等渠道最终影响到城市人口。现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做如下报告:
随后,我们到达下游。同样采集水样,也作了初步检测其酸碱度、氯离子同样超标,并且含有大量重金属元素,有正六价铬离子,48号铬,80号汞,82号铅等离子。其中汞离子超标较多,这些重金属物质更是大大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如果人误食了镉离子便会在人肾脏内蓄积。大家知道,镉是毒性很大的离子,被人吸入,就会引起泌尿系统功能变化。汞是相对原子量为200.6的重金属,剧毒亦能蓄积人体导致体内新陈代谢不正常,最后中毒引发尿毒症等病状。而这些离子来源于采矿、冶炼、燃料。电池和化学工业废水,还有工厂和贵重金属加工的工废液。只要到过下游的市民不难发现每隔三、四米远处河岸内就有两根大的排水管,滚滚而来的"黄河"就从那里源源不断的用处,有的还是乳白色。河岸两旁,白色垃圾成堆,一片片难分解的塑料泡沫在河上"飘荡"着,这还是那条干净清澈的小车河吗?
(注:共发放400份问卷,实际收回380份,有效问卷350份)
3、 调查地点:__市__镇及__镇
三、调查分析
针对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我们实践队共发出400分调查问卷,收回380份,有效问卷350份。目前__镇及__镇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集中在秸秆焚烧、固体垃圾、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针对以上环境问题,我们继续分析,并通过网络、书籍得出其危害。针对此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给出自己的解决方法,并对村民进行宣讲,希望引起领导的关注,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
镉研究报告

镉研究报告
镉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元素,化学符号为Cd,原子序数为48。
镉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通常与锌、铜、铅等金属一起存在。
镉在工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中的广泛使用,已经导致了水土污染,对环境和健康造成了
重大影响。
因此,研究镉的性质和影响对环境污染治理和人类健康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镉的化学性质稳定,容易与氧、硫等元素形成化合物。
镉在空气中存在时,容易形成
氧化层,防止进一步氧化,但是在潮湿环境中容易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氢氧化镉和各种复
合物。
镉在水中、土壤中存在时,也很容易和其他元素和化合物结合,形成镉化合物。
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毒性和致癌性。
镉对肝、肾、骨骼、心血
管等器官的损害严重,而且镉对孕妇和儿童的影响尤为突出。
另外,镉还被认为是一种致
癌物质,会导致肺、骨骼、胃等癌症。
目前,防止镉污染已成为全球的重要任务之一。
针对镉污染的治理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吸附、离子交换和沉淀等;化学方法主要是在水中加入一
些化学试剂,如硫化物、碳酸钙等,使镉生成不溶性的沉淀物;生物方法则是通过利用生
物材料进行污染治理,如微生物、植物和特定生物种群等。
总之,镉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金属元素,但也是一种严重的污染物质。
防治镉污染
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对镉的研究,发展新的治理技术,保护环境和健康。
镉致肾脏毒性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统和器官均有毒 害作用,其 中有近 5 0 %的镉蓄积在 肾脏 ,尤其是 肾近 曲小管,从 而导致 肾脏损
伤 ,引发慢 性 肾脏疾 病 。本 文对镉 致 肾脏 毒性 的机制如 活性氧 堆积 、线粒体 及 内质 网应 激 、钙 紊
乱 、细胞 凋亡 等进行 了总结 ,并 简要 的概 述 了其 肾毒性 的 防治办 法。 关键词 :镉 ;肾毒 性 ;氧化应 激 ;凋亡 ;防治 中 图分类 号 :R 9 9 4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1 6 7 1— 3 8 0 X ( 2 0 1 3 )1 2—0 0 8 0— 0 4
( Y i c h u n U n i v e r s i t y ,Y i c h u n 3 3 6 0 0 0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C a d mi u m i s a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o l l u t a n t wh i c h i s c a u s i n g i n c r e a s i n g c o n c e m a s t h o u s a n d s o f t o n s a r e r e —
周清 萍
( 宜春 学院 ,江西 宜春
3 3 6 0 0 0)
摘
要 :镉是 一种 分布 广泛 的重金 属 污染物 ,随 着工业废 弃物 的排 放通 过水 、植物 、食 物等
途径进 入食 物链 ,从 而在人体 内蓄 积 ,成 为一种 具有潜 在毒性 的有毒 物质 。镉 对 生物体 的 多个 系
第3 5卷 第 l 2期 2 0 1 3年 1 2月
宜春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Yi c h u n C o l l e g e
镉对机体毒性作用机制国内研究进展

问质 结 缔 组 织 增 生 , 现 岛状 的新 生 问质 细 胞 团 , 后睾 丸 的 内 出 以 丹 秘 功 能 可 能逐 渐 恢 复 和再 生 。染 毒 方 式 和 染 毒 剂 量会 影 响 铺
对生殖 系统的作用部位 , 很大剂量 的镉 盐( 1. 以 40r n
的氯化
镉 蠢量 给小 鼠染 毒 ) 日 起生 精 上 皮精 原细 胞 不 可 逆 损 害 , 曲 嗵 可 l 使 细 精 管 细 胞 大部 分都 变性 、 死 主 要 表现 为 : 级 精 母 细 胞 核 坏 初 碎裂、 棱膜 破 裂 、 周 隙 扩 张 和 细胞 质 空 泡 化 , 态 期 精 子 细胞 核 变 核 膜 破 裂 。另 外 , 毛细 血 管 内皮 细 胞 均 质化 、 粒 体 嵴 消 失 及 毛 线 细 血 管 内皮 细胞 核 固缩 等 , 终 毛 细 血 管 内皮 细胞 坏死 崩 解 , 最 间 质 中出 现 红 细胞 , 就 是 氯化 镉 染 毒 导 致睾 丸 出 血 的 原 匿 , 睾 这 而 丸 出血 可 导 致组 织 缺 氧 、 死 。氯 化 镉 可 致 小 鼠睾 丸 间质 细 胞 坏
镉 (amu d 是 一 种 人 体 非 必 需 微 量 元 素 。它 是 环 境 中 Cd i C) m 普遍 存 在 的有 毒 重 金 属 , 对机 体 许 多 组 织 和 器 官 都 有 毒性 作 用 。 17 92年 世 界 粮农 组 织 和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食 品 添 加 剂 专 家 委 员 会 确 定 , 的总 摄 人 量 不 得超 过 04~ ( - )l 现 就 镉 镉 0 5m 人 周 L 。 3 对 机体 的毒 性 作 用 机 制 国 内研 究 进 展 综 述 如 下 。
重 庆
槔 圳 市 工 业 企 业 劳 动 卫 生 现 状 及 防 治 对 策 .中 国 公 共 卫
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研究

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研究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由于工业活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镉在土壤和水体中的含量逐渐增加,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植物作为土壤中的主要居民,容易受到镉的毒害。
研究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一、镉对植物的毒害镉对植物的毒害是多方面的,包括植物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受阻等。
镉对植物的根系和幼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植物生长迟缓或死亡。
镉会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叶绿素含量减少,影响光合产物的合成和积累,从而降低植物光合效率。
镉还会影响植物对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
镉对植物的毒害主要体现在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受到影响、营养元素吸收和利用受阻等方面。
二、植物解毒机制研究植物在面对镉的毒害时,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解毒机制来减轻镉对其造成的伤害。
植物解毒机制主要包括镉离子的螯合和沉积、镉离子的转运和排出等过程。
植物通过螯合物质(例如金属螯合蛋白、螯合酸)来结合镉离子,形成不活跃的螯合络合物,从而减轻镉对植物的毒害。
植物通过将镉离子沉积在细胞壁或液泡中,形成不易溶解的小体或结晶体,从而减少镉在细胞内的活性,保护细胞免受镉的伤害。
植物还通过转运和排出镉离子的方式来减轻镉对植物的毒害,例如通过根系表面的铁氧化酶和腺苷三磷酸酶等酶类来转运镉离子,或者通过液泡膜的转运蛋白来排出镉离子等。
一些研究还表明植物在面对镉的毒害时,还会借助于一些激活或抑制相关的基因和蛋白,以及一些次生代谢产物,来帮助植物减轻镉的毒害。
这些植物解毒机制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对镉的抗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相关影响因素除了植物自身的解毒机制外,环境因素、土壤性质和植物种类等也会对植物镉毒害和解毒机制产生影响。
环境因素对植物的镉毒害和解毒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包括温度、湿度、光照、气体浓度等因素在内,都会影响植物对镉的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植物的镉抗性。
生物体内镉代谢与毒理研究的进展

生物体内镉代谢与毒理研究的进展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生物体内重金属污染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
其中,镉作为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在自然界和人类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
镉具有强烈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性,可以损害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理和代谢过程。
因此,研究生物体内镉代谢与毒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一、生物体内镉代谢镉进入生物体内后,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复杂的变化。
一般来说,镉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分别为水、空气和食物摄入。
在进入生物体内后,镉会被分散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其主要富集在肝、肾、骨骼和软组织等部位。
在生物体内,镉主要通过肝、肾等器官参与代谢和排泄。
其中,肝脏是镉代谢的重要场所之一。
镉在肝脏中会被转化为较少毒性的物质,如镉蛋白(CdMT)和镉硫(CdS)。
而这些物质会进一步转移到肾脏等器官中,最终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此外,一部分镉还会与生物体内的其他物质(如钙、铁和锌等)结合,形成相应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输过程也对生物体内镉的积累和毒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生物体内镉毒理机制尽管镉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过程中受到严格的控制,但其毒性依然相当大。
镉对人体的毒性主要表现为慢性毒性,会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正常功能。
其中,较为明显的影响为:1. 影响肾脏功能肾脏是镉毒性的主要靶器官之一。
在镉进入肾脏后,它会直接影响肾小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
此外,镉还会干扰肾脏的毒素清除和体内液体平衡,导致尿毒症等疾病。
2. 影响骨骼健康镉会与骨组织中的钙和其他元素结合,形成强大的韧性固体,导致骨质疏松和易骨折。
这些影响在儿童和老年人身上尤为明显,易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和老年骨质疏松症等疾病。
3. 影响免疫系统镉会直接影响免疫细胞的周期和细胞凋亡,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和易感染。
此外,镉还可以干扰生物体内的几种重要激素和生长因子的调节,而这些物质恰好是免疫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从而进一步影响免疫功能。
环境镉污染的生物危害效应及机制研究进展

【 e od 】C d i ou o ; ioi l a M cai K yw rs amu pl tn B l c r m li o g a h m; ehn m s
镉是一种剧毒的重金属毒物 ,早在 17 94年 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劳动卫生重金属委员会 就将 其 定为 重 点 污 染 物 … 。 随 着 工 业 化 的快 速 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强导致环境镉污染越来 越严重 ,污染环境 中的镉含量也逐年上升 。据统
En i o m e t c d i m o l to i l g c lh r fe t v r n n a m u p l in b oo ia a m e c u a d m e h n s e e r h d v lp e t n c a im r s a c e eo m n
( ina dcl ol e o ain li Qa n nMei lg frN t aie aC e o ts,Duu 503 ,C i y n5 80 hn a)
【 bt c】0 jc v :h uht t v om n cd i  ̄ fn ioi l a f tn eh A s at be e t og e nin et amu p uo g o g a hr ee d c— r i f r oh e r m o i b l c m fc a m
n s a i e e r h s mma y sh l f l o t n e sa d n e a d n e e v r n n a mim e u i mp r mg r s a c u r ,i ep u t he u d rtn i g r g r i g t n i me t d u s c r y i o - h o c t tn e o p e e t e c d u p io r vd e rf r n e M eho a c 。t r v n a mi m os n t p o i et e e e c . h t o h t d:h sc ri d o e l e au e rv e o a a r n t i r tr e iw t e h t 2 1 ea e e e r h l e au e Re u t t e c d u t e p a t h e a i l h e h ma i s o e kn f 0 0 r ltd r s a c i r t r . s l : h a mim o t ln ,t ma ,t u n t i n i d o t h n y tx c g e t  ̄ n t e e n i n n ol t t h a mi m o u o o n y afc st e c o st e g o h , o i r a y s e gh n d e v r me t l a ,t e c d u p H f n n to l f t h r p h rwt l o p un i e h up t d t u l y t e o t u n e q ai ,mo e v r as ams h ma n i l " h at d t e s f t r u h t e fo a h t ro e lo h r u n a d a ma s e h a aey t o g h o d n l n h h c an fr Co c u i n: t e e vr n n a mim ol t n t h l t h e a i l h e h ma i a s s h i m. n l so o h n i me tc d u p l i o t e p a ,t n ma ,t u n t c u e o u o n y h in f a th r t e sg i c n a m ,h w t r v n h a mi m x o i o r w e c d u p i n t o c ru g nl — i o p e e tt e c d u e p st n c o d t a mim o s o c u r e t a o i h o y
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研究进展

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研究进展镉(Cd)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重金属元素,大量的镉污染源来自化肥、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等。
由于其毒性较大,容易积累并传递给植物,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研究镉对植物的毒害及植物解毒机制成为当前植物生态毒理学和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镉对植物的毒害1. 镉在植物体内的积累镉进入植物体内主要是通过土壤根际渗透和叶片表面吸收两种途径,而且镉以阳离子形式存在,较容易积累于植物体内。
随着土壤中镉浓度的增加,植物对镉的吸收量也会显著增加。
一旦进入植物体内,镉会被吸收并积累在根、茎和叶等部分,从而对植物造成直接毒害。
镉对植物的毒害效应主要表现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理生化和分子水平方面。
镉可以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降低植物产量和品质。
镉还会影响植物的营养代谢,破坏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叶片脱水、黄化、早衰等。
镉还会对植物的DNA、RNA和蛋白质产生损伤,导致植物细胞凋亡和死亡,最终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1. 镉积累与解毒植物对抗镉胁迫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积累和解毒。
植物在受到镉胁迫时,可以通过根际分泌物、细胞壁和细胞液中金属螯合物的产生,以及镉离子的转运和储存等方式来积累和解毒镉离子。
金属螯合物是植物对抗镉毒性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它可以有效减少镉在植物体内的自由形态,降低对植物的毒害作用。
2. 镉胁迫引发的信号转导和逆境应答植物在受到镉胁迫时,会启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和逆境应答机制,以应对镉离子的毒害作用。
植物激活了一些信号转导通路和逆境蛋白,如MAPK通路、Ca2+信号、ROS信号、蛋白激酶和转录因子等,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氧化系统。
还会诱导植物产生一些蛋白质和代谢产物,如拟南芥甘氨酸蛋白酶、谷胱甘肽、蓝藻蛋白和抗氧化酶等,来减轻镉对植物的毒害效应。
3. 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学植物在受到镉胁迫时,还会调控一些特定的基因表达和表观遗传学修饰,以应对镉离子的毒害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金属镉的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环境科学11级龙家寰 2018021256摘要:近年来,随着工业三废排放和污水污泥农用的增多,土壤镉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而土壤中过量的镉会对作物产生毒害,尤其是在可食部分的残留将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
本文综述了镉的危害,归纳了影响镉在土壤中的生物毒性的主要因素, 如土壤性质、复合污染及植物种类等。
关键词:镉,生物毒性机制,土壤镉污染Abstract:In recent years,cadmium pollution of soil is increasingly serious with the growing of three industrial wastes and sewage sludge agriculturaluse.However,excessive cadmium pollution of soil can poison the crops,especially residual in the edible parts.And humans may be endangered by the poisoned crops through food chain.The review has summarized the harm of cadmium and conclude the main factors of the biotoxicity of the cadmium in soil,e.g.soilproperty,soil combined pollution of other heavy metal and floristics. Keywords:Cadmium,biotoxicity,Cadmium pollution of soil随着现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有关环境有毒物质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受到普遍关注。
镉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环境污染物,因其对环境水、空气和土壤的污染而在动植物体内蓄,最终导致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镉的环境污染问题自20世纪20年代就已伴随锌的生产开始出现,但直到1968年在日本的富山县神通川流域出现了痛痛病之后,有关镉污染及其生物毒性问题才真正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镉污染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美国毒性管理委员会(ATSRD>已把镉列为第六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杨劲松,200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NFP>也把镉列入重点研究的环境污染物,世界卫生组织(WTO>则将其作为优先研究的食品污染物。
1.重金属镉镉位于周期系第II B族,是一种灰色而有光泽的金属,原子量为112.41,密度为8.642g/cm3,镉的熔点为321.03℃,沸点为765℃,有延性和展性,可弯曲。
镉的化合价为2,常温下镉在空气中会迅速失去光泽,表面上生成棕色氧化镉,可防止镉进一步氧化。
镉不溶于水,能溶于硝酸、醋酸,在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缓慢溶解。
镉盐大多数为无色, 但硫化物为黄色或橙色。
镉(Cd>是生物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的化学活性强,移动性大,毒性持久,容易通过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危及人类健康,对人体具有三致( 致病、致癌、致突变>作用,能诱发肾衰变、关节炎、癌症等病<Moreno C J,2000。
MoriartyF,1999)。
有毒的镉化合物有: 醋酸镉, 硫酸镉, 硝酸镉, 氰化镉,氯化镉, 溴化镉, 碘化镉, 硫化镉, 氧化镉, 硒化镉, 邻氨基苯甲酸镉等。
其中除硒化镉、硫化镉和氧化镉极微溶于水外, 其余都溶于水。
土壤中的镉分为可溶性和非水溶性两大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形态与其在植物体内迁移能力大小有关,其活性还与土壤的氧化还原环境有关<崔玉静,2003)。
由于镉化合物大多溶于水, 因此不论从消化道、呼吸道都能被吸收进入机体, 对全身器官系统发生作用, 但不能进入胎儿和乳中,不同形式的镉盐影响不同。
2.镉的分布与镉污染2.1 镉在自然界的分布镉是一种稀有分散元素,未污染土壤中的镉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
土壤镉的含量范围一般为0.01-2mg/kg,我国土壤的背景值为0.097mg/kg,略低于日本和英国(许嘉林,1995>.镉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 但是其含量微小。
镉在海水中的浓度为0.11μg/kg,河流湖泊的水中为1-10μg/kg,最大的镉浓度可达130μg/kg。
空气中的镉含量为0.002-0.005μg/m3,土壤中镉含量为1mg/kg以上<任继平等,2003)。
镉在自然界以硫镉矿存在, 并常与锌、铅、铜、锰等矿共存,一般以CdS和CdCO3的形式存在于锌矿中,含量介于0.01%-0.5%之间,所以在这些金属的精练过程中都排出大量的镉, 污染环境。
2.2 我国的镉污染现状我国是重金属丰产国家, 镉污染现象也相当严重<王夔,1996)。
污水灌溉、采矿、冶炼等活动导致镉进入环境,不但影响水体和土壤质量, 对生态系统造成风险危害, 还直接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 并通过食物链传输威胁人体健康<宋玉芳等,2002)。
我国土壤存在严重的镉污染问题,特别是土壤大面积的镉污染,土壤镉污染面积约为13300hm2,土壤镉含量在1-5mg/kg-1,有的甚至高达10mg/kg-1<崔力拓,2006)。
镉污染作为新的污染源, 集约化农业、畜牧业的生产过程使土壤镉污染面积呈增加的趋势,同时土壤中镉污染存在低剂量长暴露的生态风险,这就另土壤中镉带来的危害更大。
采矿业、冶金等工业废水的不合理排放、工业污泥的农田施用、污水灌溉及磷肥施用等都会造成土壤中的镉累积。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化肥、农药和污泥的大量施用,工业废水的排放和重金属的大气沉降的日益增加,农田中重金属的含量明显增加,土壤镉污染状况势必越来越严重。
3.镉的危害3.1镉对植物的影响镉是植物生长的非必需元素,当植物体内的镉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植物就会表现出毒害症状,镉毒害阻碍植物根系生长,抑制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引起一系列生理代谢紊乱<Seregin I V,2001)。
镉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对植物的生理生化特征和生长发育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而又会深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对镉毒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镉对植物地上部分的影响方面,如: 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以及对植物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等方面(Clemens S,2006。
Zhou W B,2005。
毕淑芹等,2006。
荆红梅等,2001>。
镉可与酶活性中心或蛋白质中巯基结合,还可取代金属硫蛋白中的必需元素( Ca2+、Mg2+等> ,导致必需元素的缺乏,从而干扰细胞正常代谢过程。
虽然镉是植物非必需元素,但镉是植物易累积的毒物,植物对镉既可被动吸收也有代谢吸收(毕淑芹等,2006>.镉离子对某些化合物的巯基(-SH> 具有很强的亲合力,同时对蛋白质的其它侧链和磷酸盐功能团也具有一定的亲合力,从而使镉易集中在植物的蛋白质颗粒中,进而对动物和人体产生危害。
镉在植物体中主要以与蛋白质结合的形态存在,通过干扰酶活性影响作物生长发育,造成植物生化过程紊乱,从而造成危害。
3.2镉对人体的影响镉主要是通过饮食与呼吸进入体内。
大量吸入高浓度原镉烟雾和粉尘后数小时就会出现急性镉中毒症状,中毒者表现出喉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大剂量镉中毒可以造成肺水肿和肾皮质破坏性变化,严重者可因心肺功能受损而死亡。
很少量镉进入人体也能造成慢性中毒,这是因为镉很难被机体降解和排泄, 而且镉在体内的半衰期长达10-35年,是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环境污染毒物。
镉在体内长期累积主要分布在肝、肾、胰腺、甲状腺和骨骼中,造成机体器官一系列损伤反应,,同时还可能引起细胞癌变和突变<朱善良等,2006)。
镉可与锌蛋白酶发生亲合反应,使那些需要锌的酶的生理功能受到干扰,降低其生物活性,使人易患糖尿病等疾病,而且还会使人严重缺锌,诱发多种癌症<Johannes G,2006)。
研究资料表明<叶煦亭,2000),镉能破坏细胞之间的连接,镉还会破坏酸钙发生亲合反应后,使骨骼严重缺钙而变得疏松、软化,最后带来严重的骨损伤,也就是痛痛病。
除此之外,镉还能影响细胞凋亡和增生的有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可以诱导许多早期应激反应基因的异常表达;还可取代锌,与锌脂蛋白结合,从而影响细胞内的调控系统,最终使细胞死亡(刘杰,1998>.镉污染区居民即使脱离镉污染的环境20年以后, 体内镉的含量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体内所蓄积的镉仍可加速骨脱钙, 导致骨密度降低, 骨质疏松<安红敏等,2007)。
4.土壤中的镉生物毒性机制生物分析和研究证明,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积累能力和生物毒性, 不仅与其总量有关, 更大程度上是由其形态分布决定, 不同的形态产生不同的环境效应(刘清等,1996>.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关系十分密切。
生物有效性是研究不同的形态被生物吸收或在生物体内积累的过程, 形态分析是生物有效性的基础, 生物有效性是形态分析在研究领域的具体延伸, 形态分析发展制约着生物有效性的发展<单孝全等,2001)。
由于重金属存在的形态是由络合剂、pH值、氧化还原条件<Eh)等控制参数决定(CAIXuyi,1997)。
当这些环境因素变化时,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含量及其分布发生一定变化,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也随之变化<雷鸣登,2007)。
4.1土壤性质在性质差异很大的不同类型土壤中,植物镉含量与土壤总镉含量之间并不存在确定的相关关系,原因是镉的生物有效性受诸多土壤因素的调控。
在各种土壤因素中,OM、pH、CEC、质地、CaCO3含量和电导率等六种因素的影响最为重要。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这些因素与可提取态土壤镉和植物镉含量之间的相关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FAO,1992)。
土壤的物理组成和化学性质直接影响重金属的存在形态, 其中pH、有机质是影响较大的因素。
一般认为, 随着土壤pH、有机质含量的上升, 大部分微量元素通常会因吸附作用或形成络合物而导致其浓度降低, 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活性下降。
红壤中当pH小于6时被吸附的镉生物有效态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 当pH大于6时被吸附的镉生物有效态随pH升高而降低, 在土壤中加入粉煤灰使土壤pH上升, 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下降<廖敏等,1999)。
大量镉土改良实验显示,施用石灰是抑制镉污染土壤上植株吸收镉的有效措施。
这是由于石灰施用后pH的提高增加了土壤表面可变负电荷进而增加了对镉的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