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概括自然段段意

合集下载

给自然段分层及概括段意

给自然段分层及概括段意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给自然段分层及 概括段意
分析一个自然段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分析自然段中 的层次关系。常见的段式有以下几种:
①总分关系 ③递进关系 ⑤转折关系 ⑦概具关系
②并列关系 ④因果关系 ⑥承接关系
一、总分关系 就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段的主要内容, 然后围绕总起句写出分述句,从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其中每个方面可算作一层。
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一半木材是从这里 出来的。文明全国的红松、赤松,还有云杉、冷杉、桦 树等,绵延几千里,就像绿波滚滚的海洋。东北林区盛 产药材,最近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一个参就产在这里。东 北林区活跃着许多珍贵的动物,像紫貂、梅花鹿、东北 虎、杜鹃、丹顶鹤等。
这一段先写东北林区资源极为丰富,然后分别从树林、 药材、珍贵的动物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这是分写。
这段古文共说了六层意思,由浅到深,一层一层向前推进,说 明了把握道德修养,需要循序渐进、分清主次缓急的意义。
例:敬爱的周总理啊,如果能用我们来换取您一年、一月、一日, 哪怕一秒的复生,我们将争先恐后地献出我们的生命。
这个例句中的层递是按照时间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的, 由“一年”降到“一月”,由“一月”降到“一日”,再由“一 日”降到“一秒”,这种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的排列即是递降层 递法。
这一段1——3句分别从3个角度写雾大,这是分述;第 4句总写雾大的特点,是总述。
例: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 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 南国的树。
这段共有4句话,采取了“总分总”式的结构。第1句总写大 榕树的茂盛;第2、3句围绕第1句分别写了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第4句赞美生长茂密的大榕树,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又是总写。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课件(共20张PPT)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言清楚连贯。
回顾课文
注意段落间的过渡。
有一次,鲁滨逊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遇上大风,船上 的桅杆吹断了,船也翻了,同伴们都死在海里,只有他一个 人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无名的、没有人居住的荒岛, 到处是乱石野草。他又冷又饿,流落到这种地方,怎样活下 去呢?
第二天,太阳出来了,海面上也平静下来。等到潮水退 了,鲁滨逊看到那翻了的船,有一半浮在海面上,离岸并不 远。他就找了一些木头做成木筏,划到船边。在船舱里,鲁 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陆续搬到岸上,还带 回没有淹死的一条狗、两只猫,这使他在凄凉中感到一丝安 慰。更有趣的是他在破船里拾到许多钱,但钱在孤岛上又有 什么用呢?
挑选原著内容要点,保留主干,按照主人公在 荒岛上建造“家园”的过程,分点概括。
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
文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 一些描写具体或是富含情感的关键段 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短 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 胆地取舍。
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来。
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段落间以时间为顺序,过渡自然,语句连贯。
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
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 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列目录
用列目录的方法,将整本书的 主要情节理出来。
习作内容
选择你最近Leabharlann 的一本书写梗概。写作品梗概自我修改清单
*是否把握住了作品的主要内容。 *是否突出了重点,做到详略得当。 *语言是否简明,做到语意连贯。
挑选概括,合并成段
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回顾课文《鲁滨逊漂流记》
读下列梗概,思考它是如何表现原文内容的?

概括段意要点

概括段意要点

概括段意要点一、什么是自然段自然段(小节)是在行文中按表达层次自然划分出来的一个个在形式上独立的句群。

它一般由若干句话组成,有时也由一句话组成。

对自然段的理解是理解整篇文章的基础,对提高阅读能力有很大关系。

二、怎样读懂自然段(一)读懂自然段的基本步骤从文章整体入手,把自然段放在全文中去理解,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想,着眼于全篇,立足本段。

具体步骤:1、细读每一句,边读边想。

2、综合全段内容,理解主要意思。

3、统观全文。

(二)段式关系与层次划分了解段式关系和划分层次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划分层次必须建立在掌握段式关系的基础上,只要掌握几种主要段式的特点,就可以判断属于哪种类型的段,进而顺利分层。

1、顺承关系特征:整个自然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有的还有较明显的时间或空间标志。

划分层次时,先要理解并概括出每句话的意思,然后把意思相近的句子合并为一层。

2、并列关系特征:在一段话中,围绕一个意思,写了几个材料,各材料之间没有主次之分,只是一一排列出来。

划分层次时,将并列的几个材料、几个事物、几个方面分开,各为一层。

3、总分关系(总叙关系或先概括后具体)特征:有总述和分述构成,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主要内容,然后围绕这个句子从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叙述或说明。

划分层次时,将“总”与“分”分开,各为一层。

总叙关系的特征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全段主要内容,然后用具体事例进行具体描述。

与总分关系不同的是:后面的内容没有明显分出几个不同方面。

划分层次与总分关系相同。

4、因果关系特征:段内一部分写“因”,一部分写“果”,有时先因后果,有时先果后因。

划分层次时,将“因”与“果”分开,各为一层。

5、转折关系特征:在一个自然段中,前后内容或意义是相互对立或相反的,一般用转折词连接。

划分层次时,转折前后各为一层。

(三)概括层意、段意层意是自然段中每一层的意思。

只有准确概括层意,才能掌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常用概括课文的方法总结归纳

小学语文常用概括课文的方法总结归纳

小学语文常用概括课文的方法总结归纳1小学语文常用的概括课文的方法1、时间连缀法即按照文章记叙的时间顺序进行概括。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课文共10个自然段,讲述了莫泊桑三次登门求教的经过。

要快速准确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可指导学生先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一天”“第二天”“从此”,分别概括三个时间的主要内容,再把三个时间段的主要内容连起来,课文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2、地点变化法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材版本同上)按照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览外洞、经过空隙、游览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

可指导学生先找出作者游览的地点,然后根据地点变化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此法对依据方位、地点变化记叙见闻感受的写景类、游记类文章特别适用。

3、课题补充法不少课文题目就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主要内容也就概括出来了。

如六年级下册《最大的麦穗》,可在课题基础上前展后延,扩展开来:苏格拉底要弟子们到地里摘最大的麦穗,弟子们最终空手而回,苏格拉底以此教育弟子们要把握眼前的机会。

4、段落合并法一篇课文由几个段落组成,可指导学生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年级上册《石榴》一文,分段介绍了石榴的枝叶、花、果实。

按照段落顺序说清楚什么季节,石榴怎么样了,再将大意整合起来,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5、句子摘录法课文中的过渡句,通常承接上文的主要意思,又囊括下文的主要意思。

抓住这样的过渡句,常常就能迅速概括出上下两部分内容的主要意思,为概括主要内容节省时间。

如五年级下册《秦兵马俑》一课,对文中过渡段“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略加改造,就是课文主要内容。

此外,具有总分特点的课文,还可借助文中总起句、总结句来概括主要内容。

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结尾“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一句,就是全文主要内容的精炼概括。

2小学语文概括课文主要方法1、六要素概括法”。

六年级上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全文围绕腊八粥,先详细写了主人公八儿等粥的部分,又简略地写了喝粥的部分,详略得当,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训练目标是: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自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厘清故事脉络。

段落大纲:全文共1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腊八粥对人的吸引力,从孩子到老人都喜欢腊八粥。

第二部分(217):写住方家大院的八儿等待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

第三部分(18、19):写八儿终于幸福地吃上了腊八粥。

课文内容较贴近学生的心理活动,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

在体会八儿的馋样儿时,学生兴趣盎然。

学生在找到相关的语句时,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写出八儿的馋样儿的。

揣摩写法时,我引导学生从篇幅的对比与表达的主要内容的关系中体会详略结合的写法,弄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在理解了内容后,学生体会起来就会比较容易。

在小练笔的环节中,切实感受到一课一练,一课一得的好处。

学生写了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仿照课文第1自然段从不同方面来介绍食物的美味,学生很感兴趣,效果较好。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段落大纲:全文共4个小节,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部分(1、2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

第2部分(3、4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

主要内容:本文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影子常常在我前后,像一条小黑狗。

第2小节:写了影子不离我左右,是我的好朋友。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

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北师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北师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_北师版专项部分阅读养花主要内容作者老舍先生通过记述自己养花的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抒发了自己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因爱花而养花。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这一段从怎样养花、养花有益身心、与友人赏花以及菊秧被砸等多个方面突出了养花的乐趣。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养花其乐无穷。

写作特点1.本文语言朴素,大体上反映了老舍先生作品特有的“俗”“白”的语言风格。

2.本文结构严谨,由总而分,再由分而总,紧紧围绕“养”字写“趣”3.多角度的选材是《养花》一文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山中杂记主要内容《山中杂记》这篇课文时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

这篇散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的许多可爱的动物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12个自然段,课分为五段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作者从马的身上感受到的乐趣。

容,以精神为内涵,在故事的叙述中,作者感到燃烧的心,引发了他的思绪,结尾点明了“得到比故事更美、更好的东西”——即心灵在故事中得到熏陶、感染和净化,升华了主题。

金色的鱼钩主要内容这篇课文记叙了长征途中,以为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

分段及段意这篇课文共34个自然段,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指导员派老班长照顾“我们”三个病号。

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喝,而他自己没吃一点鱼。

第三部分(第23——33自然段)写走到草地边缘。

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写作特点1.、对人物外貌进行刻画,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学语文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

1、概括段意。

答题技巧:①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

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②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③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要太具体,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任务、主要事件或叙述的几个要点简要地写出来。

答题技巧:①要素综合法(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谁干什么怎么样?②标题法:根据文章的标题,加以补充。

③段意连接法:把各段的段落大意连起来,稍加整理。

例:我真后悔记得那是我7岁读一年级,家里生活十分贫困,穷得叮当响。

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只剩下我和年迈古稀的奶奶一起居住。

那时,学校要求购买校服,一套要60元。

我回家问奶奶,奶奶噙着眼泪,露出了为难的表情对我说:“芳芳,奶奶慢慢给你想办法。

”后来,我去舅舅家里玩,正好舅舅的桌上摆着60元钱,我用颤抖的手把舅舅的60元钱拿去,交给老师买校服了。

过了三天,奶奶拿着自己辛辛苦苦采茶挣来的钱交给我说:“芳芳,你把这60元钱交给老师买校服吧。

”这时我心里可着急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一下子脸红到脖子上,无巧不成书,正巧我同班的同学小玲手捧着崭新校服来到我家,对我说:“芳芳,老师叫我把校服拿给你,”这时我心里更是忐忑不安。

奶奶用疑惑的目光看着我,问:“芳芳,没有交钱,怎么会有校服的。

”我低着头,支支吾吾地说:“是我那天在路上捡到60元,然后交给老师••”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我觉得事情再隐瞒不下去了,就哭泣着对奶奶说:“奶奶,这60元是从舅舅家里拿来的。

”奶奶听了抚摸我的头,和蔼可亲地对我说:“芳芳啊!我们家虽然穷,但也要穷得有志气。

俗话说‘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我在奶奶的鼓励下,终于把奶奶采茶挣来的钱还给舅舅,并向舅舅道歉,舅舅也夸奖我:“知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课件)-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的滋味。
ICON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时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
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快跑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但作用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起因
不忍心看人类过没有火的悲惨生活
经过
冒险盗取火种、甘愿受罚
结果
被救、重获自由
六要素概括法
2 【答案解析】 很久很多久以前,普罗米修斯不忍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勇敢地盗取火种,
造福人类,而他自己却甘受残酷的惩罚,但他始终没有屈服。后来他被大力神所救, 重获自由。 3 【总结归纳】
六要素法,有些要素可以有所取舍,但务必保留基本点: 谁+做什么+结果如何 (人物+事件+结果)
段意归纳法
1 【思路点拨】
段落划分
第1自然段
ICON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第4-5自然段 第6-9自然段
段意概括
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六班的五个展示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巅峰,英勇歼敌 五位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六要素概括法
2 【答案解析】 文章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接到了为了掩护群众
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3
六年级语文下:概括自然段段意
复习目标:通过复习,教给学生自然段段概括的方法,学生能较
准确地写出自然段段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段意概括的方法及要求,并指导学生能灵活地运用于阅
读中把握各段内容,提高整体阅读水平。
教学策略:

教法:讲解法、提示法
学法:讨论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什么叫段意:概括段意有什么好处?
二、自主复习,梳理方法。
1、师讲解段意概括伯格式,要求
格写人叙事:谁干什么怎么样
式描写状物:什么景(物)什么特点
2 / 3

要求:通顺、简炼、明白
2、复习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片断,概括出自然段段意,
想想用什么方法概括。

3、讨论:小结,引导学生明确概括段意的方法,
并列归并法
方法总分摘句法
主次取舍法
三、综合运用,巩固提高。
1、发下卷一《天山景物》、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试概括
段意。

2、同桌交流,指名口答,集体评议。
3、发下卷《锁匠的徒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最后一自然段,试概
括段意。

4、小组交流后指名说。
3 / 3

四、师小结本课内容。
五、作业:选择一段话,运用学过的方法概括段意。
板书设计:格写人叙事:谁干什么怎么样
式描写状物:什么景(物)什么特点
要求:通顺、简炼、明白
并列归并法
方法总分摘句法
主次取舍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