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然段分层及概括段意
鸟的天堂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鸟的天堂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
记述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赞美了大榕树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1。
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文章分层及概括段意(五年级收心课)(完整版)

阅读(分段)方法指导:
同一篇课文往往有好几种分段方法。给课文分段,首先要 认真读,仔细想想,搞清楚每个自然段(或句)主要写了 什么内容,然后找出段与段(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确定用哪一种分段好,最后动手划分段落
分段五式:
1. 按时间顺序分段。 2. 按地点变换分段。 3. 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4. 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分段。 5. 按总分结构分段。
本段段意( ) A.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 B.柳树生长最快 C.柳树对人的报答很多
本段段意( ) A.柳树是一种十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B.介绍柳树的用途 C.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
柳树性喜潮湿,适应力强。我国南方,无论塘边 河岸,还是丘陵山地,一经扦插, 它都能扎根生 长。在一般情况下,十年左右,它就能长成高达 十几米,胸径二三十厘米 的浓荫大树。所以,人 们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有意栽培好,它生 长更快,对人的报答也就更多。
本段段意( ) A.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B.垂柳给人们送来了春天气息 C.垂柳是北方最好的树种
柳树枝干坚韧,耐水湿,不怕风吹浪打,所以是一种十 分理想的防浪护岸树种。 柳树木质轻柔,色泽褐红,纹 理通直,是农具、家具和农家小型建筑的优良木材。柳 树还有其他用途。它到了化学家手中,能炼出火药;在 医学家手中,可做接骨的夹板材料。 柳树枝不但纤细, 而且很有韧性。在农村老人、妇女手中,它又会变成柳 篮、柳箱、簸箕等日用品。就是柳芽、柳絮、柳叶的用 途,也很广泛。如柳絮可做枕芯,也可做鞋垫。
“水战”,所以我们要保护淡水资源。
本段段意( )
A.全世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有限
B.淡水资源越来越短缺 C.我们要保护淡水资源
A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 通用版(含解析)

小学阶段语文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专项练习一、了解写作顺序——准确地划分段落层次阅读方法:1 按事情的发展来划分;2 按时间的推移来划分;3 按空间位置的变化来划分;4 按组织材料的逻辑关系来划分。
常见考查方式:①考查文章段落层次的划分②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例文一:早上奶奶在洗衣服时,我看到盆里有自己的脏手帕,我想起老师说过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于是,我决定自己洗手帕。
按照奶奶的指导,我先在盆里放好水,把手帕放进去搓几下。
拧干后,我左手拿手帕,右手拿肥皂,用肥皂把手帕均匀地涂一遍,然后用力搓,直到搓出白色的泡沫为止。
我的小手帕终于重新变洁净了,我看着干干净净的手帕,心里美滋滋的。
题型一:①请用“‖”为段落划分层次。
②根据下面列出的层意给段落划分正确的层次。
,大都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因此我们就可以按照这三个阶段将它们分成三个层次。
起因:家里有自己的脏手帕。
经过:按照奶奶的指导洗手帕。
结果:小手帕洗干净了。
这段文字记叙了“我”洗小手帕的事。
起因是“我”想起了老师的话,于是决定自己洗手帕;经过是在奶奶的指导下,“我”是怎样洗手帕的;结果是小手帕洗干净了,“我”心里美滋滋的。
例文二:我们家的奏鸣曲每天,我们家的紧张生活都是一首奏鸣曲。
清晨,7点整,第一乐章开始。
爸爸妈妈做好早餐,妹妹和我赶快聚在桌前吃早饭,吃完后就匆匆向各自的学校奔去。
中午是个小过门,妈妈赶快回家做“快餐”,饭后,爸爸妈妈会聊聊天,兴致来时常忘记时间,见到一点半了就“哎呀”一声各自散去。
下午放学,第二个乐章响起。
我和妹妹认真做作业,爸爸妈妈准备丰盛的晚餐,读书声、锅碗瓢盆声此起彼伏,妈妈称这是“大合唱”。
晚饭后,进入第三个乐章。
我和妹妹看书,写日记,爸爸妈妈在灯下认真地检查着我们的作业,有问题就会及时和我们讨论,辅导我和妹妹。
题型二:①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___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②本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应对方法:我们可以抓住文章中明显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来分段。
语文阅读课件第5讲 分段分层、概括段意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贵。
(4-5句)
结构形式:并列关系
语文阅读 课件第5 讲 分 段分层 、概括 段意 部 编版
语文阅读 课件第5 讲 分 段分层 、概括 段意 部 编版
认真读第四自然段,用“‖”划分层次,写出层意, 说说与第一自然段结构上有何不同
第一层:中专生女孩接到母亲生病通知书 第二层:女孩决心打工减轻家庭负担 结构形式:因果关系
(3)认真管理,精心侍弄(456)
(4)绿树鲜花,良好环境(7)
思考
迪拜人民如此珍惜花草树木的原因是什么?
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 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 境,而且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 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思考
题目“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什么?
沙漠中栽种着花草树木的城市
《爱与勇气》
思考
•
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 力丰富 还是不 丰富的 。想象 空间与 现实空 间既有 着不可 分割的 联系, 也自然 就有了 彼此的 关系问 题。
•
从结构上来说,无论是作为“空间艺术 ”的中 国古代 建筑, 还是作 为“时间 艺术”的 明清章 田小说 ,其实 都是一 种利用 一定的 结构“ 单元”而 进行多 重组合 的艺术 。
语文阅读 课件第5 讲 分 段分层 、概括 段意 部 编版
语文阅读 课件第5 讲 分 段分层 、概括 段意 部 编版
文中讲了两个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这两个故事的内容 1、一个立志永不犯错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 毫无建树,差生同学却敢于挑战成为总 裁。 2、母亲身患绝症的中专女生暑假打工时, 通过爱的考验被聘用。
语文阅读 课件第5 讲 分 段分层 、概括 段意 部 编版
语文阅读 课件第5 讲 分 段分层 、概括 段意 部 编版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训资料(三)——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培训讲义(三)第三讲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训练目标】学习归纳自然段段意。
【指点迷津】自然段是文章中表达意思的基本单位。
它具有换行的明显标志,即换行退两格另起形式。
自然段也叫“节”、“小节”或“小段”。
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是显示文章内容的层次脉络,还可以给文章增添节奏感和美感。
不同的自然段,写作的内容不同,文字的长短不同,少则一句话,多则十几句、几十句。
不同的自然段,它的结构方式不同,层次不相同,但每个自然段,都能表达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意思。
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
自然段的段意,指的是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它是对该自然段的基本内容最简洁而完整的概括。
归纳自然段段意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层意归并法。
如果自然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那就可以用归并法归纳自然段的段意。
用这种方法归纳段意,得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给自然段分层,概括层意;第二步是归并层意。
但这种“归并”不是把层意简单相加,而是对层意进行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要留主去次,去粗取精,有时还要适当加上一些必要的词语,使句子通顺、连贯。
2、摘句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分式,概括具体式等结构方式构成的自然段。
这种自然段中,总有一个表明该段主要内容的句子。
归纳段意时,我们可以直接用它作为段意。
但有的句子要根据需要加以取舍,不能完全照搬。
3、取主舍次法。
有的自然段,内容上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如因果关系在果,转折关系、递进关系意在后。
归纳段意后,可抓住主干部分的内容进行概括,适当兼顾次要部分的内容。
【解题范例】读短文,完成练习华罗庚回国华罗庚被称为“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
1946年他前往美国讲学。
他一面从事教学工作,一面继续进行数学研究,他的学识和天才,使他在美国得到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有人和他签订了合同,希望他终身留在美国工作。
他在美国有了一所舒适洋房和一辆崭新的小轿车,不少人以为他会在美国定居的。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
第七讲 段落层次的划分与段意的概括

小升初语文暑假衔接班第七讲段落层次的划分与段意的概括古韵悠悠智子疑邻①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阅读寓言,要注意领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宋②有富人,天雨墙坏③。
其子曰:“不筑④,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⑤。
暮⑥而果⑦大亡⑧其财。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①节选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编者加的。
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
智,聪明,这里的意思是“以……为聪明”。
②指宋国。
③毁坏。
④补修。
⑤也这样说。
⑥晚上。
⑦果然。
⑧丢失。
一、字词解释1.天雨墙坏()2.暮而果大亡其财()3.其家甚智其子()4.而疑邻人之父()二、句子翻译1.不筑,必将有盗2.暮而果大亡其财三、问题探究1.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2.文中富人为什么称赞他儿子而怀疑邻人之父呢?这则寓言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试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3.读了《智子疑邻》后,你有何感悟?美文阅读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一、划分层次:(一)划分层次的具体步骤:1、初读大致内容:2、精读分析结构:例如 1《爷爷的芦笛》第1自然段。
在强强的眼里,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碧蓝碧蓝的海水就踩在脚下。
白天,成群的海鸟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万点萤火闪闪烁烁。
更有趣的是,海水长着一大片一大片的芦苇。
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
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浓浓的海水味……这一段先总述爷爷的小闸屋是个好玩的地方,再具体描绘周围景色之美、芦笛曲调动听。
小结 1、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
例如 2《精读与泛读》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对一大堆读物,我们可以将每本书的内容提要、前言、章节目录等很快地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样就能大致了解每本书的梗概、特点及应用范围等。
【四年级语文阅读】第5讲分段分层、概括段意-习作课件

第二层:女孩决心打工减轻家庭负担
结构形式:因果关系
文中讲了两个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这两个故事的内容 1、一个立志永不犯错的大学毕业生毕业后 毫无建树,差生同学却敢于挑战成为总 裁。
2、母亲身患绝症的中专女生暑假打工时, 通过爱的考验被聘用。
这两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用文中的话回答
(3)认真管理,精心侍弄(456)
(4)绿树鲜花,良好环境(7)
思考
迪拜人民如此珍惜花草树木的原因是什么?
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 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 境,而且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 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思考
题目“沙漠中的绿洲”指的是什么?
沙漠中栽种着花草树木的城市
《爱与勇气》
思考
爱让我们温暖,勇气让我们自信
1.在这则故事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将短文用“‖”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将短文用“‖”分成三段,并写出段意
第一段: (123) 用两个同学的人生遭遇告诉我们,只有敢于 挑战才能成功。 第二段:( 456 ) 用女生的求职故事告诉我们爱的可贵 。 第三段:( 789 ) 总述爱与勇气在我们生命中的重要性。
见他们的艰辛: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 苗和花草;挖去咸味而板结的沙石;填上适宜 种植树木的挖土;埋下自来水管······
2、作者目睹了园林工人在浇水,把树叶,草和花 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
我来露 一手
按照内容提示,给全文分段,只写段首序号便可: (1)茫茫沙漠,遍布绿洲(1)
(2)克服困难,建成绿洲(23)
怎样概括段意、层意
摘录引用法 选主舍次法 归并综合法 缩句法
《沙漠中的绿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自然段分层及 概括段意
分析一个自然段的基本结构,也就是分析自然段中 的层次关系。常见的段式有以下几种:
①总分关系 ③递进关系 ⑤转折关系 ⑦概具关系
②并列关系 ④因果关系 ⑥承接关系
一、总分关系 就是先用一个概括性的句子写出段的主要内容, 然后围绕总起句写出分述句,从几个方面加以叙述, 其中每个方面可算作一层。
东北林区的资源极为丰富,全国有一半木材是从这里 出来的。文明全国的红松、赤松,还有云杉、冷杉、桦 树等,绵延几千里,就像绿波滚滚的海洋。东北林区盛 产药材,最近发现的全国最大的一个参就产在这里。东 北林区活跃着许多珍贵的动物,像紫貂、梅花鹿、东北 虎、杜鹃、丹顶鹤等。
这一段先写东北林区资源极为丰富,然后分别从树林、 药材、珍贵的动物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这是分写。
这段古文共说了六层意思,由浅到深,一层一层向前推进,说 明了把握道德修养,需要循序渐进、分清主次缓急的意义。
例:敬爱的周总理啊,如果能用我们来换取您一年、一月、一日, 哪怕一秒的复生,我们将争先恐后地献出我们的生命。
这个例句中的层递是按照时间单位由大到小的顺序来排列的, 由“一年”降到“一月”,由“一月”降到“一日”,再由“一 日”降到“一秒”,这种由大到小、由长到短的排列即是递降层 递法。
这一段1——3句分别从3个角度写雾大,这是分述;第 4句总写雾大的特点,是总述。
例: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 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 南国的树。
这段共有4句话,采取了“总分总”式的结构。第1句总写大 榕树的茂盛;第2、3句围绕第1句分别写了榕树的叶子多而密, 颜色鲜艳、明亮、富有生命力;第4句赞美生长茂密的大榕树,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又是总写。
例: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 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 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 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 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 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 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 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段话,先用一句话总述小泉眼多。接着“有的-----有的 ------有的------”分述从小泉眼中冒出气泡的不同姿态;最后 总结气泡的五光十色,惹人喜爱。
二、并列关系
在一个段落中,几句话或几层意思是并列关系,分别描述了几 件事或从几个方面来说明一种事物。
这种关系的自然段,一个事物起来。
这一段主要从长城的构造上进行了具体描写,形成了一种“并 列”式的关系。
三、层递关系 这种结构的自然段,是按记叙事情的意义一层一层地 写的,意思逐步加深,范围逐步扩大,数量逐步增加。
分层时根据内容,递进一层分一层,段意归纳可采用 “概括法”,用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来归纳。
例:人知道自己的目标才会确定志向,确定志向后才能把心静下来, 心静下来后才能安然处事,能够安然处事才能把事情考虑得详细得 当,会思考事情才可得到道德的升华。
1、每个句子分别叙述一个事物的几个方面。
例: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 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 造的,到现在已经有1300多年了。
这一段介绍了赵州桥的两个方面:先介绍赵州桥地理 位置及世界闻名,后介绍赵州桥设计者并说明它历史悠久。 这是一种典型的并列式结构。
这段话共4句,采取了“先分后总”式的结构。第1—3句分别 写圆明园有些什么景物和圆明园中景物的特点;第4句总写漫步园 内的感觉。
清晨下了雾,天地间好像一个巨大的纱罩罩着似的, 到处湿漉漉的。大街上行人匆匆往来,只听见脚步声, 却不见人影,当行人从我身旁走过去的时候,才能看清 形象。再看他的背影时却又消失了。这样大的雾,我还 是第一次遇到呢!
例: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 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 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这段话分别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3种海洋动物, 它们之间没有多大影响,可以独立存在,都是为了说明西 沙群岛的“富饶”的这是并列关系的又一种形式。
2、每个句子分别叙述一个事物,但事物间密不可分。
例: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近。大 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 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这段话中,每句话都独立地讲了一个事物,但事物之 间是有联系的,缺一句,意思就表达不清了。
3、每个句子分别叙述一个事物,事物间都可以独立存在,为一 个主题服务。这是并列式的另一种形式。
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有的不断的冒泡,均匀的小
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有的要隔一会 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轻地往上蹿,好像你追 我赶似的。有的半天冒出一个气泡,那些气泡比较大,大 多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在 阳光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水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 比得上。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这一段 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 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城墙顶 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台,是屯兵的堡垒。 打仗的时候,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总述部分为一层,分述部分为一层,总述句为自然 段段意。
例: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这段话就采取了“先总后分”式的结构。第一句总 的描写了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接着分别从“头上”、 “背上”、“腹部”三个方面具体描述了翠鸟羽毛的 多种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