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纱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合集下载

棉纺厂质量控制标准参数及控制内容

棉纺厂质量控制标准参数及控制内容

棉纺厂质量控制标准参数及控制内容清花工序:1、棉卷重量曲线图正常使用2、做好工艺实验工作A、抓棉机打手速度由740r/min加到900r/minB、A006B压棉帘与斜帘的隔距由30MM改小到20MMC、106B打手速度由480r/min改为400r/minD、综合打手速度由900r/min降为800r/minE、006抓棉机的运转效率大于90%。

F、在103与028之间设法加装除杂装置G、221B做好工艺1、给棉板抬高2、优选后部工艺清花半成品质量检验指标1、棉卷回潮率:参考指标,棉中细特纱7%—8%;中粗特纱7.5—8.5%;涤棉:0.4%(-+)0.1% 原棉含水率国家规定标准10%2、棉卷重量差异:参考指标标准卷重(-+)(1%—1.5%)正卷率在99%3、棉卷重量不匀率:(实验长度1米)参考指标棉及棉型化纤为0.8—1.2%;棉型合成纤维及中长型化纤0.9—1.3%;涤棉为1.4% 。

棉卷伸长率:棉为2.5—3.5%;化纤为-0.5—1.5%;涤小于1;台差小于1。

4、棉卷含杂率:原棉含杂1.5%以下,棉卷含杂0.9%以下;原棉含杂1.5—2.0%,棉卷含杂1—1.1% 。

原棉含杂2.0—2.5,棉卷含杂1.2—1.3 依次类推。

梳棉工序:1、生条回潮率:参考标准棉中细特纱6.2—7.2%;中粗特纱6.5—7.5%;涤棉:0.5%(-+)0.1%2、生条重量不匀率:(实验长度5米)参考指标棉4.5%;涤5.0%(企业标准3.8%棉)3、生条条干不匀率:(实验长度1米)参考指标棉19%;化纤15%。

Uster CV值:4.1—5.0%4、落棉率:纺中粗特纱棉卷含杂1.5%,总落棉率3.5%左右,后车肚落棉2.5%;盖板花0.8%;吸尘落棉0.2%5、生条棉结杂质粒数:参考指标1克生条中棉结杂质总粒数60—110粒左右,其中棉结占15—50粒。

6、生条含杂率:不超过0.2%7、生条短绒率:指的16毫米以下的短纤维一般在14%以下。

棉纱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分等规定

棉纱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分等规定

棉纤维长度是原棉品质的一项主要物理指标,也是纺织使用价值高低的主要因素。

用较长的棉花纺纱,纤维在棉纱中彼此相重叠的部分也较长,纺成的纱强力也就大,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纤维越长,成纱强力也就越高,纺出的纱支就越细。

纤维长且整齐度好,成纱后纤维之间摩擦力大,滑脱困难,成纱条干也好。

用强力高,长度较长的纤维纺细支纱时,对提高成纱强力有显著作用。

因此,棉纤维长度与成纱强力有密切关系。

纺纱工艺中调整罗拉隔距、粗细纱的捻系数等工艺参数的确定都与棉纤维长度有关。

由于纤维长度是决定纺纱工艺和设备的主要依据,罗拉隔距、加压、牵伸倍数、捻度等纺纱工艺系数都对成纱条干有影响。

回潮率是影响棉花加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加工后的皮棉回潮率对纺织厂的纺纱也有很大的影响。

原棉回潮率高,棉块不易开松,层层粘结,容易造成棉卷不均匀。

梳棉机分梳除杂效率低,棉网容易下垂,生条均匀度差,原棉回潮率太低,纤维在加工过程中容易被打断和损伤,使短纤维增多,静电增高,在皮辊、罗拉、皮圈等部位产生"干绕”现象。

因此,纺织用棉花回潮率一般控制在7%~9%为宜。

原棉含杂是影响成纱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原棉含杂分三类,第一类是容易清除的杂质,例如叶片泥沙和棉籽等;第二类是清杂中容易破碎、不易清除、对纱布影响较大的杂质,例如不孕籽、带纤维杆屑、破籽等;第三类是不好清除,对纱布质量危害明显的有害疵点,例如软籽表皮,僵片、黄根、异性纤维等。

轧工质量也是影响成纱质量的因素.轧工差的棉花,产生的索丝、棉结,特别是缠绕较紧的棉索和棉结,梳理排除困难,使成纱的棉结、杂质增多。

棉纱线的分等规定1 .棉纱线规定以同品种一昼夜三个班的生产量为一批,按规定的试验周期和各项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按其结果评定棉纱线的品等。

2. 棉纱线的品等分为优等、一等、二等,低于二等指标者作三等,也叫等外。

3. 棉纱的品等由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和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条干均匀度和一克内棉结粒数及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评定,当五项的品等不同时,按五项中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

细纱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细纱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细纱工序质量控制要点探讨细纱工序提高纺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分析了影响细纱工序纺纱质量的主要因素,从细纱机的机械运行状态、牵伸专件器材的选用、上机工艺参数的优化、加捻卷绕器材的应用、运转操作管理及车间温湿度控制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指出: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纺纱品种的具体情况和用户的标准找准思路和对策,以保证纱线条干、粗节、细节、棉结等指标的长期稳定。

认为:细纱工序的精细化管理是成纱质量稳定的关键。

关键词细纱工序;专件;器材;工艺优化;运转操作管理;车间温湿度纺纱质量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细纱工序是纺纱的关键工序,不仅影响后道工序的加工生产,也会影响面料的使用性能。

细纱工序的纺纱质量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我公司是拥有20 万纱锭的细号纱生产企业,细纱工序设备多、纺纱品种多,设备的运行状况对纺纱质量的影响较大。

成纱条干CV、CVb、细节、粗节、棉结、毛羽、强力等质量指标是衡量纺纱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影响这些指标的因素有很多,在实际生产管理中,我们要综合考虑,从根本上找到影响这些指标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纺纱质量。

1 设备运行状态对纺纱质量的影响细纱机是提高纺纱质量和产量的主要设备,性能好坏、运行状态对纺纱质量影响较大。

设备运行状况是纺纱的基础,要强化设备管理,加强对设备状态的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做好周期性的平车、揩车,设备人员要做好自己日常的包机和检查工作,保持细纱机运行状态良好,对细纱机的牵伸、加捻、卷绕过程重点进行关注,车头传动部分、齿轮啮合要良好,各种键、轴、轴承配合到位。

对细纱机进行周期性的状态检查、揩车维修能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并对变形的机件及专件器材按周期更换或维修,能降低设备的故障率,以保证细纱机的正常运行,稳定纺纱质量。

由于FA1530 型细纱机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设备人员要多了解一些机电方面的知识,自动落纱部分要保持状态良好,加强日常的维修。

结合平车、揩车清除罗拉沟槽内所嵌的杂质和罗拉表面棉蜡、油渍等,确保前罗拉中弯和偏心不大于0.03mm ,避免造成成纱规律性条干不匀。

纺纱质量控制

纺纱质量控制

纺纱质量控制1. 背景介绍纺纱是将纤维原料进行拉伸、捻合等加工工艺,制成纱线的过程。

纺纱质量控制是确保生产出的纱线符合规定标准和客户要求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原料质量、生产工艺和设备状态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次品率,增加企业竞争力。

2. 纺纱质量控制的步骤2.1 原料检验原料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基础,因此对原料进行全面的检验至关重要。

常见的原料检验项目包括: - 纤维强度:使用万能试验机测试纤维断裂强度,确定原料是否符合要求。

- 纤维长度:通过显微镜观察方法或仪器测试方法测定,确保原料长度分布均匀。

- 杂质含量:使用手工分选或机械分选方法进行杂质检测。

2.2 生产工艺控制生产工艺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纺纱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控制: - 温湿度控制:纺纱过程中,温湿度的变化会影响纤维的拉伸性能和捻合效果,因此需要对车间温湿度进行监控和调节。

- 拉伸比例控制:根据不同纤维材料,确定合适的拉伸比例,以保证纱线强度和均匀性。

- 捻合力控制:捻合力是指纱线中各股之间的捻合紧密程度,通过调整捻合力大小来保证产品质量。

2.3 设备状态监测设备是纺纱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设备状态的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

因此,需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并监测以下几个方面: - 设备运行稳定性:检查设备运行是否平稳、噪音是否正常等。

- 设备温度控制:确保设备运行时温度稳定在适宜范围内。

- 设备润滑状况:保证设备各部位润滑良好,避免因摩擦引起故障。

3. 纺纱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方法3.1 统计质量控制统计质量控制是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异常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产品质量。

常用的统计工具包括: - 控制图:通过绘制过程参数的变化趋势图,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数据,并进行纠正。

- 抽样检验:通过抽取样本进行检验,判断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3.2 自动化监测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监测系统在纺纱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纯棉精梳1.9tex纱的质量控制要点

纯棉精梳1.9tex纱的质量控制要点
作 者 简 介 : 玉梅 ( 92 ) 女 , 教 授 , 鲁木 齐 ,30 6 崔 16 一 , 副 乌 8 04
收 稿 日期 :0 0 9 2 1  ̄2 1
10 4 %棉 结都 容 易暴 露 于 织物 表 面 , 此 , 求 纱 因 要 条 干均 匀 , 面光 洁 , 表 毛羽少 , 细节 、 粗节 、 棉结 、 疵 点数量 少 。
一州一洲 .一.一 删m 一甜Ⅲ. .一_脚 ~~一一 虿l蓦~ p2 m = }
关 键 词 : 纯 棉 弹 力 面料 ; 细 号 纱 ; 体 纺 纱 ; 精 梳 ; 密 纺 ; 度 ; 量 特 载 双 紧 速 定
中 图 分 类 号 :S 0 . T 14 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5 2 1 )80 3 —4 10 . 1 (0 0 0 .0 20 7
Qu l y C n r l y P i t o u e C t n C mb d 1 9 tx Y r ai o to on s fP r o t o e . e a n t Ke o
C iY me u u i
( i in nvri ) X n a gU i s y j e t
量、 装尺寸、 卷 隔距 、 力 牵 伸 、 系数 等 工 艺参 数 , 选 罗拉 、 辊 、 纱钧 等 专 件 器 材 , 格 控 制 温 湿 度 并 实施 张 捻 优 胶 导 严
精 细化 管理 , 能 成 功 纺 制 出 1 9 t 特 细 号 纱 , 在 质 量 上 满 足 了 高密 弹 力 面 料 用 纱 的要 求 。 才 . x e 并
加值 、 技 术 含 量 ” 高 的新 产 品 。该 产 品使 用 1 9 .
tx的特细 号纯 棉 精 梳股 线 织 制 , e 因纱 号 极 细 , 纺 纱 、 造和染 色 、 织 后整理 加工 都存 在很 大的技 术难 度 。本 文对 开 发 纯棉 精 梳 1 9 t . e x纱 的 纺纱 技 术 难 点和技 术措 施 进行 了分 析 , 绍 了实 际生 产 中 介

纺纱常见的质量

纺纱常见的质量

纺纱常见的质量第一篇:纺纱常见的质量纺纱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棉结1、棉结的危害性纱线中棉结的多少不仅影响纱线及坯布的外观质量,而且会直接影响织物染色效果,造成染疵,随着人们对纺织品外观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棉结已被列为重要的控制的疵点。

棉结的形成及分布(1)棉花收割时有许多收割方法会使原棉中产生棉结杂质,目前收割方法大致分为人工采摘及机械收割方法,国外人工收割方法主要用于采摘长绒棉及细绒棉,除此外,一律以机械化收割为主,机械收割给皮棉中带来大量杂质,甚至也有少量的棉结,给轧花厂清除杂质带来困难,也使轧花后的原棉中带有一定数量的棉结。

(2)开清棉生产中清除原棉中的杂质与增加棉结及短绒是一对矛盾的,开清棉各部打手速度越快,清除杂质越好,其增加的短绒及棉结越多。

开清棉生产线流程越长,棉结增加的越多。

因此要力求开清棉生产线短流程,优化除杂与产生棉结的工艺技术,力求在开清棉中尽力少增加棉结及短绒。

(3)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比例越大,产生棉结、短绒的机会就越多,要在原棉进入开清棉生产线加工前努力控制不成熟纤维的分布,减少不成熟纤维在混棉中的比例及差异。

(4)梳棉机是减少棉结的主要工序,许多棉结能在梳棉机上被梳理开或排除,因此,梳棉机要做到四快一准,强化分梳,尤其盖板与锡林之间的分梳作用要加强,新型梳棉机配置了固定盖板,改进了喂棉部的除杂功能和分梳效果,这些对减少棉结很到很重要起作用。

(5)对原棉中棉结的在线与离线监测控制,使生产中棉结数量的增加受控,应用AFis原棉性质检测仪可以逐包检查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占的百分比以及棉结总量,超过规定指标的要剔除不用,从而可控制棉结在开清梳各工序的数量,新型梳棉机如DK803、DK903,DC03等还可在线检测棉结的动态变化情况,可根据棉结的增加超限情况报警,自动调盖板与锡林隔距,自动磨盖板,稳定产品质量。

(6)经过长期实践及检验的数字积累,一般棉结控制的标准如下:原棉200粒/g开清棉400粒/g梳棉80粒/g精梳20粒/g①原棉根据初加工及原棉本身的质量,一般棉结定量为200粒/ g,最低100粒/ g,最高400粒/ g。

棉纱线分等的质量指标

棉纱线分等的质量指标

棉纱线分等的质量指标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棉纱线分等的质量指标与分等规定棉纱线分等的质量指标棉纱线的品等按质量指标分为优等、一等、二等,低于二等作为三等品。

棉纱分等的质量指标有五项,即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百米质量变异系数、条干均匀度、1g内棉结粒数及1g内棉结杂质总粒数,当五项的品等不同时,按五项最低一项的品等定等。

优等增加十万米纱疵指标。

1、条干均匀度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或乌斯特均匀度仪器检
测。

2、断裂强力用自动电子式强力测试仪。

3、1g内棉结粒数及1g内棉结杂质总粒数用感官检验。

4、百米重量变异系数用烘箱天平检验。

5、十万米纱疵用万米纱疵分级仪检测。

6、捻度指标用纱线捻度测试仪。

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的分析和建议

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的分析和建议

讨论与商榷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的分析和建议王新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纤维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摘要: 探讨我国棉纱线产品质量考核标准现状及对策㊂列举出我国棉纱线产品质量考核标准体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合理选择棉纱线产品质量考核标准的几点建议㊂认为:正确处理各类标准的相互关系,合理选择企业棉纱线产品质量考核标准,有利于积极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引领作用㊂关键词: 棉纱线;标准体系;标准分类;纱线质量指标;质量评价;贸易活动中图分类号:T S10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0-7415(2019)04-0071-04A n a l y s i s a n dS u g g e s t i o no n Q u a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 S t a n d a r do fC o t t o nY a r n i nC h i n aW A N GX i n l i(X i n j i a n g Q u a l i t y S u p e r v i s i o n a n d I n s p e c t i o nR e s e a r c hC e n t e r f o r F i b e rT e x t i l eP r o d u c t s,X i n j i a n g U r u m q i,830011) A b s t r a c t S t a t u sa n d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o f q u a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s t a n d a r d sf o rc o t t o n y a r n p r o d u c t s i nC h i n a w e r e d i s c u s s e d.P r o b l e m s e x i s t e d i n q u a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 s t a n d a r d ss y s t e m o f c o t t o n y a r n p r o d u c t s i nC h i n aw e r e l i s t e d a n d t h e c a u s e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S u g g e s t i o n s f o r r e a s o n a b l e s e l e c t i o no f q u a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c o t-t o n y a r n p r o d u c t sw e r e p u t f o r w a r d.I t i s c o n s i d e r e d t h a t i n t e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 v a r i o u s s t a n d a r d s i s c o r r e c t l y h a n d l e d a n d q u a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c o t t o n y a r n p r o d u c t s o f e n t e r p r i s e s a r e r a t i o n a l l y s e l e c t e d,w h i c h i s h e l p f u l t o a c t i v e l yp l a y t h e l e a d i n g r o l e o f s t a n d a r d i z a t i o nw o r k.K e y W o r d s C o t t o n Y a r n,S t a n d a r dS y s t e m,S t a n d a r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Q u a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o fY a r n,Q u a l i t y A s s e s s m e n t,T r a d eA c t i v i t y棉纺织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基础最好的传统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了全方位进步,特别是自 十二五”规划以来,棉纺织行业通过推进技术进步转型升级,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不断完善,整体实力明显提高,产品结构㊁技术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纱线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高㊂尽管我国棉纺行业发展形势较好,但随着外部环境与市场的变化,纺织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产品普遍由价格竞争转向质量竞争,国内纺纱企业既面临国内同行同质化产品的竞争,也面临以印度㊁巴基斯坦等国家为代表的进口纱竞争,竞争的焦点之一就是纱线产品的质量㊂因此随着形势要求制定出符合我国棉纱线质量水平基金项目:自治区科技厅公益性科研业务经费资助项目(K Y2014067)作者简介:王新丽(1968 ),女,高级工程师,1054652456@q q.c o m收稿日期:2018-10-10又不滞后于国际先进标准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合理确定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据,对提高我国棉纱线质量水平及市场竞争力十分必要,同时利于促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更好地改进工艺,满足下游产品技术要求,为贸易双方规范技术合约㊁避免技术纠纷提供支持㊂1 我国棉纱线标准现状概述纺织标准一般分为基础标准㊁方法标准和产品标准三大类㊂我国的纺织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采标工作的不断完善,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国际先进纺织标准,有关术语及检测方法逐步统一,测试数据可比性提高,标准与贸易需求的关联性有所加强㊂目前常用的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的考核标准有国家标准㊁行业标准㊁团体标准㊁地方标准㊁企业=================================================标准㊁协议标准等,也有国际上普遍认可通用的U S T E R统计值㊂其中按产品品种和生产工艺不同常用的有‘棉本色纱“㊁‘针织用棉本色纱“㊁‘转杯纺棉本色纱“㊁‘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等,除此之外,U S T E R统计值也是目前各企业在生产和贸易活动中常依据的重要标准[1]㊂企业为更好地评价产品质量㊁控制工艺参数,也会制定产品内控标准,或者和用户签订协议标准㊂我国棉纱线质量评价的产品标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存在纱线现行标准滞后于生产实际及市场需求的问题,特别是在国内外纺织品市场快速发展,纺织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引进,纺织品质量档次不断提升的大环境下,暴露出我国纺织标准化工作存在的诸多弊端㊂一是我国纺织品标准化体系是在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的模式,标准的制定以指导生产为主要出发点,技术要求与生产工艺联系较多,个别指标定的过细过死,与后道产品的技术需求联系不够紧密[2]㊂二是标准的制定与市场联系不够紧密,品种的覆盖面过窄,考核的指标不够全面,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㊂三是标准的制修订速度滞后于产品的发展速度㊂企业普遍认为标准水平太低,不能合理反映现有纺织产品质量水平,不利于推动和引导企业技术进步㊂四是以前采标时受限于当时国内的设备和工艺条件,忽视了纺织工艺㊁设备的国际整体水平,与国外标准体系存在一定差距㊂五是我国按生产型标准理念制定的标准,参与贸易活动的作用不够明显,在贸易交货验收中确定考核依据较为困难㊂2 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存在的问题针对我国纺织标准化工作存在的弊端,中国纺织标准委员会自2006年起,开始修订纺织品标准,特别是大批标龄比较长的标准,并加强了采用国际标准㊂这些工作的进展对推进我国纺织标准化工作的进步无疑是积极的,但由于多年形成的标准理念与国外先进标准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加上我国国情现状,现行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还存在以下问题㊂(1)纺织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产品质量差异较大㊂其表现在两个层面上,一是客观层面上,企业综合实力参差不齐,技术装备水平高低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生产同样的产品,质量差异也会较大;二是主观层面上,企业产品市场定位不同,同样的品种,有做高端市场的,也有做低端市场的,所控制的质量水平也会有较大差异㊂因此,一些生产优质纱线的企业普遍感觉标准制定水平太低,难以有效指导企业的生产㊂(2)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不衔接,如上下游标准不衔接,方法标准与产品标准不衔接,标准术语不衔接等,给标准的理解和具体操作带来不便㊂(3)纺织产品品种较多,技术要求各不相同㊂以棉纱为例,按种类分,有针织纱㊁机织纱㊁转杯纺纱㊁集聚纺纱㊁涡流纺纱等;按终端用途分类,织成的织物有服装用㊁床上用品用㊁针织内衣用㊁巾被用等㊂因此,不同用途对纱线产品的技术要求也会各不相同,换言之,用一个技术标准衡量所有的产品也是不符合市场现状的㊂(4)考核指标的确定与企业实际脱节㊂如棉本色纱标准,确定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㊁棉结㊁线密度变异系数㊁线密度偏差㊁断裂强度㊁强力变异系数㊁十万米纱疵为考核指标,但仍缺少市场关注度较高的一些重要指标,如棉纱管间变异㊁捻度变异㊁毛羽变异等指标[3]㊂这些指标影响棉纱质量的稳定性,也是影响后道产品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市场及用户关注度较高㊂(5)标准技术数据存在严宽㊁松紧尺度不一的情况,衡量的标准㊁分等等次对应数据的覆盖面不够全面㊂由于标准制定时要考虑各个层次生产企业的状况,因此在制定标准技术参数时,难以体现各指标之间的平衡,质量评等中存在指标瓶颈问题㊂(6)一些质量指标技术参数仍不够严格,与后道产品的质量需求不够一致㊂如普梳棉本色纱,一等品百米重量变异系数要求不大于3.5%[4];实际上,该项指标高于2.0%,在布面外观上就可能出现明显的不匀现象㊂因此,我国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在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与企业生产实际及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难以满足所有纺纱企业和用户的实际需求㊂3 棉纱线产品质量考核标准的问题分析客观原因:一是企业产品市场定位不同,质量水平存在差别;二是后道产品用途各不相同,技术要求存在差别;三是生产工艺各不相同,质量管理=================================================存在差别㊂因此制定标准时,对于确定考核指标及技术要求的水平有一定难度,这也是制修订纺织标准过程中权衡的难点,同时也是争议较多的内容㊂历史原因:由于我国现行的棉纱线产品标准仍有明显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形成的标准体系以原料或工艺划分的产品标准为主,是根据产品的原料㊁品种及生产工艺制定的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适应了当时计划经济的需求,即使标准以后被修订,也没有走出原有的老套路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增加,用户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我国的标准提出新的需求,要求以产品的最终用途来制定考核指标,可是我国纺织标准却未能满足这种需求,纱线标准也不例外㊂也正因为以上原因,有关部门在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时,非常慎重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考虑了来自不同层面上的声音,本着既要反映共性,又要体现个性的原则,以期更客观㊁实际地制定纺织产品的评定等级,既不能盲目求高求严,也不能过于保护落后㊂因此,在制定产品标准时既考虑国际水平,又兼顾国内实情㊂这也说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考核的更多是产品质量共性的问题,不可能解决所有企业的质量考核问题㊂企业要合理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还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补充相应的企业标准或协议标准,发挥标准服务于生产㊁服务于贸易㊁服务于交货和验收的作用,同时还要让标准引导企业改进技术,而不仅仅是约束㊂当然,解决这种现状是需要一个产业整体情况的改变,需要一个纺织消费市场整体的提升,在短时间内,我国标准制定的整体状况还难以根本转变,纺织标准还须立足于国情㊂4 合理选择棉纱线质量考核标准的建议需要说明的是,产品标准中考核指标的确定㊁评等等级的分类㊁技术数据的水平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要求,也不能解决所有产品质量考核的具体问题,这就建议企业要正确认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职能,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企业自己的标准考核体系㊂4.1 合理选择评价棉纱线质量的考核标准概括地说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作用:一是作为判定产品质量的基准,为生产㊁贸易等活动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引导企业及市场关注相关的质量指标;三是统一所引用的检测方法;四是力求技术数据反映国内现有实际水准,为正确衡量产品质量提供依据;五是引导企业进一步提高部分质量指标;六是为企业生产制定内控标准及贸易协议标准提供依据㊂企业标准是指导企业生产过程的技术依据,协议标准是规范产品贸易活动的技术依据,企业标准和协议标准不能脱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实际技术要求㊂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层次的标准承担各自不同的职能,如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侧重于基础或方法,企业标准或协议标准则可制定具体产品的标准,企业在使用国家标准时,根据不同需要,合理选择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的考核标准㊂4.2 补充企业内控标准以完善考核技术参数结合棉纱线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根据本企业产品的目标市场,制定合理的内控标准,重点关注与后道产品用途相结合的指标㊂内控标准中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尚未考核但市场有要求的项目,如毛羽变异㊁条干管间变异㊁捻度变异等指标应予以关注,关注的程度要结合市场需求,既不提倡质量过剩,也不能放松要求㊂关注影响棉纱线质量稳定性的指标,并要在具体的日常质量控制过程中,关注质量数据的稳定,不能起伏太大㊂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指标和用户关注的指标,需适当收严,体现企业标准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㊂常见的棉纱线内控质量指标应包括: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㊁单纱断裂强度㊁线密度变异系数㊁线密度偏差率㊁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㊁-50%细节㊁+50%粗节㊁+200%棉结㊁条干管间变异系数㊁十万米纱疵数㊁2mm毛羽变异系数(或毛羽H值)㊁捻度变异系数等十二项指标㊂其中, 2mm毛羽变异系数和毛羽H值两项指标可任选一项[5-7]㊂4.3 补充质量考核协议标准,规范技术合约协议标准是在企业贸易实践中,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所遵循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不同,在出现质量争议时,双方往往对对方的检验结果的有效性不予承认,从而引发旷日持久的诉讼㊂合同当事人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双方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可以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技术纠纷㊂=================================================棉纱线质量标准在贸易中,通常会结合后道产品的需求在合同中规定具体考核的标准,常见的有提供具体参数的技术要求,如描述具体的考核参数,提出具体的技术数据㊂如用于针织品的棉纱线,需要在满足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关注纱线细节㊁管间变异㊁捻度㊁毛羽指数及最小断裂强力等指标;用于机织服装面料的纱线,需要关注粗节㊁棉结㊁有害疵点㊁重量变异等指标;用于牛仔面料的转杯纺纱还需要关注纱线强力性能指标,并从严控制;此外,还有一些会引起布面疵点之类的指标;这些考核要求可以作为协议标准由供需双方共同制定㊂4.4 用好市场通用技术规范,与市场需求接轨企业可以以市场通用的U S T E R统计值为考核依据㊂U S T E R统计值为国际质量标准㊁商贸通用标准㊂对于棉纱加工企业,生产方习惯于用本企业产品达到U S T E R统计值的水平值体现产品的质量水准及企业的综合实力,对于棉纱贸易方,也常常使用U S T E R统计值的水平代替合同中的具体技术要求㊂但要注意的是,运用U S T E R统计值水平时要结合产品的用途㊁产品的质量成本㊁产品的原料质量及加工设备状况,适当确定棉纱线产品质量的考核标准㊂需要说明的是,U S T E R 统计值提供的测试数据是在标准温湿度条件下取得的㊂为确保数据的可比性,试样的平衡和试验都应在恒定的标准环境条件下进行㊂同等测试条件下的测试数据比对的一致性与可信度较高㊂4.5 借鉴国外标准,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国外相关标准重在统一术语㊁试验方法和评定手段,使各方提供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形成的是以基础标准为主体,再加上以最终用途相配套的相关产品标准的标准体系,在产品标准中仅规定产品的性能指标和引用的试验方法标准[8]㊂对大量的产品而言,主要由企业根据产品的用途或购货方给予的价格,与购货方在合同或协议中规定产品的规格㊁性能指标㊁检验规则㊁包装等内容,这种贸易型标准的技术内容规定的比较简明㊁笼统㊁灵活㊂我国是棉纱出口大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贸易活动的国际化,企业可以借鉴国外标准体系,完善企业自己的标准体系,针对不同生产工艺㊁产品品种㊁用途等分别制定产品内控指标;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对推进标准化国际接轨及企业贸易活动有一定意义㊂5 结束语随着国内新型装备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纺纱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装备及技术覆盖面不断扩大,棉纱产品的结构及质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棉纱线作为纺织品中重要的半成品,考核标准是衡量企业生产纱线质量的技术依据,也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㊂正确理解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㊁团体标准㊁地方标准与企业标准㊁协议标准的关系,合理选择评价棉纱线产品质量的考核标准,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引领作用,有助于使标准真正成为企业生产㊁加工及贸易的依据,并在推进企业贸易活动规范化㊁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方面产生积极影响㊂参考文献:[1] 叶戬春,章友鹤.我国棉纱线质量标准的探讨[J].纺织导报,2006(1):27-28,30-31.[2] 孙锡敏,王国建.‘纺织行业 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纺织行业卷“概述[J].纺织标准与质量,2013(5):1-7.[3] 徐少范,张尚勇.棉纺质量控制[M].2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4-5.[4]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G B/T398 2008:棉本色纱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5]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F Z/T71005 2014:针织用棉本色纱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6]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F Z/T12001 2015:转杯纺棉本色纱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7]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F Z/T12018 2009: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8] 王建平.国内外纺织品技术标准的现状㊁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J].纺织导报,2005(4):16-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纱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近几年我国棉环纺纱锭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据官方统计,截至2005年底,国内纱锭
数量已突破7500万枚,棉纺整体装备水平已处于21世纪初的国际先进水平,纺纱理论、工
艺研究也领先于世界,最优秀的纺纱技术人员集中在中国大陆.然而,由棉纱质量引起的贸易
争端却在与日俱增,因三丝、色差等造成的经济损失让业内人士一筹莫展,无所适从.棉纱质
量波动的症结在哪里呢?棉纱生产总量的急剧扩张,市场竞争加剧,使棉纱始终处于买方市场;
纺纱原料却成为紧缺资源,处于卖方市场,质量难以保证,市场调控又导致价格上下落差过大.
织染企业生产的自动化、高速化对纱线的物理性能的要求更加严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
高,对服饰家纺产品的质量要求亦越来越高.棉纱是纺织纤维至织物之间的中间品,既要克服
原料波动带来的质量和成本的矛盾,又要满足织染后道工序的质量要求.面对这样的市场需
求,纱线的生产,必须与之适应,方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因织物组织结构和加工设备流程的
不同,棉纱在织染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虽有各自不同的描述和侧重点,但仍可概括总
结为纱线的稳定性、异性纤维、色差、条干不匀、粗细节、棉结、毛羽和强力等八个方面.
现仅就服饰家纺用针织和机织棉纱的质量控制要点做一分析,仅供大家参考.
1 稳定性
质量出现波动,最终影响织物质量的一致性,给客户交货带来麻烦.质量指标是纱线稳定的主
要参考标准,纱厂依据用户提供的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并要保持批内指标稳定在用户可接受
的控制范围内.发现指标有趋势变化的征兆,要及时采取工艺技术措施或合理调整配棉成份.
有的客户提不出质量要求,进行打样试织是必需的,经确认后,制定出相应的内控标准再行批
量生产.切忌盲目发货,以免出现质量偏差,造成经济损失.批号不同染色时需要重新打样,给
染厂带来麻烦.棉纺企业应尽可能保持在长时期内获得来源相同、加工标准一致、性能接近
的原料,以减少批号,满足大单客户的需要,以良好的服务争取到长期愉快的合作.
2 异性纤维
异性纤维具有含量少、危害大、不确定的特点,在加工中很难清除.可在布面上形成各种纱疵
和色疵,降低了生产效率和产品价格,给纺织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从我国棉花加工企业现状来
看,异纤控制尚不太理想.目前棉纺厂最佳的异纤清除方式就是人工挑拣、清花安装异纤清除
机、络筒配置有异纤检测功能的电子清纱器,并辅之于周密细致的人工过程把关.对异纤要求
较高的品种,人均挑拣量已经降低到30多公斤,用工已占总用工的10~20%.尽管理如此,
仍难达到高档织物的要求.布厂仍要组织人员在面料上修异纤,也有纱厂派专人到用户修布
的服务队,往往引起拉毛、污染和断纱疵点.
3 色差
色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原棉成熟度差异过大引起的纤维颜色和吸色率的差异,在混棉不匀时
而出现的染色差异.因此,棉纺厂不仅要测试和控制棉纤维的平均成熟度,而且还要测试和控
制未成熟纤维含量,成熟度系数小于0.5的未成熟纤维含量应控制在14%以内.一般漂白坯
可用成熟度低一档的原棉,而染色坯则需要用成熟度较好的原棉.由于棉花资源的紧缺,我国
棉花来源世界多个国家,国内不同地区的棉花性能也有非常大的差异.而我国短流程清梳联
的发展不利于棉花更好的混和,成卷清花流程混和效果就更难以达到均匀,在原料的选用上
应尽量采用产地集中,性能相近的棉花.对性能差异比较大的棉花可以进行预混及增加并合
来实现混和均匀,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尝试单唛纺纱.纱厂在给同一客户长期多批次发货时
要注明批号和不能混用的提示;有些纱厂在生产同一品种时,没有严格的批号界限,以生产日
期做为纱线的批号,这时要注明棉纱混用的最长时间范围,以免因客户不注意而发生质量事
故.
4 条干不匀
条干不匀率是决定棉纱档次的首要指标,条干均匀的棉纱的织制品,其外观平整光滑,手感细
腻,可染性好(色彩均匀鲜艳),可以得到较好的布面外观效果.特别是那些装饰性的轻薄织物,
对棉纱条干均匀度要求极高,一般条干CV值达到2001年乌斯特公报25%的水平,即能满
足高档布面质量的要求.低档原料纺高质纱,只是体现在某些指标的改善上,而不能真正提高
纱线档次,因为纱线的上色、强力、伸长等主要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性能.所以依据
织物用纱特性,合理选配原料,做出经济适用的纱线,是纱厂的重要研究课题.过分强调条干,
采用临界工艺容易引起锭间差异的增加,对器材的要求也高.例如条干好,但因牵伸力过大,而
引起的罗拉扭振、细纱下皮圈打顿等异常因素而引起的机械波,严重影响条干值,虽然平均值
有改善,但条干离散度增加,致使布面产生差异.因细纱前皮辊和前罗拉故障等原因造成的规
律性条干,对布面的危害大,细纱机应采用无机械波罗拉生产高档棉纱.
5 粗、细节
针织物对细节要求较高和机织物对粗节要求较高,只是因为织物的组织结构和纱线密度不同,
粗、细节的显现机会不同而已.粗、细节是影响织造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要
求是同等重要的.长粗、长细节一般产生在前纺,在粗纱定量相同,纺不同支数的纱时,长粗、
长细节的长度有较大差异,这时如果络筒工序的长粗、长细节的切疵长度设定相同的话,低支
纱中的部分长粗、长细节因长度达不到设定清除长度,而不能被电子清纱器检测到,降低了纱
疵清除率,客户投诉时有发生.两批处于乌斯特公报统计值同一水平的棉纱,用户反应有好有
差,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小疵点的数量差异,一些高档客户已经把常规指标中(IPI值)纱疵的粗
度指标加严,以及考核9级有害纱疵以外的小纱疵,这都是客户根据布面质量情况制定的内
控标准.另一原因就是原料性能和生产工艺的差异.? 纱厂应根据粗、细节在布面的显现性和
隐蔽性来确定织物面料类型对纱疵的要求,同时结合十万米纱疵分级图的纱疵分级,将面料
的纱疵控制数量在十万米纱疵分级图上体现出来.
6 棉结
棉结多因加工不良和未成熟纤维,特别是病虫害棉及僵瓣棉纤维造成的.因其体积微小极易
被纱、布所抱合和粘附,在整个纺织印染过程中是难以除掉的疵点.印染加工时,由于棉纤维
扭缠在一起,烧毛工序中只烧布面毛,烧不掉棉纤维团.当棉纤维团附在布面上印染下水后其
附着力更强,印染时它便阻隔了颜色浸透布面.印染布烘干后,由于棉结经印染后纤维内纤维
素结晶区在化学染料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其附着力降低脱落下来,布面上便出现了无数无
规律的未染色原白状小疵点,使印染布批量性降等.危害严重,损失巨大.只要原料质量稳定,
棉结指标一般是比较稳定的.目前我国采用的轻量慢速工艺,主要体现在梳棉工序,是降低棉
结的最有效措施;近期推出的"重定量,高效工艺",充分利用纤维间的抱合力,使纠缠在一起的
丝团可以被更好的牵伸开,可更好的控制棉结.
7、毛羽
纱线毛羽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纱线上的毛羽分布不均匀可以引起机织物的纬
向条纹疵点,毛羽多的纱线吸色性比毛羽少的快,染色后形成纱线深浅不一,织到面料形成条
花疵点造成面料降等以及在织造中毛羽会形成新的棉结;二是在生产高密织物时,特别是在
喷气织机上织造时,毛羽会使相邻经纱相互缠纠,也会使引纬产生困难;三是纱线上的毛羽在
下游各工序因受摩擦而脱落,形成飞花,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纱线本身的毛羽多,必定影
响到面料的起毛起球性.特别是涤棉混纺纱和棉/毛混纺品种,对起毛起球性要求更加严格.棉
纱毛羽75%以上短于1mm,长于3mm的极少,不足毛羽总数的1%.长毛羽主要是络筒机
(特别是自动络筒机)机件对纱线的摩擦所造成.自络安装毛羽减少装置,可以有明显效果,增
强纱线竞争优势.纱线毛羽的测量方法有乌斯特的毛羽仪测量的H值,对于同一品种,毛羽H
具有可比性,并且H值比较稳定;另外一种测量毛羽的方法为毛羽根数计数法,在指导生产和
后序用纱方面,毛羽根数更具有实际意义.
8 强力
现代的织造技术,无论是机织还是针织都趋向三高(高质、高速、高效),与传统设备比,速度翻
番,要求棉纱要有足够的强力,以减少断头,确保生产效率.喷气织机速度较快,工艺速度一般
在500r/min以上,入纬率一般在1300m/min以上.为获得高速条件下的开口清晰,采取大
张力,小开口工艺,经纱承受较大的张力,在开口和打纬过程中,经纱出现的张力峰值与经纱强
力弱环重叠时,产生断头的几率就高.喷气引纬是消极式自由端引纬,其引纬张力峰值较其他
织机大得多,遇到强力弱环,造成断纬的几率也很大.真正影响效率和质量的是强力弱环.特别
是高支高密织物,纱支细、强力低,重点要控制强力不匀率和最低强力两项指标,最低强力应
达到平均强力80%以上.纺纱工艺对纱线强力不匀和最低强力指标,影响较大,要加强工艺
研究,把注意力单纯放在落后锭子上的做法是片面的.结束语:纱厂与织染厂经常保持沟通,共
同制定出织物用纱的质量标准,并不断修正、完善,使其更适合织物的特性.正确选购加工质
量及一致性好的原料,保持配棉和生产的相对稳定;加强工艺研究,促进技术进步,充分发挥现
有装备的效能;生产加工用户满意的最经济纱线,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是棉纺企业走向良性
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