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共产主义发展史

合集下载

共产主义发展史

共产主义发展史

共产主义发展史共产主义发展史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上一种思想体系和政治理念,最早由德国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50年代发表了《共产党宣言》而被提出。

在20世纪初,共产主义成为一种政治实践并推广到世界各地。

早期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思想始于欧洲和北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在俄国革命之前,共产主义在欧洲和美洲的实践者曾经尝试过建立小范围的共产主义社区并进行反资本主义的宣传和行动。

但很明显这些努力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有限的。

苏联共产主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在20世纪2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宣传了共产主义,并将其实践到自己的国家中。

苏联的共产主义政治体系引起了许多其他国家的革命者和支持者的关注。

冷战期间,苏联成为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共产主义国家之一。

苏联革命后,共产主义被视为一种“唯一正确”的政治体系。

中国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其成为国家领导力量以及实践共产主义的政体,是在1949年。

中国共产主义通过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革和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发展自己的共产主义模式时,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并逐渐建立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

朝鲜共产主义朝鲜由民主主义独立后,经历了1945-1948年期间的政治动荡,1948年正式建立社会主义政体,1950-1953年朝鲜战争爆发。

1960年代以后,朝鲜根据自己的经济和国家利益,主张独立自主发展,实行“主体思想”政策,加强本国特定的社会主义构架和国家主权。

古巴共产主义1959年之前,古巴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弱、政治腐败和外国势力的统治威胁的压迫下不断内耗。

1959年1月,古巴革命胜利,共产主义政体建立。

古巴开始实现国家经济自给自足,并与苏联和中国等国家建立了一系列经济合作关系。

共产主义的分裂和衰落1960年代,共产主义国家家族中出现了分裂和内部矛盾。

苏联与中国之间的冲突达到了顶峰,成为新的国际不稳定因素。

新中国共产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共产主义发展史
兰青铁路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包兰铁路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英雄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英雄模范人物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英雄模范人物
雷锋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成果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成果
我国第一颗氢弹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成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 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 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 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比较
中国(
印度(
美国
1952年) 1950年) (1950年)
钢产量( 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 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工业化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的基本 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 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

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

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是指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党史、新中国的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情感。

以下是对于高中思政课四史教育的相关参考内容:一、党史教育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学习党的成立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党的初心和宗旨,强调党的探索和奋斗的历程,引导学生理解党的伟大历史使命和责任。

2. 党的历史辉煌成就:介绍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所取得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加强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激发学生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断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3. 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通过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如艰苦奋斗、戒骄戒躁、密切联系群众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新中国的建设史教育1. 新中国的诞生和历史意义:学习新中国的成立背景和历史意义,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战争和革命的艰苦斗争中获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和对英雄先烈的敬意。

2.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研究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成就,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新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各项政策和计划,引导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3. 新中国的外交和国家安全: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战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意识。

三、改革开放史教育1.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分析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原因,学习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使命,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历史性变革和伟大成就。

2. 改革开放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成果,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新形势,在新时代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有所建树。

3. 改革开放的人文与文化变革: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思想观念以及文化和教育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改革开放为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革和发展。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以下是对其发展历程的简要概述:1. 早期思想家的影响: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思想家如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倡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起步。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式开始。

党的初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坚定的信念和艰苦斗争,逐渐壮大起来。

3. 长征与抗战:1934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进行了著名的长征,逃离了国民党军队的追捕。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抗击日本侵略者。

4. 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建立:1945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的新阶段。

5. 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这一时期实行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国有化和农村集体化等措施,旨在消除剥削和不平等,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6. 文化大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试图通过群众运动来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然而,这一运动造成了巨大的混乱和破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动荡。

7.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旨在引入市场经济和外资,加快经济发展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并逐渐使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总的来说,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尽管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并通过不断改革和发展,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共产主义 发展史

共产主义 发展史

共产主义发展史
共产主义的发展史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再到共产主义的过渡。

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向往和憧憬,但缺乏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无法实现真正的社会变革。

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强调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性、革命性和人民性的特点。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理想的社会制度,它以解放全人类、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是人类历史上最彻底的社会变革。

总之,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它的实现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和探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的理论和实践。

童心跟党走,薪火永相传-学少年知识当先锋少年

童心跟党走,薪火永相传-学少年知识当先锋少年

第六章
少先队一做
做一件好事
➢ 入队前要为人民做一件好 事。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 助,为集体做出贡献,向 社会传递正能量,就是为 人民做好事,也是热爱人 民的表现。
祖国发展历程回顾
1971年——1980年
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并顺利的返回地面。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经济改革与发展进入新时期。
1981年——1990年
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84年,建国后首次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1985年,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建成。
少先队六知
➢ 4.知道队徽的含义
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 少先队队徽。五角星、“中国少先队”五个字和火炬 柄为金色,绶带和火炬的火焰为正红色,火焰和绶 带镶金边,“中国少先队”字体为黑体。
➢ 5.知道少先队员的标志
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 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 的荣誉。
第五章
少先队六会
1.会戴红领巾
➢ 基本要求:会正确佩戴红领巾。 ➢ 系红领巾口诀:左尖压右尖,底尖转一圈,岔上拉底尖,底
尖穿过圈。 ➢ 1.将红领巾被在肩上,钝角对脊椎骨,右角放在左角下面,两
角交叉。 ➢ 2.将右角经过左角前面拉到右边,左角不动。 ➢ 3.右角经左右两角交叉的空隙中拉出,右角恰绕过左角一圈。 ➢ 4.将右角从此圈中拉出,抽紧。
03 入队须知
06 少先队一做
第一章
祖国发展历程回顾
1949年——1960年
1961年——1970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

只有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到了哪里、今后要往哪里去,从而不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性认识,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从无到有的思想先声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

15—16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资本主义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也最早产生在英国。

1516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该书用著名的“羊吃人”的命题,最早揭露和批判了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王国。

这一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还有德国的闵采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等,他们以极为虚幻的形式展露出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也在不断完善,到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达到其思想最高峰,这就是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他们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弊病,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合理性,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些积极主张和天才预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

但是,由于受不成熟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唯心史观的局限,空想社会主义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因而具有“十分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发展,工人阶级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状况,批判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等一系列人类文明成果,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不再是人们头脑中的一种主观愿望,而成为现实社会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之上,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党的发展史

党的发展史

学习材料:党的发展史一、中国共产党经历的主要历史时期党的创立时期;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二、五四运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

从而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

三、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四、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共产党地方组织选派的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代表全国五十多个党员。

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出席了会议。

大会正式决定建立中国共产党,通过了党的纲领。

大会还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六、我们党最早建立的基层组织1922年2月建立安源产业工人党支部;1924年5月建立中共黄埔特别支部;1925年初,毛泽东创建韶山党支部。

七、国共两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八、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7年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共同组织领导下进行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

为了彻底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约10万人从广东分三路正式出师北伐,蒋介石任总司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安阳农业生产合作社全体社员
手工业合作化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改造。 1956 年, 90% 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 业生产合作社。
目 录
1
2 3
土地改革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4
5
公私合营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6
公私合营
新中国成立时共商业现状
4
5
公私合营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 加紧进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 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会制定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
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
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土地改革收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 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 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 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
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
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 社。农业合作化开始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
型示范逐步推广。他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
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 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工业建设主要成就
大港油田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兰新铁路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兰青铁路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交通建设主要成就
包兰铁路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英雄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英雄模范人物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英雄模范人物
雷锋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建国初期黑心商人囤积粮食,哄抬物价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政策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从 1954 年起,国家对社会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 经营企业,工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农业合作化 高潮的影响下, 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 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所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
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前后部分产品生产力对比 钢产量(万吨) 发电量(亿千瓦时) 煤炭(万吨) 原油(万吨) 棉布(亿公尺) 1952年 1957年 增长百分比 135 535 296% 72.6 193 166% 6.649 13.000 96% 43.6 146 235% 38.3 50.5 32%
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
工业化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
工业化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中国第一套6000千瓦火电机组在上海电气厂组装成功
工业化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中国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手表厂诞生
科学技术成果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成果
我国第一颗氢弹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成果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成果
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成果
籼型杂交水稻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比较 中国 印度 美国 (1952年) (1950年) (1950年) 钢产量 (人均) 发电量 (人均) 2.37千克 2.76千瓦时 4千克 10.9千瓦时 538.3千克 2949千瓦时
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工业化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他的基本 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
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场外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 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 国务院总理。
刘少奇同志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经营原来企业的老板,他们在党的领导下参加国家
建设。党对民族资本家采取团结和改造的政策,取 得较好的效果。
信大祥绸布商店公私合营开业典礼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和全行业公私合营统称为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
制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历史变革。我国从
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 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共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但私营共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一些私营共商业主为谋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
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发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随着国民经济 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 并有所发展。
艺术作品描绘农业生产合作社大丰收
农业合作化
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3 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18户贫农、 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这个农业
社刚成立时,的确有很多困难。社里仅有的7头耕牛,
因为没有草料喂,瘦的跌倒后站不起来。大车、土犁 等农具也都破破烂烂,残缺不全。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社长对大家说:“我是共产党员,家里再困难,三天 不吃饭,也要坚持领导大家把社办下去,绝不向困难 低头!”社员说:“非叫鸡毛上天不行!”社员齐心 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 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 来了。1954 年秋,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 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6
农业合作化
农业生产合作社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
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
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现金的机械化农 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 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相互合作的要 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把
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对新中国农业发展的促进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 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 1950 年冬仅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 9 万 8 千余个,修 堤坝 2 万 2 千余个,修沟渠 4000 多千米,收益田地 750万亩。辽宁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 昼夜不停的拉土垫地,把 1000 多亩盐碱地改变为 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由于翻身农民生产积极性 高涨,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1951 年,全国粮食产
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 改造的创举。
上海百货商场清算资产,实现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政策
1956 年元旦,北京市各行各业工商业者申请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得到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 15 日, 20 万人敲锣打鼓上街游行,庆祝实现全行 业公私合营。紧接着,天津、上海也先后实现了全 行业公私合营。1月底,全国所有大城市和 50个中 等城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者,都实行了全行业公私 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资本家不再是占有和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武汉长江大桥
工业化起步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运输建设也 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夏等铁路 30 余
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
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目 录
1
2 3
土地改革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
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代表举手表决
目 录
1
2 3
土地改革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4
5
公私合营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目 录
1
2 3
土地改革 工业化起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4
5
公私合营
新中国建设伟大成就
6
土地改革
新中国刚成立时农民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 3 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 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资 料,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 7% 的 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50%以上。而占全国57% 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 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农、雇农的 二三十倍,农村存在着大量无地和少地的农民。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