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2(201X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到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简言之,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2.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两个主要问题,四个研究方面)两个问题:有关心理发展的原理或规律一类的问题;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四个研究方面:1.人类心理和行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2.人类对待环境的关系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3.人类心理发展是分阶段的还是连续的。
4.发展的终点是开放的(发展变化能持续下去)还是有最终目标的。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名词解释本我: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自我:意识结构部分。
遵循现实原则,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的中介。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自我理想。
前者: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要求个体不能违背良心。
后者: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构成,是抽象的东西,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
积极强化作用:一种刺激的加入增进了个体操作反应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消极强化作用:由于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作用。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 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
替代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自我强化: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
自我强化依存于自我评价的个人标准。
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二.简答1.佛洛伊德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划分1. 口唇期( 0一1岁);2. 肛门期( 1—3岁);3. 前生殖器期( 3—6岁);4. 潜伏期( 6—11岁);5. 青春期( 11或13岁开始)2.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个阶段的划分1. 婴儿期,0-2岁。
发展心理学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心理发展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生命从出生到死亡过程中心理变化的科学,其中心理发展研究了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中心理上的变化和进化。
心理发展的研究范围涵盖了感知、思考、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变化,主要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和成人四个阶段。
婴儿期是人类一生中最早发展的阶段。
心理学家在研究婴儿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婴儿在出生后通过感知和运动来逐渐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在婴儿期,婴儿会通过触摸、尝试等方式探索自己的身体和环境,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
儿童期是人类心理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同时,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在不断发展,他们逐渐学会和他人交流、合作,建立起朋友关系和社交技巧。
青少年期是一个关键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和社会角色,同时也面临着与家庭和同伴关系的调整。
他们开始独立思考、做出独立决策,并逐渐成为自己独立的个体。
成人期是人类心理发展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成人经历着更为深入的认知和情感变化。
他们在社会、工作和家庭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
成人期的心理发展也受到个体经历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心理发展研究人类在不同阶段的生活中心理的变化和进化。
这些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行为、教育、咨询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

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流派围绕心理发展的机制和过程,产生了几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探索与争论形成了发展心理学的不同的理论派别,也构成了发展心理学主体内容和基本框架。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一、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要么是遗传,要么是环境,究竟哪一个决定了个体的发展?这两者孰轻孰重?这些问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
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贯穿了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整个历史,涉及到了几乎每一个领域。
遗传与环境的争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绝对决定论;共同决定论;相互作用论。
遗传,又可表述为天性、成熟、先天、生物因素。
环境,又可表述为教养、学习、后天、社会因素。
绝对决定论遗传决定论-遗传因素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龙生龙,凤生凤。
通过遗传来保持其生物性状。
遗传物质—DNA。
影响心理发展的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
个体的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霎那就已经决定了。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
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育只起引发作用。
研究遗传作用的方法选择性繁殖;家庭研究;双生子研究;血缘关系研究影响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生物有机体所共有的维持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如食物营养、地理气候等;另一类是指人类的社会环境,即个体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包括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各种影响。
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主要观点:S--R著名言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
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小偷、乞丐,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二)幼儿的活动 幼儿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幼儿的活动主要包括对物的操作活动和与 人的交往活动。 • 在对物的操作活动中认识物体 • 在与他人的交往活动中发展社会性
【观点辨析】你认为以下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说明遗传在儿 童的心理发展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决定作用。
2.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都上中班了,老师应该 教他多识字,多做数学题。”
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调查法、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
第一节 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四、心理在活动实践中不断发展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1、脑的结构 延髓、桥脑、中脑 、间脑、小脑、大脑 2、脑的机能 • 大脑的主要机能:接收、分析、综合、 贮藏和发布各种信息 • 大脑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2.遗传奠定了幼儿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二)生理成熟
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生理成熟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 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生理成熟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制约作 用。
【案例分析】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A·Gesell)的双生子 爬梯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双生子从 48 周起每 天作 10 分钟爬梯训练,连续 6 周。到第 52 周,他能 熟练地爬上 5 级楼梯。在此期间,另一个双生子不做爬 梯训练,而是从 53 周才开始进行爬梯训练。两周以后, 第二个双生子不用旁人帮助,就可以爬到楼梯顶端。 这个实验说明了生理成熟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分析要点:若在某种生理结构和 机能达到一定成熟时,适时地给 予适当的刺激,就会使相应的心 理活动有效的出现或发展。如果 机体尚未成熟,那么即使给予某 种刺激,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结果。
发展心理学2(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因素 母亲年龄偏小 母亲年龄偏大 胎 内 环 境 唐氏综合征 后果 胎儿体重过轻、神经缺陷可能性增加
母亲服药
母亲吸烟 母亲饮酒 母亲情绪
胎儿畸形
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 胎儿酒精综合征 影响胎儿大脑发育、身体瘦小、体质差、神经 过敏与偏执;流产 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受阻
发展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别差异
白痴学者: 轻度或中度精神发育不 全(IQ低于70),而同 时在某(些)方面具有 超群认知功能的人。其 特殊才能可表现在日期 推算、计算数字、音乐 、绘画、背诵、查阅字 典、下棋,甚至是某一 专业知识领域
发展的关键期
•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 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 关键期的存在的证据
发展的年龄特征
自我中心主义 • 年龄:6岁以前 • 儿童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世界, 尚不能变换角度或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视 角,因而认识或思维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 特点。此外,由于儿童不能很好地区分心 理的和物理的现象,思维还具有“泛灵论” 的特点――即倾向于将活动着的任何物体 都视为有生命的。
–以数字计算、识字为主,还是以形体感知、发 音、空间转换、现象力和创造力为主 –3-7岁儿童的早期比较:
• 中国:概念、分类、时间、序列上优 • 日本:运动、组合、空间转换上优
关键期与早期学习
• 结果/过程取向:以弹琴与欣赏音乐为例
• 结果取向:为考级、加分而练,重演奏技 能而轻音乐素养,会弹琴而不会欣赏音乐 • 过程取向:灵活了手指(开发大脑)、懂 得了音乐语言、陶冶了性情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 心理发展的特点p.155-156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心理既有连续的量的累进,又表现出 阶段性的质的飞跃 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发展的方向与顺序不可变化 3.不平衡性 同一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不同系统的 发展速度、起始时间、成熟水平均不同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2019考研发展心理学知识要点: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1.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
先天—教养争议(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发展是在出生
之前就由遗传和生物因素预先决定的,还受后天经验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关于这个问题形成了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等不同结论。
不过到
了现代,通过深入研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更多优秀的发展
心理学家认为:遗传与环境互相作用和影响,共同决定着个体的发展,对于不同的心理因素,它们所起作用的比例不同。
2.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这个争论围绕发展变化是怎样发生这个主题而展开。
连续发展理论:随着技能的发展和经验的获得,儿童以平稳推动
的方式发展
只要给与教育和机会,年幼的儿童也能像成人一样行动和思维。
阶段发展理论:儿童的成长必须经过一系列可预测但不可变更的
发展阶段,发展到新阶段的变化是突然发生的
每个阶段儿童的水平有质的差异,环境和教育只能适当改变发展
的速度,但发展的性质和顺序固定。
3.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主动性与被动性的问题,实际上是儿童发展的内外因关系的问题。
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性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
部矛盾起作用。
这里的内部矛盾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与环境交互作
用形成的新需要与原有水平的矛盾。
这个矛盾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4.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
类似于维果斯基的“学习期限”。
儿童心理发展存有着敏感期,在某一特定的时期有某种心理倾向使儿童对特定事物或活动产生积极性和兴趣并能有效地对其理解和掌握,而过了这个时期上述情况会消失且不复出现。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件:02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出生后环境的影响
早期经验作用
相对于人类而言,在动物身上进行有关 早期经验的剥夺与早期环境条件的丰富 性研究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动物繁殖与 成长的周期短,因此能较快地看到研究 的结果,也不受人类道德原则的制约。 研究者可以把动物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程 度上推断到人类。
动物早期经验剥夺的研究
罗森兹韦格等(Rosenzweig et al.):小鼠生 存环境对大脑发育的比较研究。一组小鼠被 饲养在丰富的环境条件下,这些丰富的环境 条件包括:大的笼子,有小梯、轮子、小箱、 平台等“玩具”。另一组小鼠则置于单调的 环境条件下,每天除了定时有食物供应外, 没有丰富的环境刺激。
被动式相关是父母为孩子提供成 长的环境类型部分受父母自己的 基因影响。另外,由于父母也给 孩子提供了基因,所以儿童所置 身的养育环境与他们自己的基因 也相关。
唤起式(evocative)相关是指 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 用于他的环境因素,也就是说, 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 会唤起不同的环境反应。
选择性繁殖与白鼠走迷津错误次数
高尔顿的家谱研究
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F.Galton) 坚持以遗传的观点来解释个体差异。 他认为遗传在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 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发展只是这 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和教 育只起引发作用。
高尔顿运用名人家谱调查法,从英 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 科学家和艺术家等名人中选出977 人,调查他们的亲属中有多少人成 名。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有 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对照组中是 人数相等的普通人,他们的亲属中 只有1个名人。
经验对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二、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的影响 环境的影响 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PPT课件

心理发展的外部动力
外部动力是指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力量,它对个体的心理发展 起着促进作用。例如,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因素对个体 心理发展的影响。
语言发展
情绪发展
婴儿开始模仿和学习语 言,逐渐能够发出简单
的音节和词汇。
婴儿开始出现基本的情 绪反应,如喜怒哀乐等。
幼儿期心理发展特征
01
02
03
04
认知发展
幼儿开始有更复杂的思维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如分类、排序
、计数等。
语言发展
幼儿能够流利地说话,并开始 有自我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社会性发展
幼儿开始对社交产生兴趣,与 同龄人和成人建立关系。
游戏和创造力发展
幼儿通过游戏来探索世界,并 开始有创造性的表现。
学龄期心理发展特征
认知发展
学龄期儿童能够进行更高级的 思维活动,如逻辑推理、抽象
思维等。
学校适应
学龄期儿童开始适应学校生活 ,学习各种学科知识。
社会性发展
学龄期儿童与同龄人和成人建 立更复杂的关系,形成自己的 社交圈子。
自我意识发展
学龄期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 存在和自我价值,开始有自己
幼儿心理学第二章心理发展 的基本问题ppt课件
目录
•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 心理发展的动力 • 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 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儿童心理发展的教育应用
01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遗传因素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它为个体心 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发展的关键期
早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获得某些生理机能、能力 或行为的关键时期
6.发展的年龄特征
发展的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 理特征。心理年龄特征并不意味着每个年龄都有相 应的年龄特征。
发展的关键期
• 关键期的最基本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 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
– 高尔顿
• 1869《遗传的天才》 • 依据:家谱研究、1912年K氏家族回溯性研究、迷
津实验、不同血缘关系个体之间智力测验相关系数 • 贡献:优生学之父
• 环境决定论
– 华生
• 依据:小阿尔伯特 • 贡献:强调教育、环境和个人的努力
遗传与环境
(二)辐合论(合金论)与成熟论(20世纪 中叶)
• 辐合论 • 成熟势力说(格赛尔)
母亲情绪
后果 胎儿体重过轻、神经缺陷可能性增加 唐氏综合征
胎儿畸形
早产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 胎儿酒精综合征 影响胎儿大脑发育、身体瘦小、体质差、神经 过敏与偏执;流产
早 早期经验剥夺 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受阻
期 经 验
生活环境:家 庭、大众传媒、 忧郁、适应障碍、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缺陷 学校教育
遗传与环境
(三)辩证观(交互作用论)(20世纪50年 代以后)
1. 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唐氏综合征:由常染色体异常引起智力低下(随 母亲年龄提高,新生儿患病率提高)
苯丙酮尿症:缺少分解苯丙酮的酶,导致智力低 下
2. 环境和教育是心理发展的现实条件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因素 母亲年龄偏小 母亲年龄偏大 胎 母亲服药 内 环 母亲吸烟 境 母亲饮酒
年龄
出生两年内 2岁时 2岁-青春期 6-11岁时 青春期
发育状况
生长非常迅速 身高是最终身高的一半,体重是出生时的4倍 身高每年约增加5-7cm,体重增加2.5-3kg 生长好像停滞 快速生长期,体重每年增加4.5-7kg,身高增加5-10cm
女孩比男孩发展早
身体比例的变化
头尾发展原则 远近原则(从中心到四周)——四周到中心的转变
毕生发展观
2、埃里克森的八个发展阶段
年龄
特定心理危机
积极结果
消极结果
0-1
基本信任VS基本不信任
信任自己和他人,乐观、敢 于希望、富于理想
不信任自己和他人,悲观、不敢希望,担 忧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1-3
自主VS羞怯和疑虑
意志训练、自我培训、能作 决定
自负怀疑、关注自我、空虚、害羞
3-5
主动VS内疚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 心理发展的特点p.155-156
1.连续性与阶段性 儿童心理既有连续的量的累进,又表现出 阶段性的质的飞跃
2.方向性和不可逆性 发展的方向与顺序不可变化
3.不平衡性 同一系统在发展的不同时期与不同系统的 发展速度、起始时间、成熟水平均不同
• 心理发展的特点
4.个别差异
• 关键期的存在的证据
– 恒河猴的社会性发展 – 鸟类的印刻 – 人类语言的习得 – 哺乳动物的双眼视觉
一些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毕生发展观
• 毕生发展心理学(妊娠——死亡)
– 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 主要观点
1、巴尔特斯 – 个体发展是整个生命发展的过程 – 个体发展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发展是获得与丧失、
生理发展
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 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
年龄
怀孕4周 怀孕15-18周 出生时 1岁以前 2岁以后 6岁末 6、7岁时 20
发育状况
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细胞 脑重400g,成人的25% 髓鞘化迅速 脑细胞停止增殖 基本完成皮层传导通路的髓鞘化 脑重1280g,成人的90% 脑重停止增长
身高和体重的变化
1、相互依存、互相渗透
• 遗传和成熟——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如感 知、动作、基本语言等)
• 环境和教育——复杂的高级心理技能(如抽 象思维能力、道德、情感等)
2、遗传规定了发展的可能范围,环境将潜在 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情的共鸣、分享想法、工 作和感情
能投入工作,有建立和维持 亲密关系的能力,养育 后代
有秩序感和意义感,接受自 我,承认现实
不适应感和自卑感,不能完成任务
角色混乱,没有固定标准,没有存在感
避免亲密,关系淡漠、孤独感
失去对工作的热情,人际关系贫乏,自我 关注,不关心他人
怕死,对生活及生活中已得到的或没发生 的事情感到痛苦、失望
头部缩小,躯干拉长
骨骼发育
年龄
出生时 2岁时 2岁-青春期
15、16岁 18岁
发育状况
柔软而有韧性的骨骼,不易发生骨折;头骨中有几块是 可以完全的软骨
囟门逐渐被矿物质填充形成头盖骨,“缝合”
身高每年约增加5-7cm,体重增加2.5-3kg
头盖骨和手部骨骼先成熟
腿骨成熟
骨骼生长结束
遗传与环境
(一)二分法(20世纪初) • 遗传决定论
主动性、方向性、目的性, 失去自信,缺乏主动性,接受别人的安排
有责任感
对深思的目标和取得成就感到内疚
5-12 12-20 20-24 24-65
65-
勤奋VS自卑 同一性VS角色混乱
亲密VS孤独 繁殖VS停滞 自我整合VS失望
勤奋、被工作吸引,因完成 工作而自豪
对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有信 心,生活充满憧憬
出生后的环境——早期经验
• 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 大脑神经发育 – 认知和智力发育 – 社会性发展 – 情绪调节能力
出生后的环境——生活环境
时序系统 社会历史条件
宏系统 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 外系统:并未直接接触 邻居、传媒、社会福利等
中介系统
微系统 家庭、学校、同伴
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成长与衰退的整合
• 生命中任何时期的发展都是得与失的结合。用获得与丧 失之间的比率作为评价发展完善程度的标准。比率越大, 发展的完善程度就越高,反之,发展就越不完善
– 个体发展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 年龄(成熟和与年龄有关的社会文化事件)、历史(战争、经 济情况)、非规范事件(疾病、离异、职业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