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致病菌的检测

合集下载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与标准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与标准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与标准在食品安全领域,致病菌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食品中的致病菌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检测和控制,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严重风险。

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检测要求与标准,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

一、背景食品中的致病菌来源于各种因素,包括生产、加工、储运等环节。

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这些菌种不仅在经过恶劣环境条件后能够生存,还具备对人体造成伤害的能力。

因此,及时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对于保障公众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二、检测对象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主要针对易受污染和易滋生致病菌的食品,如肉类制品、蛋类、乳制品、果蔬类等。

这些食品在生产、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容易引起细菌滋生,因此需要特别关注。

三、检测方法目前,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主要使用的方法是传统培养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传统培养法是通过培养细菌样品并观察菌落特征,然后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和计数。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通过检测细菌的DNA或RNA来确定是否存在致病菌,并可以快速鉴定特定的菌种。

四、检测要求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定。

一般来说,要求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安全标准为依据,确保食品中的致病菌数量在合理范围内,不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

对于不同食品的致病菌检测,要求也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肉制品,主要关注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的数量限制;对于蛋类和乳制品,要求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与否;对于果蔬类食品,则要求检测出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的数量。

五、检测标准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标准是根据食品安全领域的相关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的。

这些标准是为了确保食品中的致病菌数量在安全范围内,并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和约束,以推动食品生产企业更加注重食品安全。

常见的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标准包括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重要参数,以及相关微生物标准。

六、检测实施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实施需要有合格的实验室和专业检测人员。

同时,实验室应具备一定的检测设备和试剂,并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的致病菌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的致病菌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报告的致病菌检测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致病菌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对食品中的致病菌进行检测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何为致病菌、致病菌检测的重要性、常见的致病菌种类、致病菌检测方法以及如何预防致病菌污染等方面展开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分析报告中的致病菌检测。

何为致病菌致病菌是指能够引起人体或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

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这些致病菌如果存在于食品中且数量超过一定标准,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引发食源性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致病菌检测的重要性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食品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避免因食用受污染食品而引发食源性疾病。

同时,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来说,进行致病菌检测也是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产品质量和信誉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致病菌种类大肠杆菌:大肠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在食品中常常作为粪便污染的指示微生物。

某些毒性大肠杆菌株可引起严重的食源性感染。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肠道中。

通过受污染的食品摄入沙门氏菌后,易引起肠道感染和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和人体皮肤粘膜上,其产生的毒素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枯草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是一种耐高温、耐干旱的芽孢形成细菌,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能够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致病菌检测方法培养法:培养法是最常用的致病菌检测方法之一。

通过将样品接种在含有特定培养基的培养皿上,利用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特性的差异来鉴定和计数致病菌。

PCR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快速、敏感且特异性强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快速检测和鉴定食品样品中微量的致病菌DNA。

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免疫学方法,通过检测样品中特定抗原与抗体结合来实现对致病菌的检测。

动物致病菌检测标准

动物致病菌检测标准

动物致病菌检测标准一、检测方法1. 细菌培养:将疑似含有致病菌的样本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观察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以确定是否存在致病菌。

2. 细菌分离与鉴定:通过分离培养得到的菌落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等手段,对细菌进行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3. 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技术、基因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的DNA或RNA进行检测,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致病菌的种类。

二、检测范围1. 动物组织样本:包括动物的内脏、肌肉、皮肤等组织样本。

2. 动物粪便样本:用于检测肠道内的致病菌。

3. 动物血液样本:用于检测血液中的致病菌。

4. 动物饲料和水样本:用于检测可能通过食物和水传播的致病菌。

三、检测要求1. 采样要求:采集样本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动物体内真实存在的致病菌情况。

2. 实验室要求: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生物安全等级,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实验室管理。

实验室设备应齐全,满足实验需求。

3. 人员要求:实验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操作实验设备,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

4. 实验要求:实验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

四、质量控制1. 实验室质控:实验室应定期进行质控试验,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和管理。

2. 人员质控:实验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和考核,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同时,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 样品质控:采集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动物体内真实存在的致病菌情况。

样本采集和处理过程中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交叉污染。

同时,样本的运输和保存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样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结果质控:实验结果应进行准确分析和判断,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常见致病微生物的检测

菌落总数一、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 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二、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检验方法参见:GB4789.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N016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菌落计数》三、说明(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其中,致病菌的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

致病菌的存在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等严重后果,因此,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对致病菌的检测非常重视。

一、致病菌的常见类型食品中的致病菌种类繁多,常见的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等。

这些菌种在食品中的存在和繁殖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二、致病菌检测的重要性1. 保障人体健康致病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食品中的致病菌,防止其进入人体,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体健康。

2. 降低食品安全风险通过致病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淘汰存在问题的食品,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提高食品质量。

3. 维护食品生产经营者声誉食品生产经营者对食品安全负有法律和道德责任。

通过致病菌检测,可以更好地控制食品的质量,降低面临的法律风险,并保持良好的声誉。

三、常见的致病菌检测方法1. 快速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PCR技术、免疫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的特点,可以迅速确定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

2. 传统检测方法传统的致病菌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方法、生化方法等。

这些方法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培养和分析,但其结果准确可靠,被广泛运用于食品行业。

3. 进口食品的检测对于进口食品,通常需要进行更加严格的致病菌检测。

相关部门会对进口食品进行抽样检测,并进行详细的化验,以确保进口食品的质量安全。

四、致病菌检测的挑战与前景1. 检测方法的不断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致病菌检测方法也在不断创新。

例如,近年来,利用基因测序技术进行检测逐渐成为趋势,其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致病菌的种类和特性。

2. 食品链追溯的完善食品链追溯体系的完善可以帮助快速找出食品中的致病菌来源,减少食品中毒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

3. 国家层面监管力度的加强近年来,国家层面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加强对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监管,提高对致病菌检测的要求,有助于构建更加安全的食品生产和供应体系。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

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中的致病菌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公众健康,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致病菌检测技术,以提高食品质量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

一、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方法可以通过扩增微生物基因组DNA的特定片段来检测和鉴定致病菌。

PCR技术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迅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存在。

二、ELISA技术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反应特定抗原和抗体来检测致病菌。

ELISA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的特点,可以检测食品样品中的微量致病菌。

三、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样品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分离、检测和鉴定,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致病菌的存在。

质谱技术具有高精确度、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特点,可以同时检测多种致病菌。

四、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测序技术是一种高级的致病菌检测方法。

该技术通过对致病菌基因组DNA进行测序,可以获取致病菌的完整基因信息。

基因测序技术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灵敏性,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致病菌的特性,为食品安全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五、快速检测技术除了上述传统的致病菌检测技术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很多快速检测技术。

这些技术利用光学、电子、磁性等物理和化学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

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检测速度快的特点,为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实时监测的工具。

综上所述,食品中的致病菌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PCR技术、ELISA技术、质谱技术、基因测序技术以及快速检测技术,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全面地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从而确保公众的健康。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科学家致力于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为我们的餐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食品。

(1502字)。

致病菌 pcr检测标准

致病菌 pcr检测标准

致病菌 pcr检测标准
致病菌 PCR 检测标准是指用于检测致病菌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由相关的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或学术组织制定,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致病菌 PCR 检测标准:
1.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FDA 制定了一些针对食品和饮料中致病菌检测的 PCR 标准,如检测大肠杆菌 O157:7777(E. coli O157:7777)和沙门氏菌(Salmonella)等。

2.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EFSA 制定了一些针对食品和饲料中致病菌检测的 PCR 标准,如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等。

3.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CFDA 制定了一些针对食品和药品中致病菌检测的 PCR 标准,如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等。

4. 世界卫生组织 (WHO):WHO 制定了一些针对饮用水中致病菌检测的 PCR 标准,如检测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和军团菌(Legionella)等。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检测方法的详细说明、引物和探针的设计、反应条件的优化、质量控制和结果解释等方面的内容。

在进行致病菌 PCR 检测时,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致病菌有哪些?如何检测

微生物致病菌有哪些?如何检测

微生物致病菌有哪些?如何检测微生物致病菌是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并引发感染,从而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微生物致病菌的传播,科学家们开发了各种检测方法来确定其存在。

这些方法包括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技术、显微镜观察和血液检测等。

通过这些检测方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致病菌的类型和数量,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微生物致病菌的类型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

一、微生物致病菌都有哪些(一)细菌: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之一。

许多细菌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感染和疾病。

常见的细菌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这些细菌通过不同的途径传播,如食物、水、空气、接触等。

它们可以引起各种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皮肤感染、食物中毒等。

(二)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依赖于寄生在其他细胞内进行复制和感染。

病毒可以感染人类、动物和植物,引起各种疾病。

常见的病毒致病菌包括流感病毒、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登革热病毒等。

这些病毒通过空气飞沫、血液、性接触等途径传播。

它们可以引起呼吸道感染、肝炎、免疫系统损伤、出血热等。

(三)真菌:真菌是一类生物体,它们属于真核生物,与细菌和病毒有所不同。

真菌可以包括单细胞的酵母菌和多细胞的霉菌。

虽然大部分真菌是无害的,但某些真菌可以成为致病菌并引起感染。

常见的真菌致病菌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皮肤癣菌等。

这些真菌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的物体或者吸入感染源而传播。

真菌感染通常发生在免疫系统较弱的人群中,例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或者局部皮肤受损的情况下。

(四)放线菌:放线菌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它们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生物学特征。

放线菌通常在土壤和水体中存在,并且在许多环境中都可以被发现。

尽管大多数放线菌对人类无害,但某些放线菌可以产生有毒物质并引起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摘要: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的问题屡见不鲜,做好致病菌的检测,是防范于未然的措施,因而显得尤为的重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对一些常见的致病菌检测技术的要有一定的了解。

关键词:致病菌,肠球菌,霉菌和酵母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

一.肠球菌(1)、形态与染色【1】肠球菌为革兰阳性(G+)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及人和动物消化道内。

20世纪80年代以来,肠球菌严重感染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并且由于肠球菌的固有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使许多常用抗菌药物在治疗肠球菌感染时失败。

因此,从分子水平对肠球菌致病因子、肠球菌引起的感染机制与治疗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肠球菌为圆形或椭圆形、呈链状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无芽胞,无鞭毛,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本菌对营养要求较高,在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3)致病性【1】一般而言,肠球菌的毒力不高。

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相比,肠球菌对大多数动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值相当高,而且肠球菌很少引起蜂窝织炎和呼吸道感染。

肠球菌只有在宿主组织寄殖,耐机体非特异及免疫防御机制,并引起病理改变,才能导致感染。

粘附测定显示肠球菌可通过细菌表面表达的为粘附素,吸附至肠道、尿路上皮细胞及心脏细胞。

这些粘附素的表达亦受细菌生长环境的影响。

另外,肠球菌可产生一种聚合物质(系一种蛋白表面物质,可聚集供体与受体菌,以利质粒转移),在体外增强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粘附。

细菌生长环境亦影响肠球菌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

血清中生长的肠球菌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较弱,而肉汤中生长的细菌反应较强。

体外多形核白细胞对肠球菌的有效杀灭作用需血清补体蛋白参与,而抗肠球菌抗体可增强该作用。

(4)、肠球菌属主要检测步骤如下:【2】方法一:肠球菌平板计数法检验程序25g (mL) + 225 mL 缓冲蛋白胨水↓10 倍梯度稀释↓选择2 个~3 个适宜连续稀释度,各取1 mL 分别加入灭菌培养皿↙↘KF琼脂36℃士1℃ 48h 士2h肠球菌琼脂35℃士2℃ 24h士2h↘↙确证实验↓肠球菌阳性↓菌落计数及计算↓报告结果方法二:肠球菌最近似值(MPN )测定法检验程序25g(mL ) + 225 mL 缓冲蛋白胨水↓10 倍梯度稀释↓选择3 个适宜连续稀释度,各取1 ml 分别加入肉汤中↙↘叠氮化钠葡萄糖肉汤管肠球菌肉汤管37℃士1℃ ,24h~48h 35C 士2 ℃ 24h 士2h↓↓↓↓无混浊混浊变黑不变黑↓↓↓↓肠球菌阴性确证实验确证实验肠球菌阴性↓↓肠球菌阳性肠球菌阳性↘↙MPN 值法报告肠球菌数/g(mI)二.霉菌和酵母菌(1)、形态【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

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

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其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

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

霉菌的菌丝。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

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

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

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把霉菌菌丝分成两种类型:无隔膜菌丝和有隔膜菌丝。

(2)霉菌和酵母菌主要检测步骤如下【3】检样↓21ml样品+225ml无菌蒸馏水,均质↓10倍系列稀释↓选择2 个~3 个适宜连续稀释度,各取1 mL 分别加入灭菌培养皿↓每皿中加入15~20mlm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或孟加拉红培养基↓28℃士1℃ 5d菌落计数及计算↓报告结果三.金黄色葡萄球菌(1).生物学特性【4】典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球型,直径0.8μm左右,显微镜下排列成葡萄串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芽胞、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C,最适生长pH 7.4。

平板上菌落厚、有光泽、圆形凸起,直径1-2mm。

血平板菌落周围形成透明的溶血环。

金黄色葡萄球菌有高度的耐盐性,可在10-15%NaCl肉汤中生长。

可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反应阳性,VP反应弱阳性。

许多菌株可分解精氨酸,水解尿素,还原硝酸盐,液化明胶。

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对磺胺类药物敏感性低,但对青霉素、红霉素等高度敏感。

(2)致病性【2】a.溶血毒素:外毒素,分α、β、γ、δ四种,能损伤血小板,破坏溶酶体,引起肌体局部缺血和坏死;b.杀白细胞素:可破坏人的白细胞和巨噬细胞;c.血浆凝固酶:当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人体时,该酶使血液或血浆中的纤维蛋白沉积于菌体表面或凝固,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葡萄球菌形成的感染易局部化与此酶有关;d.脱氧核糖核酸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脱氧核糖核酸酶能耐受高温,可用来作为依据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e.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能产生数种引起急性胃肠炎的蛋白质性肠毒素,分为A、B、C、D、E及F五种血清型。

(3).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检测步骤如下【5】25g(mL ) + 225 mL 生理盐水或磷酸盐缓冲液↓10-1稀释液接入7.5%NaCl肉汤或胰蛋白胨肉汤↓37℃士1℃ 18h~24hBaird-Parker平板,血平板↓37℃士1℃血平板18h~24h,Baird-Parker平板或15h~48h↓↓↓涂片染色观察溶血 BHI肉汤和营养琼脂小斜面↓血浆凝固酶试验↓报告四.沙门氏菌检验(1).生物学特性【6】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

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2).沙门氏菌的致病性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2】沙门氏菌经口进入人体以后,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经淋巴系统进入血液,造成一过性菌血症,即感染过程。

随后,沙门氏菌在肠道和血液中受到机体的抵抗而被裂解、破坏,释放大量内毒素,使人体中毒,出现中毒症状。

(3). 沙门氏菌主要检测步骤如下【7】检样↓25 g(mL)样品+225 mLBPW36 ℃±1 ℃,8 h~18 h ↓↓↓1 mL+TTB 10 mL 1 mL+SC 10 mL↓↓↓42 ℃±1 ℃,18 h~24 h36 ℃±1 ℃,18 h~24 h↓↓BS XLD(或HE、显色培养基)↓↓36 ℃±1 ℃,40 h~48 h36 ℃±1 ℃,18 h~24 h↓挑取可疑菌落↓TSI,赖氨酸,NA,靛基质,尿素 (pH 7.2),KCN↓↓↓↓↓生化鉴定试剂盒或全 H2S+ 靛基质- H2S+ 靛基质+ H2S-靛基质-尿反应结果与左自动微生物生鉴定尿素-KCN- 尿素- KC 素-KCN- 侧描述不符系统赖氨酸 + 赖氨酸 + 赖氨酸 +↓↓↓↓↓甘露醇+、山梨醇+ ONPG-↓↓↓↓↓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非沙门氏菌↓报告五.常见致病菌的检测的意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的概念在国人的意识中也有了一定的变化。

过去的食品药品安全,主要集中表现为食品与药品量的安全,就是吃饱能治病的问题,所以有“深挖洞,广积粮”的说法。

而现代社会基本上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国人对食品与药品安全的理解,更多地关注食品与药品“质”的安全。

这是一个大的飞跃。

而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是食品与药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食品卫生控制中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提前做好致病菌的检测具有非常大的意义。

六.参考文献【1】百度百科。

【2】食品伙伴网。

【3】GB 4789.28-20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霉菌和酵母菌的检验。

【4】百度文库。

【5】GB 4789.10-20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

【6】百度知道。

【7】NY/T 550-2002 动物和动物产品沙门氏菌检测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