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丁元军老师)复习题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丁元军老师)复习题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丁元军老师)复习题

复习题

一、简答:

(一)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经学,七经,与七经有关的。史学,历史。子部,诸子。集部,剩下的文学。

(二)孔子作六经;孔子删诗、正礼、订乐、撰易、叙书、作春秋

(三)七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孝经》

(四)道术与方术;古代完备的理想的社会方术-与道术相对的实际社会

(五)四科十哲;

首科德行(颜子、冉牛、闵子、仲弓)、

言语(子贡、宰予)、

政事(子路、冉求)、

末科文学(子游、子夏)

(六)具体而微;最真实的东西最普遍(具体:全体)。与德行科相关

(七)为仁由己;去做仁义的事情完全取决于自己(孔子说给颜子的话)

(八)得正而毙;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尽己)恕(推己)而已矣。”形容曾子死时是得到正道

(九)思孟学派;思孟学派应该是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通称其中子思学派是儒家最正统的学派

(十)孟子辟杨墨;孟子辟杨墨是指《孟子》—书中记载的孟子对杨朱及墨翟的批判论述,处今之世,不拒扬墨者,非孔子之徒也

(十一)虚位与定名;“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虚位-从墨家看,儒家的道德是虚位的定名-从墨家看,儒家的礼乐是定名的

虚位:指道与德,形式性的概念,空洞。

定名:有实在的内涵的“仁义”。

儒学不论道,而是将道托付给了仁义。

(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一定属于哪一个人独属的,(建元四年)由董仲舒提出的政治文化策略,汉武帝采纳,在中央设国学,回归一元,一次回归而非创新。

(十三)清议与清谈;

清议-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清谈-清议之后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

(十四)道统;道统(儒家的最高明的道理)

(十五)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天理当然;天理---天理,当然(解释天理,祈使句,一种绝对(-天)命令(-天命))而已矣。(让你去做人才会做的事情)

(十七)宋五子;

周敦颐(周濂溪)、邵雍(邵康节)、张载(张横渠)、程颢(程明道)、程颐(程伊川)

(十八)濂洛关闽;理学四大学派:濂学:无极而太极,关学:太虚即气,洛学:体贴天理,性即理也,闽学:月印万川。

周:志伊尹之学,学颜子所学。以天下为己任,不迁怒,好学。

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程:语录体,不立文字,有书信。

朱:《四书集注》

(十九)《四书》;

先读《大学》(大学之道,在明名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得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发明超越),次读《中庸》,以查夫古人之微妙处。

(二十)“横七竖七”;

横七为横七首,指孔子所作七经(六经+论语)

竖七为纵七段,之中国哲学史可分为七部分

先秦百家诸子、两汉气学诸子、魏晋玄学诸子、隋唐佛学诸子、宋明理学诸子、清代朴学诸子、当代哲学诸子

(二十一)本末;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二十二)体用;

体(古时与祭祀有关,一个东西它本身)用(发用,作用)

有体必有用,用乃体之用,即体即用,体用无二。

(二十三)道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二十四)几希;几-微小希-通“稀”,稀少

孟子-人之所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二十五)阴阳;阴阳-都是一个气,形而下学。相反相对,相生相成。

1.一气之两面。一切有形有质的东西是气。

2. 阳是动的、变化、创新的;阴主静。

(二十六)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柔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种地)

(二十七)肖;骨肉相似

相像的意思。本义:五体末端。头,双臂,双脚。引申义:物体末端。派生义:相似,相像。

(二十八)践形;

践行-源自孟子

形(形象)色(神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古代哲学术语,体现人所天赋的品质,把我长成这个样子的意义也就是作为人的意义积

极地表现出来。尽性。

(二十九)三达德;子曰:“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又曰:“好学近乎知,力学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三十)心者性之郛郭;身体是心理的现象学(身体是心理的表征)

(三十一)艺能;(技艺性的能力,后天的)-人能

(三十二)良知良能;良知良能(出自《孟子》,不学而能,不虑而能)-天能“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三十三)四端;

四端,是儒家称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三十四)天命之谓性;出自中庸

天命,就是天的命令。“天令之谓命。”按照朱熹的说法:“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 是说天所赋予的气与理的时候,也必然赋予了与之相符的使命。

(三十五)求放心。

战国孟子用语。指通过找回丧失的“本心”,恢复善性,培养善德。“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二、分析:

(一)张南皮曰:“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俾学生心术壹归

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使学生思想统一到纯正,然后以西学锻造他的智识,练这种技能,一定期以后形成人才,各适其使用,以达到仰副国家,造就通才,谨慎防范流弊的目的。”

(二)范文正曰:“吾儒之职,去先王之经则茫乎无从矣。又岂暇学人之巧,失其故步!但惟精惟一,死生以之。”

“我读书的职责,离开了先王的经历则茫然没有听从了。又哪有空闲时间学习别人的技巧,失其故步!但惟精惟一,生死以之。”

(三)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

丘窃取之矣。”

孟子说:“圣王采诗的事情停止了,《诗》也就没有了,《诗》没有了,《春秋》便出现了。晋国的《乘》,楚国的《祷杌》,鲁国的《春秋》,是一样的。所记载的是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所用的笔法是一般史书的笔法。孔子说:‘扬善抑恶的大义,我在《春秋》上便借用了。”

“诗亡”与“《春秋》作”之论背后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它既体现着春秋战国之际政治系统与文化系统由合而分的历史轨迹,又展示着儒家士人话语建构的乌托邦精神;既昭示了从孔子到孟子社会文化空间的变化,又彰显了儒家士人重新统一意识形态与现实政治的强烈愿望。

(四)历史地言之,孔子之前,中国有历史;哲学地言之,孔子之前,中国无历史;经学地言之,孔子之后,中国无历史。

在孔子之前,中国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但是中国的哲学是从孔子开始,所以在哲学上,孔子之前没有历史;在经学的意义上,无论五经六经还是七经,孔子作春秋之后再无经可言。

(五)刘向曰:“夫子殁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分析:一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分两步崩塌,微言先断,后大义(残存于七十子)而乖。孔子思想分两次断绝这句话说明了当时中国思想文化经历的大跌荡,孔子去

世后,从道术的时代转变到了方术的时代,七十子去世后,则进入了从经学到子学的过渡时代。

(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七)董子曰:“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董子即董仲舒,是汉代时一位大儒,但也不是完全正统的醇儒。世间的各种法则、规律、道理都来源于天。道的性质:1. “天不变,道不变”体现了“道”的永恒性。2. 道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而皆准”。3. 道有先验性,是先于经验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因时而变、因地而异、因人而易的都不是道,道不是意见、思想或学说,形而上者谓之道。

(八)董子曰:“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正:纯正。义:交情,情谊。谋:谋求。利:好处。应当端正与人相交往的态度,不要

为了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取某种好处或达到某种目的,才决定和他人结交。阐明其中的道理,而不要多想什么功勋。

这句话是说做事要想的是匡扶正义,而不是个人利益。

儒家是全套式的学问,是一套完备性的学说,上反虚无主义,下反功利主义。

(九)孟子曰:圣人与我同类者……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

圣人也是凡人。人之所以为人,人心交集之处。圣人是人类最好的代表者。理义使我的内心喜悦,就像猪狗牛羊肉合乎我的口味一样。刍豢 chúhuàn:牛羊猪狗等牲畜。

孟子对圣人、理、义的看法。人无分贵贱,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人心之所同然者是天理与仁义。只是圣人先于我们得到了理与义。

人们应当追求理义。

(十)朱子曰:“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得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察夫古人之微妙处。”

.四本书是一个整体,先说什么是知识,,论语为根本,既是四书根本,又是五经根本,是儒学经典的根本,从孟子中感受孟子对论语的理解,把所有儒学中的道理归为中庸

(十一)朱子曰:“《四书》,五经之阶梯书也。”

先读四书(预备性的),后读五经。拾级历阶,升堂入室。

四书治,五经可以无治而明。

五经中,诗、书、礼、乐、易、春秋

(十二)朱子《观书有感》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

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从读书的角度来看,朱子意在点明读书的重要性,诗书便是源头活水,读书应当坚持不懈,求异求新。

从理学的角度来看,朱子意在天理作为源头,生机勃勃,不盈不竭。

朱子的性情理论的表现。

(十三)朱子《春日》诗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

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诗中的泗水暗指孔门,寻访便是指寻求孔门之道、圣人之道。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东风面借指春天,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貌和特征很容易识别,者万紫千红的景象都是春光点染而成,每朵花都是天地的精神。表明了朱熹理一分殊的观点,即天理是惟一的,在真正的世界理有分化。道理有无穷无尽的显示,世界上的事物虽然千差万别,但最终又不得不受同一的宇宙本体支配。

(十四)吕晚村《答潘用微书》:“幼读朱子《集注》而笃信之,因朱子而信周程,因程朱而知信孔孟。故与友人言,必举朱子为断。”

《四书集注》。忠诚地信仰,深信不疑。折中的标准。想回到周朝、

孔孟时代。

(十五)《荀子·非相》曰:“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其二足而无毛也,以

其有辨也。”

理性,分辨思考的能力。

《礼记》: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说文解字》“人”字部: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象臂胫之性。

天之道,曰阴与阳;地之道,曰柔与刚;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人,曰三才。)

人之形:中道之气,精髓、中轴所在。正、醇。

物之形:偏、驳。

(十六)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他。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

(十七)《尚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

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类是万物之灵。

(十八)《左传》成公十三年:“刘康公曰:‘吾闻之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民:人。中:不偏不倚。

得到天地之间关于中的气就成了人。

(十九)《礼记·礼运》:“人者,天地之心。”又,《说文解字》曰:“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人者,天地之心。(天地的正中心)/人,天地知性最贵者也(天地之生,以人为最宝贵的)

(二十)《孟子·尽心上》:“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人的身体容貌是天生的,只有圣人有了天生的容貌,又能完成天赋的道理,最后能将天理体现在行动上无愧于这一天赋。

朱子集注曰:众人有是形,而不能尽其理,故无以践其形;惟圣人有是形,而又能尽其理,然后可以践其形而无歉也。

寻常人有了天生的容貌,却不能靠行动来体现天赋的道理,唯有圣人能做到践形。

(二十一)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

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达:普遍。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

(二十二)程明道曰: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良知良能,都不是从哪里学来的;是出自于天性和本能,不是依赖人力所能达到的。

(二十三)《易》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二十四)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先王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用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施行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根据在于,)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不是想借此同孩子的父母攀交情,不是要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名声,也不是讨厌那孩子惊恐的哭叫声才这么做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的,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的,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的,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开端,羞耻心是义的开端,谦让心是礼的开端,是非心是智的开端。

朱子集注曰:“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仁、义、礼、智,性也;

心,统性情者也。端,绪也。因其情之发,而性之本然可得而见,犹有物在中而绪见于外也。

(二十五)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指的是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找回来那丧失了的善心罢了。

三、论述:

(一)请结合《论语》总章一四二:“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谈一谈你对金圣叹所谓“善论道者论道,善论文者论文”,其间“论道者”与“论文者”之区别,以及,对“文学通情,史学明故,哲学达理”这一提法之含义的理解。

孔子说:“觚不像个觚了,这也算是觚吗?这也算是觚吗?”

觚,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3升,一说是2升) 觚不觚:觚不成其为觚。形容似像而又不像的意思。早在孔子之前,以礼乐为核心的文化符号体系就已存在,只是由于缺少伦理价值观念的支撑,使得这一体系十分松散、很不牢固。而儒家的所谓“建构”,就是要以“仁学”的价值观念来支撑“礼乐”的符号体系,以克服“礼崩乐坏”的局面。针对当时文化符号体系混乱的现状,孔子曾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的慨叹。在他看来,“觚不觚”这类表层符号的混乱,意味着“君不君”、“臣不臣”等等深层价值观念的动摇。因此,他竭力主张以“正名”的方式来重新整顿价值观念和符号体系,并理顺二者之间的表里关系:“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以孙悟空之身世生平为例,将他从石头缝里蹦出来作为叙述的起点,和将他从水面倒影中认出自家本来面目作为起点,两种做法意义有何不同?由此而言,将中国哲学史之起点作为一个重大问题加以讨论其必要何在?

哲学起于对自己的认识

这里的起点是标准、权衡的意思。

程子曰:“人无权衡,则不能知轻重;圣人则不以权衡而知轻重矣。圣人则是权衡也。”论道、学习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找到尺度、权衡,不可用极端的思想为起点。这里把孔子当作“尺”、“规矩”,以儒家为尺度。孔子自称对古代文明“述而不作”,其实他的学派是对古代文明的重新诠释,取古代文明的精华,创立一个文明传统。

另外,尧舜尽管至善至美,他们究竟如何治理天下却是无从知晓的了。即使夏商二代的典章制度,由于文献不足之,也已无法详知。唯有西周去今未远,文献足备,是今日君主效法的最好楷模。而孔子一直致力于通过对西周遗留的文化典籍的重新阐释来建构完整的社会价值系统,从而达到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社会哲学,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道家则强调人内心自然自动的秉性。按照儒家的理论,理想的人生包括对宇宙的高度认识,同时又是处在三纲五常的范围之内的。)

儒家思想对中国哲学史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中国哲学史的尺度还是其核心成分。中国哲学史的起点无非就是从孔子开始,孔子作为一个圣人,一个衡量,他把中国在他之前的哲学集以大成,在他这里达到一个绝对的中国哲学的鼎盛,这也就是所说的“道术”阶段,从孔子的“道术”阶段开始,儒家思想开始慢慢分流瓦解,形成“方术”的时期,但后来的儒者无一不是在向孔子的那个起点,那个哲学最高端的时期看齐,所以,一旦中国哲学史的起点明确,那就完成了一半。

(三)请简述你对中国哲学史的总体概观。为什么说,儒家是中华文明的主干?

孔子不仅创作了历史著作《春秋》,还编选《诗经》,整理、考订《书经》、《礼记》、《乐经》、《尚书》等。特别是孔子学习、研究《周易》,达到了“韦编三绝”的情状。

孔子不仅创造文化、保护文化,还大兴教育,培养出众多学生,从而使儒学成为很大的流派。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当之无愧。

文王也好,孔子也好,他们都不是机械的继承前人的文化,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

孔子之后,还出现了很多对儒学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最为典型的有孟子、董仲舒、贾逵、朱熹、王守仁、顾炎武等。这些人物,对于继承儒学的精神,维系儒学的命运,开创儒学新天地,并将儒学构建成庞大的思想体系和拓展成浩瀚的文化海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道家至庄子之后,便基本没有大师级的继承者了。佛家也是如此,唐代六祖大师创作《坛经》之后,再无人创作可与坛经比肩的作品。其它诸家亦是如此,后继乏人,学问、学术欠彰。相比之下,只有儒学如滔滔江河,滚滚东流,永不枯竭,气象峥嵘。

(四)自孟子创为“践形”说,儒者屡屡畅发此义,以为人生根本义务之所在。如张子曰“其践形,惟肖者也”,宋潜溪诗曰“须知学践形,庶不惭载覆”等等。请谈谈“践形”说的意义,人何以必须由“人模人样”,真正实现为“像模像样”之“肖”?

以儒家来说,孔孟荀的修养不仅仅是宋明儒学所强调的心性工夫,更强调身体的“践形”工夫。

人之生命显然包含着身体(小体)与心灵(大体),则其生命是身心不离

的现实生命。身体之各机官与其官能,无一非人所必须的能力。因此,孟

子说:『形色,天性也』;而其所谓『践形』,则是心德透过身体的能力

以完成其目的之谓,亦即是所谓大、小体融合无间,化为一体之谓。然而

,心德与身体之间,假若没有任何联系,则两者之间的融合无间,化为一

本(即践形)是空虚之言。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是以气联系的有机体,

而成为小宇宙的人也是一个有机体。孟子继承这样的思想,而也以气联系

心灵与身体。但是,心对于形气具有优先性、统帅性。并且,所谓心既不

是心理学上的感性作用,也不是理性上的认知心,而是具有评价与训令(

即良知、良能)作用及能力的道德德性心。孟子所谓性善,即指人实在的

可能性是可以为善。因为,他所说的人性是指人之实在情况即其自然之势

,而人之自然之势即是由心德来统帅形气之谓。善端的心德统帅形气,则

当然可以为善。因此,所谓性善便是心德与身体融合无间的践形的可能基

础。但是,因为性善是人实在可以为善之谓,并不意谓着人在实际生活上

皆为善;所以若不顺其自然之势,则人又可能为不善。是故,我们达到践

形之际,还须要一些功夫。达到践形功夫,因心为优先、统率者,而先要

坚立其大体。坚立大体之方法便是心自己觉悟,向自己内求;并且立志于

作为善端的心德之完成。次之,心德只是端绪、萌芽,因而要扩充其心德

以推广到每件事情。此中,有直接地把端绪扩充而完成的积极法,也有间

接地减少生理欲望的消极法,再也有实际生活上由自己的感受而推想别人

之感受的『推己及人』法。但是,人类社会是复杂、多样的,因而在道德

实践上必定有不如预期的事情发生;此时,先要『反求诸己』。而且,人

类社会在变化发展当中,道德也不是已僵化的德目;因而经常的礼法不一

定是对的,我们必须保持『权宜』这个实践上的变通法。如此,才能完成

『践形』。然而,所谓践形是指心德与形气之一体化,则也应该探究形气

之功夫。因此,孟子又有『养浩然之气』的功夫。浩然之气必须『配义与

道』才能形成,则要做积善的『集义』功夫。达到践形,便完成整个生命

的道德精神化,则能『知性』、『知天』、『立命』。『立命』的意义便

是人地位之提高。由此,可以有信心地说『万物皆备于我』。践形圣人的

浩然之气(气概)可以『塞于天地之间』,且必定『与人为善』,这好比

天地之培养万物,故又说『与天地同流』。

(五)《尚书》曰:“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左传》引刘康公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周子曰:“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请谈谈对这些话的理解,并据此谈谈你对于人之所以为人、人在天地之间的地位、人与万物之关系等问题的看法。

人之形:中道之气,精髓、中轴所在。正、醇。

物之形:偏、驳。

周敦颐《太极图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意思: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变化生成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现象变化无穷。只有人得到它的灵秀而最为明智。秀:突出来,高人一等。灵:聪明,不呆滞。灵巧,机灵,灵慧。周敦颐继承了《周易》中万物产生得益于阴阳二气交合的思想,指出人也是阴阳二气化生的产物,是世间万物中最聪明、最优秀的。

现代进化论表明,人处于生命进化链条的最高级阶段,具有较好的形体条件,完善的脑部结构以及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精神文化,这些都是其他生命形式无法比拟的。

人要自觉地意识到他作为最高生命形式的使命,不能局限于一个物种进行思考,而要超越物种,关注整个生命进化历程。

人是万物之灵,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生命形式。茫茫人海,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一个生命的奇迹。生而为人,就应该知道生命的宝贵,应该感谢造化的恩赐。

每个人都应该珍爱生命,感悟生活的美好。并且争取成为社会和国家有用之才。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丁元军老师)复习题

复习题 一、简答: (一)四部(分类法);经史子集经学,七经,与七经有关的。史学,历史。子部,诸子。集部,剩下的文学。 (二)孔子作六经;孔子删诗、正礼、订乐、撰易、叙书、作春秋 (三)七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孝经》 (四)道术与方术;古代完备的理想的社会方术-与道术相对的实际社会 (五)四科十哲; 首科德行(颜子、冉牛、闵子、仲弓)、 言语(子贡、宰予)、 政事(子路、冉求)、 末科文学(子游、子夏) (六)具体而微;最真实的东西最普遍(具体:全体)。与德行科相关 (七)为仁由己;去做仁义的事情完全取决于自己(孔子说给颜子的话) (八)得正而毙;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尽己)恕(推己)而已矣。”形容曾子死时是得到正道 (九)思孟学派;思孟学派应该是子思学派和孟子学派的通称其中子思学派是儒家最正统的学派 (十)孟子辟杨墨;孟子辟杨墨是指《孟子》—书中记载的孟子对杨朱及墨翟的批判论述,处今之世,不拒扬墨者,非孔子之徒也 (十一)虚位与定名;“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虚位-从墨家看,儒家的道德是虚位的定名-从墨家看,儒家的礼乐是定名的 虚位:指道与德,形式性的概念,空洞。 定名:有实在的内涵的“仁义”。 儒学不论道,而是将道托付给了仁义。 (十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一定属于哪一个人独属的,(建元四年)由董仲舒提出的政治文化策略,汉武帝采纳,在中央设国学,回归一元,一次回归而非创新。 (十三)清议与清谈; 清议-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清谈-清议之后汉代士大夫对时政的评论 (十四)道统;道统(儒家的最高明的道理) (十五)十六字心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四川大学护理考研试题

四川大学护理考研试题

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护理学综合科目代码:308# 适用专业:护理学 一、单选题(120题,每题1.5分,共180分) 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通常不包括: A.人 B.环境 C.健康 D.疾病 E.护理 2.个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过程称为: A.压力反应 B.压力适应 C.心理应对机制 D.心理反应机制 E.行为反应 3.某女35岁,通过护理评估和资料分析确认其目前存在以下护理问题,你认为应该首先处理的问题是: A.腹泻 B.语言沟通障碍 C.皮肤完整性受损 D.清理呼吸道无效 E.焦虑 4.某患者因丧失亲人过度悲哀而出现失眠、血压升高,请问影响此患者健康的因素是: A.心理因素 B.生物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E.行为因素 5.有关护患沟通,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护患沟通时护士应能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 B.护患沟通时护士应能维护服务对象的权利 C.护患沟通时护士应及时对服务对象做出反应 D.护患沟通时

护士应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 E.护患沟通的同时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信息 6.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称的护士角色是: A.管理者 B.决策者 C.权威者 D.协调者 E.指挥者 7.某患者在被告之患了结肠癌时,第一反应是“那不是真的,一定是搞错了”。此种情景表明患者采取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A.转移 B.投射 C.外射 D.否定 E.幽默 8.下列关于护理目标的描述,符合护理目标陈述规范的是: A.三天后病情好转能在床下活动 B.服务对象自述疼痛消失 C.各项护理措施能有效实施 D.能坚持锻炼减轻体重5kg E.患者每周体重减轻0.5kg 9.下列各项中,不利于护患间信息准确无误传递的是: A.必要时重述 B.调查式提问 C.适时澄清 D.不急于下判断 E.概括性小结 10.某男54岁,患慢性糖尿病20年,因低血糖昏迷而急诊入院,入院初期,护患关系的模式应为: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协作-合作型 E.主动-主动型

四川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分题型)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真题(分题型) 现代部分 一、填空 (一)请在空白处填上下列作品的作者 1.《我之文学改良观》2 刘半农 2.《妖梦》林纾 3《美文》周作人 4.《赤都心史》瞿秋白 5.《梦珂》丁玲 6.《雨巷》戴望舒 7.《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 8.《咀华集》刘西渭 9.《风雪夜归人》吴祖光 10.《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周扬 11.《沉沦》郁达夫 12.《锻炼》茅盾 13.《逼上梁山》杨绍萱 14.《匪徒颂》郭沫若 15.《建设的文学革命论》胡适 16.《在医院中》丁玲 17.《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 18.《摩罗诗力说》鲁迅 (二)请在空白处填上下列形象出自哪位作者的何种作品 1.屠维岳茅盾《子夜》 2.刘振声田汉《名优之死》 3.方治国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4.孟祥英赵树理《孟祥英翻身》 5.张裕民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6.老通宝茅盾《春蚕》 7.赵子曰老舍《赵子曰》 8.爱姑鲁迅《离婚》 9.汪文宣巴金《寒夜》 10.花金子曹禺《原野》 11.夏瑜鲁迅《药》 12.赵惠明茅盾《腐蚀》 13.杜大心巴金《灭亡》 14.祁瑞宣老舍《四世同堂》 15.陈白露曹禺《日出》 16.俞实夫夏衍《法西斯细菌》 17.金素痕路翎《财主的女儿们》 18三仙姑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19萧涧秋柔石《二月》 20.金佩璋叶圣陶《倪焕之》 (三) 1.1917年,陈衡哲的短篇小说《一日》发表于《留美学生季报》第四卷夏季2号上,标志着新文学第一篇白话小说的诞生。 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体短篇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4 3.《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5 4.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初版于1920 年3月。 5.“三大主义”是由陈独秀在其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提出来的。2 6.《我之文学改良观》的作者是刘半农。3 7.胡适提出的“八事”包括不用典、不讲对仗、不模仿古人、不避俗词俗字、不作无病之呻吟、 须言之有物、须讲求文法、务去陈词滥调。(举出八事中的五事即可)3 8.“八事”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来的。 9.《女神之时代精神》系闻一多所作。3 10.鲁迅在《灯下漫笔》一文中将中国历史概括为这二段话:“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11.谈及“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鲁迅认为:“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 12.吕纬甫出自小说《在酒楼上》。 13.鲁迅第一本杂文集是《热风》。 14.“墨写的谎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是鲁迅的至理名言。 15.巴金的“人间三部曲”包括《憩园》、《寒夜》、《第四病室》。5 16.巴金晚年创作的散文集是《随想录》。 17.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 18.茅盾的《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5 19.茅盾“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 20.茅盾写于40年代的《腐蚀》的女主人公叫赵惠明。 21.屠维岳是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中的人物。 22.老舍《四世同堂》分为小羊圈、偷生、事在人为。 23.面对腐败的黑暗和现实,常四爷发出“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一悲愤、心酸的呼号。 24.王利发出自《茶馆》。 25.《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诗集《猛虎集》中的作品。3 26.《月下雷锋影片》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诗集《我的一片天空》中的作品。 27.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实现的历史。” 28.“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飏,飞飏,飞飏,----/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选自诗歌《雪花的快乐》。 29.袁可嘉是“中国新诗派”的重要诗人和理论家。 30.“中国新诗派”的代表诗人是穆旦、郑敏、陈敬容、袁可嘉。 31.“湖畔诗人”包括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 32.九叶诗派包括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

四川大学护理_综合考研真题版

四川大学 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护理学综合 科目代码:308# 适用专业:护理学 <试卷共14页)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一、单选题<120题,每题1.5分,共180分) 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通常不包括: A.人 B.环境 C.健康 D.疾病 E.护理 2.个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过程称为: A.压力反应 B.压力适应 C.心理应对机制 D.心理反应机制 E.行为反应 3.某女35岁,通过护理评估和资料分析确认其目前存在以下护理问题,你认为应该首先处理的问题是: A.腹泻 B.语言沟通障碍 C.皮肤完整性受损 D.清理呼吸道无效 E.焦虑 4.某患者因丧失亲人过度悲哀而出现失眠、血压升高,请问影响此患者健康的因素是: A.心理因素 B.生物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E.行为因素 5.有关护患沟通,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护患沟通时护士应能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 B.护患沟通时护士应能维护服务对象的权利 C.护患沟通时护士应及时对服务对象做出反应 D.护患沟通时护士应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 E.护患沟通的同时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信息 6.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称的护士角色是: A.管理者 B.决策者 C.权威者 D.协调者 E.指挥者 7.某患者在被告之患了结肠癌时,第一反应是“那不是真的,一定是搞错了”。此种情景表明患者采取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A.转移 B.投射 C.外射 D.否定 E.幽默 8.下列关于护理目标的描述,符合护理目标陈述规范的是: A.三天后病情好转能在床下活动 B.服务对象自述疼痛消失 C.各项护理措施能有效实施 D.能坚持锻炼减轻体重5kg E.患者每周体重减轻0.5kg 9.下列各项中,不利于护患间信息准确无误传递的是: A.必要时重述 B.调查式提问 C.适时澄清 D.不急于下判断 E.概括性小结 第1页10.某男54岁,患慢性糖尿病20年,因低血糖昏迷而急诊入院,入院初期,护患关系的模 式应为:

四川大学当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 一、文论 □转折期[四十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各种倾向、流派、力量的关系重组] [现代观念自民国传承而当代文学的转折是观念的转折] ·第一次文代会 1949.7 毛泽东主持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起点延安文艺顺其自然的产物 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把文学关起来革命思维战斗功能教育人民 延安文艺:文学工具论文学对于政治的工具性地位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变革和断裂文艺界斗争-文艺批评推崇自我判断、控制、审查的主体 左翼文学:革命文学、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强调文学的工具性和阶级性 延安文学是当代文学的前身当代文学是延安文学的延续 ·批判武训传[1951年] 意在整合全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和意识形态 ·批判胡风文艺思想[1955年] 胡风:国统区文艺思想领袖强调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家主体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 社会历史的批评方式强调典型性和阶级性 ·新写实主义 要求真实[写实主义核心]且正确[符合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革命需要] 内在矛盾作者自己的体验和经历无法如实进入文本 ·人民文学 人民与敌人的概念强调人民性、政治性、阶级性 区别的人的文学(强调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独立平等)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要求作家遵守社会主义的要求社会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化和阶级性 不同于现实主义对真实性和逼真性的要求被政治偷换了概念 □启蒙期 ·第四次文代会 1979.10邓小平主持其讲话虚化了政治正确强调人民、艺术 主题潜移默化不再是政治和工农兵 在一定程度上把文学“放了出来”不可逆转的自由最后一次高强干预 ·周扬晚年的纠编失败 1983 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异化问题马克思体系的核心是人为文艺注入人道主义失败 二、小说 □十七年文学 ·红色经典 《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 其目的在于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统一思想、打造政治合法性 其创作在意识形态上马哲为指导、强调阶级斗争和战斗性、充满战争思维 其问题→丧失独立性和真实性,单一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文学异化关注阶级性和党性、忽视人性 →作家主体经验的缺失:当权者对“生活”合法性[工农群众]的界定所导致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doc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号:303066030课序号:课程名称:计算机基础及C程序设计语言 任课教师:刘亚梅刘洋任瑞玲曾晓东余勤罗伟王茂宁王忠邓丽华成绩: 适用专业年级:2012级学生人数:印题份数:学号:姓名: 考试须知 四川大学学生参加由学校组织或由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考试,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和《四川大学考场规则》。有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一律按照《四川大学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处罚条例》进行处理。 四川大学各级各类考试的监考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四川大学考试工作管理办法》、《四川大学考场规则》和《四川大学监考人员职责》。有违反学校有关规定的,严格按照《四川大学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注:本题及以下各题均以VC++6.0为软件编程平台) 1.一个C程序总是从_______开始执行的。 A)main函数B)程序的第一行 C)程序的第一个函数D)不固定位置 2.以下对C语言的描述正确的是。 A)函数允许嵌套定义B)编译时不检查语法 C)用户所定义的标识符必须以字母开头D)转义字符以“\”开头 3.下列C语言中运算对象必须是整型的运算符是。 A) %= B) && C) = D) *= 4.若有以下程序段:int c1, c2=3, c3=2; c1=(float)c2/c3;则执行后,c1、c2的值分别是。 A)0,3.0 B) 1,3.0 C) 0,3 D) 1,3 5.下列变量定义中合法的是。 A)short_a=0xda; B)double b=1+5e2.5; C)int a=‘A’; D)float 2_and=1-e-3; 6.若变量已正确定义并赋值,符合C语言语法的表达式是。 A)++(a+1) B)a=7+b/c=a++ C)a=a+7=c+b D)a=’\0’ 7.设int a=1,b=2,c=3,m=4,n=5,p=3;,则执行表达式(a=m10);,则a和b的值分别是。 A)10和1 B)10和0 C)11和0 D)11和1 11.以下4个选项中,不能 ..看作一条语句的是。 A)if (b= =0) m=1;n=2; B)a=0,b=0,c=0; C)if (b==0){m=1;n=2;} D)if (a>0); 注:1试题字迹务必清晰,书写工整。本题8 页,本页为第 1 页

2013四川大学丁元军《中华文化》哲学篇复习思考题

第一、第三周复习题 一、四部; 二、国学为什么不是“国故学”? 三、为什么要说“国学惟欲其旧”? 四、通过以下对于道的两组说法,谈谈你对于道的理解: (一)表诠(正的说法、肯定的说法)的三种: 1,“天不变,道亦不变” 2,“放之四海而皆准” 3,“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二)遮诠(负的说法、否定的说法)的三种 1,“此一时也,彼一时也”者非道 2,“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者非道 3,“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者非道 第五周复习题 一、从“文学通情,史学明故,哲学达理”的比较出发,谈谈你对哲学的理解。 二、请比较庄子“道行之而成”与王船山“行而后知有道”两种说法。 三、“虚位”、“定名” 四、为什么说,只用“道德”两个字说儒家还不够,一定要说“仁义道德”才足以表达儒家 之为儒家的根本含义? 第六周复习题 一、五经、六经、七经 二、孔子对于六经分别做了哪些工作?(删诗、叙书、订礼、正乐、赞易、作《春秋》) 三、辨析下面的说法: (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二)“《春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四、分析: 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孟子》总章一一〇) 第七周复习题 一、四书、思孟学派 二、先秦诸子十家 三、辨析下面的说法: 孔子不是与诸子并列的先秦诸子之一;《论语》也不是诸子类的作品,而应当被归为六经的范围。 四、分析: (一)《论语》总章二七八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二)《论语》总章一九一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篇期末满分论文范本2

观“己学” ——读《“己学”发略:本体的综合构造与儒家的生命哲学》 郑蓁芃法学院2015141021172 【摘要】“己学”是对于传统儒学的新发展。通过对“己”和“己学”的发展沿革,小至人伦日用,大至哲学体系建构,广至精神层面的剖析,浅谈我对“己学”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己学;儒家;生命哲学;人伦日用;为己精神 一、何为“己学” “己”既是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在宇宙意义上立论的,也是事实上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己学”就是以“己”为本体,“理”、“物”、“心”不即不离,浑然一体,上达宇宙本体,下致人伦日用的一门即本体即功夫即境界的超融意义的现代新儒学。孔子言其学问为“为己之学”,一般认为这是“己学”的前身。“己学”是近代以来对于传统儒学的改造,它挣脱升华于儒学,同时又与传统儒学保持着一脉相承。它以自我为宇宙的本体的,“一己遍照” 是“己学”的全幅的统摄。 二、“己学”的发展沿革 “己学”的发源可以认为十分悠久,在孔孟之前,就已经有了对“己” 的关注。i在“己”概念觉醒之后,孔子对于“君子”概念的阐述又丰富了“己” 的内涵。之后,在儒家发展中,“己”在不同时代因主流思想家的不同侧重,而展现出不同的形态,朱子言“理”、阳明言“心”,龙川水心言“物”,这些都是“己学”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展现。无论是气、理的范畴还是心、物的范畴,都是在对先秦儒家“己”和“仁”的延续。“己学”所展现出来的内涵是包容的,广泛的。 特别注意的是,在隋唐三教合流时期,“己学”是作为历史的受益者存在的。“己学”得以突破传统的视野,汲取佛学中看破尘世涅槃升华的佛性思维以及西方基督教消解人世间的自己的自我实现的原罪观念,建立了一种具有广泛基础的道德性秩序,在对自我生命虚无的肯定(西方基督教)和对自我生命真实的肯定(儒学)的碰撞之中,建立起具有普适性的生命哲学体系。 新中国建立以后,观解的形上学之说,由牟宗三先生首先阐述,经由唐君毅、徐复观、方东美先生发展,和成中英、余英时等的完善,新佛学、新心学最终到新易学的发展渐渐向“己学”过渡。 三、“己学”的人伦日用 根据对于“己”以及“己学”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己学”不是高高在上的,它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语皆关乎“己”,一举一动皆源于“己”。“己学”是由体涉用,体用不二的体系。

四川大学护理考研试题

四川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护理学综合科目代码:308# 适用专业:护理学 一、单选题(120题,每题1.5分,共180分) 1.护理学的基本概念通常不包括: A.人 B.环境 C.健康 D.疾病 E.护理 2.个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过程称为: A.压力反应 B.压力适应 C.心理应对机制 D.心理反应机制 E.行为反应 3.某女35岁,通过护理评估和资料分析确认其目前存在以下护理问题,你认为应该首先处理的问题是: A.腹泻 B.语言沟通障碍 C.皮肤完整性受损 D.清理呼吸道无效 E.焦虑 4.某患者因丧失亲人过度悲哀而出现失眠、血压升高,请问影响此患者健康的因素是: A.心理因素 B.生物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E.行为因素 5.有关护患沟通,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护患沟通时护士应能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 B.护患沟通时护士应能维护服务对象的权利 C.护患沟通时护士应及时对服务对象做出反应 D.护患沟通时护士应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 E.护患沟通的同时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信息 6.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称的护士角色是: A.管理者 B.决策者 C.权威者 D.协调者 E.指挥者 7.某患者在被告之患了结肠癌时,第一反应是“那不是真的,一定是搞错了”。此种情景表明患者采取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A.转移 B.投射 C.外射 D.否定 E.幽默 8.下列关于护理目标的描述,符合护理目标陈述规范的是: A.三天后病情好转能在床下活动 B.服务对象自述疼痛消失 C.各项护理措施能有效实施 D.能坚持锻炼减轻体重5kg E.患者每周体重减轻0.5kg 9.下列各项中,不利于护患间信息准确无误传递的是: A.必要时重述 B.调查式提问 C.适时澄清 D.不急于下判断 E.概括性小结 10.某男54岁,患慢性糖尿病20年,因低血糖昏迷而急诊入院,入院初期,护患关系的模式应为: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协作-合作型 E.主动-主动型 11.下列各项中,在护理评估中属于主观资料的是: A.体温370C B.氧饱和度95% C.腹部膨隆 D.胃痛 E.呼气有烂苹果味 12.下列各项中,与护理程序的特性不相符的是: A.护理程序适用于特定环境与对象 B.护理程序以服务对象为中心 C.护理程序是循环、动态的过程 D.护理程序具有互动性和协作性 E.护理程序有特定的目标要求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护理的基本任务的是: A.减轻痛苦 B.预防疾病 C.治疗疾病 D.恢复健康 E.促进健康 14.根据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学龄前期可能出现的发展危机是 A.主动对内疚 B.勤奋对自卑 C.主动对羞愧与怀疑 D.亲密对孤独 E.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 15.符合病人要求的修养环境是: A.中暑病人,室温保持在40C左右 B.儿科病室,室温宜在220C左右 C.产休室,应保暖不宜开窗 D.破伤风病人,室内光线应明亮 E.气管切开病人,室内相对湿度为40% 16.搬运颈椎、腰椎骨折患者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A.挪动法 B.一人搬运法 C.二人搬运法 D.三人搬运法 E.四人搬运法 17.使用肩部约束带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病人: A.双肩的活动 B.头颈部活动 C.上肢的活动 D.坐位 E.胸部的活动 精选

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

【川大2015年中国文学】一,填空??共十题,每题一分 1.(??????)说:若说新,郭沫若的诗才算新呢! 2.《迟桂花》的作者是(????) 3.《啼笑因缘》的作者是(????)茹志鹃自(????)之后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发表了《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周啸天因诗集(????)而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5'8=40)《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茶馆》《青春之歌》《陈奂生上城》《台北人》新月社??新感觉派??乡土文学三,简述张贤亮的创作风貌和成就??10分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分,共九个三礼? ?春秋三传《荀子》骚体赋徘赋??竹林七贤??玄言诗??宫体诗? ?文言小说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评析《论语》中孔子形象 2.简述散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评析刘禹锡的咏史诗六,论述下列文段??15分出自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2012年川大文学理论复试试题(回忆版)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时代、国籍。(10分) 1.《典论论文》 2.《与李生论诗书》 3.《沧浪诗话》? ?? ?? ?? ?? ?? ?? ?? ?? ?? ? 4.《美的历程》 5.《美学散步》 6.《论俗语》 7.《镜与灯》 8.《抒情歌谣集序》 9.《德意志意识形态》 10.《致敏·考茨基》 二、名词解释(30分) 1.文学形象 2.典型环境 3.灵感说 4.以禅喻诗 5.心理距离 三、将下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略说其大意。(20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四、论述题。(30分) 1、对“反映论”文学本质观的评析 2、对接受美学的评析 古代文学 一填空(20分每空一分) 1. 春秋三传是指哪三传?____、_____、_____。 2.《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是___;《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___。 3.魏晋时期的小说分为哪两类?___、____。 4.古代小说分为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是_____、____。 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出自____。

2018上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哲学篇(丁老师)-笔记整理-新版.doc

复习题 第一周 一、简答: (一)经史子集; 经学,七经,与七经有关的。史学,历史。子部,诸子。集部,剩下的文学。 (二)论道; 中国人所说的哲学。讨论研讨,道理。论道者:哲学家。 二、分析: 张南皮曰:“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础,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其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厘定学堂章程折》:“无论何等学堂,均…… 俾:希望。心术:心思。壹:彻底。纯粹端正。瀹yuè:疏通。智慧才识。技艺能力。务:追求。期:盼望希望。仰:旧时公文用语。上行文中用在“请、祈、恳”等字之前,表示恭敬;下行文中表示命令。副:相称,配得起。造就:培养。流弊:滋生或沿袭而成的弊端。 张之洞生于晚清社会,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的中国。典型的“过渡型”人物,他的基本立足点是中华传统文化。一方面反对、否定新文化新思想的政治伦理层面,一方面又愿意接受其技术艺能方面。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现。 今天依旧适用。 三、论述: 《大学》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请

据此谈谈大学对于人生之意义,以及你关于大学之理想。 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 “明德”就是明明白白的德,性德,天生具有的品德。“明明德”就是自己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人的本性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 “新民”包括自新和新民两层意思。自新就是日新其德,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做一个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新民就是化民成俗,为生民立命,让老百姓树立新观念,过上新生活。 “至善”就是最高的善,最高的善也就是无善。无善就是不刻意为善而善,无善的外在形式而有一颗真正的善心. 大学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大学时应当学习三件事,一是学知识学文化,为将来人生道路尤其是事业打好基础。二是丰富内心情感,一般来说现在的大学生都要远离家乡、父母、曾经的伙伴,大学的友情、爱情、师生情将会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三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大学里能接触到更多的哲学课堂哲学大师,把握好这个机会开始对人生系统的反思,并且将这种反思持续下去,争取成为一个德性高的人。其实不论是大学还是人生的什么阶段,都应当是做人第一,修业第二。 大学要学专业的深度,学科的广度,哲学的高度,战略的远见。 第三周 一、简答: (一)孔子作六经; 删诗,叙书,订礼,正乐,传易,作春秋。

2020年四川大学护理考研之路

https://www.360docs.net/doc/0e17412954.html,/?fromcode=9822 2020年四川大学护理考研之路 在工作竞争力如此大的今天,想冲破万军,考研无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很幸运自己能够突破各关成功考上四川大学护理专业。 2018年过线20人,录取6人(每年招录信息、初试目录、导师信息、复试科目、报考招录情况、初试分数线、均可在四川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学院研究生部看到) 专业课考研复习方法: 本科学习时学校没有任何教辅资料,全是自己在图书馆借的资料以及在网上找的资料,自己大概把书看了3遍左右,真题也做了3遍左右。 第一遍(9月底到十月底):所有本科学习讲到的章节都看了一遍。第一遍还算比较认真,抄了书上很多东西,但实际上什么都没有记住。这一遍基本是为了让自己有个大致印象,知道哪些比较重要,难以理解。如果有真题参照的话,可以先看下真题,自己心里大概有个底。 第二遍(半个月左右):还是看书,不过这一次要注意去背诵,记忆知识点。可以每看一章配合练习题进行记忆。 第三遍(半个月):这一遍就是着重检验哪些没有记住或者比较容易混淆的地方,最重要的是把重点一定要记住。 再说真题,华西的真题只有09及10年的,09之前题型有变化参考价值不大,10年之后,真题不再公开,一般在网上找09、10年的题都可以找到,就是没有答案而已,所以大家还可以做研途宝的《川大药学综合考研模拟五套卷与答案解析》来扩展题量。真题也是做了很多遍,第一次,基本没有会做的题,很多都拿不准答案。那就只有继续记忆,然后再做,再检查,基本就是这样。重要的是自己在纠错过程中每一次的进步。 每个人因为考研总会割舍什么,也会得到什么,也可能最终什么都无法得到,空留下遗憾,千万不要说,奋斗过就不会后悔,这不过是自我安慰,不管怎么样,一定要有个结果,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加油!

四川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真题知识分享

【川大2015年中国文学】 一,填空共十题,每题一分 1.()说:若说新,郭沫若的诗才算新呢! 2.《迟桂花》的作者是() 3.《啼笑因缘》的作者是() 茹志鹃自()之后形成了清新俊逸的风格。 ()发表了《要重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周啸天因诗集()而获得第六届鲁迅文学奖。 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5'8=40)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茶馆》《青春之歌》《陈奂生上城》《台北人》新月社新感觉派乡土文学 三,简述张贤亮的创作风貌和成就10分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分,共九个 三礼春秋三传《荀子》骚体赋徘赋竹林七贤玄言诗宫体诗文言小说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评析《论语》中孔子形象 2.简述散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3.评析刘禹锡的咏史诗 六,论述下列文段15分 出自陈子昂的《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2012年川大文学理论复试试题(回忆版) 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时代、国籍。(10分) 1.《典论论文》 2.《与李生论诗书》 3.《沧浪诗话》 4.《美的历程》 5.《美学散步》 6.《论俗语》 7.《镜与灯》 8.《抒情歌谣集序》 9.《德意志意识形态》 10.《致敏·考茨基》 二、名词解释(30分) 1.文学形象 2.典型环境 3.灵感说 4.以禅喻诗 5.心理距离 三、将下面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并略说其大意。(20分)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

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四、论述题。(30分) 1、对“反映论”文学本质观的评析 2、对接受美学的评析 古代文学 一填空(20分每空一分) 1. 春秋三传是指哪三传?____、_____、_____。 2.《登徒子好色赋》的作者是___;《与山巨源绝交书》的作者是___。 3.魏晋时期的小说分为哪两类?___、____。 4.古代小说分为两大系统,这两大系统是_____、____。 5”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出自____。 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出自__的___。 7.“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是____的_____。 8.“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出自___。 9.“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___的____。 10.“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出自___的___。 二名字解释(30分) 1.庄子 2.骚体诗 3.玄言诗 4.世情小说 5.古文运动 6. 西昆体 三简答题(20分) 1. 苏轼的文学成就 2.元杂剧的体制 四论述题(20分) 论述对《红楼梦》主题的争论 现当代部分 五填空(一分一空) 1.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__年xx月,有代表作家吧啦吧啦吧啦。 2.1917年,《新青年》刊登了___、_____、_____外国作家的作品。(填外国作家的名字) 3.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三部曲为《死水微澜》、____、《大波》。 4.徐迟的报告文学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 5.新启蒙时代具有探索的现代主义话剧代表作有,锦云的____高行健的______刘树纲的_____。 六名词解释(20分) 1.自叙传抒情小说 2.创造社 3.中国新诗派 4.寻根问学

中华文化试题修改版(四川大学 罗鹭 图书文化)

1.什么是图书?为什么说图书文化具有双重性? ①现代的图书概念 图书的四个基本要素: 1、知识(信息),以传播和交流为目的 2、文字和图画(信息符号),传播信息的媒体 3、材料,信息的物质载体 4、形式,信息载体的外观 图书是以传播知识为目的,而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于一定形式的材料之上,且具有一定篇幅的著作物和汇编本。 ②图书的双重性: 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文化现象 精神产品+物质产品 既相对独立;又不断被复制、加工、传播 图书文化的内容 不同时期的图书形态(简帛、卷轴、雕版) 图书的流传(禁书、藏书、买书、读书) 2、文字发明之前,原始记事的方式有哪些? 用实物记事:结绳,讯木(信木),实物交流 符号记事 图画记事 口耳相传 3、什么是陶符? 陶器刻符:汉字的源头 陶符就是陶器和陶片上刻画的符号 4、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成熟的文字(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之第一人(1899))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 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简言之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

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为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发展阶段:一、雄伟期;二、谨饬期;三、颓靡期;四、 劲峭期;五、严整期。) 甲骨可分为龟甲和兽骨两类。龟甲以龟腹甲为主,兽骨以牛胛骨为主。 5、甲骨卜辞由几部分组成? 甲骨占卜的程序: 整治龟骨;钻凿;灼兆;读兆;契刻卜辞。 完整的卜辞由四部分组成: 叙辞(记叙时间、地点和占卜者); 命辞(即陈述要贞问的事情和期限); 占辞(通常包括国王对卜兆的解释); 验辞(占卜后记录应验的事实)。 6、什么是金文? 金文(金文分为四种:东周金文、殷金、西周金文和秦汉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古人以祭祀为吉礼,祭祀用的青铜礼器称为吉金。商周时人们对钟鼎彝器非常重视,所以在上面铸上政令、契约、诸侯贵族还常铸上他们光荣事件的一些文字做为永久纪念。这些青铜礼器上面铸的铭辞、款识等文字称为钟鼎文。这种文字也普遍地铸在青铜兵器、货币、符玺上,统称为“金文”,亦称钟鼎文。金文出现的时间是在商周时代。金文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金文是甲骨文的继承者,在相当一部分中甚至保存着比甲骨文更早的写法,但在同时,它又以飞跃的形式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西周三大青铜重器 毛公鼎和散氏盘,虢季子白盘 8、现存汉代以前著名的石刻文有哪些? 秦国石鼓文,《绎山石刻》《泰山石刻》《琅琊石刻》《会稽石刻》 9、简述中国古代书籍制度的演变。 概括而言,我国古代书籍制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和册页(叶)制度。这三种书籍制度大体上代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也有交叉。 第一阶段简牍制度(简书)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历史篇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中华文化(历史篇)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杜宇: 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2、《随园食单》;《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 3、春秋大一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大一统是他所述《春秋》的根本含义。 4、中体西用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1861年(咸丰十一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 二、列举题(20分,每题5分) 1、成都茶馆的社会功能。 2、西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3、司马迁《史记》对中国的影响。::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创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不但是中国史学家之父,也是全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 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 2、西方文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3、试就家乡的饮食风尚,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质。 四、论述题(30分,选做1题) 1、从地名的命名看成都的街名及其命名特点。 2、今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对中国有何意义?试就文化传播、国力宣扬、民族自尊等方面,直抒己见。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换亲婚:换亲婚两个男子,甲把自己的妹妹给乙为妻,交换乙的妹妹做媳妇,这就叫换亲婚,即“换亲”。 2、祢庙:先祖和先父。亦泛指祖先。庙(廟)miào 供奉祖先的房屋 3、生辰星占 4、乡试: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二、列举题(20分,每题5分) 1、烝(zheng)报婚的含义及其实例。中国古代婚俗的一种。古籍中所说“烝”是指父亲死后,儿子娶庶母;“报”是指: 兄、叔死后,弟娶寡嫂,侄娶婶母。起源于奴隶制社会,曾经是符合上层社会道德规范的制度与习俗。 例如:宋国公子鲍之娶襄夫人,公子鲍为其庶孙,后来襄夫人派人杀死嫡孙昭公,立公

四川大学巴蜀文化 习题整理

. 四川大学巴蜀文化 中国大学MOOC慕课2018年7月 第一章单元测验 1 多选(1分) ()是传说中蜀地的三个王朝。 得分/总分 A.柏灌氏 B.蜀山氏 C.开明氏 D.杜宇 正确答案:A、C、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2 多选(1分) ()及(),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得分/总分 A.柏灌 B.蚕丛 C.高阳氏 D.鱼凫 正确答案:B、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3 多选(1分) 历史上巴蜀文化的几个高峰期是()。 得分/总分 A.先秦 B.秦汉 C.唐五代 D.两宋 正确答案:A、B、C、D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4 单选(1分) 巴蜀文化具有()的风格特色。 ①开放包容②尊经崇教③喜文好艺④忠勇信义⑤道法自然⑥认同中华得分/总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 C.①②④⑤⑥ D.①③④⑤⑥ 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5 单选(1分) “巴”是历史上的()。 ①国名②族名③地名④人名⑤郡名⑥州名得分/总分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正确答案:C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6 判断(1分) 历史上巴蜀文化的第一个高峰期是秦汉时期。 得分/总分 A.B.正确答案: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7 判断(1分) 巴蜀文化是巴蜀地区近代的文化。 得分/总分 A.B.正确答案:B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8 判断(1分) 巴蜀文化是巴蜀地区从古至今的文化。 得分/总分 A.B.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9 判断(1分) 巴蜀是东亚大陆文化和文明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 得分/总分 A.B.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10 判断(1分) 巴蜀是长江上游和大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中心。 得分/总分 A.B.正确答案:A你没选择任何选项

四川大学护理_综合考研真题版

四川大学 2018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护理学综合 科目代码: 308# 适用专业:护理学 <试卷共 14 页) <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一、单选题 <120 题,每题 1.5 分,共 180 分) 1.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通常不包括: A. 人 B. 环境 C. 健康 D. 疾病 E.护理 2. 个体以各种方式调整自己以适应环境的过程称为: A. 压力反应 B. 压力适应 C. 心理应对机制 D.心理反应机制 E. 行为反应 3. 某女 35 岁,通过护理评估和资料分析确认其目前存在以下护理问题,你认为应该首先处 理的问题是: D. 清理呼吸道无效 E. 焦虑 4. 某患者因丧失亲人过度悲哀而出现失眠、血压升高,请问影响此患者健康的因素是: A. 心理因素 B. 生物因素 C. 文化因素 D. 经济因素 E. 行为因素 5. 有关护患沟通,下列说法不妥的是: A. 护患沟通时护士应能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 B. 护患沟通时护士应能维护服务对象的权利 C. 护患沟通时护士应及时对服务对象做出反应 D. 护患沟通时护士应及时阐述自己的观点 E. 护患沟通的同时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信息 6. 与现代护理学发展不相称的护士角色是: A. 管理者 B. 决策者 C. 权威者 D. 协调者 E. 指挥者 p1EanqFDPw 7. 某患者在被告之患了结肠癌时,第一反应是“那不是真的,一定是搞错了”。此种情景 表明患者采取的心理防御机制是: DXDiTa9E3d A. 转移 B. 投射 C. 外射 D. 否定 E. 幽默 8. 下列关于护理目标的描述,符合护理目标陈述规范的是: A. 三天后病情好转能在床下活动 B. 服务对象自述疼痛消失 C. 各项护理措施能有效实施 D. 能坚持锻炼减轻体重 5kg E. 患者每周体重减轻 0.5kg 9. 下列各项中,不利于护患间信息准确无误传递的是: A. 必要时重述 B. 调查式提问 C. 适时澄清 D. 不急于下判断 E. 概括性小结 第1页 A. 腹泻 b5E2RGbCAP B. 语言沟通障碍 C. 皮肤完整性受损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古代汉语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古代汉语之一(2009-04-20 08:48:31) 标签:校园分类:典型真题解答 课程号:10423040 课序号: 0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2 任课教师: 适用专业年级:学生人数:印题份数:学号: 姓名: 第1页: 一、默寫。《離騷》“長太息以掩涕兮”至“余不忍爲此態也”。(10分) 二、填空。(30×0.5=15) 1、按順序寫出《莊子·內篇》篇名:第一,第二,第三, 第四,第五,第六,第七。 2、段玉裁通過對《說文》的研究,發現了上古“”的原理,即同一個諧聲偏旁的諸多形聲字,上古屬於同一個韻部。 3、中古韻書的代表是隋代的《》,它共分個韻部。此書已亡佚,只留下部分殘卷,但是它的體例及其對中古音系的描述基本保留在宋代等的《》中。此書把中古韻母分為部。近古韻書則以元的《》個音部爲代表。

4、中古的平、上、去、入四聲,演變為近、現代的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四聲,發生了三項顯著的變化,即:,和。 5、補全“三十六字母”表: 第2页: 三、寫出下列反切的漢語拼音(10分): 古電切()古胡切()居銀切()

同都切() 胡口切()創舉切()如林切()府眉切() 匹凡切()博怪切() 四、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有通假、特殊用法者須注明)。(15×1=15分) 1、今至大爲不義,攻國,則弗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非: 2、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作: 3、此大小之辯也。辯: 4、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搶: 5、木直中繩,輮以爲輪,其曲中規。中: 6、神莫大於化道,福莫長於無禍。莫: 7、聞而審之,則爲福矣;聞而不審,不若不聞。而: 8、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離: 9、富國以農,距敵恃卒,而貴文學之士。距: 10、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逑: 11、髧彼兩髦,實爲我特。特: 1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 13、八月剝棗,十月獲稻。剝: 14、遵彼微行,爰求柔桑。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