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理清教材
突破核心
创新培优
探究高考
(4)缺项配平
对于化学反应方程式,所缺物质往往是酸、碱或水;如果是离
子方程式,所缺物质往往是 H + 、 OH- 或水。可以根据质量守恒先 写出所缺物质,再用其他守恒法配平。如果无法确定所缺物质,可 先依据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相等原则将已知的物质配平,然后再根据 质量守恒确定所缺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计量数。
性较强,在阳极先失电子的阴离子还原性较强。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理清教材
突破核心
创新培优
探究高考
5.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判断 (1)相同条件下,不同氧化剂使同一种还原剂氧化程度大的,其 氧化性强。例如: △ 2Fe+3Cl2=====2FeCl3 氧化性:Cl2>S (2)相同条件下,不同还原剂使同一种氧化剂还原程度大的,其 还原性强。例如: Cu+2Fe3 ===Cu2 +2Fe2
探究高考
(3)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 F2 Cl2 O2 Br2 I2 S P ――――――――――――――――――→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减弱 F Cl Br I S2 P3 ――――――――――――――――――→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增强
- - - - -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理清教材
突破核心
创新培优
探究高考
我做题 我收获
我提高
解答有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类试题时有两种思路:一是判断
类,一定先正确分析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正确地判断还
原剂、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进而利用氧化性、还原性强 弱规律比较。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

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1、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中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增加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有些反应中元素的价态增加或减少。
2、反应物:氧化剂:在反应中获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3.产品:氧化产物:失电子被氧化后得到的产物还原产物:电子还原后得到的产物4、物质性质:氧化性:氧化剂的电子性质还原性:还原剂所表现出失电子的性质1.一种物质在反应中是作为氧化剂还是还原剂,主要取决于元素的价态。
1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它的原子只能得到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氧化剂,如+7价的mn和+6价的s当元素2处于中间价态时,其原子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条件获得电子和失去电子。
因此,该元素既可用作氧化剂,也可用作还原剂,如价态为0的s和价态为+4的s3元素处于最低价时,它的原子则只能失去电子,因此该元素只能作还原剂,如-2价的s2.重要的氧化剂1活泼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o2等。
2.具有高价元素、高价含氧酸和高价含氧盐的氧化物,如MnO2和NO2;浓H2SO4、HNO3;高锰酸钾、氯化钾、三氯化铁等。
3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3.重要的还原剂1金属单质,如na,k,zn,fe等。
2.一些非金属元素,如H2、C、Si等。
3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氧化物,如co,so2等。
4种元素价低的酸,如HCl浓度、HBr、hi、H2S等。
5元素处于低化合价时的盐,如na2so3,feso4等。
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有双线桥法和单线桥法:1、双线桥法要点:1箭头由反应物中化合价变化元素指向生成物中化合价已经变化了的同一元素。
升高、降低各一根箭头,越过方程式中间的等号2.电子转移的数量:价态增加和电子损失;降低化合价,得到电子。
价态改变元素的原子数M×每个原子获得或失去的电子数ne-,即M×ne-2、单线桥法要点:1线桥从反应物中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出发,指向反应物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对准氧化剂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箭头不过“=”2.在线桥上标记转移电子的总数,不要写它们是否可以获得或丢失。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

最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总结一、氧化还原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或电子发生转移的化学变化。
其中,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而电子转移是其实质。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反之则称为还原反应。
氧化剂是指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而还原剂则是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生成物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被称为氧化产物,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则被称为还原产物。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四种基本类型: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其中,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也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计算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可以使用双线桥法或单线桥法来表示。
双线桥法强调同一元素的原子或离子间的电子转移,而单线桥法则将箭头指向氧化剂,从失电子的元素出发指向得电子的元素。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还原剂+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和归中反应四种类型。
其中,还原剂和氧化剂为不同物质参与的反应是最常见的类型。
而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发生在同一物质的不同元素之间或同一物质的同种元素之间。
归中反应则是一种非氧化还原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中的两种物质合并生成一种新物质。
化学中,同一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遵循以下变化规律:高价态和低价态会产生中间价态,中间价态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必须靠近,不能相互交叉。
例如,Cl2+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就是一种歧化反应,发生在同一物质分子内、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歧化反应的反应规律是:所得产物中,该元素一部分价态升高,一部分价态降低,即“中间价→高价+低价”。
具有多种价态的元素(如氯、硫、氮和磷元素等)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与得失电子的数目多少无关。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类反应,其基本原理是电子的转移。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会失去电子(被氧化),同时另一种或多种化学物质会获取这些电子(被还原)。
下面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由于电子的转移,某些物质被氧化,同时其他物质被还原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而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核心概念1. 氧化:指物质失去电子,电荷数变大。
氧化剂作为受体接受电子,同时被还原。
2. 还原:指物质获得电子,电荷数变小。
还原剂作为给体失去电子,同时被氧化。
3. 氧化数:表示元素在化合物或离子中对电子的获取或失去程度。
氧化数可以为正负数,正数表示失去电子的数量,负数表示获得电子的数量。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以方程式的形式表示,其中化学物质被标记为氧化剂或还原剂。
一个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如下:氧化剂 + 还原剂→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例如,海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4FeS2(s) + 11O2(g) → 2Fe2O3(s) + 8SO2(g)在这个方程式中,FeS2(黄铁矿)被氧化成Fe2O3(氧化亚铁),同时氧化剂O2(氧气)被还原成SO2(二氧化硫)。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常见实例1. 金属的腐蚀:金属在接触氧气和水分的情况下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氧化物和水。
例如,铁的腐蚀反应方程式如下:4Fe(s) + 3O2(g) + 6H2O(l) → 4Fe(OH)3(s)2. 燃烧反应:燃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反应。
例如,燃烧甲烷的反应方程式如下:CH4(g) + 2O2(g) → CO2(g) + 2H2O(g)3. 高温燃烧:在高温下,金属可以与非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例如,铝和二氧化铁在高温下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如下:2Al(s) + Fe2O3(s) → Al2O3(s) + 2Fe(s)五、氧化还原反应的意义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许多化学和生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

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归纳氧化还原一、概念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2、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3、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4、被氧化:还原剂在反应时化合价升高的过程被还原:氧化剂在反应时化合价降低的过程5、氧化性:氧化剂具有的得电子的能力还原性:还原剂具有的失电子的能力6、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7、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或得失)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表示同种元素在反应前后得失电子的情况。
用带箭头的连线从化合价升高的元素开始,指向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再在连线上方标出电子转移的数目.化合价降低 +ne - 被还原氧化剂 + 还原剂 = 还原产物 + 氧化产物化合价升高 -ne -被氧化(2)单线桥法:表示反应物中氧化剂、还原剂间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在单线桥法中,箭头的指向已经表明了电子转移的方向,因此不能再在线桥上写“得”、“失”字样.二、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两表’一规律‘(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完整版)初三化学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1)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2)反应中夺取氧的物质具有还原性,是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
反应中失氧的物质具有氧化性,是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3)常见还原剂:木炭、一氧化碳、氢气(4)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有:H 2 、CO 、 C 。
2 、关系:化合反应不一定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3、 氧化反应分类 (1)剧烈氧化:如燃烧、自燃、爆炸。
(2)缓慢氧化:如食物的腐烂、酿酒、铁生锈、呼吸作用等。
注意:①、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错) 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对)②、氧气中含有氧,但含有氧的物质不一定是氧气。
③、判断氧化反应的一般标准就是看反应物中是否有氧气。
1.列反应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加热汞+氧气B.红磷+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C.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D.蜡烛+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2.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跟其他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 )A .都是氧化反应B .都是化合反应C .都有、发光、放热、火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C.物质跟氧气的反应才叫做氧化反应 D .物质跟氧气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及所属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A .硫—黄色火焰—氧化反应B .红磷—蓝色火焰—化合反应C .镁—耀眼白光—氧化反应D .蜡烛—黄色火焰—化合反应5.氢气还原氧化铜过程中,谁做氧化剂?( )A.氢气B.氧化铜C.铜D.水6.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过程中,得到铜8.0g ,那么需要氢气多少?( )A.小于0.2gB.等于0.2gC.大于0.2gD.不确定。
置换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以下是四种化学反应类型的详细解释:
1.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它的一般形式为:A(单质)+ BC(化合物)= B (单质)+ AC(化合物)。
在这个反应中,A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取代了B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BC化合物中的位置。
例如,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
2.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它可以是物质与氧气直接反应,也可以是物质与含氧化合物的反应。
在氧化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并被氧化。
例如,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3Fe + 2O2 = Fe3O4。
3.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叫还原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物质获得电子并被还原。
还原反应与氧化反应是相对的,它们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两个部分。
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H2 + CuO = Cu + H2O。
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它的一般形式为:AB + CD = AD + CB。
在这个反应中,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
例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
这四种反应类型在化学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并且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一、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的过程。
在氧化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被氧气氧化为较高的氧化态。
一般来说,氧化反应是放热的,常常伴随着火焰、光亮、烟雾等现象。
例如,铁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铁(III)氧化物,即铁生锈的过程。
氧化反应的特点主要有:1. 氧化反应是一种发生速度较快的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2. 氧化反应常常伴随着物质的质量增加,即氧化物的生成。
3. 氧化反应可以是明显的物质变化,例如金属生锈,也可以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化学反应,例如燃烧和呼吸过程。
二、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指物质接受电子的过程,被还原剂还原成较低的氧化态。
在还原反应中,物质得到电子的转移,被还原剂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
一般来说,还原反应是吸热的,常常伴随着颜色的变化、气体的释放等现象。
例如,铜离子在还原剂的作用下被还原成铜原子,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还原反应的特点主要有:1. 还原反应是一种发生速度较慢的化学反应,常常需要提供能量。
2. 还原反应常常伴随着物质的质量减少,即还原物的生成。
3. 还原反应可以是明显的物质变化,例如金属离子还原生成金属,也可以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化学反应,例如电化学反应和光合作用。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一对相互联系的化学反应。
在许多化学过程中,氧化与还原往往同时进行,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燃烧、腐败、电化学反应等都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典型示例。
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对于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来实现许多化学过程,例如合成材料、腐蚀防护、电化学反应等。
同时,深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机制和条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探索新药物等方面的应用。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概念。
通过了解和研究这些反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和还原剂。
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反应类型,从复习初中的一些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归纳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提出新的化学反应:,说明初中所学知识不能对它进行分类,从而转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
本节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本节教学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经常遇到的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
它贯穿中学化学学习的全过程,是学习中学化学的主线和关键之一。
教学建议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建议采用对比法或列表法,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四部分(供参考,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删减)。
一、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实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电子偏移)。
原子或离子失电子总数=原子或离子得电子总数特征原子或离子化合价升高总数=原子或离子化合价降低总数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反应物中元素(原子或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反应物(还原剂、氧化剂)此反应物(失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还原剂此反应物(得电子的原子或离子)是氧化剂生成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叫氧化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叫还原产物。
性质(还原性、氧化性)失电子的性质是还原性,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得电子的性质是氧化性,氧化剂具有氧化性二、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氧化剂活泼的非金属:等。
含有较高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浓、、、、、等。
2.还原剂金属:等;某些非金属:等;含有较低化合价元素的化合物:、、、、、、等。
注意: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确定是以实际反应为依据的,是相对而言的。
同一物质处于中间价态的在不同条件,不同反应中,可以作还原剂,也可做氧化剂。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1.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例如:2.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关系。
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
在线上需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例如:四、四种基本类型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3.使学生了解与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归纳总结—练习反馈教学手段:投影教学过程:[引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火对于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探索火的奥秘,就必须研究燃烧。
而与之相关的燃烧反应的实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燃烧效率及燃烧产物对环境影响等问题与本章的学习有密切的联系。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提问]在初中化学中,同学们曾学习过燃烧,什么是燃烧呢?(请一位学生回答)[讲解]燃烧是指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那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
[板书]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提问]初中阶段,我们曾学习过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呢?(由学生回答)[追问]还有其他答案吗?(由学生回答)[评述]两位同学的答案不同,但都正确,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则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一、化学反应的类型[讲解]刚才第一位同学的答案为化合反应,这是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的角度划分,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1.基本反应类型[提问]基本反应类型分为几种?请各举一例。
[投影]反应类型表达式举例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复分解反应AB+CD=AD+CB[练习]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几例,并加以总结归纳。
[投影]将几名学生的练习投影并讲评,且加以引导,得出相关结论。
[引导]刚才有关“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另一位同学的答案为氧化反应,他的结论是从反应中的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的角度划分,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两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其它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讲评]评述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练习存在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
[投影]反应类型得、失氧的情况举例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在的反应中,失去氧而变成单质铜的反应[学生活动]组织学生对课本第8页的“讨论”进行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进行回答。
[评述]对几位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述,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对新知识进行展望。
[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不同。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分类方法只是从形式上划分,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也不能包括所有的化学反应,如:。
(2)初中阶段学习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方法比较片面,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该类反应的本质。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进行的,不能人为地将其分开。
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4)我们以往学习的有关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其局限性,阶段性,要正确地、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探求科学知识的真谛。
[引导]下面对的反应作进一步研究。
[提问](1)对于此反应,谁得到氧,谁失去氧?得到的氧原子与失去的氧原子有什么关系?(2)反应后哪种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哪种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升高与降低的化合价有什么关系?(3)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投影结论]将几名学生的回答加以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得到以下结论:(1)在化学反应中,一种物质与氧结合,必然同时有另一种物质失去氧,所以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同时进行,且失去的氧原子与得到的氧原子个数相等。
(2)得到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升高,叫做被氧化;失去氧的物质反应后其元素化合价降低,叫做被还原,且升高的化合价数与降低的化合价数相等。
(3)一种物质被氧化,同时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二、氧化还原反应[练习]分析的反应类型。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
[讲解]通过同学的回答,我们发现此反应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而且从得、失氧的角度分析也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从上述的分析可知:此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此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进而将初中阶段学习的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得以拓展,延伸。
[引导阅读]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3,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投影结论]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
[投影练习]判断哪些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并指出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后有所改变。
①②③④⑤[设问]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化合价的改变与什么有关呢?初中化学中曾介绍元素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或偏移密切相关。
[板书]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讲解]1.在的反应中,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成为而带正电,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而带负电,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生成的为离子化合物。
2.在的反应中,电子转移过程中,H原子未完全失去电子,而原子未完全得到电子,它们之间只有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且共用电子对偏离于H原子而偏向于原子,使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1价,被氧化;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低到-1价,被还原。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图1-4,第10页图1-5和第11页图1-6,从而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理解。
[投影结论](1)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2)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讲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这一概念,下面就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一些概念加以总结、补充、归纳。
[板书](3)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投影板书](1)氧化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里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或物质中某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或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4)氧化剂: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或得到电子的物质。
(5)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或失去电子的物质。
(6)氧化产物:还原剂被氧化后的产物。
(7)还原产物:氧化剂被还原后的产物。
(8)氧化性:得电子的性质。
(9)还原性:失电子的性质。
[练习]将前边的投影练习再做分析,指出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板书]4.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1)双线桥法(2)单线桥法(补充)[讲解](1)双线桥法:此法不仅能表示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还能表示出元素化合价升降和氧化、还原的关系。
双线桥的箭头始于反应物有关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箭头指向发生化合价变化后生成物中对应元素的原子或离子。
在线上要标明“失去”或“得到”电子总数,化合价的升降以及该元素“被氧化”或“被还原”。
(2)单线桥法:在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表示电子转移关系。
在线上标出电子转移总数,箭头指出转移的方向。
[投影]举例说明用不同方法表示氧化还原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