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素与青霉素的发现

合集下载

链霉素的发现

链霉素的发现

青霉素的发现史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了青霉素。

可惜的是,弗莱明没有进一步了解青霉素的治疗功效。

1939年,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重复了弗莱明的工作,证实了他的结果,然后提纯了青霉素,并成功地用于医治人的疾病,三人共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青霉素的发现,使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

但是,人们还是无法解决肺结核这一疾病。

每年有上百万人死于这种“白色瘟疫”。

直至1943年,美国科学家瓦克斯曼宣布其实验室发现了第二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链霉素,对抗结核杆菌有特效,人类战胜结核病的新纪元自此开始。

但是,围绕着链霉素的发现,却发生了一个插曲:博士研究生萨兹与其导师瓦克斯曼就链霉素的发现和专利分成打起了官司。

因为萨兹获悉瓦克斯曼从链霉素专利获得个人收入,并且合计已高达35万美元,大为不满,向法庭起诉曾经工作过的罗格斯大学和瓦克斯曼,要求分享专利收入。

1950年12月,案件获得庭外和解。

罗格斯大学发布声明,承认萨兹是链霉素的共同发现者。

根据和解协议,萨兹获得12万美元的外国专利收入和3%的专利收入(每年大约1.5万美元),瓦克斯曼获得10%的专利收入。

萨兹虽然赢得了官司,却从此难以在学术界立足。

虽然在法律上萨兹是链霉素的共同发现者,但是没有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1952年10月,瑞典卡罗林纳医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瓦克斯曼一个人。

不过,随着临床应用的深入,医学家们发现链霉素大剂量使用时,会损害听觉神经而致耳聋。

1965年,利福平诞生,成了一种治疗肺结核有效的新抗生素。

以链霉素的发现为起点,除了利福平之外,科学家们又从放线菌中陆续发现了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四环类抗生素,苄那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妥布霉素、小诺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红霉素、吉他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等多烯类抗霉菌抗生素,从而进入了抗生素的黄金时代。

链霉素的发现

链霉素的发现

链霉素的发现摘要: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于1943年由美国的瓦克斯曼发现。

链霉素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也是第一个用于治疗肺结核的抗生素。

此外,它对流行的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和杆菌等均敏感。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链霉素的发现历程及其带给作者的思考。

关键词:链霉素抗生素瓦克斯曼萨兹结核病结核杆菌1945年,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被发现,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分享了诺贝尔医学奖。

但是青霉素对许多种病菌并不起作用,包括肺结核的病原体结核杆菌。

肺结核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在进入20世纪之后,仍有大约1亿人死于肺结核,包括契诃夫、劳伦斯、鲁迅、奥威尔这些著名作家都因肺结核而过早去世。

世界各国医生都曾经尝试过多种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真正有效,患上结核病就意味着被判了死刑。

即使在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之后,这种情形也长期没有改观。

青霉素的神奇疗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促使人们在世界各地到处寻找新的抗菌物质。

果然,在1945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几个月后,1946年2月22日,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赛尔曼•亚伯拉罕•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宣布其实验室发现了第二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链霉素,它对抗结核杆菌有特效。

自此,人类战胜结核病的新纪元开始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链霉素是其实站在青霉素肩膀上的发现。

首先,青霉素让人们认识到微生物产生的抗菌物质的神奇;其次,青霉素也激发了作为人类的自信,认知发现与创造能力的无穷。

自从潘多拉打开魔盒将灾难与疾病降临人间,人类就从未停止过抗争。

而每一次的突破都是一块岩石,不断垒高,直指苍穹。

弗莱明发现的过去,指导了现在瓦克斯曼的研究,也预见了人类对抗疾病的未来。

和青霉素不同的是,链霉素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有系统的长期研究的结果。

抗生素的发展史

抗生素的发展史

抗生素的发展史摘要:抗生素是微生物学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回顾了扰生素的各个发展阶段和现在国内外的概况以及发展前景。

同时,新抗生素的发现是无止境的。

目前,抗生素研究的领域和对象日益扩大,抗生素科学正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关于抗生素的早期历史, 可追溯至古代的传说或记载。

从我国的古籍里面, 可以找到很多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物治疗疾病的记载。

例如是关于“曲”的应用。

左传中公元前年记载说“叔展曰有麦曲乎?日:无。

……河豚腹疾奈何”给人的印象是用麦曲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

根据近年的研究证明“曲”可能就是繁殖在酸败的麦上的高温菌“红米霉”。

欧洲、南美等地在数世纪前也曾应用发霉的面包、旧鞋、玉蜀黍等来治疗溃疡、肠道感染、化脓疮伤等疾病[2]。

所以,用细菌的产物治疗疾病很早就有,只是那时不知有所谓细菌和抗生物质而已。

德国科学家首先进行了用化学合成物治疗病原菌的开拓性动物实验,终于发现了能杀死锥虫、对梅毒螺旋体有效、但对人体无害的“百浪多息”,即磺胺的前身。

几乎就在同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甚为可惜的是,因为无人理会弗莱明的发现,他没有对其进行深人探讨,从而暂时中断了这项工作。

青霉素被埋没了10年。

在这10年中青霉素的应用仅作为一种选择培养基来培养百日咳杆菌。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青霉素才重新被重视和开发。

它的出现成为许多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克星”,甚至被认为扭转了人和细菌大战的局势。

在英美科学家的协作攻关下,其大规模生产所存在的技术问题逐步得以解决。

于是在短短一年中青霉素便已商品化,而且产量日益增加。

正是有了抗生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使成千上万受死亡威胁的生命得以幸存。

青霉素就成为第一个作为治疗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3】。

因此,青霉素被称为现代医学史上最有价值的贡献,被誉为是人类医学史上的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20世纪30年代,另一个开创抗生素新纪元的药物——链霉素也问世了。

在当时看来,它是青霉素一种非常理想的补充。

青霉素的历史

青霉素的历史

青霉素青霉素是人类最早发现的抗生素,他是由英国伦敦大学教授亚历山大·弗莱明于1928年发现的。

当时,弗莱明正在研究导致人体发热的葡萄球菌。

有一次,他把含有葡萄球菌的液体装到有明胶溶液的圆盘里,准备盖上盖子放到培养器里加温,以便研究细菌的繁殖情况。

可是他恰巧忘了盖盖子,等到观察时却发现盘上附着一层青灰色霉菌。

弗莱明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他吃惊地发现,在这种霉菌的近旁,竟没有葡萄球菌的踪影。

这一偶然的发现令弗莱明惊喜万分,他将这种青灰色霉菌命名为“盘尼西林”,即青霉素。

后来,弗莱明进一步研究证明,青霉素在被稀释800倍以后仍能抑制细菌生长,并且在高浓度下也不会损害细胞。

弗莱明终于实现了他寻找新药的愿望。

从他发现青霉素以来,人们找到了2000余种不同的抗菌药。

1945年,弗莱明同英国的弗洛里和德国的蔡恩三人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青霉素是一种高效、低毒、临床应用广泛的重要抗生素。

它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人类抵抗细菌性感染的能力,带动了抗生素家族的诞生。

它的出现开创了用抗生素治疗疾病的新纪元。

通过数十年的完善,青霉素针剂和口服青霉素已能分别治疗肺炎、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炭疽等病。

继青霉素之后,链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抗生素不断产生,增强了人类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

但与此同时,部分病菌的抗药性也在逐渐增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目前正在开发药效更强的抗生素,探索如何阻止病菌获得抵抗基因,并以植物为原料开发抗菌类药物。

[3]青霉素它不能耐受耐药菌株(如耐药金葡)所产生的酶,易被其破坏,且其抗菌谱较窄,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

青霉素G有钾盐、钠盐之分,钾盐不仅不能直接静注,静脉滴注时,也要仔细计算钾离子量,以免注入人体形成高血钾而抑制心脏功能,造成死亡。

[3] 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由于β-内酰胺类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除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外,在一般用量下,其毒性不甚明显。

青霉素的研究发展

青霉素的研究发展

青霉素的研究发展一、青霉素的发展1、青霉素的发现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毒性很小又能有效杀菌的抗生素,从其发现到量产经历了14年。

192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能够“溶解”葡萄球菌的霉菌,他把这种霉菌命名为青霉素。

1939年,他将历时10年培养的菌种提供给牛津大学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和英国生物化学家钱恩。

1940年,他们完成了制备青霉素结晶体和动物实验。

辉瑞公司第一个盯上青霉素的人叫约翰·史密斯,他1906年加入辉瑞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把辉瑞从化学品提供商转型为主要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制药企业。

1914年,他曾经一度离开辉瑞,加入施贵宝公司负责研发,1919年回到辉瑞。

1930年后,他了解到弗莱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之后,对其疗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史密斯接受了美国政府下达的艰巨任务:大规模量产青霉素,以供战时之需。

辉瑞采用其特有的深罐发酵技术完成了任务(由约翰·麦基具体领导),并同时成为世界上首个生产青霉素的公司。

1945年,辉瑞生产的青霉素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我国从1953年开始生产青霉素,从当时看,也是紧跟世界的脚步了,到2001年,我国生产的青霉素也超过了全球产量一半,可是辉瑞已经准备关闭其抗生素工厂了),无数在战时负伤感染的人得到拯救。

2.1、青霉素的发展自1940年青霉素投入使用以来,该类抗生素以其疗效确切、对人体细胞毒性小且价格低廉而广泛应用,临床首选于G+球菌所致的感染。

目前,青霉素类抗生素已从抗阳性窄谱品种发展到广谱的品种,按其抗菌作用可分为:①主要抗G+菌的窄谱青霉素,如天然青霉素G、青霉素V,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②主要作用于G-菌的窄谱青霉素,如美西林、替莫西林。

③抗一般G-杆菌的普青霉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仓氨西林。

④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阿扑西林等。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青霉素的发现》教案及原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青霉素的发现》教案及原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青霉素的发现》教案及原文《青霉素的发现》课文原文弗(fú)莱明是英国生理学家。

1922年,他发现了能消灭某些细菌的“溶(róng)菌酶(méi)”;1928年,又发现了能杀灭葡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长的青霉素;1945年他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881年,弗莱明出生于一个农场主家庭。

哥哥是一名医生。

上完小学以后,他跟随哥哥来到了伦敦,一边在运输事务所当杂工,一边跟随哥哥学习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

一个偶然的机会,仅仅小学毕业的弗莱明竟然进入了伦敦大学圣玛丽医学院学习,并于1906年获得医学学士学位。

后来他有幸成了免疫(yì)学家赖特的助手。

此后,他进行了各种细菌实验。

弗莱明的细菌实验室非常简单,几张桌子,桌子上面最显眼的仪器是一架显微镜。

除此之外,胡乱地堆放着各种各样的培养细菌的器皿(mǐn)。

然而,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成为20世纪生物学上最伟大的发现。

1927年,弗莱明的研究课题是葡萄球菌。

他经常培育出一些细菌来进行观察试验。

虽说培育细菌并不困难,但要培育出单一的菌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在培育过程中总会同时出现这样那样的一些不希望出现的菌种。

这对试验常常起到破坏作用。

1928年初夏的一天,弗莱明像以往一样,一大早就来到实验室,对培养的菌种进行常规检查。

在显微镜下,弗莱明突然发现一只器皿中出现了很多绿色霉菌,而原来在它四周正常生长的葡萄球菌竟然全都不见了。

“这太奇怪了!葡萄球菌怎么会不见了呢?难道绿色霉菌与葡萄球菌相克?”弗莱明这样问自己。

他决定重新做一次试验。

弗莱明先培养出绿色霉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得到了一小瓶澄清的绿色滤(lǜ)液。

然后他又将绿色滤液滴在长满葡萄球菌的菌丛上,几个小时以后,他发现原先长得非常茂盛的葡萄球菌已经完全消失了。

“啊,我成功了!”弗莱明验证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极为兴奋。

接着他又将绿色的滤液稀释1倍、2倍、10倍、100倍、200倍、500倍,然后再逐一滴到长满葡萄球菌的培养器皿中。

10个“发明之父”之五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

10个“发明之父”之五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

科技 /Science10个“发明之父”之五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陈仁政青霉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 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青霉素的 发现者是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 明,青霉素的发现是极其偶然 的,但是这次发现足以名垂青 史、载入史册。

—个偶然的发现1928年夏,英伦三岛的天气特别闷热——伦敦大学圣 玛丽医学院赖特研究中心也破 例放了暑假。

细菌学教授亚历 山大•弗莱明(1881 ~ 1955 ) 连实验台上杂乱无章的器皿都没有收拾好,就准备到海滨去 度假了——这是他多年科研生 涯中的第一次。

9月初,天气 渐凉,度假的人们陆续回来了。

弗莱明跨进他离开多日的实验室。

“糟了,长霉菌了! ”弗莱明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个培 养细菌的器皿,取到第五个时, 突然惊奇地叫了起来。

此前,弗莱明曾从病人 的脓中提取了葡萄球菌,放在盛有果子冻的玻璃器皿中培养,繁殖起来的金黄色葡萄球 菌——他称为“金妖精”,密密麻麻地出现在果子冻上。

这 “金妖精”使人生布、长痈、 患骨髓炎,引起食物中毒,很 难对付。

他培养它,就是为了 找到能杀死它的方法。

现在, 他看到玻璃器皿里有一个地方 沾上绿色的霉,开始向器皿四 周蔓延,所以惊叫起来。

培养液受到污染而发霉, 就不能再用来做实验了。

通 常的做法,就是把它一倒了 之。

但弗莱明却没有这样做, 他要看是哪种霉菌在捣乱。

于是拿起培养皿来仔细观察, 想了解为什么发霉的培养液 就不能再用。

对着亮光,他发 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青绿实验室中的弗莱明24百科知识2018.05B了有关论文《青霉素一它的实际应用》,被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接着,弗莱明制取了少量 青霉素结晶,先后到两家学院, 请医生临床试用于人体,但遭 到拒绝,青霉素被打入冷宫。

青霉素被打入冷宫还有 另一个重要原因:提取太困 难了。

在这种既不能销也不能产 的情况下,青霉素从此销声匿 迹,弗莱明也只好在1931年 暂时放弃了继续研究,但是 一直在让那个培养皿上的青 霉素传宗接代。

青霉素的研究发展

青霉素的研究发展

青霉素的研究发展一、青霉素的发展1、青霉素的发现青霉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毒性很小又能有效杀菌的抗生素,从其发现到量产经历了14年。

1928年,英国人亚历山大·弗莱明意外地发现了一种能够“溶解”葡萄球菌的霉菌,他把这种霉菌命名为青霉素。

1939年,他将历时10年培养的菌种提供给牛津大学澳大利亚病理学家弗洛里和英国生物化学家钱恩。

1940年,他们完成了制备青霉素结晶体和动物实验。

辉瑞公司第一个盯上青霉素的人叫约翰·史密斯,他1906年加入辉瑞实验室,一直致力于把辉瑞从化学品提供商转型为主要的以研究为基础的制药企业。

1914年,他曾经一度离开辉瑞,加入施贵宝公司负责研发,1919年回到辉瑞。

1930年后,他了解到弗莱明对青霉素的早期研究之后,对其疗效做了进一步的调查。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史密斯接受了美国政府下达的艰巨任务:大规模量产青霉素,以供战时之需。

辉瑞采用其特有的深罐发酵技术完成了任务(由约翰·麦基具体领导),并同时成为世界上首个生产青霉素的公司。

1945年,辉瑞生产的青霉素已经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我国从1953年开始生产青霉素,从当时看,也是紧跟世界的脚步了,到2001年,我国生产的青霉素也超过了全球产量一半,可是辉瑞已经准备关闭其抗生素工厂了),无数在战时负伤感染的人得到拯救。

2.1、青霉素的发展自1940年青霉素投入使用以来,该类抗生素以其疗效确切、对人体细胞毒性小且价格低廉而广泛应用,临床首选于G+球菌所致的感染。

目前,青霉素类抗生素已从抗阳性窄谱品种发展到广谱的品种,按其抗菌作用可分为:①主要抗G+菌的窄谱青霉素,如天然青霉素G、青霉素V,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甲氧西林、氯唑西林、氟氯西林。

②主要作用于G-菌的窄谱青霉素,如美西林、替莫西林。

③抗一般G-杆菌的普青霉素,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仓氨西林。

④抗绿脓杆菌的广谱青霉素,如羧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阿扑西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霉素的发现:一段纠缠半个多世纪的公案
• 从1939年开始,药业巨头默克公司的资助下,瓦克 斯曼和他的学生们开始了漫长的实验。100种、200 种、500种……2000种,仍然一无所获。
• 1940年,实验过的细菌达到5000种,瓦克斯曼发现 了他的第一种抗生素——放线菌素,可惜毒性太强 ,价值不大。
• 1942年,又分离出第二种抗生素——链丝菌素,仍 然毒性太强。
• 1943年,瓦克斯曼和他的学生萨兹在实验室里分离 出了两个链霉菌菌株:一个从土壤中分离的,一个 从鸡的咽喉分离的。据萨兹说,他是在1943年10月 19日意识到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也即链霉素。
• 1946年,萨兹在瓦克斯曼的要求下将链霉素的专利权 无偿交给罗格斯大学,在罗格斯大学获得专利权时, 他本人也获得了20%的专利收入。
半年后,服药的病人中有28人病情明显好转,对 照组却有14人死亡。可是,3年后,服药组有32人死 亡,对照组则死了35人,两者几乎差别不大。这一惊 人的结果显示:链霉素确实有效,但一段时间后细菌 会产生抗药性。
之后陆续发现: • 在使用链霉素时,同服“对氨基水杨酸”(PAS)可
使存活率提高80%。 • 如果三种药物持续用上2年的话,结核病的治愈率几
• 三年以后,瓦克斯曼从链霉素专利中所获得的收入已 高达35万美元,萨兹大为不满,向法庭起诉,要求分 享专利收入。但案件不久就获得庭外和解。
• 萨兹虽然赢得了官司,却成了一名“讼棍”,从此难 以在学术界立足。而且,诺贝尔生理学奖只授予瓦克 斯曼一个人。
• 直到1980年,英国一个微生物学家知道了萨兹的贡献 ,对萨兹进行了采访,而后向世人讲述了萨兹的故事 。此时瓦克斯曼已去世,在链霉素发现50周年时,罗 格斯大学才授予萨兹奖章。
的结果。
塞尔曼·亚伯拉罕·瓦克斯曼
他作为链霉素的发现者被载入史册,并因此获得 1952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瓦克斯曼1888年生于 乌克兰,是一个土壤微生物学家,在罗格斯大学读 书时,他对土壤中的放线菌产生了兴趣,1915年他 和学生一起发现了链霉菌——放线菌的一种,链霉 素就是从中分离出来的。
由此引发了一个小插曲
• 链霉素是放綫菌——链霉素 球形孢子放綫菌(Ae~inomyces globisporus streptomyclni)产生的一种 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
• 分子式C21H39N7O12。
• 1943年美国 S.A.瓦克斯曼从 链霉菌中析离得到,是继青 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 床的抗生素。
• 与青霉素的发现相比,链霉素的发现绝非 偶然,而是有目的、有规划的长期研究
• 1941年6月,经过佛罗理与美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终于制成 了以玉米汁为培养基、在24℃的温度下进行生产的设备.青霉 素被广泛用于临床。
• 1953年5月,中国第一批国产青霉素诞生,揭开了中国生 产抗生素的历史。
Thank you!
• 不过,使用链霉素的肺结核病人病情经常会反复。
• 揭开谜底的是一个名叫布拉德福德·希尔的人他用统 计学的方法来判断链霉素是否可以治疗结核病,发 现肺结核杆菌外表有一层厚厚的粘膜,链霉素不容 易接触到它,因此病人往往需要连续注射几个月才 ”,54人服药, 52人作为对照,但谁服药谁对照,完全是随机的,就 连主治医生也不知道。
乎可以达到100%。
• 链霉素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为在试管中, 它比青霉案具有更广的抗菌谱。链霉素能抑制许多 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生长。由于这一有价值 的性质其制剂便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实践。
链霉素结构式
青霉素
• 80多年前,由英国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的一 种绿色的霉菌,是最早发现的抗菌素,能够 杀死部分传染病菌。
• 一个偶然的发现 • 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培养器皿中细菌的
变化。当他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器皿前,他 发现这只贴有葡萄状球菌标签的器皿里盛放的培 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霉花。
• 弗莱明在仔细观察之后,惊奇地发现:在青色霉 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 萄状球菌消失了。
• 1940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佛罗理仔细阅读了弗莱明关于青 霉素的论文。他邀请了一些生物学家、生化学家和病理学家 ,组成了一个联合实验组。
链霉素与青霉素的发现
演讲人:段奕倩
链霉素的发现史
• 18世纪末,英国伦敦每10万人中就有700人死于结核 病;19世纪中叶时,欧洲四分之一的人口被它夺去 了生命。不仅如此,许多名人,包括鲁迅、别林斯 基等,都是死于肺结核。
• 人们将结核病视为“白色瘟疫”,尽管青霉素的问 世,开启了治疗细菌传染病的新篇章。然而,青霉 素对很多细菌并不起作用,结核病被人类所攻克, 必须归功于链霉素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