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冰圆舞曲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溜冰圆舞曲(演奏)》教案

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溜冰圆舞曲(演奏)》教案一. 教材分析《溜冰圆舞曲》是湘艺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10课的一首乐曲,它以优美的旋律和轻快的节奏,描绘了人们在冰上舞动的欢乐场景。
这首乐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通过学习这首乐曲,学生可以感受圆舞曲的特点,了解乐曲的结构,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乐曲分析、音乐欣赏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美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感受圆舞曲的特点,了解乐曲的结构。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感受圆舞曲的特点,理解乐曲的结构。
2.教学难点:乐曲的分析与欣赏。
五. 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多次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美感。
2.讲解法:教师讲解乐曲的背景、结构等知识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实践法:学生分组演奏乐曲,提高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乐曲欣赏、乐曲分析、拓展知识等。
2.音响设备:播放乐曲。
3.乐器:钢琴、小提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溜冰圆舞曲》,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感。
引导学生谈论对乐曲的初次印象,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详细讲解乐曲的背景、作者、结构等知识点。
让学生了解乐曲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节奏、旋律等要素,让学生掌握乐曲的基本特点。
学生分组练习,演奏乐曲片段,提高演奏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乐曲接龙游戏,巩固对乐曲的理解。
学生相互配合,完成游戏任务。
5.拓展(5分钟)教师介绍与《溜冰圆舞曲》相关的拓展知识,如其他圆舞曲作品、柴可夫斯基的其他作品等。
☆溜冰圆舞曲课件

步法技术
基本步法
包括华尔兹、布鲁斯、追步等基 本步伐。
节奏变化
通过改变步伐的速度和力度,与 音乐节奏相协调。
空间感知
在冰面上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掌 握身体与冰面之间的空间关系。
04
溜冰圆舞曲的欣赏
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音乐与舞蹈是溜冰圆舞曲的核心 组成部分,二者相互融合,形成
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音乐为舞蹈提供了节奏和旋律的 支撑,使舞蹈更加优美、流畅。
☆溜冰圆舞曲课件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课程介绍 • 溜冰圆舞曲概述 • 溜冰圆舞曲的基本技术 • 溜冰圆舞曲的欣赏 • 溜冰圆舞曲的训练方法 • 溜冰圆舞曲的比赛规则与礼仪
01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溜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弗兰茨·冯·苏佩的代表作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和独特 的节奏吸引了无数音乐爱好者。
感谢您的观看
该课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溜冰圆舞曲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技巧,提高其音乐素 养和演奏能力。
课程目标
掌握溜冰圆舞曲的基 本节奏和旋律特点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 解和表达能力
学习并掌握演奏溜冰 圆舞曲所需的技巧和 方法
课程内容
分析溜冰圆舞曲的曲式结构和特点, 讲解演奏技巧和方法
通过示范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溜冰 圆舞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
比赛规则
规定赛道
比赛选手需在规定的赛道上进行比赛,不得随意更换赛道。
比赛时间
比赛时间为5分钟,计时从开始到结束,超出时间将被扣除分数 。
犯规处罚
选手犯规将被裁判员扣分,严重犯规可能直接取消比赛资格。
观赛礼仪
观赛座位
01
观众需在指定的座位上观赛,不得随意走动和站立。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溜冰圆舞曲》教案

人音版七年级上册《溜冰圆舞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溜冰圆舞曲》使学生了解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2、完整聆听《溜冰圆舞曲》,在音乐体验与感受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感受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养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艺术的习惯;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体会《溜冰圆舞曲》所表现的音乐情绪,力度及速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体验圆舞曲的音乐风格,能够听出乐曲中所用的几种演奏乐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跟着教师的钢琴伴奏演唱《青年友谊圆舞曲》。
总结圆舞曲的特点2、新课导入今天我们也要学习另外一首圆舞曲——《溜冰圆舞曲》3、乐曲背景简介在19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都很盛行。
成为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之一。
这时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瓦尔德退费尔,将二者巧妙的融合,写成了《溜冰圆舞曲》,这也成了他的代表作品,流传至今便成了经典作品。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溜冰圆舞曲》。
二、新课学习1、初步聆听《溜冰圆舞曲》。
听完后请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1)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乐曲的体裁是什么?(2)这首乐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
乐曲节拍:三拍子乐曲体裁:舞曲演奏方式:管弦乐演奏感受:给人一种想要跳舞的感觉。
2、再次聆听:你能说说乐曲的力情绪什么变化吗?情绪变化:舒展流畅——轻快活泼3、你能听出其中的演奏乐器吗?演奏乐器:圆号、顺着木管组、弦乐组4、乐曲简介:《溜冰圆舞曲》是一首作于1882年的乐曲,原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铜管乐曲、竖琴合奏曲、吉他二重奏曲等。
《溜冰》圆舞曲原文直译应该为“溜冰的人们圆舞曲”,顾名思义,它描绘的是人们在冰上滑冰的场景。
《溜冰》圆舞曲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和结尾组成,音乐非常形象化,好像能使人看到冰面上人们优美舒展的姿态。
经典的FC游戏《企鹅跑南极》的背景音乐正是此曲。
5、作曲家简介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Emil Waldteufel,1837-1915),法国作曲家。
《溜冰圆舞曲》精品教案2023

《溜冰圆舞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溜冰圆舞曲》是一首将圆舞和溜冰巧妙融合在一起的经典作品,乐器采用维也纳圆舞曲形式,由序奏、四支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每个小圆舞曲中又有两个对比鲜明的主题。
每个音乐主题都像一幕优美的冰上芭蕾。
整首作品洋溢着愉快、清新、生动的气息。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乐曲的节奏、旋律、风格、曲式结构等,知道音乐要素在乐曲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聆听、对比、演唱、划旋律线、击拍节奏等多种方式体验作品的魅力;通过语言、范唱、伴奏等方式鼓励学生感受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3、通过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不同体裁的舞曲音乐风格特点,喜爱舞曲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重难点:聆听各个主题在音乐表现要素上的区别和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播放运动员滑冰的视频)师:大家仔细观察视频里的运动员滑冰的姿态。
生:姿态优美师:那他是就平顺的滑吗还是?生:有跳跃、有快速的滑行、有旋转。
师:在1882年,19世纪后半叶,在法国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活动中,以溜冰和跳交际舞为时尚。
曲作者将溜冰和圆舞曲巧妙地结合,创作了一首圆舞曲。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溜冰圆舞曲》。
二、新课教授1、欣赏第一圆舞曲师:音乐有几个乐段,每个乐段的情绪分别是怎样的?生:有三个乐段,前段和后段旋律起伏大,中间段活泼跳跃。
师:学唱主题A旋律2、聆听A段旋律师:请大家跟着旋律来画旋律线。
3、欣赏B段旋律师:节奏、情绪有何不同?生:节奏欢快,情绪活泼。
4、5、欣赏第二圆舞曲:师:大家聆听A段,感受旋律的特点生:旋律起伏很大,大起大落。
师:师:现在请你们伸出手画A段的旋律线,体验那旋律起伏、大跳的感觉。
6、欣赏B段:师:这里的舞者又在表演这什么动作?生:师:装饰音的运用轻巧诙谐,仿佛滑冰者在做一些搞笑的动作。
7、欣赏第三小圆舞曲师:对比两个主题的不同8、欣赏第四小圆舞曲师:随音乐A段用手指在桌上不发声的跳舞步,听到B段击掌。
音乐鉴赏课《溜冰圆舞曲》赏析

作品《溜冰圆舞曲》赏析38151312王备圆舞曲都比较优雅、舒缓,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音乐,我经常听的有《溜冰圆舞曲》、《勃拉姆斯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小狗圆舞曲》和老师上课时曾放过的《天鹅湖圆舞曲》。
其中,《溜冰圆舞曲》曾带给我一个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对其情有独钟。
《溜冰圆舞曲》作于1882年,是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的爱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
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
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在溜冰场上大显身手洒脱的姿态。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19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主要作品为管弦乐舞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
曾被后人封为“法国的施特劳斯”。
《溜冰圆舞曲》又名《溜冰的人》,是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
他在夏日里回想起冬季结冰的塞纳河上的人群,写下了这首写景意味十足的作品。
原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铜管乐曲、竖琴合奏曲、吉他二重奏曲等。
乐曲由维也纳圆舞曲形式构成,其版本很多,短的二、三个小圆舞曲组成,长的由序奏和四—五个小圆舞曲及尾声组成,每个小圆舞曲里面,又有两个主题,多带反复。
开始的序奏是A大调。
它运用第一圆舞曲音调作为素材,速度缓慢,节奏自由,描写冬日美丽的景色。
接下来的四个小圆舞曲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溜冰的场面和溜冰人的动作等。
如第一圆舞曲的第一主题多用长音、连线,优美而富于表情,描写了溜冰人舒展、愉快的心绪。
后面的圆舞曲运用分解和弦,八度、十三度、甚至十六度等大跳音程,并配以装饰音,等等作曲技法,把溜冰人在冰场上做的许多旋转、跳跃的动作,描绘得十分生动。
序奏中圆号奏出的徐缓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冬天的景色,转为圆舞曲速度之后,呈现出本曲的主要主题——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
这一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适用于初学者的《溜冰圆舞曲》教案

适用于初学者的《溜冰圆舞曲》教案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溜冰圆舞曲》这首乐曲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水平。
本文将为初学者提供一份详细的《溜冰圆舞曲》教案,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首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方法。
一、教学目的1.了解《溜冰圆舞曲》这首乐曲的乐曲结构和演奏风格;2.掌握《溜冰圆舞曲》的演奏技巧,包括节奏、速度、音程、韵律和音色的掌握;3.提高演奏的技巧和表现能力,使演奏更加生动、动感和有感染力。
二、教学内容1.乐曲名称:《溜冰圆舞曲》2.乐曲简介《溜冰圆舞曲》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 II)于1868年首演的一首圆舞曲。
它以其轻快愉悦的节奏以及欢快的旋律而被广泛传唱,成为圆舞曲的代表作之一。
3.教学流程第一部分:声乐练习1.练习发声和喉咙松弛,让出声尽量温和、柔和。
2.练习基本的音阶,记住音高和强调。
第二部分:演奏教学1.整体演奏首先就整体节奏进行练习,掌握好基本的强弱轻重。
2.细节处理接下来逐渐把曲子的每个部分都进行慢速的进行练习,逐渐提升速度。
这过程中需要注意细节的处理,比如各个部分的转接、音程上的处理等,逐渐达到做到顺畅转换和音质的完美。
第三部分:节奏掌握1.左手掌握左手弹奏节奏和强弱变化,角色是保证音乐的基础骨架和长大于节奏。
2.右手掌握右手弹奏旋律线路,比较柔和、明快和明亮。
在进行右手演奏时,需要注意和弘化爱在有节奏变化的当下,保证和左手奏奏同步和感官统一。
第四部分:演奏表现1.各个部分之间的表达演奏时要注意各个部分之间的转移,逐渐烘托出来整首乐曲的精彩和魅力。
2.速度和音量的变化为了更好的表达音乐的感情和情感,不同段落可以适当地进行速度和音量上的变化,这样可以让音乐更加生动有感染力。
三、教学效果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初学者可以更好的掌握《溜冰圆舞曲》这首乐曲的演奏技法和表现方法,提升自己的音乐演奏能力和水平。
同时,能够通过学习这道教案,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自信和有信心,为之后的音乐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音乐鉴赏课《溜冰圆舞曲》赏析

作品《溜冰圆舞曲》赏析圆舞曲都比较优雅、舒缓,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音乐,我经常听的有《溜冰圆舞曲》、《勃拉姆斯圆舞曲》、《杜鹃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小狗圆舞曲》和老师上课时曾放过的《天鹅湖圆舞曲》。
其中,《溜冰圆舞曲》曾带给我一个美好的回忆,所以我对其情有独钟。
《溜冰圆舞曲》作于1882年,是被称为“法国圆舞曲之王”的爱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
十九世纪后半叶的巴黎,溜冰和圆舞曲同样风行,成为上流社会社交活动之一。
在本曲中,作者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生动地描绘了在溜冰场上大显身手洒脱的姿态。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1837-1915),19世纪法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主要作品为管弦乐舞曲,旋律优美,通俗易懂。
曾被后人封为“法国的施特劳斯”。
《溜冰圆舞曲》又名《溜冰的人》,是他最为人们所熟悉的圆舞曲。
他在夏日里回想起冬季结冰的塞纳河上的人群,写下了这首写景意味十足的作品。
原为管弦乐曲,后被改编为钢琴曲、铜管乐曲、竖琴合奏曲、吉他二重奏曲等。
乐曲由维也纳圆舞曲形式构成,其版本很多,短的二、三个小圆舞曲组成,长的由序奏和四—五个小圆舞曲及尾声组成,每个小圆舞曲里面,又有两个主题,多带反复。
开始的序奏是A大调。
它运用第一圆舞曲音调作为素材,速度缓慢,节奏自由,描写冬日美丽的景色。
接下来的四个小圆舞曲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溜冰的场面和溜冰人的动作等。
如第一圆舞曲的第一主题多用长音、连线,优美而富于表情,描写了溜冰人舒展、愉快的心绪。
后面的圆舞曲运用分解和弦,八度、十三度、甚至十六度等大跳音程,并配以装饰音,等等作曲技法,把溜冰人在冰场上做的许多旋转、跳跃的动作,描绘得十分生动。
序奏中圆号奏出的徐缓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冬天的景色,转为圆舞曲速度之后,呈现出本曲的主要主题——第一小圆舞曲的第一主题。
这一主题宽广平稳、流畅明丽,使人联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接下来的第一小圆舞曲第二主题运用八分音符并强调其节奏,使乐曲充满了轻松活泼的情绪。
《溜冰圆舞曲》-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

溜冰圆舞曲 - 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一、歌曲简介《溜冰圆舞曲》是一首轻松愉快的舞曲,以欢快的旋律和轻柔的节奏为特点。
这首歌曲乐曲美妙,是一首非常适合教学和演奏的曲子。
二、乐曲分析1. 乐曲风格《溜冰圆舞曲》是一首古典舞曲,主调为C大调,使用4/4拍子。
2. 乐曲节奏整首乐曲节奏轻快,使用了大量的8分音符和16分音符,旋律节奏感强,给人以快乐轻松的感觉。
3. 乐曲构成乐曲共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16小节。
在第一个和第二个部分中,主题在不断地变化,同时有如天籁般的人声交织其中。
而在第三个部分,旋律变得高亢,同时人声部分也开始增加,表达了乐曲的高潮部分。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乐曲的节奏感和基本旋律。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和演奏技巧。
2. 教学内容1.教师解析歌曲的节奏、旋律和结构,并分别进行演奏。
2.学生对着五线谱进行基础练习,同时理解五线谱的基本组成。
3.教师进行学生演奏的指导,包括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
4.学生进行集体演奏,并反复练习,直至基本演奏技巧掌握。
3. 教学方法教师采用演示法和点拨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以听、做、说、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乐曲。
其中,督促学生反复练习。
4. 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乐曲和基本乐理知识。
2.教师演示乐曲的节奏、旋律和结构,学生跟读练习。
3.学生根据五线谱进行基础练习,同时理解五线谱的基本组成。
4.教师逐渐指导学生进行演奏,包括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
5.学生进行集体演奏,并反复练习,直至基本演奏技巧掌握。
5.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包括形式评估和实际演奏评估。
形式评估包括学生提交的练习记录等,实际演奏评估则通过学生在集体演奏中的表现进行评估。
四、总结《溜冰圆舞曲》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舞曲,通过亲身演奏,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音乐,锻炼自己的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还应重视鼓励学生互相交流、相互研究,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溜冰圆舞曲
课题:管弦乐曲《溜冰圆舞曲》(圆舞曲)
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溜冰圆舞曲》
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师生互动和欣赏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去体会乐曲内在的情感。
2、学生能较好的掌握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教学重点:能较好的掌握圆舞曲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较好的去理解该曲。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参与法
教材分析:该管弦乐的作曲家埃米尔·瓦尔托伊费尔,
1、教师:这一单元讲的内容都是有关舞蹈音乐,而且都是三拍子的乐曲。
我们今天主要是欣赏的是圆舞曲的音乐:你们知道什么叫圆舞曲吗?他跟其他三拍子歌曲有什么区别和特点?
(圆舞曲又称“华尔兹”,是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拍子舞蹈,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圆舞曲特别强调第一拍重音较为突出,具有鲜明”的强、弱、弱“的节拍感。
)
2、对该曲进行简单的介绍:该曲作与882年,作者瓦尔托伊费尔将圆舞曲和溜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乐曲采用维也纳舞曲形式,由序奏、四个小圆舞曲及结尾组成。
3、教师:接下来,我们先完整的欣赏一遍《溜冰圆舞曲》,同学们在欣赏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每一段音乐所描绘的情景,并跟随音乐所到之处,根据音乐的速度手指作出相应的提示,音乐演奏得慢时请伸出一根手指,中速请伸出两根手指,快速请伸出三根手指。
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待会我们要进行讨论。
4、欣赏管弦乐曲《溜冰圆舞曲》。
(6:10分钟)
5、师生讨论:这首圆舞曲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可稍做引导。
)
6、我们现在再分段仔细听一听:
1、序曲:速度是怎样的?使用了什么乐器?让你们想到了什么?
(徐缓的;圆号;冬天的景色)
2、第一圆舞曲:分主题A和B,两个主题,速度形成对比。
让我们来唱一唱,并体会两个主题各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感受。
(主题A:宽广平稳,流畅明快,是人想到溜冰的人们舒展优美的舞姿;
主题B:运用了八分音符并强调起节奏,是乐曲充满了轻快活泼的情绪。
)
3、第二圆舞曲:分两个主题,主题A情绪欢快而有力,有声有色的描绘了溜冰场上大显身手的溜冰者洒脱的姿态。
主题B出现急速的音乐片段,轻巧而诙谐,仿佛腰上系着铃铛的溜冰者在冰上表演滑稽的舞蹈动作。
4、第三圆舞曲:分两个主题,主题A主要有弦乐奏出,具有与第一小圆舞曲同样舒展平稳、流畅悠闲的特点,而主题B轻巧活泼,与主题A形成了生动的情绪对比。
5、第四圆舞曲:由整个乐队演奏出如同微风般柔和轻盈、委婉甜美的旋律,
后面还有一段表现溜冰运动员在冰上作出各种令人眼花缭乱动作的华彩乐段。
6、结尾:欢乐的华彩段落之后,音乐进入结尾部分,再现开头的第一圆舞曲,并字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