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PDCA进行绩效管理

合集下载

浅谈PDCA在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PDCA在工作中的运用

浅谈PDCA在工作中的运用PDCA是指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行动(Act)的循环过程,也被称为科学管理循环。

它是一种管理方法论,适用于各种行业和工作领域,在工作中的运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质量和创新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PDCA的运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计划阶段(Plan):在这个阶段,首先要明确目标和需求,制定宏观的工作计划。

这个阶段的关键是确定特定的目标、需求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计划。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到资源、时间和预算的限制,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2.执行阶段(Do):在这个阶段,按照计划实施工作,完成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执行阶段的关键是要按照计划进行工作,合理分配资源,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关注工作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工作按时完成。

3.检查阶段(Check):在这个阶段,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结果检查和评估。

检查阶段的关键是要对已完成的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证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如果发现问题或不足,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通过检查阶段,可以了解工作的情况,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行动阶段(Act):在这个阶段,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改进。

行动阶段的关键是要根据检查阶段的结果,进行有效的改进措施。

改进可以包括修改工作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等。

通过行动阶段,可以不断完善工作过程,提高工作效果。

PDCA循环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可以使工作不断进行优化和完善。

它强调的是循环往复、不断改进的精神,可以帮助人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步。

通过PDCA循环,可以不断找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在实际工作中,PDCA的运用有以下几个优点: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PDCA循环,可以定期对工作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这样可以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无效或低效行为,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什么是PDCAPDCA管理循环4个阶段8个步骤附案例分析

什么是PDCAPDCA管理循环4个阶段8个步骤附案例分析

什么是PDCAPDCA管理循环4个阶段8个步骤附案例分析PDCAPDCA管理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附案例分析PDCAPDCA管理循环(Plan-Do-Check-Act/PDC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的循环模型。

它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沃尔特·A·斯霍哈特(Walter A. Shewhart)和日本的著名质量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Kaoru Ishikawa)等人提出,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质量为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PDCAPDCA管理循环的四个阶段和八个步骤,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其运用的理解。

一、计划阶段(Plan)计划阶段是PDCA管理循环的起点,也是任务明确、目标设定和策划方案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并确定改进和实施的计划。

下面是具体的四个步骤:1. 识别问题:首先,我们需要通过搜集数据和进行分析,明确组织当前面临的问题、挑战或不良现象。

2. 设定目标:在识别问题的基础上,制定明确的改进和质量目标。

目标需要具体、可量化,并与组织整体战略相一致。

3. 分析原因:在设定目标之后,我们需要找出导致问题或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使用问题分析工具,如鱼骨图、5W1H法等,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问题的来源。

4. 制定计划:在分析完原因后,制定对策和改进计划,明确改进措施、资源需求、时间安排等。

确保计划可行、可管理和可实施。

二、执行阶段(Do)执行阶段是根据计划落实和实施改进措施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确保计划按照预定目标实施,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跟踪和监控。

下面是具体的两个步骤:5. 实施计划:根据计划和安排,实施改进措施和活动。

清晰沟通,确保团队成员了解任务要求,并分配资源和职责。

6. 收集数据:在实施过程中,收集和记录与改进目标有关的数据,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三、检查阶段(Check)检查阶段是对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的阶段。

通过搜集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到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共3篇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共3篇

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共3篇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1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是一种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领域的管理工具。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不断地循环执行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步骤,不断提高企业的绩效。

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PDCA循环被广泛应用。

企业绩效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衡量企业绩效、监控和指导企业管理过程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PDCA循环被看作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

首先,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计划。

企业制定计划是绩效管理的第一步。

只有制定了有效的计划,企业才能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使用PDCA循环,企业可以在计划制定阶段,通过不断地审视和修正计划,确保计划可行、合理、可执行性强。

其次,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实施计划。

企业将计划付诸实践是绩效管理的第二步。

在这一步中,PDCA循环能够帮助企业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检查和修正执行计划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不断地执行和检查,企业可以快速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计划顺利实施。

第三,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地评审和监控绩效。

在绩效管理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评审和监控。

使用PDCA循环可以帮助企业更加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绩效状况。

通过不断地检查绩效数据,企业可以及时地发现绩效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最后,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可以帮助企业不断地改进绩效。

改进是企业不断提高绩效的关键。

通过对企业绩效的持续检查和调整,企业可以不断地发现和改进企业管理和绩效状况。

使用PDCA循环,企业可以更加系统和有序地进行改进,提高改进效率和精度。

总之,PDCA循环在企业绩效管理系统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断地循环执行计划、执行、检查、改进四个步骤,企业可以持续地提高绩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利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优化

如何利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优化

如何利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优化PDCA循环,即Plan-Do-Check-Act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的模型。

通过PDCA循环,可以帮助企业不断调整和优化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实现持续改进。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如何利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优化进行探讨。

一、制定计划首先,利用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理优化的第一步是制定计划。

企业需要明确目标和要达到的效果,确定优化的方向和重点,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

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工作,不盲目进行改进,确保质量管理优化的有效性。

二、实施方案在制定计划之后,接下来是实施方案。

企业需要根据制定的计划,采取具体的措施和行动,对质量管理进行优化。

这包括调整工作流程、改进生产技术、提升员工技能等方面。

只有将计划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才能实现质量管理的优化目标。

三、检查结果完成方案实施后,需要对效果进行检查。

企业可以通过收集数据、开展调研、进行评估等方式,对优化后的质量管理进行评估和检查。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四、持续改进根据检查结果,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这是PDCA循环的核心环节,持续改进是优化质量管理的关键。

企业应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问题的根源,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确保质量管理不断完善。

五、加强培训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中,企业还需要加强员工培训。

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员工的技能和素质,还可以增强员工对质量管理的重视和参与度。

通过培训,员工可以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政策和要求,提升对质量管理优化工作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六、改进工作流程除了加强培训外,企业还需要改进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繁琐、低效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或服务质量下降,影响企业的发展。

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错误率,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七、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质量管理优化纳入考核范围。

通过绩效考核,可以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优化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绩效考核pdca管理循环的具体步骤

绩效考核pdca管理循环的具体步骤

绩效考核pdca管理循环的具体步骤咱今儿就来唠唠绩效考核 PDCA 管理循环的那些具体步骤哈。

PDCA 呢,就像是一个超级实用的小魔法,能让咱的绩效考核变得超级厉害。

先来说说“P”,也就是计划。

这就好比你要去旅行,得先想好去哪儿,怎么去,带啥东西。

在绩效考核里,咱得明确目标呀,要达到啥样的效果。

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定的哦,得根据实际情况来,就像量体裁衣一样。

然后呢,还得制定各种指标,让大家清楚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这一步要是没做好,那后面可就容易乱套啦,就像没头苍蝇一样瞎转悠,能有啥好结果?接着是“D”,执行。

计划做好了,就得行动起来呀!大家得按照定好的目标和指标去干。

这就好像跑步比赛,发令枪响了,就得拼命往前跑。

在执行过程中,每个人都得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

可不能偷奸耍滑,不然到时候考核结果不好看,可别怪别人哦。

再来说说“C”,检查。

这就像是老师批改作业一样,得看看做得对不对,好不好。

在绩效考核中,要定期检查工作进展和成果,看看是不是按照计划在走。

要是发现有问题,就得赶紧想办法解决,不然小问题变成大问题,那可就麻烦啦。

这检查呀,可不能马虎,得认真仔细,就像侦探找线索一样。

最后是“A”,处理。

根据检查的结果,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

做得好的,要奖励,让人家更有动力;做得不好的,得指导改正,可不能放任不管。

然后呢,把这次的经验教训总结起来,用到下一次的循环中。

这样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咱的绩效考核不就越来越棒啦?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个 PDCA 管理循环,那绩效考核得多混乱呀。

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能有啥成果?有了它,就像有了一个导航仪,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咱再打个比方,PDCA 就像一辆汽车,计划是方向盘,决定着往哪儿走;执行是油门,让车跑起来;检查是刹车,控制速度和方向;处理是保养,让车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

只有这四个部分紧密配合,这辆车才能跑得又稳又快。

所以啊,绩效考核 PDCA 管理循环的具体步骤可重要啦,咱可不能小瞧它。

PDCA循环模式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中的运用

PDCA循环模式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中的运用

PDCA循环模式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中的运用一、PDCA循环模式的定义PDCA循环模式,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改进(Act)循环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德鲁克所提出的一种管理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不断的循环调整,实现持续改进和优化。

具体而言,PDCA循环模式包括以下四个步骤:1. 计划(Plan):确定目标和计划,建立目标和实施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和资源要求。

2. 执行(Do):按照计划执行工作,收集并整理相关数据、信息。

3. 检查(Check):比较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要求,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确定改进方向和目标。

4. 改进(Act):调整和改进工作,采取行动措施,规范工作流程,达到预期目标。

二、PDCA循环模式的原理PDCA循环模式的核心原理在于持续改进和优化。

其理论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1. 反馈机制:PDCA循环模式以检查为基础,强调了对实际执行情况的反馈和信息的收集。

通过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改进提供依据。

2. 持续改进:PDCA循环模式以改进为目标,追求持续改进和优化,致力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3. 系统思考:PDCA循环模式注重全局性和整体性思考,强调了对整个工作流程的深入分析和综合考量。

三、PDCA循环模式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中的应用1. 计划(Plan)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的初期阶段,企业需要进行详细的计划和目标制定工作。

这一阶段通过PDCA循环模式的"计划"步骤,可以让企业全面了解自身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明确目标和规划,建立实施计划和工作流程。

在制定预算和项目绩效目标时,企业可以借助PDCA循环模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定目标:在"计划"阶段,企业可以通过PDCA循环模式,明确预算目标和项目绩效目标,包括财务指标、市场份额、产品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方面的目标要求。

PDCA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PDCA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PDCA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PDCA,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的四个阶段循环,是一种常用于管理和改进过程的工具。

在绩效考核中的运用,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实现目标,并不断提升绩效。

首先,PDCA在绩效考核中的计划阶段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个阶段中,我们需要明确考核目标和标准。

比如,组织可以设定销售额增长10%作为目标,个人可以设定完成项目任务提前一周作为目标。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明确方向,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

接下来是PDCA的执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组织和个人需要根据设定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例如,组织可以制定销售策略、推广计划等,个人可以制定工作计划、提升自身能力等。

通过执行计划,可以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有助于实现绩效目标。

第三个阶段是PDCA的检查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组织和个人需要对执行的结果进行检查,并与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

通过检查,可以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比如,组织可以通过销售数据、客户反馈等评估销售绩效,个人可以通过工作评价、上级反馈等评估自己的绩效。

通过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绩效水平。

最后一个阶段是PDCA的行动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组织和个人需要根据检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行动进行改进。

如果销售额不达标,组织可以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改进等;如果个人工作效率低下,个人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学习提升等。

通过持续的行动和改进,可以不断提高绩效水平,实现更高的目标。

综上所述,PDCA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实现目标,并持续提升绩效。

通过明确目标、执行计划、检查结果和采取行动,可以不断改进和进步。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PDCA并非一劳永逸,而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在绩效考核中的应用需要持续进行,以达到更好的绩效表现。

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只有不断迭代PDCA循环,持续改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优秀的绩效。

PDCA循环模式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中的运用

PDCA循环模式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中的运用

PDCA循环模式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设定中的运用一、PDCA循环模式简介PDCA循环模式是一种管理方法,最早由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适用于企业质量管理中。

后来,这种管理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成为一种经典的管理工具。

PDCA分别代表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调整),是一个循环不断的过程,用于持续改进和优化。

在PDCA循环模式中,首先是对目标和计划进行明确和设定(Plan),然后执行计划(Do),接着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Check),最后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Act)。

1. 绩效目标的设定(Plan)在预算项目中,绩效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PDCA循环模式,管理者可以更加有效地设定预算项目的绩效目标。

对项目的目标和计划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明确项目的需求和要求。

然后,制定出合理和可行的绩效目标,确保能够实现预算项目的目标。

在这一阶段,需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环境,确保绩效目标的设定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2. 绩效目标的执行(Do)绩效目标的执行是预算项目中的实施阶段,也是PDCA循环模式中的第二个步骤。

在这个阶段,需要有效地执行绩效目标,确保按照计划和要求完成项目任务。

在执行过程中,管理者需要密切关注项目的执行情况,确保能够按照绩效目标的要求进行实施。

管理者还需要及时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问题和障碍,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3. 绩效目标的检查(Check)在绩效目标执行完成后,需要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PDCA循环模式中的第三个步骤就是对执行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估。

在这个阶段,需要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绩效目标。

如果发现执行结果不符合预期,需要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

这样在下一轮的PDCA循环中可以进一步优化绩效目标的设定和执行。

1. 持续改进:PDCA循环模式能够帮助企业在预算项目中实现持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运用PDCA进行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的“轨道”--PDCA循环有句俗语,叫做“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句话常常用来比喻一个团队领导者的作用,即在一个团队中,领导者的作用是巨大的,“带头大哥”--领导者要英明能干,才能带出好队伍,带领团队不断走向成功。

这句话主要强调了领导者的关键性作用,但我们也知道,让火车跑得快的前提除了要有动力强的车头带之外,还应该有好的铁轨作为支持,即所铺设的枕木要足够结实,钢轨要足够强壮,能够耐得住火车高速度的冲击。

我想,与“带头大哥”--火车头相比,铁轨的作用更为重要,因为如果没有了铁轨做支撑,纵使火车头的动力再强劲,也是无法施展的。

由此,我就联想到了让我们犯思量的绩效管理。

那么绩效管理的“带头大哥”是谁?它的轨道又在哪里?我想,企业的战略目标可以担当绩效管理“带头大哥”的重任,这一点毋庸质疑,要想使绩效管理发挥作用,企业的战略目标必须清晰明确,具备号召力。

由于本文探讨的是绩效管理的“轨道”的问题,对此就不再祥述。

回过头来,我们再来谈绩效管理的“轨道”这个话题,我以为,戴明的PDCA循环就是绩效管理的“轨道”。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来的,所以又称为“戴明环”。

PDCA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实施,C(Check)--检查,A(Action)--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

PCD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对绩效管理尤其适用。

绩效管理的“轨道”--PDCA循环在绩效管理上
制定绩效计划(P)
绩效管理是一项协作性活动,由工作执行者员工和管理者共同承担。

并且绩效管理过程是连续的过程,而不是在一年内只进行一两次的填表“仪式”。

绩效计划是整个绩效管理流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发生在新绩效期间的开始。

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员工职位说明书和公司战略目标以及年度经营计划。

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需要在对被管理者绩效的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

在共识的基础上,被管理者对自己的工作目标做出承诺。

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的投入和参与是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说绩效管理必须由员工和管理者共同参与,才能真正取得好的结果,获得成功。

对此,管理者必须有一个清醒且坚持的认识,否则,绩效管理很难得到有效的实施。

在绩效计划里,主要的工作是为员工指定关键绩效指标,为此,管理者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2、为员工制定职责明确、权限清楚、标准确定、描述清楚的职位说明书;
3、帮助员工制定关键绩效指标,关键绩效指标应符合“SMART”原则,即关键绩效指标的标准应是:“具体的(S)”、“可度量的(M)”、“可实现的(A)”、“现实的(R)”、“有截止期限的(T)”。

绩效计划的周期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完善,管理者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比较高,可以一年制定一次;反之,则要适当缩短,最好以一个季度为一个周期。

如果绩效周期缩短到一个月制定一次,则可能导致管理成本增加,操作性减弱。

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是绩效合作伙伴的角色,即管理者必须通过有效的沟通,与下属员工在绩效目标上达成一致,而不是简单地分派任务、下达命
令。

在这里,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是双赢的合作关系,也就是绩效合作伙伴的关系。

这个阶段需要准备的资料有:1、公司年度经营计划;2、员工职位说明书;3、员工前一绩效周期的绩效考核表。

所使的用工具主要有:“SMART”原则和《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

注意,是管理卡而不是考核卡,管理卡与考核卡的区别在于它把绩效考核提升到了绩效管理的高度,以过程的管理和控制取代形式化的填表考核,它是管理者进行绩效管理的基础文件,在整个绩效周期都要用到。

所以,将管理卡锁到文件柜和束之高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在制定完成管理卡后,管理者应将其置于案头随手可及的地方,以供及时参阅,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绩效沟通与辅导(D)
关键绩效指标确定以后,管理者应扮演辅导员和教练员的角色,以指导者和帮助者的姿态与员工保持积极的双向沟通,帮助员工理清工作思路,授予与工作职责相当的权限,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提供恰当(针对员工的绩效薄弱环节)的培训机会,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为员工完成绩效目标提供各种便利。

这里所指的绩效沟通与辅导是针对绩效目标的辅导,依托绩效计划阶段所制定的绩效目标,也就是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与员工保持持续不断的绩效沟通,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进而保证员工的绩效目标得以达成和超越,使员工的能力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为员工在下一绩效周期挑战更高的目标做好准备。

在绩效沟通与辅导阶段,管理者所要做的一个重要也是经常被忽视的工作就是观察和记录员工的绩效表现,形成员工业绩档案。

为什么要建立员工的业绩档案?很多管理者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就是以前在对员工进行绩效反馈的时候,员工会在某些得分比较低的项目上和管理者争论,明明知道员工是无理取闹,却苦于没有书面证据,口说无凭,管理者无法有效地说服员工,最终闹得不欢而散。

那么,怎么去避免这种尴尬局面,使绩效考核反馈更加顺畅和自然,使之成为一个探讨成功和进步的机会而不是讨价还价的“交易市场”?这里就要提到绩效考核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即“没有意外”原则。

所谓“没有意外”,是指在考核反馈面谈的时候,管理者和员工对考核结果都不会感到意外,一切都在双方预料之中,所有被考核的内容都在沟通与辅导的过程做了认真细致的沟通,并做了详细的记录。

所以,为了避免口说无凭的尴尬,为了使绩效考核的结果更加公平、公正,更加具有说服力,管理者应花一些时间和精力,记录好员工的绩效表现,为绩效考核提供可以追溯的事实依据。

记录员工的业绩表现主要以记录关键事件为主,即对员工绩效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关键事件根据性质又可以分为积极的关键事件(如节约成本100万元的创新计划)和消极的关键事件(如造成重大损失的严重设计失误)。

所以,在实施阶段,管理者除了要扮演辅导员与教练员的角色,更要扮演记录员的角色。

绩效沟通与辅导阶段的主要工具是《员工绩效档案管理卡》,主要记录关键事件。

绩效考核与反馈(C)
在绩效周期结束的时候,依据预先制定好的关键绩效指标,管理者对下属的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绩效考核的依据就是绩效计划阶段的关键绩效指标和绩效沟通辅导过程中所记录的员工业绩档案。

绩效管理的过程并不是到绩效考核时打出一个分数就结束了,管理者还需要与下属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即绩效反馈面谈。

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员工全面了解他们自己的绩效状况,正确认识自己在这一绩效周期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表现,同时正确认识还存在哪些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弱项;并且,下属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请求得到上司的指导和帮助。

在绩效考核与反馈阶段,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公证员。

所谓公证员,即要求管理者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依据绩效沟通与辅导过程中的业绩记录,对员工做出公正、公平的评价。

这一阶段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有:《员工关键绩效指标管理卡》、《员工业绩档案管理卡》和《绩效反馈卡》。

绩效诊断与提高(A)
绩效诊断与提高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公司所采用的绩效管理体系以及管理者的管理方式进行诊断,一是对员工本绩效周期内存在绩效不足进行诊断,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诊断,得出结论,放到下一PDCA循环里加以改进和提高。

所以,在绩效周期结束时,管理者还应对员工进行绩效满意度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绩效管理体系当中存在的不足并加以调整,人力资源部也可以据此对整个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进行调整,使之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根据绩效反馈的结果,管理者还要帮助员工制定个人发展计划或者叫改进计划,对员工在知识、技能和经验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发展计划,放入下一PDCA循环加以改进。

主要项目
满意调查问卷主要从绩效管理的手段、方式、方法以及奖励计划等方面进行设计,主要项目有:
1、人们的工作是具体的,目标是明确的;
2、人们的目标有挑战性,在我的控制范围内;
3、人们认可我的工作目标;
4、人们明确自己是怎样被考核的;
5、人们的绩效标准是恰当的,能准确衡量我的绩效;
6、在达到目标方面,人们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
7、为实现目标,人们能得到相应的培训;
8、为使实现目标成为可能,公司提供了足够的资源支持
9、在达到目标的时候,人们能得到赞赏和认可;
10、公司的奖励体系是公平的。

在绩效诊断与提高阶段,管理者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诊断专家,对自己以及员工在绩效管理各方面的工作进行诊断,找出问题和不足,以在下一绩效周期内做出改进。

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有《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和《员工个人发展计划》。

以上四个环节实际上就是绩效管理的全部流程,也就是绩效管理的“轨道”。

无论你是何种企业,无论你想通过绩效管理达到什么目的,只要你做绩效管理,就无法避开它,因为你一旦脱了它,你的绩效管理就没有了“轨道”,一旦绩效管理脱离了预定的“轨道”,你就无法保证它的运行状态!所以,建议企业在做绩效管理之前,一定要把绩效管理的流程研究透,给绩效管理铺设好“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