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湾概况及围填海的环境影响
海湾围填海对滩涂湿地生态服务累积影响研究——以福建兴化湾为例

1期
俞炜炜 等 : 海湾 围填海对滩涂湿 地生态服 务累积影 响研究… 以福建兴化湾为例
量和 损失幅 度均 高于 15 9 9— 20 年 4 00 0余 年的损 失 。
关键 词: 围填海 ;生态 服务 ;滩涂 湿地 ;累积 影响 ;兴化 湾
中图 分类号 :P 5 7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0 —9 220 )1 08O O 0 163 (080 — 8一O7 0
生 态 系 统服 务 功 能 是 指生 态 系 统 与 生态 过 程 所 形成 及 所 维 持 的人 类 赖 以 生存 的 自然 环 境 条 件 与 效 用 [o近年 来 ,国 内外 学者对 大尺度 的全球 ] 国 和较 小尺度 的森林 [1、湿 地[-] 田[, 及 2 】 、全 8o -] 11、农 1 15 6
海 洋/ 海岸 带【 . l 1 生态系 统服 务功能 的价值进 行 了研 究 ,生态系 统服 务功 能价值 的研究 已成 为生态 经济 等 学领域 的研 究热点 。但 是 ,目前关 于海湾 围填海 造成 的生态 服务影 响 的评 估仅 有少量 研究 ,且集 中于 单个 围填海项 目或 工程 的影响研 究【’¨ 从宏 观层面 上研 究区域 多个 围填海项 目或工程 的生态服 务 的累积 影响 2 , U 尚不 多见 。本 文利用 G S 技术 ,借鉴 C s n a等 (19 I ot z a 9 7)[ 对 全球 生物 圈 1 3 1 6个 生态 系统类 型 的生态
分 为农 田、养 殖池 、盐 田、草林 地 、裸地 、 岛屿及 滩涂 7 种生 态系统 类型 。采用 GS 技术分 析兴 化湾不 同 时期 由于 围填海所 造成 I 的各 生态系 统类 型面积 变化 ,并借 鉴 C sn a等研 究的 生态服 务功 能单位 价值 系数 ,评估 围填海 对滩涂 湿地 生态服 务造 成 的累积影 ot z a 响 。在 15 99— 20 年 ,兴 化湾滩 涂面 积减 少 了 2 . 00 1 5%,生态 服务 的年总 价值 由 15 3 9 9年 的 5 1 0 . ×1 元 降至 20 年的 4 5× 3 00 . 4 l 元,损失达 8 3 0 0 . ×1’元 ,损 失幅度 为 l . %;20 6 63 5 00— 2 2 年 ,围填 海相 关规划 的实 施将 导致兴 化湾滩 涂面 积急剧 下 降,生 00 态服 务的年 总价 值 由 20 00年 的 4 5×1 元降 至 2 2 年 的 3 8×1 元 ,损 失达 96 ×1 元 ,损失 幅度 为 2 . 、 4 0 00 . 4 0 .8 0 1 7%,其损 失 7
渤海湾海岸带开发对近海水环境影响分析

渤海湾海岸带开发对近海水环境影响分析摘要:海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影响海水环境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中海岸带开发行为对其有关键性影响。
渤海湾海岸带开发活动大多表现为三种,即围填海、临海工业、河口建闸,基于此,本文围绕开发实践影响近海水环境重点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使开发行为与海水环境保护活动良性循环推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关键词:渤海湾;海岸带开发;近海水环境;影响分析引言:近年来,海岸带开发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下,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海岸带资源开发与保护压力,导致近海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遭受破坏。
要想在海岸带环境保护方面做出努力,势必要客观分析开发行为对近海水环境的影响,根据影响表现,针对性提出科学开发方案,使海岸带环境保护效果达到预期。
1.渤海湾区域概况渤海湾位处渤海西部,海底走向由南向北,沉积物多为细粉砂和淤泥。
渤海湾属于浅水海湾,当地湿地景观独特,所以旅游业发达。
区域内石油资源、煤炭资源较丰富,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域开发的经济价值[1]。
该区域具有半封闭性,气候为大陆性气候,从环境现状层面进行分析,渤海湾排污口数量逐年增多,这说明沿岸污染物总量增加,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来说,无疑增加了工作难度,换言之,海水环境保护实践面临一定挑战。
如果单凭海水自净能力控制污染,那么环境排污效果很难达到预期要求,反而会因环境污染问题加剧而威胁人类生产生活。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能否在经济发展、生态保护间探索到平衡点,务必客观分析开发活动影响海水环境的表现,进而做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2]。
2.渤海湾海岸带常见开发活动2.1围填海人类开发海岸空间资源时,往往从两方面进行切入,如扩大海域面积、延长海岸线长度。
一般来说,海岸带延伸距离取陆地向十千米,海水向十五千米。
虽然围填海操作能够满足人类的经济发展需求,但着实对海洋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随着围海造田活动愈演愈烈,自然岸线减少到十二千米,并且海水水质污染程度加剧,个别海域的富营养化问题日益显著。
央视:地价高涨推动盲目填海导致海湾消失

央视:地价高涨推动盲目填海导致海湾消失时间:2009-08-07天津做法:规划中将陆地与海洋的开发取长补短,有机结合形成互补我们看到,乐清市以退促保的政策,即满足了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又保证了海洋生态环境的维护和改善。
面对土地与环境的突出矛盾,国家海洋局也提出,沿海地区应该科学设计、统筹引导,提高海洋功能区划编制水平,实现工业和城镇建设用海区的科学选划,最大程度降低围填海给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
紧靠渤海的天津在这方面就有不少成功的经验。
天津地处环渤海中心,拥有153公里的海岸线,其中滨海新区是海洋开发的主要地区,在临港工业区的施工工地,记者看到,一根硕大的管道将几公里外港口疏浚航道的泥沙源源不断地抽吸过来,在这里吹填造陆。
工程负责人:“这样做的话既疏浚了航道又进行了吹填造陆。
”临海工业区总体规范填海造陆80平方公里,一期20平方公里以全面完成建设,成为国家级现代化的循环经济示范区。
而工业区在建设之中就始终坚持科学选址、科学规划、科学围填。
张心德告诉记者,临海工业区在选址之初就颇费了一番心思。
天津临海工业区主任张心德:“天津的南面污水一直影响到整个滩涂,海河入海口是从这入海,影响到这个滩涂,整个形成一个浅滩,形成这个规模的一个浅滩,适合围海,会改造这块的生态环境又达到发展经济的需要。
”那么在这里围海造地,到底有没有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呢?在临海工业区一期工程记者注意到,在新建的陆地上,原来的被污染的海滩,已经变成了绿洲,草坪、树木在这里随处可见。
码头作业区的海水也变得清澈,碧绿。
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半岛式的环保设计。
张心德:“传统的是这样围一大块半岛式围海,可以出来更多式的海岸线,利于开发,同时不容易影响原来水流的变化。
”每逢假日,人们都会纷纷来到海边游泳度假,孩子们在柔软的沙滩上嬉戏游玩,但谁也想不到脚下金黄色的沙滩是人造的,而这里的沙子是天津港(14.46,-0.37,-2.49%)的建设人员千里迢迢特意用船从广西水运过来的,这又是为了什么呢?天津港负责人:“天津港东疆港区在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要求,港口布局按三大块布置,既有生产区又有物流加工区,还给天津市民留有十公里的生态岸线。
基于PSR模型的围填海对海洋资源影响评价方法研究_于定勇

。
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影响程度评价的 PSR 模型见图 1 , 在此评价体系中 , P 代表围填海开发活动 对海洋资源的压力 , S 代表海洋资源目 前的存量及质 量状态 , R 代表管理者 、生产者 、 消费者 针对围填海开 发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作出的反应 , 根据压力及响 应对海洋资源的影响 , 选取评价海洋资源现状的指标 , 对围填海开发活动对海洋资源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价 。
1. 3 评价指标的标准化处理 为了使评价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 , 需要将每个评 价指标的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 , 采用极差标准化 方法将各评价指标值转换成 0 ~ 1 之间的评价指数 , 使 评价指标无量纲化 。 根据各个指标对海洋资源的影响效果 , 可分为效 益型指标和成本型指标 , 其中效益型指标指有利于海 洋资源利用的指标 , 数值越大越好 ; 成本型指标指不利 于海洋资源利用的指标 , 数值越小越好 。 根据两类影 响 , 对各种指标采用不同的标准化方法 。 效益型指标标准化方法 : X -X min Y = X max -X min ( 1)
式中 , Y 为标准化评价指标值 , X 为原始评价指标值 , X m ax 为效益型评价指标的最大值 , X min 为效益型评价指 标的最小值 。
172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学 报
2 0 11 年
成本型指标标准化方法 : X -X m in Y =1 X m ax -X min ( 2)
表 2 判断矩阵标度及其含义 T able 2 Judgement matrix scale and its implica tion 标度 u ij Scale 1 3 5 7 9 2,4,6,8 倒数 含义 Implicatio n 表示 ui 与 u j 比较 , 具有同等 重要性 表示 ui 与 u j 比较 , 具有稍微 重要性 表示 ui 与 u j 比较 , 具有明显 重要性 表示 ui 与 u j 比较 , 具有强烈 重要性 表示 ui 与 u j 比较 , 具有极端 重要性 以上两相邻判断的中值 表示 u i 与 u j 比较得 , 具有同等重要性 u ij , 则 u j 与 u i 比较得 u j i =1/ ui j
三亚红塘湾围填海项目拆除及生态修复工程中标公示

三亚红塘湾围填海项目拆除及生态修复工程中标公示项目背景三亚市位于中国海南省,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
红塘湾是三亚市的一个重要海湾,曾经进行了围填海项目以扩大土地面积,但这一举措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修复红塘湾的生态系统,三亚市决定进行拆除及生态修复工程。
拆除工程内容拆除工程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围填海区域的土地清理和恢复:通过清理围填海区域的建筑物、道路、管道等设施,将土地恢复成自然状态。
2. 港口设施和码头的拆除:将在围填海区域建设的港口设施和码头进行拆除,恢复原有的自然海岸线。
3. 海底管道和电缆的移除:将围填海项目所建设的海底管道和电缆进行移除,以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修复工程内容生态修复工程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植被恢复:在拆除后的围填海区域进行植被恢复,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以促进土壤固定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2. 海洋生态系统修复:通过人工放置人工礁石和人工珊瑚等措施,促进海洋生物的繁殖和栖息,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3. 水质净化:采用生物修复技术、湿地建设等手段,改善围填海区域附近海水的水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中标公示经过招标程序,我公司荣幸地宣布中标三亚红塘湾围填海项目拆除及生态修复工程。
我们将全力以赴,按照合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程,并确保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
公司简介我们是一家专业从事环境保护与修复项目的公司。
多年来,我们在类似项目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具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致力于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工程计划我们的工程计划如下: 1. 前期准备:组织项目团队,完善工程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2. 拆除工程:按照合同要求,进行土地清理、港口设施和码头拆除、海底管道和电缆移除等工作。
3. 生态修复:在拆除后的围填海区域进行植被恢复、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水质净化等工作。
厦门海岸工程对岸线变迁及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_吴丹丹

第36卷第10期2011年10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Vol.36No.10Oct.2011收稿日期:2011-06-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强潮浅海高浊度环境中的近底部边界层物理过程(No.40876043)作者简介:吴丹丹(1987-),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岸海洋科学研究。
文章编号:1674-6139(2011)10-0067-05厦门海岸工程对岸线变迁及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吴丹丹,葛晨东,许鑫王豪,陈国强(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93)摘要:在Arcview 3.3软件的支持下,以厦门市1989年、1997年和2007年三个时期的遥感影像图为数据源,研究厦门的海岸变迁;通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总结围填海面积增长情况,研究表明:1980年以前,厦门的围填海以西海域和同安湾居多,西海域围填海面积达5605hm 2,同安湾围填海面积2796hm 2;1980年-1999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982.05hm 2;2000年-2006年,整个厦门海域的围填海面积为762.44hm 2。
长期多项海岸工程建设提升了厦门海洋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但也使得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如海岸地形地貌改变、纳潮量大量减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水质恶化等。
关键词:厦门;海岸工程;遥感;岸线变迁;影响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Study on Impacts of Coastal Engineering on Coastline Changesand Marine Environment in XiamenWu Dandan ,Ge Chendong ,XuxinWanghao ,Chen Guoqiang(Key Laboratory of Coast and Island Develop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three remote sensing images of Xiamen in 1989,1997and 2007to study the coastal line changes with the support of Arcview 3.3.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the situation of the reclamation area in Xiamen is summa-ri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lamation was concentrated in West Xiamen sea area and Tongan Bay before 1980.The recla-mation area is 5605hm 2in Western Xiamen sea area and 2796hm 2in Tongan Bay.The whole reclamation area in Xiamen sea area reached 982.05hm 2from 1980to1999,and the 762.44hm 2from 2000to 2006.Over a long time ,the coasta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s not only promoted the marin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Xiamen ,but also brought severe impacts o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such as ,changes in coastline topography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idal volume ,destru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deteriora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so on.Key words :Xiamen ;coastal engineering ;remote sensing ;coastal change ;impact近五十几年来,作为闽南金三角中心的厦门经济发展迅猛,为了适应城市建设的需要,解决用地紧张的问题,厦门市进行了一系列的海岸工程建设,如:高集海堤、集杏海堤、筼筜湖工程以及象屿保税区的填海工程等。
东莞滨海湾新区填海工程招标

东莞滨海湾新区填海工程招标一、背景介绍二、填海工程概述三、招标程序及要求四、评标标准及注意事项五、填海工程的影响和挑战六、填海工程的可持续性问题及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东莞滨海湾新区是广东省东莞市政府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开发区域,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
该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之一。
为了加快滨海湾新区的建设速度,提高整个地区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东莞市政府计划在该地区进行大规模填海工程。
这项工程将会涉及到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并且对当地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进行填海工程之前,必须进行招标程序,并且制定相应的评标标准和注意事项。
二、填海工程概述填海工程是指通过人类劳动力或机械设备,在原本水深较浅或者没有水面上建造一定高度以上的土石方体,以扩大陆地面积或者改变原有的水域形态。
填海工程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土石方运输和堆填,以及防波堤、海堤等建设。
在东莞滨海湾新区的填海工程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填海范围:该填海工程的主要范围为东莞滨海湾新区内部的一些低洼地带和水域。
2. 填海规模:该填海工程预计需要填入约1000万立方米左右的土石方体。
3. 工期:该填海工程预计需要3年左右时间完成。
4. 投资:该填海工程预计总投资额为10亿元人民币左右。
三、招标程序及要求在进行东莞滨海湾新区填海工程招标之前,必须制定相应的招标程序和要求。
以下是具体内容:1. 招标方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即通过媒体公告等渠道向社会发布招标信息,并且接受符合条件的企业或单位报名参与竞争。
2. 投标文件要求:投标文件必须包含企业或单位资质证明、经验介绍、技术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工期计划、费用预算等内容。
3. 投标人资格要求:投标人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证明和丰富的填海工程经验。
同时,投标人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誉和财务状况,并且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
4. 投标保证金:投标人需要缴纳一定金额的投标保证金。
福建省海湾资源的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

降低 ;海 洋水动力条件 的改 变 ,还会 造成泥 沙淤积 、航 地位调查等 ,对重要 生态敏感 区范 围、 自然岸线 比例 、
式 、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 济
入海 口、泉州湾 、厦门九龙江河 口及西海域 、诏安 湾等 2 1年福建省近岸海域水 质状况 较差 ,主要水 质类 00
见图1 )。 “ 十二 五”时 期 ,是福 建省加 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 海域 (
区建设 、提前三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决定性 时期 。海 别 为二类 ,一类 、二类海 水水质 比例 为5 .%,三类海 53 峡西岸经济区依托丰富的港 口资源和沿海优势 ,着力优 水水 质 比例 为 1 .%,四类 、劣 四类 海水 为2 .% ( 69 76 见 化 提升临港工业 ,推动形成东南 沿海重要 的临港重化产
5 arf 4地Ena Ilot Loml ovI cIe I环l 方 保 i I
箍 省海湾资澡晌
汪 皖 华
( 福建省环 境科 学研 究院 ,福州 30 1 ) 50 2
摘
要: 阐述 了福 建省海湾 自然环境现状、存在的主要 问题和开发规划;分析 了 “ 十一五”期 间福建省
近岸海域 水质状 况和 变化趋 势;针对 海洋经济开发 带来的环境问题 ,提 出了福建省加强海湾资源保护 、促
( )围海 占地导致海域水环境容量下降,改 变了湾 1
内生 物 生 态环 境 和 区域 的水 动 力 条 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中国海湾概况及围填海对海湾的影响1 中国海湾概况海湾是深入陆地形成明显水曲的海域。
湾口两个对应岬角的连线是海湾与海的分界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0条第2款规定:“海湾为凹入陆地的明显水曲,其水曲的面积要大于或等于以湾口宽度为直径划的半圆面积,湾口为水曲口门最窄处。
”同时该公约第10条第3款还规定,水曲的面积是位于水曲陆岸周围的低潮标和一条连接水曲天然入口两端低潮标的线之间的面积。
但我国规定,平均高潮线为岸线,因此我国海湾面积量算以海岸线为准。
严格地讲,海湾除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水域部分外,还应包括水域周围的陆域部分。
我们把海湾看成由海水、水盆、周围和空域共同组成的综合自然体。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濒临太平洋,我国大陆的海岸从北部与朝鲜交界的鸭绿江口算起,南至与越南交界的北仑河口,长达1.80万km。
在这漫长的海岸广布着类型繁多、大小不同的海湾200多个(面积在10km2以上者有150多个,面积在5km2以上者总和为200个左右)。
由于受区域性的地质构造和各种自然条件的共同影响,我国海湾大部分分布在岸线较为曲折、动力较为强劲的沿海岸段。
其中以浙江省和福建省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最多;其次为山东省和广东省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较多;再次为辽宁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和台湾省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为较少,而河北省天津市、江苏省、上海市等沿岸海湾的分布数量很少。
我国是开展海湾研究较早的国家之一,始于二十世纪50年代至今我国曾开展过涉及海湾的多次调查研究,其中尤以1986~1998年开展的中国海湾志调查研究是最为详细、最为系统,并首次对面积在10km2以上的近150个海湾进行成因分类,提出分为原生海湾和次生海湾。
原生海湾主要包括构造湾、基岩侵蚀—堆积湾、溺谷湾和火山口湾,原生海湾约占我国海湾总数的2/3,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等山地海岸,是冰期后海进淹没沿岸低地与河谷等成而的。
次生海湾主要包括河口湾、泻湖湾、连岛坝湾、三角洲和环礁湾,次生海湾以泻湖湾居多,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及海南三省潮差偏小的海岸地区,连岛坝湾分布在潮汐作用不明显的浪控海岸,河口湾主要分布在沿海各省市的大、中河口区,火山口湾分布在北部湾中的涠洲岛和斜阳岛,环礁湾分布在南海诸岛,三角洲湾由建设型三角洲围水而成。
基于科学研究与国民经济需求以及根据海湾面积、水域率、海湾平面形态系数、开敞度和动力指标等基本要素和海湾的其他特征及性质,吴桑云等于2007年建立中国海湾分类原则及其分类如下:成因分类、水域率分类、形态系数分类、开敞度分类、动力参数分类等五种分类原则、参数及分布。
海湾处于陆地和海洋之交的纽带部分,开发环境优越,所以海湾一直是人类通往海洋的桥头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
我国历来重视海湾的综合开发利用。
所谓海岸带开发,主要是在海湾进行的。
我国24个海港城市其中大连、青岛、厦门、汕头、深圳、湛江等17个是依托海湾发展起来的。
而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13个位于海湾、河口。
目前我国研究程度较高开发强度较大的主要海湾有图门江口、鸭绿江口、青堆子湾、常江澳湾、大窑湾、大连湾、金洲湾、普兰店湾、葫芦山湾、复州湾、辽河口、锦州湾、滦河口、渤海湾、海河口、黄河口、莱州湾、龙口湾、芝罘湾、威海湾、桑沟湾、石岛湾、胶州湾、海州湾、灌河口、长江口、杭州湾、宁波—舟山深水港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温州湾、沙埕港、三沙湾、罗源湾、闽江口、福清湾、兴化湾、湄洲湾、泉州湾、厦门港、同安湾、东山湾、汕头港、海门湾、碣石湾、红海湾、大亚湾、大鹏湾、珠江口、广海湾、镇海湾、海陵湾、湛江湾、雷州湾、海口湾、清澜湾、牙龙湾、榆林湾、三亚湾、洋浦湾、澄迈湾、铁山港、廉州湾、钦州湾、防城港、珠江湾、北仑河口、淡水港、高雄港、南湾、苏澳湾、基隆港、澎湖湾等,中国主要海湾分布见图1.1-1。
图1.1-1 全国主要海湾分布示意图2围填海对海湾的主要影响对海湾景观格局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改变,使自然生态景观向半自然或人工生态景观转变,造成景观自然性下降;围填海将原本几乎性质一致、连续的景观分割成若干个性质各异不连续的景观,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景观物质流、能量流的流通,造成生境丧失或片断化,破坏了景观生态的完整性,增加了景观破碎化。
对海湾景观格局造成影响的主要为海湾景观自然性和景观破碎化。
围填海改变了海湾水文动力状况,导致泥沙冲淤和纳潮量减小。
泥沙冲淤导致沉积物类型改变,使生物栖息地的底质条件发生变化,从而使许多海洋生物的繁殖地遭到破坏;纳潮量下降直接影响了海湾与外海潮水的交换强度,环境容量减小,从而降低着海湾的自净能力,使水环境及沉积物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海湾生物生存环境质量恶化,对海湾生物生存及繁衍造成影响。
海湾往往蕴含是丰富的港口资源,水动力条件改变造成宜港资源衰退,缺乏规划的围填海工程不仅会削弱已建港口的资源优势,影响港口综合功能的发挥,而且能够破坏未建港海域的宜港资源,降低海洋经济品味与长远竞争优势,制约当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围填海造成的水交换能力削弱,环境容量降低是围填海加剧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厦门市历史上的围填海工程使厦门海域污染加剧,中华白海豚几近绝迹,文昌鱼场也被完全破坏,近年来厦门西港海域赤潮频发,仅2000—2002这3年中厦门岛周边的厦门西港和同安湾海域就发生了8次赤潮,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围填海侵占了生物的生存空间,对围填海区内的栖息地造成破坏。
围填海大多集中分布于滩涂及浅海区域,属滨海湿地范畴,往往是许多动植物重要的栖息地,其造成的海湾生物影响包括:毁坏了海岸植被,包括红树林、防护林、海草等;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产卵场、繁殖场等遭到破坏,主要是对栖息于围填海区内且迁移性差的底栖生物造成影响,包括潮间带底栖生物及浅海底栖生物;影响了滨海湿地鸟类的生存及繁衍,围填海不仅破坏了栖息鸟类、过境鸟、越冬鸟等的觅食地和栖息地,而且隔断了栖息地的连续性,迫使大量鸟类迁徙,对鸟类的觅食及栖息造成影响。
上海市祟明东滩湿地鸟类资源丰富,已进入《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名录(第一批)》,但由于祟明东滩的几次围垦,使在此越冬的约3000~3500只小天鹅群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小天鹅在此消失。
近岸海域是很多海洋生物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改变了水文特征,影响了鱼类的洄游规律,破坏了鱼群的栖息环境、产卵场,很多鱼类生存的关键生境遭到破坏,渔业资源锐减。
福建沿海闽东、闽中渔场由于盲目围垦,厦门白海豚、文昌鱼等渔业资源遭到破坏。
舟山群岛属于我国的四大渔场之一,近年来渔业资源急剧衰退,大面积的围填海是其原因之一。
辽宁省庄河市蛤蜊岛附近海域生物资源丰富,素有“中华蚬库”之称,但连岛大堤的修建彻底破坏了海岛生态系统,由此引发的淤积造成生物资源严重退化,“中华蚬库”不复存在。
生态状态决定生态功能,生态功能的大小可以通过评价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服务来反映,即生态服务功能。
生态服务功能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物种所提供的能够满足和维持人类生活需要的条件和过程,是通过生态系统的功能直接或间接得到的产品和服务(Daily,1997)。
海湾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围填海对海湾生态环境中任何的海湾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势必对海湾生态系统功能造成影响。
缺乏合理规划的大规模海湾围填海活动致使包括红树林在内重要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
由于围填海等人类活动的影响,目前天津滨海湿地一半以上已被改造为生物种群较为单一,生态功能较为低下的人工湿地。
近40年来,我国红树林面积由4.83万公顷锐减到1.51万公顷,其主要原因是围填海占用。
如海南省东北部沿海的东寨港,其东堤前沿原先覆盖的红树林,因围填海而大部分被砍掉。
广西省因围填海和滩涂开发而大量砍伐红树林,造成三分之二的红树林已经消失。
海岛是近海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海洋生态健康、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保障国家权益与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历史上的围填海工程使众多海岛陆地化而失去了自然的海岛属性。
珠海市的高栏岛已与临港工业区完全连接起来,海岛属性丧失;温州半岛工程在霓屿岛至洞头本岛的8座岛屿之间修建实体海堤相连,群岛逐步演化为半岛,岛屿生态系统的独立性被彻底破坏;辽宁省长兴岛由于环岛地区大规模的围海养殖,与大陆之间的水道宽度现仅余十余米,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第五大岛——长兴岛的消失只是时间问题;大连市小平岛自然风景秀丽,连岛沙堤又是独特的地质景观,具有重要的景观价值和科研价值,但近年来由于岛屿后缘大规模填海造地进行房地产开发,现已完全陆地化。
另据统计,自1990年以来,仅福建省与广东省因围填海而消失海岛数目已接近100个。
海岸线长度是海岸空间资源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海岸带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
我国大部分的围填海工程均位于海湾内部,其直接后果就是岸线经截弯取直后长度大幅度减少,海岸动态平衡也被破坏。
此类实例不胜枚举,如厦门市杏林湾海堤和马銮湾海堤、珠海市唐家湾的十里海堤、乐清湾内的大规模填海工程、葫芦岛市龟山岛附近7公里长的围海海堤等等,都是造成我国海岸线长度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的原因。
2004年莱州市岸线实测工作表明,由于三山岛附近和莱州湾内的大规模围海养殖,莱州市海岸线长度比80年代中期减少了25公里,占莱州市岸线总长度的五分之一强。
近期通过历史遥感图像的对比又发现,由于大规模的围填海活动,20年来仅山东省的海岸线就减少了500余公里。
第二节海湾围填海影响剖析研究围填海影响识别的目的在于确定围填海对海湾生态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影响因子、程度、方式及性质等,这是围填海评价的基础。
本节首先从海湾物理、环境化学及海湾生物三个方面分析海湾特征,然后对环境影响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首先采用网络法分析围填海影响的过程及定性识别出围填海影响因子,进一步采用矩阵法识别海湾围填海的影响方式、影响及影响等,并根据影响识别结果总结筛选出围填海主要的影响因子。
1 海湾特征分析海湾为海岸带向陆地凹进的海域部分,为陆地所环绕,与陆地、河流、大洋区等生态系统相比,海湾具有截然不同的生态特征。
海湾物理环境特征海湾受潮汐、波浪和风等的物理作用,形成潮流,形成一定的水文动力环境,对海岸和海底地形起着重要作用。
海湾具有复杂多样的海岸地貌,在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中,构造运动奠定了基础,同时在波浪、潮汐、生物及气候因素等的共同作用下塑造出众多复杂的海岸形态。
在不同的气候带,温度、降水、蒸发、风速不同,海岸风化的形式和强度各异,使海岸地貌具有一定的地带性。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积地貌两大类。
按堆积体形态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岸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