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的流云与枯叶
【诗歌鉴赏】西风颂_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西风颂_诗歌鉴赏西风颂[英国]雪莱1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有如鬼魅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呵,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呵,是你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像是墓中的死尸,冰冷,深藏,低贱,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她的啼卜八,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唤出嫩芽,像羊群一样,觅食空中)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不羁的精灵呵,你无处不运行;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2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流云像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千,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落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从天穹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欲来的鬈发。
对颜死的一年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里面正有你的万钓之力在凝结;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3是你,你将蓝色的地中海唤醒,而它曾经昏睡了一整个夏天,被澄敦水流的回旋催眠入梦,就在巴亚海湾⑴的一个浮石岛边,它梦见了古老的?殿和楼阁在水天映辉的波影里抖颤,而且都生满青苔,开满花朵,那芬芳真迷人欲醉!呵,为了给你让一条路,大西洋的汹涌的浪波把自己向两边劈开,而深在渊底那海洋中的花草和泥污的树林虽然枝叶扶疏,却没有精力;听到你的声音,它们已吓得发青:一边颤栗,一边自动萎缩:哦,你听!4唉,假如我是一片枯叶被你浮起,假如我是能和你飞跑的云雾,是一个波浪,和你的威力同喘息,假如我分有你的脉搏,仅仅不如你那么自由,哦,无法约束的生命!假如我能像在少年时,凌风而舞便成了你的伴侣,悠游于太空(因为呵,那时候,要想追你上云霄,似乎并非梦幻),我就不致像如今这样焦躁地要和你争相祈祷。
哦,举起我吧,当我是水波、树叶、浮云!我跌在生活底别棘上,我流血了!这被岁月的重轭所制伏的生命原是和你一样的:骄傲、轻捷而不驯。
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

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西风颂》内容赏析佚名【导读:《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
不出我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第三节结尾处所提到的那种现象,植物学家是十分熟悉的。
海洋、河流和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和陆地的植物一样,对季节的变化有相同的反应,因而也受到这种变化的风的影响。
本诗作者雪莱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虽然其生命只有短短30载,但他却像是文坛上一颗炫丽的流星,在世间乃至今日,其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仍散发着独属于他的光芒。
而在其作品中,《西风颂》绝对称得上是巅峰之作了。
接下来对本首诗进行解读。
西风作为本首诗的中心意向,被作者赋予了想象的翅膀。
随着西风的飞扬,无论是感情还是立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而西风那种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可能正是雪莱所追寻的生命的本来力量,也正是他对于受禁锢的生命的强烈反抗。
全诗第一段,主要意象是西风和树林中的残叶,描绘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并且传播生命的种子的景象。
此处,暗喻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作者将“西风”比作“秋之实体的气息”,即大自然中不可战胜、所向披靡的存在。
而又将“春风”比作“阳春蔚蓝的姐妹”,又显得柔和。
接着,诗人用“残叶”来象征英国的反动阶级,用“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来描绘了反动阶级所处的垂死状态。
在作者的笔下,西风是“不羁的精灵”,它既“破坏”着,又“保护”着。
狂野的西风喻指着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陈旧、腐朽的事物的同时,也在孕育着一切有着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
全诗开篇便体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它技能摧毁旧世界,又能创造新世界。
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

语文教学:雪莱《西风颂》内容赏析《西风颂》内容赏析佚名【导读:《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感情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宣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想。
】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
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
不出我所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第三节结尾处所提到的那种现象,植物学家是十分熟悉的。
海洋、河流和湖泊底部的水生植物,和陆地的植物一样,对季节的变化有相同的反应,因而也受到这种变化的风的影响。
本诗雪莱为19世纪英国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虽然其生命只有短短30载,但他却像是文坛上一颗炫丽的流星,在世间乃至今日,其留存下来的诗歌作品,仍散发着独属于他的光芒。
而在其作品中,《西风颂》绝对称得上是巅峰之作了。
接下来对本首诗进行解读。
西风作为本首诗的中心意向,被赋予了想象的翅膀。
随着西风的飞扬,无论是感情还是立意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而西风那种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可能正是雪莱所追寻的生命的本来力量,也正是他对于受禁锢的生命的强烈反抗。
全诗第一段,主要意象是西风和树林中的残叶,描绘了西风横扫林中残叶并且传播生命的种子的景象。
此处,暗喻和象征的写作手法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将西风比作秋之实体的气息,即大自然中不可战胜、所向披靡的存在。
而又将春风比作阳春蔚蓝的姐妹,又显得柔和。
接着,诗人用残叶来象征英国的反动阶级,用疫疠摧残的落叶无数来描绘了反动阶级所处的垂死状态。
在的笔下,西风是不羁的精灵,它既破坏着,又保护着。
狂野的西风喻指着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陈旧、腐朽的事物的同时,也在孕育着一切有着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
全诗开篇便体现了西风奔腾的气势,它技能摧毁旧世界,又能创造新世界。
此处也给予了的对未来的期望。
全诗第二段,雪莱进一步运用了天空中的云、雨和电等意象来描绘了西风在长空中的磅礴气势。
雪莱政治抒情诗《西风颂》中的“三性”表现

g i z e d a n d mi n g l e d h i s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e mo t i o n i n t o t h e p o e m, t h u s e mp h a s i z i n g t h e e g o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 t h e p o e m. S h e l l e y ma s t e r e d e x a c t l y t h e d u a l c h a r a c t e r o f” De s t r o y e r ”a n d” P r e s e r v e r ”o f t h e w e s t wi n d . T h e s t y l e o f t h e p o e m p r e s e n t s t h e d u a l b e a u t y o f Ap o l l o a n d D i o n y s u s s p i i r t , w h i c h i s t h e r e l a t i v e u n i t y o f t h e
雪莱《西风颂》赏析

绵 阳师 范 学院外 国语 学 院 夏 露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西风颂》 是 英国 1 9 世 纪浪漫主义诗人 雪莱最著名的抒 情诗 之一。 雪莱歌颂 了强劲的西风, 表达 了他想摆脱现 实、 享 受无限 自由、 献身革命 的渴望, 同时也表 达 了对人 类未来充满乐观主义的信念。本文从语言艺术技 巧和思想 内涵方面对此诗进行 了赏析 。 [ 关键词 ] 雪莱 革命 象征手法
愿意 为革命牺牲 的坚强决 心。最后诗人 以“ 如果冬 天到了, 春天还会远 吗? ” 作 为结束语 , 向人们 宣告了西风破坏 和保 存的最后结局就是: 黑暗 就将过去 , 希望就在前方 。 《 西风颂 》 采用 了象征 性手 法 。整 首诗从 头到尾 都在写秋 天 的西 风, 无论是写 景也好 , 抒情 也好 , 都没有 脱离西风这个形 象。诗里没有 使 用过一句政 治术语和革命 口号 。然而读 了这首短诗 以后 , 我们却深 深 感受到 , 雪 莱不仅是在 歌唱西风 , 也是 在歌唱革命 。诗中的西风 、 残 叶、 种子 、 云、 风雨雷 电、 大海 、 树木都是象征性 的东西 , 但 它们却有 着深 正是革命战争 的象征 。那狂暴 如 个, 就是 歌唱西风扫 除腐朽 、 鼓 舞新生 的强 大威力 。从第 四节开始 , 刻的含意 。大 自然顺息万 变的景象 , 由写景转向抒情 , 由描写西风 的气势转向直抒诗人的胸臆 , 抒发 诗人对 同狂雨的头发 , 那黑夜 中浓浓的无边无 际的神秘 , 是 西风的力量 , 那黑 西 风 的热爱 和向往 , 达到情 景交融 的境界 , 而 中心思想 仍然是 歌唱西 色的雨 、 冰雹 、 火焰是它 的帮手 , 这力量 足以使人震撼 。 “ 哦, 西风啊 , 如 风。因此 , 结构严谨 , 层次清 晰, 主题集中 , 是《 西风颂》 一个突 出的艺术 果 冬天来 了 , 春天还会远 吗? ” 诗人 最后发 出这样 的感 叹。 特 点。 雪 莱歌唱西 风 , 同时也在 歌唱席卷 整个 欧洲 的革命 风暴 。他歌 唱 第 一节描 写西风扫 除林 中残 叶 , 吹送生命 的种子 。诗人运用 了暗 革命运动正以排 山倒海之势 , 雷霆万钧之 力 , 横扫旧世界 一切黑 暗反动 一顶顶 皇冠 随风落 地, 一群群妖魔鬼怪 望风 喻和象 征的手 法 : 西风被 比作 “ 秋 之生命 的气 息” , 种 子也被 安上 了翅 势力。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 这正 是当时欧洲 革命形势 的生 动写照 。他 没有把革命简单 地看 膀, 用枯 死的落 叶象 征当时英 国反动 阶层垂 死的 的状态 。突现 了西 风 逃遁 , 奔腾 的气 势, 它令万 木萧疏 、 落叶无数, 它 能摧枯拉朽 , 摧毁 旧的世 界, 是 作消极 的破坏力量 。他 看到 了革命 一方面在扫 除腐 朽 , 无情地摧 毁旧 个“ 破坏者 ” 。但同时诗人 又写到“ 她 的喇叭” , 生命的“ 色彩和芳香 ” , 西 世界 , 另一方面又在鼓舞新 生 , 积极 地创建美好的新世界。尽管雪莱对 风又是个保存新 生命 的“ 保护者” 。在这一节里诗人 既点出了旧世界的 新世界 的理解还 比较空泛 , 还不 可能突破空想社会主义的水平 , 但他不 他强烈 地热 爱西风 , 向往西风 , 他以西风 自喻 , 西风 黑 暗与 腐朽, 又孕 育了对光 明未来的希 望, 充分体现 了雪莱 的乐 观主义 是冷眼旁观 的歌者 , 是他 的灵魂 , 诗人 和西风合 而为一。他歌唱西风 , 同时在激励和鞭策 自 精神 。 第二 节描写西 风搅动天上 的浓云密雾 , 呼唤着 暴雨雷 电的到来 的 己。雪莱是一个热情 的浪漫主义诗人 , 同时又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 , 壮 阔情景 。诗人 运用拟人手法称西风是 “ 雨 和电的天使” ; “ 天空和海洋 他 以诗 歌作武器 , 积极投身革命 运动 , 经受过 失败和挫折 , 但始 终保持 交错缠接 的枝 干” 象征了英国顽 固的反动 阶级 ; “ 葬歌” 、 “ 黑夜” 、 “ 墓 陵” 着高 昂的战斗精神 。他早年赴爱 尔兰参加 民族 解放斗争 , 回到英国后 又象 征 了腐 朽 的旧势力 的没落 ; 最后在 这节 诗的结 尾诗人 用“ 黑 色的 继续抨击暴政 , 同情 和支持 工人 运动 , 因而受到资产阶级反动政府的迫 雨” 、 “ 冰雹 ” 和“ 火 焰” 的进 涌, 突现 了西风 的破 坏力 。这 里暴风雨 的来 害 , 不 得不愤然离 开 自己 的祖 国。在旅居意大利期 间 , 他与意 大利 “ 烧 临也暗示 了摧毁 旧事物 的革命 风暴 的来 临。 炭党” 人和希腊革命 志士来 往密切 , 同情和支持他们的革命活动 。 《 西风 熔铸着 雪莱坎 坷的人 生道路 , 倾注 着雪莱对 反动统 治者 的满 腔愤 第 三节描 写西 风掀起 大海 的汹涌波 涛 , 劈 斩大 西洋 的雄奇景 象 。 颂》 洋溢着不屈不挠 的战斗精神 , 表达 了他献身革命的强烈愿望。 “ 蓝色 的地 中海” 象征 了当时的统治者, 他 们正在美景 中酣 睡。而“ 古老 恨 , 的宫殿 和楼 阁” 在“ 抖颤 ” 却象征着反 动阶级 的地 位已岌岌可 危。最后 《 西 风颂》 通过 变化无穷 的意 象和天马行 空的想像 , 表 达了丰富 的 旧的腐朽 势力必将走 向灭亡 , 因为他们 已经 “ 吓的发青” , “ 一边抖动 , 一 内涵 , 成为欧洲诗 歌史上 的艺 术珍品 。诗人 以优雅而蓬勃 的想象力构 边 自动萎 缩” 了。此节西风强大 的破坏 旧事 物的力量被进一步深化 了, 出了西 风的形象 , 那气势磅礴 的诗句 , 把西 风的壮烈 , 急 于扫除 旧世界 也宣告 了革命风暴将 风起 云涌, 一切属 于旧世界的事物必将 惨然变色 、 的情感 抒发 的淋漓 尽致 。 《 西 风颂 》 不仅仅 是风景诗 , 更是政 治抒情诗 , 它 虽然没有一句直 接描写革命 , 但整首诗都 是在反 映革命 。尤其是结 胆 战心惊 。 尾脍炙人 口的诗句 , 既概括了 自然现象 , 也深刻地揭示 了人类社会 的历 以上 三节诗 , 歌唱了西风扫除腐朽 、 鼓舞新生的强大威力。 指 出了革命斗 争经过艰 难 曲折 走 向胜 利的光 明前景 , 寓意深 第 四节是 作者在 对大地 、 天空 、 海 洋三种 景物 的描写之后 , 笔锋一 史 规律 , 转, 把 自己融 人诗行 。他 用豪迈 的笔 调表达 了 自己 的渴望 , 渴望像西风 远 , 余 味无穷 , 一百多年来成 了人们广泛传诵 的名言警句 。 卷 落叶 、 流云 、 波浪那样卷起 自己, 并 希望 自己能像西 风中飞扬的枯 叶 、 疾 驰的飞云 、 翻滚的浪潮一样去迎接风暴的到来。 参 考 文 献 最 后一节是整 首诗 的高 潮 , 进一 步阐述 了西 风作为“ 保存 者” 的力 [ 1 ] 秦赤 军. 评 雪莱的《 西风颂》 _ L J 1 . 时代文学 , 2 0 0 8 , ( 3 ) . 量 。诗人要 求西风 把他作 为琴弦, 使 诗人能施 展 自己的力量去 传播革 [ 2 ] 肖亚娟. 《 西风颂》 赏析[ J ] . 辽宁师专学报 , 2 0 0 4 , ( 4 ) 命 的思 想 , 为革命 呐喊, 把沉睡 的人们 唤醒 。作者希望 西风能够赐予 自 [ 3 ] h t t p : / / e n . wi k i p e d i a o r g / wi k i / Od e — t o — t h e — We s t _ Wi n d 己“ 狂暴 的精神 ” , 与西风融 为一体 , 去扫荡腐 朽反动 势力 , 表 达 了作者
雪莱《西风颂》

CONTENT
Make me thy lyre, even as the forest is: What if my leavers are falling like its own! The tmult of thy mighty harmonies Will take from both a deep, autumnal tone,
•
Shelley left England and spent much of his life travelling in Europe, especially in Italy. He became a close friend of poet Lord Byron(拜伦勋爵), who also left England and travelled in Europe because of controversy at home( 家庭矛盾). Shelley continued to write poetry throughout this time; he wrote several major works, like Alastor and Adonais《阿 拉斯特》和《阿多尼斯》, as well as many shorter poems.
VERSE 2
On the blue surface of thine airy surge, 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
Like the bright hair uplifted from the head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Of some fierce Maenad, even from the dim verge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Of the horizon to the Zenith's height,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英语美文诗歌5首

英语美文诗歌5首邂逅世间最美的英语诗歌,When We Two Parted 我们俩分别时。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英文诗歌,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英文诗歌1Ode to the West Wind西风颂Percy Bysshe Shelley珀西·比西·雪莱Thou on whose stream, `mid the steep sky`s commotion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Loose clouds like earth5s decaying leaves are shed,流云像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Shook from 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
Angels of rain and lightning: there are spread这是雨和电的先遣,On the blue surface of thine aery surge,它们飘落在你的磅礴的、蔚蓝的波涛之上,Like the bright hair uplifted from the head有如狂女那飘扬的头发在闪烁,Of some fierce Maenad, even from the dim verge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Of the horizon to the zenith's height,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The locks of the approaching storm. Thou dirge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Of the dying year, to which this closing night你是岁之将尽的挽歌,而这密集的黑夜Will be the dome of a vast sepulchre,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Vaulted with all thy congregated might而你,凝聚所有水汽的力量把穹顶力挽,Of vapours, from whose solid atmosphere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Black rain, and fire, and hail will burst:〇 hear!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英文诗歌2The Chimney Sweeper扫烟囱的小男孩William Blake威廉布莱克When my mother died I was very young,我母亲死的时候,我还小,And my father sold me while yet my tongue我父亲把我卖给了别人,Could scarcely cry "weep! weep! weep! weep!我当时还不太喊得清”扫呀,扫呀”,So your chimney I sweep, in soot I sleep.就这样白天扫你们的烟囱,晚上在烟灰里睡觉。
部编版高中语文雪莱《西风颂》赏析

部编版高中语文雪莱《西风颂》赏析《西风颂》是一首颂歌。
颂歌是一种题材严肃、格调崇高、结构复杂的长篇抒情诗,可追溯到古希腊,用于庄严的仪式或庆典场合,可伴随音乐吟唱。
以古希腊诗人品达(522—442 BC)而知名的古希腊颂歌又被称为品达体,多为酒神仪式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庆典而作,诗风激昂崇高,情感热烈,结构严谨,由三节构成:歌队从右向左回舞时吟唱的为第一节(strophe),从左向右回舞时吟唱的是第二节,或称反诗节(antistrophe),歌队最后站立吟唱的部分为终曲(epode)。
古典颂歌另一传统源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65–8 BC),贺拉斯体题材更为宽泛,多书写友谊、爱情等题材,更具个人化性质,针对个体而非剧场公众发言,较之品达体更为亲切、平和,更富于冥想和哲思的特点。
就英国文学而言,颂歌至17世纪流行一时,英国诗人考利(Abraham Cowley, 1618—1667)打破品达体的形式规范,使得结构、形式更灵活多变,至18世纪,颂歌在英国发展成一种表达崇高思想和超越精神追求的诗歌体裁,而浪漫主义诗人则承袭了贺拉斯体的个人化风格,将景物描写和富于情感的个人沉思有机融合起来。
《西风颂》兼具品达和贺拉斯两种颂体的品质,它是一曲献给西风的赞歌,情感热烈庄严,但又是贺拉斯式的个人化颂歌,诗篇情景交融,诗人的主体经验与客观世界相互投射。
但在结构上,它并未沿用品达体“起”(turn)—“反”(counter-turn)—“收”(stand)的三段模式,也非贺拉斯体的直线推进式,通篇由五个诗节构成,在第、第四节之间出现一个意义的转折,由此可划为两层,就这点而言,更接近十四行诗的两段结构。
再者,五个诗节又以十四行诗体写成,整首颂歌读来又如一组十四行诗体组诗,十四行诗体又以三、三、三、三、二的方式编排,即包括四个交错押韵的三行诗(terza rima)和一个对句(couplet),每一行的节奏为五音步抑扬格,韵脚为ABA BCB CDC DED EE,三行诗体源自但丁的《神曲》,但雪莱在此基础上做了革新,使三行体以对句的形式结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莱的流云与枯叶——关于《西风颂》第2节的争论陆建德雪莱深知,人们说话作文往往不明白自己究意想表达什么,对所用词语的含义亦不甚了了。
1他还察觉到自己偏爱太虚幻境,凭了年轻人的激情率尔操觚,笔墨上多瑕疵。
在给葛德文的一封信(1817年12月11日)里他表示自己渴慕一种平实沉稳的诗风:“我不能不意识到,我的很多作品缺少一种伴随力量而来、为力量的标志的平静。
”“平静”一词原文为“tranquillity”,令人联想到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言里关于诗的名言:诗虽然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但它“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感情”(“poetry…takes its origin from emotion recollected intranquillity”)。
有趣的是,雪莱的诗作为人称颂大多是因为他高蹈奇伟的风格(the sublime)和缠绵悱恻的愁思,而不是他本人暗中钦羡的“为力量的标志的平静”。
《西风颂》堪称这崇高诗体的杰作:那五色缤纷的词藻和呼啸而来的铿锵音节自有神奇的豪力,使读者如狂风下草木,无不靡披;那关于诗人身世的感叹或大呼大叫的自怜(“我跌在生活底荆棘上,我流血了!”)巧妙地与救赎世界的思想糅合在一起,轻而易举地拨响不少善感的心弦。
国内从高处着眼评价赏析这首诗的文字已重重叠叠,本文只拟介绍、梳理一下半个多世纪来英美学界对该诗第2节中几个用词和比喻展开的也许是枯燥乏味的争论,并由此点出一、二个尚有待廓清的问题。
让我们先看一看原文:Thou on whose stream,′mid the steep sky’s Commotion,Loose clouds like Earth′s decaying leavesare shed,Shook from the tangled boughs of Heaven and Ocean,Angels of rain and lightning: there are spreadOn the blue surface of thine aery surge,Like the bright hair uplifted from the headOf some fierce Mæenad, even from the dimvergeOf the horizon to the zenith's height,1参看O·W·坎普贝尔《雪莱与非浪漫主义者》(伦敦,1924),第267页。
The locks of the approaching storm…《西风颂》有中译数种,都是翻译的精品。
为了行文的方便,笔者选用查良铮译文,抄录如下: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从天穹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欲来雷雨的卷发。
……当我们读到第4行的“它们飘落”时,我们确知“它们”指第2行似枯叶般的流云。
但原文中由“there are spread”开始的一句的实际主语是“欲来雷雨的卷发”,想必是译者经过一番琢磨后断定“飘扬的头发”和“欲来雷雨的卷发”所比的云就是..流云,故而大胆地用代词“它们”承前启后。
可能出于同一考虑,译者在第8行添加了不见于原文的“摇曳”一词,与前面“流云象大地的枯叶”的形象呼应。
不过枯叶和闪烁的头发(bright hair)怎么可以同时用来比流云呢?带了这问题我们打开李维斯的《重新评价:英诗传统与发展》(1936)。
在论雪莱的一章里李维斯细细推敲了《西风颂》第2节。
他说这些诗行浩浩荡荡奔腾而来,使人无暇思索。
不少读者将它们熟记于心,从来没有提出疑问:“流云”在什么方面和“枯叶”相似?两者在形状色彩和动态上都不相象。
只是那狂风乱舞,把云和树叶扯在一起;如果第1行“急流”这比喻合适的话,那么它不是指云可以象树叶那样“脱落”[shed]在急流的面上,而是增强了一种泛泛的“流动”[streaming]的效果,于是“脱落”一词用得不当就不为人注意。
再说,什么是“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呢?它们不代表什么雪莱在他眼前的景色里可以指给我们看的东西;显然,“枝干”由前一行的“枯叶”引申而来,我们不必问一问那究竟是怎样的树。
我们也不应该仔细分析“急流”的比喻如何展开:那“蔚蓝的波面”应指天穹,既然有“磅礴之气”,那波面却出奇地平滑……而且,暴风雨将至(“流云象大地的枯叶”,“有如鬼魅碰上了巫师,纷纷逃避”)和飘动的头发又有何相干?2李维斯的提问和思维方式不是无懈可击,他那打破沙锅璺(问)到底的架势必然会招致一些指责。
但是我们不能把他对雪莱诗风的批评简单地归结为他对雪莱的“憎恨”(哈罗德·布鲁姆语),正如我们不能无视安诺德、莱斯利·斯蒂芬和桑塔亚那等人就雪莱的创作提出的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3李维斯通过细读《西风颂》第2节指出,雪莱诗中的比兴具有独特的自我繁殖力,几经嬗变后,我们已不知它们为何而起,从何而来。
与此现象平行的,是雪莱的滥情倾向:他的感情往往徜徉于太虚之中,不及外物;诗人的兴趣所在,不是感情的对象,而是感情本身。
李维斯的分析问世至今,已遭到不少学者反驳。
研究雪莱略有名气的朱迪丝·S·切尔耐克在去年(1992)纪念雪莱诞生200周年的文章里称李维斯当年“任意固执地误读”了这位浪漫主义先知的作品,4她一定想到了上面那段引自《重新评价》的文字。
切尔耐克的态度有相当广泛的代表性。
其实据笔者所知,《西风颂》第2节至今尚无“达诂”,李维斯的一系列疑问及因此而作的批评依然有成立的理由。
倘若他误读了雪莱,雪莱的几位著名捍卫者的阅读同样不能令人信服。
30年代末,学者刘易斯为匡正时弊作《雪莱、德莱顿和艾略特先生》一文时只字不提李维斯,引人注目。
他不象切尔耐克,深感雪莱不是一个“保险的”诗人,为他辩护不能过于自信。
首先对李维斯的分析发难的是在英文感觉上远逊于刘易斯的韦勒克。
韦勒克承认把“流云”比为“枯叶”失之浮泛,不过他作了这样的设想:雪莱躺在小船上,看到水上漂浮的枯叶与天上的流云相映成趣;他甚至在水面上注意到云的倒影依随着树叶一同缓缓流淌。
韦勒克认为“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可能暗指古老的神话传说中互相纠结的天地两树。
5韦勒克并不是英国文学专家,他的解释从未引起学界的重视。
就新批评派和李维斯对雪莱2李维斯《重新评价》,1936,企鹅版(哈蒙兹沃斯,(1983),第171一172页。
注意李维斯也把头发和枯叶看作同一种云的比喻。
3这些问题包括:雪莱的理想主义是否太空泛?他的利他思想背后有无一种不自觉的自我中心态度?本文与这些问题无关。
参看安诺德《批评文集》(二)中论雪莱的专文以及斯蒂芬《葛德文与雪莱》,《书房里的时光》,共3卷,新版(伦敦,1909),第3卷,第59-93页;桑塔亚那《雪莱:或革命原则的诗的价值》,《批评论文选》,诺曼·韩弗雷编,共2卷(剑桥,1968),第1卷,第157-180页。
4切尔耐克《回顾一位先知》,《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92年3月27日,第13页。
5韦勒克致《细察》信(1937年),《<细察)的重要性》,艾立克·本特利编(纽约,1948),第26页。
诗作的质疑提出较全面的驳斥的是理查·H·福格尔。
他在《浪漫主义诗人和玄学评论家》(1945)一文里以激烈的措词(拜伦式的讽刺语言?)为雪莱正名。
他接受流行的枯叶为死亡/ 新生的象征一说,并称流云和枯叶都在风的作用下飘零,两者在形状、色彩和动态上都极为相近。
云生之于天、海之间的氤氲之气犹如绿叶生之于树枝一样自然。
6真正在某种程度上成功地为雪莱恢复名誉的是美国知名学者弗·雷德里克·A·波特尔语气比较和缓的文章《雪莱的真相》(1952)。
波特尔和刘易斯一样对雪莱持一种有保留的喜爱态度。
他承认由于时代不向,雪莱放纵感情为人所病是在所难免的。
雪莱的诗具有使青年男女心醉神迷的力量,赢得他们顶礼膜拜,后果令人担忧。
但是,一旦适当的批评演变为全盘的否定,雪莱的真相就难以为人认知。
波特尔针对李维斯的分析对《西风颂》第2节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企图以雪莱的眼睛来观察天、海之间波诡云谲的景象,原来雪莱所见之云有两种,不能象李维斯那样把它们混为一谈:第2诗节呈现西风在空中激荡。
诗人抬起眼睛,看到与森林中相似的景象。
在高处,厚实的、相对稳定的云形成一张天篷;低处是较小的“流”云,被风吹得七零八落。
雪莱把高处稳定的云称为天空和海洋的枝于,因为它们是由在太阳照耀下从海洋蒸腾而起的水气凝聚而成。
78年后,波特尔“拨乱反正”的力作被艾勃拉姆斯收入著名文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当代批评论文》。
此时波特尔修正了早先比较具体的阅读,删去了上面这段文字,不再把诗中变幻的云霞分为高低两种。
他写道:“云确实没有看得到的依托,但是它们实际上和树叶一样受到重力的牵引。
它们‘高悬’于空中形成一张厚实和相对稳定的天篷,因为它们有由阳光、空气和水蒸汽(‘海洋’)混合而成的枝干的支撑。
”波特尔言词简略,显得比较谨慎。
他暗示雪莱描绘的图景确有几分朦胧,但不能因此否定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
8波特尔修正自己的观点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偏爱空幻景象和雄桀俊伟诗风的哈罗德·布鲁姆在从神话创造的角度研究雪莱的专著中完全套用波特尔1952年的观点来解释《西风颂》第2节,于是雪莱的神话创造平添了一层现实主义的色调。
布鲁姆在时常被用作英文系学生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导读的《幻象的友伴》一书中仍然采用波特尔旧说,6《英国文学历史》,第12卷(1945),第237—238页。
7《现代语言协会杂志》,第67卷(1952),第606页。
8《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牛津,1960),第301—302页。
9也许他并没有劳神比较过波特尔那篇文章先后不同的两个版本。
波特尔《雪莱的真相》一文虽然标志了雪莱研究的转折点,文中对《西风颂》第2节的解读却早就被淘汰了。
1960年,英国数学家台斯蒙·金-赫利在研究导弹和卫星之余出版了一本份量不轻的专著《雪莱:他的思想与作品》,自此《西风颂》的公案染上了浓重的科学色彩。
金-赫利指出,雪莱看到的天空大多(三分之二)是蔚蓝一片,约有三分之一被白色的马尾状卷云覆盖。
雪莱极目西望,在天际的下部是一块块夹带了大量水气的灰色乱云,它们在西风的吹刮下迎面而来。
《西风颂》第2节前332行描写的有如“大地的枯叶”的“流云”就是那些形状各异的灰色乱云,学名“碎积云”;它们被风吹离水天间交流的水气(“纠缠的枝干”),就象“枯叶”从大树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