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孔子的小故事简说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篇]有关孔子的故事5篇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篇]有关孔子的故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68bfe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31.png)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篇]有关孔子的故事5篇篇一:[有关孔子的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
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
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
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
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
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
论语故事大全简短

论语故事大全简短以下是《论语》中的一些简短故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一次,孔子在河边与朋友讨论学术,恰巧一只鸟落在了树上,两人便开始争论起来。
争论中,孔子突然想起自己曾经学过的一句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于是他向朋友道歉,并表示应该尊重他的看法。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一天,孔子在讲课,一个学生问他:“老师,君子为什么总是比小人过得穷?”孔子回答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也就是说,君子看重的是道义,而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一次,孔子与他的学生们在郊外散步,看到一个农民在田里劳作。
孔子问他的学生:“你们觉得这个农民怎么样?”一个学生回答:“他很勤劳。
”另一个学生却说:“不对,他只知道干活,不知道休息。
”孔子听了之后,说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意思是说,君子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而小人只懂得附和。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天,孔子在讲课的时候,一个学生问他:“老师,为什么君子总是比小人过得更好?”孔子回答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也就是说,君子心胸开阔、坦荡荡,而小人则常常忧虑、焦虑。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孔子:“老师,学习有什么秘诀?”孔子回答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仅仅知道怎么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喜欢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有一次,孔子的儿子要出门远行,孔子问他:“你准备去哪里?什么时候回来?”儿子回答道:“我去旅游,大概一个月后回来。
”孔子听了之后,说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说,父母还在世的时候,不要离家太远,如果一定要出门旅游的话,也要告诉父母具体的方向和时间。
子曰:“温故而知新。
”有一次,一个学生问孔子:“老师,我该怎么学习?”孔子回答道:“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文言文、现代文、教案设计、文案大全、作文大全、词语、成语、范文、读后感、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classical 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teaching plan design, copy collection, composition collection, words, idioms, model essays, post-reading commen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孔子的小故事简短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_孔子的真实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_孔子的真实故事在古代如果说一个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那么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令人敬佩的。
而我们的孔圣人就是这样的。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孔子的故事简短一点,供大家参考。
孔子的故事1圣者情怀一次,孔子北游农山,随从的弟子有子路、子贡、颜渊。
来到山顶,孔子极目远眺,喟然感叹道:“登高望远,见天地之悠悠,难免发千古之幽思。
此情此景,同学们,何不在此说说,各自的志向,让老夫聆听一二。
”子路见老师说得如此感慨,便率先回道:“子路不才,愿有一天,遇到这样的场景:战场上,旌旗飞扬,席卷大地;战鼓钟声,响彻云天。
白羽箭,如月光倾洒;赤羽箭,如日光飞动。
此时,唯有我子路,能率领众军,英勇驱敌,一鼓作气,夺回千里失地。
而子贡与颜渊两为同学,可作为我的随从高参。
”听了子路的豪言壮语,孔子点评道:“壮哉!勇士,一个奋不顾身的雄杰。
”子贡看着踌躇满志的子路,笑了笑,然后轻步上前,洒然说道:“子贡不才,愿有一天,见齐国与楚国合战于苍莽原野,两军对垒,实力相当。
正当旌旗相望,战尘相接,千钧一发之际,我子贡,身着白袍白冠,从容游说于白刃之间,不费一兵一卒,顿解两国纷争。
此时,子路与颜渊两位同学,可为我临阵助势。
”“俊哉!辩士,一个神貌若仙的英才。
”孔子点头称赞。
颜渊听完子路、子贡的述说,站在后面,继续静默无语。
孔子见此,便对他说:“颜渊!过来。
你难道就没有理想可说吗?”颜渊近前回道:“文事、武功,两为同学都已说得很好了。
我哪里够资格,参与其中?”“不是吧?”孔子笑着道:“你似乎对他们,不敢恭维。
但说无妨”颜渊沉吟了一会,说道:“我听说,咸鱼与兰花,是不能放在同一个筐子里收藏的。
尧舜与桀纣,也是不可能在同一个国家里,共理政事的。
两位同学的志愿,与颜回理想,是有差异的。
颜回希望:自己能在一个小国,辅佐一位圣明的君主。
使君主在上,可道应天下;使臣子们在下,能德化群生。
百姓讲信修睦,人民安居乐业;兵器铸为农具,城池复为良田;怀恩近邻,柔接远方;周边各国,无不感召德义,寝兵释战;天下从此,无斗战之患。
孔子的简短故事

孔子的简短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名人。
孔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让我们通过几个简短的故事来了解一下这位伟大的先哲。
故事一,孔子的求学之路。
孔子出生在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自幼聪慧好学。
年轻时,孔子曾游学于各地,向不同的名师学习。
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虚怀若谷的态度,他乐于向他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修养。
后来,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
故事二,孔子的治学之道。
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提出了“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主张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孔子还强调“学而优则仕”,即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为国家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他的这些教育理念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故事三,孔子的仁爱之心。
孔子提倡仁爱之道,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要对别人做自己不愿意被做的事情。
他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的这一思想也为后人所推崇,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故事四,孔子的政治智慧。
孔子曾在鲁国担任过官职,但由于受到当时政治腐败的影响,他感到无法施展才华,于是离开了鲁国,四处游历。
在他的著作《春秋》中,孔子提出了“中庸”、“仁政”等重要政治理念,强调君臣之间的忠诚、信任和责任,提倡“仁政”来治理国家,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这几个简短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人格魅力,感受他的仁爱之心和治学之道,也更加珍视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愿我们能够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让这种正能量的力量永远传承下去。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

孔子的小故事简短1.关于孔子的小故事,要简短一点,精细一点,不要长,要短故事一【原文】:子路戎服见于孔子,拔剑而舞之曰:「古之君子,以剑自卫乎?」孔子曰:「古之君子,忠以为质,仁以为卫,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千里之外。
有不善则以忠化之,侵暴则以仁固之,何持剑乎?」子路曰:「由乃今闻此言,请摄齐以受教。
」——《孔子家语·好生第十》【白话易解】: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
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
这样,又何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故事二【原文】:哀公问于孔子曰:「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对曰:「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
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
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白话易解】:有一次,哀公向孔夫子请教,问:「夫子,是聪明有才智的人比较长寿,还是心地仁慈、厚道的人比较长寿呢?」孔子回答道:「是这样的。
人有三种死,并不是他寿命到了,而是自己折损掉的。
比如起居没有定时,饮食没有节制,时常让身体过度疲劳或无限度地放逸。
这些都是因自己不懂得爱惜身体,使身体受到损伤,这样,疾病就可以夺去他的性命。
第二,居下位的人却无视君王,以下犯上;对于自己的嗜好欲望,不肯节制,贪求无厌。
这样的人,刑罚也能夺去他的寿命。
再者,人少却去冒犯人多的人;自己弱小,却还要去欺辱强大;忿怒时不懂得克制自己,意气用事;或者不自量力,不计后果地行动。
孔子小故事 简洁

孔子小故事简洁
1. 孔子与门徒在树下读书,大树被砍,孔子弟子害怕。
孔子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
2. 孔子带领门徒出海游学,遇到风暴,躲进老渔翁的山洞。
老渔翁指出孔子的诗句不切实际,孔子虚心接受并与老渔翁唱起了渔歌。
3. 孔子在乡间表现得和善,但在朝廷上善于辩论,敢于说实话。
4. 孔子曾经担任过官职,但因为看到官场的腐败而辞职,回到故乡开办学堂,致力于传道授业。
5. 孔子曾经向老子请教学问,老子告诉他:“君子居之,游者不可涉也。
”孔子感叹不已,决心一生致力于追求道德修养。
6. 孔子的弟子颜回曾经问他:“夫子何为而至此?”孔子回答:“吾欲言之,而口不能言,欲行之,而手不能行。
”
7. 孔子曾经向子路请教学问,子路问:“君子何如而不失道?”孔子回答:“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
8. 孔子曾经问子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回答:“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20字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20字
1. 孔子问:为什么人们喜欢吃鱼?弟子答:因为鱼好吃。
孔子说:不,是因为鱼好看。
2. 有人问孔子如何做到不生气。
孔子回答:我每天都告诉自己,生气是浪费时间。
3. 有人问孔子如何教育孩子。
孔子回答:先做好自己的榜样,然后教孩子如何做人。
4. 有人问孔子如何与人相处。
孔子回答:以诚待人,以礼相待,不要伤害他人的感情。
5. 有人问孔子如何成为一个好人。
孔子回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 有人问孔子如何解决争端。
孔子回答:以和为贵,以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斗争。
7. 有人问孔子如何做到不忧虑。
孔子回答:不要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担忧。
8. 有人问孔子如何做到不迷失方向。
孔子回答:明确自己的目标,坚持不懈地追求。
9. 有人问孔子如何做到不被外界影响。
孔子回答:保持内心的平静,不被外界干扰。
10. 有人问孔子如何做到不后悔。
孔子回答:做每件事情都要尽力而为,不留遗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孔子的小故事简说
导读:本文有关孔子的小故事简说,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子夏是孔子的学生。
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非常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以上就是小编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关于孔子的四则教育小故事,不知道大宝贝们看完后又有什么样的感受与心得呢?希望咱们大家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呀,都能向孔子学习,心怀理想、满腹经纶的向祖国的花朵传授知识,教书育人!
【篇二】
孔子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抚养成人。
在孔子不太懂事的时候,颜徵在就买来了很多的乐器,有时请人为儿子演奏,有时自己为儿子吹弹,有时让儿子自己玩弄。
邻里乡人不解其意,颜徵在对人们说:让孩子从小接触这些器具,培养他的兴趣,他就会渐渐喜欢这些乐器。
做人要讲根基,办事要按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乐器最讲礼仪与规矩,没有章法演奏不出动听的乐曲。
让孩子早点接触礼仪、音律、等级,对他以后的成长是十分有利的。
在母亲的教导下,孔子很快就爱上了这些乐器,并学会了吹、拉、弹、唱。
邻里有了婚丧等红白喜事,他都会拿着乐器去为他们演奏。
孔子成人以后,对音乐的爱好有增无减,把音乐当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
他在齐国听了韶乐,一连学了三个月,整日沉醉其中。
他说:“真没想到音乐的感染力有这么强!”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乐官师襄子学琴,他弹一支名曲,连续将它弹了十天。
师襄子让他换个曲子,孔子说:“虽然我已经熟悉了这支曲子,但还没有将它掌握。
”
过了几天,师襄子说:“你已经掌握了这支曲子,可以弹别的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的用意。
”孔子说。
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依然在弹那首曲子,师襄子不耐烦地说:“你已经了解它的用意了,可以换一支曲子了。
”
“我还没有领悟它描写的人物形象呢。
”孔子说。
又过了一些时候,孔子终于停下不弹了,他想了想,然后抬起头,
向远方望去,说:“我可能领悟到了,这个人又高又大皮肤很黑,眼睛向上看,好像要统一四方,这就是周文王。
”
师襄子听了十分惊讶,不得不佩服孔子对音乐执着的精神。
从此,孔子更加刻苦地学习音乐,他能从音乐中悟出很多深刻的道理。
在各种乐器的演奏中,孔子从中摸出了好多规律,将它们总结出来,运用到音乐当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孔子在音乐方面的造诣是精深的,他整理了“六经”之一的乐经。
他从音与音之间存在的节拍,符与符之间有着一定的规律,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他想:音乐调节好,才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人际关系调节好,才能安守本分。
在音乐的启示下,他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为政一定要以“仁”为核心,以调整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为主体。
这就是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中的内容。
他的这一套儒家学说一直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