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知识点及2024年中考真题

《儒林外史》知识点及2024年中考真题作者简介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
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安徽全椒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
后卒于客中。
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小说《儒林外史》。
作品简介《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内容简介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这是《儒林外史》开卷第一回。
元朝末年,诸暨县的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贫寒,从小替人放牛,但他聪明颖悟,勤奋好学,他画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而且他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这一回主要写了王冕刻苦勤奋,自学成才之后,如何拒绝权贵的拉拢和招募,远离名利场,并自得其乐。
显现了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志趣追求,篇末点出全书主旨,点出八股取士是对读书人的异化,引发读者对千古文人之名利观的思考,统领全篇。
相关知识: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枫桥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
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
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
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

中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最全资料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章节概括练习题《儒林外史》是明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讽刺小说,以官场为背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事件描写,表达了对明代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和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反思。
以下是《儒林外史》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金句语录和章节概括,以及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主要内容:《儒林外史》主要讲述了一个叫曾国藩的县学秀才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故事。
小说以曾国藩的视角,通过描述他的奋斗历程和身边的一些人物,揭示了明代官场的腐败和虚伪现象,以及儒家道德观念的虚假与矛盾。
2.主题思想:-官场腐败:小说通过描写官场的黑暗面,暴露了官员们的贪污、腐化和虚伪表面。
-儒家伦理观的虚伪:小说对儒家道德观念的呈现是有讽刺意味的,人们常常在表面上宣扬儒家的伦理观念,实际行为却与之相悖。
-人性的复杂和矛盾性:小说通过人物形象塑造,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人们往往在面对利益的选择时,会产生无法调和的矛盾。
3.人物形象:-曾国藩:县学秀才,勤于学习,努力进取,最终在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并受到皇帝的赏识。
他时常对官场的腐败现象表示不满,但最终也受到了官场的腐化影响。
-石头:曾国藩的朋友,具有一定文学才华,善于讽刺和抨击官场的丑恶现象,是小说中最具戏剧性的人物之一-吴三桂:武将,为人忠诚正直,不愿随波逐流,最终因为不愿投降清朝而遭到皇帝的迫害。
4.金句语录:-“世之英杰,非门衰者也,凡推己及人,所谓知遇之时候耳。
”-“世事如棋,乾坤是局。
”-“受之有愧,不受又偷。
”-“世上皆有数,渴饮匹夫无愧。
”5.章节概括:-第一回:曾国藩的出身与成长经历。
-第二回:曾国藩参加科举考试和官场之路。
-第三回:曾国藩在官场上的奋斗和对官场腐败现象的批判。
-第四回:曾国藩之父去世和官场上的争斗。
-第五回:曾国藩调任另一个地方任职,与地方官员发生冲突。
(后续章节概括略)6.练习题:1.《儒林外史》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吴敬梓b)罗贯中c)曹雪芹d)施耐庵2.小说以谁的视角来讲述故事?a)曾国藩b)石头c)吴三桂d)皇帝3.《儒林外史》揭示了明代官场的什么现象?a)腐败与虚伪b)公正与勤政c)荣耀与品德d)拜金与权力4.曾国藩最终在官场中取得了什么成就?a)得到皇帝赏识b)成为吏部官员c)成为皇家家族的一员d)做了市长5.下面哪句话出自《儒林外史》?a)“世事如棋,乾坤是局。
初中语文 部编版 九年级下册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6.
,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娄式兄弟钱财。此后,他以张俊民
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 后被蓬公孙“看破了相”。
7.
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
嫁与他做妻。但后来却恩将仇报,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
竟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二、简答题 8.在《儒林外史》中,具体描写的四位 “奇人”是在寺院里安身 的李遐年、卖纸火筒的王太、开小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 元。他们分别有什么奇本领?
《儒林外史》
授课教师:余上琦
《儒林外史》是我
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
长篇讽刺小说,标志着我
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 的新阶段。
《儒林外史》
何谓儒林小说? 定义:指一种表现封建文人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小说。
何谓外史? “外史”是与国史列传的“正史”相区别而言
一 作者生平
➢ 吴敬梓(1701-1754) 安徽 全椒人,字敏轩,号粒民、 晚号文木老人
3.
,元朝末年人好读书、善画画,虽被赏识,但拒绝入朝为官。后隐
居于会稽山中,以此自终。
4.在《儒林外史》中,足以和范进媲美,被科举制拨弄得神魂颠倒的可悲可
怜可笑的人是
。
5.在《儒林外史》中,
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
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
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10、本文段记叙了匡超人一天的生活内容,试简要概括。
11、作者写了匡超人帮助父亲出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目的是什么?
12、本段文字选自第16回,写了匡超人在服侍父亲仍然刻苦读书,这与课本节选部分第19 回的 代替金跃考试有何关系?
四、课后拓展(二选一)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主题、艺术成就。
2、学习《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客观、真实的间接讽刺的笔法。
3、学习《儒林外史》的多样化的讽刺手法。
教学重难点:多样化的讽刺手法及运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边出示边指出作家作品及人物,都出示完,提问这些图片上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明确:都是可笑可鄙的人物,都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讽刺的人物。
今天我们通过《儒林外史》节选部分《匡超人》的学习,来体会其讽刺艺术。
二、《儒林外史》作品介绍1、介绍《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明确:《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社会问题小说。
它以真人为模特儿,以当代发生的事为素材加以概括提高。
作者从儒林入手,对民族文化长期积淀下来的霉烂因素进行了深入的解剖和批判。
与以前的小说相比,《儒林外史》更具有思辩和批判的特色。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虽然对黑暗现实的揭露颇为深刻,但主要是表述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写得更光彩照人。
《金瓶梅》对于社会现实展现和暴露多于批判。
而《儒林外史》则主要是通过对丑恶现象的批判揭示其理想,体现作者理想的正面人物在小说中是次要的,也并不动人,而作者所抨击讽刺的人物却活跃其中,成为光彩的艺术形象。
从这个意义上说,《儒林外史》不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社会问题小说。
2、介绍《儒林外史》的主题明确:《儒林外史》的主题是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种解读的可能:关注制度的人,读出它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关心历史的人,读出了民族家国兴亡的沉痛思虑;关心个体命运的人,读出了生动的灵魂解剖、焦灼的精神拷问……于是,有人把《儒林外史》看做一幅儒林群丑图,有人视之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也有人从中读出了士子心灵漂泊的悲凉。
《儒林外史》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从而揭示了这个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思维导图
第一部分(第1-4章)方鸿渐的感情史 围 第二部分(第5章) 前往三闾大学 城
第三部分(第6-7章)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 第四部分(第8-9章)婚后生活
方鸿渐的感情史 介绍方鸿渐的感情史和十里洋场社
交的各色人物。
前往三闾大学 写方鸿渐感情失意,前往三闾大学。
三闾大学的明争暗斗 三闾大学的教授拉帮结派,相互倾
作者的讽刺艺术还寓于人物言行的自相矛 盾中。如第四回,严贡生在范进和张静斋面前
吹嘘自己“为人率真,在乡里之间,从不晓 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接着,作者以一 系列的生动情节揭露他在乡里巧取豪夺、敲 诈勒索、无恶不作的卑劣行径,言行鲜明的 对比形成尖刻隽永的讽刺效果。
➢ 专题三:续写故事
《儒林外史》中没有贯穿全书的核心人 物。书中的人物常常在登场数回之后,旋即 退场,从此不再出现。他们退场之后的生活 将会如何?又会有哪些故事?选择书中的一 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
孙柔嘉 外表天真柔弱,骨子里却精明厉害,不 但颇有主见,而且工于心计。
苏文纨 虚伪做作,高傲强势,自我感觉良好。
唐晓芙 活泼开朗,聪明伶俐,自然纯真。
艺术特色
《围城》以其鲜明而独到的讽刺艺术特色成为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极优秀的作品之一,是我国讽刺 小说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另外,在《围城》中,比喻、双关、象征层出不穷, 比拟、讽喻、夸张应有尽有,使得该书具有诗一般 的审美特征,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靴头子踢开了”。这个猝然之间的暗暗发狠 的动作,正是他此刻怜惜银子、憎恶两个舅 爷的心理流露。其二,严监生临终之际,伸 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大侄子、二侄子 以及奶奶等人都上前猜度解劝,但都没有说 中,最后还是赵氏走上前道:“爷,只有我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ppt课件

4、结构简介: 现在的《儒林外史》共有56回,通行本55回。总体上看来,整部书是
一个首尾呼应的回环式结构。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可看做是总纲,点明主
题和创作意图;第56回则借“幽榜”回应“楔子”,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第一部分,自第二回起至三十回,集中笔力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读书
人,以二进(周进、范进)、二王(王德、王仁)、二严(严贡生、严监 生)、二娄以及蘧公孙、鲁编修、马二先生、匡超人、牛浦郎等人为代表, 暴露科举制度下文士对于“功名富贵”的痴迷和无聊名士攀附权贵、附庸 风雅的无耻行径。
第二部分,自三十一回起到四十六回,着力刻画一批品行高尚、学识 渊博的读书人。作者着重写了三个中心:修祭泰伯祠,奏凯青枫城,送别 三山门。围绕这三个中心,塑造了杜少卿、迟衡山、庄绍光、虞育德、萧 云仙等真儒名贤的形象。
第三部分,自四十七回至五十五回止,集中表现以儒林为中心的整个 社会的灰暗现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艺术特色 【1】讽刺艺术:《儒林外史》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含而不 露、耐人寻味的叙述中,通过冷静传神的刻画,寥寥数语便 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的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2】语言艺术:《儒林外史》语言准确、幽默、洗练而富 有形象性; 【3】结构艺术:《儒林外史》结构上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 人物和主要情节,而以同一主题贯穿全书。 6、人物简介 【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2】贪官污吏的典型——汤奉、王惠; 【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二、读书方法指导: 体会批判精神: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
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 欣赏讽刺笔法: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
描写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 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儒林外史》各章节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各章节内容简介《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
以下是各章节的大致内容简介:第一章: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作者以王冕的故事作为开篇,王冕出身贫苦,但他勤奋好学,自学成才,擅长画荷花。
他淡泊名利,不求功名利禄,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一章节为全书奠定了批判科举、讽刺儒林的基调。
第二章: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薛家集的村民商议请周进做乡村塾师。
夏总甲推荐了周进,众人对周进的外貌和举止多有轻视。
周进六十多岁还未中秀才,只能以教书糊口。
在一次与王举人同席吃饭时,王举人显摆自己的身份和学问,周进只能默默忍受。
后来,周进在贡院里触景生情,大哭不止,众人捐钱让他得以参加乡试,最终中了举人。
第三章:周学道校士拔真才胡屠户行凶闹捷报周进中举后,做了广东学道。
在考场中,他发现了范进,因其文章“一字一珠”而录取了他。
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被胡屠户一巴掌打醒。
从此,范进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周围人对他的态度也截然不同。
第四章:荐亡斋和尚契官司打秋风乡绅遭横事范进的母亲因骤然富贵,兴奋过度去世。
范进为母守丧期间,张静斋前来拉拢,两人一起去高要县打秋风。
在县衙,严贡生因强占别人的猪和船而被告,他却狡辩耍赖。
第五章:王秀才议立偏房严监生疾终正寝严监生的妻子王氏病重,他的妾赵氏巧言讨得扶正的机会。
严监生在临终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而不肯咽气,直到赵氏挑掉一茎才断气。
这一情节深刻地刻画了严监生的吝啬。
第六章:乡绅发病闹船家寡妇含冤控大伯严贡生坐船赖掉船钱,还无理取闹。
赵氏的儿子夭折后,严贡生想要霸占弟弟的家产,欺负赵氏。
第七章:范学道视学报师恩王员外立朝敦友谊范进做了山东学道,他录取了荀玫。
在京城,王惠与荀玫相遇,两人结交。
第八章: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王惠升任南昌知府,途中遇到蘧景玉。
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3、讲求孝道
追求恣情任性、不受拘束的生活。在封建的“三纲五常”、“三从 四德”以及君臣父子、忠孝节义的思想观念下,敢于挑战封建权威 的离经叛道的勇士。
4、为人善良、正直而慷慨。
他家的娄太爷其实不过是他家先尊的一个门客,少卿却把他养在家 里当祖宗看待,亲自侍奉汤药。他得知杨裁缝丧母缺钱,又把衣服 当了予以接济。后来娄太爷因病回家,杜少卿越发放着胆子用钱, 甚至跟随他的王胡子拐了他二十两银子走了,他也只是付之一笑。
《儒林外史》描写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繁杂,典型人物分为六类:
腐儒的典型———— 周 进、范进、王玉辉 贪官污吏的典型———— 汤奉、王惠 八股迷的典型————马纯上(马二先生)、鲁编修 真儒士的典型———— 王冕、杜少卿、庄绍光 吝啬鬼的典型———— 严监生 地痞恶棍的典型——— 严贡生 —
叁 人物群像———真儒
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的高峰
儒林外史 吴 敬 梓
经儒
典家
名著导读(一)
目 录
壹 吴敬梓生平 贰 《儒林外史》介绍 叁 人物群像 肆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
壹 吴敬梓生平
吴敬梓(1701年—1754年),字敏轩, 号粒民,生活于“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学家。 因家有“文木山房”,故晚年自称“文木老 人”;又因移居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 “秦淮寓客”。
2、安贫乐道,心态安详。
他进京会试中了进士,别人大多都虚报年龄以求重用,唯有他不在 乎自己五十岁的高龄,据实上报,结果天子认为虞博士老迈,就给了 他南京国子监博士的闲职。
虞博士名育德,字果行,他的名字来自《易经》: “君子以果行育德”,之所以叫他虞博士,是因为他五 十多岁中进士做了南京的国子监博士。虞博士出身很惨, 三岁丧母,父亲带着他在祁家教书,十四岁父亲去世, 把他托给祁太公。祁太公对他很好,继续让他住在祁家, 带着祁家儿子读书。十七八岁,祁太公又让他去考秀才, 又替他筹划娶亲,娶亲之后,虞育德夫妇仍然借住在祁 太公家。五十多岁考中进士。后主祭泰伯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分析
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王冕出身田家,各种学问无不精 通;而又安于贫贱,以卖画为生,不 与权贵相与。作者通过他的嘴,抨击 了科举制度。在作者看来,文人们只 有像王冕那样讲求“文行出处”,才 能免于“功名富贵”的牢笼。这在当 时有一定的批判意义。
形象分析
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鲁编修已达到了科举考试的最高 等级,实现了其人生的最高理想。他 却是一个在京城清苦得实在混不下去 的科举“成功者”,他以整个人的个 人尊严和物质生活享受为代价换来的 翰林编修之职,除了徒有虚名外,没 有任何实际意义。
形象分析
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形象特点:他们受封建科举 制度毒害而不自觉的原因, 正在于科举是他们能做官的 唯一途径,这就触及了科举 制度的根本弊端:以腐朽的 科举制度选拔人的不合理性。
内容概览
则鄙陋;或终老科场,迂腐可笑;他们全无读“圣 贤书”的儒生应有的学识和品德,而是为功名利禄 所颠倒,丑态毕露。通过描绘这幅士林的“群丑 图”,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展现 了功名利禄对当时读书人灵魂的毒害,作者清楚地 表明了自己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并通过书中 少数淡泊名利、恪守道德、张扬个性的贤者奇人, 寄托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王冕性情淡然,安于贫贱,傲视权贵,不慕功名利禄。虽 处僻乡却不忘天下苍生。
杜少卿反对八股科举,敢于怀 疑权威,仗义疏财,平等爱人, 轻视礼教,反对歧视妇女,具 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相关情节 王冕学画,杜少卿平居豪举
情节精选
周进哭贡院
山东兖[yǎn]州府汶上县有一位教书先生,名叫周进, 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 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一天,他与姐夫来 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 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 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 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 周进变成驴变成马也要报效!”
杜少卿出身“一门三鼎甲,四代六尚 书”的大地主官僚家庭,却有着豪放 狂傲的性格,不愿做官,被视为“自 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 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轻视礼 教,反对歧视妇女,以平等身份对待 妻子,反对纳妾。他仗义疏财,平等 爱人,是作者心中理想的人物。
形象分析
4、正面典型——王冕、杜少卿
形象特点:周进是一个皓首穷经、迷信 经典、沉溺于制艺难以自拔的人。前半 生生活在社会底层,地位卑下,事事仰 人鼻息,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暮年飞 黄腾达后,同情提携同样出身下层,同 样屡试不第的范进,表明周进秉性忠厚, 迂而不恶。
相关情节:老童生周进哭贡院
形象分析
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范进中举前,饱尝了科举制度迫害下落第 文人的心酸苦楚。五十多岁仅是个童生, 家中穷苦不堪。范进几十年应试不中的情 况下,有主试官周进的抬举,应试及第。 他喜不自胜出现了癫狂状态。范进中举后, 因丁母忧(指母亲的丧)过了三年才进京 会试,又中了进士,授职部署,考选御史。 数年后钦点山东学道。
形象分析
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形象特点: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怯懦 麻木、迂腐无能、虚伪奸诈、渴求功名 利禄,深受封建教育毒害的知识分子。
相关情节 中举人范进痰迷心
形象分析
2、贪官污吏的典型——王惠、汤奉
南昌知府王惠,是一个贪官的典型。 他年年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 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 就满是“戥【děng】子(称金银的小 称)声,算盘声,板子声”,“这些 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的魂飞魄 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 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名著导读《儒林外史》
《于吴敬梓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 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 说家之一。因家有“文木山房”,所 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后来 移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 淮寓客”。著有《文木山房诗文集》 十二卷(今存四卷)、 《文木山房诗 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讽刺小 说《儒林外史》
形象分析
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周进已经六十岁,依然是老童生。学 生都进学成了秀才,他沦落到私塾坐 馆。后丢了饭碗,只好替一伙商人当 账房,后来几个商人帮助周进捐了个 监生。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 考中了举人。过了几年,他又中了进 士,升为御史,被指派为广东学道。
形象分析
1、腐儒的典型——周进、范进
创作背景
吴敬梓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当时 的清朝处在统治的最高峰,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 展,但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 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大兴文字狱,以考八股、 开科举、提倡理学等方法统治思想、牢笼士人。吴敬 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醉
创作背景
心制艺,热衷功名利禄的习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 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 进行深刻的揭露。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 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 国史列传, 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 是为了作区别。
内容概览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封建社会里“读书人” 或“士”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 型的讽刺小说。小说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任务和主 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表现的是普通 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书中的大 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 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或故弄玄虚,欺 世盗名;或倚仗权势,横暴不法;或假作清高,实
形象特点 作威作福 贪婪、蛮横
相关情节 王惠的板子 王惠升官当和尚
形象分析
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马静,是一个为科举而耗尽终生的 受害者,但他始终把科举视为“神圣不 可侵犯的事业”,是一个出入考场二十 四载,依然以“生员”终身的白丁,但 仍执着做举业的热衷鼓吹者。
形象分析
3、八股迷的典型——马静、鲁编修
形象分析
2、贪官污吏的典型——王惠、汤奉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 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 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 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活活枷死, 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如此 “清廉”的知县,一年下来居然也搜 刮了八千两银子。
形象分析
2、贪官污吏的典型——王惠、汤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