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分析7

合集下载

中考试题分析及对策

中考试题分析及对策

中考试题分析及对策
一、总体分析
中考是基础教育的选拔性考试,它兼具导向和选拔双重功能,2010年中考物理试卷严格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命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理念,对物理教学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题密切联系生活、生产和科技发展实际,符合初中教学实际,突出了对学生基本物理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二、试卷特点
1.基础题仍占较大比例,在考查了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概念、规律的简单应用。

2.重视理解能力的考察,在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方面,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3.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

4.注重联系实际,关心生活,关心社会,把考查的知识巧妙的设计在各个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应对策略
1.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
依据中考命题的特点,针对学生中考存在的一些问题,平时的教学中,应以课本为主,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实验以及实验的探究过程。

2、加强实验教学,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

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3、密切联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

物理教学要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关注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关注新科技发现和社会热点。

学生在学习教材的同时,应从课外书籍、杂志、广播、报刊、互联网去获取有用信息,扩大视野,丰富教材内容。

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中考物理热点命题方法技巧07专题七 力

中考物理热点命题方法技巧07专题七 力

中考透视明确航向本章是中考力学的核心内容.考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理解重力、弹力的概念,能够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相关的物理现象;(2)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3)探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规律、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力知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中考考查的特点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考查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关力的试题主要以填空、选择、作图、简答、实验探究和分析应用等题型出现.典例探究提炼技法考点一:力的概念理解【解法技巧】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单独存在;②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既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注意:①不要误认为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②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例1】:(2017•沂水县一模)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推水,于是人就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水只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B.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C.手脚对水的推力一定和水对手和脚的力相互抵消D.手和脚对水有一个推力,方向向后,则水对脚和手就有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力考点二:力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解法技巧】①首先熟记力的作用效果和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要素分别是什么;②然后根据问题情境明确变化量再进行分析判断。

注意: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内涵:不仅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如,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虽然速度大小不变,但是运动方向时刻变化,因此物体的运动状态是改变的.【例2】:(2017•广西)如图所示,小强用大小相同的力往同一方向推开家里的门时,发现推A 点比推C 点要容易,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下面哪个因素有关()A.力的大小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D.物体的运动状态【例3】:(2017•佳木斯)在春季运动会上,班级的男同学吹气球时发现:用手轻轻一压,气球就变扁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用手轻轻一推,气球就向一侧飞走了,说明力可以改变.考点三:力的示意图【解法技巧】画力的示意图的步骤是:(1)确定受力物体,通常用一个方框来表示受力的物体.(2)确定力的作用点,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3)画线段反映力的大小: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同一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3)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并在箭头一旁标上力的符号和数值.若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夹角,一定要在示意图上画出。

2024年河南中考物理命题分析及备考策略(要点)

2024年河南中考物理命题分析及备考策略(要点)

光、力
2021
光、力
2019
力、电
2022
光、力
2020
光、力 2023
力、电
实验探究题(共3题,18分)
题号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17
电磁感 探究水沸 透镜及

腾 其应用
沸腾
螺线管磁场
凸透镜成像
18
阿基米 探究动摩 德原理 擦
测量物 体的密

浮力
杠杆
测灯泡电阻
19
测量未 测灯泡功 知电阻 率
电流与 电压电 阻关系
测电阻
测电功率实 际功率
测密度
综合应用题(18分)
题号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
2023年
20
电加 力学综 力学综 力学综 重力功压 力学综 热器 合 合 合 强计算 合
21
力学 力电综 电热综 电学综 电功率热 力电综 综合 合 合 合 量计算 合
际单位
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布朗——英国 布朗运动(分子的运动) 库仑——法国 库仑定律 赫兹——德国 电磁波 频率的单位 开普勒——德国 开普勒望远镜 伽利略——意大利 单摆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爱因斯坦——德国 相对论 阿基米德——希腊 阿基米德原理 杠杆平衡
物理学家及其贡献
瓦特——英国 功率单位 安培——法国 电流的单位 高锟——华裔 光纤之父 “光在纤维中的传输
2018
9.与头发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吸”起纸屑.下列现象中“吸”的 物理原理与其相同的是( )A.挤压后的塑料吸盘“吸”在瓷 砖上B.削平的铅柱挤压后会“吸”在一起C.干手搓开的新塑 料袋“吸”在手上D.行驶的汽车的窗帘被“吸”出窗外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命题特点分析
1.综合性: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通常会涉及各种不同的语文知识
和技能,如阅读理解、写作、词语运用、修辞手法、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

这样的试题能够全面检测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命题灵活多样:综合性学习试题的命题形式多样,题型种类丰富,
如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解答题、写作题等。

这些题型能够考察学生
多方面的语文能力,使得学生在答题过程中需综合运用各种语文知识和技能。

4.考察层次分明:综合性学习试题一般会按照难度逐渐加深的原则进
行命题,从基础知识到高级知识,从简单题到复杂题,从浅层次到深层次。

这样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水平,使得试题的难易程度适应不同层次的
学生。

5.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的
命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开放性问题、论述题等,要求学
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并能够合理组织语言进行表达。

这样能够培养学
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综合素养。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七盐和化学肥料中考命题17几种常见的盐

2024年中考化学总复习专题七盐和化学肥料中考命题17几种常见的盐

第11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17 几种常见的盐
中考·化学
6.[2023 锦州]下列各图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 数的溶液”两个实验中部分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图3
(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这两个实验都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溶__解____(填实验
第7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17 几种常见的盐
中考·化学
A.MgCO3 和 Mg(OH)2 的混合物可用作防火材料
B.样品中 MgCO3 与 Mg(OH)2 的质量比为 168∶58
C.第二份样品加热后,固体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
D.两份样品充分反应后,生成 CO2 气体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设样品中 MgCO3 质量为 x,Mg(OH)2 质量为 y,MgCO3
专题七 盐和化学肥料
第一部分 知识专题
专题七 盐和化学肥料
中考命题17 几种常见的盐
中考·化学
第1页
返回总目录
中考命题17 几种常见的盐
中考·化学
考题分层刷 学霸睿智涂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
第2页
返回目录
中考命题17 几种常见的盐
中考·化学
1.盐的水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能够使无 色酚酞溶液变红色。[T7-(2)]
受热分解生成的 MgO 质量为 a。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x 8.8 g
84 44
=8.8x g
x=16.8 g
第8页
返回层目录 返回目录

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与分析

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与分析

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与分析初中物理是中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其命题特点对于备考者来说十分关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分析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一、题目类型多样在初中物理的中考中,题目类型非常多样化。

除了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之外,常常还会涉及到实验题、判断题等。

这种多样性的题型设置能够全面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检验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应用题的增加相比于简单的概念题和计算题,中考中的初中物理试卷中更多地增加了应用题的数量。

这些应用题通常以实际情境为背景,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这种题型的设计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综合题的考查初中物理中考试卷中常常会出现综合题,要求学生在给定的背景下,综合运用多个知识点和技能,综合解决问题。

这种题目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整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对多个概念和定理有一定的理解。

对于备考者来说,要注意培养综合运用物理知识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点知识点的突出在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中,会对重点知识点进行突出考查。

这些重点知识点通常是对学生理解物理内容和思考问题能力的重要考察点。

备考的同学们需要加强对这些重点知识点的复习和理解,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

五、题目的灵活性初中物理中考的题目常常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这种灵活性表现在问题的表述、解题过程以及答案的呈现方式上。

同学们在备考阶段要注重培养转化题目的能力,灵活应用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初中物理中考的命题特点主要包括题目类型多样、应用题的增加、综合题的考查、重点知识点的突出以及题目的灵活性。

备考的同学们要对这些特点有清醒的认识,并在备考过程中不断强化对这些特点的应对能力。

只有充分理解命题特点,才能顺利备考,并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祝同学们在初中物理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025年甘肃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中考命题探究第7章 图形的变化第28讲 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

2025年甘肃中考数学一轮复习中考命题探究第7章 图形的变化第28讲 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

经过中心对称变换后的图形
3.图形的折叠 实质
图形的对称
性质
(1)位于折痕两侧的图形关于折痕成轴对称; (2)折叠前后的两部分图形全等,对应边、角、线段、周长、 面积等均相等; (3)折叠前后对应点的连线被折痕垂直平分
考点 21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内容 图示 要素
性质
作图步骤
平移
(1)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3)旋转前后的图形 点的对应点;
全等
(4)按原图形顺次连接得到
的各关键点的对应点,得
到旋转后的图形
甘肃5年中考真题及拓展 命题点 1 对称图形的判断(省卷:5年2考;兰州:2022.3) 1.[2022兰州3题]下列分别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1998年长野冬奥会、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会徽上的图案,其中 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D )
轴对称
中心对称
(1)确定对称轴;
(1)确定对称中心;
(2)确定图形中的关键点;
(2)确定图形中的关键点;
作图 (3)由关键点向对称轴引垂线, (3)连接关键点和对称中心,并
方法 并延长相同长度,找到对应点;延长相同长度,找到对应点;
(4)连接各对应点,得到原图形 (4)连接各对应点,得到原图形
经过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
拓展训练 6.[2024甘孜州]如图,Rt△ABC中,∠C=90°,AC=8,BC=4,折 叠△ABC,使点A与点B重合,折痕DE与AB交于点D,与AC交于点E, 则CE的长为_3_.
拓展训练
7.[2024雅安]如图,把矩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落在点 E处,BE与AD交于点F,若AB=6,BC=8,则cos∠ABF的值是__2245__.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数学必备考点透析-第7章 图形及其变化微专题六 图形的折叠问题

2025年四川省聚焦中考数学必备考点透析-第7章 图形及其变化微专题六 图形的折叠问题
故 CE 的长为3.
答案:3
返回目录
5
方法点拨:解决三角形折叠问题的技巧主要包括利用轴对称及全等
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方程思想的运用以及数形结合的方法.这些技
巧不仅适用于解决折叠问题中的线段长度求解,还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折
叠问题中的几何关系和变化规律.
返回目录
6
【热身演练1】
(2023·凉山中考)如下图,在Rt△ ABC 纸片中,∠ ACB =90°, CD 是
涉及如何利用折叠前后图形的全等性、对称轴的性质以及如何通过构造
直角三角形和利用勾股定理来解决问题,而且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好
题材,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
返回目录
3
专题讲练
(2024·甘孜中考)如下图,在Rt△ ABC 中,∠ C =90°, AC
=8, BC =4,折叠△ ABC ,使点 A 与点 B 重合,折痕 DE 与 AB 交于点
处,则 cos ∠ CEF 的值为()
例3
A.
7
4
B.
7
3
3
C.
4
5
D.
4
返回目录
15
分析:∵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 AD = BC =8,∠ B =∠ C =∠ D =90°,
∴∠ CEF +∠ EFC =90°.
∵把△ ADE 沿 AE 折叠,点 D 恰好落在 BC 边上的点 F 处,
∴ AF = AD =8,∠ AFE =∠ D =90°,





∴ EF = BD = ×8=4.∵ EF ⊥ AO ,∴∠ OME =90°,∴ S△ OEF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
一、中考命题分析
今年是戊戌变法110年周年,因此戊戌变法是重要考点。

考查此点通过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来激发我们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复习时要在了解戊戌变法运动从开展到失败的艰难历程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要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法失败的具体原因,比较导致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两种结局的因素。

根据历年交叉命题的特点推测,今后这些知识仍是中考热点问题,并向考查学生综合能力方向发展。

题型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为主。

二、中考试题分析
例1:戊戌变法期间,慈禧太后和荣禄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诏令。

政变的实质反映了()
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派势力的斗争
C.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
D.光绪帝和慈禧争夺统治的斗争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戊戌政变的实质,戊戌政变是戊戌变法过程中矛盾的反映,戊戌政变表面上是统治阶级内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即“后党”)与光绪帝为首的“帝党”的斗争,而其实际上是封建顽固势力与维新派(即民族资产阶级)的斗争。

变法并未危及清王朝的统治,相反却能巩固皇权,但变法触动了满洲贵族和封建旧势力的利益,受到了他们的反对。

顽固派表面上是反对光绪帝,实际上是反对维新派,反对资产阶级。

本题除C 项外,其他选项将是表面矛盾的反映,把它们放在一起,要求学生分辨表面现象与内在的实质,并透过现象看本质。

另外,A、B、D三项实质上是相同的,B、D两项都是A项中的内容。

答案:C。

例2.[2008年山东省维坊市]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解析]题干中梁启超所说的“甲午战败割台湾”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之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这一时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将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到了一起,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答案]D。

例2.[2008年福建泉州丰泽区]右图所示机构是北京大学的前身,该机构设立于()A.洋务运动期间 B.百日维新中
C.辛亥革命中 D.新文化运动中
[解析]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它是戊戌变法的百日维新时由光绪帝颁布的变法政令中宣布设立的。

[答案]B。

例3.[2008年山东省威海市]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
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
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戊戌变法是19世纪末由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最终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下去,因此戊戌变法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