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

《混凝土结构》(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结构二.设计目的1.了解现浇混凝土结构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的一般设计过程;2.通过单向板肋梁板、次梁的设计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通过主梁的设计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3.通过双向板、次梁、主梁的设计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内力的方法;4.熟悉现浇梁、板的构造要求;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范、提高绘图能力;6.学习绘制钢筋材料表。

三.设计内容及要求(一)设计计算说明书的编制依据有关规范、文献,进行结构选型、结构布置、结构设计计算。

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进行结构选型、柱网布置,主、次梁布置;2.楼板、主梁及次梁截面尺寸的确定;3.混凝土、钢筋强度等级的选择;4.确定连续板、连续次梁及连续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计算简图;5.计算永久荷载(恒荷载)及可变荷载(活荷载);6.不同荷载下的连续板、连续次梁及连续主梁的内力计算:单向板:按考虑塑性内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主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双向板及其主、次梁: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7.选取板、次梁及主梁控制截面内力,分别进行配筋设计及构造设计,并进行裂缝及变形验算。

(二)绘制结构施工图及钢筋材料表:(1)楼盖结构布置图(楼板、次梁、主梁布置);(2)楼板配筋图及钢筋表;(3)次梁的配筋图及钢筋表;(4)主梁的抵抗弯矩图,配筋图及钢筋表。

(三)完成成果要求:(1)设计计算书一份。

(2)绘制结构施工图一张A1号图纸,包括楼盖结构布置图,楼板配筋图,次梁的配筋图,主梁的抵抗弯矩图,配筋图。

四.设计原始资料1.学生分组及设计参数见表1。

每组3-5人,其他参数由指导教师确定。

2.楼面做法:工业仓库:20-25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15-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

百货商场、百货商场楼盖:大理石地面,可根据相关图集由学生自己确定构造做法。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某轻工仓库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某轻工仓库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课程设计--某轻工仓库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任务书一、 设计题目某轻工仓库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二、设计资料1、 该仓库平面图如图所示。

外墙厚370mm ,外墙轴线距外墙边缘250mm ,柱截面尺为400×400mm 。

外楼梯为独立设置与主体结构脱开。

2、 楼盖各构件在墙上的支承长度:板为120mm ,次梁为240mm ,主梁为370mm 。

3、 楼面做法:面层为30mm 细石混凝土,板底为15mm 厚混合砂浆粉刷。

4、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6.0, 7.0, 7.5 kN/m 2 。

5、 材料选用: (1) 混凝土:C20;(2) 钢筋:梁中受力钢筋为HRB335级,其它为HOB235级。

三、设计内容 1、 结构布置; 2、 板设计; 3、 次梁设计; 4、 主梁设计; 5、 结构施工图绘制。

四、设计基本要求1、 板及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法进行内力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进行内力计算。

主梁做抵抗弯矩图。

2、 设计计算正确。

3、 计算书层次分明,简图齐全,书写整齐,并装订成册。

4、 图纸绘制符合规范,图面整洁,达到施工图要求。

五、设计成果 1、 设计计算书1份; 2、 楼盖配筋图1份。

六、时间安排参考文献:1.《砼结构》教材;2.《砼设计规范》 GB50010-2002;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2 4.《钢筋砼设计手册》5.《钢筋砼构造手册》6.《建筑制图标准》7.《结构制图标准》楼梯1L2附图1 表1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某多层工业建筑楼盖平面图1-14所示,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有关设计资料如下:1、设计资料总平面图尺为为18m×24m,四周墙体承重,中间柱承重,轴线距离墙体那边呢缘120,柱的截面为300×300.板伸入墙内120,次梁伸入墙内240,主梁伸入墙内370.(2)楼面做法为:25厚水泥砂浆面层;钢筋混凝土现浇板;梁、板底混合砂浆抹灰20厚。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16
M
截面项目
边支座
第一支座左
第一支座右
第二支座左
第二支座右
dy
0.45
0.6
0.55
0.55
0.55
V
内力 计算表可参见下表,或自己 设计
3.配筋讦算◆次梁配筋列表计算,参考板的配筋。>正截面: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按表4.4(P66)支座按矩形截面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0.1≤ξ≤0.35>斜截面:按剪力计算箍筋和弯起筋数量。下列区段内应将计算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大20%:对集中荷载,取支座边至最近一个集中荷载之间的区段;对均布荷载,取支座边至距支座边为1.05h₀的区段; 其中h₀ 为梁截面有 效高度


跨度 高跨比 (h/1) b/h主梁 5~8m 1 8 14次梁 4~6m 1 112 18 3 2单向多跨连续板 1.7~3.0m (工业楼板必须≥70mm)
1
·5 .板中构造钢筋◆分布钢筋:垂直于受力钢筋,其作用1)固定受力钢筋位置;2)抵抗温度收缩应力以) 分布荷载的作用外,3)承受一定数量的弯矩。《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规定,单向板中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 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0.15%。此外,分布钢筋的崔 面面积尚不宜小于该方向板截面面积的0.15%。分布钢筋应均匀布置于受力钢筋内侧 其间距不宜大于250mm, 直径不宜小于6mm, 在受力钢筋的弯折处也应布置分布钢筋。对无保温或隔热措施的外露结构,以及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其 分布钢筋还应适当加密,宜取为150~200mm, 并应在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嵌入墙内的板面构造钢筋:由于砖墙的嵌固作用,板内产生负弯矩,使板面受拉开 裂。在板角部分,除因传递荷载使板在两个正交方向引起负弯矩外,由于温度收缩影 响产生的角部拉应力,也促使板角发生斜向裂缝。为避免这种裂缝的出现和开展,《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对于嵌入承重墙内的现浇板,需配置间距不宜大于200mm, 直径不应小于8mm(包括弯起钢筋在内)的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长度不应小于1₁/7。对两边嵌入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述构造钢筋,伸出墙面的长 应不小于11/4,1₁为板的短边长度。沿板的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其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该方向跨中受力钢筋 截面面积的1/3;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小。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一、 设计资料1、 某多层厂房,内框架结构体系,结构平面布置图如下:2、 荷载1) 水磨石面 0.65kN/m 2; 2) 钢丝网抹面吊顶 0.45kN/m 2; 3) 楼面活荷载 5.5kN/m 3;3、 材料1) 混凝土: C30(c f =14.3N/mm 2 , t f =1.43N/mm 2;) 2) 钢筋:梁钢筋HRB400级(y f =360 N/mm 2),其余钢筋采用HPB300级(y f =270N/mm 2)。

二、 楼盖梁格布置草图三、 构件尺寸的确定1、 确定主梁跨度为6.6m ,次梁的跨度6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 为2.2m 。

2、 估计截面尺寸,按跨高比条件:板厚: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按不验算挠度的刚度条件,板厚应不小于了L/30=2200/30=73.33mm ,此值小于工业房屋楼面最小厚度70mm 的构造要求,故取板厚h=80mm 。

次梁截面b*h : h=o l /18~o l /12=333~500mm ,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初估取h=450mm ,截面宽度b=(1/2~1/3)h ,取b=200mm 。

主梁截面b*h : h=o l /15~o l /12=440~660mm,取h=650mm ,截面宽度取b=250mm 。

四、 板的设计 1、 荷载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水磨石楼面 0.65 kN/2m ; 80mm 钢筋砼板 0.08×25=2.0kN/2m ; 钢丝网抹灰吊顶 0.45 kN/2m ;恒载标准值 3.1 kN/2m ; 活荷载标准值 5.5 kN/2m ;活载控制时,考虑恒载分项系数1.2,活荷载分项系数1.4荷载总设计值 g+q=1.2×3.1+1.4×5.5=11.54 kN/2m恒载控制时,考虑恒载分项系数1.35,活荷载分项系数1.4,组合系数0.9.荷载总设计值 g+q=1.35×3.1+1.4×0.9×5.5=11.12kN/2m由此可确定为活载控制,即荷载总设计值为11.54kN/2m2、 计算简图由板和次梁尺寸可以得到板的设计简,板的支承情况如下图。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pdf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pdf

αs=M/ α 1fcb'fh02
ξ=1-(1-2 αs)1/2
As=ξ b'fh0fc/fy
529
529
353
397
As=ξ bh0fc/fy 选配配筋 (mm2)
3φ18
3 φ18
3φ 16
3φ 16
As=763
As=763
As=603
As=603
计算结果表明,ξ均小于,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
2)弯矩设计值
查表得, 板的弯矩系数α m 分别为: 边跨中: 1/11 ,离端第二支座: -1/11,中跨中: 1/16,
中间支座: 1/14 。故
3)M 1=-M b =(g+q)l012/11=*1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板厚 100mm , h0=100-20=80mm ;板宽 b=1000mm 。 C25 混凝土,α 1=, f c=mm2,
10 土木工程(专升本)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姓 名: 学 号: 完成日期: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现浇单向板肋形楼盖设计
某多层工业建筑物平面如下图所示: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资料
1)楼面构造层做法:水泥砂浆地面(
m 2)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25kN/m 2);
As/bh=762/(200*500)=% ,此值
3)内力计算 弯矩设计值:
M 1=-M b=(g+q)l02/11=*11= 剪力设计值:
4)VA=*(g+q)l 01=**= 承载力计算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 T 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 b' f=l/3=6600/3=2200mm , 又 b' f=b+sn=300+2000=2200mm ,故 b' f=2200mm 。除支座 B 截面纵向钢筋按两排布置外,其 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楼盖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楼盖

目录1、设计任务书-------------------------------------------------(1)2、设计计算书-------------------------------------------------(2)3、平面结构布置----------------------------------------------(2)4、板的设计----------------------------------------------------(3)5、次梁的设计-------------------------------------------------(6)6、主梁的设计-------------------------------------------------(10)7、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几点说明-------------------------(16)附图1、平面结构布置图------------------------------------(18)附图2、板的配筋图------------------------------------------(19)附图3、次梁的配筋图---------------------------------------(20)附图4、主梁配筋图------------------------------------------(21)参考资料:1、建筑荷载规范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二、设计内容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5、绘制结构施工图(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2)、板的配筋图(1:50)(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三、设计资料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3、材料选用:(1)、混凝土: C25(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Ⅱ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Ⅰ级。

p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p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p钢筋混凝⼟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整体式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钢筋混凝⼟结构课程设计单向板肋梁楼盖院系:专业年级:学⽣姓名:学号:⽬录⼀、平⾯结构布置-----------------------------------------------(1)⼆、板的设计----------------------------------------------------(5)三、次梁的设计-------------------------------------------------(9)四、主梁的设计-------------------------------------------------(18)五、关于计算书及图纸的⼏点说明----------------------------(24)六、设计总结-------------------------------------------------(27)施⼯图平⾯结构布置图---------------------------------------------图纸1板的配筋图--------------------------------------------------图纸1主梁配筋图---------------------------------------------------图纸1次梁的配筋图------------------------------------------------图纸2主梁内⼒包络图---------------------------------------------附图⼀403计算书现浇钢筋混凝⼟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平⾯结构布置: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96,次梁的跨度为m 4.5,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3.2。

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42、荷载计算:取1m 宽板带计算、板厚为100㎜:地板砖地⾯(3/5.60m kN ) m kN /4.015.60=? 100mm 厚钢筋混凝⼟现浇板(3/25m kN =γ) m kN /5.22511.0=?? 板底抹灰(2/255.0m kN ) m kN /255.01255.0=?恒载: m kN g k /405.3=活载: q=3.5 KN/m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3。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讲解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课程设计讲解
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设计
第一节钢筋混凝土楼盖简介
按施工工艺: 现浇式(整体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按受力特点:(P12图2-1) 单向板肋梁楼盖、双向板肋梁楼盖、无梁楼 盖、密肋楼盖、井式楼盖、扁梁楼盖
第二节现浇式肋梁楼盖
一 现浇式楼盖组成: 板、次梁、主梁和竖向支承构件(柱、墙)等
二 单向肋梁楼盖和双向肋梁楼盖
1. 两对边支承的板按单向板计算;
2. 四边支承的板:
ly
lx / ly 2
应按双向板计算;
lx
2 lx / ly 3 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短边方向受力的
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 数量的构造钢筋;
lx / ly 3 可按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第三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要点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Q=1.4,对于标准值 4kN/m2的工业房屋楼面结构 Q=1.3
第三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要点
计算荷载传递:板次梁主梁柱、墙时按简 支考虑 板、次梁承受均布荷载,主梁承受次梁传来集 中荷载。主梁自重集中荷载
楼面梁的从属面积25m2,楼面活载折减(0.9)
主梁支座处截面的有效高度
第三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要点
6.2 板的配筋构造
板受力钢筋一般采用HPB235(I级钢),直径通常 为6mm, 8mm, 10mm,直径不宜多于两种,支座 负弯矩钢筋直径不宜太小 受力钢筋间距,当h 150mm时,间距不宜> 200mm;当h>150mm时,间距不宜>1.5h,且不宜 大于>250mm 板配筋可用弯起式和分离式,当板厚>120mm且承 受动荷载较大时,不宜采用分离式
二 截面尺寸(按刚度要求)
构件种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指导教师: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一、设计题目: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某轻工业厂房,二楼包装车间楼面结构拟采用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要求按所设定的结构支承条件、尺寸关系、材料与荷载作用等情况,进行楼盖结构的板、次梁、主梁的内力计算与配筋设计,并绘制施工图。

二、设计条件1.结构形式:楼盖的纵向为4个柱距,主梁横向为4跨,支承形式是周边为240厚的承重砌体墙,在搁置主梁处墙体设壁柱承重,中间支座为钢筋混凝土柱(300mm×300mm)。

图一梁板结构平面布置2.材料:混凝土采用C25(f c=11.9 N/mm2,f t=1.27 N/mm2,f ck=16.7 N/mm2,E c=2.80×104 N/mm2)钢筋采用HPB235(f y =210N/mm 2,E s =2.1×105 N/mm 2)或HRB335(f y =300N/mm 2,E s =2.0×105 N/mm 2) 3. 荷载: 1) 恒载楼面构造层做法:采用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面层用10mm 耐磨砂浆压关抹平;板底梁侧与顶棚均采用20厚混合砂浆抹面(参考标准容重可分别取20kN/m 3,22 kN/m 3,18 kN/m 3)。

2) 活载标准值为7.0 kN/m 2。

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载分项系数为1.3。

三、板的计算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21l l =6000=2.7332200mm mmp ,宜按双向板设计,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钢筋。

本设计按单向板设计。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h=80>140l =2200=5540mm mm 。

次梁截面高度取h=450mm>26000==4001515l mmmm ,截面宽度b=200mm 。

板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下:图二 板的尺寸图三 计算简图1) 荷载恒荷载标准值20㎜厚水泥砂 0.02m ×20 kN/m 3=0.4 kN/㎡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0.08m ×25 kN/m 3=2.0 kN/㎡ 10mm 耐磨砂浆 0.01m ×22 kN/m 3=0.22 kN/㎡ 20mm 厚混合砂浆 0.02m ×18 kN/m 3=0.36 kN/㎡2=2.98/k g kN m线恒载设计值 g=1.2×2.98 kN/㎡=3.58 kN/㎡ 线活载设计值 q=1.3×7.00 kN/㎡=9.10kN/㎡g+q=3.58 kN/㎡+9.10kN/㎡=12.68 kN/㎡即每米板宽 12.68 kN/㎡ 2) 内力计算板计算跨度为:边跨 m m m m m h l n 02.2208.022.012.02.22=+--=+ m m mm m m a l n 02.204.2212.022.012.02.22>=+--=+取l 0=2.02m中间跨 l 0=2.2m-0.20m=2.0m 跨度差 (2.02m-2.0m )/2.0m=0.01<10%因此可以采用等跨连续梁板计算内力(为简化计算,统一取l 0=2.02m )。

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上所示,连续板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下表表 1 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3) 截面承载力计算b=1000 mm ,h=80 mm ,h 0=(80-20)=60㎜,0.11=α,连续板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下表:表2 连续板各截面配筋计算四、次梁计算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主梁的高度按mmhmml650,550126600123=≈≈故取,梁宽b=250 mm。

次梁有关尺寸及支撑情况如下图所示1)荷载恒载设计值由板传来 3.58 kN/㎡×2.2m=7.88 kN/m次梁自重 1.2×25 kN/m3×0.2m×(0.45m-0.08m)=2.22 kN/m梁侧抹灰 1.2×18 kN/m3×0.02m×(0.45m-0.08m)×2=0.32 kN/mg=10.42 kN/m 活荷载设计值由板传来q=9.10 kN/㎡×2.2m=20.02 kN/m 合计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l n=6.0m-0.12m-0.25/2=5.755m0.245.755 5.87522na ml m m+=+=1.025 1.025 5.755 5.899 5.875nl m m m=⨯=>取l0=5.875 m中间跨l0= l n=6.0m-0.25m=5.75 m跨度差(5.875m-5.75m)/5.75m=2.2%<10%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计算简图如下图图4 次梁尺寸g+q=30.44 kN/m图5 计算简图连续次梁的弯矩及剪力计算分别见表3和表4:表 3 连续次梁弯矩计算 截面 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离端第二跨跨内中间支座弯矩计算系数m α111 111- 161 141- 20)(l q g M m +=α/(kN.m ) 95.51 -95.51 62.90 -71.89表 4 连续次梁剪力计算截面 边跨跨内离端第二支座 离端第二跨跨内 中间支座剪力计算系数V α0.45 0.60.550.55()v nV g q l α=+/kN 78.83 105.11 96.27 96.273) 截面承载力计算次梁跨内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翼缘计算宽度为: 边跨0011587519602002000220033f b l mm mm b s mm mm mm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1575019203f b mm mm '=⨯=梁高 h=450mm ,h 0=450mm -35mm=415mm 翼缘厚 mm h f 80='判别T 形截面类型:按第一类T 形截面试算。

跨内截面`0.021/=80/415=0.193f o h h mm mm ξ=p ,故各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第一内支座按布置两排纵筋考虑,取h 0=450mm-60mm=390mm ,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筋考虑,取h 0=415mm 。

表 5 连续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4) 斜截面强度计算表 6 连续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五、主梁计算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

由已知条件得,柱截面尺寸为300㎜×300㎜.主梁的有关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示。

1)荷载计算恒载设计值由次梁传来10.42 KN/m×6.0 m= 62.52 kN主梁自重1.2×25KN/m 3×0.25m ×(0.65m-0.08m )×2.2m=9.41 kN 梁侧抹灰 1.2×18KN/m 3×0.02m ×(0.65m-0.08m )×2×2.2m=1.08 kNG=73.01 kN活载设计值由次梁传来 Q=20.02KN/m ×6.0m=120.12 kN 合计图6 主梁的尺寸图7 计算简图2) 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 l n =6.60m -0.12m -23.0m=6.33m 0.3=1.025+1.025 6.33 6.64m 220.360.36.33 6.662222o n n b m l l m a b m m l m m=⨯+=++=++=p中间跨 l n =6.60m -0.30m=6.30m 取 l 0= l n +b=6.30m+0.30=6.60mG+Q=193.13 kN跨度差 (6.64m -6.6m )/6.6 m=0.61%<10%,则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由于主梁线刚度较柱的线刚度大得多,故主梁可视为铰支柱顶上的连续梁,计算简图如上所示。

在各种不同分布分布的荷载下作用下的内力计算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内 力系数表进行,跨内和支座截面最大弯矩及剪力按下式计算,则M=KGl 0+KQl 0 V=KG+KQ式中系数K 查表可得,具体计算结果以及最不利荷载组合见表7,表8。

将以上最不利荷载组合下的弯矩及剪力图分别叠画在同一坐标图下,即可得主梁的弯矩弯矩包络图及剪力包络图,如图4示。

表 7 主梁弯矩计算序号计算简图边跨跨内第二支座中间跨内中间支座1M KBM K 2M K cM K ○10.238115.370.286137.81--0.11153.490.19292.52--○20.286228.110.143113.37--62.90--0.09575.32--○30.226180.260.321254.49--0.194153.800.04838.05--○425.11--0.09575.32--0.175138.740.286226.74--○50.274218.540.178141.12-- 59.72-- 0.04838.05表 8 主梁剪力计算○634.62-- 0.131103.86-- 72.41-- 0.143113.37-- 最 不利 荷载 组合○1+○2 343.48 -251.18 116.39 -167.84 ○1+○3 295.63 -392.3 207.29 -130.57 ○1+○4 140.48 -213.13 192.23 -319.26 ○1+○5 333.91 -278.93 -6.23 -54.47 ○1+○6 80.75 -241.67 125.9 -205.89 最大值343.48-392.3207.29-319.26序号计算简图端支座第二支座中间支座AinV K BexV K BinV K CexV K CinV K ○1 0.71452.131.28693.89--1.09579.950.90566.07--0.90566.07○2 0.857102.941.143137.30--0.0485.770.0485.770.952114.35○30.67981.560.72687.21--0.10712.85--0.72687.21--0.10712.85--○40.09511.41--1.19142.94--1.19142.941.19142.94--1.19142.94○50.82298.740.22627.150.067.21-- 0.22627.150.067.2--图8 主梁的弯矩包络图及剪力包络图3) 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跨内截面按T 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60.13115.74-- 1.013121.68-- 0.17821.38 1.013121.68-- 0.17821.38最 不利 荷载 组合○1+○2 155.1 -231.2 85.7 -71.84 180.4 ○1+○3 133.7 -181.1 92.8 -153.3 78.92 ○1+○4 63.5 -236.8 222.9 -209.0 209.0 ○1+○5 150.9 -66.74 72.7 -38.9 58.9 ○1+○6 36.39 -215.6 101.3 -187.8 87.5 最大值 155.1-236.8222.9-209.0209.0mm s b mm mm l b f 600022006600313100=+<=⨯=='并取h 0=650mm-35mm=615m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