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的异同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是两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们在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物理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分别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现象的本质和影响。
光电效应是指当光束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材料中的自由电子受到激发而逸出金属表面的现象。
这一现象是由爱因斯坦在1905年在其光量子假说中首次提出的。
根据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材料的功函数(即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金属中束缚电子所需的最小能量),才能引起电子的逸出。
光电效应的光子能量与逸出电子的动能之间存在正比关系,这一关系被称为光电效应方程,即E=hf-Φ,其中E为电子的动能,h为普朗克常数,f为光子的频率,Φ为金属中的功函数。
康普顿散射是指当X射线束照射到物质表面时,X射线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发生散射并改变光子的能量和动量的过程。
这一现象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1923年首次观察到的。
康普顿散射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当X射线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碰撞后,光子会失去能量并改变方向,而散射后的光子的能量与散射角度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一关系被称为康普顿散射公式。
康普顿散射公式为Δλ=h/mc(1-cosθ),其中Δλ为光子波长的变化量,h为普朗克常数,m为电子的质量,c为光速,θ为散射角。
综上所述,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是两种重要的物理现象,它们在解释光子-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的基本原理和公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子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行为规律,为应用于医学影像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际指导。
愿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引起更多关于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的思考与探讨。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效应的关系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效应的关系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效应是现代物理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物理学和工程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效应之间的关系。
一、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指当一个物质中的电子通过吸收光子的能量而跃迁到更高的能级时,它能够从物质中释放出来。
光电效应的物理基础是光电子现象,即光子在相互作用中能够产生、消失或转换为相反方向的光子。
光电效应不仅具有理论位于,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光电效应被广泛用于光能转换,如太阳能电池板和光电二极管等。
二、康普顿散射康普顿散射是指当一束X射线与介质中的自由电子碰撞时,X射线的能量留在自由电子中,造成X射线散射,其散射角度与原始射线角度有关。
康普顿散射的基本物理原理是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
康普顿散射同样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如用于测量材料的密度和厚度,以及用于医学影像诊断等。
三、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散射的关系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都是X射线和伽马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两个主要过程。
虽然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物理过程,但它们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当一个光子与原子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时,如果光子的能量足够高,那么这个光子将充满光电效应的概率,即该光子将吸收并将其所有能量转移到该电子。
而如果光子的能量比电子束缚能量低得多,光子就很可能被散射或透射而不会被吸收。
康普顿散射则是在高能量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
这项过程中的散射粒子是电子,并且散射中的光子产生的是康普顿效应,这种效应是利用从X射线中散射相对较小的能量,在医疗和科学中产生重要的应用。
总之,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都是现代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各种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现象的本质和特征,也可以为我们在实践中更好地利用它们的特性提供指导。
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
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都是光子和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各有其特点。
康普顿效应是指光子与物质发生碰撞并被散射的现象,是物质对入射
光子进行反应的一种表现。
光电效应则是指光子能量足够大时会使金
属内部电子跃迁的现象,使得金属逐渐失去电子而导致金属自身的化
学性质发生改变。
两者都是光子与物质之间能量转移的形式,只是转
移的方式略有不同。
康普顿效应发生时,光子与物质原子进行碰撞,光子以一定能量和方
向进入物质原子内部。
在这个过程中,光子会向物质原子内部传递部
分能量,并在物质原子内部轰击到电子上。
此时,电子会重新发射出
一束经过散射的光子,散射的光子方向与入射的光子方向不一致,而
且能量变小。
这就是康普顿效应的发生,其实质就是一个能量和动量
守恒的过程。
与康普顿效应不同,光电效应是光子相对于金属原子足够大能量时,
使得金属原子的电子跃迁的过程。
当金属受到光子的能量冲击时,金
属内部的电子可以获得光的能量而从原子晶格中逸出。
逸出的电子可
以用于电气、电子学和半导体器件等个领域,使得设备的性能得到提高。
总而言之,康普顿效应和光电效应特点各异,应用广泛。
康普顿效应很重要因为它使科学家们能够进一步理解光与物质交互反应的本质,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研究;而光电效应则在电气、电子学和半导体器件等行业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成为许多先进装备的构成部分。
这两个过程已经成为了现代物理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未来也需要在这些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康普顿效应与光电效应的异同

固体表面电子束缚较弱,可视为近自由电子.
电子热运动能量 h ,可近似为静止电子.
电子反冲速度很大,需用相对论力学来处理.
(2)理论分析 能量守恒
y h e
h hc0v 0e m 0动0 c量2 hc守 恒h e mm v2chec0 0 e0
ec
j
mv
x
m 2v2h2 0 2h2 22h2 0 co s
(2) 解释实验
爱因斯坦方程 h 1mv2 W
2
逸出功与 材料有关
对同一种金属, W一定, Ek ,与光强无关
几种金属的逸出功
金属 钠 铝 锌 铜 银 铂
W/eV 2.28 4.08 4.31 4.70 4.73 6.35
频率 一定,光强 越大则单位时间打在金属表面的光 子数就越多,产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被激发而逸出的 光电子数也就越多,故饱和电流 与光强 成正比。
光控继电器、自动控制、 自动计数、自动报警等.
光控继电器示意图
光
放大器 接控件机构
光电倍增管
1.实验装置
2. 实验结果
1920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观察X射线被物质散射时, 发现散射线中含有波长发生变化了的成分.
~ j 实验
波长偏移量偏移—散射角实验
射
散射角
线
散射体
源
不同 物质 实验
康普顿公式 h(1co)s2hsi2n
m 0c
m 0c 2
(3)结论
C(1c os)
散射光波长的改变量 仅与有关
0,0
π , ( )ma 2 xCh
散射光子能量减小
0, 0
ec0
0
e0
yehce
j
浅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异同

浅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异同作者:顾家国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4年第02期近代物理证明,光除了具有波动性之外,还具有粒子性.光具有粒子性,最好的例证就是著名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研究的都是光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光具有粒子性的体现,两者具有一些共性,但还存在着重要的不同.1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不同之处1.1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实验现象不同光电效应:当光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材料表面上时,如果入射光的频率超过某一数值时,金属或半导体材料表面就有明显的电子发射出来,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1.2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产生条件不同光电效应:能量较低的光子与物质碰撞时,光子整个地被物质所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被物质原子中的核外电子吸收,电子把所得到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原子核对它的约束,剩下的能量就作为电子的动能飞出物质表面,产生光电效应.因此,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子的能量较低,其能量和金属的逸出功在同一数量级上,即几个电子伏特的能量,在可见光和紫外区,就能观察到明显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入射光子打到原子中的一个电子时,可能发生入射光子和电子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好像两个小球之间的弹性碰撞,产生散射,碰撞后散射光子的波长变长,产生康普顿效应.产生康普顿效应的条件是光子的能量较大,一般达到是几千电子伏特到近数万电子伏特.能量较高的X射线和能量较低的γ射线照射到物质上时,可以观察到较为明显的康普顿效应,当然也能观察到光电效应.当光子能量增加到百万电子伏特以上时,它从原子核旁边经过时,在核库仑场作用下,辐射光子可能转化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种现象称作电子对效应.这种情况下会同时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电子对效应占主导地位.当然三种效应发生的比重跟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关很大.1.3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中,电子对光子能量的吸收程度不同在光电效应中,一个受束缚的电子会完全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然后克服金属对它的束缚作用,从金属表面逸出,原来的光子消失.在康普顿效应中,X射线被散射后,产生波长变长的射线.光子在和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时电子吸收了光子的部分能量,表现为电子的动能增加,其余部分的能量表现为新光子的形成,新光子的能量小于入射光子的能量,所以散射光中出现了波长较长的一些光子.这个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光子与一个原来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完全弹性碰撞,从而产生一个新的光子的过程.所以说在康普顿效应中,电子吸收了光子的一部分能量.1.4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在物理原理解释中的模型不同光电效应的物理模型是较低能量的光子和束缚电子发生相互作用,相当于发生非弹性碰撞,产生光电子.分别由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决定的电子运动速度不相同,说明自由电子吸收光子这一过程不能同时满足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表明这一过程是不能发生的.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处于运动状态的自由电子也不能吸收光子,只有束缚电子才能吸收光子而产生光电效应,因为电子被束缚,故电子要飞出来,必然克服一束缚能量hν=12mv2+W,即逸出功.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能圆满地解释光电效应的所有规律:(1)根据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能量hν,逸出金属后的动能12mv2≥0,由光电效应方程推理得到必hν≥W,其中hν0=W,ν0=Wh,不同金属逸出功不同,故极限频率不同,这就解释了极限频率的存在和不同金属极限频率不同;(2)对同一种金属,W为一定值,所以,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线性地增大;光的强度越大,即单位时间内入射金属表面的光的能量大,而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和光子的数目有关,当光的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目就多,发生光电效应时,从金属中逸出的电子数目也多,形成的饱和光电流就大,而且成正比关系;(3)当光子与金属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时,电子能够一次性全部吸收掉光子的能量,因而光电效应的产生无需积累能量的时间,几乎是一触即发.康普顿效应的物理模型是较高能量的光子和自由的静止电子相互作用,发生完全弹性碰撞,产生光子和电子的散射现象.由于原子外层的电子的能量(约10 eV)比X射线能量(约104~105 eV)要小得多,这些电子的动量也比光子的动量要小得多,因此作为近似,可以把这些电子看成是自由的并且是静止的.在碰撞过程中,光子与电子作为一个系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入射光中的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作弹性碰撞,碰撞后光子的能量减少,由E=hν=hcλ,故波长变长,这就是较长波长的散射光.对于原子内层电子,因结合能较大不能忽略,故电子不能看成是自由的,这时光子将与整个原子发生碰撞,由于原子质量远大于光子质量,碰撞结果是光子能量改变甚微,光的波长几乎不变,这就是散射中有原散射光的原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中外层电子在全部电子中所占比例减小,即可以看成自由电子的电子数减少,而原波长的散射光增加,波长增加的散射光减少,这就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康普顿效应变得不显著的原因.物理教材中,讨论光电效应时,能量守恒,动量不守恒,因为电子是束缚的;而讨论康普顿效应时,能量和动量都守恒.2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的相同之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在物理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光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光具有粒子性的体现,它们研究的对象是光束中的光子与散射物质中的特殊电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它们都是光子与原子系统的碰撞,只是由于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同,才产生不同的结果;两种效应所对应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和康普顿公式,都是建立在光子假设的基础上的;另外在研究两种效应时都用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总之,光电效应或康普顿效应的发生,只是光子与电子在不同条件作用下的一种宏观统计结果.按照量子理论,我们无法确切地预言这些现象中,到底哪一种会发生,只能给出各种现象可能出现的几率,而对于任何单个的光子,我们永远不能确切地预言它在与电子碰撞时究竟会产生那种现象.。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h
h 为普朗克常数 h=6.626176 × 10-34 J · s
(2)光量子具有“整体性”,一个光子只能整个地被电子吸 收或放出。
3 、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从金属表面逸出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的频率 v 呈线性增加。
(3)只有当入射光频率大于一定的红限频率0 时,才会产生 光电效应。
1 2 mv m eU a 2
U a k U 0
U0 k
1 2 mv m ek eU 0 2
1 2 mv m 0 2
U0 0 称为红限频率 k
GD K A
光
G V
2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1)饱和光电流强度 I m 与入射光强成正比(ν不 变)。说明单位时间内从 阴极逸出的光电子数和光 强成正比。
光电效应伏安特性曲线 饱 I s2 和 电 截 I 流 s1 止 电 压
I
光 强 较 强 光 强 较 弱
当光电流达到饱和时, 阴极 K 上逸出的光电子全部 飞到了阳极上。
h 0 m0c h mc
2
2
光子在碰撞后所损失的动量便是电子所获得的动量,由动 量守恒定律 m0
0
n0
h h n 0 n mv
m
和 n 为碰撞前后光子运动方向上的单位矢量
v 1 2 c
2
0 为入射光波长, 为散射光波长
解出的波长偏移:
h 1 cos 0 m0 c
光电效应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
一、光电效应
19世纪末,人们已发现,当光照射某些金属表面上时,电子会 从金属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产生的电子称为光 电子,光电子在电场加速下形成光电流。
浅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异同

浅议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的异同作者:顾家国来源:《中学物理·高中》2014年第02期近代物理证明,光除了具有波动性之外,还具有粒子性.光具有粒子性,最好的例证就是著名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研究的都是光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光具有粒子性的体现,两者具有一些共性,但还存在着重要的不同.1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不同之处1.1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实验现象不同光电效应:当光照射到金属或半导体材料表面上时,如果入射光的频率超过某一数值时,金属或半导体材料表面就有明显的电子发射出来,逸出的电子称为光电子,这种现象称为光电效应.1.2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产生条件不同光电效应:能量较低的光子与物质碰撞时,光子整个地被物质所吸收,光子的全部能量被物质原子中的核外电子吸收,电子把所得到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克服原子核对它的约束,剩下的能量就作为电子的动能飞出物质表面,产生光电效应.因此,产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子的能量较低,其能量和金属的逸出功在同一数量级上,即几个电子伏特的能量,在可见光和紫外区,就能观察到明显的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一个具有足够能量的入射光子打到原子中的一个电子时,可能发生入射光子和电子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好像两个小球之间的弹性碰撞,产生散射,碰撞后散射光子的波长变长,产生康普顿效应.产生康普顿效应的条件是光子的能量较大,一般达到是几千电子伏特到近数万电子伏特.能量较高的X射线和能量较低的γ射线照射到物质上时,可以观察到较为明显的康普顿效应,当然也能观察到光电效应.当光子能量增加到百万电子伏特以上时,它从原子核旁边经过时,在核库仑场作用下,辐射光子可能转化成一个正电子和一个负电子,这种现象称作电子对效应.这种情况下会同时发生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电子对效应占主导地位.当然三种效应发生的比重跟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关很大.1.3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中,电子对光子能量的吸收程度不同在光电效应中,一个受束缚的电子会完全吸收一个光子的能量,然后克服金属对它的束缚作用,从金属表面逸出,原来的光子消失.在康普顿效应中,X射线被散射后,产生波长变长的射线.光子在和电子发生相互作用时电子吸收了光子的部分能量,表现为电子的动能增加,其余部分的能量表现为新光子的形成,新光子的能量小于入射光子的能量,所以散射光中出现了波长较长的一些光子.这个过程可以看成一个光子与一个原来静止的自由电子发生完全弹性碰撞,从而产生一个新的光子的过程.所以说在康普顿效应中,电子吸收了光子的一部分能量.1.4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在物理原理解释中的模型不同光电效应的物理模型是较低能量的光子和束缚电子发生相互作用,相当于发生非弹性碰撞,产生光电子.分别由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决定的电子运动速度不相同,说明自由电子吸收光子这一过程不能同时满足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表明这一过程是不能发生的.用类似的方法,可以证明处于运动状态的自由电子也不能吸收光子,只有束缚电子才能吸收光子而产生光电效应,因为电子被束缚,故电子要飞出来,必然克服一束缚能量hν=12mv2+W,即逸出功.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能圆满地解释光电效应的所有规律:(1)根据一个电子吸收一个光子能量hν,逸出金属后的动能12mv2≥0,由光电效应方程推理得到必hν≥W,其中hν0=W,ν0=Wh,不同金属逸出功不同,故极限频率不同,这就解释了极限频率的存在和不同金属极限频率不同;(2)对同一种金属,W为一定值,所以,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线性地增大;光的强度越大,即单位时间内入射金属表面的光的能量大,而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和光子的数目有关,当光的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入射的光子数目就多,发生光电效应时,从金属中逸出的电子数目也多,形成的饱和光电流就大,而且成正比关系;(3)当光子与金属中的电子相互作用时,电子能够一次性全部吸收掉光子的能量,因而光电效应的产生无需积累能量的时间,几乎是一触即发.康普顿效应的物理模型是较高能量的光子和自由的静止电子相互作用,发生完全弹性碰撞,产生光子和电子的散射现象.由于原子外层的电子的能量(约10 eV)比X射线能量(约104~105 eV)要小得多,这些电子的动量也比光子的动量要小得多,因此作为近似,可以把这些电子看成是自由的并且是静止的.在碰撞过程中,光子与电子作为一个系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与动量守恒定律.入射光中的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作弹性碰撞,碰撞后光子的能量减少,由E=hν=hcλ,故波长变长,这就是较长波长的散射光.对于原子内层电子,因结合能较大不能忽略,故电子不能看成是自由的,这时光子将与整个原子发生碰撞,由于原子质量远大于光子质量,碰撞结果是光子能量改变甚微,光的波长几乎不变,这就是散射中有原散射光的原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原子中外层电子在全部电子中所占比例减小,即可以看成自由电子的电子数减少,而原波长的散射光增加,波长增加的散射光减少,这就是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康普顿效应变得不显著的原因.物理教材中,讨论光电效应时,能量守恒,动量不守恒,因为电子是束缚的;而讨论康普顿效应时,能量和动量都守恒.2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的相同之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在物理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光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光具有粒子性的体现,它们研究的对象是光束中的光子与散射物质中的特殊电子之间产生相互作用;它们都是光子与原子系统的碰撞,只是由于入射光子的能量不同,才产生不同的结果;两种效应所对应的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和康普顿公式,都是建立在光子假设的基础上的;另外在研究两种效应时都用到了能量守恒定律.总之,光电效应或康普顿效应的发生,只是光子与电子在不同条件作用下的一种宏观统计结果.按照量子理论,我们无法确切地预言这些现象中,到底哪一种会发生,只能给出各种现象可能出现的几率,而对于任何单个的光子,我们永远不能确切地预言它在与电子碰撞时究竟会产生那种现象.。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的区别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的区别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是物理学领域两种重要的现象,它们都涉及到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详细讨论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的区别,并解释它们的原理、实验结果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光电效应是指当一束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如果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金属的功函数,即从金属表面将有电子被逸出。
这一效应在1905年由爱因斯坦提出,并为他赢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电效应表明了光可以作为粒子(光子)来描述,且每个光子具有确定的能量。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光的能量应该被均匀地传递给金属晶格中的电子,然后电子通过热激励被逸出。
然而实验观察到,只有当光的频率大于某个临界频率时,才会发生电流的流动。
这与光的频率无关,而与光的强度有关。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这是无法解释的。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粒子性理论,即光的能量以离散的方式传递给金属表面的电子,而不是以连续的方式。
当光子的能量大于金属的功函数时,能量差将被转化为电子的运动能量,电子被逸出。
由此可见,光电效应是一种粒子-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与之相比,康普顿效应是光与物质中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的现象。
康普顿效应通过散射光子研究了光的波粒二象性。
当X射线或伽马射线与物质中的电子碰撞时,光子的能量部分被电子吸收,并导致电子获得动能。
根据经典波动理论,散射光子的波长应与入射光子的波长相等,而不应该发生波长的移动。
然而实验观察到,入射光子的波长会发生变化,并且变化的波长与散射角度有关,而与入射光子的能量无关。
这一现象表明光也具有粒子性的特征,光的粒子被称为光子。
康普顿效应的理论解释是基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
根据康普顿散射定律,入射光子与电子的相互作用结果是光子被散射,其动量和能量发生变化。
根据相对论关系式和能量守恒定律,可以推导出康普顿散射公式,即散射光子的波长变化与散射角度和光子的初始波长有关。
康普顿效应表明光是以粒子的形式通过物质传播的,且光子具有动量和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电子同时吸收两个或两个以上光子的概率几乎为零, 因此,若金属中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 即入射光频率 时,电子不能逸出,不产生光电效应。
光子与电子发生作用时,光子一次性将能量 交给电子, 不需要持续的时间积累,故光电效应瞬时即可产生。 爱因斯坦因此而获得了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接控件机构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光电倍增管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1.实验装置
2. 实验结果
1920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在观察X射线被物质散射时, 发现散射线中含有波长发生变化了的成分.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
j 实验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波长偏移量 偏移—散射角实验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波长为450nm的单色光射到纯钠的表面上. 求(1)这种光的光子能量和动量; (2)光电子逸出钠表面时的动能; (3)若光子的能量为2.40eV,其波长为多少?
hc 19 解 (1) E h 4.42 10 J 2.76eV h E p 1.47 10 27 kg m s 1 2.76eV / c c
简明物理学 教程爱因斯坦源自康普顿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1905年提出光量子(光子) 理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1923年用X射线通过石墨的散射实验
进一步证明光的粒子性。光子与电子 碰撞服从能量及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1920年,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 在观察X 射线被物质散射时,发现:
v0 0
x
j
x
电子 入射光子( X 射线或 射线)能量大 . E h 范围为: 104 ~ 105 eV 固体表面电子束缚较弱,可视为近自由电子. 电子热运动能量 h ,可近似为静止电子. 电子反冲速度很大,需用相对论力学来处理.
(2)Ek
E W (2.76 2.28)eV 0.48eV
hc 7 5.18 10 m 518 nm ( 3) E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 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
光控继电器、自动控制、
自动计数、自动报警等.
光控继电器示意图 光 放大器
遏止电压 U 0
U0
Cs K Cu
0
电流饱和值
im I(光强)
遏止电压
im
im1
U0
im2
i
I2 I1
I 2 I1
U
U 0 与光强无关
o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3)经典理论遇到的困难 红限问题
按经典理论,无论何种频率的入射光,只要其强度
足够大,就能使电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逸出金属 .与实 验结果不符. 瞬时性问题
射 线 源
散射体
散射角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不同物质实验
※我国物理学家吴有训在与康普顿共同研究中还发现: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3. 经典理论的困难 经典电磁理论预言,散射辐射具有 和入射辐射一样的频率 . 经典理论 4. 量子解释 无法解释波长变化 . (1)物理模型 光子 y y 光子 0 电子
三
光的波粒二象性
(1)波动性: 光的干涉和衍射 (2)粒子性: 光子能量
E0 0 , E mc pc
2
E h(光电效应等)
E h h p c c
2 E 2 p2c 2 E0
相对论能量和动量关系 描述光的
粒子性
E h
p
h
描述光的 波动性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散射线中含有波长发生了变化的成分—— 散射束中除了有与入射束波长 0 相同的 射线,还有波长 > 0 的射线.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一、光电效应实验的规律
(1)实验装置 光照射至金属表面, 电子从金 属表面逸出, 称其为光电子. (2)实验规律 截止频率(红限) 0 0 才发生光电效应, 仅当 截止频率与材料有关与光强无关 .
1 2 逸出功与 爱因斯坦方程 h mv W 材料有关 2 对同一种金属, W一定, Ek ,与光强无关
几种金属的逸出功 金属 钠 铝 锌 铜 银 铂
W / eV
2.28 4.08
4.31
4.70 4.73
6.35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频率 一定,光强 越大则单位时间打在金属表面的光 子数就越多,产生光电效应时单位时间被激发而逸出的 光电子数也就越多,故饱和电流 与光强 成正比。 (iS ∝光电子数∝入射光强) 每一个电子所得到的能量只与单个光子的能量 有关, 即只与光的频率 成正比,故光电子的初动能与入射光的 频率 成线性关系,与光强 无关。
V
A
几种纯 金属的截 止频率
金属 铯 钠 锌 铱 铂 截止频率 0 / 1014 Hz 4.545 5.50 8.065 11.53 19.29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eU0 Ek max
遏止电势差与入射光频率 具有线性关系.
◆瞬时性(不超过10-9s) 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时, 几乎立即就有光电子逸出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3) h 的测定
爱因斯坦方程: 遏止电势差和入 射光频率的关系
U0
1 h m v 2 W 2
h eU0 W
h W U0 e e
0
U 0 h e
U0 h e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按经典理论,电子逸出金属所需的能量,需要有
一定的时间来积累,一直积累到足以使电子逸出金属
表面为止.与实验结果不符 .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光子)理论
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
简明物理学 教程
8-5 光电效应与康普顿效应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1) “光量子”能量: h (2) 解释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