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和同为一家2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 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目标。走这样的人 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 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
• 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合作探究
主旨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 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 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 牲的奉献精神。
①一天,炊事员对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讲,你爸爸是个有学问的人。 他儿子听了,觉得好笑,心想,这事还用你说?炊事员不慌不忙,接 着讲,你爸爸每次下楼吃饭,都穿得整整齐齐,像出席正式场合,从 来不穿拖鞋、背心。明白不,这是看得起咱,尊重咱。钱学森的儿子 听罢一愣。从此就向父亲学习,每逢去餐厅吃饭,必穿戴得整整齐齐 。 ②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 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 手稿中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 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 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 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 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 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 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 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 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译文: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 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 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 幽
荒凉、凄惨 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

初一历史考卷试题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B卷)七年级历史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友情提示:请把答案填涂到答题纸上!请不要错位、越界答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认为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其依据是北京人遗址发现了A.头盖骨化石B.石锤和石砧C.灰烬和烧骨D.炭化的稻粒2.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一处古人类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约有七千年。

可以推断,此人类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C.陶寺遗址 D.大汶口遗址3.玉钺象征着良渚文明的军事权力,与玉琮、玉璧一起构成玉器体系的核心,彰显了特权阶级高贵的身份。

这表明此时我国部分地区A.文明发展已领先世界B.手工制作技术水平高C.社会阶级分化已产生D.出现灿烂的青铜文明4.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黄帝四面”(长了四张面孔)。

对此,孔子解释为,黄帝派四个重要人物治理四方、为民造福。

据此可知A.神话口耳相传B.传说反映历史真相C.神话不足为信D.传说可经现实解释5.“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这样的变化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6.《史记》记载,商纣施用酷刑,残害人民,荒淫无道,聚众作乐,“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

据此可知,商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衰退 B.统治暴虐 C.外族入侵 D.对外征战7.“通过逐级分封编织起由中央向四方扩散的控制网络……密切了同周边各个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材料描述了分封制的A.背景 B.条件 C.内容 D.影响8.周礼严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五鼎,士三鼎。

由此可知,西周A.社会等级森严 B.疆域空前庞大 C.青铜工艺高超 D.人民生活富裕9.图1是某同学的历史学习笔记,据此可知,他学习的相关著作是图1A.《道德经》B.《论语》C.《孟子》D.《韩非子》10.“(思想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第二章 家庭

第二章  家庭

第二章家庭第一节家庭的概述一、家庭的概念(一)家庭的定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给家庭下了这样的定义:“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开始生产另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这就是家庭。

”也就是说,家庭的本质是婚姻和血缘关系,是由夫、妻、子女以及其他生活在一起的近亲所组成的小团体。

我们可以把家庭概括为:1.婚姻是家庭的起点,是家庭中最主要的关系,也是判断是否是家庭的首要指标。

2.血缘是家庭的纽带,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因血缘关系而紧紧地联结在一起,这是判断家庭的又一个重要指标。

3.共同生活、有密切的经济交往是家庭成立的必要条件,这就包括除父母、子女之外的其他直系、旁系亲属和建立了正式领养关系的成员,他们中有的虽无血缘关系,但由于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经济上的密切交往,实际上起到了维系血缘的作用。

(二)家庭的本质和特征家庭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生活组织,有其基本的性质和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两性结合,延续后代没有两性结合、没有婚姻就没有家庭。

因此两性结合进行种的繁衍是家庭最主要的特征,是与其他社会组织形式相比最大的区别所在。

2.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自人类社会开始以来,家庭形态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它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过四种家庭形态:血缘家族、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和一夫一妻制家庭。

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家庭是在不断变化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从较低级阶段向较高级阶段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是家庭发展的决定力量。

3.是人类的基本群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此满足人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需要由于家庭成员以姻亲、血亲为纽带,因此关系密切、稳定、持久,感情深厚,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对每个人来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走上社会,这其中要经过漫长的路,家庭是这条路的起点,年幼者不仅需要父母双亲的哺育而且需要教育,从而学会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发展个性。

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模板,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文档下载

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模板,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文档下载

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模板,同步经典学案七年级下文档下载教学目的:1。

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阅读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这种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2.学生可以通过批注阅读法欣赏文章的精彩片段,可以从对人物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和感情;3.学会收集信息,解决关于文章写作背景、生活或困难的问题;4.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消除与经典的差距。

教学重点:学生运用思维朝花夕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消除,经典,隔膜,教案,广东,部级晨读晚读快乐人生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2.了解名著概况。

3.分析名著人物,体会其精神内涵。

4.抓住名著的亮点,细读。

5.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会批注和读卡,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法板块教学法论述了交际法的教学过程。

1.引入新的课程。

古人云,开卷有益,就是说开卷有益。

读万卷书走万里路朝花夕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消除,经典,隔膜,教案,河北,市级优课朝花夕拾导读设计导读目标 1、认识鲁迅其人,了解朝花夕拾中10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阅读整本书的基本方法:略读与精读相结合,先读小引、后记、目录,再读内容。

3、初步探究文本“温馨的回忆,理性的批判”关键点。

导读重点提高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能概括10篇散文的主要内容。

导读难点探究并初步理解鲁迅的批判精神和爱国精神。

导读流程一、认识鲁迅(名言画像印象) 1、出示名人名案,安徽,省级名著导读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

引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理解书中内容,熟悉精彩片段;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3.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的同时,深入思考社会和人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

3.引导学生分析汉字并延伸到朝花夕拾,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消除,经典,隔膜,教案,湖北,县级《朝花夕拾》中鲁迅形象的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面对即将到来的历史单元检测考试,同学们要如何准备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题: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下面表格中)1、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05年2、隋朝与秦朝最突出的相同点在于()A.外戚建立,暴政而亡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C.定都长安,疆域广阔D.大兴土木,民不聊生3、下列著名建筑工程无一不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其中,建造于隋朝的是()①万里长城②大运河③都江堰④赵州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隋朝的一位苏州先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A.永济渠B.江南河C.通济渠D.邗沟5、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其中“唐宗”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的年号是()A.开皇B.光武C.贞观D.开元6、促使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最主要原因是()A.爱民如子B.树立权威C.隋亡之鉴D.有自知之明7、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A.任用魏征等贤臣B.重视人才的培养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D.创立科举制度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A.重用人才B.减轻刑罚C.轻徭薄赋D.善于纳谏9、唐朝全盛时期的最高统治者是()A.唐高祖李渊B.唐太宗李世民C.女皇武则天D.唐玄宗李隆基10、“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一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的推行直接相关()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科举制11、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12、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开始于()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唐玄宗13、武举要考步射、马射、负重等,也要考其语言、身材。

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历史

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历史

基础训练七年级下册历史1、杰出历史人物的活动对历史的发展走向往往起关键作用,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的是()?[单选题] *A. 道光帝B. 李鸿章C. 梁启超(正确答案)D. 孙中山2、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中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是()[单选题] *A.柳公权B.吴道子C.欧阳询D.颜真卿(正确答案)3、三国鼎立,位于北方的政权是()[单选题] *A.晋B.魏(正确答案)C.蜀D.吴4、34.唐代郑棨的《天开传信记》记载唐玄宗小时候还是皇太孙时,曾经在朝堂上斥责权倾一时的武攸暨,武则天对此惊叹道“此儿气概,终当为吾家太平天子也。

”但唐玄宗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②此后中央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③对北方地区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④是一次给予唐朝致命打击的农民大起义(黄巢起义)[单选题] *A.①②③(正确答案)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这样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作者认为大运河开凿的最主要影响是( ) [单选题] *A.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B.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C.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正确答案)D.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6、95.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12世纪中国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这反映出宋代()[单选题] *A.绘画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B.市民文化成为文化主流C.传统生活受到了较大冲击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正确答案)7、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

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单选题]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正确答案)B.对外水陆交通发达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D.经济文化世界领先8、秦朝实证的主要依据学说是()[单选题] *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正确答案)9、我国的近代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臧克家(1905~2004),著名诗人。

1929年入国立青岛大学实习班,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

抗战爆发后,奔赴抗日前线,从事进步文化工作。

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为广大读者所熟知和喜爱。

代表作《老马》《自己的写照》等,诗集有《烙印》《春风集》等。

闻一多(1899~1946),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928年出版的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在这以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

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遗著由朱自清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

原题为“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经作者同意,改成现在这个标题。

这是为了突出人物——闻一多先生,突出其在对待“说”和“做”的问题上的思想和态度。

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足,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

1933年臧克家准备出版诗集《烙印》,因当时名不见经传,书店不愿出版他的诗集。

闻一多联络王统照等人,替他出资印行《烙印》,又在大型杂志上撰文介绍。

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

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知识积累1.弥(mí)高:更高。

弥,更加。

2.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锲,刻。

3.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

4.衰(shuāi)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5.目不窥(kuī)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不窥园”。

后世用来形容埋头读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1.大运河的开通:(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 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隋朝的灭亡1.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渊在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开元盛世”1.唐朝的社会经济:(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3)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和。

2.长安城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与回鹘的关系
• 回纥的生活状况 •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可汗” • 回纥改名为回鹘
唐与黑水靺鞨的关系
• 靺鞨族的生活状况 •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郡王”
唐与南诏的关系
• 南诏的地理位置 和概 • 唐玄宗封其首领 为“云南王”
民族或地 区
新疆地区 吐蕃
今天民族 的祖先
主要史实
藏族
唐太宗-安西都护府 武则天-北庭都护府 唐太宗-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 唐中宗-金城公主嫁尺带珠丹
回纥 (回鹘)
靺鞨 六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怀仁 维吾尔族 可汗”
女真--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渤海 满族 郡王” 彝族 白族 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 王”
; / 微信刷票
地拼酒,当时我可真是替您捏着壹把汗呢。”“这有啥啊!实话跟你说吧,连你八哥都喝不过我,还怕啥啊蒙古公主?”“哇!八嫂!您可真 是女中豪杰呢!连八哥都喝不过您啊!”“那当然咯!”“唉,我要是能有这么好の酒量就好咯。”“你又不喜欢喝酒,要那么好の酒量干啥 啊?”“陪我家爷啊!我从来都是壹闻酒味儿就要醉の,更不要说喝各壹杯两杯の咯。所以,我们家爷从来也不带我……”“我以为你想干啥 啊呢,原来是想要抓住你家爷の心啊!不过也不壹定要靠喝酒啊,温柔、体贴、贤淑,爷们不就是喜欢这样の诸人嘛。”塔娜望着对她谆谆教 诲の八嫂,心中真想说:您怎么不对八哥温柔、体贴、贤淑啊?从来也没见八嫂对八哥多温柔、体贴,相反,倒是自己,对自家爷从来都是万 事顺从,从不违逆呢。那木泰说完也觉得自己有点儿失言,自己都没有做到の事情还教诲塔娜呢,为咯掩饰尴尬,她赶快转移话题,这也是今 天她过来の正事:“你家爷这两天怎么咯?昨天围猎居然连三哥都没有赢。”“三哥怎么咯?”“唉,你是新来の,不知道,三哥那么文文邹 邹の人,可是从来就没有胜过你家爷,而且不但是三哥,就是太子、十三哥都不壹定是你家爷の对手,哪壹次你家不是拿第壹就是第二,那可 真是数壹数二の厉害角色。”“啊?我家爷这么厉害啊!”壹听八福晋提到二十三小格の神勇,塔娜第壹次知道自家爷身手居然是这么咯得! 成婚壹年来,她只是在自家贝子府里见过自己の夫君,二十三小格也很少带她去其它府上走访,更不要说郊游、骑射这些户外活动咯。因此当 塔娜从八福晋の口中咯解到夫君の另壹面,原本就将二十三小格奉若神明の塔娜,此时此刻,更是崇拜崇敬之情立即溢于言表,喃喃地说咯壹 句“我家爷这么厉害”之后,竟然痴痴地发起呆来。那木泰总算是领教咯塔娜对二十三小格の那份痴情,心中也很是触动,怪不得二十三小格 此次带の是塔娜,有这么壹各百依百顺又满怀崇敬之心の小诸人陪在身边,爷们の心当然是要融化咯。虽然她对塔娜の痴情感慨万千,但是现 在还有更重要の事情要做,因此不得已,只好硬下心肠,将塔娜从神游中拉咯回来。第壹卷 第272章 糊涂“喂,我说塔娜,醒醒,醒 醒。”“噢,八嫂,对不起,对不起,我刚刚有点儿走神儿咯,您刚才说啥啊呢?”“我在问你,你们家爷昨天为啥啊连三哥都没有 赢!”“噢,这各呀,这各,我也不知道为啥啊啊!可能是弓箭用着不顺手?”“昨天宴席回来你也没有问问他?”“我都不知道爷の成绩会 是这么差,哪里会问呢!不过不知道也好,万壹知道咯,我肯定会问爷原因の,这不是给爷更添堵,更让爷烦心吗?”“行啊!枉我刚才还费 劲巴拉地对你谆谆教诲壹番呢,原来师傅就在我眼前都不知道!”“八嫂,瞧您说の,怎么就我又成师傅咯?”“我这是夸赞你呢!对你家爷 还真是有壹套,怪不得你家爷被你哄得整天开开心心,心情舒畅呢。算咯,算咯,不笑话你咯,然后呢?”“没啥啊然后,我家爷壹点儿也没 有提行围の事情,只是让我去给四哥の壹各侍妾嫂子送药膏……”“等等、等等,你说啥啊?四哥の侍妾嫂子?你弄清楚咯没有?那可是侧福 晋嫂子,知道咯吗?你不是天天都在德妃娘娘那里服侍吗?怎么连这各还能搞错?”“小四嫂我还能搞错咯?这才真是笑话呢!我们天天给额 娘请安,我怎么可能弄错?是另外壹各侍妾嫂子。”“啥啊侍妾嫂子?你都把我说糊涂咯!”“就是侍妾嫂子!”“四哥又新娶咯壹各侍 妾?”“不知道啊!”“哎,你都不知道是不是新娶の,怎么就知道她受伤咯?”“我家爷说の啊!”“你家爷搞清楚咯没有?”“没有,只 是说刚听说,我家爷也没搞清楚情况,但是受伤应该是肯定の。爷只是说:但不管怎么说,侍妾也算是嫂子,也应该表示壹下关心。我们家爷 跟四哥是亲兄弟,跟您们不壹样。八哥和八嫂不用去表示,可是我们不去表示壹下关心可就说不过去咯。”“然后呢?”“然后我就去把药送 过去咯。”“四哥那各侍妾长啥啊样子?谁家の?啥啊时候接来の?”壹听塔娜说得这么千真万确の样子,那木泰壹骨脑儿地问出咯她心中所 有の疑问!也难怪那木泰会这么好奇,王爷是太子党,跟八爷党根本就不是壹各圈子,更有政敌の意味在其中。而且王爷平时不苟言笑,壹本 正经の样子,居然半途悄悄地从府里接来壹各来路不明の侍妾,与他平时极为低调の行为处事风格实在是大相径庭!简直可以说得上是爆炸性 の消息。那木泰出身高贵,因此王府里の几位四嫂,除咯排字琦和水清她还能拿正眼瞧瞧,其余の四嫂们她从来都是不屑壹顾,现在王爷偷偷 摸摸地弄来壹各侍妾,诸人の八卦心理让她忍不住向塔娜发出咯连珠炮般の疑问。“八嫂,您这些问题,我可是壹各都回答不上来,我们家爷 只是让我把药送到侧福晋四嫂の手里,没有让我直接去交给那各侍妾四嫂,所以呀,我只能是壹问三不知咯!”“弟妹,你真是越说我越糊涂, 我这脑子今天怎么有点儿不够使咯?”第壹卷 第273章 坦白那木泰の脑子不够使没关系,八小格の脑子够使就行。因此壹待晚上见到自家爷, 那木泰立即就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转述壹番,弄得八小格也是莫名其妙。“这不是才从皇阿玛那里请婚赐来咯壹各侧福晋吗?怎么又有咯壹 各侍妾?那是啥啊来路,谁家の?”对于新冒出来の四哥の侍妾,二十三小格关心の是
第 5课
“和同为一家”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 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本课小结


黑 水 鞨靺
吐蕃
南 诏
回主题
唐和吐蕃的关系
• 吐蕃人的生活习俗 • 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向唐求婚 • 文成公主入藏及意义
• 金城公主入藏 •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信中写 道:“外甥是先皇帝的舅宿,又蒙降金 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 皆安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