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城市规划指标指导意见7月10日(最终)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0.29•【字号】许政[2012]41号•【施行日期】2012.10.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意见(许政[2012]41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许昌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全面提高我市城乡规划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规划的统筹引领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下简称《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围绕全市“三化协调、两高两好、率先崛起、富民兴许”的总目标,按照“带状城市、组团布局、向心发展、城乡统筹”的总体思路和“一中心、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积极构建中心市区、县(市)城区、中心镇区和新型农村社区四个层次的现代城镇体系,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集约发展的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努力营造高效益的生产环境、高质量的生活环境、高水准的生态环境,促进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原则。
城乡规划要在满足城乡生产、服务、消费、就业功能的同时,更加重视文化、低碳、生态、文明、和谐的宜居功能,在商业网点设置、道路出入口设置、城市绿化等细节上考虑人的实际需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编制、实施城乡规划的各个环节,合理配置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生态环境、住房保障、公共交通和公共安全的规划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二)城乡统筹原则。
统筹安排城市和村镇建设,统筹安排人民生活、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安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布局,努力实现城乡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规划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
改造规划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交通运输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许政办[2008]143号
【发布部门】许昌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11.20
【实施日期】2008.11.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规划意见的通知
(许政办[2008]14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规划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
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规划意见
为进一步增强许昌市主城区与禹州、长葛、鄢陵、襄城等各城区之间的组团联系,提升城际道路承载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现就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工作提出如下规划意见。
一、充分认识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改造提升的重要意义
目前,许昌市域内有国道107(许昌-长葛段)、国道311(许昌-鄢陵段、许昌-襄城段)、省道237(许昌-禹州段)等4条城际快速通道。
国道107(许昌-长葛段)已经编制规划,实施了提升改造,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其他3条城际道路沿线乡镇、村庄建设缺乏统一管理和指导,建筑档次较低,现状道路及绿化带控制宽度不一致,严重影响沿线景观效果和通行效果。
加快城际快速通道建设符合当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部。
许昌区新规划71条道路

许昌市区新规划71条道路命名方案(草案)序号位置长宽拟命名名称含义一、东城区许东新城27条道路规划定位为高端生态居住区,田、林、水、城、绿相融,和谐、生态、智慧、宜居。
按照《许昌市地名规划(2010-2020年)》区域定位,该区域8条小街路以所处村名命名,其余19条以植物花卉名称、生态文化主题系列化命名。
1 西起玉兰路东至松苑路长720米宽20米于庄街邻于庄保留老地名2 北起永昌东路南至岗王街长375米宽12米金槐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3 北起永昌东路南至岗王街长465米宽20米银杏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4 北起1号路南至英才街长656米宽12米青桐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5 北起1号路南至6号路长480米宽12米紫荆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6 西起玉兰路东至5号路长530米宽12米小王街邻小王村保留老地名7 西起玉兰路东至桂花路长320米宽12米彩女街邻彩女村保留老地名8 北起英才街南至忠武路长850米宽20米樱花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9 北起天竹路南至桂花路长790米宽20米碧桃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10 西起玉兰路东至9号路长480米宽12米秋韵街以生态文化主题命名11 西起玉兰路长300米青檀街以植物花卉名称东至12号路宽20米命名12 北起洪河南街南至东飞街长1500米宽20米香樟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13 北起洪河南街南至新兴路长1900米宽12米海棠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14 西起玉兰路东至12号路长270米宽20米田庄街邻田庄保留老地名15 北起兰花街南至新兴东路长1700米宽30米花田路以生态文化主题命名16 北起兰花街东南至13号路长700米宽12米梅林路以生态文化主题命名17 西起玉兰路东至12号路长270米宽20米竹园街邻竹竿园村保留老地名18 西起15号路东南至东鹏街长1200米宽20米水杉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19 西起玉兰路东至12号路长255米宽12米张湾街邻张湾村保留老地名20 北起东鹏街东南至忠武路长770米宽12米后王街邻后王村保留老地名21 北起洪河南街南至兰花街长420米宽40米丹枫路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22 西起红叶路东至中原路长550米宽12米云水街以生态文化主题命名23 西起忠武路东至13号路长200米宽20米含香街以生态文化主题命名24 西起忠武路东至13号路长230米宽20米杏芳街以生态文化主题命名25 西起红叶路东至雪松路长220米宽12米松叶街以生态文化主题命名26 西起玉兰路东北至东兴街长520米宽12米木兰街以植物花卉名称命名27 西起13号路东至红叶路长450米宽20米塔南街邻塔南村保留老地名二、示范区22条道路按照《许昌市地名规划(2010-2020年》区域定位,该区域以经济社会繁荣发展为主题的吉言佳语命名。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规划意见的通知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规划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11.20•【字号】许政办[2008]143号•【施行日期】2008.1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正文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规划意见的通知(许政办[2008]1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规划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日许昌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规划意见为进一步增强许昌市主城区与禹州、长葛、鄢陵、襄城等各城区之间的组团联系,提升城际道路承载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现就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工作提出如下规划意见。
一、充分认识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改造提升的重要意义目前,许昌市域内有国道107(许昌-长葛段)、国道311(许昌-鄢陵段、许昌-襄城段)、省道237(许昌-禹州段)等4条城际快速通道。
国道107(许昌-长葛段)已经编制规划,实施了提升改造,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其他3条城际道路沿线乡镇、村庄建设缺乏统一管理和指导,建筑档次较低,现状道路及绿化带控制宽度不一致,严重影响沿线景观效果和通行效果。
加快城际快速通道建设符合当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部署,符合市政府以项目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符合全市“带状城市、组团发展、连片开发、城乡统筹”的城镇化发展思路。
通过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可以强化主城区与各组团城市之间的联系,提升道路景观档次,优化市域交通环境。
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市域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的重要意义,科学编制规划,开展道路集中整治,加快城际快速通道提升改造步伐,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国道311(许昌-鄢陵段)、国道311(许昌-襄城段)、省道237(许昌-禹州段)道路红线按60米、两侧各15米景观绿化带、45米生态防护林进行控制(包括道路途经乡镇及村庄范围),道路横断面形式为:3-7-4-32-4-7-3(即3米人行道、7米非机动车道、4米绿化分隔带、32米机动车道)。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农改居房屋普查确权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农改居房屋普查确权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许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6.12•【字号】许政办[2007]48号•【施行日期】2007.06.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农改居房屋普查确权登记工作方案的通知(许政办[2007]48号)许昌县、魏都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农改居房屋普查确权登记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六月十二日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内集体土地农改居房屋普查确权登记工作方案为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管理,规范集体土地居民建房,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公正,保证城市快速发展与社会和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和《许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决定在城市规划区内开展集体土地农改居房屋普查确权登记工作。
具体方案如下:一、普查目的摸清规划区范围内集体土地上农民改居民房屋现状情况,为城市规划、建设及房屋管理提供准确详实的资料和依据;规范居民个人建房行为,把居民建房纳入正常管理轨道,有效遏制私搭乱建行为;为城市建设拆迁补偿提供依据,维护广大市民的合法权益,体现社会公平公正;为城中村改造提供相关资料,促进城中村改造工作健康顺利进行;消除安全隐患,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二、普查范围普查范围为北外环快速路以南,西外环快速路以东,南外环快速路以北,京珠高速公路及邓庄组团以西。
其中涉及:魏都区:文峰办事处、新兴办事处、七里店办事处、丁庄办事处、东大办事处、西大办事处、南关办事处、西关办事处、北大办事处、五一路办事处。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

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法规类别】房屋住宅建设【发文字号】许政[2011]34号【发布部门】许昌市政府【发布日期】2011.03.17【实施日期】2011.03.17【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试行)的通知(许政[2011]3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第84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十七日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应当对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以下称被征收人)给予公平补偿。
第三条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
第四条许昌市人民政府及许昌县、魏都区人民政府,以下称市、县(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区域内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市、县(区)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为本区域内的房屋征收部门(以下简称房屋征收部门),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保障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五条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可以依法成立不以营利为目的,并实行独立核算的房屋征收实施单位,接受市房屋征收部门的委托,承担具体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从事房屋征收与补偿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市、县(区)房屋征收部门的培训、考核,实行持证上岗,接受上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检查和被征收人的监督。
房屋征收部门对房屋征收实施单位在委托范围内实施的房屋征收与补偿行为负责监督,并对其行为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

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附件二〇一四年第三次规划建设委员会审定项目说明书二〇一四年三月三十一日目录1、许昌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 (1)2、许昌市区社区布点专项规划 (4)3、4、天宝路中西段TB-17、TB-19号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6)5、经济技术开发区68号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11)6、周寨路、龙泉街、许州路、福盛街围合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14)7、东城区B24-2号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19)8、中原电气谷DQG41-3号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21)9、东城区北组团B2-2号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 (25)10、五洲万商城详细规划 (29)11、许昌德瑞电梯有限公司厂区详细规划 (35)12、河南恩格尔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厂区详细规划 (39)13、河南西玛电机制造有限公司厂区详细规划 (42)14、惠丽新苑详细规划 (45)15、鸿富家园详细规划 (51)16、腾飞花园小区整改 (55)17、天顺街道路规划 (58)许昌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专项规划一、规划范围位于农大路以南,南外环以北,西外环以东,中原路以西。
二、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3-2030年。
三、规划目标通过长期、持续、全面开展城中村改造,使城中村改造成为许昌市城市功能提升的载体、城市空间拓展的载体、城市产业转型的载体、文化传承创新的载体、城市环境改善的载体,实现和谐许昌和美丽许昌的发展目标。
四、规划内容(一)改造模式许昌市城中村改造以全面改造为主,兼顾局部改造模式。
(二)布点原则1、原地安置和异地集中安置相结合的原则2、与总体规划用地布局相结合3、与正在改造建设的城中村和已批复改造的城中村规划相结合4、充分尊重区县和村民意愿的原则5、交通及配套设施齐全原则6、结合产业集聚区建设、重大项目开发和城市综合体建设以及交通、生态等优势做好城中村改造布局(三)总体布局依据布局思路和布局原则,主城区内现状117个城中村,形成81个安置社区。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意见的通知-许政办[2007]73号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意见的通知-许政办[2007]73号](https://img.taocdn.com/s3/m/01d32f7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3.png)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意见的通知正文:---------------------------------------------------------------------------------------------------------------------------------------------------- 许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意见的通知(许政办[2007]7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八月一日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见为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统筹城乡社会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市区“城中村”改造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城中村”改造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市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原来郊区的一些村庄逐步被城区所包围,形成了“城中村”。
因为历史原因,这些“城中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建设无序发展,私搭乱建严重,安全隐患增多,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脏乱差,既影响了市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又影响了城市整体形象。
加快市区“城中村”改造,对于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土地资源整合,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许昌市区的“城中村”改造从2007年起,先行试点,然后借鉴试点经验,逐步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城中村”进行改造,使改造后的居民区成为人口规模适宜、配套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居住条件舒适、和谐文明有序的标准社区。
二、“城中村”改造的原则许昌市区“城中村”改造应坚持“政府主导、依法依规、试点先行、群众自愿、就地改造”的原则,健康有序向前推进。
(一)政府主导“城中村”改造以区(县)为单位,由许昌县、魏都区政府和经济开发区、东城区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各区(县)要对本辖区内的“城中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统一规划,分期分批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昌市城乡规划指标指导意见目录城区篇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建设用地-----------------------------------------------------------------------1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兼容性规定----------------------------------------------1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3第三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5第三章建筑工程----------------------------------------------------------------------11第一节建筑间距--------------------------------------------------------------------11第二节建筑物退让-----------------------------------------------------------------15第三节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19第四节容积率指标计算-----------------------------------------------------------20第五节绿地和停车----------------------------------------------------------------22第六节城市夜景亮化--------------------------------------------------------------24 第四章交通工程--------------------------------------------------------------------27第一节城市道路--------------------------------------------------------------------27第二节道路交叉口-----------------------------------------------------------------30第三节机动车停车场--------------------------------------------------------------32 第四节城市公共交通--------------------------------------------------------------33 第五节其他交通设施--------------------------------------------------------------34 第五章市政工程--------------------------------------------------------------------35第一节供水工程--------------------------------------------------------------------35第二节排水工程-------------------------------------------------------------------36第三节电力电信-------------------------------------------------------------------37第四节供热工程--------------------------------------------------------------------39第五节燃气工程-------------------------------------------------------------------39第六节管线综合-------------------------------------------------------------------40第七节环卫、防洪和消防工程-------------------------------------------------41第六章附则--------------------------------------------------------------------------42中心镇及新型农村社区篇第一章中心镇规划----------------------------------------------------------------47第二章新型农村社区规划--------------------------------------------------------58城区篇第一章总则1.1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深入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推进许昌市城乡规划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及国家有关规范、技术规定,结合许昌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1.2本指导意见适用于许昌市城市规划区,市域各县(市)可参照本意见制定指导意见。
第二章建设用地第一节城市用地分类及兼容性规定2.1.1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用地,根据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遵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进行分类。
2.1.2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应当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分类和下表确定的建设用地适建范围执行。
凡下表未列入的用地类别或建设项目,可以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用地基础设施条件,具体核定适建范围。
凡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超出下表规定范围的,应先提出调整意见,按法定审批程序批准后执行。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注:√允许设置;×不允许设置;〇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乡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第二节建筑容量控制指标2.2.1新建、扩建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建筑高度以及建筑性质应根据批准的详细规划确定。
2.2.2一般建筑建筑容量在满足国家、省市标准的情况下应符合下列的控制指标。
2.2.3其他公共设施建筑建筑容量在满足国家、省市标准的情况下应符合下列的控制指标。
2.2.4其他市政基础设施建筑容量应满足国家、省、市相关规范及相关标准。
2.2.5对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商业和建筑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的住宅项目,实行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
项目单位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制定阶段同步申报《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第三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建2.3.1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建),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和行政管理及其他八类设施。
配套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超过规划总用地面积的10%(幼儿园教育设施用地面积不计入)。
2.3.2教育方面配置要求1.幼儿园设置标准(1)依据《许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许政[2010]74号)文件,在城市居民小区,每10000人左右建设一所幼儿园的标准,规划和建设规模宜为9-12班的幼儿园。
(2)城市居住小区规模不足10000人,可结合周边区域按照《幼儿园布点专项规划》进行配套设置。
(3)幼儿园规模宜按9班、12班、15班、18班四种进行配建,班级人数按照平均30名/每班幼儿计算。
(可根据幼儿园服务人数适当增加班级规模,不宜超过18班)。
2.幼儿园设置要求(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的规定;(2)幼儿园周边建筑高度不宜过高,宜控制在35米以下;建筑面宽宜控制在40米以内;(3)幼儿园建筑面积定额(5)幼儿园的主要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地块内最好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日照不少于3h(小时)的要求。
(6)幼儿园须设置幼儿专用的室外游戏活动场地,平均每个幼儿的游戏活动场地面积不应小于2平方米。
3.中学、小学设置标准(1)应按照服务范围均衡布置,各县(市、区)需编制《中小学布点专项规划》,依据相关国家规定、规范,确定其位置、规模及相关标准。
(2)在城市居民区,每20000人左右建设一所小学,城市居住区规模不足20000人,可结合周边区域按照《中小学布点专项规划》进行配套设置。
每30000人左右建设一所中学,城市居住区规模不足30000人,可结合周边区域按照《中小学布点专项规划》进行配套设置。
4. 中学、小学设置要求(1)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基本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教发规[2005]718号)及附件《中小学建设规模和用地指标参考标准》。
(2)普通高中:学校规模最小不宜少于18个班,最大不宜超过60个班,班额50人左右。
人均占地面积不宜少于30平方米。
示范性高中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可根据情况相应增加用地面积。
初级中学:学校规模最小不宜少于12个班,最大不宜超过36个班,班额50人左右。
人均占地面积不宜少于24平方米。
寄宿制学校可根据情况相应增加用地面积。
小学:学校规模最小不宜少于6个班,最大不宜超过36个班,班额45人左右。
人均占地面积不宜少于22平方米。
寄宿制学校可根据情况相应增加用地面积;用地紧张地区或市中心:小学每生用地10-11㎡,中学每生用地10-12㎡。
学校要有与规模相适应的体育运动场地。
高级中学一般应有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初中一般应有300米以上的环形跑道;小学应有200米以上的环形跑道。
校园环境要有一定比例的绿地,人均绿地面积应在1平方米以上。
(3)学校周边建筑高度不宜过高,宜控制在35米以下;建筑面宽宜控制在40米以内;(4)学校运动场地与邻近住宅要保持一定距离;(5)中小学的教学楼应能获得冬至日不小于2小时的日照标准。
2.3.3医疗卫生方面配置要求1.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其它企业、民营医疗机构为补充,努力构建“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服务模式。
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街道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设置,按服务人口数量,其临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医技科室、管理保障等用房建筑面积,宜符合下列规定:服务人口1—3万人(含3万人),建筑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服务人口3—5万人(含5万人),建筑面积不少于14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