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若干思考
关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若干思考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7 No. 23 Aug. 2011
·7·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11) 23-0007-03
关于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若干思考
孟江平
摘 要: 结合国内城市规划处于转型期的现状,针对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城市规划所代表的公
共利益及其地位和作用,并阐述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绩效,指出应及时建立约束机制,引入政策评估体系。
关键词: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地位,作用,绩效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的城市规划正处于转型期,随着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 经说: “规划……可以超越卑鄙的政治。”然而,现实中的规划要做
共政策是政府等 公 共 权 力 机 关 制 定 的,为 解 决 公 共 问 题、保 护 公 共利益,对社会价 值 所 进 行 的 权 威 性 分 配,是 一 个 保 障 社 会 公 平 与公正的行动方案、计划和规划等。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经济较活跃的地 区,地 方 政 府 受 到 市 民 团 体 的 监 督 与 压 力, 或许会适当对开 发 商 施 加 压 力,通 过 谈 判,迫 使 他 们 向 那 些 市 场 不会去眷顾的规划理想妥协,但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开发商显 然在支配项目性质和方向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权。因而城市规划 的公共政策属性被认同的时候,我们应该越发强调城市规划所代 表的公共利益是 谁 的 公 共 利 益,如 果 这 个 问 题 没 搞 清,城 市 规 划 反而会成为利益集团为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工具。笔者认 为,仅仅定义城市 规 划 的 公 共 政 策 属 性 还 远 远 不 够 ,还 要 加 强 其 价值指向的引导和规定。
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化的思考

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化的一点思考摘要:近年来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等方面的讨论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反映了政府对于城市规划公共政策的社会属性的定位,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在新形势下强烈的公共责任感和自豪感。
说明了城市规划的改革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
本文通过浅析城市规划社会属性和社会责任探讨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属性转变的落脚点和实施途径。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会属性;公共政策近年来,关于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和公共利益属性等讨论越来越热。
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对于民生的关注愈加重视,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明确,更加重视对社会公众利益和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的规划工作进入这样的一种状态:规划工作逐渐趋向于单纯的“技术生产”和“技术管理”。
因此,这个时候对于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重要性的讨论无疑对我们修正自身的定位和社会属性带来极大的帮助。
1 对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基本认识1.1 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政府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公共利益,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整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制定的行为准则。
它往往通过法令、条例、规划、计划、方案、措施、项目等形式表达出来。
通过公共政策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公共政策有一定的制定与执行主体。
公共政策的本质在于有效增进和公平分配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公共利益选择、整合、分配、落实。
公共政策关注的对象是社会公共问题。
1.2 城市规划社会属性的缺失在《城市规划原理》一书中对城市规划的任务是这样说的:“城市规划是人类为了在城市的发展中维持公共生活的空间秩序而作的未来空间安排的意志。
”这本身就是对城市规划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本质属性。
但是在这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对于城市规划的认识却更倾向于它的技术性和图纸的表达形式,单纯的将其定性为“物质形体设计”。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可能是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受行政主体的政策决策影响。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的实践与思考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的实践与思考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是城市发展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
城市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居住环境,而公共政策则能够为市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和服务。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如何在实践中推进城市规划和公共政策的有效落地,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的实践与思考1.城市规划要实现生态、节约、可持续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的极度聚集化趋势已经到了一定的危险程度。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城市规划要以生态、节约为出发点,推进城市绿色发展。
在城市规划中,要重视公共空间的设立,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避免全面城市化,促进自然的向心力和天然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利用。
2.规划要贴近人民生活需求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公民的生活和体验,贴近大众的生活需求,建设人民喜爱的任务城市。
城市规划要面向未来,结合未来的需求和发展构思城市,这样才能谋划出更好的生活空间和市民享受更好的生活。
3.规划要突出特色城市规划的设计须要从地域、环境和人文的侧面进行考虑,寻找城市最美的自然或历史文化,将之融入到设计中,使设计更完美,也让城市更具有旅游性和吸引力。
二、公共政策的实践与思考1.着眼各阶层需求公共政策的实践之中,要重视各阶层的需求,为每一位市民提供公正平等的待遇。
要在发起政策的时候,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和考虑不同的阶层人士的需求,这样才能避免沉重打压某些人群。
2.让市民愉悦让市民愉悦是公共政策得到市民信任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安排多样性的公共活动和各种实用工具,来让市民感受到政策的利益和效果。
例如,制造儿童游戏场和公园,建立保护生态的自然公园等等,这些安排让市民对公共政策有了直观的感受,从而对政府更加信任。
3.不断提升服务公共政策的实践,需要以市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加强精神层面上的财富创造,比如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更好的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
只挖掘和实现市民需求,才能保持市民对政府的信任。
_公共政策_导向下_城市规划教育_的若干思考

172009年第1期 第25卷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规划职业实践对规划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而培养规划人才的基础是高等城市规划教育。
我国早期高等教育的城市规划专业基本脱胎于建筑学和土木工程类专业。
早年仅有个别学校在建筑学或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中开设了规划方面的课程,如同济大学土木系曾于1947年开设了都市计划课程。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后,城市规划专业逐步发展成型。
1950年代,开设有城市规划专业课程的仅有同济大学、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等几所院校。
1950年代~1970年代后期,城市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为缓慢,并历经磨难。
“文革”结束后,城市规划专业教育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
1980年代中期,全国设有城市规划专业的院校增至10余所;1990年代后发展到了30多所。
据1990年代中期的调查,在所开设的城市规划专业中,依其原有学科背景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建筑类,约占65%;二是工程类,如测量、环境等,约占15%;三是理学类,以地理学科为主,约占15%;四是林“公共政策”导向下“城市规划教育”的若干思考□ 赵 民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术应用和信息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体制的限制,还是条条的形式,在行业内自生自长。
而城市规划却是一个跨行业特点较显著的学科,对信息共建共享十分渴望;条条的管理模式容易造成信息资源的孤立,信息共享困难,结果拖了统一信息平台建设和实现政务公开的后腿,这是一个非技术性难题。
③中国幅员广阔,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能实际运行得比较成功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大都建立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一般的中小城市成功的例子还较少。
由于中小城市的建设项目少,建成区面积小,政府机构小,规划管理工作往往和其他的建设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人才缺乏,不可能照搬大城市的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在体制改革、管理调整、人才培养中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在信息管理上使传统的资料收集和供应向数据共享和信息开放的统一平台方式转变;对于信息处理要在绘图、表现的基础上向预测、评价、分析、决策支持方向发展;对于人才培养则提倡少数专家的提高和群体普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型应澄清的若干问题

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型应澄清的若干问题摘要: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动城市规划工作向公共政策地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诸多问题的呈现,逐渐使得转型工作引起了相关人士的大力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在向公共政策转型过程中公共政策作用难以发挥的原因,谈论了推动其转型地顺利实现需要澄清的几点问题,以求促进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公共政策;转型;原因;问题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 is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rban planning work to the public policy presents many problems in this transition process, gradually making the transition caused by the strong concern of the stakeholder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hina’s urban planning in the trans ition process to the public policy role of public policy is difficult to play, to talk about promoting the transition to the smooth realization of the need to clarify some issu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planning.Keywords: urban planning; public policy; transformation; reasons; problem 城市规划工作直接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切身利益,推动公共政策属性在其工作中作用的发挥,不仅能够保证城市规划工作得以顺利地实施,还可以使私人的利益以及社会利益得到协调。
关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与建议的几点思考

关于我国城市规划发展与建议的几点思考摘要: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是国家调节城市和区域经济的一种直接或者间接的工具。
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将能推动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
本文笔者对我国城市规划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城市规划;发展;建议一、前言城市规划工作有很强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和其他领域的改革一样,城市规划的改革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改进和完善我国的城市规划制度,逐步建立和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工作框架,需要在正确认识城市规划作用和地位的前提下,运用综合的手段,从经济、法制、行政、技术等多个方面入手,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积极尝试,不断探索。
二、对城市规划作用的思考与认识在我国城市规划制度创新过程中,这一问题之所以显得更为重要、更为迫切,原因在于,观念的创新是制度创新的灵魂,城市规划工作能否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政治环境中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规划观念的转变以及规划制度的创新能否保持一个正确的方向,这与我们对城市规划作用的认识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对城市规划作用的正确认识首先必须在城市规划界建立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规划制度创新奠定思想基础。
2.1城市规划对国家发展的作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城市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在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在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的指导下,我国城市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大发展时期,并将推动国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
城市规划是国家对城市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手段,是国家调节城市和区域经济的一种直接或者间接的工具。
在市场经济下,基于对可能的“市场失效”的认识和预设,国家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可以通过城市规划对土地使用的管理来干预土地市场的运作。
城市规划在调控土地使用和空间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体现了国家和政府干预和调整宏观经济发展的意志,因此城市规划本身可以说是一种具有经济意义的活动,可以成为宏观经济的调节手段之一。
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思考

f t d i h nt at pac vion en ,t e l e n t e i egr ed s ec e en r m t h p o ot n o banf nci s an t i n p e r m i fur u t o on d opi zig s ac m Or .Iok f rt e b an e i h der o h al c n t e ben ft i er o e i df — s f enc a e gai, h t l m e to ubi ner tan n t eesabi sh n fp l it es d c
苣式凸显城市 战I 】 的改革
是政府对全社会利益所作的权威性的分配,包
从本 质 上认 识城 市规 划 , 目的就 是 为了 括两 层含义:一方面,公共政策锯决 的是超 出 从 公共 政 策 的视 角思 考规 划编 制 存在 的 问题 个 人和集团范畴的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的社 会 和 探 索改 革 的方 向, 按 照公共 政 策范 式进 行
soc alequi i t vale or er o t y u d .T he publ i pol y c i c
要作用,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几乎包揽了一切 握 、对 目标 和过 程 的追 求成 为 区别 城市 规 划 投资与建设活 动,作 为对运 作程序 中 “ 国民经 的技术导向和公共政策导向的重要参照 。重
公共 问题 ,具 有公共性内涵;另一方面,公共 规 划编 制 的体 制和 办 法的研 究 , 加强 对 因城
利益是一个结构复杂的系统,各利益主体存在 市 规 划转 型所 带来 的 规划理 念 、方法 手段 的
[摘 要 ]城市 规 划 是 政 府 掌握 的 重 要 公共 政 策
试论我国城市化中城市规划的若干走向——从公共政策与行政管理角度的探讨

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拓展. 对于 城市规划本身的探讨也逐步深入扩
大 在对 于城 市规 划 多重定 义 的理 解 l.
当 中 . 市规 划 与公 共政 策的关 系成 城 为 大家 关 注 的热 点 。 这 方 面 . 家 在 专
源 、 导城 乡发 展 与建 设 、 护 社 会 指 维
PH l ・aI 出 ,现代城 市规 划和 区域 也指
会 影响和 干 预来 实现 的 , 构成 了城 这
市规 划政 策 内涵 的重要 部分 。 9 0 1 7 之 后 伴 随 着现 代 城 市 规 划 自身价值 取 向和 范 围 的扩 大0, 市规 划 的核 心 城 价值 观逐 步 为大 家所 认识和 掌握 , 其 代 表 的 公共 政 策 属性 开 始 为 广 大规 划 工作 者所 了解和 接 受 ( 而我 国城 市
的 宏 观政 策 执 行 当 中 的 困惑— — 城 市 规 划到 底 应 当 如何 面 对 国 家宏 观 调控 政 策 7 所有 这一 切仍 然是 处于似 是 而非 的模 糊 之 中。 因此 , 者认 为 有必 要 重新 斟 酌 笔
1 5 英 国政 府 首 先 以 共卫 生 7 年 8 公 法 先 河 , 过 一 系 列 的 法令 来 控 为 通
制 和 解 决 城 市 中 出现 的 问 题 ; 后 随 1 0 年 , wn pan g 6 t l i 名词 出现 :9 9 9 o nn 10 第 一部规 划 法颁 布 , 同年 第一 个规 划
从 某 种 意义 上说 , 方现 代 城 市 西
规 划基 于 公 共价 值 认 识和 法 制保 证
维普资讯
文章编号 :0 9 6 0 f0 7 0 —0 0 — 0 10 - 0 02 0 )8 0 4 1 中圈分类号 :U 8 T 94 文献标识码 :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形态下,政府都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政府,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 在这样的情形下,市场力受到制度的制约,城市规划又要和土地
益。规划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不可避免的成为决策者的工具。 利用规划争夺政策主导权。也就是说,在中国城市规划既被定义
所谓的“公共利益”,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下甚至在同一种意识形态 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又无力承担起这样的角色,城
ddyuanlin. com / html / article /2007-08 /07 /18310. html.
On landscape design based on regional culture
LI Hong-jian Abstract: Taking Panlongshan culture park in Liuzhou as the example,the paper from the natural,the social and humanistic attributes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in the landscapes design,illustrates the expression of the modern landscapes design for the regional culture,so as to inherit,extend and develop the regional culture. Key words: landscapes design,regional culture,pa下不同的政党之间,其内涵也是不一样的。
市规划尚未能起到主导和统领城市发展的作用,而且更多的城市
2007 年 ~ 2008 年发生的举国瞩目的厦门 PX 选址事件也正 规划是被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干预手段加以标榜,其公共政策作 好反映了规划的价值取向的问题。计划年产 80 万 t 的 PX( 对二 用和地位有被夸大的成分[6]。这就是当前中国城市规划的角色
西方国家城市规划实践所体现出来的特征我们发现,中国的城市 者,而另一方就成为被决策者。而这个价值判断与决策的过程就
规划改革之路还任重而道远,至少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是政治。城市规划的政治性体现了一般公共政策的政治性。公
1 城市规划代表的“公共利益”
纵观历史,早期的传统规划师是将规划和政治分开来区别对 待的。认为规划就是价值中立的理性工具,美国规划管理学者曾
建,占地约 20 亩,西连蟠龙山瀑布广场,东为待修建的窑埠古街, 民族地域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充分挖掘地域传统文化内涵,
与周边的蟠龙双塔、王氏山房、回族墓地、“天山万里”摩崖石刻等 使文化在景观设计中释放出鲜活的、独特性的魅力,让地域文化
文物古迹一道,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c. 生态———以 植 物 为 背 的营养赋予创作的作品以生命。
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其绩效如何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首先中国的城市规划还是综合性规划。综合性规划的弊端 有目共睹: 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编制和审批过程周期很长。特别 是城市总体规划,往往成果还未审批,现状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无 法满足指导城市建设的作用。但是国内的各种体系( 包括城市规 划体系) 都是建立在系统论的思想基础之上,只要这个思想基础 不发生变化,要彻底改变城市规划体系也是不可能的。目前国内 某些城市试图通过近期规划的调整来替代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不得不说是有益的尝试。其中带有明显的渐进式规划理论、连续 性规划理论等的影子。笔者认为此方法应该得到推广,在城市没 有表现出跳跃式发展的契机时,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可以被替 代的。其次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法律刚性,因此政策的科学性显 得尤为重要。在英 国,城 市 规 划 如 同 其 他 政 策 一 样,都 需 要 接 受 政策评估,对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实施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做及时 调整。而这些评估体系是独立于英国的两级规划体系( 结构规划 和地方规划) 而独立存在的,例如英国城市复兴重要工程之一的 格拉斯哥克莱德滨水区复兴计划( Clyde Waterfront Regeneration) 。 格拉斯哥政府每年都会对 Clyde Waterfront Regeneration 计划进行 分析评价,并作年度报告———Clyde Waterfront Regeneration Annual
要的文化窗口。柳州蟠龙山文化公园分佛教、道教、儒家、上古、 环境等因素完整融合的产物,独特的文化特性或风格不是可以刻
地方等文化区,浓厚的宗教色彩,引来八方朝者,终日烟香雾绕。 意模仿和贴在设计表面的,它是深深地融入独特文化模式的结
在柳江南岸的蟠龙山与灯台山之间重建的新文庙以仿古形式修 果。只有尊重本地域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遵循本
经济较活跃的地 区,地 方 政 府 受 到 市 民 团 体 的 监 督 与 压 力, 或许会适当对开 发 商 施 加 压 力,通 过 谈 判,迫 使 他 们 向 那 些 市 场 不会去眷顾的规划理想妥协,但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开发商显 然在支配项目性质和方向上具有更大的主动权。因而城市规划 的公共政策属性被认同的时候,我们应该越发强调城市规划所代 表的公共利益是 谁 的 公 共 利 益,如 果 这 个 问 题 没 搞 清,城 市 规 划 反而会成为利益集团为谋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的工具。笔者认 为,仅仅定义城市 规 划 的 公 共 政 策 属 性 还 远 远 不 够 ,还 要 加 强 其 价值指向的引导和规定。
ning and Design[M]. New Fork: McGram-Hill,1997.
园绿化与外围背景山体的渗透和协调,配置色彩丰富,造型美丽 [2] 李 洁.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组合观念[J]. 山西建筑,2010,
的本土植物,如种植 以 小 叶 榕、竹 类、棕 榈 科 植 物 为 主 干 景,配 置
2 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地位与作用
Report。这个年度报告会详细记载这一年度的重大项目的进展情
由上文的思考,又牵涉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城市规划作为 公共政策的地位有多高、作用有多大。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和《城乡规划法》都表明了各界对提高城市规划的地位与作用的 迫切愿望与决心。但是西方的理论观点以及事实都表明了城市 规划公共政策作 用 备 受 争 议。前 文 提 到,在 西 方 学 者 中,关 于 城 市规划的作用的观点分为两种: 一种认为城市规划是影响城市发 展的决定性因素,另一种则认为市场力量是社会效果和分配效果
共利益及其地位和作用,并阐述了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的绩效,指出应及时建立约束机制,引入政策评估体系。
关键词: 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地位,作用,绩效
中图分类号: TU984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的城市规划正处于转型期,随着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 经说: “规划……可以超越卑鄙的政治。”然而,现实中的规划要做
法》和《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乡空间资 到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规划要面对的城市系统极其庞
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共利 大,牵涉到的利益关系又错综复杂,每个利益主体都有维护自身
益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的认识已经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接受。 利益的诉求与权力。而规划的对象又是土地资源和空间资源。
特别是《城乡规划法》在提高城市规划的法律地位、加强规划管 资源的分配只有在利益主体间不停的讨价还价中才能达到最终
理、加强公众参与与监督等方面的相关规定,愈发体现了城市规 的平衡。但是利益主体之间又并非是势均力敌的协商关系,总有
划的公共政策属性。然而结合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及 一方占据着主动,支配着整个讨价还价的过程,成为判断与决策
21 世纪的景观设计作为一种对地域文化延续的载体,过分痴
筑学报,1993( 6) : 29-30.
迷于全球性的科技文明,并不符合将各族文明多元共存的可持续 [5] 设计 尊 重 自 然———景 观 生 态 规 划 设 计 探 讨. http: / / www.
发展,各个地区、各个城市都应该探索各自的发展规律,拟定各自
36( 22) : 36-37.
其他乔木和时令花卉,铺设草坪,营造绿色景观,既能保证植物的正 [3] 俞孔坚. 追求场所性: 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J].
常生长,又能表现地域特色。
建筑学报,2000( 15) : 77-78.
4 启示
[4] 吴良镛.“山水城市”与 21 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纵横谈[J]. 建
光塔”庄重古朴,“蟠龙塔”轻巧秀丽,两塔遥相呼应,互为衬景,双 不同的发展模式。一个能够为我们提供认同性的景观环境应该
塔竞秀成了蟠龙山公园的一大景观,使龙城景观格外生辉。采用 是环境上、文化上、象征意义上的表达,是独特文化形成的。文化
现代建筑材料重建的蟠龙双塔已成为柳州市的标志性景观和重 形成的景观不仅仅只是视觉风格上的事情,而是文化、人的行为、
况,包括: 时间表、资金额、项目负责单位、年度目标、进展情况等 等。例如 Clyde 河中段的 Custom House Quay 项目,从 2004 年报 告和 2005 年报告的内容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个项目的进展情 况,以及工作人员对它的控制作用。而我国的政策评估体系尚不 健全,对城市规划的编制及实施的评估也没有被列入规划建设过 程的必要环节。
鲜的提法,城市规划是公共政策已经被写入法律。然而,关键问 城市土地利用的政策,而在国内使用“城市规划”一词,虽然在概
题是,我们对规划的探讨还需要更进一步,既然城市规划作为公 念上阐明了“城市规划的核心工作就是城市土地使用规划”,但依 共政策代表了“公共利益”,那么是谁的公共利益。无论在何种意 然造成了专业发展上的最大误读: 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分离[5]。
景,以水景为造景特色,注重景观生态设计与滨水景观的营造,体 参考文献:
现生态休闲的自然山水空间。柳州蟠龙山文化公园围绕大型人 [1] Simonds,J. O.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 Manual of Site 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