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课堂演练:第三单元单元质量检测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课时练习【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课时练习1. 预习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反复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从多角度思考: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想要表达什么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本课内容,我还有这样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或读拼音写汉字。
亢奋()戛然()晦暗()蓦然()渺远()rǒng杂()震hàn()jī绊()磅bó()tián静()3. 下列每组词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1)渺远篷勃飞溅羁绊 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2)舞姿躯体困倦摹然 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3)幅射恬静亢奋遗落 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4)思绪明析晦暗磅礴 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4.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看每组中哪一句更好些,为什么?(1)①急促的雨点像骤雨一样;②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2)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②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变得燥热了。
在(l)中,________句更好些,因为________。
在(2)中,________句更好些,因为________。
5. 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________(2)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________(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________6. 选择词语填空旋风一样斗虎一样骤雨一样乱蛙一样火花一样________,是急促的鼓点;________,是飞扬的流苏;________,是蹦跳的脚步;________,是闪射的瞳仁;________,是强健的风姿。
2020-2021学年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1.(______)的围歼战就要开始了。
2.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______)的阻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3.我紧跟在他身后,走出院子,暂时躲在一间(______)的小屋里。
4.风一过,湖面马上恢复了(______)。
三、填空题
4.词语乐园。(在横线上把ABB式词语补充完整)
二、信息匹配
2.调音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用“√”标出)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sì shì)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火光暴露(lù lòu)了他自己。
3.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zhōng zhòng)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zhōng zhòng),光荣牺牲了。
4.那是父亲的被难(nàn nán)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小窗口。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1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并写出整句话的意思。
1.看着学生们吃上了香______、热_______的饭菜,方校长脸上露出了笑容。
2.她深深知道,是那些头发乱______、小手黑______,但双眼却充满求知欲的孩子们,用金子般的童心,感染着她,激励着她,让她忘却了生活和工作条件的艰苦。
5.成语辞典。(结合语境并根据括号中的意思填写恰当的成语)
1.观众们正____________(精神高度集中)地观看着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2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A卷(人教版)

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必修2上册同步练习第三单元A卷(人教版)一、基础知识巩固(26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氾.南(fán) 逢.孙(féng)夜缒.而出(zhuì) 若不阙.秦(quē)B.瞋.目(zhēn) 忤.视(wǔ)皆为戮.没(lù) 切齿拊.心(fǔ)C.鲰.生(zōu) 彘.肩(zhì)目眦.尽裂(cī) 按剑而跽.(jì)D.师箴.(zhēn) 瞍.赋(sǒu)川壅.而溃(yōng) 并行不悖.(bèi)【答案】 D【解析】A项,“逢”读páng。
B项,“瞋”读chēn。
C项,“眦”读z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弥谤督亢之地斟酌夜缒而出B.玉缺交戟之士刀俎不胜杯杓C.偏袒扼腕而进箕踞目眩良久D.慷概晋军函陵濡缕唯君图之【答案】 C【解析】A项,弥—弭。
B项,缺—玦。
D项,概—慨。
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以:因为秦军.氾南军:驻军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乃:才秦王购.之金千斤购:收购C.将军战河北..河北:黄河以北沛公安在..安在:在哪里D.素善.留侯张良善:友好,交好终已不顾.顾:回头【答案】 B【解析】购:重金征求。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3分)( )A.张良出,要项伯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而卒惶急无以击轲D.朝济而夕设版焉【答案】 D【解析】A项,“要”通“邀”。
B项,“蚤”通“早”。
C项,“卒”通“猝”。
5.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3分)( )A何厌之有 B.惟利是图C.君之所知也 D.沛公安在【答案】 C【解析】C项是判断句,其他三项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其无礼..于晋 B.行李..之往来C.所以....遣将守关者 D.而听细说【答案】 A【解析】A项,无礼:古今义相同,不合礼节。
第7课 《短歌行》 习题练习三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3单元第7课短歌行习题练习三(附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同心而离居B.人生几何C.沉吟至今D.误落尘网中2.下列诗句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C.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D.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何以解忧B.慨当以慷C.不用,则以纸帖之D.今以蒋氏观之,犹信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二、语言表达5.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辞官归隐,曹操慨叹时光短暂积极用世。
你赞成哪种处世的态度?请展开与陶渊明(曹操)的隔空对话,阐明自己的观点。
要求:①叙述、议论相结合,观点鲜明,有理有据;②用第二人称,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③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④不少于200字。
6.下面是某班级魏晋诗歌“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三、诗歌鉴赏阅读《短歌行》,完成文后题目。
7.下列对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
B.诗歌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
C.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自己能找到明君良主。
8.诗的最后两句有咏史怀古之意,诗人这样写流露出怎样的意图?(6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题目。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选修上册同步练习:综合测试 Word版含解析

综合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题。
材料一记者:祝晓宏:语言景观是由语言形成的、具有语言学意义的实物性景观。
关于语言景观的界定,引用最广的莫过于以色列社会语言学家Landry和Bourhis的定义:指的是特定地区和区域里公共或商业标牌上的语言。
他们用举例的形式罗列出了常见的语言景观形态,如街牌、路牌、广告牌、商业招牌、海报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景观有了更新的语言介质,也包括涂鸦、电子广告牌、移动广告牌、网络视频广告等。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语言生态、语言政策和语言实践的关系往往是很复杂的。
我们可以借由语言标牌中目标语言的各种信息来描写公共场所的语言使用情况,从而揭示这种关系。
同时,语言景观打破了语言的口语和书面二维对立关系,提醒人们注意语言的多维存在形式。
语言景观研究唤醒了我们对视觉化语言符号资源的重视,拓宽了语言研究的范围。
记者:祝晓宏:短短几年,语言景观研究迅速崛起,这些研究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应用倾向,有助于弥合社会语言学领域内语言使用和宏观语言政策研究脱节的情况。
当然,目前对于拍摄到的语言标牌还没有达成标准化的标注意见,因为缺乏一致的编码框架,资源库搭建的基础工作也只能各自为政,这也限制了大规模比较研究的开展。
另外,当前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小城市极少,农村地区尚属空白。
记者:祝晓宏:语言景观研究还在升温,可以预见更多学科背景的学者将会关注这一领域。
为凸显语言景观的应用品味和交叉属性,研究视角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例如,需要思考语言景观与母语教育、外语学习的关系,语言景观与语言经济的关系等。
(选自《语言景观研究视角需进一步拓展——访暨南大学祝晓宏教授》,有删改) 材料二近年来,语言景观已经成为社会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彰显出蓬勃的生命力。
语言景观一般具有两种功能: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
语言标牌可以为当地居民或来访者提供诸如位置、方向、店铺的经营业务等最基本的信息,并反映某种语言的使用状况及该地区的语言生态。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 默写(含答案)

默写《劝学》1.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
“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他在《劝学》中首先提出学习不可以停止,就是想抓住关键,解决根本问题在文中对应的语句是:学不可以已2.在文中用比喻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的句子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4.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劝学》中从反面设喻,强调学习重在积累,如果不注重积累,便无法达到远大目标的句子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6《劝学》中作者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揖”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最后由此得出结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蟹六跪而二鳌,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8.《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Ⅰ(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传统文化教化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养分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创建出彪炳史册的烹饪技艺,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
我国的烹饪技术讲究食医结合,与医疗保健有亲密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有五味调和的境界说。
古代的中国人还特殊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春夏秋冬、朝夕晦明要吃不同性质的食物,甚至加工烹饪食物也要考虑到季节、气候等因素。
《礼记·月令》中就有明确记载,如春“行夏令”“行秋令”“行冬令”,必有天殃。
孔子说的“不食时常”,包含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
这种强调适应宇宙节律的思想意识是华夏饮食文化所独有的。
“阴阳五行”是传统思想所设定的世界模式,也被认为是宇宙规律,饮食必定也要循此规律。
因此,不仅把味道分为五,并产生了“五味说”,而且还削足适履地把为数众多的谷物、畜类、蔬菜、水果分别纳入“五谷”“五肉”“五菜”“五果”的固定模式。
古人认为,只有饮和食与天地阴阳相协调,才能“交与神明”,上通于天,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
后来,这种说法被道教所继承,成为他们饮食理论的一个动身点,如认为吃食物是增加人体阴气的,如“五谷充体而不能益寿”“食气者寿”等,要修炼、要获得阳气就要尽量少吃,甚至不吃,达到辟谷的境界。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养分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建、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乃至世界的物质财宝及精神财宝。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游褒禅山记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0 游褒禅山记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卒.葬之卒:最终。
B.有穴窈.然窈:深远幽暗的样子。
C.则其至又加.少矣加:更加。
D.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解析A项,“卒”,死亡。
答案A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浮图”,对佛或佛教徒的称呼,也专指和尚。
后来又将佛教建筑中的高塔称为浮图。
B.“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C.“华山之阳”,即华山的南面。
古代有山的南面谓之阳、水的北面谓之阳的说法。
D.“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中的“十一”是十分之一的意思,与“由山以上五六里”中的“五六”同。
解析D项,“由山以上五六里”的“五六”是约数。
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记游的基础上偏重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
B.“其文漫灭”一句,从字面上来看,是说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沏.茶(qì)雕栏玉砌.(qì)博闻强识.(zhì)锲.而不舍(qiè)B.撙.节(zǔn) 折冲樽.俎(zūn)否.极泰来(pǐ) 夙.兴夜寐(sù)C.淬.火(cuì) 荟萃.(cuì)犄.角(jǐ) 掎.角之势(jī)D.蛟.龙(jiāo) 矫.揉造作(jiǎo)孺.子(rǔ) 相濡.以沫(rú)解析:A项,“沏”读qī。
C项,“犄”读jī,“掎”读jǐ。
D项,“孺”读rú。
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宵衣旰食侯门似海事必恭亲装潢B.钟鼓馔玉繁文缛节天资聪慧目眩C.虚与委蛇云销雨霁誓不两立蛾眉D.骨骾在喉渡过难关彬彬有理蚊蚋解析:A项,恭-躬。
C项,誓-势。
D项,骾-鲠,理-礼。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径.须沽取对君酌径:径自B.首身离兮心不惩.惩:惩罚C.吴丝蜀桐张.高秋张:拉开弓D.石破天惊逗.秋雨逗:招引解析:A项,即,就。
B项,悔恨。
C项,弹奏。
答案:D4.下列对诗歌的评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的《将进酒》一诗开始看似只涉及人生感慨,政治色彩极浓,其实全篇饱含一种深广的忧愤和对自我的信念,故而诗情悲而不伤,悲而能壮。
B.杜甫《阁夜》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一联,诗人在对三峡美景的欣赏中深蕴着悲壮深沉的感情,为后人所称道。
C.《李凭箜篌引》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诗人仅对乐器及其效果进行描摹,并未直观评价,但全篇又处处表现出诗人的情思。
D.周邦彦的《苏幕遮》,写乡思之情,亦写荷之情态,情景交融,自然清新。
解析:结合主旨领会。
答案: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考察一个民族的文化,要看渗透在大多数民众心中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这些观念怎样转化为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形成或推动或阻碍历史前进的实际力量。
文化传播的流向则基本上是进步文化向落后文化所在地区流动,图书、影视作品的进出口状况就可以显示这种趋势。
①文化中的什么东西才能影响对方?只能是有利于对方生存与发展的文化因素,才能为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
②那么,如何进行交流呢?交流的前提是双方各自的选择自主权。
③那些不利于对方生存与发展的因素,虽然会由于种种原因,如巧妙的宣传、精心的包装、对方的愚昧,逞一时之效,但终究是要被抛弃的。
④只有从这里,我们才能看到或优或劣的民族文化。
我们的文化面向世界,就是为了我们的生存与发展。
⑤于是,历史上文化传播方式基本上是从价值观相对落后处走向价值观相对进步处,留学和移民的状况可以证实。
⑥由于我们是东方的发展中国家,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文化,仍然是平等交流中的重心。
A.①③④⑥②⑤B.①⑤④②③⑥C.④⑥②①③⑤D.④③⑥①⑤②解析:由横线前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进行考察的内容可知,所供排序的六个句子中首句应是第④句,而不是第①句。
第④句中“只有从这里”的“这里”指代的内容应是横线前面阐述的观点,据此可以排除以①开头的A、B两项。
由第⑥句中“是平等交流中的重心”可知,紧承其后的应是第②句,第②句中有“那么,如何进行交流呢”,据此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项。
答案:C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日刚刚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和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启动,绿色设计和“互联网+农业”设计是本次赛事的两大主题。
B.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节能环保、经济实惠的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老百姓的生活。
C.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媒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D.广西传统文化既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解析:A项,搭配不当,“启动”多用来指计划、项目等开始实施,也用来指机器开始工作,它与“建成的西红门创业大街”不搭配。
C 项,偷换主语,前一分句的主语“实时性”不能作后一分句的主语。
D 项,句式杂糅,后一句可说成“又兼有受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而形成的其他特点”或“又兼有在中原文化、客家文化、湘楚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其他特点”。
答案:B7.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他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A项,承蒙:客套话,受到。
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B项,高足:敬辞,称呼别人的学生。
不能用于自称。
C项,不吝赐教:请人多加指教的客套话。
D 项,恭候:敬辞,恭敬地等候。
不能用于说别人等待自己时。
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7分)(1)李白《将进酒》中一个由悲而乐的转折,以表面宣扬及时行乐实为宣泄愤激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2)李白《将进酒》中以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自我,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3)李白《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埋没人才的揭露,作者不再抱有幻想、逃于酒乡,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4)《阁夜》中,时令到了寒冬,白昼越来越短,作者面对这霜雪初歇的寒宵,备感凄凉寒怆的句子是:,。
(5)《阁夜》中,借听觉写出了兵草未息、战局紧张的悲壮气氛,借视觉写出了山川美景的秀丽的句子是:,。
(6)《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摹写乐声激越动听的诗句是:,。
(7)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4)岁暮阴阳催短影天涯霜雪霁寒宵(5)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6)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三、阅读题(共48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8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一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中的“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真挚。
解析:B项“末照”指余辉。
“后世仰末照”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
答案:B10.有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
”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诗开篇运用起兴的手法,引出倜傥高妙的鲁连的形象,再以出海明月的比喻表达了对鲁连如明月般光芒万丈的才华的赞赏。
接着两句阐述鲁连说服魏赵,合力抗秦的丰功伟绩;以及鲁连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令后世仰慕。
由此引出作者的人生理想。
答案:①辅弼天下,建功立业。
结合“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分析。
②不慕名利,功成身退。
结合“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11~12题。
(8分)小重山陈亮碧幕霞绡一缕红。
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小楼愁倚画阑东。
黄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①已成空。
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②。
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注:①往事:是指陈亮曾在南宋孝宗与金谈和之后,上《中兴五论》,没有被采纳。
以后又向孝宗连上三书,全都如石沉大海。
②据《丽情集》记载,成都官妓灼灼,善舞《柘枝》,能歌《水调》,御史裴质和她有情。
裴被召还朝后,灼灼以软绡聚红泪为寄。
1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槐枝啼宿鸟,冷烟浓”中的“啼”“冷”二字表现出词人对秋暮景色的主观感受,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
B.“小楼愁倚画阑东”带出一个“愁”字,表明自己是怀着愁绪倚在画阑之东的,为的是迎候月上,排遣愁绪。
C.“月”字前冠以“黄昏”,表明月光是凄冷的、朦胧的。
“碧云风”似含有怀念“佳人”之意,这“佳人”不是美女丽姝,而是政治上的知音,为写下片埋下伏笔。
D.下片抒情,但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用典、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出了诗人的凄楚失意与悲苦之情。
解析:D项,“没有直接抒情”错,“往事已成空”直接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悲愤。
答案:D12.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请结合全词分析意象的作用。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回答什么意象,应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来概括。
把握意象的作用,应该从营造气氛、烘托心情两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运用了“一缕红”“啼宿鸟”“冷烟”“黄昏月”等意象,营造了凄冷悲切的气氛,烘托出词人忧心国家却壮志难酬的愁苦情绪。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14题。
(8分)杭州春望白居易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①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②。
谁开湖寺西南路③,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伍员:即伍子胥,春秋吴国名臣。
苏小:苏小小,钱塘名妓。
②柿蒂:丝织品上的花纹。
梨花:梨花春,酒名。
③湖寺:指孤山寺。
西南路:指由断桥向西南通往湖中到孤山的长堤,即白沙堤,简称白堤。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A.本诗对杭州春日景色做了全面描写,前六句一句一景,最后两句为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