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成藏评价三要点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开发和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储量占全国油气总储量的比例较大,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因此,对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方法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主要分为沉积地层划分、沉积环境分析、岩性物性分析、地质测井解释、工程评价、经济评价和地震剖面分析六个步骤:(1)沉积地层划分是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评价的基础,主要包括地层划分、地层年代划分、沉积岩性划分和地层参数划分。
(2)沉积环境分析是探讨油气藏形成和发育历史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古沉积环境划分、流体类型识别和沉积模式设定。
(3)岩性物性分析,包括岩石物理性质分析、岩石化学性质分析、岩石变形特征分析和岩石微观特征分析,是认识油气成藏组合的基础。
(4)地质测井解释,是通过解释测井资料,识别油气藏地质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以及描述油气藏油气成藏组合。
(5)工程评价,主要对油气藏的物性参数、渗流特性和储层特征进行研究,以确定开发技术和工艺路线。
(6)经济评价,是对油气藏经济潜力进行评价,是判断油气藏是否具有可开发性和可行性的重要参考依据。
(7)地震剖面分析,是通过建立三维地震剖面图,对油气成藏组合进行分析,为油气勘探、评价和开采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二、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应用以中国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为背景,成功开发和运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需要科学评价、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的相结合。
1.科学评价和技术分析。
通过对古老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评价,可以准确判断油气藏的发育状况,预测油气的质量与量,进而为开发技术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2.经济分析。
通过运用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组合的经济分析,可以准确判断油气藏的经济价值,从而可以给出制定经济有效的开采计划和开发技术。
油气资源评价基础知识

1.油气藏的形成原理生油层:具有良好的油气源岩是沉积盆地形成油气聚集的首要条件。
通常将能够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岩石,称为生油岩,由生油岩组成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储集层:能够储存和渗滤油气的岩层,它必须具有储存空间(孔隙性)和储存空间一定的连通性(渗透性)。
储集层中可以阻止油气向前继续运移,并在其中贮存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称为圈闭或储油气圈闭。
盖层:盖层是指位于储集层之上能够封隔储集层使其中的油气免于向上逸散的保护层。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将盖层分为不同类型。
一般是根据盖层的岩性、分布范围、成因、均质性和组合方式等进行分类。
2 油气藏类型2.1 构造油气藏:造油气藏是指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从而形成了圈闭条件的油气藏。
由于这种圈闭较易于用地质测量和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确定,因此,这种油气藏发现的较早,研究也较充分,是目前已发现的油、气藏中的主要类型。
常见的构造油气藏有背斜油气藏、断层油气藏等。
2.2 地层油气藏:地层圈闭是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的圈闭。
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与构造圈闭的区别:构造圈闭是由于地层变形或变位而形成;地层圈闭则主要是由于储集层上、下不整合接触的结果,储集层遭风化剥蚀后,又被不渗透地层所超覆,形成不整合接触。
2.3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变化而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
储集层岩性的纵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是成岩作用过程中形成。
但是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
由于沉积环境不同,导致沉积物岩性发生变化,形成岩性上倾灭及透镜体圈闭。
2.4 水动力油气藏: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性岩石联合圈闭,使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圈闭的地方形成油气圈闭,称为水动力圈闭。
其中聚集了商业规模的油气后,称为水动力油气藏。
这类油气藏易形成于地层产状发生轻度变化的构造鼻和挠曲带、单斜储集层岩性不均一和厚度变化带以及地层不整合附近。
第二章油气藏评价

原始地质储量:是指已发现资源量的部分,是根据地震、钻井、
测井和测试,以及取心和液体取样等取得的各项静动态资料,利用确 定参数的容积法计算的油气地质储量。
原始可采储量:又称为总可采储量或最终可采储量,它是在现代工
业技术条件下,能从已探明的油气田或油气藏中,可以采出的具有经 济效益的商业性油气总量。
驱油机理: 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地层压实
生产特征: 1、压力下降; Pe 2、产量下降;
3、气油比稳定。 Qo
Pe
采收率: 1%~10%,
Qo
平均3%。
R
R
第二节 油气藏驱动类型及其开采特征
二、溶解气驱动
形成条件: 驱油机理:
1、无气顶;
2、无边底水或边底水不活跃; 3、 Pi≤ Pb。 溶解气膨胀
• 油藏评价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进一步落实上 道工序提交的探明储量,为下道工序编制 开发方案做准备.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实 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大大缩短了解勘探 开发的距离。反之,如果做不到上述三点, 油藏评价就没有意义。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原始油层压力(Pi): 指油层未被钻开时,处于原始状 态下的油层压力。
压力系数(ap):指原始地层压力与同深度静水柱压力之 比值。
( ap=0.9~1.3,常压油藏;ap>1.3,异常高压油藏) 压力梯度(Gp): 地层海拔高程每相差一个单位相应的压
力变化值。
第一节 油藏温压系统
一、油藏的压力系统
1、有关地层压力的概念 油层折算压力(Pc):为了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把已测出的
产水量 井动态 原油采收率
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基本方法及优缺点

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的基本方法及优缺点1、传统研究方法1.1根据圈闭发育史确定成藏期油气藏的形成是烃类流体在圈闭中聚集的结果,油气成藏期只能与圈闭的形成时期相当或晚于该时期,确定了圈闭的形成时期就确定了形成油气藏的时间下限,即油气藏形成的最早时间。
根据地层层序关系、古构造等方面的研究,绘制圈闭发育演化的平面和剖面图是该方法的分析基础。
该方法简便易行,但只能给出大致的成藏时间范围或成藏的最早时间,无法确定具体的成藏年代。
就中国复杂的叠合含油气盆地而言,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预示着圈闭的不同发育阶段,而油气注入的滞后性决定了圈闭的形成期只能为油气注入的最早时间,对油气成藏期精确厘定存在困难。
1.2根据源岩主生排烃期确定成藏期油气藏的最终形成是油气生成、运移、聚集的结果,源岩中油气的生成并排出时期是油气藏形成的时间下限。
在地温梯度高的快速沉降盆地,如前陆盆地,烃源岩达到主要生、排烃期的时间早;相反,在地温梯度低的缓慢沉降盆地,烃源岩达到主要生、排烃期的时间较晚。
因此,准确获得烃源岩层位和烃源灶的展布、古地温变化、埋藏史和生排烃史等是该方法的关键。
该方法在确定油气成藏期时遇到较大困难,主要有三个原因1、Tissot 等对世界大型含油气盆地的生油情况进行分析后认为快速生油大约需要5-10Ma的时间,而慢速生油可能需100Ma或更长的时间,因此该方法对成藏期的确定有明显的滞后性2、由于含油气盆地中绝大多数探井位于构造的高部位或隆起带,可能的生油坳陷则缺少探井系统钻揭。
3、中国的叠合盆地中存在多套烃源岩3且烃源岩具有分期分区成熟的特点。
因此,许多情况下烃源岩的主生油期与现今保存油藏的有效成藏期并非一致。
1、3根据油藏饱和压力确定成藏期在饱和压力情况下,油气藏地层压力与饱和压力相等。
油气藏形成之后,若饱和压力没有发生变化,则可根据饱和压力推断油气藏形成时的埋深,然后根据埋藏史进一步确定成藏地质时间。
地壳上所有的油藏都含有天然气且大量油藏被气体饱和或接近饱和,因此该方法也被应用于油气成藏期的研究。
jbs2油气藏评价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SNF N Ah 100 1 S wi o Boi
油气藏评价
4.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G 0.01AhS gi Bgi
G-气田的地质储量,104t;(地面的) Sgi-油层平均原始含气饱和度,小数; Bgi-原始的原油体积系数,表示为:
油气藏评价
一、油气藏类型及其模型
3.
油田开发模型
地质模型、油藏流体渗流模型、经验统计模型、经济评价模型 。
(1)地质模型:描述储层地质结构特征和油藏流体在三维空
间的变化及分布规律。是进行油藏经营管理的基础。 (2)渗流模型:气藏模型、黑油模型、组分模型。 地质模型与油藏开采过程中的具体渗流模型进行组合,即构成
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计算:
气田储量计算(容积法)
Tsc 1 Pi Pa GR 0.01AhS gi T Psc Z Z a i
GR-定容封闭气藏可采储量,108m3;Pa-废弃压力,MPa; Pa/Za-废弃视油层压力,MPa;
油气藏评价
4.2 气田的地质储量丰度( Ωs)
油气藏评价
二、储量计算 3.1 地层原油中原始溶解气储量
4
Gs 10 N Rsi
Gs-溶解气的地质储量,108t;(地面的) Rsi-原始溶解油气比, m3 / t 。
油气藏评价
3.2 油田的储量丰度(Ωo)
定义:单位面积内的原油储量
o N A 100h 1 S wi o Boi
Tsc 1 Pi G 0.01hS gi T Psc Z i
4.3 气田的单储系数( SGF)
Tsc 1 Pi SGF 0.01S gi T Psc Z i
第二章油气藏评价

LU O P EI
t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厚德 博学(Solution 砺志 笃行 Gas Drive) (二) 溶解气驱
当地层压力下降到饱和压力以下时,溶解气从原 油中分离出来膨胀而驱油的驱动方式称为溶解气驱。 以溶解气为主要驱油能量的油藏称为溶解气驱油藏。
I E � 油藏无边(底)水及注入水,或边(底)水不活跃; P � 无气顶或气顶很小; O U � 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 L
形成条件: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LU O P EI
厚德 博学 砺志 笃行
开采特征:
� 地层压力快速下降; � 油产量快速下降; � 气油比快速上升,达 到峰值后快速下降; � Re=1%~10%,平均3 %)。
� 天然水域体积较大,且与油藏 连通性好; � 人工注水时,保持注采平衡。 PR Qt RP Qo
开采特征:
I E � 地层压力保持不变; P � 油井见水前产油量不变,见水 O 后产液量不变而产油量下降; U � 生产气油比不变。 L
� Re=35%~75%。
LU O P EI
刚性水驱油藏生产特征曲线
LU O P EI
厚德 博学 砺志 一、 油气藏驱动类型
笃行
油藏中的流体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并克服了各 种阻力时才能流动。 所谓驱动类型是指油藏在开采过程中所主要依 靠的驱动能量的类型。油藏的主要驱动能量有:
I ① 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 E ② 溶解于原油中天然气的膨胀能; P O ③ 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 U ④ 气顶气的膨胀能; L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新方法
油气田开发中的设计与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许多工程师都意识到这一点,有没有一种新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对油气田开发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呢?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以帮助技术人员制定更有效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在油气田开发方案评价中,主要考虑三个方面:设计质量、安全性和成本效益。
其中,设计质量是衡量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的关键标准,安全性则涉及井口安全与工程环境安全,而成本效益则表明设计方案的总体经济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升油气田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水平,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综合潜在油气藏开发方案综合评价”。
该方法主要围绕经济分析、安全性与质量进行,旨在帮助技术人员实现目标,并向公司及关联机构提供最可靠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明确目标,确定有效的评价指标,包括技术指标、安全指标以及业务指标;第二步,根据指标进行潜在油气藏开发方案的评价,从技术上分析工程的可行性,以及从经济和安全上分析工程的可行性;第三步,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解决方案,优化方案要素,达到安全、高效、合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该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判断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可行性,还可以有效地评估安全性和技术质量。
此外,该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因项目设计不当而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的风险。
另外,该方法也可以将油气田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使公司获得最大的回报。
以上就是油气田开发方案综合评价的新方法,它兼具技术性能、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可以帮助技术人员有效地制定油气田开发方案。
希望这种新的综合评价方法将有助于技术人员更好地开发油气田,提高效率,实现目标。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

石油工程中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石油工程中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是指用于评估油藏的地质特征、物理性质和相关参数的技术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确定油藏的盈利潜力、采油方案的设计以及油藏开发的可行性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石油工程中常用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进行介绍。
一、地震资料地震资料是进行油藏评价的重要数据来源之一。
通过地震勘探技术,可以获得地下岩层的速度、密度、波阻抗等信息,进而对油藏的性质进行评价。
地震资料中的地震震相、地震异常等反映了地下油藏结构和性质的特征,可用于油藏预测和勘探。
二、测井资料测井是利用测井仪器测量钻井孔内岩石的物理性质和流体状况的一种方法,是油藏评价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通过测井数据,可以对油藏的流体类型、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帮助确定油藏的储存能力和采收率。
三、岩心资料岩心是从钻井过程中回收的地下岩石样品,是对油藏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岩心的物性测试和地质描述,可以获取岩石的孔隙结构、渗流特征、孔喉半径分布等信息,从而评价油藏的储层性质和流体运移规律。
四、地质勘探资料地质勘探资料包括地质地貌、构造地貌、岩石地层和矿石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这些资料对于理解油藏的形成演化过程、确定油藏分布范围和构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勘探资料还包括地震反射地层切片、地层层位图、地层剖面图等综合资料,能够提供更多的地质信息用于油藏评价。
五、油藏工程资料油藏工程资料是指油田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文档,包括油井的钻井参数、油井测试数据、生产数据等。
这些资料可以用于评价油藏的产能、优化开发方案和预测油井的生产表现。
综上所述,石油工程中的油藏评价技术资料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地质勘探资料和油藏工程资料等。
这些资料提供了对油藏地质特征和物理性质的深入了解,是油田开发和油藏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油藏评价过程中,合理利用这些技术资料,可以提高油藏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油田的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成藏评价三要点刘文均;林良彪;钟怡江;陈安清【摘要】油气是地壳中性质相对特殊的物质.长期以来人们用生、储、盖组合作为油气成藏评价的准则,但在生烃层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更为有效地评价储、盖条件或成藏圈闭条件呢?根据油气资源的特性,只有在非均一的地层和过渡性或准稳定的构造条件下才有利于形成油气成藏圈闭.而过渡性的沉积或构造环境以及在多旋回构造形成的叠合盆地中,特别是在叠合盆地中由于多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下,更容易形成非均一的成藏圈闭.在成藏评价中,三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和影响的.其中,由油气资源特性所决定的成藏圈闭的非均一性特点是主导条件,而过渡性的沉积或构造环境以及在多旋回构造形成的叠合盆地中,特别是在叠合盆地中由于多次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下,更容易形成非均一的成藏圈闭,是由主导性所决定的必要条件.%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the materials that have relative special properties in the crust. For a long time, the source-reservoir-cap assemblage has been used as the criterion of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evaluation. However,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hydrocarbon-generating layer exists, how to evaluate reservoir and cap conditions 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 conditions more eff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s, only in the nonuniform strata and under the transitional or quasi-steady tectonic conditions, can the reservoir-forming trap propitiously form. Nonuni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s can easier form in the transitional sedimentary or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formed by multicycle structure, especially above or below theunconformity interface formed by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se three are dependent on and influential each other. Among them, the nonuniform characteristics of a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 determin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are the dominant conditions, and in the transitional sedimentary or tectonic environment and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formed by multicycle structure, especially above or below the unconformity interface formed by multiple tectonic movements in the superimposed basin, a nonuni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rap is easier to form. The latter two points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determined by the leading character.【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3(040)001【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油气成藏评价;非均一条件;过渡带;叠合盆地;不整合面【作者】刘文均;林良彪;钟怡江;陈安清【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35立足国内,加强地壳中油气资源的寻找和开发,是中国当前重要的经济政策之一,其中,油气成藏评价是油气资源寻找的重要环节。
油气是地壳中性质相对特殊的物质,它的密度较小,存在多种物质形态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和迁移,并且受生、储、盖等物质基础及地温场和地应力场的控制。
地壳中油气藏的形成,包括原始有机质的聚集、烃类的生成、成熟、运移和最终保存,都是在沉积盆地一定的构造环境中,经历了一定的时间过程完成的,是有效时间过程和有效空间环境协调配合的产物。
长期以来人们用生、储、盖组合作为油气成藏评价的准则,但在生烃层存在的前提下,如何更有效地评价储、盖条件或成藏圈闭条件呢?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谬误之处,请指正。
1 非均一的沉积和构造环境有利于油气成藏受到非渗透性地层围限的渗透性地层,都是在一定的多向的非均一条件下形成的[1]。
任何均一的水平岩层,尽管具有良好储集性能,也是难于成藏的。
当有遮挡层存在而形成单向非均一条件时,成藏的可能性在实际中仍然很少;只有在特殊环境下形成的多向非均一条件,才有可能形成有利于成藏的有效圈闭(图1)。
这种非均一的条件,包括非均一的地层沉积和非均一的构造条件2个方面,即通常说的地层圈闭和构造圈闭。
一般来说,陆相沉积环境所形图1 非均一成藏概念示意图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nonuniform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cept任何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圈闭环境或类型,即成的地层,多具有非均一性特点,特别是河流-三角洲环境,而湖泊环境所形成的地层相对较均一,因此陆相地层中的油气藏,常形成由岩相控制的非构造型圈闭,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鄂尔多斯盆地下二叠统山西组中的气藏,多属此种类型。
海相地层相对较均一稳定,而一些特别的沉积环境,也可能形成非均一的地层,如障壁岛、碳酸盐礁滩、同沉积断裂控制的台-盆交替、台缘斜坡等,这些岩相环境也是可能形成良好的圈闭,普光大气田就是很好的实例。
不整合面上下、古隆起顶部和边缘,也容易形成具有非均一性的沉积体。
非均一的构造环境,通常是指由造山运动所引起并造成地层中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和不整合,它的意义在于改变均一性的沉积地层或加强非均一性的沉积地层,使之成为更加有利于油气聚集的非均一条件,即形成复合型和构造型圈闭。
当然,在有的条件下也可能使有利的地层条件遭到破坏。
在海相地层中,这类圈闭是最常见的。
四川盆地东部开江隆起上的气田,就是在2期不整合面所夹持的有利的非均一地层中,印支期的隆起褶皱和燕山中期的隔档式褶皱,进一步改善和加强了非均一的圈闭条件;因此,在开江隆起上不大的范围内,上石炭统黄龙组中集中形成了1个大型、3个中型和若干小型天然气田(图2)[2]。
至于所谓成岩圈闭,实质是岩层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通过“水-岩”作用而形成或加强的非均一性地层。
当然,构造对地层条件的改造,也需要在过渡性或准稳定的构造条件下,强烈的构造条件,如中下扬子地区的燕山运动,对于圈闭环境的形成也是弊多利少的。
反之,均一的地层、构造环境,通常表现为地层连续、岩性稳定、均一、构造简单、产状平缓,这样的地区,即使存在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的地层,油气成藏的可能性也是很小的,这也是人们的共识。
2 过渡性的沉积或构造环境有利于油气成藏图2 川东地区燕山期形成的隔档式褶皱中的石炭系大中型气田Fig.2 Large and medium gas fields found in the carboniferous of the ejective fold formingin Himalayan period in East Sichuan(据胡光灿等,1997)[2]1.五百梯气田;2.沙罐坪气田;3.龙门气田;4.高峰场气田;5.大池干气田;6.云和寨气田;7.双家坝气田;8.福成寨气田;9.张家场气田;10.卧龙河气田;11.相国寺气田在自然界中,不同环境或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现象间,常存在过渡性的环境或状态。
在地球历史演化过程中,也普遍存在多种形式的过渡性环境或状态,它们常成为油气成藏的有利地段。
在克拉通盆地的演化过程中,前陆盆地是在挤压环境下,克拉通与造山带间的过渡带;被动大陆边缘则是在伸展环境下,克拉通与大洋盆地间的过渡带:国内外大量事实表明它们都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在沉积环境中,碳酸盐台地边缘和斜坡是一种过渡性的沉积环境,大陆河流与海洋或湖泊间的三角洲环境是另一种过渡性沉积环境,它们也都是有利于成藏的。
四川盆地近年来发现的普光、龙岗大气田,就是分布在东吴运动后扬子北缘的碳酸盐台地边缘的礁滩相中。
著名的分布在四川盆地东缘北北东向的湘黔层控型铅锌-汞矿带,它的形成与出现在早寒武世晚期的生物礁滩和中寒武世早期台缘斜坡相中的古油气藏有关[3]。
详细的研究表明,这些矿床中,不仅存在大量与成矿温度一致的过成熟沥青,金属矿物与脉石矿物中有许多有机包体存在;而且矿床中硫的来源,与同期海水硫酸盐在以甲烷为还原剂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有关,成矿作用所消耗的天然气可达数百亿立方米之多。
在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是过渡性的海陆交互环境的沉积产物,鄂尔多斯的山西组也是海陆交互沉积,它们都是重要的油气层。
过渡带有利于成藏的根本原因,是在这些环境或条件下,容易出现有利于油气成藏的非均一沉积环境或出现有利的构造改造环境。
甚至在中国构造演化的时间轴上,由相对稳定的加里东阶段到相对活动的燕山-喜马拉雅阶段间的在构造上具有过渡特点的海西-印支阶段,就成为中国海相油气藏的主要层段。
在四川、塔里木和鄂尔多斯三大盆地的演化过程中,海西-印支期的构造、沉积演化有如下共同特点(图3),即:(1)这些盆地都是位于古老的陆块或地块上,虽然其演化历史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