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个人所得税知识要点

2019最新个人所得税知识要点

一、个人所得税率表

1、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

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

张三在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5900×10%-210=380元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综合所得金额- 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 - 起征点5000元(外籍4800元)的余额。

2、本表按照新个税法修正案税率推算,仅供参考。

2、年终奖所得

案例说明

1、张三2020年1月份工资8000元,2019年度的年终奖金36000元,当月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800元,那么张三1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工资应纳税所得额= 8000 -800 -5000 = 2200元。

工资应纳个税= 2200 × 3% -0 = 66元。

年终奖金36000元,除以12后,每月平均3000元,对照上述年终奖税率表得到,税率3%,速算扣除数为0,则应纳个税为:

年终奖金应纳税额= 36000 × 3% -0= 1080元。

2、李四2020年1月份工资5000元,2019年度的年终奖金60000元,当月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800元,那么李四1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工资应纳税所得额= 5000 -800 -5000 = -800元,小于0。

年终奖应纳税所得额= 60000 -800 = 59200元。

平均每月收入= 59200 / 12 = 4933,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

年终奖应纳税额= 59200 × 10% -210 = 5710元。

二、常见收入个人所得税

从10月开始,国家为大家“涨”工资了。在同等月薪条件下,扣除的个税会有所减少。从10月1日开始,个税新政的过渡期政策实施,工资薪金所得将先行适用新的减除费用标准和税率表。测算显示,扣除三险一金后月收入在2万元以内的市民,税负至少可以降低50%以上。

经测算,在扣除三险一金之后,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将不再缴税;月收入10000元的,月缴税290元,较之前减少455元,下降了61.1%;月收入15000元的,月缴税790元,较之前减少了1080元,下降了57.8%;月收入20000元的,月缴税1590元,较之前减少1530元,下降了49%;月收入25000元的,月缴税2590元,较之前减少1780元,下降了40.7%;月收入30000元的,月缴税3590元,较之前减少2030元,下降了36.1%;月收入50000元的,月缴税9090元,较之前减少2105元,下降了18.8%;月收入80000元的,月缴税19090元,减少2180元,下降了10.2%;月收入100000元的,月

缴税27590元,减少了2330元,下降了7.8%。

三、个税税目的合并与修改

四、增加专项附加扣除

居民个人的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大病医疗、赡养老人的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五项支出可以在税前予以扣除。实施细则还没公布这五项支出如何在税前扣除等实操问题尚未明确,有待国务院确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五、劳务报酬所得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

所得;

三、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

承租经营所得;

四、劳务报酬所得;

五、稿酬所得;

六、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七、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2019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修正案正式实施,个税改革第二阶段开启。其中,劳务报酬所得,有了非常大的变化。其主要变化在:

1、原劳务报酬税目取消,并入:综合所得

2、原劳务报酬税率取消,按综合所得税率

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税率表附后)

案例

以下,为计算方便,均不考虑专项扣除和专项附加扣除某项劳务报酬,年收入45000

2019年后:

缴纳个税:45000*0.8*3%=1080元

2019年前:

缴纳个税:45000*0.8*30%-2000=5200元某项劳务报酬,年收入100000元

2019年后:

缴纳个税:100000*0.8*10%-2520=5480元2018年

缴纳个税:100000*0.8*40%-7000=25000元某项劳务报酬,一年5000000元

2019年后:

缴纳个税:

5000000*0.8*45%-181920=1618080元2018年:

缴纳个税:5000000*0.8*40%-7000=1593000元

4、结论

1、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只有全年劳务费入接近500万或以上,新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下的税负才会高于旧的。

2、对于大众,劳务收入100000的情况下,税负下降了50%,从原来的年缴25000下降为5480元。

3、可以说,对大众而言,从明年1月开始,劳务费税率大降。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总结 1.税收范围: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 2.纳税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包括自然人、企事业单位、个 体工商户等,其中自然人是最主要的纳税义务人。 3.纳税年限:个人所得税以纳税年度为周期,纳税年度一般与日历年 度一致。 4.税基计算:个人所得税的税基是指个人所得额。个人所得额=收入 额-减除费用-特定扣除项目。其中,收入额包括各类所得的全年累计金额,减除费用是指在个人所得额中可以减去的费用,特定扣除项目是指在个人 所得额中可以扣除的特定项目,比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利息等。 5.税率和税额计算:个人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制,根据个人所得额不同,逐级递增地计算税率,税率分为7档,分别是3%、10%、20%、25%、30%、35%、45%。根据税率和个人所得额计算出税额,税额=个人所得额*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6.税收优惠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发展、鼓励个人购房、创业等,个人 所得税还有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于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有 一定额度的扣除;对于小微企业的创业收入可以减免一定的所得税等。 7.税务申报和纳税期限:个人所得税纳税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 申报并缴纳税款。一般情况下,个人所得税属于年度所得税,需在每年的 3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进行年度汇算清缴。

8.扣缴义务人和代扣代缴:对于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支付工资薪金和给予劳务报酬的,有扣缴义务,需根据规定扣缴个人所得税并及时上缴国家财政。扣缴义务人在扣缴个人所得税后,应向纳税人开具相应的发票或凭证。

2019年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个人所得税 2019年1月1日实施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为了贯彻落实该实施条例,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并发布了《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试行)》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实施新个人所得税法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2018年第56号),个税扣缴申报管理办法和若干征管衔接问题的公告都是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都详细说明了扣缴义务人(指单位)在向居民(职工)支付工资时,如何计算个人所得税以及如何申报的问题,下面我们重点说一下2019 年1月开始的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以及新、旧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的区别。 一、2019年1月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自2019年1月开始单位每月采用累计预扣法计算预扣税款,并按月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 累计预扣法,是指扣缴义务人(单位)在一个纳税年度内预扣预缴税款时,以纳税人(职工)在本单位截至当前月份工资、薪金所得累计收入减除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和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适用个人所

得税预扣率表一,计算累计应预扣预缴税额,再减除累计减免税额和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其余额为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余额为负值时,暂不退税。纳税年度终了后余额仍为负值时,由纳税人(职工)通过办理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税款多退少补。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指每月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指税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专项附加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其中:累计收入,目前我单位需要计征个税的累计收入有工资薪金性收入、稿费、评吸费、讲课费、内审费、考评费等项目。 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职工在本单位工作的月份数计算,我们大部分职工一个年度累计减除费用为6万元,新入职人员和在职转退休人员需要按在我单位工作的月份计算。

个人所得税最新解读2019会计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 1、新《个人所得税法》费用减除基数为()元。 A、3000 B、3500 C、4800 D、5000 【正确答案】D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新《个人所得税法》费用减除基数为5000元。 2、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子女教育扣除的分摊比例为50%或100%,但是已经确定的()年内不得变更。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A 【您的答案】A[正确] 【答案解析】新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子女教育扣除的分摊比例为50%或100%,但是已经确定的1年内不得变更。 3、境内住房贷款利息的个人扣除金额标准为()元。 A、500元 B、1000元 C、1100元 D、1200元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境内住房贷款利息的个人扣除金额标准为1000元。 4、李某和其妻子钱某婚后购买了一套住房,属于首套住房贷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某和钱某均可以扣除住房贷款利息 B、李某和钱某每月均可扣除的额度是1000元

C、李某和钱某可以由其中一人扣除,每月扣除额度是1000元 D、李某、钱某所购买住房如果在北上广深等城市,扣除的标准要高于1000元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个税专项扣除中的首套房贷款夫妻共同可扣除额度为每月1000元。 5、子女教育个税扣除的范围为子女年满()周岁直至博士研究生毕业(全日制)。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子女教育个税扣除的范围为子女年满3周岁直至博士研究生毕业(全日制)。 6、纳税人在取得证书当年可享受个税专项扣除()元。 A、3000 B、3600 C、4000 D、4500 【正确答案】B 【您的答案】A 【答案解析】纳税人在取得证书当年可享受个税专项扣除3600元。 7、大病医疗的个税专项扣除金额标准为个人负担超过15000元至()元部分的医药费支出。 A、60000 B、70000 C、80000 D、100000 【正确答案】C 【您的答案】A

个人所得税知识要点

2019最新个人所得税知识要点 一、个人所得税率表 1、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新个税法规定: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起征点确定为每月5000元.. 1.应缴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费用减除额

2.应纳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例 张三在2018年10月份税前工资12000元;需要缴纳各项社会保险金1100元; 适用5000元新的费用标准和新的税率表: 应纳所得额=税前工资收入金额-五险一金个人缴纳部分-起征点5000元 =12000-1100-5000=5900元 找税率及速算扣除数:参照上面的工资税率表不含税部分;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则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10.. 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5900×10%-210=380元 说明: 1、本表含税级距中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综合所得金额-各项社会保险金五险一金-起征点5000元外籍4800元的余额.. 2、本表按照新个税法修正案税率推算;仅供参考.. 2、年终奖所得

案例说明 1、张三2020年1月份工资8000元;2019年度的年终奖金36000元;当月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800元;那么张三1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工资应纳税所得额=8000-800-5000=2200元.. 工资应纳个税=2200×3%-0=66元.. 年终奖金36000元;除以12后;每月平均3000元;对照上述年终奖税率表得到;税率3%;速算扣除数为0;则应纳个税为: 年终奖金应纳税额=36000×3%-0=1080元.. 2、李四2020年1月份工资5000元;2019年度的年终奖金60000元;当月需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800元;那么李四1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工资应纳税所得额=5000-800-5000=-800元;小于0.. 年终奖应纳税所得额=60000-800=59200元.. 平均每月收入=59200/12=4933;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 年终奖应纳税额=59200×10%-210=5710元.. 二、常见收入个人所得税

2019个人所得税新标准

2019个人所得税新标准 1、免征额的变化 2019年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从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这意味着月工资在5000元及以下的人都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 2、居民个人的预扣预缴方法 《公告》明确了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日常采取累计预扣法进行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个人所得税,采取基本平移现行规定的做法预扣预缴;非居民个人则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并扣缴个人所得税。同时,因综合所得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额与居民个人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存在一定差异,《公告》同时明确居民个人预缴税额与年度应纳税额之间的差额,年度终了后可通过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申报,税款多退少补。 3、非居民个人的扣缴方法 《公告》明确,扣缴义务人向非居民个人支付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时,个人所得税按以下方法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 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其中,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减按百分之七十计算。 二、个人所得税税率

个人所得税根据不同的征税项目,分别规定了三种不同的税率: 1.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按月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征税。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对企事业单位适用5级超额累进税率。 3.比例税率。 减税向中低收入倾斜。新个税法规定,历经此次修法,个税的部分税率级 距进一步优化调整,扩大3%、10%、20%三档低税率的级距,缩小25%税率的级距,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不变。 三、个人所得税纳税范围 1、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 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 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 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包括四个方面: (一)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开业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城乡个体工商户,从事 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 行业的生产、经营取得的所得。 (二)个人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营业执照,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 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

2019年起,劳务报酬所得个税计算方式大变

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https://www.360docs.net/doc/0e19498820.html, 2019年起,劳务报酬所得个税计算方式大变 各位会计人注意了!新个税法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最新起征点和税率。而最近最受大家关注的劳务报酬,劳动报酬个税问题你了解多少?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变化。 新个税法重点一览: 2018年10月1日起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将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月5000元,并按新的税率表计算纳税,不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2019年1月1日起,将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三项所得与工资薪金合并起来计算纳税,并实行专项附加扣除。 那么,哪些日常收入属于劳务报酬呢?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新闻、广播、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纪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其他劳务取得的所得。

云帐房致力于智能财税软件系统、精准获客商机、营销转化赋能服务https://www.360docs.net/doc/0e19498820.html, 劳务报酬所得个税怎么算?1月1日后计算方式完全变了! 举个例子: 小明帮着一家公司翻译外文,取得了12万元的劳务报酬,小明想知道这笔劳务所得如何计缴个人所得税呢? 2018年的计算方式:个税=(12-12×20%)×40%-7000=3.14万元 提醒: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然后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但是对劳务报酬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适用以下税率表:

2019年个人所得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明白纸

个人所得税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明白纸 (一)子女教育:享受条件:1、子女年满3周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不论是不是在幼儿园学习。2、子女 正在接受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3、子女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包括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 享受方式:1、每个子女,每月扣除1000元,有多个符合条件的,每个子女均可享受。2、父母分别扣除500元,或一方扣除1000元,但需要注意的是,确定方式后,一个纳税年度(自然年)内不能变更。 注意事项:1、子女在境内、境外接受教育,接受公办、民办教育,都可以享受此项扣除。2、寒暑假,休学期间(保留学籍)可以扣除。3、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4、法定监护人不是受教育子女父母的,比照上述原则扣除。 留存资料:境内接受教育:不需要特别留存资料;子女接受境外教育的需留存境外学校录取通知书和留学签证等相关资料。 (二)继续教育:享受条件:1、学位(学历)教育,比如专科人员在就业时,一边工作一边考取本科学位。2、 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是指在就业的时候考取相关职业证书。 享受方式:1、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结束的当月,每月扣除400元,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最多扣除48个月。2、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每年扣除3600元,在取得证书的当年扣除。 注意事项:1.如果纳税人已经就业,并且正在接受本科及以下学历继续教育,可以选择由其父母按照子女教育扣除(每月可以扣除1000元),也可以选择由本人按照继续教育扣除(每月扣除400元)。2.需要提醒的是,专扣政策从2019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证书应当为2019年后取得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例如考过了经济师,颁发证书必须是2019年及以后才能享受该政策。 留存资料:纳税人接受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应当留存相关证书等资料。 (三)大病医疗:享受条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 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由纳税人在办理年度汇算清缴时,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享受方式:每年80000元标准限额,按照相关票据扣除。 注意事项:1、大病医疗支出按照年度在次年汇算清缴时候扣除。2、纳税人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本人或其配偶一方扣除。3、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可以选择由其父母一方扣除。4、纳税人及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发生的医药费用支出,按规定分别计算扣除额。 留存资料:医药服务收费记录和医保报销相关票据原件(或复印件)。 (四)住房贷款利息:享受条件:本人或者配偶,在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做贷款时,为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归纳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归纳 税收是国家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个人所得税作为常见的一种税收类型,对个人所得进行征税。个人所得税是一项复杂的税种,不同的个人所得有不同的税率和征税方式。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知识点对于个人申报纳税以及税务规划都非常重要。本文将对个人所得税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一、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各类收入,按照法定税率征税或者减除费用后征税的一种税种。个人所得税可以分为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多个类别。根据不同的收入类型,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方式也有所不同。 二、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针对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常见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 首先,确定工资薪金所得的计税期间和计税依据。 2. 根据政府制定的税率表,确定适用的税率。 3.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扣除数额,可以减免应纳税额。 4. 通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对应的税率,计算出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具体税法规定进行计算,非常适用 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所得税计算。 三、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税征税方式 除了工资薪金所得,其他所得也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征税方式各 有不同,具体如下: 1. 劳务报酬所得: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劳务报酬所得税率表, 按照应纳税额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2. 稿酬所得:针对取得稿酬所得的个人,按照不同的收入金额和税 率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3. 财产转让所得: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财产转让所得计算方式,计算个人所得税。 4.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式根据税法规定的利息 股息红利所得税率进行计算。 以上这些税收形式都属于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畴,个人在取得这些 收入时都需要进行缴税。 四、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和申报流程 个人所得税是个人的纳税义务,个人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进行申报和缴纳税款。具体的申报流程包括: 1. 确定纳税人的纳税身份,确定税务登记。 2. 申报个人所得税,填写个人所得税申报表。

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个税有关个人所得税扣除的问题及专项附加扣除常见问题详解

201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个税有关个人所得税扣除的问题 及专项附加扣除常见问题详解 1.享受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是否需要提供证明资料? 为了让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更好地落实,方便纳税人享受,实行“申报信息即可享受,部门协作事后核验,严重失信联合惩戒”的征管方式。 因此,纳税人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只需填报相关信息给单位或税务机关;相关资料,既不用提供给扣缴单位,也不用给税务机关,自己留存备查就可以了。如果税务部门事后核验时,发现您填报的信息与相关部门信息核对不上,会找您核对,这时需要您出示相关的资料,也希望大家能够支持和配合。 2.什么时点开始可以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各项扣除的享受的时间是怎么规定的?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0号)第三条规定,不同扣除项目,可以扣除的计算时间分别为: 子女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为子女年满3周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在学历教育阶段,为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入学

的当月至全日制学历教育结束的当月。 继续教育。学历(学位)继续教育,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入学的当月至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结束的当月,同一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为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 以上两项教育类专项附加扣除,相关学历教育和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期间,包含因病或其他非主观原因休学但学籍继续保留的休学期间,以及施教机构按规定组织实施的寒暑假等假期。 大病医疗。为医疗保障信息系统记录的医药费用实际支出的当年。 住房贷款利息。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自2019年1月起享受扣除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 住房租金。为租赁合同(协议)约定的房屋租赁期开始的当月至租赁期结束的当月。提前终止合同(协议)的,以实际租赁期限为准。 赡养老人。为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止的年末。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新个税法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因此,对于新税法施行前已经发生的符合条件的专项附加扣除,可从2019年1月1日起发放工资薪金的当月开始享受。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一、关于新个税法的计算方式和预扣预缴税率表如下, 1.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累计收入-累计免税收入-累计减除费用-累计专项扣除-累计依法确定的其它扣除,其中:累计减除费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纳税人当年截止至本月在本单位的任职受雇月份数计算。 2.个人所得税累计预扣计算公式: 本期应预扣预缴税额=(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累计减免税额-累计已预扣预缴税额。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表一 3.个人所得综合所得第一次汇算清缴将于2020年3月份开始,相关政策未出台。

例1:如老员工2019年3月向单位首次报送其正在上幼儿园的4岁女儿相关信息。则当月3月份该员工可在本单位发工资时扣除子女教育支出3000元(1000元/月×3个月)。 例2:如果该员工女儿在2019年3月份刚满3周岁,则可以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仅为1000元(1000元/月×1个月)。 例3:如某员工2019年3月新入职本单位开始领工资,其5月份才首次向单位报送正在上幼儿园的4岁儿女相关信息。则当5月份该员工可在本单位发工资时扣除的子女教育支出金额为3000元(1000元/月×3个月)。 例4:某职员2015年入职,2019年每月应发工资均为10000元,每月减除费用5000元,“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为1500元,从1月起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件扣除1000元,没有减免收额等情况,以前三个月为例,应当按照以下方法计算预扣预缴税额 1月份:(10000-5000-1500-1000)×3%=75元; 2月份:(10000×2-5000×2-1500×2-1000×2)×3%=75元; 3月份:(10000×3-5000×3-1500×3-1000×3)×3%=75元; 进一步计算可知,该纳税人全年累计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为30000元,直使用3%的税率,因此个月应预扣预缴的税款相同。

2019新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解读后之思考

2019新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解读后之思考 2019年新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的出台,为全国广大纳税人带来了许多新变化。这些变化涉及税率调整、起征点提高、专项附加扣除等多个方面,对于纳税人来说意义重大。本 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并从个人角度出发,探讨对这些改革的思考和感受。 2019年新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调整了税率结构。这一调整使得纳税人的个税负担更加合理化。在新政策下,收入低于5000元的人员,税率减少至3%,这对于低收入者来说 无疑是一种福利,能够有效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而对于高收入者来说,税率也有所上调,闭合了原来的递进式结构。这种调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可以更好地体现出个人所得税的纳 税人负担的公平性,让每个人都能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新政策提高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在此之前,个税起征点一直维持在3500元,而在新政策下,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这意味着相对较 低收入者可以免征个税,这对于这部分人群来说是一种利好消息。原先需要交纳的税金可 以用来改善其生活状况,促进经济活跃。 而在新政策中,还加入了专项附加扣除机制。这一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个人 所得税纳税人的负担,尤其是对一些特殊群体,如子女教育、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可 以通过专项附加扣除来减免相应的税金。这对于这些特殊群体来说也是一种社会保障,能 够更好地满足其实际需求。 虽然新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带来了很多利好,但也有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引起我们 的思考。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认真考虑到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尽管政 策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低收入者的负担,但高收入者的税负也有所增加,这可能会对他们的 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政府也需要思考如何可以通过其他税收政策,来补 偿个人所得税改革带来的减税。 新政策下的扣除标准与实际情况是否完全契合也需要进一步调研。在之前的税收政策中,对于子女教育、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较低,不能完全满足这部分 人的实际需求。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具体情况,对这些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做出更 加合理与灵活的调整,使得更多的人受益。 对于纳税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理解并合理运用这些新的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许多人可能因为对新政策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不够了解,导致错失 了减税的机会。需要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向纳税人普及宣传,在纳税人群体中建立正确的税 收理念,让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这些政策带来的实际利益。 2019年新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政策对于全国纳税人来说都是一次有益的改革。它使得个税负担更加合理化、提高了起征点、加入了专项附加扣除等多项措施,为纳税人带来了实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总结5篇

个人所得税知识点总结5篇 第1篇示例: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收入征收的一种税种,是国家的重要税收收入来源之一。了解个人所得税的知识对于每个纳税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不仅可以避免因不了解税法而导致的违法行为,还可以合理规划自己的财务,最大限度地减少税负。以下是个人所得税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稿酬所得、经营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等各种形式的收入。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取得的各项所得都应当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收入 在个人所得税法中,也规定了一些收入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比如军人的军衔津贴、抚恤金、退役军人的优待金等。还有一些特定的收入,如奖学金、助学金等也可以享受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但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和限额。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起征点 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7个等级,分别是3%、10%、20%、25%、30%、35%和45%。起征点指的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起

点,超过起征点的收入就需要缴纳相应的个人所得税。目前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向税务机关主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按照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的行为。一般来说,工薪所得的纳税人是由所在单位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而对于一些其他类型的所得,如稿酬所得、经营所得等,则需要纳税人自行向税务机关进行申报并缴纳税款。 个人所得税的减免和优惠政策 为了鼓励公民参与公益事业、教育、医疗、购房等方面的支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法律体系中设有许多减免和优惠政策。对于购房贷款利息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等均可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税前扣除,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负担。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征管 税收征管是指国家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和服务。在个人所得税征收过程中,税务机关会进行申报审核、征收管理、风险防范等工作,保障个人所得税的合法征收。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

2019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2019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根据新修订的个税法,今后计算个税应纳税所得额,在5000元基本减除费用扣除和“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外,还可享受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以及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税法授权国务院制定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六大专项附加是“哪六项”? 1. 子女教育:每年定额扣除1.2万元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子女每年1.2万元(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其中,学前教育为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学历教育覆盖小学到博士研究生。 2. 继续教育:每年定额扣除3600元或4800元 纳税人接受学历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教育期间按照每年4800元(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年度,按照每年3600元定额扣除。 3. 大病医疗:超过1.5万元的部分每年限额8万元据实扣除 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社会医疗保险管理信息系统记录的由个人负担超过1.5万元的医药费用支出部分,为大病医疗支出,可以按照每年8万元标准限额据实扣除。

4. 首套房贷款利息:每年按1.2万元标准定额扣除 纳税人本人或配偶使用商业银行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其配偶购买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在偿还贷款期间,可以按照每年12000元标准定额扣除。经夫妻双方约定,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扣除。 5. 住房租金:最高每月定额扣除1200元 纳税人本人及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没有住房,而在主要工作城市租赁住房发生的租金支出,可按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承租的住房位于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年1.8万元(每月1500元);除上述城市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年1.32万元(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小于100万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年9600元(每月800元)。 6. 赡养老人:每月按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纳税人赡养60岁(含)以上父母以及其他法定赡养人的赡养支出,可按以下标准定额扣除: 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年2.4万元(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应当与其兄弟姐妹分摊每年2.4万元的扣除额度。 按照暂行办法规定,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将随着教育、住房、医疗等民生支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很多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间还有房贷,他们可以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不

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

个人所得税基础知识 个人所得税是指个人按照法定税率和税基缴纳的一种财产所得税, 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基础知识对于每 个纳税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 计税对象、计税方法等内容,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 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的一种征税方式,它是按照个人的收入额 和法定的税率来计算征收的。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个人所得:个人所得指的是个人在一定期间内取得的全部收入, 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等。 2. 纳税义务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 内有居住地、户籍地或者实际所得所在地的个人。 3. 计税期限:计税期限是指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时间段,按照月、季、年来划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期限为年度,即每年1月1日至12 月31日。 4. 税率及起征点:个人所得税的税率是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比率, 按照分档计税的方式来确定。我国目前规定有7个不同的税率档次, 分别是3%、10%、20%、25%、30%、35%和45%。起征点则是规定个

人所得税征收的最低收入标准,超过起征点的部分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二、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对象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对象是指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具体对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对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居民个人:境内的居民个人指的是在中国大陆境内有住所、工作单位或者其他固定生活场所,以及居民身份的个人。 2. 中国境外的居民个人:境外的居民个人是指没有在中国境内具有住所,但是在中国境内从事有偿劳动、经营或者处置财产所取得的所得。 3. 非居民个人:非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没有住所,也不在中国境内从事有偿劳动、经营或者处置财产所取得的所得。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是根据个人所得的性质和金额,结合税法的规定来计算纳税额。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主要有综合与分类两种方式: 1. 综合计算法:综合计算法是按照个人所得的总额来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方法。在综合计算法下,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逐级累进,即所得额越高,适用的税率也越高。

2019年个人所得税标准

2019年个人所得税标准 2019年个人所得税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收入进行征税。个人所得税是一种直接税,是指个人从各种来源取得的经济收入,按照国家规定的税率和扣除标准计算应纳税额,并由纳税人自行申报和缴纳的一种税收。 首先,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包括中国境内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中国境内 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但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非居民个人是指在中国境内无住所或者在中国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 其次,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承租经营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等。不同类型的所得按照不同的税率和扣除标准计算个人所得税。 2019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分为7个级别,分别是3%、10%、20%、25%、30%、35%和45%。其中,3%的税率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500元的纳税人;10%的税率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20%的税率适用于月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5%的税率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超 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30%的税率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5%的税率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45%的税率适用于月应纳税所得额超过80000元的部分。 此外,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每月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00元的纳税人,按 月计算。对于年终奖等一次性收入,可以采取以平均税率计算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加计扣除的方式计算。 综上所述,2019年个人所得税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对个人所得税纳税人的收入进行征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对象包括中国境内居民个人和非居

2019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2019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二、“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 本级速算扣除额二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计算: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 =12000* (20%-10% +210=1410.00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25000* (25%-20% +1410=2660.00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5000* (30%-25% +2660=4410.00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55000* (35%-30% +4410=7160.00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3000*(10%-3% +0=210.00

+7160=15160.00 超过80000元的本级速算扣除额=80000*(45%-35%

三、2018年10月1日调整后的个税EXCEL公式: =ROUND(MAX((A1-B1-C1-5000)*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个税EXCEI公式分解说明: 1、1%*{3,10,20,25,30,35,45} 这部分为“税率”,分别为:3% 10% 20% 25% 30% 35% 45% 2、{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 这部分为“速算扣除数”,分别为: 0 ,210,1410,2660,4410,7160,15160 3、取最大值函数(MAX : MAX((A1-B1-C1-5000)* 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 这一部分是个人工资薪金收入减去“五险一金(B1)”、“专项附加扣除数(C1)”及“起征点” 后分别乘以7个税率,再减去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将最后得到的七个数据取最大值。 A1 :“个人工资薪金收入”。 B1: “五险一金”个人承担部分。 C1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 租金、赡养老人等支出,具体范围、标准和实施步骤由国务院确定,自2019年1月1 日开始实施。注:目前暂设为0。 4、最外层的函数:四舍五入保留2位小数。 =ROUND(MAX((A1-B1-C1-5000) *1%*{3,10,20,25,30,35,45}-{0,210,1410,2660,4410,7160,15160},0),2) 是 将前面得到的最大值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角、分),即分以下的数值四舍五入。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9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国令第70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707号 现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 总理李克强 2018年12月1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 (1994年1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42号发布根据2005年12月1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 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08年 2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 施条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根据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决定》第 三次修订2018年12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07号第四次修订)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个人所得税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个人所得税法所称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是指因户籍、家庭、经济利

益关系而在中国境内习惯性居住;所称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分别是指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和来源于中国境外的所得。 第三条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下列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均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一)因任职、受雇、履约等在中国境内提供劳务取得的所得; (二)将财产出租给承租人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三)许可各种特许权在中国境内使用而取得的所得; (四)转让中国境内的不动产等财产或者在中国境内转让其他财产取得的所得; (五)从中国境内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以及居民个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第四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连续不满六年的,经向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其来源于中国境外且由境外单位或者个人支付的所得,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任一年度中有一次离境超过30天的,其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年度的连续年限重新起算。 第五条在中国境内无住所的个人,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不超过90天的,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由境外雇主支付并且不由该雇主在中国境内的机构、场所负担的部分,免予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六条个人所得税法规定的各项个人所得的范围: (一)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劳务取得的所得,包括从事设计、装潢、安装、制图、化验、测试、医疗、法律、会计、咨询、讲学、翻译、审稿、书画、雕刻、影视、录音、录像、演出、表演、广告、展览、技术服务、介绍服务、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