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范文一)在近期,我看了一本书《中国留守儿童日记》,看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和他们相比,我就是一个幸福的小公主,爸爸和妈妈日日陪伴在我身边,我从来体会不到什么叫做孤独和寂寞。
留守儿童,这些站在穷山之顶、恶水之上的孩子们,用稚嫩甚至娇弱的身躯撑起了一片天地,还有他们要孤独的成长。
又爱又累,他们依然微笑,又爱又痛,他们只能流泪。
当我读完这本书,感觉他们好可怜……在他们的日记里,我看到了他们渴望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能长一点,还有平时生活的艰苦。
父母不在家,他们要做好多事:做饭、照顾爷爷、奶奶、照顾弟弟妹妹、种菜……这些都是我们在城市里、父母在身边的孩子很难做到的。
看到了他们写的日记中会加一些他们画的画,其中有一副这样的画:妈妈在厨房做饭,爸爸在客厅看报纸,我和妹妹在书房做作业。
后面她自己也加了一段话:我希望天天和父母在一起,哪怕再苦再累。
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觉得父母唠叨,离开了父母,好想念父母的唠叨。
我想回到从前,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珍惜在他们身边的每一秒。
家是我温暖的棉被。
家是什么呢?是住所?不是,家是亲情的所在……在他们心里,他们好想和父母在一起,而我们一个个的想挣脱父母……我感慨于留守儿童的坚强,他们在日记中的那些长吁短叹,某些人可能认为那代表他们不够坚强,但是,如果把别人放到那种残酷的现实中,某些认为他们不够坚强的人恐怕就不是叹气,一定是惨叫,一定是活不下去了……2016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范文二)读完了《中国留守儿童日记》一书,掩卷而思,觉得既沉重又欣慰。
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孩子们大多送走了自己去远方打工的父母,独自或者是在爷爷奶奶叔伯亲戚的扶持下照顾家中的田地,牲畜。
2009年秋天,贵州大旱,饮水都成问题,孩子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他们坦然接受,偶尔抱怨,但是依然热爱自己的生活。
看书中的案例,让人很心酸!26个留守的孩子,平均年龄9岁,220篇日记,21幅象征梦想的画,21个发自心底的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
留守儿童心得感想(通用5篇)

留守儿童心得感想(通用5篇)留守儿童心得感想篇1参加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快两年了,这么长时光以来,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还是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在活动期间一共带过两个孩子,两个都是跟父亲一齐生活的单亲家庭的女孩,她们是孩子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我觉得我们就应给予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关爱。
他们这个年龄是比较敏感的年纪,自尊心又个性强,因此我们就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透过我的工作,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一、要有爱心、耐心对留守儿童来说,他们更缺少爱,更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社会的关注。
因此,我们作为代理家长要努力从生活上、学习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从小事上细节上多关心他们。
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变化,及时沟通。
除此之外,在结对子时应尽量让男生与男孩子、女生与孩子结对,这样他们之间可能共同话题要多些,方便了解孩子。
我带的女孩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亲戚住在一齐,她有时就会跟我耍小性子,我觉得应给予她更多的关心,包容她,而不是因此而疏远她。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外出务工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孩子感情上得不到交流,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和帮忙,,缺少父母的温暖和教育,这对学生心理产生极大影响。
留守儿童一般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
另一部分学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养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等不良行为,这样的学生往往自私、孤僻、暴躁、蛮横。
针对这一特点,我觉得我们就应多跟他们交流,给他们传递一些健康用心的思想,引导他们合理用钱,让他们养成节俭的生活习惯,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感到父母出去不是不爱他们,而是为了使他们生活更好。
学校也要多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不要花太多时光在网吧里。
另外,开展心理质询活动,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
帮他们少走弯路。
鼓励、组织留守儿童们多参加业余活动,以填补父母不在身边的空虚。
留守儿童观后感

留守儿童观后感引言《留守儿童观后感》是一部纪录片,深入探讨了在中国农村地区被称为留守儿童的一群特殊儿童群体的生活和成长状况。
观看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受触动,对留守儿童的困境和挑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该纪录片进行分析和观后感的表达。
留守儿童的现实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而他们则留在农村家中由亲戚或外祖父母照顾的儿童。
这是中国农村地区常见的一种现象。
这部纪录片通过访谈、记录、跟踪等手段,真实地呈现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
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这些儿童生活在简陋的农村房屋中,没有成年人的照料和关爱。
他们缺乏亲人的陪伴,没有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他们面临着孤独、父母缺席、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资源匮乏等一系列困境。
留守儿童的心理困境纪录片中,我们看到这些留守儿童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表现出了各种心理问题。
他们经历着父母的缺失和周围环境的限制。
他们渴望被关心、被照顾、被爱护,但却无法得到充分的满足。
这些儿童中的一些人表现出了明显的孤独感和情感上的缺失。
他们无法与父母交流,无法得到他们的关爱和安慰。
他们在学校和社交圈子中的适应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长期的孤独感可能会导致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打击。
教育资源的不足纪录片中,我们还看到了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很多留守儿童所在的学校条件较差,教育资源匮乏。
这使得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受到限制。
他们无法接触到良好的教育资源,缺乏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
这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关注和帮助纪录片通过展示留守儿童的困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也纷纷行动起来,采取措施帮助留守儿童改善生活和学习条件。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计划,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改善学校条件。
社会组织也积极参与到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中。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消除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留守孩子观后感

留守孩子观后感最近,我在观看一部名为《留守儿童》的纪录片后,深感震撼和思考。
这部纪录片以真实的镜头展现了中国众多留守儿童的生活,让我对他们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等原因,长期独自生活在家中的孩子。
他们与城市中的孩子相比,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导致身心发展上存在巨大的问题。
首先,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无法获得父母亲情的呵护和关怀。
在影片中,有一位小男孩总是以焦急的眼神等待父母的归来,但他们却总是不停地打电话回家,以工作为借口,无法回家陪伴孩子。
这种长期的分离使孩子们更加渴望和需要家庭温暖,但他们无法得到满足。
其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非常严重。
一方面,他们无法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只能依赖于农村落后的学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低下。
另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留守儿童往往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会选择放弃,甚至有些孩子因为缺乏期望而自暴自弃。
此外,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安全问题。
在纪录片中,有关各类意外事件的报道屡见不鲜。
由于缺乏监护人的照料,他们容易受到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
而无力保护自己的他们则更容易成为犯罪的受害者。
对我来说,这部纪录片的观看是一次重要的触动,强烈引起我对社会教育的关注。
我被留守儿童们坚韧的生命力所打动。
他们在艰难的环境下努力生活和学习,有些人甚至成功进入了大学,闯过了无数道坎。
他们的毅力和努力是值得赞赏的。
为了改善留守儿童的处境,我认为有必要从多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需要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支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善学校设施,以便给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推行教育扶贫政策,鼓励城市的教师资源来农村支教,并提高留守儿童的归乡补课机会。
此外,社会各界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与帮助。
托庇机构和志愿者社会团体可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援助,帮助他们建立亲子关系,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
留守小孩观后感450字

留守小孩观后感450字《留守小孩》是导演曾益华执导的一部纪录片,该片以纪实的手法展现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探讨了他们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观看这部纪录片给我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影片开篇,画面就展现出了中国农村的贫困景象。
片中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期独自生活,他们需要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承担成人的责任。
影片通过访谈和记录,展示了他们每天的生活状态和所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我被他们早熟的面孔所震撼,他们的肩上背负着成年人的负担,而他们本应该是应该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年纪。
在纪录片中,我了解到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困境,更包括心理健康的挑战。
他们孤独无助,缺乏安全感,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久而久之,他们会感到孤独寂寞,缺乏归属感。
在影片中,我看到一些留守儿童表达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希望得到更多的陪伴和关心。
这让我深感心痛,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另外,纪录片也展示了一些留守儿童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接受较好的教育的问题。
他们的学习环境简陋,缺乏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
这使得他们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每天的学习时间也被生活琐事所占据。
观看这些画面,我感到无比的心酸。
好的教育是每个孩子成长的基石,而这些留守儿童因为贫困而失去了应有的学习机会,这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纪录片的最后,我看到了一些中国的志愿者们用尽所能帮助这些留守儿童。
他们提供教育资助、情感关怀和心理辅导,为这些孩子们带来了希望和温暖。
这让我深深地感动和敬佩。
他们的付出既是对社会的回馈,也是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投资。
看到这些正能量,我为他们点赞,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关怀留守儿童的行动中来。
通过观看《留守小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他们在生活中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和挑战。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有责任关注他们的状况,尽我们所能去帮助他们。
我相信,只有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他们才能够有更好的未来,追求自己的梦想。
留守儿童读后感

《留守儿童》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影片,通过讲述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农村家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在观影后,我深感影片给予人们的反思和启示。
首先,影片展现了留守儿童面临的孤独和心灵的困扰。
远离父母,他们在家乡成长,却无法享受到父母关爱和陪伴。
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家庭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温暖梦想,而心灵的孤独在影片中得到了深刻的表达。
其次,影片也反映了留守儿童的顽强和坚韧。
尽管面临着生活的压力和种种困难,这些儿童在逆境中咬紧牙关,努力追求梦想。
他们通过努力学习,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顽强的精神让人动容。
影片中还呈现了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与呼吁。
在故事发展中,社会各界逐渐关注到这个群体的困境,积极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行动中,这种呼吁社会关爱的情节引发了我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综合而言,《留守儿童》通过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让人深感社会应该更多地关注这一特殊群体,为他们提供更多关爱和支持。
影片不仅在情感上触动了我,更让我思考社会责任感和如何为这些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这部影片不仅是一次深刻的观影体验,更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刻反思。
在山的那边住着一群精灵——读杨元松《中国留守儿童日记》有感

了他 们 的 生 活 。 并 且 我 看 到 记 者
与 留 守 儿 童 之 间 的 对 话 是 尴 尬
的 、 不 流 畅 的 。 因 此 , 电视 机
生 活 在 生 存 面 前 永 远 都 是 次 要
状 态 的 影 像 ,询 问他 们 关于 生 活
窘 迫 的 现 状 ,提 到 远 方 的 父母 而
每 篇 日记 字 数 不 多 , 但 字
字 含 泪 带 血 ,那 是 一 个 个 稚 嫩
的 心 灵 被 残 酷 的 生 活 粗 暴 磨
引 起 的 哭 泣 ,这 些 都 是 为 了引起
社 会 的 关 注 , 让 人 们 意 识 到 当代
为孩 子 的遭 遇 落 泪 ,而 我 阅 读 留
守 儿童 的 日记 , 感 受 到 了别 样 的
童 年 生活 。
简直 就 是 他 们 生 活 的 重 要 组 成
人 。 这 也 是 我 们 应 该 高度 重视 留守
儿童 问题 的 另 一 个 原 因。 留 守 儿童 的童 年 缺 少应 有 的 欢
的 生活 ,分 享 了他 们 的 心 事 , 并 为 他 们 的 梦 想 祈 祷 , 为我 们 的这 些远
方 的 小 朋友 祈 祷 , 为这 些 小 朋友 所 深 爱 的 父母 祈 祷 。
社 会 还 有 这 样 一 个 群 体 ,这 些年 幼 的生 命 需要 关 爱和 保 护 。
但 是 , 毫 无疑 问 ,镜 头 打 扰
部 分 ; 也 曾 用 稚 拙 的 笔触 在 日
记 本 上 描 绘 生 活 的 切 片 , 那 些
【读后感】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读后感】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生命因知足而幸福现今我们的衣食住行,样样不用烦恼;父母天天把我们当做掌上明珠一样看待,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幸福日子。
然而在偏远贫困的乡村当中,却有着一种不一样的日子。
贫困山村中的孩子很稚嫩,但无不向往着外面大山的美好世界。
他们只渴望能上得起学,吃得起饭,享受有一家和睦的生活……在这儿,不能存有霓虹的闪亮,只有昏黄的灯泡一闪一暗,在这儿,不能存有华丽的高楼,只可以存有破烂不堪的茅草屋竹枪堕堕;在这儿,不能存有母亲暖暖的话语,只可以存有不远处大黄狗还珠格格的吠叫……这本书讲述了26个留守儿童的困苦生活,他们们平均年龄只有9岁,但却要担起很重的家庭劳务,220篇日记,虽然文采一般,算不上什么优秀作文,但在每一篇日记的背后,都隐藏着一颗柔软而脆弱的心,21幅用劣质水彩笔画出的梦想图,21个发自内心的单纯愿望,12封写给爸爸妈妈的信,全国5800万留守儿童的生活写照。
这里的生活就是困苦的、就是艰难的。
他们过早地分担起本不想这个时候分担的责任,每天诚勤奋勉地处事,但却像是山上的草和树一样,自由自在却有著被忘却的辛酸,源自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都就是那么荒凉。
城里的孩子都就是幸福快乐的花样年华,而这些戍守儿童却是飘萍通常的草样年华。
亲情对我们来说,就是很难获得的,而亲情对那些戍守儿童来说却是一种奢侈品。
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非常落后。
我们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然而这句话用在留守儿童身上却是空话。
他们缺乏全方位的监督,再加上思念父母,还有家里的劳务繁忙,以至于对学习缺乏自制力、上进心和自觉性。
在一些条件不好的地方,父母对孩子就是倍快乐大加,可以说道就是不含在嘴里害怕化后了,放到手里害怕晒太阳了的心理。
但这些戍守儿童不大就没父母的疼爱,反而必须搞父母该搞的事;当树上第一片枯叶落时,父母们便千叮咛万嘱咐地给孩子们迎衣加裤。
刚存有雪花放假,孩子们便个个变成了“大企鹅”,而戍守儿童没温暖的衣服,也没父母的爱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1
如今的我们不愁吃穿,天天有父母的陪伴,过着安逸幸福的生活。
但是在社会的另一端有一群孩子们,他们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他们渴望吃一顿丰盛的午餐,他们的愿望也许只是天天有父母的陪伴。
他们就是留守儿童。
虽然,电视上天天播放留守儿童的生活,可是我对他们的了解依然不深。
但是,自从我看了《中国留守儿童的日记》后,才知道了他们的'心声。
初次翻开书,封面上赫然印着4个孩子的笑容。
翻开第二页浏览,我发现这本书记录了二十几个孩子的生活和心愿。
书上的图片令人难忘,一封封孩子们的书信,使人感触很深。
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震撼。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女孩回想起自己十岁生日时觉得很开心。
她讲述到那一天她的生日礼物是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和几个苹果。
她觉得很满足了。
我很疑惑,没想到这么一个小愿望就能够让她笑得合不拢嘴了。
比起这个女孩,我觉得自己幸福多了。
再把目光转向右边的插图。
这几幅图都描绘了这个女孩背水走回家的情景,脚下是崎岖的山路,头顶上是辣辣的太阳,一不小心还有摔倒的危险。
女孩身上背着的水成了她沉重的负担。
她一手扶着山涧中的石块,一手托着水桶。
桶里的水摇摇晃晃,有时还有可能溢出来。
水仿佛压垮了她瘦弱的身躯,背着水走这么长一段山路对于一个女孩来说格外艰难。
相比较起他们,我们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在家中有爸妈的呵护,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真是无忧无虑。
两者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再翻回封面,虽然经过这么多困难,但是上面孩子们的笑容依然如旧,还是那么灿烂。
想想我们,想想自己的生活,怎能不受感动?《中国留守儿童日记》读后感2
最近,我读了一本《中国留守儿童日记》。
这本书由留守儿童的日记组成。
读完后,我心潮澎湃,既为这些小朋友们的不幸遭遇而感到难过,又被他们的坚韧顽强所折服。
这些留守儿童都是贵州省安龙县万峰湖镇毛草坪小学的学生,平均年龄才10岁。
父母去远方打工,留下他们独自或和亲人们一起生活。
从日记中,我知道他们不仅要上学,还要照看弟弟妹妹、洗衣做饭,甚至地里的农活也得干……小小年纪,就要用廋弱的肩膀担起家中的重担,成为家中的半边天。
书中那个背水女孩的插图让我为之一颤,她个头不高,瘦骨嶙峋,背着有她半人高的水桶,走在一条崎岖的山路上,她的家遥远得只看得到一个黑点。
想想同龄的我,平时上学都是爸妈接送,甚至有时书包还不是自己拿的,我顿时觉得羞愧万分。
当我们在为晚餐不满意而闹情绪时,他们却觉得一个包子也是难得的美食;当我们在轻松花着父母给的零用钱时,他们却在为生活辛勤劳动;当我们在爸爸妈妈的怀抱中撒娇时,他们却只能请月亮来传达思念之情……
可敬可叹的留守儿童啊,他们的生活虽然很清苦,也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但他们脸上的笑容依旧灿烂。
他们这种面对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怎能不让我动容?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面对苦难坚强不退缩,这是这本书给我的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