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散文风格
梁实秋散文的特点

霜降以后, 一棵树的叶子由黄而红, 由枯萎 而摇落。我们不以为异。为什么血肉之躯几 十年风吹雨打之后, 刚刚有一点老态龙钟, 就要大惊小怪? 世界上没有万年长青的树,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 也不过是在时间上有迟 早先后之别而已。 ——《聋》
大家习惯了把我当做一个耳聪的人,并且不习惯于 和一个聋子相处。看人嘴唇动,我可不敢唯唯否否, 因为何时宜唯唯,何时宜否否,其间大有讲究。我曾 经一律以点头称是来应付,结果闹出很尴尬的场面。 我发现最好的应付方法是面部无表情,作白痴状。 瞎子常戴黑眼镜,走路时以手杖探地,人人知道他是 瞎子,都会躲着他。聋子没有标帜,两只耳朵好好的, 不像是什么零件出了毛病的人。还有热心人士会附 在我耳边窃窃私语,其实吱吱喳喳的耳语我更听不 见,只觉得一口口的唾沫星子喷在我的脸上,而且只 好听其自干。
3、语体风格
白话的浅近 文言的雅洁 西语句式的灵活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排比、比喻、夸张„„)
“仄声字容易表示悲苦的情绪,响亮的声音容 易显出欢乐的神情;长的句子表示温和驰缓,短的 句子代表强硬急迫的态度。‛(《论散文》)
散文之妙在于自然……如今散文之弊,其一 为泛词滥语太多,自诩为新潮作风,实则如 滓渣之泛起,令人作呕。又有大量引用外文 句法者,繁复晦涩,不知所云。——《〈悠 悠蓝山〉序》 “我最近一次病,病情相当曲折,叙述起来要 半小时,如用欧化语体来说半小时还不 够。‛(《病》)
雅舍小品的特点
1、题材上,选取日常生活琐事 《音乐》《衣裳》《旅行》 《握手》 《洗澡》《下棋》《写字》《男人》《女人》 《孩子》《中年》《老年》《病》《穷》 《懒》《馋》
小品散文历来主张“小中见大”,其取材不在于关 系“经国之大业”,也不在于阐发道德、义理之精 要,而是以一己的性灵抒发为主,小中见大。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风格

梁实秋散文的艺术风格梁实秋写散文别具一格,堪称散文界一代宗师,其散文写的炉火纯青,艺术造诣颇高,下面我拟从梁实秋散文鲜明的语言特色、闲适幽默的艺术风格等方面入手,对其散文的艺术特一,梁实秋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深厚,极具特色的语言成为其散文一个突出风格。
⑴行文雅洁,用语精练。
真正的散文语言,绝不容忍多余的文字,古近中外的散文大家无不以语言的节约性作为衡量语言表现力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
梁实秋创作散文追求一种“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故此,他在篇幅上力求浓缩,删掉枝蔓;在语言上摅词滤藻,斯于至当。
正是由于梁实秋深黯“割爱”的艺术原则,所以他的散文没有废话,以简洁取胜。
他曾以“尽去枝节,少说废话”自励,认为散文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简单”,“简单二字,是很高的理想”,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单薄粗简,而是一种有博返约的境界。
他在《文学讲话》中谈及散文时说:“文章要深,要远,要高,就是不要长。
描写要深刻,意思要远大,格调要高雅,就是篇幅不一定要长。
”他自己的散文,也大都篇幅简约,语言精练,字数多在两千左右,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篇短文不满千字,却栩栩如生的刻画出梁启超的神采风貌,笔墨生花地写出了他的渊博学识,一位国学大师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叙写精致,行文雅洁是梁实秋散文艺术的一大特色,他的文章,几乎都是开篇切题,简洁了当,极少渲染铺排,转弯抹角。
⑵梁实秋散文的语言具有一种典丽之美。
这种美就是一种“国文的味道”,他通过文言文的语体化,达到古今融化的境界.二,梁实秋散文具有一种包容性。
这主要体现在他对中西方文化的兼他认为,中西文化各有优劣,因此他既反对妄自尊大,又反对妄自菲薄,主张虚心接受外来文化,使之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溶解在一起。
他的散文创作就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具有了一种包容性:如在写作技巧上,梁实秋对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以及杜诗极为熟悉。
他经常揣摩这些诗文的章法、句法、声调辞藻的特点及行文技巧,使自己的白话散文能符合“文”的要求,而不仅仅是白话;他的散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文调洁雅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显然又受到西方古典主义的影响。
梁实秋散文的语言风格初探

文随笔的幽默 和从容风格的借鉴有很大 的关系 ,讽刺若是尖 刻的严厉 ,那么幽默则是睿智的宽厚 。梁实秋的幽默有独特 的方 式。如 《 男人 》中谈男 人的脏 ‘ 裤尽管挺直 , 的耳 西 他 后脖根 , 土壤肥沃 , 常常宜于种麦 ! “ ” 还有甚于此者 ,曾有 人当众搔背 ,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 出只老 鼠!” 这些 风趣横
、
文化艺术 ຫໍສະໝຸດ 梁 秋 文 语 风 初 冠1 实 散 的 言 格 探 崔 A
[ 要】 摘 粱实秋 是我 国现 当 著名 的散 文学 家。其散 文有 着 自己独特 的幽默风 格 ,享誉 海峡 两岸 文坛几 十年 。在 语 代 言的运 用上也 别具风格 。形成 了 自己独具魅 力 的语 言风 格 。本文试 对其散 文的语 言风格 作一 浅要 分析 。
【 关键词】
梁实秋 ( 93 1O ——l 8 ) 9 7 ,中国现代著名文艺评论家 、翻 译家 、文学家。他一生所进行的文艺实践是多方面的 ,除 了 写文艺评论外 , 他翻译了 《 莎士 比亚全集 》 编写 了三十多种 , 英文词典及教科书 , 散文集子有二十余种 , 其他还有 小品集 、 杂文集等多种 ,曾被尊为中国第一 ‘ 学鸿儒 ’ 博 。 梁实秋 的散文 、小品集子多以 ‘ 舍”冠之 。‘ 舍”系 雅 雅 作者抗 日战争时期客居重庆北碚所居的陋室之名 。14 9 0年入 蜀后他应刘英士之邀 以 “ 子佳, ’为笔名在 《 星期评论》陆续 发表 《 雅舍小品 》 此书一出 ,风行不衰 , , 至今发行了五十余 版 ,创 中国现代散文发行的最高纪 录,奠定 了散文大家的地 位 ,影响遍及西欧 、北美和东南亚 。四十年前 ,美学家朱光 潜在致 作者 的一封信 中,对刚刚出版的 《 雅舍小品>给予很 高的评 价 ,认为 ‘ ‘ 对于文学的贡献在翻译莎士 比亚 的工作之 上’ ’ 。本文试对其散文的语言 风格作一浅要分析 。 梁 实秋 的作品与其艺术主张是一脉相承的。他的创作中 倡导真诚 ,主张文学应反映亘古不变的人性 ,反对以功利的 眼光看待文学 。他的作品取材平易 ,亲切如话 ,能从个人经 历 、日常琐事 、起居饮食 中细密深掘 ,广征博 引 ,察常人之 所无触 , 发常人之所未发 ,所谓 ‘ 言傲中亦可 以解 ’ 锁 ,旨 趣蕴藉 ,品味温淡 ,风格平实散淡 ,在从容徐缓里包含着犀 利与深刻 ,有一种善美 的和谐 ,耐人寻味。 比较而言 ,梁实 秋 的散文不似徐志摩 的华丽夸饰 ,冰心的雅隽飘逸 , 郁达夫 的烈情奔突 ,鲁彦的素朴清新 ,朱 自清散 文的幽郁缠绵 ,却 有 一点丰子恺的玄机 巧慧 ,又有一点周作人的冲淡平 和,也 透 出了一点鲁迅的辛辣老到 ,林语堂的诙谐 幽默 ,然而 。他 还是他 ,他是 自成一格的。 梁实秋散文 的第一个特点便是语 言清新 、淡雅 、极富幽 默感 ,香港文学史家司马长风誉之为 ‘ 采 的幽默 ’ 并进而 精 , 评述 到 :‘ 语堂 只称 幽默 大师 ,而他只是幽默小 品的提倡 啉 者 ,其幽默才能并不突出 。在现代散 文作家 中,论幽默的才 能 ,首推梁实秋 , 其次才是钱钟书。 ”他认 为梁实秋 的小品中 的有些地方不仅 ‘ 趣” 人发笑’ 而且使得读者有所会 风 、‘ ’ , 心 ,话中有耐人咀嚼的智慧 , 此外还有 ‘ ' I g雅的知见” ‘ I 从他 的作品中,不但可欣赏精彩的幽默 ,同时也获得知和慧。 ”例
浅论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色

浅论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色摘要:梁实秋是现当代文坛上享誉盛名的散文大家,其散文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语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特色:幽默中暗含讽刺,简洁中透露雅致,引经据典中尽显文采,滑笔艺术中描绘着世间的人生百态。
关键词:梁实秋;散文;语言梁实秋是我国现当代文坛上的散文家、翻译家、文学评论家。
从其散文创作来看,梁实秋与老舍、林语堂等人一样,堪称20世纪中国散文的幽默大师,其代表作《雅舍小品》给予读者最突出的印象仍是其幽默感的优雅从容。
梁实秋以沉稳、朗健、通达的性格酿成了散文的凝练、雅洁而又情味浓郁的风格,丰富广泛的阅世和幽默风趣的脾性又使他的散文在稳达朗健中透出了几分老辣深刻和机智俏皮。
单从梁实秋散文的语言特色上看,其语言幽默中带有反讽,精炼简洁中透露雅致,引经据典中尽显文采,滑笔艺术中描绘着世间的人生百态。
一、幽默讽刺在现代文学大的幽默大师中,鲁迅的幽默比较严肃,林语堂的幽默失去幽默的正宗韵,钱钟书的学者式的幽默西洋味过重,老舍市民型的幽默庄谐杂出。
而梁实秋的幽默自有其风格,是学者加绅士型的幽默,在笑谑中带有雅隽的韵味。
在《雅舍小品》中,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大千世界的人生百态,他以平常心写平常事,却总能发现生活的痒处,寓严肃于幽默中,在发人一噱之后,获得丰富的启迪。
在表现幽默的同时,梁实秋比较爱用修辞上的“反讽”一格。
他曾在读书札记中对反讽做过解释,认为反讽就是字面意思和作者表达的意思相反,恭维既是挖苦;斥责既是颂扬。
这种修辞他在刻画世相人态的一些篇章中有所体现,如《旁若无人》中就尽显幽默的反讽。
通过对别人的喧嚣之声以“金石之声”“宏亮”等褒义词的描述,逆话正说,让读者自行体会其中的褒贬之意。
又例如在《女人》中,作者从一般人性的层面,通过贬词褒用的幽默语气,细腻真切、传神地历数了女人的种种特点,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女性的各种“美德”。
而《男人》则直奔主题,历数男人身上的种种糗事。
如谈男人的脏“西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还有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只老鼠!” 对男人的描摹虽然以偏概全却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梁实秋的散文特色

梁实秋的散文特色(2)诸如此类的文章,在梁实秋先生的雅舍小品以及各类文章都是司空见惯的,如《女人》、《小孩》等文章中,他用他惯有的幽默的笔法,写出了各类人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写的十分中肯而入木三分,说过后既不会让人暴跳如雷,也不会让人恼羞成怒,而是在幽默中给人以提醒,给人改过的机会,再如梁实秋《老年》一文当中写到的:时间走得很停匀,说快不快,说慢不慢。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宴会中总是有人簇拥着你登上座,你自然明白这是离入祠堂之日已不太远。
上下台阶的时候常有人在你肘腋处狠狠的搀扶一把,这是提醒你,你已到达了杖乡杖国的高龄,怕你一跤跌下去,摔成好几截。
黄口小儿一晃的功夫就窜高好多,在你眼前跌跌跖跖的跑来跑去,喊着阿公阿婆,这显然是在催你老。
其实人之老也,不需人家提示。
自己照照镜子,也就应该心里有数。
乌溜溜毛的头发哪里去了?由黑而黄,而灰,而斑,而然,而稀稀落落,而牛山,活像一只秃鹫。
犀一般的牙齿哪里去了?不是熏得焦黄,就是裂着隙,再不就是露出七零八落的豁口。
脸上的肉七棱八瓣,而且还平添无数雀斑,有时排列有序如星座,这个像大熊,那个像天蝎。
下巴儿底下的垂肉变成了空口袋,捏着一揪,两层松皮久久不能恢复原状。
两道浓眉之间有毫毛秀出,像是麦芒,又像是兔须。
眼睛无端淌泪,有时眼角上还会分泌出一堆堆的桃胶凝聚在那里。
总之,老与丑是不可分的。
尔雅:“黄发、齿、背、老,寿也。
”寿自管寿,丑还是丑。
老的征象还多的是。
还没有喝完川水,就先善忘。
文字过目不旋踵就飞到九云外,再寻有如海底捞针。
老友几年不见,面说不出他的姓名,只觉得他好生面熟。
要办事超过三件以上,需要结绳,又怕忘了哪一个结代表哪一事,如果笔之于书,又可能忘记备忘录放在何处。
大是脑髓用得太久,难免漫,印象当然模糊。
目视茫茫,眼镜整天价戴上又摘下,摘下又戴上。
两耳聋聩,无以与乎钟敲之声,倒也罢了,最难堪是人家说东你说西。
齿牙动摇,咀嚼的时候像反,而且有时候还需要戴围嘴。
林语堂与梁实秋散文比较

林语堂与梁实秋散文比较林语堂的散文创作体现出非常突出的幽默特征,他的散文幽默闲适,同时也有率性的一面,在平淡中见深长。
这与他倡导的“幽默”与“闲适”的文学是有密切的关系的。
梁实秋的散文则是冲淡中带幽默,幽默与冲淡的结合,创造出了他自己文体的自然与雅洁,体现出他一种极为雅致的文学风格。
下面是我读林语堂的《孤崖上的一枝花》和梁实秋的《雅舍》得出的一些感受。
《孤崖上的一枝花》这篇文章中林语堂以花性转入人性,用幽默、率性、闲适的笔触,通过类比的手法由花到人,率性而作。
整篇文章表现出作者追求人的本性,追求个性张扬。
同时也表明了林语堂自己的人生观:人生要率其本性而不能拂其本性。
《孤崖上的一枝花》中林语堂写到“花树开花,乃花之性,率性之谓道,有人看见与否,皆与花无涉。
”我认为这句话就表现出了作者追求人的本性,无论有没有人看见花树开花,对花来说都没有关系,因为开花乃是花树的本性。
接着作者又写出了花无论置于何处都会开,通过花树开花的自然之道,引申到“有话要说必说之,乃人之本性。
”由花性转入人性的过程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
接着作者用闲适的笔触写出了人应该遵从本性,应率性而为。
体现在“古人著书立说,皆率性之本”说明古人写书或小说都是率性而为的,都是遵从自己的本性的。
文章中的语言自然,简洁,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看出林语堂的闲适的心态。
而幽默是林语堂创作的突出特征,在这篇文章中也是可以看出林语堂的幽默的。
正如“‘猫叫春兮春叫猫’,而老僧不敢人前叫一声,是受人类文明之束缚,拂其本性。
”这句话中,我认为林语堂就是用幽默的带点讽刺的语气,表明了老僧不敢在人前叫是因为受人类文明的束缚,因而才会拂其本性。
作者最后写到“花只要有一点元气,在孤崖上也是要开的。
”更是表明了作者追求本性的观点。
相对于林语堂《孤崖上的一枝花》所用的率性,闲适,幽默的笔触,梁实秋的《雅舍》中的语言就比较质朴平白, 淡定从容, 诙谐生动。
雅舍其实并不“雅”,只是因为梁实秋的随遇而安的达观的态度使他能洒脱的看待身边发生的种种事态,随缘的享受生活。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7篇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7篇梁实秋散文读后感7篇梁实秋散文读后感1前几日,从书店买一本《梁实秋散文集》。
读后,真有“绕梁之音,三日不绝”之感。
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览群书,常从古文中引经论据如信手拈来,读罢却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灯下谈话,看似稀疏平常,去蕴涵着人生的哲学,余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
梁先生的散文是以幽默风趣见长的“闲适小品”闻名于世,我尤其爱看他的“随想篇”中的文章,题目很简练,通常都是两个字,例如“雅舌”、“女人”、“男人”、“衣裳”、“饮酒”等等,包罗万象,说的都是些身边的人或事,可以透过文章看到三、四十年代的生活气息。
今天看来,依然觉得趣味横生。
从中还解很多名词其实都由来已久,例如“代沟”,梁先生就写的非常详细,博古论今。
代沟虽是翻译过来的新名词,但是我们古而有之,《尚书远逸》中就记载我们最古的代沟之说。
再例如“女人”,他刻画的简直就是入木三分,例如女人爱说谎,“若是能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的小小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分。
”很多人都陪女人买过衣服,她口中念念有词,或是式样不好,或是衣料太差,批评的一文不值,究其原因,无非是价格太贵而已,所以女人善于将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常归于不喜欢。
哈哈,真可谓精辟。
还如他描写的女人的嘴,说“女孩子从小就口齿伶俐……等到长大以后,三五成群,说长道短,声音脆,嗓门高,如蝉噪,如蛙鸣,真当得好几部鼓吹!”他还归纳两种类型,“长舌”型和“喷壶嘴”型。
他在文章中虽都是论些小事,但却把一些陋习批评的体无完肤,看后甚感快意。
梁实秋散文读后感2前几日,从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借得好书一本《梁实秋散文集》。
读后,真有"绕梁之音,三日不绝"之感。
他的古文底子深厚,博览群书,常从古文中引经论据如信手拈来,读罢却是通俗易懂,如同三五知己灯下谈话,看似稀疏平常,去蕴涵着人生的哲学,余味无穷,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美的享受,梁先生不愧为散文大家。
梁实秋散文的特点

梁实秋散文的特点
梁实秋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先驱者之一,他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
和特点,以下是对梁实秋散文特点的分析。
二、观察细致入微:梁实秋善于观察生活,他的散文作品中充满了对
细节的观察和描写。
他能够从生活中最细小的事物中发现其背后的微妙之处,并用细腻的笔触将其描绘出来。
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使得他的作品更
加具有真实感和生动感。
三、言简意赅:梁实秋的散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他通过简短的文
字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不多言而能言中的至简之美,给读者留下余
地去思考和想象。
他的的散文作品读起来简单明了,但蕴含其中的哲理和
智慧却是深刻而引人思索的。
五、情态多样:梁实秋的散文作品情态多样,既有温情脉脉的家庭故事,又有激情四溢的爱情篇章,还有冷眼旁观的社会观察。
他通过不同的
情态让作品更有层次感和魅力,同时也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和情感。
总的来说,梁实秋的散文作品具有情感真挚、观察细致入微、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和情态多样等特点。
他的作品引人入胜,让人陶醉其中。
通
过他对生活的描绘和思考,读者可以获得共鸣并思考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