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各自不同之处以及临床应用。
生姜干姜的功能主治的异同

生姜与干姜的功能主治的异同异同概述生姜和干姜都是常见的调味品,它们不仅在烹饪中被广泛使用,而且在中医药领域也有重要的地位。
尽管生姜和干姜都来自于姜植物的根部,但它们在功能主治方面存在一些异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生姜和干姜的功能主治的异同。
1. 生姜的功能主治生姜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效果:•解表散寒:生姜具有辣味和温性,能够温阳散寒,适用于感冒、寒性胃痛等病症。
•驱风止痛:生姜能够祛风散寒,具有镇痛、止吐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暖胃健脾:生姜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有助于消化和吸收,适用于食欲不佳、脾胃虚弱等症状。
•姜汁治疮:生姜的姜汁具有抗菌和消炎的功效,可用于外用治疗疮痈溃烂等皮肤病。
2. 干姜的功能主治干姜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和主治效果:•消食健胃:干姜能够刺激胃肠黏膜,促进消化液分泌,帮助消化,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胀痛等病症。
•祛寒散湿:干姜具有温阳的作用,能够散寒祛湿,适用于寒湿痹痛、腰腿冷痛等病症。
•行气止痛:干姜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能够舒筋活络,适用于经络气滞引起的疼痛症状。
•干姜茶:将干姜切片煮水饮用,具有暖胃散寒、促进新陈代谢的功效。
常饮干姜茶对于寒性体质的人特别有益。
异同对比功能主治生姜干姜解表散寒是否驱风止痛是是暖胃健脾是否消食健胃否是祛寒散湿否是行气止痛否是姜汁治疮是否干姜茶否是总结生姜和干姜都是姜植物的根部制成的调味品,在中医药学和烹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姜的功能主治主要包括解表散寒、驱风止痛、暖胃健脾等方面,而干姜则具有消食健胃、祛寒散湿、行气止痛等作用。
通过对比生姜和干姜的功能主治,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合适的姜制品进行应用。
饮用干姜茶对于寒性体质的人有着特别的益处。
在使用姜制品时,应注意适量使用,避免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来自姜科家族的中药,你都知道哪些?听过的、没听过的都在这里了

来自姜科家族的中药,你都知道哪些?听过的、没听过的都在这里了姜,厨房里最常见的食材,但它不止是蔬菜和调味料,更是中药。
《本草食疗》中载:姜“祛痰下气”,治“冷痢”;“止逆,开胃气”;治“胃气虚,风热,不能食”。
今天我们介绍几种来自姜科的中药。
它们彼此有关,却又不尽相同。
1.生姜、干姜、炮姜生姜、干姜与炮姜同出一物,即姜科植物姜的根茎,也就是我们日常熟悉的姜。
入药时,新鲜的称为生姜;生姜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后,称为干姜;将干姜砂烫至表面鼓起呈棕褐色时,得到的便是炮姜。
生姜长于散表寒,为呕家之圣药三药均温中散寒,适用于脾胃寒证。
这主要是因为其内含有的姜辣素等化学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发热。
当然,受干鲜质地与炮制的影响,三药在效用上也有很多差异。
味性归经功效生姜辛微温肺、脾、胃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干姜辛热肺、脾、胃、肾、心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炮姜辛热脾、胃、肾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现代研究中也发现了生姜、干姜、炮姜的不同之处,生姜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保护胃黏膜,具有抗溃疡、保肝、利胆、抗炎、解热、抗菌、镇痛、镇吐作用。
同时,还能兴奋呼吸中枢和心脏运动并升高血压。
干姜虽也有镇静、镇痛、抗炎、止呕及短暂升高血压的作用,但并不能对抗溃疡形成。
干姜入心经,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生姜对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堇色毛癣菌、阴道滴虫均有不同程度的抑杀作用。
而干姜和炮姜对这些微生物则没有确切的灭杀作用。
不过,干姜和生姜一样都能抗血吸虫,这一点炮姜却不能。
相对于生姜和干姜,炮姜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也能抑制胃溃疡,而且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
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生姜长于散表寒,又为呕家之圣药;干姜入心经,能温阳守中、回阳通脉;炮姜善走血分,长于温经止血。
生姜发汗解表、祛风散寒作用较弱,更多是作为辅助之品。
单煎或配红糖、葱白煎服,可治风寒感冒轻症。
其驱寒开胃、止痛止呕之效甚著,随证配伍可治疗多种呕吐。
但生姜助火伤阴,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区分生姜、老姜和干姜,药用有不同

生姜-生姜就是鲜姜,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
性味:辛、微温功效:(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
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
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
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
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
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
性味辛微温。
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
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
性味辛凉。
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
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
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
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
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5)生姜和姜片用于烹饪,可以去腥膻,增加食品的鲜味。
【使用注意】:阴虚内热者忌服.老姜-老姜俗称姜母,生姜留下来做种用的,皮厚肉坚,味道辛辣,可以说是老生姜。
1、老姜一般用在火工菜中(如炖、焖、煨、烧、煮、扒等烹调方法),主要是取其味,而熟后要弃去姜。
所以姜需加工成块或片,且要用刀面拍松,使其裂开,便于姜味外溢,浸入菜中。
2、老姜(附有姜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道鲜美;3、作为配料入菜的姜,一般要切成丝。
干姜-干姜是生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晒干或微火烘干。
【性味、归经】辛,热。
归脾、胃、心、肺经。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应用与配伍】/23671048841.用于脘腹冷痛,寒呕,冷泻。
生姜与干姜的功效不尽相同要分清后再吃

生姜与干姜的功效不尽相同要分清后再吃生姜与干姜的功效不尽相同要分清后再吃
生姜有辛温解表,温中止呕,温肺化饮等性能,而干姜则是晒干的生姜或者低温烘干的生姜,常和其他中药搭配煎汤服用。
专家提醒,生姜与干姜的功效不尽相同,要分清后再吃。
生姜在解热、止呕和解毒方面有独特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风寒所致伤风感冒、头痛鼻塞、发热咳嗽及胃寒呕吐等。
将生姜煮熟后食用,可治胃寒腹痛,而在淋雨或涉水后煮生姜红糖水喝,也可以预防风寒感冒。
干姜具有辛热、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等性能,在暖胃、通脉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亡阳虚脱、手足厥冷等症状,如用于急救和治疗危重病症的“四逆汤”,用的是甘草、干姜和附子。
这是因为危重病人气血疏导系统很虚弱,如果用发散作用很强的生姜,病人可能会因为受不了这种猛烈的冲击而加重病情,换成温化作用见长的干姜,能够让药效缓慢地在体内挥发。
专家提醒,秋冬季节天气候干燥,燥气伤肺,如果再吃辛辣刺激的生姜,更容易伤肺,加剧人体失水、干燥,所以,除非为了解热祛寒,以少吃姜为宜。
生姜_煨姜_干姜_炮姜_邓理有

!"求医问药!!邓理有地奥心血康是治疗冠心病的新药,临床应用广泛。
但我们在临床中多次发现一些不良反应,与资料报道的相吻合,现归纳如下,请患者注意。
一、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有报道称,用本品治疗美尼尔病!"例,每次服用#$$毫克,每天!次,%天后#例出现胃部不适和口干。
用同样的给药方法治疗心绞痛!"例,"天后#例出现轻度腹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例,&天后#例出现轻度腹胀。
治疗(例冠心病,’天后出现便秘。
二、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有报道(!例心绞痛病人,口服本品,每次#$$毫克,每天!次,!天后出现%例头昏,%天后出现#例头痛。
(例患者在服用其他药物效果不佳时而改用本品,用药后!天出现困倦,注意力不集中,不思饮食,"天后出现嗜睡,停药#天,上述症状消失。
还有(例冠心病患者在补液以及口服维生素)&、肌苷片同时服用本品,#周后出现口渴难忍,饮水不止,伴失眠症状,次日停服本品,症状缓解。
三、过敏反应一些报道说,服用本品*每日!次,每次#$$毫克+后出现了面部发红、发热或皮肤轻度瘙痒,阴茎龟头部红肿、疼痛,小便时疼痛加剧,无尿频尿血,继之包皮糜烂及有炎性渗出物,龟头部呈头状糜烂,且整个会阴部及下肢出现红色丘疹。
地奥心血康用于治疗冠心病效果甚佳。
但在肯定疗效的同时,要防止滥用,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大剂量长期使用,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服用一些胃肠道保护药、抗菌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损伤,做到合理用药。
对于服用本品后出现过敏性症状,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注意姜,为民间常用药物,亦作为佐餐之品。
由于治疗上的需要,通过不同的加工炮制,就分为生姜、煨姜、干姜、炮姜等数种。
虽本是同根生,然药用不一样。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新鲜根茎,采挖后洗去杂质,用时切片。
其味辛,性微温。
入肺、脾、胃经。
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散寒除湿,引药归经,解毒等功效。
生姜和干姜的区别

生活中的常识,希望对您有帮助!
生活经验知识分享生姜和干姜的区别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姜在生活在很常见,那么生姜和干姜有什么区别呢?小编给大家科普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操作方法生姜: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新鲜根茎,所以有别名叫做姜根,生姜可以用于驱寒、止咳等。
干姜:简而言之,干姜就是生姜的干品。
把生姜晒干,晒出生姜里面的水分,这样生姜就成干姜了哦!
生姜和干姜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外表,生姜饱满,因为含有水分,而干姜是干瘪的,没有什么水分。
在作用上也是有区别的,生姜性味辛温,所以主要用于散寒,止呕化痰。
而干姜则是味大辛大热,主温胃散寒,补阴通脉。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姜的不同用药部位及不同炮制方法的功效对比

姜的不同用药部位及不同炮制方法的功效对比本文以生姜和干姜进行介绍,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及用药部位及功效不同,所以治疗的病症也有所不同。
鉴于在日常生活中巧食姜品或佐餐调味对人体健康均有诸多益处,通过分析告诫大家要正确看待中药的作用,使中药真正的发挥其治病的长处。
标签:生姜干姜炮姜对比作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讲:“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 。
姜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在中国民间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并延用至今。
既可调味,又可治疗多种疾病,在使用的过程中人们不断传承、总结、发掘,使得今天生姜的应用更为广泛,疗效更为确切。
1 来源1.1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茎,干姜、炮姜、煨姜、姜汁为其炮制品。
1.2 姜皮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的栓皮。
1.3 姜叶为姜科植物姜的叶子。
2 性状(在此谨以生姜和干姜进行详细介绍)2.1 生姜:为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的块状,并有枝状分分枝,各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表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光泽,具浅棕色环节。
质脆,折断后有汁液渗出;断面浅黄色,有一明显环纹,中间稍现筋脉。
气芳香而特殊,味辛辣。
以块大、丰满、质嫩者为佳。
2.2 干姜:为干燥根茎,亦为扁平、不规则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
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
质坚实,断面颗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
气芳香,味辛辣。
以质地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3 炮制3.1 生姜: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即可。
3.2 姜粉:将洗净的鲜生姜捣烂,压榨静置后取沉淀的粉质。
3.3 姜汁:为鲜姜捣烂,压榨取汁。
3.4 干姜:将生姜用水浸泡3-6小时,捞出,闷润后晒干者为干姜,干姜多切片或切块。
3.5 炮姜:取干姜块武火急炒至发泡鼓起,待外皮焦黄,内部黄色喷淋少许清水取出晒干即可。
3.6 煨姜:将净生姜用六、七层纸包裹,先在水中浸透,再置火灰中。
中药生姜干姜高良姜区别

中药生姜干姜高良姜区别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各地均产,秋末采挖,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
性——微温,归肺、脾经,功效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
性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晒干,生用。
性辛,热,归脾、胃经,功效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煨姜,为生姜用纸包浸湿置为上煨熟入药。
生姜偏于发汗解表,干姜、炮姜偏于温中回阳,高良姜偏于散寒止痛
生姜用鲜品,味辛性温,长于发散外寒,又能止呕,多用于外感风寒之表证,及呕吐之证
干姜为母姜的干燥品,性辛温热,走散之力已减,温中之功为强,为治疗脾胃寒证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经过火炮,辛减转苦涩,温经止血是其所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
故有: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走能守,炮姜守而不走之说,
高良姜:具有温中散寒止痛之功,似干姜而温胃之功过之
干姜与高良姜均属辛热温里之品。
都有温中散寒,止痛止呕的作用,皆可用于院腹冷痛、恶心呕吐之症,故两者常同用,方如二姜丸
( 《局方》)。
但干姜温中而能止泻,并有回阳和温肺化痰之功。
而高良姜则散寒止痛的效力强于干姜,并无回阳和温肺化痰之功。
这是两者的异同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姜、干姜、炮姜、高良姜,各自不同之处以及临床应用。
生姜姜的新鲜根茎,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功效,可用于治疗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呕吐、喘咳、胀满、泄泻等。
此外,生姜还能解半夏、南星、鱼蟹之毒。
干姜姜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功效。
对中焦寒邪偏盛而
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等症的治疗。
炮姜干姜炒至表面微黑、内呈棕黄色而成,性味苦、辛、温,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功效。
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
如用于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
高良姜为姜科草本植物高良姜 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 的根茎。
又名良姜。
主产于广东、广西、台湾等地。
夏末秋初采挖生长4~6年的根茎。
除去地上茎、须根及残留鳞片,切段,晒干,生用。
辛味辛,温,归脾,胃经。
温中止痛:主治中焦寒胜,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若寒凝肝气郁滞者,常配香附。
伍益气药也可用治胃气虚寒呕吐者。
生姜走而不守,温中而解表;干姜能走能守,温中回阳,温肺化饮;炮姜守而不走,温里弱于干姜,而专于温经止血;高良姜温中散寒,多与生姜、炮姜配伍用于胃寒呕吐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