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炎中医病历

合集下载

中药综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52例

中药综合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52例
例 患 者 给 予 中 药综 合 治 疗 (苦 碟 子 注 射 液 静 脉 滴 注 、活 血 凉 血 饮 口服 、新 芙 蓉 膏 外 敷 ),对 照 组 46例 给 予 西 药 综合 治疗 (曲可芦 丁静 脉 滴 注 、地 奥 司 明 口服 、双氯 芬 酸二 乙胺 乳胶 剂 外涂 ),疗程 14 d。结 果 治疗组 在 临 床 治愈 率 和 平 均 治愈 时 间 方 面 显 著 优 于 对 照 组 (P< 0.01)。结 论 中 药 综 合 治 疗 下 肢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疗 效 满 意 、见 效 快 。 [关 键 词]血 栓 性 浅静 脉 炎 ;苦 碟 子 注射 液 ;活血 凉血饮 ;新 芙 蓉膏 [中图分 类 号]R543.6 [文献 标 志码 ]A I-DOI]10.3969/j.issn.1000—2219.2013.06.016
血栓 性 浅静 脉炎 是人 体表 浅静 脉发 生 的血栓 性 炎症 ,是 临 床 常 见 病 ,男 女 均 可 发 病 ,多 见 于 下 肢 。 2011年 5月至 2Ol3年 4月 ,笔 者 采 用 静 脉 滴 注 苦 碟子 注射 液 、口服 活血 凉血 饮 、外敷 新芙 蓉 膏 的方 法 治疗 下肢 血栓 性 浅静 脉炎 52例 ,取 得 良好 疗 效 ,现 报 道 如 下 。 1 临 床 资 料 1.1 诊断 标准 沿 下 肢局 部 表 浅 静 脉 走 行 方 向 突 然 出 现 红 、肿 、热 、痛 ,条 索 状 物 或 结 节 。 1.2 纳入 标准 ① 单侧 肢体 患病 ;② 原 发性下 肢 浅 静 脉 曲张所 致 的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③ 原 发 性 或 继 发 性 下肢 深 静 脉 瓣 膜 功 能 不 全 所 致 的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④无 严 重 的心血 管 、脑血 管 、肝 脏 、肾脏 疾病 等 影 响本病疗 效 判定 的 全身疾 病 。 1.3 排 除标 准 ① 双侧 肢体 或上 肢 患病 ;②药 物 刺 激 所 致 的 化 学 性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③ 下 肢 缺 血 所 致 的游 走性 血 栓性 浅 静 脉 炎 ;④ 胸 腹 壁 血 栓 性 浅 静 脉 炎 ;⑤ 合 并 有 严 重 的 心 血 管 、脑 血 管 、肝 脏 、肾脏 疾 病 等 。 1.4 一 般资 料 本 组 98例 均 为 河 北 省 邯 郸 市 中 医 医 院 周 围 血 管 病 科 住 院 患 者 ,采 用 随 机 数 字 表 及 随 机 数 余 数 分 组 法 将 上 述 患 者 分 为 两 组 。 治 疗 组 52例 ,男 30例 ,女 22例 ;年 龄 3 l~ 74岁 , 平 均 (5 9.6± 10.8)岁 ;病 程 3~ 1 8 d,平 均 (5.7±4.6)d;病 位 在 左 下 肢 33例 、右 下 肢 1 9 例 。对 照 组 46例 ,男 29例 ,女 1 7例 ;年 龄 29~ 7l岁 ,平 均 (53.2-4-1 1.5)岁 ;病 程 2~ 21 d,平 均 (6.1±4.2)d;病 位 在 左 下 肢 25例 、右 下 肢 2 1 例 。两 组 患 者 的性 别 、年 龄 、病 情 比 较 ,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P> 0.05),具 有 可 比 性 。

清热通络汤治疗下肢静脉炎46例

清热通络汤治疗下肢静脉炎46例

陕西中医2005年第26卷第8期823音,曾多次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发作频繁,加用强的松口服,喘康速气雾剂外用,病情控制亦不理想,遂求治我科,予健脾化痰,止咳平喘之剂内服,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3次后病情明显改善,仅有轻微哮喘发作,第二年夏天进行敷贴治疗3次,冬天哮喘未发作,强的松减为每日1片半,第三年夏天再敷贴巩固,病情若失。

讨论1内病外治法以内治的理论为依据,虽然治在外,但原理与内治相同,所不同的是用药方法。

一为内服,通过胃肠吸收而达到病灶;一为择部位而外用,通过皮肤经络而达到病变部位。

清代名医徐大椿曾说过:“疾病由外入内,行于经络、脏腑者,必服药驱之。

若其病变部位已固定,或在皮肤、筋骨之间,可用膏药贴之,使药性从毛孔而人其腠理,通经贯络,或将病邪提出,或散解病邪,较服药有力”。

2外治法可以“通治百病”。

外治法大师吴尚先说,内病外治法的优点是:如遇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而其情其理万万不忍坐视者,内服药不能投施,此时外治法便可发挥其长。

另外,对大量的顽疾痼病,用内服药效果不满意者,改换一种治法,有时可以获得很好的疗效。

外治不经过脾胃,故不会伤害脾胃等无关脏腑。

3生姜、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元毒,主灸百病。

”用生姜片外擦穴位,配合艾灸,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善及外敷中药皮肤的吸收透人。

晏凤莲郧阳医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湖北442008)清热通络汤治疗下肢静脉炎46例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是由各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患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使血流缓慢,血液凝聚在静脉内,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加剧,大量白细胞聚集刺激静脉,引发静脉炎,本病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B超,静脉造影等可确诊,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比单纯西医或中医治疗有明显优势。

临床资料46例患者中,男36例,女10例,年龄32—70岁,病程6个月到5年,多数患者下肢疼痛,条索状红肿压痛,红肿退后约1到3周,留下条状硬结,色素沉着,,急性期可伴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舌苔黄腻,脉濡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炎合并溃疡28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静脉炎合并溃疡28例
绍如下 。
木通 1 g 木 鳖 子 ( 壳 ) 5 , 蜂 房 1 g 甘 草 1 g虚湿盛型 : 党参 3 g 苍术 2 g 白术 3 g 茯苓 3 g 0, 0, 0, 0, 泽 泻 3 g 薏 苡 仁 3 g 防 己 3 g 当 归 3 g 牛 膝 3 g 木 0, 0, 0, 0, 0, 络, 去瘀 生新 。丹参 3 g 赤芍 3 g 地 龙 2 g 当归 3 g 0, 0, 4, 0,
由于其具 有 口干 、 便秘 、 分 细胞 或粒 细 胞缺 乏 等不 良 部 反应, 限制 了使用 频 率 。本 研 究 结果 显示 , 过药 物 治 通
结 果表 明 , 礞石 醒脑汤协 同氯丙 嗪治疗 首发精神 分裂症 可进一步 改善症状 , 于单 一应用 礞石 醒脑汤或 抗精神 优
1 中药 内治 :① 湿 热下 注 型 : 以清热 利 湿 , 血 . 治 活
通 络 , 三 妙 散 加 味 :黄 柏 3 g 苍 术 3 g 牛 膝 3 g 金 用 0, 0, 0,
银花 3 g 蒲公英 3 g 当归 3 g 大黄 1 g 土茯 苓 3 g 0, 0, 0, 5, 0, 黄柏 以清泻三焦 之火 ; 胆 草 、 茹 以平肝 涤 痰 。诸药 龙 竹 合用 , 奏涤痰泻 火 、 热镇惊之 功 , 合病机 。本研究 共 清 方
1 g 每 日 2次 。 5。 治 疗 结 果
远行 , 脾气受损 , 湿邪 留滞所致 。③气滞 血瘀 型 : 面红 创 紫发 暗 , 胀痛 明显 , 肤 甲错 , 下 肢青 筋 暴露 , 紫 苔 肌 伴 舌 薄 , 细涩 , 因气滞 血瘀 , 受 水 湿或 蚊 虫 叮 咬 , 部 脉 此 外 局 溃破损 伤皮肤 , 络脉 阻滞而致 。 2 例 中湿热 下 注型 1 8 3例 , 虚 湿 盛 型 8例 , 滞 脾 气

下肢静脉曲张病历

下肢静脉曲张病历

下肢静脉曲张病历
病历编号:XXX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XXX
主诉:下肢疼痛、肿胀、静脉曲张
现病史: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出现下肢疼痛、肿胀、静脉曲张等症状,起初症状较轻,但逐渐加重。

患者平时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加重了症状。

近期患者出现了腿部沉重感和皮肤瘙痒等症状,就诊于本院。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个人史:患者平时工作需要长时间站立,饮食习惯不规律,吸烟史。

家族史:患者父亲有高血压病史。

体格检查:下肢静脉曲张,左腿明显肿胀,皮肤出现紫红色静脉曲张,质硬,压痛明显。

右腿皮肤出现淡紫色静脉曲张,质硬,无压痛。

下肢深部静脉无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下肢超声检查显示左侧大隐静脉和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右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诊断:下肢静脉曲张
治疗方案:给予压力袜治疗,避免长时间站立,规律作息,戒烟限酒,加强锻炼。

如症状无明显改善,可考虑手术治疗。

随访计划:患者每月复诊一次,观察症状变化。

如症状有明显改善,可适当延长复诊时间。

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应用纯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溃疡100例

应用纯中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溃疡100例

3典 型病 例 患者男性 ,7 2 岁 ,工人 ,1 9 9 7 年4 月1 0 日就诊 。 自述右膝 关节处
至足 背疼痛难 忍3 d ,患静脉 曲张 1 3 余年 ,1 0 d 前喝酒 后 ,自感 小腿疼
最长3 个月 。临 床症状 :下肢静脉 曲张处青筋垒 垒,局部 瘙痒 ,疼痛 , 红肿 ,破溃 ,流脓 ,腐烂 ,深则累及骨质 ,久不收 1 : 3 ,疮 口 周 围皮肤颜 色暗红或紫黑褐色 ,伴局部高凝状态 ,手触摸到有压痛的条索状硬结。 1 . 2治疗 方法 ①外治 法 : 自拟槐 枝膏 :用麻油 、川椒 、槐枝 、黄蜡 、轻粉 、枯 矾等 制成膏。外涂患处 ,绷带包扎 ,每 日1 次。用 时先用槐枝葱椒煎汤 洗疮 后将槐 枝膏外贴 ,适用于小腿 胫骨部位 的溃疡 ,腐烂 较重者 。② 内治 法 :若病情 较重 或范围较广泛 者配合 自拟中药恶肠 汤。药用双花 2 0 g 、连翘1 0 g 、防风 1 5 g 、白芷 1 0 g 、熟地l 5 g 、蒲公英2 0 g 、牛膝2 0 g 、 鸡血 藤2 0 g 、木瓜 1 5 g 、乳香 1 0 g 、当归 1 5 g 、川芎 1 5 g 、黄芪3 0 g 、白术 1 5 g 、赤 芍1 5 g 、苡米3 0 g 、川 军1 0 g 、三棱1 0 g 、泽泻 1 0 g 、石斛 1 5 g 、秦 艽2 0 g 、桃仁 1 0 g ,水煎服每 日1 剂 。分2 次早晚分服 。加减 :红肿已消 ,
畴。自拟槐枝膏具有解毒杀虫,消肿止痛去腐生新,生肌长肉之功。
可用于痒痛破 溃 ,流脓腐烂 ,甚则累及骨 质久不收 口有奇效 ,瘀滞性 静脉炎 是 静脉 曲张 的并发 症 ,血栓 与炎症 并重 ,需 同时处 理静脉 曲 张 ,否 则 易复 发 。故 在青 筋垒 垒隆 突明 显的 曲张处 用 中药 注射液 注

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丹治疗下肢深静脉炎2例---张厚杰

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丹治疗下肢深静脉炎2例---张厚杰

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丹治疗下肢深静脉炎2例---张厚杰笔者近年来用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辨证治疗下肢深静脉炎疗效甚佳,现举案例2例分析如下。

例1李某,女,41岁。

2006年9月16日来诊。

右下肢静脉曲张10年,双膝以下至脚肿痛3年,于2006年7月29日在山东省立医院检查下肢彩超示:双下肢隐股静脉瓣、深静脉瓣关闭功能不全并浅静脉曲张。

确诊为双下肢深层静脉炎,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

刻诊双膝以下皮肤呈暗褐色,肿硬坠痛,入夜尤甚,按之硬肿,无明显凹陷。

舌淡胖,脉细涩。

辨证:气虚不运,瘀阻血脉。

治则:益气通阳,活血通络。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黄芪24g,当归9g,赤芍9g,白芍12g,桂枝9g,川芎9g,地龙12g,生地黄15g,红花6g,丹参12g,乳香9g,没药9g,甘草6g,鸡血藤24g,炒山楂18g。

隔日1剂,水煎服。

共服用18付,双下肢肿痛若失,皮色亦恢复正常,告愈。

随访3年,未复发。

例2张某,男,62岁。

2010年6月8日来诊。

双下肢静脉曲张40余年,双下肢肿硬疼痛2年,伴双下肢皮肤溃烂不愈7个月,经中西医多方保守治疗无效。

刻诊双膝以下肿硬疼痛,呈暗红色,皮肤绷紧光亮,按之无凹陷。

左下肢中段胫前处溃疡面积约5cm×5cm×0.15cm,右下肢中段外臁处溃疡面积约2.5cm×6cm×0.1cm,创面均呈灰白色,肉芽不新鲜,有脓性坏死组织覆盖,四周边缘不清。

舌质老红,苔黄而略水滑,脉洪缓。

辨证:气虚血瘀,营郁化热。

治则: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佐以清热解毒。

方用补阳还五汤合活络效灵丹加减:黄芪18g,当归尾12g,生地黄15g,赤芍12g,白芍12g,川芎9g,红花6g,地龙12g,乳香6g,没药6g,丹参15g,紫草18g,金银花18g,玄参15g,炒山楂15g,甘草6g。

隔日1剂,水煎服。

同时用自制紫草油纱于小腿溃烂处外敷换药,隔日1次。

治疗第6天,双下肢红肿渐消,疼痛止,右下肢溃疡结痂愈合。

脉通汤治疗下肢静脉炎50例疗效观察

脉通汤治疗下肢静脉炎50例疗效观察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 6. 21 7
早期诊断是治疗本病之关键 , 临床 上 病变在髂股静 脉 , 因病变 明显 , 诊 断起来 并不 困难 , 而病变 在小腿 深静 脉 时 , 常 易
花2 0 g , 大黄 2 0 g , 苏木2 0 g , 药 水 煎 后 熏 洗, 1 次/日。
静 脉 炎 疗 效 良好 。 关 键 词 下肢 静 脉 炎 脉 通 汤
柔, 避免 血管 内膜损 伤。大手术 ( 如骨科
手术 、 盆 腔手 术 等 ) 后 多做 下 肢 活动 , 早
及运 动 。
疗效判断标 准 : ① 痊愈 : 血 流完 全再 通 。浅表血管 : 局部 硬结消失 , 无疼 痛 , 无 水肿 , 皮 色正常 ; 深 静脉 : 水 肿 全部 消失 ,
皮色皮 温均 正 常, 运 动 后 无 水 肿 。② 好
主加减 , 治 疗下 肢 血栓 性静 脉 炎 患者 5 0 例( 其 中下肢浅静脉炎 2 8例 , 下肢 深静脉

由于下肢血栓 性静 脉炎其 中医辨 证
以血 瘀 症 为 主 , 故 活 血化 瘀 是 治 疗 本 病 的 重 要 原 则 。湿 热 型 应 清 热 利 湿 , 佐 以 活 血
结果: 2 8例 浅 静 脉 炎 者 全部 治愈 , 2 2例 深 静脉 炎患者 1 8例 全 部 为 好 转 ( 水 肿 大 部
漏诊 , 而 延 误 早 期 诊 断且 失 去 早 期 治 疗 的
法: 水煎服 , 1 N/日, 将 2次水 煎液 混匀 , 平分为 3等份 , 每份 量 约 1 0 0 m l , 3次/日 服用 。加减 : 湿热型 , 症如 痛甚 , 局部或 全

活血通脉汤加味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32例

活血通脉汤加味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32例

2 . 2 两组 患 者停 药后 复发 情况 : 观 察组停 药 4 周后 无 复发 病例 , 对 药, 2 0 1 3 , 8 ( 9 ) : 1 0 8 -1 0 9 .
活血通脉 汤加昧治疗下肢血栓 性浅静脉炎 3 2例
杨 宝 顺
关键 词 : 活血 通脉 汤加 味 ; 下肢 血栓性 浅静 脉 炎
照组 复发 6 例, 占2 3 . 0 8 %。
3 讨 论
胃脘痛 是 临床 常见 病和 多发 病 , 是 以 胃脘 近心 窝处 疼痛 为 主 症 的一类 病 症 , 患者 常有 嗳气 、 反酸 、 烧心 、 恶心 呕 吐 、 消化不 良和 胃脘 胀 满等 临床 症状 。 胃主 受纳 腐熟 水谷 , 可 受多 种 因素影 响致 其 受纳 功 能失 常 , 气 机 阻滞 , 胃失 和降 , 进 而 出现 疼痛 症 状 】 。暴 饮 暴食 时 , 胃过 量接 纳 , 易 因食谷 停滞 而产 生 疼痛 ; 若寒邪客胃, 则 可 因 胃气 机受 阻 而产 生 疼 痛 ; 若食 物 过 于辛 辣 、 饮 酒 过度 可 耗 损 胃阴 , 而 过食 寒凉 、 生 冷之 物 时易耗 伤 中 阳 , 进而 导致 胃阴 阳失 调, 或 偏 热偏 寒 , 或 寒 热错 杂 , 而 引 发 胃脘 痛 。若 气郁 伤 肝 , 肝 气 势 必犯 胃克 脾 , 致使 胃之气 机阻滞 并 失合 降 , 进 而 引发 疼痛 ; 脾胃 互 为 表里 , 相互 依存 , 可共 主 升 降 , 故 胃有 病 多 累及脾 , 脾病 亦 可 及 胃, 脾 胃虚 弱 者 易 致 胃痛 ; 脾 阳不 足 时可 引 发 虚 寒 胃痛 , 胃过 燥、 脾润 不 及 时 , 胃可 因失濡 养 而 引发 阴虚 胃痛 。 以上 各种 病 因 均 可 引 发 胃脘 痛 , 有 时单 独存 在 , 有 时 合并 存 在 , 亦 可互 为 转化 。 因此 , 临床 诊治 时应 辨证 论 治 。 本研究发现 , 观察 组 总有 效 率 明显 高 于 对 照 组 。停 药 4 周 后 无 复 发病 例 , 临床 疗效 显 著 。 因此 , 半 夏泻 心 汤 可有 效 改善 胃 2 结 果 脘 痛患 者 的脾 胃功 能 , 消 除 其 临床 症 状 , 且愈 后 无 复 方 病 例 , 具 2 . 1 两组 患 者 的临 床疗 效 比较 : 观察 组总 有 效率 9 1 . 8 9 %, 对 照 组 有 临床 推广 价 值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肢静脉炎中医病历
主诉:患者男性,45岁,主诉右下肢疼痛、肿胀已三天。

现病史:患者三天前突然出现右下肢疼痛、肿胀,无明显外伤史。

疼痛呈持续性,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稍有缓解。

患者无发热、寒战、畏寒、头晕等症状。

就诊前自行口服了一些中成药,但效果不佳。

既往史: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无手术史。

个人史:患者平时做事积极,工作压力较大,饮食规律,无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家族史:患者父母健在,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全身情况:患者神志清楚,精神状态良好,自述疼痛、肿胀感。

皮肤黏膜:患者右下肢见明显肿胀,皮肤温度正常,无明显红肿、糜烂、溃疡等病灶。

淋巴结: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心肺:心率78次/分,心律齐,心音清晰,肺部呼吸音正常。

腹部:腹部平坦,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明显肿大。

辅助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红细胞计数正常,血小板计数正常。

2. 肝肾功能:ALT、AST、BUN、Cr均在正常范围。

3. D-二聚体:正常。

初步诊断:肢静脉炎
中医诊断:湿热瘀阻型肢静脉炎
辨证分析:患者右下肢疼痛、肿胀,活动时加重,休息时稍有缓解,表现为湿热瘀阻型肢静脉炎。

肢静脉炎是指肢体深静脉或浅静脉的炎症性病变,常由细菌感染引起。

中医认为,肢静脉炎多与湿热瘀阻有关,湿热瘀阻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淤积在肢体的静脉中,引起疼痛、肿胀等症状。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祛湿活血。

方药组成:
1. 苦参、黄芩、连翘:清热解毒,疏散湿热。

2. 三七、川芎、当归:活血化瘀,舒缓疼痛。

3. 丹参、红花、桑叶:活血祛瘀,促进血液循环。

处方:苦参15g,黄芩10g,连翘10g,三七10g,川芎10g,当归10g,丹参10g,红花10g,桑叶10g。

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

中药外敷:将当归、川芎、红花、三七研成粉末,与适量醋调成糊
状,外敷于患肢。

饮食调理:忌辛辣、油腻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

随访观察:患者需持续服药,定期复查病情。

若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久坐或久站,穿着舒适的鞋袜,保持肢体血液循环畅通。

结语:肢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中医药在治疗肢静脉炎中具有独特优势。

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同时加强预防措施,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