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大文化符号
香港的象征性有哪些

香港的象征性有哪些【篇一:香港的象征性有哪些】我只是逛过其中的一二,下面所举的例子不一定说得上有代表性,但也可以算是香港楼上铺的一面吧。
众所周知,香港地下铺(就是一楼铺位)租金贵;与此同时,又有很多闲置的工业大厦或者老旧的办公楼,所以好多老板都会把自己的店铺会向上发展,以缩减一下租金的开支。
或许楼上铺的装修比不上地铺店面的精致豪华,或许四五个客人就能让一间二楼书店“人满为患”,但是每当我“摩肩接踵”地穿梭在各个楼上铺之间,那种寻找新鲜玩意儿的期待很是让人兴奋。
1. 记得当初想买乐高的大众van仔,在网上就搜索到了西环的一家楼上铺,aa place,是一对夫妇开的,老婆负责位于香港商业中心的店铺,老公就负责5分钟叮叮车路程外的另一家店铺。
一进店铺,一面玻璃橱窗内排放着n多乐高人仔,再往里面探寻,则是各个系列的乐高,也包括已经停产的版本。
这家店的收益应该非常好,因为记得过不了多久他们又在铜锣湾利舞台包下一层开了一家新的分店。
2. 楼上@米莎,也提到了信和中心,我也觉得是一个挺适合“otaku”的地方。
印象中一共有3-4层商铺:地下一层时主打日韩潮流的,有日韩明星专辑的贩卖和预订,当然也有明星的周边产品;地下店铺主要是卖手表;地上一楼二楼则是比较混杂,有买各种日韩流行杂志的,新的日本漫画连载,也有成套的二手漫画;还有各类玩偶手办,你可以在这里一次性买齐7-11和circle k推出的玩偶系列,也可以买到不同规格的高达模型;还有其他类型的店铺,比如卖数码小配件,卖手机壳等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商铺,我们还可以选择搭乘电梯,直达信和中心的楼上铺。
我并没有一层一层地毯式地逛过,记得某一层有卖流行cd碟,欧美,港台,日韩;某一层有卖古典乐cd;还有在14层,同样有一间名叫大大玩具的小铺卖乐高玩具,他们提供的价格非常吸引人。
3.我没有去过@jieying tang提到过white noise records在上海街的新店,不过倒是去过其在铜锣湾耀华街的老店(或者是另外一家分店?)。
丝袜奶茶百年历程

Food and Life / 2010-624蓝屋盛宴专栏茶餐厅是十分有特色的香港平民饮食,亦中亦西、价廉物美,已成公认的香港饮食文化符号。
丝袜奶茶是其灵魂,香港人对丝袜奶茶的钟情已成瘾,一天不喝一杯就浑身提不起劲。
现今上海街头处处可见港式茶餐厅,装修陈设与香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其灵魂产品丝袜奶茶,与香港比就差远了。
一、丝袜奶茶的前身——英式茶众所周知,一个地方的饮食文化,必带有当地历史背景及社会民生发展的足迹。
丝袜奶茶的一百年历史恰恰是一部地道的香港殖民史。
丝袜奶茶的起源,最普及的说法是1842年《南京条约》后香港沦为殖民地,开始接触英国人的下午茶文化。
原先心目中十分贵族化的下午茶渐渐地在广大香港市民中流行起来,走的当然是大众化路线,这就是港式茶餐厅的雏形。
早期香港殖民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洋人和少数买办阶层自然非富即贵,但大部分本港居民都属出卖劳动力的草根平民。
他们接受了英国人的下午茶文化——下午茶在香丝袜奶茶百年历程港确是雷打不动的休闲文化,大公司大企业每天下午都有茶叙时间供员工喝茶,并专门备有茶水间,不少公司还将为员工提供免费茶叶和咖啡作为公司福利。
因而香港有句俚语:三点三,下午茶,即每天下午三点三刻的茶叙时间是雷打不动、不可剥夺的时段。
为迎合广大草根阶层的消费能力和口味较重的习惯,港式茶餐厅大多装修简陋朴素,食品分量足。
精致的芝士蛋糕和细巧的英国骨瓷茶具不是茶餐厅的“这杯茶”,取而代之的是粗厚的餐具和能吃饱肚子的菠萝包、肠粉,以及浇上厚厚一层蜂蜜加上麻将牌一样厚白脱油的西多士……同样的原因,茶餐厅的奶茶也不像英式奶茶那样淡薄,而是故意将茶味调得很浓。
所谓丝袜奶茶,其实与丝袜风牛马不相及。
为了突出奶茶的口感,必须将奶茶通过一个粗布桶反复拉调,从物理角度讲就是让奶与茶充分融合,术语叫“拉冲”,这样拉出来的奶茶口感又浓又滑。
下糖的分量也会影响奶茶的口感。
一般而言,多糖的奶茶口感更滑腻、醇厚,少糖的口感就会较粗糙。
香港十大旅游景点

香港十大旅游景点
1. 维多利亚港:香港的地标性景点,是一个美丽的自然海港,也是亚洲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2. 天坛大佛:位于香港的大屿山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外青铜佛像。
3. 香港迪士尼乐园:迪士尼乐园的分支之一,提供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和游乐设施。
4. 大澳渔村:位于香港离岛之一的离岛,是一个保留了古老渔村风貌的地方。
5. 九龙坡:一个历史悠久的区域,拥有壮观的夜景,被视为香港的中心。
6. 坪洲:一个安静的小岛,有美丽的海滩和古老的村庄。
7. 环保大屋:位于香港新界的一个独特的旅游景点,致力于推广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8. 海洋公园:一个综合性主题公园,结合了动物表演、过山车和水上乐园等娱乐设施。
9. 香港历史博物馆:展示香港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陈列了各种历史文物和艺术作品。
10. 波罗蜜殿:香港首座尼泊尔古庙,供奉千手观音和噶玛巴。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尼泊尔文化和佛教信仰。
繁华光影:浅析港剧对香港城市形象的建构

繁华光影:浅析港剧对香港城市形象的建构庄兴初【摘要】城市形象是公众对城市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整体感知.良好的城市形象是城市进行对外交往的一张重要名片.电视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是推广城市形象的有力工具.香港素有“东方之珠”的美誉,其自由法治的形象深入人心.这其中离不开香港电视剧的宣传推广.本文通过分析香港电视剧在建构香港特区形象中所起的作用,希望对于大陆借助国产剧塑造国家形象,丰富公共外交手段,更好地开展对外交流有所裨益.【期刊名称】《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13)003【总页数】3页(P44-46)【关键词】港剧;城市形象;香港;公共外交【作者】庄兴初【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D676.58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印象,是通过大众传媒、个人经历、人际传播、记忆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1]城市形象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是人们对城市这一客观存在的主观评价,其所具有的人文内涵要通过人们的主观印象得到反映。
鲜明的城市形象会增加城市的知名度,吸引外商投资,促进旅游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行业的发展。
因此,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对于增添城市活力,提高城市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电视剧产业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其取材带有城市的时代烙印。
同时,电视剧作为一门融视听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其便捷的传播形式使得受众极广,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整体观感,也赋予了城市特定的人文内涵,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
一、电视剧与城市形象作为国家形象的子系统,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主观看法、观念及由此形成的可视具象或镜像,由精神形象(信念、理念等)、行为形象与视觉表象(形象与识别系统等)三个层次组成。
从功能看,城市具备安居、乐业、教育、娱乐、文化归属、管理和对外交流等基本社会职能;从意向看,城市形象需要激发和维系人们对城市的积极想象。
描写粤语的精彩词句200词

描写粤语的精彩词句
1.粤语不仅仅是广东、香港地区的方言,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南方人民的智慧、坚韧和创新精神。
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2.粤语被誉为“南国之花”,其独特的韵律、语法和发音,使得它在中国语言文化中独树一帜,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3.粤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它能够细腻入微地表达出情感和内心世界,令人陶醉其中。
4.粤语是华语的一种重要方言,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值得被传承和发扬。
5.粤语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其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让人回味无穷。
电影中的文化元素

电影中的文化元素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表达故事和情感的同时,也常常融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这些文化元素可以是特定地区的习俗、传统价值观或历史事件,也可以是全球共通的人类情感和思考。
通过电影中的文化元素,观众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人类经验,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
一、地域文化的展示在许多电影中,地域文化是最直接且显著的文化元素之一。
通过展现特定地区的风土人情、建筑风格和口音特点,电影能够将观众们带入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中。
例如,中国香港电影中常常展现繁华的城市街道、夜市热闹的场景以及粤语的独特韵味,让观众们感受到香港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文化符号的象征电影中常常使用各种文化符号来传递特定的意义。
比如,在西方电影中,红玫瑰通常被用作爱情的象征,象征着浪漫和热情;而日本电影中的樱花则常常代表着短暂的美丽和生命的脆弱。
这些文化符号的运用使得电影更富有艺术感和深度,同时也给观众带来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三、宗教和信仰的探索宗教和信仰是电影中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
许多电影作品都探索了人类对于宗教和信仰的追求和矛盾。
例如,《阿甘正传》中的主角阿甘通过他对基督教的信仰,坚持着自己的人生原则,并且对他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电影通过描绘阿甘的信仰,探讨了宗教在塑造个人品格和社会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四、历史事件的再现许多电影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再现这些事件,向观众们传递历史的教训和记忆。
例如,《辛德勒的名单》以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为背景,讲述了实业家辛德勒救助犹太人的故事。
通过这样的电影,观众们可以了解到二战期间犹太人的遭遇和辛德勒的高尚行为,同时也能够反思历史的悲剧和人性的光辉。
五、家庭和社会关系电影中常常探讨家庭和社会关系,反映不同文化中的家庭价值观和社会结构。
这些电影通过呈现人物之间的亲情、友情或爱情关系,传递出对于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思考和体悟。
比如,《爸爸去哪儿》系列节目通过父子亲子关系的展示,探讨了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引发了观众对家庭的思考和共鸣。
香港斤两写法

香港斤两写法摘要:1.香港斤两的来源和历史2.香港斤两的换算关系3.香港斤两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香港斤两与其他地区计量单位的比较5.香港斤两的文化价值和意义正文:香港斤两的来源和历史香港斤两是香港地区特有的一种计量单位,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
据史书记载,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当时的度量衡标准以尺、寸、分、丈为长度单位,以斤、两、钱、石为质量单位。
随着历史的演变,度量衡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香港斤两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
香港斤两的换算关系在香港地区,斤两的换算关系与内地的市斤有所不同。
根据香港度量衡法,1 斤等于16 两,1 两等于37.8 克,1 钱等于3.78 克。
这种换算关系使得香港斤两的质量单位较为独特,与其他地区的计量单位有所区别。
香港斤两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尽管现代社会已经普及了国际通用的公斤、克等计量单位,但香港斤两在香港地区仍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在一些传统行业,如中药店、杂货铺、餐饮业等,香港斤两仍然被广泛使用,成为这些行业在计量货物时的重要单位。
同时,许多香港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习惯使用香港斤两来购买商品,这使得香港斤两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香港斤两与其他地区计量单位的比较香港斤两与其他地区的计量单位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
以中国内地为例,中国内地的市斤等于0.5 公斤,而香港斤两则等于0.625 公斤。
这意味着同样重量的物品,在香港地区购买时,价格可能会比在内地购买时要高一些。
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有时也会对商品的流通和贸易产生一定影响。
香港斤两的文化价值和意义除了实用价值外,香港斤两还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作为中国古代度量衡制度的一部分,香港斤两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智慧和成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同时,香港斤两在香港地区的长期使用,也使得它成为了香港地区独特的文化符号,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总之,香港斤两作为一种独特的计量单位,既具有实用性,又具有文化价值。
港版一词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

港版一词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近年来,香港成为了国际上备受瞩目的地区之一。
然而,港版一词究竟是何时开始使用的呢?下面将通过科普文章来揭开这一谜团。
一、香港回归之初自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港版一词开始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当时,香港的文化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方式。
港版一词则是用来描述这种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的。
它指的是香港自主创作的作品,无论是电影、音乐还是设计,都带有鲜明的香港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在香港本土备受欢迎,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二、港版的发展与影响港版一词的使用不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也逐渐扩展到其他领域。
在商业和时尚界,港版成为了一个时髦的词汇。
例如,在时装界,港版风格被广泛运用于设计和潮流文化中,凸显了香港的独特魅力。
此外,港版也对香港的年轻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追求港版的时尚潮流,热衷于创作独属于香港的音乐、电影和艺术作品。
港版的兴起激发了香港年轻人的创作激情,使他们更加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观念。
三、港版的未来发展前景在全球化的今天,港版不仅代表了香港的独特文化符号,也展现了城市的时尚与摩登。
未来,香港有望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将港版打造成香港的一张独特名片。
此外,港版的创作方式也有望继续创新和发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时代需求。
无论是电影、音乐还是设计,港版都将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为香港文化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总结:港版一词的开始可追溯到香港回归祖国之时,而今天,这个词汇已成了香港独特文化的象征。
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代表着香港人对于创作的热情和对于独特艺术风格的追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港版将会继续演变和创新,为香港文化注入更多的活力,让世界更加了解这座美丽的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十大文化符号
香港是一座五光十色的城市,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
有人说,香港是购物天堂和超级市场,让人流连其间,各取所需;也有人说,香港是一个文化沙漠,物欲横流,纸醉金迷;但更有人说,香港是怀旧的所在,市井草根,历史遗韵,历历在目。
每一帧,每一景,都记录着香港的前世今生,都讲述着香港的人情风韵,透过一个个符号,我们窥见的是香港的历史变迁和人文魅力。
1、紫荆花
见紫荆如见香港。
韦应物有诗云: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还如故园树,忽忆故园人。
传说当年港人抗英,劫变过后,村民在桂角山合葬牺牲的英雄,后来山上长出紫红色花朵的树,开遍了新界山坡,清明前后,花期犹盛,像是对烈士的缅怀,从此即被名为紫荆花,后来成为了香港的市花,并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出现在特区的旗帜上。
它象征着港人强劲的生命力,更体现了港人曾经的乡土情怀。
2、麦兜
麦兜是一只没有脖子、胖乎乎又“死蠢”的小猪,但就是这样一个卡通形象,却成为了香港人心目中香港精神的化身。
麦兜的故事由他的出生、上幼稚园、中学以至长大后负资产的一路说来,失败、失望,一个接一个,但资质平平、单纯乐观的麦兜却还是凭着他正直善良的“死蠢”精神,创造了属于他的美丽世界。
而这正是和港人不服输的奋斗精神不谋而合的。
无论如何,明天会更好,这是麦兜所坚信的,也是港人所坚信的。
3、叮当车
在香港人的心目中,它叫“丁当”。
两层高,晃晃悠悠,缓缓驶过,仿佛一件古老的文物呈现在一座现代的街市中。
古老香港的节奏,在挤满各式招牌的狭隘街道,已经响了100多年,至今仍驰骋在它自己的轨道上,响彻在拥挤繁华的香港
街头,周而复始地走着相同的路线。
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风云变幻,只迈着自己固有的缓慢步伐。
老式的方向盘,油漆斑驳的投币盒子,木质的门窗、座椅和楼梯,油漆早褪,却依然结实乾净,有的还在额头上印着“1903”。
叮当车就如同一位老人,向人们讲述着历史的沧桑变幻。
4、赛马
这是一座对赛马拥有无限热情的城市,600万人中,就有200多万是马迷,。
说人为马狂,实不为过。
香港的马匹在赛马场上奔跑了100多年,除了二战的炮火,不曾因其他原因停止过。
香港马匹“精英大师”曾因17连胜扬威国际,被港人冠以“传奇”、“永不言败”等名词。
“舞照跳,马照跑”,这句出自邓小平的承诺,如今仍是港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成为外界观察和检验香港是否成功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一个视角。
5、茶餐厅
这是一个香港人一生中都会无数次经过的地方。
从《阿飞正传》的皇后餐厅到《2046》的金雀餐厅,从《古惑仔》到《无间道》,茶餐厅都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个源自英式咖啡快餐厅的概念慢慢演变成为香港人的“大众食堂”,成为香港最草根、最本土的饮食场所。
多年的历史和深深的香港印记,见证了香港大半个世纪的变迁和浓浓的平民气氛。
点杯丝袜奶茶,吃个菠萝包,看着伙计与客人谈天说笑,人生百态,尽在此中。
6、维多利亚港
一个维多利亚湾,把港岛和九龙隔在了两岸,白天一张脸,夜晚一张脸,却同样让人陶醉。
日出日落之间,你可看到那一艘艘天星小轮繁忙地穿梭于南北两岸,还有周围的渔船、邮轮、观光船、甚至万吨巨轮,一起交织出一幅繁华的海上景致。
而当夜幕降临,维港两岸,各式摩天大楼闪耀着亮丽的光芒,幻彩辉煌、璀璨灯光,香江东流,熠熠生辉。
7、香港小姐
有人说:“港姐选美是香港社会的年轮,凝结着香港人(或者说部分香港人)的幸福和记忆。
”这些美女用青春刻画了这个大都会流光溢彩的浮华气质,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和消费渠道。
她们见证了香港的经济发展、文化变迁,也影响了港人的审美与价值取向。
当年的佳丽,有的踏入演艺圈成为大明星;有的嫁入豪门富家为贵妇;有的默默无闻,有的事业辉煌。
香港的大地上,便上演着一幕幕传奇故事。
尽管当年热衷一时,而如今兴味索然,但仍无可否认,“香港小姐”也是香港文化的一个符号。
8、TVB
你或许没有去过香港、没有吃过港式茶餐厅里的美食,但你不可能没有看过香港无线电视台(TVB)出品的电视剧。
TVB不仅在香港占据着广大师奶们的电视荧屏,在内地也有着无数的忠实粉丝。
TVB的剧集没有精美的布景,没有华丽的衣服,但所有的导演编剧演员传达给了观众乐观自信,知足进取,不畏强权,热爱生活,包容豁达的精神,他们的感情如此的强烈,浓郁,朴实,真挚,是最为贴近普通香港人的真实生活。
TVB的剧集里,坏人最后总能得到制裁,好人一定会有好报。
现实世界里没有童话,TVB却始终为我们造梦。
9、飞虎队
小时候看过港片的孩子,对飞虎队肯定留有印象。
《逃学威龙》里,周星星扮飞虎队第一杀手卧底学校,《赌侠2上海滩赌圣》里,飞虎队杀回30年代上海滩,杀得日军人仰马翻。
飞虎队原先是香港警察于1973年成立的一支神枪手队,后来被改编成一支反恐队伍。
平时,在香港的车水马龙里,你看不见他们。
但当危险发生时,这些24小时戒备的香港“尖刀”,随时准备出击。
扑风暴,擒劫匪,豪情大过天,伴随着清脆短促声和高速射击爆炸声,穿过弹片横飞的青烟,保卫着香港民众的安全。
有飞虎队在,港人放心。
10、四大天王
走过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人,注定对他们难以忘怀。
这四个人,曾撑起香港娱乐业的黄金十年:劳模天王刘德华,在《我和我追逐的梦》里,一年一年总不老;
劲歌天王张学友“相思风雨中”,“吻别在无人的街”,柔情让人肝肠寸断;温情天王黎明“今夜你会不会来”一曲倾倒万千少女;热舞天王郭富城蹲起马步,用手划着圈,唱道:“对你爱爱爱不完……”。
时至今日,这些仍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成为娱乐模仿秀中最经典的片段,但岁月逝去,乐坛沉浮,天王盛况已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