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测速仪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道路上各式各样的车辆数目也在大幅上升,也使得交通违章不断增加,给道路交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速度越来越快,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不断增加。众所周知,交通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驾驶员的超速驾驶造成的。为提高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快速检测车辆行驶中的速度,所以有了测速仪的问世。

随着科技的进步,由雷达传感器制作的测速仪已经广泛应用于车辆测速的行业中,实现对车辆速度准确,快速的测量。该测速仪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摩托车、汽车等机动车辆的速度测量中。测速仪的发展动向是把测速仪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测速仪的应用和研究起源于八十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最初的简单雷达测速仪发展到现在的超声波,激光等多种测速仪,同时在误差补偿,超速报警,便捷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以前的单一,简单,笨重的测速仪演变为如今的多样,复杂,小巧,为我国的交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涌现了广州科能,西安光伟等一大批骨干测速仪制造企业,基本上形成了中国测速仪目前的发展格局。

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雷达测速易于捕捉目标,无须精确瞄准,可以采用手持的方式,在车辆的运动中进行测速。在中国的雷达测速仪发展中,雷达测速仪越来越向着高精度,高智能,高便捷的方向快速发展。

面对风起云涌的国内外市场及日新月异的中国经济,我国测速仪的发展和应用依然存在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在2010年的国家测速仪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测速仪采用国外进口的测速仪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居多来自美国,日本。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测速仪在质量,测量误差,报警设计方面离国外的测速仪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近年的研究中,我国的测速仪发展还是取得了好大的进步。

三、本课题相关理论综述

采用多普勒原理:车子朝着无线电波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会增加;车子朝着无线电波传送的反方向前进,其反弹的率频会减小;速度侦测装置(即警方所使用的测速雷达)所应用的原理,就是可以侦测到发射出现的无线电波,及反弹回来的无浅电波其间的频率变化。由这两个不同频率的差值,便可以依特定的比例关系,而计算是该波所碰撞到物体的速度。当然,此种速度侦测装置可以将所侦测到的速度,转换为「公里/小时」或是「英哩/小时」[1-2]。

雷达测速仪具有以下特点:

1、雷达波束较激光光束(射线)的照射面大,因此雷达测速易于捕捉目标,无须精确瞄准。

2、雷达测速设备可安装在巡逻车上,在运动中的实现检测车速,是“流动电子警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3、雷达固定测速误差为±1Km/h,运动时测误差为±2Km/h,完全可以满足对交通违章查处的要求;

4、雷达发射的电磁波波束有一定的张角,固有效测速距离相对于激光测速较近,最远测速距离为800M(针对大车)。

5、雷达测速仪因技术成熟,价格适中。因此,广受欢迎。

6、雷达测速仪发射波束的张角是一个很重要的技术指标。张角越大,测速准确率越易受影响;反之,则影响较小[5]。

仪器发射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存在,当被测物体移动时(不管是靠近你还是远离你),反射回来波的频率会发生变化,只要将回收的频率经过频率-电压转换后,与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和计算后,就可以推断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雷达测速的原理是应用多谱勒效应,即移动物体对所接收的电磁波有频移的效应,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

基于单片机的超速报警设计,8051单片机包含中央处理器,程序储存器,数据存储器,计数器并行接口,串行接口和中断系统几个大单元及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等三大总线[7]。

基于单片机的超速报警原理如图1:

图1单片机的超速报警原理图

在图1中用方波发生器代替传感器,将输入的一定值的脉冲转换为对应的速度值,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脉冲与速度的换算关系由程序决定。程序设定,一秒时间内由计数器记到的脉冲个数v=f,v是汽车当前速度值,单位是km/h,f是方波信号的频率,单位为kHz。当速度在设置的正常速度范围内,在显示器上显示当前速度值,并显示正常状态“Normal”;当速度超过预定的值时,在显示器上显示当前速度值,并显示超速状态“Speeding”由蜂鸣器长鸣发出提示声,红色灯闪烁提示超速。

报警系统的软件设计,首先是单片机的自检程序设计,然后是正常速度和超速报警的程序设。

单片机的自检程序如图2:

自检程序

图2单片机的自检程序图正常模式与超速模式的程序如图3:

图3正常模式与超速模式的程序图

正常模式:

以方波信号产生的脉冲数模拟车速,当车速不高于120Km/h,系统处于正常模式,绿色灯长亮,红色灯灭,蜂鸣器不响,显示器显示当前速度“Speed:112.5km/h”并显示当前状态是正常状态“Status:Normal”[10]。

超速模式:

方波的频率增加,模拟的车速增加,当车速超过120km/h时,系统工作于超速模式,绿色灯灭,蜂鸣器长响报警,红色灯不断闪烁,红色灯亮时,显示器显示当前速度“Speed:124.7km/h”,并显示当前状态是超速状态“Status:Speeding!”;红色灯灭时,显示器显示当前速度“138.2 km/h”,并显示警告信息“ WARNING!! ”[10]。

测量误差:用测速仪进行测量时,所测量出来的数值与被测量的实际数值之间的误差,也称之为精度。在测速仪的测量中对其进行系统误差补偿和随机误差补偿。

四、作者的观点和主要思路

首先必须掌握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速原理,学习C语言的基本编程用于报警电路的设计,学习和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以及完成在单片机应用中软件编程的设计,同时对报警系统的的自检以及测速仪对速度误差的分析与改进,从而完成手持警用测速仪的整体设计。

参考文献:

[1]周旭艳彭宣戈朱兵.8051在车辆超速报警系统中的应用.北京:井冈山学院出版社,2006.102

[2]吴有,林安玉,熊飞桥等.智能化汽车速度控制报警系统的设计.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17(3): 23~24

[3]张庆灵张学锋翟丁.控制理论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陈金鹰. DSP技术及应用[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5]孙朝云,阳红,高怀刚.交通雷达测速仪分析与改进.仪器仪表学报,2005,24(4):56 [6]张洪静.电类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报,2010,4(29) [7]林益平,福建.单片机C语言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104~106.

[8]徐国平章红明. 一种基于TMS320F206 的雷达数据处理系统.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

[9]南建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实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董蕴宝潘旭君.浅谈C语言在单片机中的程序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9~67

[11]丁鹭飞.雷达原理.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12]TMS320VC5402 datashect,texas Instruments,2000

[13]胡光书.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14] SST39VF040 4 Megabit Multi-purpose Flash Reference Set,Silicon Storage technologe,1998

[15]PCM1801Dashect,Burr-Brown corporation,printed in USA Nnvermber,1999 [16]张培仁孙力.基于C语音c8051系列微控制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清华大学社出版,2007

[17]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第4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8]张丰毅.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宋家友.集成电子线路手册.上海:福建科技技术出版社,2002

[20]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1]丁元杰.单片机微机原理及应用.上海: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

[2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5版.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3]谢自美.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上海: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途径):

一、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

掌握多普勒测速工作原理,以及误差的分析和改进,对测速和报警电路的选择,采用单片机完成对速度与报警的结合,学习和掌握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以及完成在单片机应用中软件编程的设计,从而完成手持警用测速仪的整体设计。

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

研究的系统包括测速系统,速度显示系统,报警系统。

设计步骤:

1)首先对信号收发前段的天线和传感器,单片机等进行组装,同时对单片机等进行自检,确定其工作正常。

2)用8mm信号收发前段对行使的车辆进行信号的收集,根据信号的采集数据,应用多普利原理,经过系统公式的运算得到其车辆行使速度,然后速度信号转化成方波信号进入单片机,根据单片机显示器的显示,以及单片机上绿灯速度正常,超速红灯报警等装置的情况,从而判断车辆是否超速。

3)最后检测误差情况,对手持式警用测试仪进行完善的设计。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年月日所在系审查意见:

系主任:

年月日

多普勒测速仪开题报告

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道路上各式各样的车辆数目也在大幅上升,也使得交通违章不断增加,给道路交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速度越来越快,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也不断增加。众所周知,交通事故的发生大部分是由驾驶员的超速驾驶造成的。为提高汽车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快速检测车辆行驶中的速度,所以有了测速仪的问世。 随着科技的进步,由雷达传感器制作的测速仪已经广泛应用于车辆测速的行业中,实现对车辆速度准确,快速的测量。该测速仪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操作方便,可广泛应用于摩托车、汽车等机动车辆的速度测量中。测速仪的发展动向是把测速仪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重要的质量指标。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测速仪的应用和研究起源于八十年代,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由最初的简单雷达测速仪发展到现在的超声波,激光等多种测速仪,同时在误差补偿,超速报警,便捷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以前的单一,简单,笨重的测速仪演变为如今的多样,复杂,小巧,为我国的交通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涌现了广州科能,西安光伟等一大批骨干测速仪制造企业,基本上形成了中国测速仪目前的发展格局。 雷达测速仪是根据接收到反射波频移量的计算而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雷达测速易于捕捉目标,无须精确瞄准,可以采用手持的方式,在车辆的运动中进行测速。在中国的雷达测速仪发展中,雷达测速仪越来越向着高精度,高智能,高便捷的方向快速发展。 面对风起云涌的国内外市场及日新月异的中国经济,我国测速仪的发展和应用依然存在着非常严峻的问题。在2010年的国家测速仪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测速仪采用国外进口的测速仪占很大的比例,其中居多来自美国,日本。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测速仪在质量,测量误差,报警设计方面离国外的测速仪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近年的研究中,我国的测速仪发展还是取得了好大的进步。

利用多普勒测车速的原理

关于利用多普勒测车速的原理探究 摘要 本文从实例出发,阐述了雷达测速仪的工作原理───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以及其实际应用上的一些情况. 关键词 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 The discovery of the principle of the velometer with Doppler effect Li Hongyang, Zhangyan Lin Weiping Tang Guangzhao , Li Zhuoran (A group from nuclear physics major, the physics department, scu) Abstract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Doppler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and the principle of the radar velometer. Keywords the Doppler effect of electromagnetic wave 背景 假定这种情景:一平直公路放置一测速仪,远方式来一辆车,其速度为v,测速仪发射一列电磁波,其频率为f,在极短时间后收到一频率为f ’的反射波.现在需要由f,f ’求v. 由于发出的为电磁波,经典运动理论下的多普勒公式已远远不够.再次我们避开四维坐标,用洛仑兹变换与狭义相对论来推导相对论下的多普勒效应. 令静止参考系为K 系,运动参考系为K ’系 则有 ①, ② 而由洛仑兹变换知: ③ ∴ ④ ⑤ 联立③④⑤得: ⑥ 2 2 2 01c u c m E -=2220'1'c u c m E -=????? ? ? ?? ??? -===-=γγ2''''c vt t t z z y y vt x x ?? ?????? ?? ??? ??-=-=-=221'1''c vu u u c vu u u vt u u x z z x y y x x γγγ2222''''z y x u u u u ++=2222z y x u u u u ++=22222 11'1c vu c u c u x --=-γ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报告

.\ 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LDV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学号: 20141002042 姓名:张薇 指导教师:唐经文 动力工程学院

.\ LDV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应用激光测量流体的流速,是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速方法。它和过去应用的传统的测速仪器,如皮托管、旋浆式流速仪、热线式风速仪等相比,有如下几个主要优点:无接触测量,不干扰流场;测速范围广(4秒 米 10 104 5- ?-);空间分辨率高;动态响应快。特别是对高速流体、恶性(如:酸性、碱性、高温等)流体、狭窄流场、湍流、紊流边界层等的测量方面,显示出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本实验要求在熟悉激光测速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实验室的频移型二维激光测速仪测量一个具有分离、再附、旋涡和高湍流度的复杂流场,了解这种流场中平均速度、速度直方图、湍流度和雷诺应力等湍流参数在主流区、回流区、剪切层和边界层等区域的不同特征,以及激光测速在测量复杂湍流流动方面的功能和优点有着重要的实验意义。 二、实验设备 图1: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图2:实验模型结构尺寸

图3:实验系统图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英文缩写是流体流速测量的光学方法之一,是利用光学多普勒效应。即当激光照射运动着的流体时,激光被跟随流体运动的粒子所散射,散射光的频率将发生变化,它和入射激光的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差或多普勒拍频。这个频差正比于流速,所以测出多普勒频差,就测得了流体的速度。 实际接收到的多普勒信号,是包含有各种各样噪声的信号。例如光电倍增管带来的信号散粒噪声,暗电流散粒噪声,背景光噪声,热噪声,以及其他测量仪器带来的噪声等。同时,多普勒信号还是一个调制信号,由于各种原因,使多普勒频带加宽。例如,振幅调制,散射粒子受布朗运动影响,散射粒子通过探测体积所需要的渡越时间,多粒子进入探测体积初位相的不同,激光束的角扩散及速度梯度等原因,都会引起多普勒频带的加宽。为了尽量减小噪声和带宽,以及从具有一定的噪声和带宽的信号中,取出反映流速的“有用”信号,必须选择合适的信号处理装置,对多普勒信号进行处理。 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是利用高分辨率的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直接跟踪光学信号。此种干涉仪调整比较简单,在大散射角工作时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在测低速 厘米。另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是频谱分析时受到限制,一般能测的下限速度为25秒 仪,它实际上是通过调谐窄带滤波器,把信号用示波器器显示出来,其中心频率在频谱范围内缓慢地扫描。由于使用滤波器,在任一瞬间时只能观察到全部信号的很少一部分,浪费了有用的信息和时间。进来信号处理装置都采用能跟踪可变频率的振荡器,称为自动跟踪可变频率跟踪器,简称频率跟踪器。 四、实验内容 在熟悉激光测速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频移型二维激光测速仪测量复杂流场的速度。

多普勒测速仪工作原理

浏览次数:110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1-8-24 19:30|提问者:匿名 最佳答案 从开过来的机车所听到的声波间的距离被压缩了,就好像一个人正在关手风琴。这个动作的结果产生一个明显的较高的音调。当火车离去时,声波传播开来,就出现了较低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也是利用这种多普勒效应。从测速仪里射出一束射线,射到汽车上再返回测速仪。测速仪里面的微型信息处理机把返回的波长与原波长进行比较。返回波长越紧密,前进的汽车速度也越快--那就证明驾驶员超速驾驶的可能性也越大。 多普勒测速仪仪器介绍 TSI的LDV/PDPA系统 LDV/PDPA的主要装置和原理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测量通过激光探头的示踪粒子的多普勒信号,再根据速度与多普勒频率的关系得到速度。由于是激光测量,对于流场没有干扰,测速范围宽,而且由于多普勒频率与速度是线性关系,和该点的温度,压力没有关系,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测量精度最高的仪器。 LDV/PDPA测速工作原理可以用干涉条纹来说明。当聚焦透镜把两束入射光以?角会聚后,由干激光束良好的相干性,在会聚点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隔正比干光波波长,而反比干半交角的正弦值。当流体中的粒子从条纹区的方向经过时,会依次散射出光强随时间变化的一列散射光波,称为多普勒信号。这列光波强度变化的频率称为多普勒频移。经过条纹区粒子的速度愈高,多普勒频移就愈高。将垂直于条纹方向上的粒子速度,除以条纹间隔,考虑到流体的折射率就能得到多普勒频移与流体速度之间线性关系。LDV/PDPA系统就是利用速度与多谱勒频移的线性关系来确定速度的。各个方向上的多普勒频率的相位差和粒子的直径成正比,利用监测到的相位差可以来确定粒径。 LDV/PDPA系统从功能上分为:光路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光路部分:采用He-Ni激光器或Ar离子激光器,是因为它们能够提供高功率的514.5nm,488nm,476.5nm三种波长的激光。带有频移装置的分光器将激光分成等强度的两束,经过单模保偏光纤和光纤耦合器,将激光送到激光发射探头,调整激光在光腰部分聚焦在同一点,以保证最小的测量体积,这一点就是测量体即光学探头。接受探头将接受到的多普勒信号送到光电倍增管转化为电信号以及处理并发大,再至多普勒信号分析仪分析处理后至计算机记录,配套系统软件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在流场中存在适当示踪粒子的倩况下,可同时测出流动的三个方向速度及粒子直径。 TSI公司在国际上第一个生产商业化的LDV/PDPA系统,现在的TSI公司的LDV/PDPA系统已经拥有4项专利设计,并且在流场、湍流、传质、传热、流型、燃烧研究上有广泛的使

激光多普勒测速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图像传感与测量 论文题目: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姓名:陈静 学号: 314101002268 成绩: 任课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一、引言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即LDV(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是伴随着激光器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它是利用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对流体或固体速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机械、能源、冶金、水利、钢铁、计量、医学、环保等领域[1]。 激光测速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64至1972年,这是激光测速发展的初期。在此期间,大多数的光学装置都比较简单,用各种元件拼搭而成,光学性能和效率不高,使用调准也不方便[2]。 第二个阶段是1973至1980年,在此期间,激光测速在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光束扩展,空间滤波,偏振分离,频率分离,光学频移等近代光学技术相继应用到激光测速仪中。 第三个阶段是1981年至今。在此期间,应用研究得到快速发展[3]。 在发表的论文中,有关流动研究的论文急剧增加。多维系统,光纤传输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和微机数据处理技术等的出现把激光多普勒技术推向更高水平,使用调整更加方便。此外,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是其小型化成为可能,推动激光多普勒测速走出实验室,迈向工业和现场应用。 二、主要内容 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光源和运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从运动物体散射回来的光会产生多普勒频移,这个频移量的

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速度,入射光和速度方向的夹角都有关系。 由于其有许多潜在的独特功能,激光多普勒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实验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激光测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流动测量实验的有力工具[4]。 1.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激光测速的原理大致是这样:激光束射向流动着的粒子,粒子发出的散射光的频率改变了,通过光电装置测出频率的变化,就测得了粒子的速度,也就是流动的速度 [5]。 设一束散射光与另一束参考光的频率分别为12,s s f f ,它们到达光探测器阴极 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1210112022cos(2) cos(2)s s E E f t E E f t π?π?=+=+ 式中,0102,E E 分别为两束光在光阴极表面处的振幅,12,??分别为两束光的初始相位。两束光在光阴极表面混频,其合成的电场强度为: 1212011022cos(2)cos(2)s s E E E E f t E f t π?π?=+=+++ 光强度与光的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1222212010201021(t)()()cos[2()]2 s s I k E E k E E kE E f f t π?=+=++-+ 式中为k 常数,?为两束光初始相位差,12???=-。其中第一项为直流分量,可用电容器隔去,第二项为交流分量,其中12s s f f -是得到的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与物体运动速度V 的关系为: 12[cos(,)cos(,)]s s i s V f f K K υυλ -=- 式中:i K 是激光的传播矢量,s K 为散射光传播矢量,υ是物理运动速度方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一、概述: 项目背景: 该项目主要通过激光器和激光接收机实时检测目标的XYZ方向上的相对速度,并将3个方向的速度值矢量合成后,通过串口上报给主机。 系统原理如下: ●通过特殊的调制信号激励激光器,发射连续波激光。 ●同时在不同阶段接收从目标反射回的信号并通过高速ADC采集这些信号。 ●FPGA实时进行FFT计算,根据FFT结果比较不同阶段的频偏和符号。 ●根据多普勒效应,通过频偏大小和频偏方向,就能计算出目标的相对速度和方向。 ●3个通道通过不同角度的合成,可以最终计算出目标的相对矢量速度。 ●通过串口将速度数据传到上位机。

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我们面临的挑战: ●由于物体相对速度较快,达到125m/s;对应的信号带宽为DC-250MHz左右, 需要1GHz进行高速采集。 ●同时对1Gsps的数据量进行最大32K点FFT时,数据覆盖率达50%上。此时单 一的FFT模块在FPGA中计算时间不够,需要4路FFT并行计算;逻辑设计难 度较大。 ●要求测试距离在3KM以上。由于激光在大气中的衰减比较严重,同时受到大气 的干扰也比较严重。致使回波信号比较弱,同时不稳定。 示波器捕获的原始数据

解决方案: 根据实际系统和算法处理精度要求,硬件系统采用如下设计: ?10bit1GSPS ADC,三通道同步采集。 ?低噪声模拟前端,支持程控增益放大,50Ω阻抗SMA接口。 ?模拟带宽DC-250MHz。 ?板载1024MB DDR3内存。 ?高稳定度,超低低抖动时钟发生器。 ?低噪声电源设计。 ?采用Xilinx XC5VSX95T FPGA,FPGA实现实时FFT和信号检测算法功能。 ?TI C6455DSP,工作频率1GHz,用于3波束速度合成算法和FPGA控制。 ?两个RS422/RS485接口。 二、系统整体框图如下: 系统整机的实物图如上

交警测速仪原理

交警测速仪原理 很多城市设立了抓拍路口违章的“电子眼”,本人根据3年多的开车经验、闯红灯经验,再加上向交警朋友的数年虚心讨教,终于弄懂了电子警察工作原理,希望对各位车友的行车有所帮助,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1.电子眼采用感应线来感应路面上的汽车传来的压力,通过传感器将信号采集到电脑,并将信号暂存(该数据在一个红灯周期内有效); 2.在同一个时间间隔内(红灯周期内),如果同时产生两个脉冲信号,即视为“有效”,简单地说,就是如果当时红灯,你的前轮子过线了,而后轮子没出线,则只产生了一个脉冲,在没有连续的两个脉冲时,不拍照; 3.有些情况是:有的人开车前轮越过线了,怕被拍到,于是他又倒一下车,回到线内,结果还是被照了,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一前一后,产生了“一对”脉冲信号(这一对脉冲是在同一个红灯周期内产生的); 4.黄灯亮时,拍照系统延时两秒后启动;红灯亮时,系统已经启动;绿灯将要亮时,提前两秒关闭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误拍。所以很多出租车司机都知道,差不多就可以走了,一样没事,就这个道理。严重建议大家不要这样做,因为时机比较难把握哟。 后期处理: 当图像被下载传输指挥中心以后,就需要对图像进行登记、编号、公告,再传输到中心计算机数据库,以备各种机关调用。 系统特点: 车辆捕获率——100%(不包括二轮摩托车等)。

识别时间——约1秒。 车牌识别率——白天95%以上,晚上90%以上(比较高啊)。 适用车速——5-180Km/h(如果你开190,它连个鬼都拍不到)。 交警查超速主要就两大类,一是雷达波测速,二是摄像机测速。 雷达波测速主要用于流动测速,配合摄像机拍号牌,主要用于高速及无固定测速路段,原理就是测速机发射某频率雷达波,锁定你的车,通过雷达波反射测定车速。此类测速较隐蔽,通常以流动测速车停在高速的临时停车处为主,也有通过手持测速仪隐藏在树后。我在高速上遇到过的测速车有依维柯和桑塔纳改装的,一般车顶有天线,还有拿手持的坐到车里,外面看不见,不小心就被抓到了。 摄像机测速的是固定测速,原理就是车通过该摄像机摄像区时通过你的位移及时间测定车速。此类测速基本很醒目,很远处你就会看到路的上方有横贯路面的铁架子,上面会摆很多摄像机,由于条件的限制,摄像机装在哪里就再也不会动了,所以如果你有一次被拍到,相信不会有第二次了。当然少数也很隐蔽,比如装在人行天桥或者立交桥下面,有时候不注意离近了才发现,踩刹车已经晚了。还有更损的装在人行天桥或立交桥的背面,你从正面行驶的过程中是不可能看见的,当你高速行驶过去时尾部的车牌已经被拍了下来。 还有很多种测速模式,比如压感测速,固定雷达测速等,国内用的比较少,就不做分析了

雷达测速仪有哪些特点

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布,而要测量水流的流速,记录水文数据资料,就需要用到测速仪。雷达测速仪就是众多测速仪中的一种,雷达测流运用的原理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在声学领域中,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将有所变化,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即多普勒效应。如下图所示,当雷达流速仪与水体以相对速度V发生对运动时,雷达流速仪所收到的电磁波频率与雷达自身所发出的电磁波频率有所不同, 此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移。通过解析频移与V的关系,得到流体表面流速。 雷达测速仪被广泛应用在河道、灌渠、防汛等水文测量;江河、水资源监测;环保排污、地下水道管网监测;城市防洪、山区暴雨性洪水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等诸多领域。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雷达测速仪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非接触、安全低损、少维护、不受泥沙影响; 2、能胜任洪水期高流速条件下的测量; 3、具有防反接、防雷保护功能; 4、系统功耗低,一般太阳能供电即可满足测流需要; 5、多种接口方式,既有数字接口又具有模拟接口,方便接入系统; 6、无线传输功能(可选),可将数据无线传输到3.5km以外;

7、测速范围宽,测量距离远达40m; 8、多种触发模式:周期、触发、查询、自动; 9、安装特别简单,土建量很少; 10、全防水设计,适合野外使用。 非接触雷达测流方式测速时设备不受污水腐蚀,不受泥沙影响,少受水毁影响,土建简单,便于维护,保障人员安全,特殊的天线设计使得功耗超低,大大降低了供电需求。不仅可用于平时流速监测,而且特别适合承担急难险重观测任务。 航征科技是目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方案提供商, 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航征面向水文、水利、环境保护、城市排水管网等行业用户, 提供雷达流速流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航征分别在上海、无锡建立了运营和研发测试中心,拥有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和阵容强大的科研队伍,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有多位业内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后盾,立志成为全球优秀的智能传感解决方案提供商。

激光多普勒测速

激光多普勒测速 1.引言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是伴随着激光器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它是利用 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对流体或固体速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机械,能源,冶金,水利,钢铁,计量,医学,环保等领域[1-2]。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体或固体运动速度的一种仪器,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激光器,入射光学单元,接收或收集光学单元,多普勒信号处理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或数据处理器,主要优点在于非接触测量,线性特性,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快速动态响应,采用近代光-电子学和微处理机技术的LDV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二维,三维等流动的测量,并获得各种复杂流动结构的定量信息。由于上述潜在的独特功能,激光多普勒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实验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激光测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流动测量实验的有力工具。 激光测速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3]。 第一个阶段是1964 – 1972 年,这是激光测速发展的初期。在此期间,大多数的光学装置都比较简单,用各种元件拼搭而成,光学性能和效率不高,使用调准也不方便; 第二个阶段是1973 – 1980 年,在此期间,激光测速在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光束扩展,空间滤波,偏振分离,频率分离,光学频移等近代光学技术相继应用到激光测速仪中。 从1980年到现在,激光测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应用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在发表的论文中,有关流动研究的论文急剧增加。多维系统,光纤传输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和微机数据处理技术等的出现把激光多普勒技术推向更高水平,使用调整更加方便。此外,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是其小型化成为可能,推动激光多普勒测速走出实验室,迈向工业和现场应用。 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光源和运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从运动物体散射回来的光会产生多普勒频移,这个频移量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速度,入射光和速度方向的夹角都有关系[1]。下文中将详细介绍。 2.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中,依靠运动微粒散射光与照射光之间光波的频差(或称频移)来获得速度信息。这里存在着光波从(静止)光源(运动)微粒(静止)光检测器三者之间的传播关系。

流量流速的测定及常见流体测速仪

流量流速的测定及常见流体测速仪 如何测定流体的流速和流量对于流体力学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研究,如今,有关流体的测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实际流动非常复杂,实验研究和流体测量仍然是检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最终的具有说服力的方法。那么该如若测定流量及流速呢? 对于流体流量的测定,有以下几种常见的仪器。 1.文丘里管流量计 文丘里管由渐缩管、中间的喉部断面和渐扩管组成,渐缩管内速度增加,压力下降,渐扩管内动能又转变为压力能,速度减小,压力增加。因为压力与流速有关,所以可以用来测流量。如图7.7所示,以管道轴线为基准面,1和2两断面间伯努力方程为 g v p z g v p z 222222211 1++=++γγ 代入连续性方程,得: 2121v A A v = 喉部理想流速为: ??????+-+-=γγ22112 122()(2)(11p z p z g A A v 文丘里管能够精确测量管道内流体流量,除了安装费用外,文丘里管唯一的不足是在管路中增加一个摩擦损失。事实上,所有损失都发生在渐扩管中,即图中2和3断面间,一般为静压差的10%到20%。 为了测量精确,在文丘里管前面应该至少有管道直径的5~10倍的直管段。所需要的直管段长度取决于进口断面的条件。随管径比率增加,进口断面处流动影响增大。压力差测量应该用管道周围的环形测压管,并保证在两个断面处有适当的开孔数。 对于一个给定的文丘里管,除特殊给定外,通常假设雷诺数超过l05,μ值根据实验确定,称为文丘里管系数。它的值约在0.95~0.98之间。文丘里管长期使用后μ可能下降l%~2%。

2.节流式流量计 结构简单,无可动部件;可靠性较高;复现性能好;适应性较广,它适用于各种工况下的单相流体,适用的管道直径范围宽,可以配用通用差压计;装置已标准化。 安装要求严格;流量计前后要求较长直管段;测量范围窄,一般范围度为 3 : 1;压力损失较大;对于较小直径的管道测量比较困难 ;精确度不够高(±1%~ ±2%)。 1-节流元件 2-引压管路3-三阀组 4-差压计 测量原理及流量方程: 2222222111 u p u p +=+ρρ 1u 1ρ24D π =2u 2ρ2 4d 'π 21p p 、—截面1和2上流体的静压力; 21u u 、—截面1和2上流体的平均流速; D 、d '—截面1和2上流束直径; 对于可压缩流体,考虑到节流过程中流体密度的变化而引入流束膨胀系数进行修正,采用节流件前的流体密度,由此流量公式可更一般的表示为:

用多普勒效应测速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用多普勒效应测速的原理及应用 中文摘要:本论文的目的是介绍多普勒效应的测速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查找资料并且思考的方法,分析和推导出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原理。并且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上网的搜索,了解了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包括声纳测速、雷达测速以及医学仪器的使用。本论文通过对多普勒效应原理的解说,一步步引导出测速的原理,进一步直观地解释其应用,从而真正解决了对多普勒效应测速的解答。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测速原理应用 论文: 一、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 二、多普勒测速原理 用波照射运动着的物体,运动物体反射或散射波,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反射或散射波将产生多普勒频移,利用产生频移的波与本振波进行混频再经过适当的电子电路处理即可得到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我们假设多普勒测速仪静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速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为了得到多普勒测速仪所接收到的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而频移的声波频率与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分两步进行讨论。 1、声波测速 第一步,多普勒测速仪发射声波,运动物体接收到其所发射的声波.在这个过程中,多普勒测速仪作为波源是静止的,而运动物体作为波接收器以速度v运动.设多普勒测速仪所发射的声波频率为f,运动物体所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f′,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0,观测者相对于介质 的运动速度vr。可得: 第二步,运动物体反射或散射声波,多普勒测速仪接收到其所反射或散射的声波.在这个过程中,运动物体作为波源以速度v运动,而多普勒测速仪作为波接收器静止.设多普勒测速仪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f″,由第一步我们知道,运动物体所反射或散射的声波频率为f′,于是可得: 代入可得: 即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多普勒测速仪所发射的声波频率f、多普勒测速仪所接 收到的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而频移的声波频率f″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v0之间的关系 2、光波测速 为了得到多普勒测速仪所接收到的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而频移的光波频率与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同样分两步进行讨论。 第一步,多普勒测速仪发射光波,运动物体接收到其所发射的光波.在这个过程中,多普勒测速仪作为波源是静止的,运动物体作为波接收器是运动的,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为v.设多普勒测速仪所发射的光波频率为f,运动物体所接收到的光波频率为f′,光波的传播速度为c,则

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系统的设计

Optoelectronics 光电子, 2015, 5, 13-18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15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0e2292005.html,/journal/oe https://www.360docs.net/doc/0e2292005.html,/10.12677/oe.2015.52003 Design of Velocimetry System Base on Laser Doppler Effect Suiyan Tan, Chudong Xu College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Email: tansuiyan@https://www.360docs.net/doc/0e2292005.html, Received: May 25th, 2015; accepted: Jun. 8th, 2015; published: Jun. 12th, 2015 Copyright ? 2015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0e229200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A velocimetry system base on laser Doppler Effect is designed. The system works through building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with discrete optical elements. The movable object of system is imple-mented by gear motor and doesn’t need to change the structure of experiment equipment; there-fore, the system is simple, convenient and low cost. Building the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and measurement system by students themselves not only deepens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Dopp-ler Effect and its application, but also it is good for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expe-riment, which can extend optic specialty undergraduate course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Function of the velocimetry system is successfully achieved, and average error is 2.38%; errors are lower 5%. Keywords Laser Doppler Effect, Velocimetry System, Michelson Interferometer, Frequency Difference Method 基于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系统的设计 谭穗妍,徐初东 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广东广州 Email: tansuiyan@https://www.360docs.net/doc/0e2292005.html, 收稿日期:2015年5月25日;录用日期:2015年6月8日;发布日期:2015年6月12日

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流体的流速 最终版

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流体的流速 指导老师:曾育峰 参赛学生:刘倩蔡艺生王宇松陆泽璇林乐鑫

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测流体的流速 [摘要] 在基于流体中的微粒对激光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基础上,自制激光多普勒流速仪,经过特定的处理电路,以达到测量流体流速的目的。利用光外差探测法实现多普勒频移的测量,并利用光电探测器进行接收和转换,通过电路模块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后,利用频率计显示其频率差,最后用单片机自动化处理数据并显示水速。作品还加入了电脑仿真技术模块,以便更直观的观测水管中水流流速的动态变化情况。该作品原理突出、观测直观,实现对流体流速的测量。 [关键词]激光多普勒流速光外差法 一、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的原理分析 1、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和观察者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其频率会偏离波动本来的频率。相向运动,频率升高;相背运动,频率则降低,而且相对运动速度越大,这种频率偏移也越大,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在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交通管理,医疗诊断等各方面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2、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原理 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是利用流体在光场中的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体的流速。这是一种非接触测量方法,只需要把光波送至测量点处,对流体没有干扰。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还可以精确地控制被测空间大小,通过控制光束,光束在被测点处聚焦成为很小的测量体,可获得分辨率为20~100Lm 的极高测量精度。除此之外,激光多普勒效应测速具有输出信号频率与速度成线性关系的优点,并能覆盖很宽的速度范围。从原理上讲,其响应没有滞后,能跟得上湍流的快速脉动,能同时测定流体的大小和方向。 假设液体中微粒流动的速度为v,照射在微粒上的光为平面单色光波,波v,光速为c,一般v要比c小得多。根据相对论理论,微粒相矢量为k,光频率 对于光波运动,微粒散射光的频率因多普勒效应而发生频移。微粒散射光的频率v 应为:

新版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实验4.2 激光多普勒测速 1842年奥地利人多普勒(J.C.Doppler)指出:当波源和观察者彼此接近时,收到的频率变高;而当波源和观察者彼此远离时,收到的频率变低。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可用于声学、光学、雷达等与波动有关的学科。不过,应该指出,声学多普勒效应与光学多普勒效应是有区别的。在声波中,决定频率变化的不仅是声源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还要看两者哪一个在运动。声速与传播介质有关,而光速不需要传播介质,不论光源与观察者彼此相对运动如何,光相对于光源或观察者的速率相同。因此,光学多普勒效应有更好的实用价值。1960年代初激光技术兴起,由于激光优良的单色性和定向性及高强度,激光多普勒效应可以用来进行精密测量。 1964年两个英国人Yeh和Cummins用激光流速计测量了层流管流分布,开创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aser Doppler velocimeter,LDV),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体或固体速度的一种仪器。由于它大多用于流体测量方面,因此也被称为激光多普勒风速仪(laser Doppler anemometer,LDA)。也有称做激光测速仪或激光流速仪(laser velocimeter,LV)的。1970年代便有产品上市,1980年代中期随着微机的出现,电子技术的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在剪切流、内流、两相流、分离流、燃烧、棒束间流等各复杂流动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激光测速在涉及流体测量方面,已成为产品研发不可或缺的手段。 实验目的 【1】了解激光多普勒测速基本原理。 【2】了解双光束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工作原理。 【3】掌握一维流场流速测量技术。 实验原理 1. 多普勒信号的产生 如图4.2-1所示,由光源S发出频率为f的单色光,被速度为v的粒子(如空气中的一粒细小的粉尘)P散射,其散射光由Q点的探测器接收。由于多普勒效应,粒子P接收到的光频率为 )cos 1(112 2'θc v c v f f +?= (4-9) 其中c 为光速。同样由于多普勒效应,在Q点所接收的粒子P的散射光频率为 222'''cos )(11θc v c v f f ??= (4-10) 那么Q点接收的频率为 )cos (cos 21''θθ+=?=Δc v f f f f (4-11) 如果粒子P以速度v进入两束相干光S和S ’的交点,并在Q点接收散射光,如图4-7所示,由于S和S ’是方向不同的两束光,在Q点将产生两种接收频率。对光束S的频率差同式(4-11),对于光束S ’的频率差为 )cos '(cos '21θθ+=Δc v f f (4-12)

毕托管测速实验完整版

毕托管测速实验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对管嘴淹没出流点流速及点流速系数的测量,掌握用毕托管测量点流速的技能; 2.了解普朗特型毕托管的构造和适用性,并检验其量测精度,进一步明确传统流体力学量测仪器的现实作用。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 图毕托管实验装置图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水位调节阀; 5.恒压水箱; 6.管嘴 7.毕托管; 8.尾水箱与导轨; 9.测压管;10.测压计;11.滑动测量尺(滑尺);12.上回水管。 说 明: 经淹没管嘴6,将高低水箱水位差的位能转换成动能,并用毕托管测出其点流速值。测压计10的测压管1、2用以测量低水箱位置水头,测压管3、4用以测量毕托管的全压水头和静压水头,水位调节阀4用以改变测点的流速大小。 图 毕托管结构示意图 三、实验原理 图 毕托管测速原理图 g c k 2= () 式中:u ——毕托管测点处的点流速; c ——毕托管的校正系数; h ?——毕托管全压水头与静水压头差。 H g u ?'=2? () 联解上两式可得 H h c ??='/? () 式中:u ——测点处流速,由毕托管测定; ?'——测点流速系数; H ?——管嘴的作用水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准备) (a熟悉实验装置各部分名称、作用性能,搞清构造特征、实验原理。) (b用医塑管将上、下游水箱的测点分别与测压计中的测管1、2相连通。) (c将毕托管对准管嘴,距离管嘴出口处约2~3cm,上紧固定螺丝。 2、开启水泵顺时针打开调速器开关3,将流量调节到最大。 3、排气待上、下游溢流后,用吸气球(如医用洗耳球)放在测压管口部抽吸,排除毕托管及各连通管中的气体,用静水匣罩住毕托管,可检查测压计液面是否齐平,液面不齐平可能是空气没有排尽,必须重新排气。 4、测记各有关常数和实验参数,填入实验表格。 5、改变流速操作调节阀4并相应调节调速器3,使溢流量适中,共可获得三个不同恒定水位与相应的不同流速。改变流速后,按上述方法重复测量。 6、完成下述实验项目: (1)分别沿垂向和沿流向改变测点的位置,观察管嘴淹没射流的流速分布; (2)在有压管道测量中,管道直径相对毕托管的直径在6~10倍以内时,误差在2~5%以上,不宜使用。试将毕托管头部伸入到管嘴中,予以验证。 7、实验结束时,按上述3的方法检查毕托管比压计是否齐平。 五、实验结果及要求 实验装置台号NO. 校正系数c=, k=44.27 cs

用多普勒效应测速的原理及应用

用多普勒效应测速的原理及应用 肖健(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摘要:阐述用实验分析多普勒测速效应的原理及具体应用方法。实验中用水波代替了原本的声波,通过波纹的疏密清晰的反映了多普勒效应。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速度; 由于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波频率有所变化的现象就叫做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是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1803~1853)于1842年首先发现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1 多普勒效应验证方法 我们可以用水波代替声波(都是机械波),做如下演示实验.在盛有清水的大水槽中,以一端粘有直径约为8mm的石蜡球的细弹簧作为弹簧单振子,使单振子与水面接触,若使单振子沿竖直方向周期性地上下击打水面,这时,水面上就形成向四周传播的周期性同心圆波.若将振动着的单振子在水面上向右平移、便可看到从振源中心到右槽壁间的波纹变密、波长缩短,右壁接收圆波的频率变大,而振源中心到左槽壁的波纹变疏,波长增大,左槽壁接收圆波的频率变小,该实验仪器结构简单,易于取材,制作简便,便于操作,直观性强,可信度高,具有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单振子(振源)本身的频率并没有改变,而是水槽壁(接收者)接收的水波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2 测速原理 多普勒测速仪是利用波的多普勒效应这一原理制成的,其原理是用波照射运动着的物体,运动物体反射或散射波,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反射或散射波将产生多普勒频移,利用产生频移的波与本振波进行混频再经过适当的电子电路处理即可得到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 我们假设多普勒测速仪静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速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如图1 图一 3 声波测速 为了得到多普勒测速仪所接收到的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而频移的声波频率与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分两步进行讨论.

雷达测速仪工作原理

雷达测速仪简介 雷达测速仪是通过微波来测量运动物体的速度,其工作理论是基于多普勒原理,既当微波照射到运动的物体上时,会产生一个与运动物体速度成比率的一个变化,其变化大小正比于物体运动的速度。 雷达发射的微波以一个扇型的方式出去(S1),在照射区域内的目标会对微波形成一个反射(S2),其中依据实际测量的要求,雷达又分为两种工作模式:一种是静态工作模式,一种是动态工作模式。所谓静态:即雷达静止不动(不在运动的巡逻车内),测迎面来的汽车或同向远离的汽车。所谓动态:既雷达处于运动状态(一般在运动的巡逻车内),测迎面来的汽车或同向远离的汽车,在动态情况下,测试一般又分为反向测量和同向测量,反向测量:测试的目标和巡逻车的运动方向相反,同向测量:测试的目标和巡逻车的运动方向相同。选用不同的测试状态,雷达使用不同的运算规则。雷达本身不易判别目标的运动方向。 依据雷达的使用特点: 目前,雷达主要分为手持测速雷达和车载测速雷达。 手持测速雷达主要应用于定点测量,一般,交警在超速现象较多的路段进行测量。可把雷达固定于三角架上,也可手持测量。 车载测速雷达主要应用于巡逻测量或移动电子警察方面。目前,在电子移动警察上应用较多。由于电子警察的特殊要求,一般配电子警察的测速雷达要求其微波发射的波瓣尽可能小。 以往的雷达测速仪,由于技术的限制,不能判别出目标的运动方向,因此,当所测区域既有同向的又有反向的车时。雷达就无法判别出所测速度到底是那一辆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新型的测速雷达已可以判别出目标的运动方向,因此,大大提高了测试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火花DA型雷达简介 火花DA型雷达是一车载雷达测速仪,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波瓣窄等特点,在测试方面具有方向识别、带232数据接口等多种功能。 它的工作方式有两种: 一、带控制盒。 通过控制盒完成状态的选择盒数据的显示。操作方式与一般的车载雷达基本相似。 二、与电子警察配套。 通过232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工作状态的设置由计算机来完成,同时,数据也由计算机来读取。 工作流程如下: 一、雷达测试目标是否超速 二、若超速检测视频图象的变化,判别是否目标进入图象区域 三、若由目标进入,从视频流中抓三幅图片或五幅 四、识别出图片中车牌等信息 五、产生对应的数据存入数据库中或现场打印。 以上是常用的电子警察方案,在视频方面依据选择的不同,处理方式和组成也略有不同。采用CCD,一般计算机就要配工控机。若选择带1394接口的数码摄像机则可配带1394接口的笔记本。不过,要不产生图象发虚的现象,则需要拍照速度快,对于这一点,CCD要优于数码摄像机。 其他的也有直接把雷达送出的数字信号通过视频叠加到视频流中,然后送到视频录象机或其他记录设备中的方法。 在对雷达的操作中,首先需要主机(一般为计算机)送出连接命令到雷达上,然后设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