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普勒测速仪工作原理

多普勒测速仪工作原理
多普勒测速仪工作原理

浏览次数:110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1-8-24 19:30|提问者:匿名

最佳答案

从开过来的机车所听到的声波间的距离被压缩了,就好像一个人正在关手风琴。这个动作的结果产生一个明显的较高的音调。当火车离去时,声波传播开来,就出现了较低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也是利用这种多普勒效应。从测速仪里射出一束射线,射到汽车上再返回测速仪。测速仪里面的微型信息处理机把返回的波长与原波长进行比较。返回波长越紧密,前进的汽车速度也越快--那就证明驾驶员超速驾驶的可能性也越大。

多普勒测速仪仪器介绍

TSI的LDV/PDPA系统

LDV/PDPA的主要装置和原理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测量通过激光探头的示踪粒子的多普勒信号,再根据速度与多普勒频率的关系得到速度。由于是激光测量,对于流场没有干扰,测速范围宽,而且由于多普勒频率与速度是线性关系,和该点的温度,压力没有关系,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测量精度最高的仪器。

LDV/PDPA测速工作原理可以用干涉条纹来说明。当聚焦透镜把两束入射光以?角会聚后,由干激光束良好的相干性,在会聚点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隔正比干光波波长,而反比干半交角的正弦值。当流体中的粒子从条纹区的方向经过时,会依次散射出光强随时间变化的一列散射光波,称为多普勒信号。这列光波强度变化的频率称为多普勒频移。经过条纹区粒子的速度愈高,多普勒频移就愈高。将垂直于条纹方向上的粒子速度,除以条纹间隔,考虑到流体的折射率就能得到多普勒频移与流体速度之间线性关系。LDV/PDPA系统就是利用速度与多谱勒频移的线性关系来确定速度的。各个方向上的多普勒频率的相位差和粒子的直径成正比,利用监测到的相位差可以来确定粒径。

LDV/PDPA系统从功能上分为:光路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光路部分:采用He-Ni激光器或Ar离子激光器,是因为它们能够提供高功率的514.5nm,488nm,476.5nm三种波长的激光。带有频移装置的分光器将激光分成等强度的两束,经过单模保偏光纤和光纤耦合器,将激光送到激光发射探头,调整激光在光腰部分聚焦在同一点,以保证最小的测量体积,这一点就是测量体即光学探头。接受探头将接受到的多普勒信号送到光电倍增管转化为电信号以及处理并发大,再至多普勒信号分析仪分析处理后至计算机记录,配套系统软件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在流场中存在适当示踪粒子的倩况下,可同时测出流动的三个方向速度及粒子直径。

TSI公司在国际上第一个生产商业化的LDV/PDPA系统,现在的TSI公司的LDV/PDPA系统已经拥有4项专利设计,并且在流场、湍流、传质、传热、流型、燃烧研究上有广泛的使

用。FSA4000可以处理高达175MHz的多普勒频率,加上40MHz的频移,可以处理1000m/s 以上的流场。

所以,对于3D PDPA系统,由于采样时间长,激光器的要求是稳定,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而且三个波长的能量要求尽量相当,以保证三维速度测量的准确性,所以TSI公司选用了价格较贵,但是质量稳定的世界激光器第一品牌相干公司的激光器。在光路设计上,要求能够保证高的信噪比以及方便调节易于用户使用。这就要求在光纤探头的调节上,即要求调节范围宽,又要求调节精度高。而且在多维测量中,多束激光要求聚焦到同一点,TSI公司提供专门的调节工具,从根本上保证了信号的质量。世界绝大多数有关激光测速的文章、论文、试验结果都是采用TSI公司的产品获得。TSI公司的多普勒激光测速仪的性能稳定,质量可靠,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客户的证明。

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彩色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数量:1台 (一)计算机配置要求 双核处理器,≥320G硬盘,≥4G内存; Windows 7或以上操作系统;液晶显示器,≥15英寸,分辨率至少1280*1024;国际标准的网卡接口。 (二)★多普勒超声硬件参数要求 2.1多普勒超声模块:血流速度检测范围:2-700cm/s;穿透深度调节范围:1,2MHZ:≥140mm;4MHZ: ≥70mm;8MHZ≥30mm;16MHZ: ≥5mm;高分辨率M模:≥4000门深;探头发射功率0-720mw可调,超过500mw红色预警显示 2.2彩超功能模块:可扩展三接口以上,可配备相控阵、凸阵探头和线阵探头,实现颅内动脉、颈部血管及外周血管彩色超声诊断,相控阵探头变频范围2-4MHz,凸阵探头变频范围2-5MHz,线阵探头变频范围5-12MHz (三)软件功能要求 3.1统一的超声软件平台:具备经颅多普勒超声模块、微血管超声模块和彩色超声模块3.2 实时的血流计算(Vmax、Vmin、Vmean、PI、RI、S/D,TIC,TIS,TIB,HR)等参数3.3 探头能量限制功能:要求探头工作时能够自动限制发射功率,保护探头和患者 3.4 数字化连续M波,一平面显示多条血管,点击不同深度即显示相应的频谱 3.5 单通道八深度:单通道模式下,可同时显示八个不同深度的频谱 3.6 患者随访趋势图:可自动将患者不同手术阶段日期的血流值做成趋势图,观察治疗效果和病情进展 3.7术中脑血流监护功能:双通道血流监护软件,自动连续记录频谱原始信号、包络线和趋势图;可用于血管手术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和后动脉的血流监测 3.8微血管超声功能:实时记录血流信号,实时观测小血管动脉流速变化,便于动脉瘤手术的动态评估 3.9彩超检查功能:可用于脑肿瘤、颅脑损伤、颅内血管性疾病手术的辅助判定,要求具备B超、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等功能,可实现彩色多普勒、频谱多普勒和B超模式的组合分析 3.9测量内容:距离、周长、面积、斜率、心率、压力、RI、PI、流速等 (四)★探头及配件要求 要求设备配备多普勒脑血流手持探头1个,4MHz多普勒探头1个,脑血流监护探头1

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报告

.\ 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 LDV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学号: 20141002042 姓名:张薇 指导教师:唐经文 动力工程学院

.\ LDV激光多普勒测速实验 一、实验目的 应用激光测量流体的流速,是六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测速方法。它和过去应用的传统的测速仪器,如皮托管、旋浆式流速仪、热线式风速仪等相比,有如下几个主要优点:无接触测量,不干扰流场;测速范围广(4秒 米 10 104 5- ?-);空间分辨率高;动态响应快。特别是对高速流体、恶性(如:酸性、碱性、高温等)流体、狭窄流场、湍流、紊流边界层等的测量方面,显示出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本实验要求在熟悉激光测速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实验室的频移型二维激光测速仪测量一个具有分离、再附、旋涡和高湍流度的复杂流场,了解这种流场中平均速度、速度直方图、湍流度和雷诺应力等湍流参数在主流区、回流区、剪切层和边界层等区域的不同特征,以及激光测速在测量复杂湍流流动方面的功能和优点有着重要的实验意义。 二、实验设备 图1: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图2:实验模型结构尺寸

图3:实验系统图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英文缩写是流体流速测量的光学方法之一,是利用光学多普勒效应。即当激光照射运动着的流体时,激光被跟随流体运动的粒子所散射,散射光的频率将发生变化,它和入射激光的频率之差称为多普勒频差或多普勒拍频。这个频差正比于流速,所以测出多普勒频差,就测得了流体的速度。 实际接收到的多普勒信号,是包含有各种各样噪声的信号。例如光电倍增管带来的信号散粒噪声,暗电流散粒噪声,背景光噪声,热噪声,以及其他测量仪器带来的噪声等。同时,多普勒信号还是一个调制信号,由于各种原因,使多普勒频带加宽。例如,振幅调制,散射粒子受布朗运动影响,散射粒子通过探测体积所需要的渡越时间,多粒子进入探测体积初位相的不同,激光束的角扩散及速度梯度等原因,都会引起多普勒频带的加宽。为了尽量减小噪声和带宽,以及从具有一定的噪声和带宽的信号中,取出反映流速的“有用”信号,必须选择合适的信号处理装置,对多普勒信号进行处理。 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是利用高分辨率的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直接跟踪光学信号。此种干涉仪调整比较简单,在大散射角工作时空间分辨率较高,但在测低速 厘米。另一种信号处理装置是频谱分析时受到限制,一般能测的下限速度为25秒 仪,它实际上是通过调谐窄带滤波器,把信号用示波器器显示出来,其中心频率在频谱范围内缓慢地扫描。由于使用滤波器,在任一瞬间时只能观察到全部信号的很少一部分,浪费了有用的信息和时间。进来信号处理装置都采用能跟踪可变频率的振荡器,称为自动跟踪可变频率跟踪器,简称频率跟踪器。 四、实验内容 在熟悉激光测速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应用频移型二维激光测速仪测量复杂流场的速度。

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工作原理初探

超声多普勒血流仪工作原理初探 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是测量血液流速和流量的仪器,位置固定的超声探头发射超声波,被血液中的红细胞接收,然后把红细胞作为波源,超声探头接收红细胞的反射波,利用超声波的发射波和反射波的频率差,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即可计算血液的流速。因其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颈部、颅腔和肢体外周血管的血液流动检查。 标签:超声波;多普勒效应;血流仪;血液流速 一、工作原理 利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血液流速时,使血流仪的探头处于固定位置,且保持静止状态,如下图所示,超声探头向血液中发射超声波束,血液中的红细胞接收超声波,并在红细胞的表面产生一定量的反射,超声探头接收被血流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通过测量反射波和发射波的频率差就可以计算血管内血液的流速。 利用超声波多普勒血流仪测量血液速度的技术可以分解为超声波的发射和反射波的接收两个过程。 先把探头和红细胞分别作为波源和观测者,接着求解红细胞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再把红细胞作为反射波的波源,把探头作为观测者,计算探头接收到的反射波的频率,最后就可以求出发射波和探头接收到的反射波的频率差。 二、血液流速的计算 假设探头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为V,血液的流速为v,超声波在血液中传播的速度为u,血液流动的方向与超声波入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 1.计算红细胞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V1 因探头固定不动,可以看作为静止的波源,而红细胞运动的速度等于血液的流速v,故红细胞为运动的观察者,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得: 2.计算探头接收到的反射波的频率V2 此时探头相当于处于静止状态的观测者,而运动速度为v的红细胞相当于发射频率为V1的超声波的波源,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得: 只要测出超声波的频率V和在血液中传播的波速u、频差△V以及血流方向和超声波传播方向的夹角θ,就可利用上式计算出血管内血液的流速。 三、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的分类

多普勒雷达原理

汽笛声变调的启示--多普勒雷达原理 1842年一天,奥地利数学家多普勒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 旁驰过,他发现火车由远而近时汽笛声变响,音调变尖(注: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变高”);而火车由近而远时汽笛声变弱,音调变低(应为“汽笛声的音频频率降低了”)。他对这种现象感到极大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发现这是由于振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使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不同于振源频率的缘故,称为频移现象。因为这是多普勒首先提出来的,所以称为多普勒效应。 由于缺少实验设备,多普勒当时没有用实验进行验证。几年后有人请一队小号手在平板车上演奏,再请训练有素的音乐家用耳朵来辨别音调的变化,验证了该效应。 为了理解这一现象,需要考察火车以恒定速度驶近时,汽笛发出的声波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是声波波长缩短,好像波被“压缩”了。因此,在一定时间间隔内传播的波数就增加了,这就是观察者为什么会感受到声调变高的原因;相反,当火车驶向远方时,声波的波长变大,好像波被“拉伸”了。因此,汽笛声听起来就显得低沉。 用科学语言来说,就是在一个物体发出一个信号时,当这个物体和接收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虽然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固定不变,但接收者所接收到的信号频率相对于物体发出的信号频率出现了差异。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衰减理论解释,波在介质中传播,会出现频散现象,随距离增加,高频向低频移动。 多普勒效应不仅适用于声波,它也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 多普勒效应被发现以后,直到1930年左右,才开始应用于电磁波领域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是医生检查就诊人用的“彩超”,就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简单地说,“彩超”就是高清晰度的黑白B超再加上彩色多普勒。超声振荡器产生一种高频的等幅超声信号,向人体心血管器官发射,当超声波束遇到运动的脏器和血管时,便产生多普勒效应,反射信号为换能器所接受,根据反射波与发射波的频率差可以求出血流速度,根据反射波的频率是增大还是减小判定血流方向。 20世纪40年代中期,也就是多普勒发现这种现象之后大约100年,人们才将多普勒效应应用于雷达上。多普勒雷达就是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测速,测距等的雷达。当雷达发射一固定频率的脉冲波对空扫描时,如遇到活动目标,回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出现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率),根据多普勒频率的大小,可测出目标对雷达的径向相对运动速度;根据发射脉冲和接收的时间差,可以测出目标的距离。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多普勒雷达广泛用于机载预警、导航、导弹制导、卫星跟踪、战场侦察、靶场测量、武器火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成为重要的军事装备以及科学研究、业务应用装置。 多普勒天气雷达,是以多普勒效应为基础,当大气中云雨等目标物相对于雷达发射信号波有运动时,通过测定接收到的回波信号与发射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异就能够解译出所需的信息。它与过去常规天气雷达仅仅接收云雨目标物对雷达发射电磁波的反射回波进了一大步。这种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工作波长一般为5~10厘米,除了能起到常规天气雷达通过回波测定云雨目标物空间位置、强弱分布、垂直结构等作用,它的重大改进在于利用多普勒效应可以测定降水粒子的运

多普勒测速仪工作原理

浏览次数:110次悬赏分:0|解决时间:2011-8-24 19:30|提问者:匿名 最佳答案 从开过来的机车所听到的声波间的距离被压缩了,就好像一个人正在关手风琴。这个动作的结果产生一个明显的较高的音调。当火车离去时,声波传播开来,就出现了较低的声音--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检查机动车速度的雷达测速仪也是利用这种多普勒效应。从测速仪里射出一束射线,射到汽车上再返回测速仪。测速仪里面的微型信息处理机把返回的波长与原波长进行比较。返回波长越紧密,前进的汽车速度也越快--那就证明驾驶员超速驾驶的可能性也越大。 多普勒测速仪仪器介绍 TSI的LDV/PDPA系统 LDV/PDPA的主要装置和原理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测量通过激光探头的示踪粒子的多普勒信号,再根据速度与多普勒频率的关系得到速度。由于是激光测量,对于流场没有干扰,测速范围宽,而且由于多普勒频率与速度是线性关系,和该点的温度,压力没有关系,是目前世界上速度测量精度最高的仪器。 LDV/PDPA测速工作原理可以用干涉条纹来说明。当聚焦透镜把两束入射光以?角会聚后,由干激光束良好的相干性,在会聚点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条纹间隔正比干光波波长,而反比干半交角的正弦值。当流体中的粒子从条纹区的方向经过时,会依次散射出光强随时间变化的一列散射光波,称为多普勒信号。这列光波强度变化的频率称为多普勒频移。经过条纹区粒子的速度愈高,多普勒频移就愈高。将垂直于条纹方向上的粒子速度,除以条纹间隔,考虑到流体的折射率就能得到多普勒频移与流体速度之间线性关系。LDV/PDPA系统就是利用速度与多谱勒频移的线性关系来确定速度的。各个方向上的多普勒频率的相位差和粒子的直径成正比,利用监测到的相位差可以来确定粒径。 LDV/PDPA系统从功能上分为:光路部分、信号处理部分。光路部分:采用He-Ni激光器或Ar离子激光器,是因为它们能够提供高功率的514.5nm,488nm,476.5nm三种波长的激光。带有频移装置的分光器将激光分成等强度的两束,经过单模保偏光纤和光纤耦合器,将激光送到激光发射探头,调整激光在光腰部分聚焦在同一点,以保证最小的测量体积,这一点就是测量体即光学探头。接受探头将接受到的多普勒信号送到光电倍增管转化为电信号以及处理并发大,再至多普勒信号分析仪分析处理后至计算机记录,配套系统软件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工作。在流场中存在适当示踪粒子的倩况下,可同时测出流动的三个方向速度及粒子直径。 TSI公司在国际上第一个生产商业化的LDV/PDPA系统,现在的TSI公司的LDV/PDPA系统已经拥有4项专利设计,并且在流场、湍流、传质、传热、流型、燃烧研究上有广泛的使

激光多普勒测速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图像传感与测量 论文题目: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姓名:陈静 学号: 314101002268 成绩: 任课教师评语: 签名: 年月日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 一、引言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即LDV(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是伴随着激光器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它是利用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对流体或固体速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机械、能源、冶金、水利、钢铁、计量、医学、环保等领域[1]。 激光测速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64至1972年,这是激光测速发展的初期。在此期间,大多数的光学装置都比较简单,用各种元件拼搭而成,光学性能和效率不高,使用调准也不方便[2]。 第二个阶段是1973至1980年,在此期间,激光测速在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光束扩展,空间滤波,偏振分离,频率分离,光学频移等近代光学技术相继应用到激光测速仪中。 第三个阶段是1981年至今。在此期间,应用研究得到快速发展[3]。 在发表的论文中,有关流动研究的论文急剧增加。多维系统,光纤传输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和微机数据处理技术等的出现把激光多普勒技术推向更高水平,使用调整更加方便。此外,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是其小型化成为可能,推动激光多普勒测速走出实验室,迈向工业和现场应用。 二、主要内容 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光源和运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从运动物体散射回来的光会产生多普勒频移,这个频移量的

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速度,入射光和速度方向的夹角都有关系。 由于其有许多潜在的独特功能,激光多普勒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实验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激光测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流动测量实验的有力工具[4]。 1.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激光测速的原理大致是这样:激光束射向流动着的粒子,粒子发出的散射光的频率改变了,通过光电装置测出频率的变化,就测得了粒子的速度,也就是流动的速度 [5]。 设一束散射光与另一束参考光的频率分别为12,s s f f ,它们到达光探测器阴极 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别为: 1210112022cos(2) cos(2)s s E E f t E E f t π?π?=+=+ 式中,0102,E E 分别为两束光在光阴极表面处的振幅,12,??分别为两束光的初始相位。两束光在光阴极表面混频,其合成的电场强度为: 1212011022cos(2)cos(2)s s E E E E f t E f t π?π?=+=+++ 光强度与光的电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 1222212010201021(t)()()cos[2()]2 s s I k E E k E E kE E f f t π?=+=++-+ 式中为k 常数,?为两束光初始相位差,12???=-。其中第一项为直流分量,可用电容器隔去,第二项为交流分量,其中12s s f f -是得到的多普勒频移。 多普勒频移与物体运动速度V 的关系为: 12[cos(,)cos(,)]s s i s V f f K K υυλ -=- 式中:i K 是激光的传播矢量,s K 为散射光传播矢量,υ是物理运动速度方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

1 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几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 ),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 ),主用户终端子系统(PUP )三部分构成。RDA 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发射射频脉冲,接收目标物对这些脉冲的散射能量,并通过数字化形成基本数据。RPG 的主要功能是:由宽带通讯线路从RDA 接收数字化的基本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和生成各种产品,并将产品通过窄带通讯线路传给用户,是控制整个雷达系统的指令中心。PUP 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存储和显示产品,预报员主要通过这一界面获取所需要的雷达产品,并将它们以适当的形式显示在监视器上。 2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答:一、对龙卷、冰雹、雷雨大风、暴洪等多种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二、利用单部或多部雷达实现对某个区域或者全国的降水监测;三、进行较大范围的降水定量估测;四、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信息,得到垂直风廓线;五、改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值场。 3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主要采用的体扫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三个体扫模式:VCP11——规定5分钟内对14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VCP21——规定6分钟内对9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降水天气进行监测;VCP31/VCP32——规定10分钟内对5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使用长脉冲),主要对无降水的天气进行监测。 4 天气雷达有哪些固有的局限性? 答:一、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二、波束宽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展宽;三、静锥区的存在。 5 给出雷达气象方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中各项的意义。 答: P t 为雷达发射功率(峰值功率); G 为天线增益;h 为脉冲长度; 、 :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波束宽度; r 为降水目标到雷达的距离; :波长; m :复折射指数; Z 雷达反射率因子。 6 给出反射率因子在瑞利散射条件下的理论表达式,并说明其意义。 答:∑= 单位体积6i D z ,反射率因子指在单位体积内所有粒子的直径的六次方的总和,与波长无关。 7 给出后向散射截面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答: 定义:设有一个理想的散射体,其截面面积为?,它能全部接收射到其 上的电磁波能量,并全部均匀的向四周散射,若该理想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处的电磁波能流密度,恰好等于同距离上实际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的电磁波能流密度,则该理想散射体的截面面积?就称为实际散射体的后向散射截面。 物理意义:定量表示粒子后向散射能力的强弱,后向散射截面越大,粒子的后向散射能力越强,在同等条件下,它所产生的回波信号也越强。 8 什么是天气雷达工作频率?什么是天气雷达脉冲重复频率? 答:工作频率——天气雷达发射的探测脉冲的震荡频率 脉冲重复频率——每秒产生的触发脉冲的数目 9 什么是波束的有效照射深度和有效照射体积? 答:有效照射深度——雷达发出的探测脉冲具有一定的持续时间τ,在空间的电磁波列就有一定的长度h=τc ,在雷Z R C Z m m r h G p p t r ?=?+-=2 2222223212ln 1024λθ?πθ?λi S s R S 24πσ=

486什么叫超声多普勒测速法

4.86什么叫超声多普勒测速法 多普勒(效应)法USF是利用在静止(固定)点检测从移动源发射声波多产生多普勒频移现象。 (1)流速方程式 如图5所示,超声换能器A向流体发出频率为fA的连续超声波,经照射域内液体中散射体悬浮颗粒或气泡散射,散射的超声波产生多普勒频移fd,接收换能器B收到频率为fB 的超声波,其值为 (9) 式中v-散射体运动速度。 多普勒频移fd正比于散射体流动速度 (10) 测量对象确定后,式(10)右边除v外均为常量,移行后得 (11) (2)流量方程式 多普勒法USF的流量方程式形式上与式(6)相同,只是所测得的流速是各散射体的速度v(代替式中的vm),与载体液体管道平均流速数值并不一致;方程式中流速分布修正系数Kd以代替K0 Kd是散射体的“照射域”在管中心附近的系数;其值不适用于在大管径或含较多散射体达不到管中心附近就获得散射波的系数。 (3)液体温度影响的修正 式(11)中又流体声速c,而c是温度的函数,液体温度变化会引起测量误差。由于固体的声速温度变化影响比液体小一个数量级,即在式(11)中的流体声速c用声楔的声速c0取代,以减小用液体声速时的影响。因为从图6可知cosθ=sinφ,再按斯纳尔定律sinφ/c=sinφ0/c0,式(11)便可得式(12),其中c0/sinφ0可视为常量。

(12) (4)散射体的影响 实际上多普勒频移信号来自速度参差不一的散射体,而所测得各散射体速度和载体液体平均流速间的关系也有差别。其他参量如散射体粒度大小组合与流动时分布状况,散射体流速非轴向分量,声波被散射体衰减程度等均影响频移信号。 优缺点: USF可作非接触测量。夹装式换能器USF可无需停流截管安装,只要在既设管道外部安装换能器即可。这是USF在工业用流量仪表中具有的独特优点,因此可作移动性(即非定点固定安装)测量,适用于管网流动状况评估测定 USF为无流动阻挠测量,无额外压力损失。 流量计的仪表系数是可从实际测量管道及声道等几何尺寸计算求得的,既可采用干法标定,除带测量管段式外一般不需作实流校验。 USF适用于大型圆形管道和矩形管道,且原理上不受管径限制,其造价基本上与管径无关。对于大型管道不仅带来方便,可认为在无法实现实流校验的情况下是优先考虑的选择方案。 多普勒USF可测量固相含量较多或含有气泡的液体。 USF可测量非导电性液体,在无阻挠流量测量方面是对电磁流量计的一种补充。 因易于实行与测试方法(如流速计的速度-面积法,示踪法等)相结合,可解决一些特殊测量问题,如速度分布严重畸变测量,非圆截面管道测量等。 某些传播时间法USF附有测量声波传播时间的功能,即可测量液体声速以判断所测液体类别。例如,油船泵送油品上岸,可核查所测量的是油品还是仓底水。

彩色多普勒原理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是在频谱多普勒(Spectral Dopple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利用多普勒原理进行血流显像的技术,有关频谱多普勒的理论,在本书的有关章节已有论述。与频谱多普勒相比,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是多普勒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的重大发展,从只能逐点取样测血流速度发展到用伪彩色编码信号显示血流的流动,使多普勒技术能更直观地显示血流的流动方向、流动速度、流动范围、血流性质、有无返流、分流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于l 982年由日本的Namekawa、Kasai及美国的Bommer最先研制成功,日本Aloka公司于1982年生产第一台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仪,日本尾本良三最早报道了此技术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此后,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1986年开始用于周围血管血流成像,1 987年开始用于腹部器官,1988年开始用于颅脑血流成像。现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的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血流成像,已成为超声诊断不可缺少的技术。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重要性在于它能无创、实时地提供有关血流的信息,而这是X线、核医学、CT、MRI以及PET等所做不到的。 第1节工作原理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的显示方式属于二维技术。血流的彩色信号叠加在二维超声显像图上。现在的超声诊断仪都用自相关技术作信号处理,以获得血流的二维多普勒信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与频谱多普勒不同,每帧图像有32~l28条扫描线,每条扫描线有250~300个取样点,每帧图像内有10,000个以上的取样数据,为了实时成像,必须在几十毫秒内处理这些数据,因此必须采用比傅立叶(Fourier)分析更快的自相关技术。 一、自相关技术 自相关技术能在约2ms内处理大量的多普勒频移数据,并计算出血流速度、血流方向和速度方差,但须注意所计算的是每一瞬间内若干频率信号的平均速度,不能得出取样部位瞬时流速的分布范围,因此也不能得到瞬时的最大流速。 自相关技术包括两个信号间相位差的检测,即检测接连发射的两个相邻超声脉冲回声信号的相位差,从求得相位差的公式可以计算检测位置的血流速度,从相位差的正、负性可了解血流的方向。 由于超声诊断目前都用兆赫(MHz)以上的超声频率,因为高频信号的处理比较困难,所以通过一个正交检测器把回声信号转换成低频范围。 经过正交检测器和相位差检测的回声信号,最后通过自相关检测处理,才能得到血流信号的显示。 二、MTI滤波器 MTI滤波器即Motion target indication filter,目的是滤掉非血流运动产生的回声信号,例如血管壁、瓣膜等产生的低频运动,这些低频运动强大,可干扰血流运动的信号,因此在正交检测器和自相关检测器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激光多普勒测速系统 一、概述: 项目背景: 该项目主要通过激光器和激光接收机实时检测目标的XYZ方向上的相对速度,并将3个方向的速度值矢量合成后,通过串口上报给主机。 系统原理如下: ●通过特殊的调制信号激励激光器,发射连续波激光。 ●同时在不同阶段接收从目标反射回的信号并通过高速ADC采集这些信号。 ●FPGA实时进行FFT计算,根据FFT结果比较不同阶段的频偏和符号。 ●根据多普勒效应,通过频偏大小和频偏方向,就能计算出目标的相对速度和方向。 ●3个通道通过不同角度的合成,可以最终计算出目标的相对矢量速度。 ●通过串口将速度数据传到上位机。

系统原理框图如下: 我们面临的挑战: ●由于物体相对速度较快,达到125m/s;对应的信号带宽为DC-250MHz左右, 需要1GHz进行高速采集。 ●同时对1Gsps的数据量进行最大32K点FFT时,数据覆盖率达50%上。此时单 一的FFT模块在FPGA中计算时间不够,需要4路FFT并行计算;逻辑设计难 度较大。 ●要求测试距离在3KM以上。由于激光在大气中的衰减比较严重,同时受到大气 的干扰也比较严重。致使回波信号比较弱,同时不稳定。 示波器捕获的原始数据

解决方案: 根据实际系统和算法处理精度要求,硬件系统采用如下设计: ?10bit1GSPS ADC,三通道同步采集。 ?低噪声模拟前端,支持程控增益放大,50Ω阻抗SMA接口。 ?模拟带宽DC-250MHz。 ?板载1024MB DDR3内存。 ?高稳定度,超低低抖动时钟发生器。 ?低噪声电源设计。 ?采用Xilinx XC5VSX95T FPGA,FPGA实现实时FFT和信号检测算法功能。 ?TI C6455DSP,工作频率1GHz,用于3波束速度合成算法和FPGA控制。 ?两个RS422/RS485接口。 二、系统整体框图如下: 系统整机的实物图如上

雷达测速与测距 ()

雷达测速与测距 GZH 2016/3/29 系统流程图 模块分析 1 脉冲压缩 1.1 原理分析 雷达的基本功能是利用目标对电磁波的散射而发现目标,并测定目标的空 间位置。雷达分辨力是雷达的主要性能参数之一。所谓雷达分辨力是指在各 种目标环境下区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邻近目标的能力。一般说来目标距离不 同、方位角不同、高度不同以及速度不同等因素都可用来分辨目标,而与信 号波形紧密联系的则是距离分辨力和速度(径向)分辨力。两个目标在同一角 度但处在不同距离上,其最小可区分的距离称为距离分辨力,雷达的距离分 辨力取决于信号带宽。对于给定的雷达系统,可达到的距离分辨力为 (1.1) 其中c为光速,为发射波形带宽。 雷达的速度分辨率可用速度分辨常数表征,信号在时域上的持续宽度越大, 在频域上的分辨率能力就越好,即速度分辨率越好。 对于简单的脉冲雷达,,此处,为发射脉冲宽度。因此,对 于简单的脉冲雷达系统,将有 (1.2)在普通脉冲雷达中,由于信号的时宽带宽积为一常数(约为1),因此不 能兼顾距离分辨力和速度分辨力两项指标。 雷达对目标进行连续观测的空域叫做雷达的探测范围,也是雷达的重要 性能数,它决定于雷达的最小可测距离和最大作用距离,仰角和方位角的探 测范围。而发射功率的大小影响作用距离,功率大则作用距离大。发射功率 分脉冲功率和平均功率。雷达在发射脉冲信号期间 内所输出的功率称脉冲功 率,用Pt表示;平均功率是指一个重复周期Tr内发射机输出功率的平均值, 用Pav表示。它们的关系为 (1.3) 脉冲压缩(PC)雷达体制在雷达脉冲峰值受限的情况下,通过发射宽脉 冲而获得高的发能量,以保证足够的最大作用距离,而在接收时则采用相应

多普勒雷达测速

多普勒雷达 多普勒雷达测速是一种直接测量速度和距离的方法。在列车上安装多普勒雷达,始终向轨面发射电磁波,由于列车和轨面之间有相对运动,根据多普勒频移效应原理,在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产生频移,通过测量频移就可以计算出列车的运行速度,进一步计算出列车运行的距离。克服了车轮磨损、空转或滑行等造成的误差,可以连续测速、测向和定位。 多普勒效应 当发射源(或接收者)相对介质运动时,接收者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和发射源的频率不同,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 在运动的波源后面,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 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光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多普勒效应 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频率为f0,介质中波速为c则 (1)当波源静止不动Vs=0,观察者以V0相对波源移动(向波源方向) (2)当观察者静止不动V0=0,波源以Vs相对观察者移动(向观察者方向) (3)当波源移动速度为Vs,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0,相对运动,此时介质中的波长和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个数都有变化 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 多普勒雷达法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列车运行速度。在车头位置安装多普勒雷达,雷达向地面发送一定频率的信号,并检测反射回来的信号。由于列车的运动会产生多普勒效应,所以检测到的信号其频率与发送的信号频率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列车在前进状态,反射的信号频率高于发射信号频率;反之,则低于发射信号频率。而且,列车运行速度越快,两个信号之间的频率差越大。通过测量两个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就可以获取列车的运行方向和即时运行速度,对列车的速度进行积分就可得到列车的运行距离。 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 雷达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为F,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c,发射角为a1,当雷达以速度V平行于反射面运动(反射面静止),则在反射面接收到的波频率为f1 而此时反射面把波反射回去,相当于波源(静止),雷达接收反射回来的波,相当于观察者(平行反射面速度为V),由于雷达的运动,入射角为a2,则雷达接收到的波频率为f2 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 发射波与接收波的频移为 由于雷达运动的速度V远远小于电磁波的速度c,可以近似认为入射角a2=a1,则频移将上式展为泰勒级数,并舍去高次项,可得 也就是说,发射波与入射波之间的频移fr与雷达的速度V沿发射波方向的分量的大小成正比。如果发射角a1固定,则频移fr就是与雷达速度V成正比,只要测量出频移fr 的值,就可以计算出雷达的运动速度V 误差来源 ?为了简化计算,减少处理难度,一般都会取简化后的公式来计算,然而,由于简化公式是通过舍入的方法进行简化得,简化公式与原公式之间存在一定误差,这样在使用简化公式之前就要先考虑这个误差对计算的影响。 ?列车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轨面不平整或其他原因,列车会产生振动,但列车的振动基本上都是车体的高频上下小幅度运动

多普勒雷达测速

多普勒雷达测速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多普勒雷达多普勒雷达测速是一种直接测量速度和距离的方法。在列车上安装多普勒雷达,始终向轨面发射电磁波,由于列车和轨面之间有相对运动,根据多普勒频移效应原理,在发射波和反射波之间产生频移,通过测量频移就可以计算出列车的运行速度,进一步计算出列车运行的距离。克服了车轮磨损、空转或滑行等造成的误差,可以连续测速、测向和定位。 多普勒效应 当发射源(或接收者)相对介质运动时,接收者接收到的电磁波的频率和发射源的频率不同,这种现象被称为多普勒效应。 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 在运动的波源后面,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 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光波红/蓝移的程度,可以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 多普勒效应 ,介质中波速为c则 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频率为f (1)当波源静止不动Vs=0,观察者以V0相对波源移动(向波源方向) (2)当观察者静止不动V0=0,波源以Vs相对观察者移动(向观察者方向) (3)当波源移动速度为Vs,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0,相对运动,此时介质中的波长和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个数都有变化 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 多普勒雷达法利用多普勒效应测量列车运行速度。在车头位置安装多普勒雷达,雷达向地面发送一定频率的信号,并检测反射回来的信号。由于列车的运动会产生多普勒效应,所

以检测到的信号其频率与发送的信号频率是不完全相同的。如果列车在前进状态,反射的信号频率高于发射信号频率;反之,则低于发射信号频率。而且,列车运行速度越快,两个信号之间的频率差越大。通过测量两个信号之间的频率差就可以获取列车的运行方向和即时运行速度,对列车的速度进行积分就可得到列车的运行距离。 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 雷达发射电磁波的频率为F,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c,发射角为a1,当雷达以速度V平行于反射面运动(反射面静止),则在反射面接收到的波频率为f1 而此时反射面把波反射回去,相当于波源(静止),雷达接收反射回来的波,相当于观察者(平行反射面速度为V),由于雷达的运动,入射角为a2,则雷达接收到的波频率为f2 多普勒雷达的测速原理 发射波与接收波的频移为 由于雷达运动的速度V远远小于电磁波的速度c,可以近似认为入射角a2=a1,则频移将上式展为泰勒级数,并舍去高次项,可得 也就是说,发射波与入射波之间的频移fr与雷达的速度V沿发射波方向的分量的大小成正比。如果发射角a1固定,则频移fr就是与雷达速度V成正比,只要测量出频移fr的值,就可以计算出雷达的运动速度V 误差来源 ?为了简化计算,减少处理难度,一般都会取简化后的公式来计算,然而,由于简化公式是通过舍入的方法进行简化得,简化公式与原公式之间存在一定误差,这样在使用简化公式之前就要先考虑这个误差对计算的影响。 ?列车运行的过程中,由于轨面不平整或其他原因,列车会产生振动,但列车的振动基本上都是车体的高频上下小幅度运动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说明书

超声经颅多普勒血流分析仪 说明书 产品特点 超声探头2MHz(脉冲波)、4MHz(连续波),可满足对颅内、颈部及肢体外周血管的检测。 应用先进的数字存储技术,方便医生对意调节增益、血流方向、取样深度、超声强度、零位线、标尺和扫描速度等。频谱图进行常规监测及病历复查。 临床常规检测快速、方便、操作自如。联机状态可随。 检测参数齐全。联机状态可实时显示血流频谱两个方向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平均流速、PI指数、RI指数及S/D比值。 先进的操作流程设置,医生可根据自己的检查程序设置操作流程。机内存有国内著名TCD专家检测的各年龄组两性别的正常参数值、联机状态检测时,若某参数超出正常值范围,即刻用颜色报警。 丰富的脱机后处理功能。对已存存储的血流频谱重新修改并再存储,例如重新手动测量血流速度,调整血流方向,零位线及增益等。具有对频谱进行文字及图形标识,频谱回放,无用频谱删除等功能。 病历资料管理功能强大,可快速查询,大容量硬盘可以存储万例以上频谱资料,并可使用光盘存储。 独特的经颅多普勒TCD诊断报告方式。任选频谱图打印,所有检测技术数据及分析参数完整打印。

独有的高灵敏度,在20%的功率输出时,亦能快速检测出高质量图像;在最大功率625mW时,即使声窗较小,难以穿透的老年人,同样也可以获取今您满意的血流动力学和生理参数信息; 独有的自动分析和脑血管评估功能。 易于使用:人性化界面设计,切换自如。 八深度同步检测:可同时检测一个探头超声发射方向上8个深度的血流信息(图谱和数据),提高脑血管疾病筛查的效率; 数字化电影回放器:可将存储的多深度、多血管的原始动态数据(图像和声音)同步再现。 性能可靠:高灵敏度,抗干扰能力强。 硬件配置:经颅多普勒(方正)主机(CPU:E1400主频2.0G,内存:1G,硬盘:160G,DVD光驱)、19”高分辨率液晶显示器(1440×900)彩色喷墨打印机、2MHZ、4MHZ探头、豪华ABS台车、多媒体音箱、专用小键盘。 参数: 超声工作频率偏差≤5%; 血流速度测量范围:PW模式20-200cm/s;CW模式10-100cm/s; 2MHz(PW模式)最大工作距离120mm; 血流速度测量误差不超过+20%; 系统连续工作时间≥4小时。

雷达测速仪有哪些特点

我国河流湖泊众多,水网密布,而要测量水流的流速,记录水文数据资料,就需要用到测速仪。雷达测速仪就是众多测速仪中的一种,雷达测流运用的原理是多普勒效应。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在声学领域中,当声源与接收体(即探头和反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时,回声的频率将有所变化,此种频率的变化称之为频移,即多普勒效应。如下图所示,当雷达流速仪与水体以相对速度V发生对运动时,雷达流速仪所收到的电磁波频率与雷达自身所发出的电磁波频率有所不同, 此频率差称为多普勒频移。通过解析频移与V的关系,得到流体表面流速。 雷达测速仪被广泛应用在河道、灌渠、防汛等水文测量;江河、水资源监测;环保排污、地下水道管网监测;城市防洪、山区暴雨性洪水监测;地质灾害预警监测等诸多领域。 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雷达测速仪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1、非接触、安全低损、少维护、不受泥沙影响; 2、能胜任洪水期高流速条件下的测量; 3、具有防反接、防雷保护功能; 4、系统功耗低,一般太阳能供电即可满足测流需要; 5、多种接口方式,既有数字接口又具有模拟接口,方便接入系统; 6、无线传输功能(可选),可将数据无线传输到3.5km以外;

7、测速范围宽,测量距离远达40m; 8、多种触发模式:周期、触发、查询、自动; 9、安装特别简单,土建量很少; 10、全防水设计,适合野外使用。 非接触雷达测流方式测速时设备不受污水腐蚀,不受泥沙影响,少受水毁影响,土建简单,便于维护,保障人员安全,特殊的天线设计使得功耗超低,大大降低了供电需求。不仅可用于平时流速监测,而且特别适合承担急难险重观测任务。 航征科技是目前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雷达方案提供商, 拥有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航征面向水文、水利、环境保护、城市排水管网等行业用户, 提供雷达流速流量在线监测解决方案。航征分别在上海、无锡建立了运营和研发测试中心,拥有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和阵容强大的科研队伍,与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知名院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有多位业内专家作为公司的技术后盾,立志成为全球优秀的智能传感解决方案提供商。

激光多普勒测速

激光多普勒测速 1.引言 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是伴随着激光器的诞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测量技术,它是利用 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来对流体或固体速度进行测量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航天,机械,能源,冶金,水利,钢铁,计量,医学,环保等领域[1-2]。 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是利用激光多普勒效应来测量流体或固体运动速度的一种仪器,通常由五个部分组成:激光器,入射光学单元,接收或收集光学单元,多普勒信号处理器和数据处理系统或数据处理器,主要优点在于非接触测量,线性特性,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快速动态响应,采用近代光-电子学和微处理机技术的LDV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二维,三维等流动的测量,并获得各种复杂流动结构的定量信息。由于上述潜在的独特功能,激光多普勒技术吸引了大量的实验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去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使激光测速技术得到飞速发展,成为流动测量实验的有力工具。 激光测速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3]。 第一个阶段是1964 – 1972 年,这是激光测速发展的初期。在此期间,大多数的光学装置都比较简单,用各种元件拼搭而成,光学性能和效率不高,使用调准也不方便; 第二个阶段是1973 – 1980 年,在此期间,激光测速在光学系统和信号处理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光束扩展,空间滤波,偏振分离,频率分离,光学频移等近代光学技术相继应用到激光测速仪中。 从1980年到现在,激光测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在此期间,应用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在发表的论文中,有关流动研究的论文急剧增加。多维系统,光纤传输技术以及数字信号处理和微机数据处理技术等的出现把激光多普勒技术推向更高水平,使用调整更加方便。此外,半导体激光器的应用是其小型化成为可能,推动激光多普勒测速走出实验室,迈向工业和现场应用。 激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激光多普勒测速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当光源和运动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从运动物体散射回来的光会产生多普勒频移,这个频移量的大小与运动物体的速度,入射光和速度方向的夹角都有关系[1]。下文中将详细介绍。 2.激光多普勒测速原理 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中,依靠运动微粒散射光与照射光之间光波的频差(或称频移)来获得速度信息。这里存在着光波从(静止)光源(运动)微粒(静止)光检测器三者之间的传播关系。

用多普勒效应测速的原理及应用论文

用多普勒效应测速的原理及应用 中文摘要:本论文的目的是介绍多普勒效应的测速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查找资料并且思考的方法,分析和推导出多普勒效应的定义,原理。并且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以及上网的搜索,了解了多普勒效应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包括声纳测速、雷达测速以及医学仪器的使用。本论文通过对多普勒效应原理的解说,一步步引导出测速的原理,进一步直观地解释其应用,从而真正解决了对多普勒效应测速的解答。 关键词:多普勒效应测速原理应用 论文: 一、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就是,当声音、光和无线电波等振动源与观测者以相对速度V相对运动时,观测者所收到的振动频率与振动源所发出的频率有所不同。因为这一现象是奥地利科学家多普勒最早发现的,所以称之为多普勒效应。由多普勒效应所形成的频率变化叫做多普勒频移,它与相对速度V成正比,与振动的频率成反比。 二、多普勒测速原理 用波照射运动着的物体,运动物体反射或散射波,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反射或散射波将产生多普勒频移,利用产生频移的波与本振波进行混频再经过适当的电子电路处理即可得到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我们假设多普勒测速仪静止,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为v,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与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速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为了得到多普勒测速仪所接收到的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而频移的声波频率与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分两步进行讨论。 1、声波测速 第一步,多普勒测速仪发射声波,运动物体接收到其所发射的声波.在这个过程中,多普勒测速仪作为波源是静止的,而运动物体作为波接收器以速度v运动.设多普勒测速仪所发射的声波频率为f,运动物体所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f′,声波的传播速度为v0,观测者相对于介质 的运动速度vr。可得: 第二步,运动物体反射或散射声波,多普勒测速仪接收到其所反射或散射的声波.在这个过程中,运动物体作为波源以速度v运动,而多普勒测速仪作为波接收器静止.设多普勒测速仪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f″,由第一步我们知道,运动物体所反射或散射的声波频率为f′,于是可得: 代入可得: 即为被测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多普勒测速仪所发射的声波频率f、多普勒测速仪所接 收到的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而频移的声波频率f″以及声波的传播速度v0之间的关系 2、光波测速 为了得到多普勒测速仪所接收到的由于存在多普勒效应而频移的光波频率与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同样分两步进行讨论。 第一步,多普勒测速仪发射光波,运动物体接收到其所发射的光波.在这个过程中,多普勒测速仪作为波源是静止的,运动物体作为波接收器是运动的,它们之间的相对速度为v.设多普勒测速仪所发射的光波频率为f,运动物体所接收到的光波频率为f′,光波的传播速度为c,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