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投入与外国对比

合集下载

中美启蒙教育区别

中美启蒙教育区别

中美启蒙教育区别
中美两国的启蒙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
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美启蒙教育的区别进行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了解和思考。

首先,中美启蒙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差异。

在中国,启蒙教育注重学生的基
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

而在美国,启蒙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中美启蒙教育也存在明显的区别。

在中国,启蒙教育以
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学生则以接受知识为主。

而在美国,启蒙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采用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此外,中美启蒙教育在课程设置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启蒙教育的课程设置
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基础学科,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而在美国,启蒙教育的课程设置更加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中美启蒙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一些
明显的差异。

中美两国的启蒙教育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思考和借鉴。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启发,促使我们对启蒙教育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中外护理教育对比图文

中外护理教育对比图文
中外护理教育对比图文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中外护理教育发展历程 • 中外护理教育模式对比 • 中外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比较 • 中外护理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对比 • 中外护理教育师资力量对比 • 中外护理教育就业前景对比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目的
对比分析中外护理教育的理念、模式及发展趋势,以促进护理教育的国际交流 与合作。
外国护理教育实践教学环节特点
1 2 3
注重模拟教学
外国护理教育广泛采用模拟教学方法,通过高仿 真模拟设备模拟真实场景,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 下进行实践操作。
强调批判性思维培养
外国护理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 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并提 出解决方案。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外国护理教育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 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 力。
差异分析与提升策略
差异分析
中外护理教育师资力量在构成、教育培训和科研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原因在于教育体制、文 化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
提升策略
为提升中国护理教育师资力量,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加强护理教师的选拔和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 养和教学能力;加强与国际护理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鼓励护理教 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差异分析与改进方向
加强模拟教学设备建设
中国护理教育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加强模拟教学设备的建设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 能力。
注重批判性思维培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中国护理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 适应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
优化临床实习安排

浅谈我国教育落后是那方面的原因

浅谈我国教育落后是那方面的原因

浅谈我国教育落后是那方面的原因咸安特校李凡很多人都认为,我国的教育质量是因为教育发展太快造成的。

的确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很快。

1998年,普通高等教育招生108.36万人。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共录取新生420万人,全国各级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超过2000万。

2004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9% (1995年毛入学率高于15%的国家有68个,超过50%的国家有7个,美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达81.1%,)。

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

很多学校在不具备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和开设新的专业,教育质量无法保证这是必然的。

另外教育发展的“过度”导致了知识失业,反过来,知识失业又助长教育的进一步扩张。

为了避免低学历造成的失业危险和将来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父母亲不得不把自己的子女拼命送去上大学,这样就又带来了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张,于是政府只得又进一步扩张大学更高层次的教育……。

一些教育经济学家和工业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过度教育性质的劳动者可能更不适合他们的工作,从而造成对工作不满,工作不努力,进而对企业生产水平和工作状态产生负影响”。

很多人关心的是教育投资问题,教育投资为什么突然向高等教育倾斜?现在的三级教育结构是否合理?国家为什么不能兑现1992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等,我想总有很多正面的反面的议论。

但我不觉得是我们国家教育最根本的问题。

有人计算过:按中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水平(GDP为182321亿元)计算,提升一个百分点意味着增加一千多亿教育经费,若其中的三分之一用于高等教育,即有300多亿。

以当前每年大专院校在校学生1000万、每人每年6000元学费计算,每年总共收取学费约600亿左右。

相关教育专家称:如果“一个百分点”的国家教育财政投入的承诺能够兑现,那么大学学费则能够减半。

可见教育投入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迟早能够圆满的解决,所以我想人们应该把注意力放到教育改革的具体内容上来。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

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和美国作为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高等教育体系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方面探讨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的区别。

教育体制首先,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由国家主导的,并且有相对统一的管理和规范。

大多数高等教育机构都是公立学校,由政府出资运营。

相比之下,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多元化和分散化。

美国拥有许多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这些学校独立管理,并且享有相对的自主权。

此外,美国的高等教育还有丰富多样的学术课程和专业选择,学生更加注重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兴趣和发展方向的学科专业。

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理论研究,强调老师对学生的指导和灌输。

学生在课堂上主要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学习。

老师在课堂上更多地充当指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和开展独立思考。

此外,美国高校还重视实践教育和实习机会,鼓励学生在校外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学术研究在学术研究方面,中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注重理论研究和学术成果的产出,尤其强调科学研究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学术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技术创新。

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学术研究的自由性和创新性。

美国高校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原创性的研究,提倡学术自由和学术探索精神。

此外,美国高校与企业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学术研究成果更容易转化为商业应用。

综上所述,中国高等教育与美国高等教育在教育体制、教学方法和学术研究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高等教育以国家主导为特点,鼓励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相比之下,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更加分散和多元化,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学术自由,更加重视原创性的学术研究和创新。

这些差异反映了两国教育体系的不同发展方向和特点。

国内外教育比较

国内外教育比较
十年寒窗读
Designed by:赵一丁 于洁衣 张慧 王雅竺 李洁
你想出国留学吗?
你为什么想去那 留学?
你了解国内与国外教 育的差别吗?
如果你还没考虑好, 那么,让我带你们一 起来分析下吧!
教育形式 篇
• 中国教育形式 • 国外教育形式 • 中美教育形式比较
中国教育形式
•办学模式 •学科专业 •知识结构
就业 篇
• • • • 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美国大学生就业状况 就业难的原因 各国政府扶助就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 就业需求量大 • 共计岗位不足 • 供中国开始大学的扩招,当时的大学 毕业生才200多万。2010年,中国大学毕业生631万,6年时间 多出了500多万。 • 而据统计,在2013年之前,大学毕业生会达到一个顶峰,将 有700万大学生毕业。
• 专业设置不合理。缺乏长远眼光,往往多 开设热门专业而忽略了一些冷门专业,造 成冷门专业大量缺乏人才,而热门专业人 才过剩。 • 教学质量欠缺。多重视理论知识,不注重 应用性,脱离实际。 • 就业指导欠缺。导致学生临近毕业才考虑 就业问题。
自身原因
• 就业观念存在误区。期望值较高,理想与 现实存在较大区别,眼高手低,对薪水福 利待遇要求过高,导致用人单位不敢收; 片面追求大城市,只留北上广,不愿去小 城市发展;偏爱“学而优则仕”,看重国 家机关,事业单位等,对小企业不感兴趣。 • 自身学业不精。越来越多大学生在校期间 只为混文凭,而缺乏对自身知识及修养的 提升。
•公立与私立大学教育经费比较:
• 从表中可看出,政府对公立大学的拨款远 远高于私立学校
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对 比
• 人均公共教育支出 • 教育公共投入占GDP的比重
• 人均公共教育支出:

中外学前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中外学前教育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外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通过对比中外学前教育,我深刻体会到了两种教育体系在理念、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以下是我对中外学前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中外学前教育理念的差异1. 西方学前教育理念西方学前教育强调个体发展、自主探索和创造力培养。

以美国为例,其学前教育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关注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身体等方面的成长。

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中国学前教育理念我国学前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我国为例,学前教育注重幼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强调德育为先,注重幼儿的社会性、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师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为主,关注幼儿的学业成绩。

二、中外学前教育方法的差异1. 西方学前教育方法西方学前教育方法注重实践操作、游戏教学和个性化教育。

教师通过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例如,美国学前教育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2. 中国学前教育方法我国学前教育方法以讲授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使幼儿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逐渐引入游戏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中外学前教育内容的差异1. 西方学前教育内容西方学前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等多个领域。

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2. 中国学前教育内容我国学前教育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包括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逐渐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增加体育、劳动教育等内容。

四、中外学前教育的优势与不足1. 西方学前教育的优势(1)注重个体发展,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浅谈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

浅谈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

浅谈中国人口红利与经济发展【摘要】根据数据确认了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

这意味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后人口红利带来的巨大利益将逐渐减少,面对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国应如何面对,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关键词】人口红利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的积极作用人口红利的消极影响用工荒弥补人口红利衰减的负面影响正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持续9年实现了9%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各国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因此被称为“中国奇迹”。

对于这种经济增长奇迹的解释,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其中有研究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奇迹和适龄劳动力的大量低成本供给密切相关的,并把这种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人口红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认为中国已经越过“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窗口期即将关闭。

何为人口红利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

过去三十年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的积极影响过去三十年里,在改革开放的领导下,中国GDP持续高速度增长。

当然这有很大一部分功劳在于中国的人口红利。

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在中国沿海地区,尤其是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大量的工厂涌现,中国开始快速进入和发展加工制造业,同时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

一段时间廉价劳动力成为中国的一个标志。

同时城镇化加剧,城市建设也在快速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硬件设施要不断改善,中国的公路桥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社会基础设施大大的扩大了内需,人们对住房要求要逐步提升导致了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快速的发展,也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巨大动力。

中国在哪些领域落后于世界水平

中国在哪些领域落后于世界水平

中国在哪些领域落后于世界水平?凤鸣重楼从上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引进苏联工业技术项目开始,我国当时不少技术也曾是世界先进水平,但中国的落后主要是国民教育和基础科学领域的落后,要不断保持先进就很难,而俄罗斯在基础科学方面很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则相对容易。

在我国,不仅轻视产品设计和技术,而且轻视包装装潢,缺乏商标、品牌意识,由于审美观念的落后影响对外贸易额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为了让国人对中国技术和产业水平有一个更直观、清晰的认识,特地花时间收集了一些相关资料:1、我国农业装备综合技术落后世界三十年-中国机电企业网2、国外研究报告称:中国芯片技术落后世界约5年(对于芯片,5年就是现代和原始时代的差距)3、中国半导体设备落后世界水平近10年-电子技术文章-技术资(大约是现代和封建时代的差距)4、世界级评比中国IT落后印度2名世界经济论坛公布2004-2005年全球信...5、五金网资讯-我国刀具技术水平落后世界水平20年目前我国模具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设计制造水平在总体上要比德、美等国家落后许多,也比韩国、新加坡等国落后...“人才严重不足、科研开发及技术攻关方面投入太少是造成五金模具附加值低的重要原因。

”6、中国的科学技术力量很不足,科学技术水平从总体上看要比世界先进国家落后二三十年。

我国总体研发水平落后世界领先国家5年67%技术能靠自主研发赶超_新..(研发不等于企业应用),我国整体技术水平还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

7、我国四大领域落后发达国家歼10技术相差一代--netbig世界不大,..中国的神5载人宇宙飞船还是70年代的技术(苏联援助基础上开发的)就我国现状而言,航空航天水平还很落后。

战斗机主要还是依靠国外进口发动机,我们自己设计生产的发动机还远落后于国际先进8、我国是“氟”大国,莹石(CaF2)储量占世界的1/3,但氟化学品生产技术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9、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信核心技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比较显示中国教育投入偏低
2012年09月12日 10:00 本文来源于财新网
学生人均投入绝对值低、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
【财新网】(特派伦敦记者张翃)据经合组织(OECD)9月11日发布的《教育一览2012》(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2),中国的教育投入仍偏低,体现在学生人均投入绝对值低、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低。

2008年(最新数据年),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人均教育投入是1593美元,不仅低于所有OECD国家,也低于俄罗斯、巴西、印度、南非等其他“金砖”国家。

巴西的这一数字是2416美元,俄罗斯是4878美元。

公立教育机构中学生人均教育投入最高的是瑞士,14977美元和美国的14923美元。

高等教育阶段,2008年中国学生人均投入是4550美元,而OECD国家平均为13717美元,美国是29910美元。

2008年,中国用于公立教育机构的直接公共支出只占GDP的3.3%。

相比之下,OECD国家平均水平是5.9%,OECD中的21个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是5.5%,美国是7.2%。

不过,按照教育投入占公共支出的比例算,中国较发达国家为高。

2008年,中国公共支出中有16.3%用于教育。

相比之下,2009年OECD国家平均水平是13.0%,其中美国是13.1%, OECD中21个欧盟国平均水平是11.5%。

若将人均教育投入与人均GDP相比,中国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接近。

2008年,中国用于(小学至大学)学生人均教育投入占人均GDP的27%,与OECD平均水平相当。

美国2008年的这一比例是32%。

中国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人均投入则占人均GDP的76%,高于美国的64%和OECD平均水平的41%。

OECD秘书长教育政策特别顾问史雷彻(Andreas Schleicher)在伦敦的发布会上说,对OECD国家的综合研究表明,教育的公共投入不仅有利于受教育者未来收入的提高,也有利于政府,因为收入提高后缴纳的收入税也更高。

从这个角度看,公共部门对教育的投资有较高的回报率。

“与人均GDP类似的国家相比,中国在不少方面遥遥领先,比如普及的小学教育、近乎普及的中学教育,动用了大量资源用于高等教育。

”史雷彻对财新记者说。

但说到中国突出的问题,“中国的高等教育与社会和就业市场需求非常不匹配,缩减这个技术匹配方面的鸿沟,我想是非常重要的。


具体在教育结构上,他指出:“中国在学术教育方面做的很不错,但职业教育的提高空间还比较大。

职业教育的需求很大,但供给却很低。


他认为,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个结构性的错配,但“最大的障碍不在政府,而是因为人们相信高等教育,相信大学。

”事实上,这种对高学历的追求也出现在日本和韩国,但结果不一定有利于就业。

OECD的两个东亚国家(韩国和日本)是 25到34岁年龄段成年人高等教育率最高的,分别约为63%和55%。

中国这一比例是18%。

据已有最新数据(截至2000年),25到64岁的中国成年人中只有不到5%有高等教育以上学历。

不过自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后,这个比例应该有较大提升。

然而对比经合组织(OECD)国家平均31%的比例,还是有较大差距。

从2000年的数据看来,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中,更多是B类高等教育(相当于专科),但在OECD国家,约有61%的成年人是进入A类高等教育(相当于本科)。

2000年,中国成年人中拥有高中及同等学历(高等教育学历除外)的成年人比例只有18%,而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是75%。

中国留学生最多
2010年,OECD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中,中国学生的比例最高,为18.7%。

中国留学生的第一大目的地是美国(19.9%),其次是澳大利亚(13.8%)、日本(13.6%)、英国(9.8%)、韩国(7.2%)、加拿大(5.6%)、法国(3.9%)、德国(3.8%)和新西兰(2.3%)。

反过来,调查所至的42个国家的留学生中,只有1.8%在中国学习。

问道哪个国家作为留学目的地更好,史雷彻说:“许多中国家长把孩子送到美国去留学,但从投入产出的价值来说,美国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留学目的地。

”比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的一些国家,从教育投入在就业市场的回报方面看,可能比美国更“合算”。

他还说,虽然过去美国无疑是教育的佼佼者,但“世界已经变了很多”,其他许多国家,包括在亚洲,比如日本等,教育体系也非常好。

男女比例较均衡
完成高中教育的男女生比例方面,中国的男女差异小于OECD国家平均值,也小于美国、OECD中21个欧盟国家的平均。

2010年,70%的女生读完了高中,男生的这个比例是69%。

在美国,男女生的高中完成率分别是73%和81%;OECD 的21个欧盟国家男女生该比例分别是84%和90%。

但在高等教育阶段,中国的性别差异大于OECD国家的平均。

OECD国家加起来,有59%的本科毕业生是女性。

中国的本科毕业生中女性占47%。

获研究生以上学历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不过研究生中女性比例44%与OECD国家的平均值46%接近。

中国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所有教师中,55%是女性。

这个性别比例比大部分OECD国家都要平衡。

OECD国家中,平均有三分之二的教员是女性。

不过与世界普遍情况相同,中国的教师队伍中女性比例随教育阶段而下降。

中国的学前教育教师97.2%都是女性,小学教师57.6%是女性,初中教师48.9%是女性,高中47.6%,高等教育以上44.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