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大夫境遇与士大夫精神22页PPT

合集下载

第九讲_宋代士大夫的人格境界

第九讲_宋代士大夫的人格境界

3. 门阀士族在唐末、五代的战乱中消失殆尽,从宋代 开始中国的官僚基本上是由考上进士的人所构成的, 没有考上进士的人很难在官僚系统中出人头地。根 据现代学者的研究,两宋四百年的进士有55%是平 民出身的。这就说明,宋代以后平民与士大夫之间 的阶级流动性是相当大的,在世界史上可谓独一无 二。
4. 进士阶级取代了门阀士族,成为士大夫的主体,他 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门阀士族有极大的差距。门 阀士族强调家学,一个人只要说他是琅琊王氏或范 阳卢氏,就可以证明他是高人一等的;而进士阶级 则强调,个人的价值不是来自于家世,而来自于个 人的学问、文学才能、政治才能和品德。我们从北 宋两大文人欧阳修和苏轼一生的言行都可以清楚的 看出这个特点。
又是粪便,又是腐尸,又是死鼠,各种各样的恶臭一起散 发,这时屋子里都是秽气。
这么多的气味加在一起,成了瘟疫,很少有人不染病的。 可是我以虚弱的身子在这样坏的环境中生活,到如今已经 两年了,却没有什么病。 这大概是因为有修养才会这样吧。然而怎么知道这修养是 什么呢?孟子说:我善于培养我心中的浩然之气。 它有七种气,我有一种气,用我的一种气可以敌过那七种 气,我担忧什么呢!况且博大刚正的,是天地之间的凛然正 气。因此写成这首《正气歌》。
(《戏答元珍》) 这是他贬谪夷陵令的作品。著名的《醉翁亭记》是 在他贬为滁州刺史所写的。
3. 提拔后进,培养人才
欧阳修的第二个突出表现是,正如韩愈一般,总是 尽其所能的奖掖后进。唐宋八大家中属宋代的六家, 除他自己外,有三个人是他的门生(曾巩、苏轼、苏 辙),有两个人(苏洵与王安石)得到他的提拔或赞 扬,其他的例子就不用再多说。
有一道单扇门又低又小,一扇白木窗子又短又窄,地方又脏又 矮,又湿又暗。碰到这夏天,各种气味都汇聚在一起:

宋代士大夫境遇与士大夫精神24页PPT

宋代士大夫境遇与士大夫精神24页PPT
宋代士大夫境遇与士大 夫精神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诗文中的士大夫精神

诗文中的士大夫精神

诗文中的士大夫精神
士大夫精神是指中国古代的士族阶层所秉持的一种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它强调的是士大夫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才华、忠诚的精神和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精神。

在诗文中,士大夫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句诗表达了杜甫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士大夫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宋代诗人陆游的《示儿》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渴望,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士大夫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总之,士大夫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诗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于塑造中国古代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讲座内容提要:宋代开国帝王,深刻反思历史的经验教训,做出了“与士大夫治天下”的选择。

宋代士大夫阶层的组成成分,与前代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士大夫的主要组成成分来自科举考试。

通过科举取士,帝王也有意识地让下层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布衣卿相的仕宦经历决定了他们对宋王朝的耿耿忠心,对皇室的依附性极强。

相应的,宋代士大夫的处境有了很大改观。

朝廷有系列重文轻武的措施。

宋代科举制度的改革使得大批出身贫寒、门第卑微的知识分子进入领导核心层。

他们一方面对改变他们人生命运的宋王朝感恩戴德、誓死效忠;另一方面,宋代为文人士大夫提供的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也使他们感觉到可以有所作为。

因此,“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贯彻落实到士大夫……温州学人讲坛第7讲时间:2008年1月20日地点:温州市图书馆一楼多功能厅主讲:诸葛忆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主办:温州都市报温州市图书馆诸葛忆兵在《温州学人讲坛》的讲座受到了很多读者的欢迎。

小鱼儿摄诸葛教授与听众的交流问1:诸葛老师,听了你的讲座后很受启发,我感觉宋代知识分子他们有主人翁的意识,还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但是读了史书后,我发现宋代一开始就处于既贫又弱的境地,而且南宋领土越来越小,甚至金兵入侵北宋时也说宋代实在是没有人才。

我想这是不是与北宋过于重视文人、蔑视武士有关?诸葛:这个关系很大。

我刚才讲了,稍有一点才能的武将都被杀掉了,造成的恶果非常明显,那就是没有人才带兵,军队里面没有能干的人。

除此以外,还有很多措施也造成了这样的局面。

刚才讲的宋代历史跟文人有关的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宋代还有防止文官集团权利过大的政策非常专制,比如说宋朝通判这个职位,相当于太守,作为“副市长”,他可以直接向中央皇权报告,就这么一个原因,所以太守与通判经常会吵架。

宋朝有个特别喜欢吃螃蟹的人,他曾说过“我想到一个有螃蟹、没有通判的地方去做官”,可见皇帝的专制。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

[收稿日期] 2000210211[作者简介] 诸葛忆兵(1959-),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宋代文史。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与士大夫精神诸葛忆兵(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2) [摘 要] 宋代帝王“与士大夫治天下”,文人士大夫的经济、政治待遇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上形成“以文为贵”的风气,文人士大夫表现出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

他们重义轻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两宋社会于内忧外患中支撑三百余年,士大夫这种精神面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 宋代;士大夫;士大夫精神[中图分类号] I20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5420(2001)0120107206 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发展历程中,两宋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演变阶段。

宋明理学就萌芽、形成于这一时期。

与这种大的思想演变相适应,两宋时期的士大夫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具有了不同于前人的内容特征。

这又与宋代文人士大夫境遇的巨大改变密切相关。

那是一种新的历史环境中孕育出来的新的人文精神。

一、帝王的治国方针和士大夫成分的改变追溯宋代文人士大夫精神面貌之改变,首先必须讨论赵宋新王朝治国思想的改变。

每一时代,统治者的思想意识总是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进而对社会的各种观念、思潮的形成发挥重要影响。

赵宋帝王的基本治国思想,最终将落实为宋代士大夫的一种特殊境遇,进而内化且表现为士大夫们的一种精神新貌。

11帝王治国的基本方针:与士大夫治天下封建专制政体的权力结构呈金字塔型,皇帝处于塔尖,由他支配权力并操纵权力的运转。

但是,作为个体,皇帝的能力、精力、时间都是有限的,他必须要依赖某一政治群体或某几个政治群体,委托他们共同治理国事,共同组成权力中心。

历史上,皇帝或信任后妃,或仗恃外姓国戚,或依赖亲近内臣,或依靠同姓宗亲,中央权力机构中分别出现后妃、外戚、宦官、宗室擅权的局面。

这四种基本政治势力之外,就是士大夫阶层组成的文官集团了。

中国古代士人PPT教材课件

中国古代士人PPT教材课件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 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 此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 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 淡抹总相宜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江城子
第十二课中国古代的士人
天生我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 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 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 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 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 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 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 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 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 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 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 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 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 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 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 公元前 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 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 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 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 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 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 轻舟已过万重山。 月下独酌

第九章士大夫精神与庶民文化完整PPT

第九章士大夫精神与庶民文化完整PPT

圖(二)將一(支一直)徑漢10公代分司磁化南的勺鋼針模,型穿兩段燈(芯三草,)元放入代一指個盛南水龜的瓷模盤型中,浮(於四水)面明,針代尖銅指向水南浮方,法因羅不怕盤輕微晃動,故廣泛使
用於航海中。
(四)明代銅水浮法羅盤
「目蓮救母」、「王魁」與「趙貞女與蔡二郎」戲劇之簡介
王魁高中狀元後,竟棄桂英而另娶,桂英含憤自殺,化圖成鬼( 一魂,) 據捉王東魁漢報仇學。者 王 充 記 述 司 南 形 狀 像 勺
「趙貞女與蔡二郎」一劇,則是敘述漢代蔡伯喈忘恩負義,棄親人、背妻 子,最後被暴雷擊死的故事。元末高明據此著《琵琶記》一書,當中將蔡 伯喈改為忠孝之人,最後闔家團圓。
9-3
180頁
第四页
2. 秧馬:便利農人育秧移栽之農具。
9-1
172頁
第二页
高中歷史上冊.第九章 士大夫精神與庶民文化
指南描述目蓮全家信佛行善,其父病故,於是目蓮之母怒焚佛經,遭到懲罰入地獄。
故事情節曲折起伏,頗受市井小民喜愛,北京藝人常在中元節時表演此劇。
(四)明代銅水浮法羅盤
第九章 士大夫精神與庶民文化
• 龍骨踏車、秧馬示意圖
• 指南針的演變 • 「目蓮救母」、「王魁」與「趙貞女與蔡二郎」戲劇之簡介
第一页
高中歷史上冊.第九章 士大夫精神與庶民文化
龍骨踏車、秧馬示意圖
1. 龍骨踏車:又稱翻車,傳說是東漢靈帝畢嵐所 創,初用灑路,三國時馬鈞加以改良,用於園 圃灌溉。唐代出現牛轉翻車,宋代又發明了水 轉翻車。可說是中國農村最廣泛的排灌器具。
圖(一)據東漢學者王充記述司南形狀像勺子,放在平淨光滑、四周刻有24向的地盤上,勺柄總是指向南方。
「目蓮救母」
屬於雜劇之曲目,故事的內容是描述目蓮全家信佛行善,其父病故,於是目蓮之母怒焚佛經,遭到懲罰入地獄。

宋代的教育制度与士人精神

宋代的教育制度与士人精神

宋代的教育制度与士人精神宋代是我国文化和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它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

宋代的教育制度和士人精神彰显了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

一、宋代的教育制度宋代的教育制度可以分为官办和私塾两种不同类型。

官办教育是由政府主导的,主要培养政治和官僚人才;私塾则是由社会上的名家雅士所创办,主要教授文化和人文艺术知识。

这两种教育制度在宋代并存,并且相互竞争、相互促进,对宋代文学艺术和思想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官办教育主要依靠考试选拔人才。

宋代唐人李虚中曾言:“圣人之治,必先得其人。

得人之术,唯有科试。

试第一不错,科第一不急。

”科举制度大大改变了以前的封建制度,让更多有才华的人有机会接受教育,并且通过考试进入官场,任职于政府部门。

科举的兴起,使得教育对人才选拔的意义更加凸显,成为了全国性的选拔人才制度。

政府大力支持官办教育,并且将其设立为正式职位,提供一定的经费。

而私塾则是以家庭教师为主的小型机构,由名家雅士或王公贵族所创办,注重诗词歌赋等文化知识的传授。

他们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富家子弟和官僚子弟。

私塾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应试,而在于启发其智慧、提升其修养,传授一些科举所不涉及的知识。

二、士人精神宋代的士子成为了社会的主要阶层,他们有自己的特定文化和道德标准,被称为“士人精神”。

这种精神涵盖了许多方面,以下是其中的几个方面:1.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被认为是宋代文化的主流和精髓。

士人们深信儒家的道德准则和思想理念,尤其强调孝道,强调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规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2. 文学艺术。

文学艺术成为了宋代士人的一种必修科目和精神支柱。

士人们深受唐诗宋词的影响,并将其视为生活和思想倾向的表达工具。

同时,士人们对于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也十分推崇和热爱,这些艺术形式在宋代形成独特的风格和美学观念。

3. 社会责任。

宋代的士人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他们相信“公事公办,私事私退”,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并在家庭和社会中维护正义和良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