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福——康熙御笔

合集下载

恭王府的福字为啥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的福字为啥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的福字为啥被称为天下第一福过大年,北京人常喜欢到恭王府沾沾福气。

恭王府与“福气”有何渊源?那是因为在恭王府里有一块“天下第一福”的石碑,为康熙御笔,一直是大清国宝,曾珍藏于紫禁城内。

后来辗转藏于恭王府。

距今三百多年的历史。

说起这“天下第一福”来,还有着不凡的经历。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即至,不料却突染沉疴,一病不起。

这可急坏了康熙帝。

宫内太医用遍了良方名药,也未见起色。

康熙寝食不安,愁肠百结。

这时,有大臣进策,禀奏一法。

说是史书上记载古有“承帝事”请福延寿之说,可以一试。

在百般无奈的情况下,康熙决定也为祖母请福延寿。

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凝神提笔,饱蘸对祖母的无限深情,写下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并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

取“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之意。

这幅笔酣墨饱的“福”字经过精心裱糊,送至孝庄太后的寝室,陪伴左右。

没想到,得“福”字不日后,久病的太后竟百病全消,平平安安地过完六十大寿。

十五年后,孝庄太后以75岁高龄得善终,无疾无病,成为一段佳话。

宫廷内外都说这是仰赖康熙“请福延寿”之功。

此后,康熙无论如何再也写不出那幅气韵流畅,浑然天成的“福”字了。

这就是民间盛传的“天赐鸿福”的来历。

这幅“福”字,写法上暗合“子、才、田、福、寿”的字形。

右半的上部像一“多”字,因此,取意“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

五福合一,旷世稀有。

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无福可受”。

这幅“福”字竟能将凡此种种美好的寓意聚于一字之中,可谓不同凡响。

康熙这幅“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集序》中那个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寿”字——福中有寿,寿中有福,这样才达到福寿双全。

另外,“福”字不同于民间书写的饱满方正,而是瘦长狭窄,这又瘦又长的“福”字,听起来是谐音“又寿又长”的长寿之福了。

“福”中田字未封口,还有鸿福无边的无边之福了。

乾隆天下第一“福”,你了解多少?

乾隆天下第一“福”,你了解多少?

乾隆天下第⼀“福”,你了解多少?康熙御笔天下第⼀“福”字北京⼈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到长城要沾沾霸⽓,到恭王府就⼀定要沾沾福⽓!”恭王府的福⽓就来源于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福”之称的福字碑。

清代康熙皇帝⼀⽣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字值千⾦”的说法。

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三个字:“⽆为”和“福”。

“⽆为”⼆字书于故宫交泰殿悬挂的匾额上,上⾯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福”字上却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由此更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故宫交泰殿的“無為”包含有两重重要含义:其⼀,告诫君王不必过多⼲涉⾂⼦作为,“⽆为⽽治”;其⼆,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的分界线,告诫后宫不要⼲涉朝政,到此“⽆为”。

故宫交泰殿“無為”康熙帝⼋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抚养长⼤,祖孙⼆⼈的感情⾃然⾮同⼀般。

⽽⼏位辅政⼤⾂之间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皇帝最⼤、最可靠的⽀持者。

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番盛世景象。

天下第⼀“福”字是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寿⾠祈福所书。

康熙⼗⼆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寿将⾄,不料突染沉疴,太医束⼿⽆策。

百般⽆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是万福万寿之⼈,可以向天⽗为⾃⼰“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请福,在沐浴斋戒三⽇之后,⼀⽓呵成了这福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注】康熙是 1654年5⽉4⽇⽣,他写这个福字的时候是⼆⼗岁。

孝庄太后⾃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享⾼龄得以善终。

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事后康熙⼏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康熙所书的这个“福”字,不同于民间常⽤的饱满⽅正,字形窄⽽狭长,为瘦(⾳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康熙大帝的“天下第一福”里蕴含了哪五福?还有另外的讲究

康熙大帝的“天下第一福”里蕴含了哪五福?还有另外的讲究

康熙大帝的“天下第一福”里蕴含了哪五福?还有另外的讲究终于,熬到2020离开了。

相信很多人在2020年过得不如意,恨2020年,想在2021年祈福转运!今天是2021年元旦,舍翁给朋友们送五福合一的“天下第一福”!希望大家越来越好,国家越来越兴盛。

多福问吉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的太皇太后(孝庄)即将过六十大寿,可就在过大寿前,孝庄却病了。

年轻的康熙自幼受太皇太后的谆谆教诲,受益匪浅,感情愈深。

眼见着“老祖宗”生病难受,康熙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古人遇事习惯“向天祈福”,皇帝也不例外。

康熙得知华夏自上古时代就有一种帝王“请福续寿”的说法,决定给自己的祖母请福。

怎么给祖母请福呢?若按一般人家儿无非是写个“福”字,倒过来贴在门上或堂屋之中,意为“福到了”。

可康熙毕竟是从小受过优良教育的皇帝,自然“请福”这件事就不能与寻常百姓一样。

要请就要请“多福”,福多益善,福多益寿。

下定决心的康熙斋戒沐浴三日后,大笔一挥,“天下第一福”就此问世。

此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集五种吉祥寓意于一身。

您别说,自康熙向上天请了这“五福”,孝庄的病竟然慢慢儿地好了。

孝庄有感于康熙的诚意,下令将此福刻入石碑立于内廷,日日抚摸,为自己也为国家祈求多福。

那么康熙请的“五福”都有哪些讲究呢?您往下看!天下第一福五福合一中国古代,有一种习俗,叫做“言必有意,意必吉祥”。

如画一根毛笔、一块银锭、一只如意组合在一起叫“必定如意”;如画一只鹭鸶立于莲池之中,叫“一路连科”,再如“马上封侯”、“事事平安”等等。

所以什么事儿都图个好兆头,康熙写的这个“福”字,便是好兆头的完美体现。

此“福”由五多引申为五福,即多福、多寿、多子、多才、多田。

既然是“多”,咱么看看这个福字里哪里藏着“多”字。

多多福:中国的汉字本身就是形音字,草书能近形,尤其是要将多个字组成一个字,草书的作用相得益彰,您想想,如果用正楷,这字也是能“造”出来,但是形将不美,看着繁琐。

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

说来也巧,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 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 善终。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 的福缘。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 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 赐鸿福”。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福御宝有意无意 间,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 有佳作天成的味道。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
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 的祖母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旧病复 发,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 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 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上天“请 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 三日之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 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 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 所有妖邪”。 康熙一生罕有题字。今天的北京城内, 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的字只有三个, 除了福字碑上的那个“福”字外,就是高悬 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如此重要的 匾额也未有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足 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首先,御笔岂可倒置?御“福”加玺后, 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 可倒挂的“福”字。其次,此“福”的书写 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 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 福”,即长寿之福。
其次,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 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 “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 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 合为一字书写.而在这福御宝的右半部,正好 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 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 “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 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第三,更不可思议是,此福包含了“多 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 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 “福”字。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 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孝庄太后称其 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 福之源”。

乾隆天下第一“福”

乾隆天下第一“福”

乾隆天下第一“福”展开全文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字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王府的福气就来源于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三个字:“无为”和“福”。

“无为”二字书于故宫交泰殿悬挂的匾额上,上面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而“福”字上却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由此更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故宫交泰殿的“無為”包含有两重重要含义: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无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的分界线,告诫后宫不要干涉朝政,到此“无为”。

故宫交泰殿“無為”康熙帝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

而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

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一番盛世景象。

天下第一“福”字是康熙皇帝为其祖母孝庄皇太后六十寿辰祈福所书。

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

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了这福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注】康熙是1654年5月4日生,他写这个福字的时候是二十岁。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享高龄得以善终。

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康熙所书的这个“福”字,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恭王府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

恭王府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魅力王府学习园地福文化品茶看戏采风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王府的福气就来源于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

清代康熙皇帝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致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在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3个。

除了存于恭王府中“福”字碑上的“天下第一福”,再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

此处的“无为”包含有两重重要含义: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无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的分界线,告诫后宫不要干涉朝政,到此“无为”。

尽管如此重要,这块匾额之上也并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由此更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康熙帝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

而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

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一番盛世景象。

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孝庄皇太后却重病缠身,太医们也束手无策。

据说,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请福。

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化孝心于笔锋,一气呵成了震烁古今的“福寿”联体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也许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自得到了这“福”字后,孝庄皇太后的身体竟奇迹般康复了。

有感于皇帝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也为了永久保存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皇太后命人将其刻石碑上,日夜抚摸,祈求多福。

而她最终以75岁的高龄离世,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

康熙所书的这个“福”字,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用《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风水威力大

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用《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风水威力大

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用《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风水威力大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用《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五种字形风水威力大《天下第一福》的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以中国传统文化来概括,几无外乎"福、禄、寿、喜、财"。

这五个字中,又以"福"为首。

"福"的内涵既可浅显又可高深。

相比起后面的四个字来,它更形而上一些,它并不具体,但是它统领了其他。

故天下第一为"福"。

【催贵旺财摆件转运开运批发零售招代理0927】年开运《天下第一福》1、今天26癸亥日,春节倒计时9天2、天下第一福《福字》在写法上暗含“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将数个字合为一体却流畅自然,已属罕见,更为珍稀的是,这也是世上惟一的“五福合一”、“福寿合一”之“福”,即天下第一福"倒"音"到",谐意到来的意思。

"福"字现今的解释是指"幸福"、"福气"、"福运"。

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今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中国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天下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


寿


天下第一福 表面为千足金,具有极高的收藏 价值,正面为康熙御笔“福”, 可“招财纳福”,福字前卧一金 “禄”,昭示“福禄双全”,梅 花上的喜鹊预示“喜事临门”, 福字以如意为座更显尊贵,背面 为百寿图,祝各位“多福多寿”。
现场投资3万好利年年 奖励“天下第一一福的由来
天下第一福为康熙御笔,作“请福续寿” 之用,一直是大清国宝,珍藏于紫禁城内。 乾隆时期,此碑神秘失踪。1962年在周恩来总 理的批示下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意外的在 王府后花园的秘云洞内发现了失踪的福字碑。 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 , 又称“天下第一福” ,这块碑多次拓片作为 国礼赠送给来访的外国领导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
根据网上多文整理:
先说说这“福”字的来历:康熙帝八岁登基,九岁丧母,由祖母孝庄皇太后一手抚养长大,祖孙二人的感情自然非同一般。

而几位辅政大臣之间相互猜忌,唯有太皇太后是小皇帝最大、最可靠的支持者。

在祖母的帮助下,康熙帝擒鳌拜、平三藩,开创出了一番盛世景象。

然而,就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康熙十二年孝庄皇太后60寿辰将至,突染沉疴,重病缠身,久治不愈,太医们也束手无策。

据说,康熙帝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为自己“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

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帝化孝心于笔锋,一气呵成写成了震烁古今的“福”字,并加
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再说说这“福”字的奇妙:康熙的“福”字,书写于公元1673年,当时康熙19岁,风华正茂。

康熙御笔的整个福字倾注了对祖母的挚爱,佳作天成。

传说,其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也再无其中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也成就了诸多传奇。

其一:因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意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其二:此“福”字形窄而狭长,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意为瘦,谐音“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其三:俗语说“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

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自古以来还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二字合为一字书写。

而此福字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被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其四:更让人叫绝的是,康熙的“福”字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数个汉字(如下图)。

左上角为汉字草书“一”,左下角为汉字草书“子”和“才”,右上角为汉字草书“多”,右下角为汉字草书“田”,右偏旁合起来像个“寿”字。

整个“福”字
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分开来读则是,一子多田;不封口,则地大物博乃为福也;合起来看是“福”。

康熙的“福”字巧
妙的构成了福的含义,极富艺术性,且意味深长,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

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康熙皇帝依据中国传统文化“五福”的内涵,为祖母孝庄皇太后请福续寿,提笔挥毫写下“福”字,后被刻在碑上,存于宫中,让后人称为佳话。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五福”是哪五福呢?古人云的五福是:“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见《尚书〃洪范》)”,即:第一福是“长寿”,第二福是“富贵”,第三福是“康宁”,第四福是“好德”,第五福是“善终”。

“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能预先知道自己的死期。

临命终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五福还有一说,指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在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人们经常说的“五福临门”代表五个吉祥的祝福:寿比南山、恭喜发财、健康安宁、品德高尚、善始善终;并认为蝙蝠是好运和幸福的象征,常将五只蝙蝠合起来寓意幸福美满的人生,故亦称“五蝠(福)临门”!“五福”一直是中国人世世代代追求的共同心愿。

然后说说这“福”字的灵气:也许是康熙帝的孝心真的感动了上苍,自得到了这“福”字后,孝庄皇太后的身体竟百病全消、奇迹般康复了。

有感于皇帝的一番苦心和孝心,也为了永久保存这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皇太后亲命人将其刻石碑上,立为皇家至宝,日夜抚摸,祈求多福,最终以75岁的高龄得以善终。

而康熙亦是送福得福。

康熙一生政绩卓著: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开疆拓土,正合“多田”之兆;一生有子数十,恰应“多子”之端;与孙乾隆帝各执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康乾盛世长达一百多年,国富民强,为“多才(财)”之邦、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之世。

一生可谓政绩卓著、疆土开阔、子孙满堂、国富民强、国泰民安、高寿善终,印证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说。

这“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的福字,不仅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让受福之人得福颇厚,民间也称其为“五福之本、万福之源”给万民带来福缘,更令康熙这请“福”送“福”之人受益终生,因此民间称此福为“请福聚福、送福得福”。

故而,这个“福”字又被认为是汲天地灵气的古今第一灵验之福。

最后说说这个“福”字的命运:正因如此,这块福字碑一直被视为
皇家至宝,珍藏在紫禁城之中。

然而,福字碑传至乾隆时期却神秘失踪了!乾隆一生最为叹服的人就是祖父康熙,对“康熙御福”的失踪自然无法释怀。

当若干年后嘉庆即位时,曾向乾隆询问“康熙御福”之事,乾隆沉默良久后只说了八个字:“布衣之相,福泽万民”。

关于此碑的去向,从此成为了一个巨大的谜团。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务院的关注与批示之下,文物保护部门决定重修恭王府。

1962年,周恩来总理会同一批著名专家视察恭王府,首次提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对社会开放。

后来,进行清查整理工作的文物工作人员在后花园滴翠峰的秘云洞内,意外发现了一块福字碑。

后经多方考证,验明这正是乾隆年间神秘失踪的“康熙御福”石碑。

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

至于这块福字碑缘何会出现在恭王府花园,至今仍是一段历史悬案。

民间因此而演绎出了多种说法。

一种传说是乾隆给爱女固伦和孝公主的陪嫁;另一种传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时,当朝中堂大臣和珅建私宅,将宫中康熙御笔“福”字碑,转移至私宅内为镇宅之宝。

还有一个传说是乾隆将“康熙御福”赐给了自己的宠臣和绅。

而和绅得到此碑后,遂命人运来几千块太湖石,在后花园砌成京城一条巨龙,而这条龙的位臵正好在北京的龙脉上,他将“天下第一福”藏在龙穴悉心供奉,称之为“洞天福地”。

或许正是有了它的庇佑,和绅从此洪福齐天,官运亨通,荣臻三朝重臣,而且财源广进,一时富可敌国。

这一发现很快又带来了另外一个谜团:既然历代皇帝如此记挂此“福”,而福字碑在恭王府的藏身之处并不甚隐秘,那么嘉庆及其后世的君王到底有没有找到过此碑;如果曾经找到,为何没有将其请回紫禁城?于是,又一个传说诞生了:嘉庆继位后,好几回想将“康熙御福”迁回宫中,但担心动了龙脉导致动摇大清江山的根基,所以没有付诸行动。

原因是福字碑正好被镶嵌在秘云洞内太湖石天然形成的寿字一点处,拆碑必将寿字拦腰折断,岂不成了“折寿”;而整个寿字又构成了滴翠峰的基石,拆碑势必损毁假山。

而假山山形被垒成了二龙戏珠中的龙首,拆碑就是拆龙头。

更富有戏剧性的是,福字碑朝向正好与风水中的龙脉相合,拆碑便会断龙脉——取回福字碑要以毁龙头、断龙脉、损福折寿为代价,这是任何一位天子都不会做的事情。

或许,这真的是“中华第一福”在恭王府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吧。

至今康熙御笔“福”字碑,仍然在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甲14号恭王府“秘云洞”内。

如今恭王府花园中的这块碑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不论福字碑是怎样走进恭王府的,“天下第一福”的名声却从此不胫而走。

传说谁要
能给家中老人请回这个“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够为老人添福添寿。

而且,这个“福”字在请回之后还有一定讲究:除夕挂出,每日须净手敬香,并于晚上用手去摸福字,由下向上,摸得越高就越长寿,至正月十五则必须收起深藏,此谓“摸年福增年寿”。

待来年端午、中秋、重阳、冬至、除夕之日方可再挂出。

一时之间,众多海外名流纷纷慕名前来求福,以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元首政要也纷纷前来景仰“天下第一福”;“福”字碑的碑拓也成为赠与海内外贵宾的国礼之一。

如今游客可以在洞中看到的这个碑刻,除了上述那些传奇故事和独特之处以外,更是价值连城的国宝。

康熙一生酷爱书法,但却很少题字,所以康熙御笔是历代皇帝笔墨中流传最少的,以至于有了“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3个,除了存于恭王府中“福”字碑上的“天下第一福”,再就是高悬于故宫交泰殿的“无为”二字。

此处的“无为”包含有两重含义:其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无为而治”;其二,交泰殿是朝堂与后宫的分界线,告诫后宫不要干涉朝政,到此“无为”。

尽管如此重要,这块匾额之上也并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的印玺,由此更可见那御玺加顶之“福”的珍稀。

不仅皇帝求福,就是平民也在求福。

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王府的福气就来源于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