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语文月考试卷
初三月考语文试卷(11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初三月考语文试卷(11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三月考语文试卷(11月)(命题人:黄石十六中叶辉)一、积累与运用(30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芳馨(xīn)亵渎(dú)寒噤(jìn)豆蔻年华(kòu)B.荣膺(yīng)恣睢(suī)嗔怒(chēn)锲而不舍(qiè)C.愧怍(zuò)剽悍(biōo)轩榭(xiè)戛然而止(jiá)D.遒劲(qiú)哂笑(shěn)娴熟(xián)广袤无垠(m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萧索贻误寄人篱下顶礼膜拜B.戏谑葱笼流连忘返相提并论C.贿赂斑斓了如指掌消声匿迹D.辍学憧憬不可思意姹紫嫣红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到群众好评。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C.全校师生没有一个不否认,素质教育使校园发生了巨大变化。
D.近年来,我省重点加强了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园林绿化建设。
5.作为下面语段开头,最恰当的一项是()。
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A.“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B.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C.大自然是一部无字天书D.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6.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高二语文十一月份月考试题

20XX年中学测试中学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高二语文十一月份月考试题(2021.11.12)第Ⅰ卷(共42分)一、(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怒号.(háo)庇.护(bì)霰.弹(sǎn)衣袂.飘飘(mèi)B、场.院(cháng)棱.角(léng)锁钥.(yuè)纤.尘不染(xiān)C、悄.然(qiǎo)崔嵬.(wéi)跻.身(jī)磨牙吮.血(yǔn)D、扁.舟(piān)脂.肪(zhī)管弦.(xuán)惨绝人寰.(huá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欢谑亲昵骁腾戌守山高路迥B、蕴藉功勋翰海暮霭惨绝人寰C、皎洁沧海箫条殓衾抚膺长叹D、悲恸凫雁惘然歧路流连忘返3、填入下列句子划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专家提示,工作不满一年就跳槽,弊大于利,因为一年之内能学到的东西很有限,现在用人单位不喜欢跳槽的毕业生,履历上的“跳蚤”经历会让就业之路更难。
(2)重新拿起课本笔记将是工作生涯的重要组曲,学习将是下一个碗饭的票据。
(3)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4)人固然不希求逢到哀苦,然而为了人生的美,也不避哭泣。
A、轻率终身制定领略B、草率终生制订领略C、轻率终生制订领会D、草率终身制定领会4、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家近旁新开了一间连锁店,货架上各种日用品济济一堂....,品类齐全,货美价廉。
B、11月4日开幕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各国记者也对此次会议趋之若鹜....,纷纷赶到北京采访、报道。
C、我,一介芸芸众生....,没有睿智的头脑,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家庭背景,更不具备惊艳的美色,但我有一双巧手和一颗不服输的心。
D、“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体现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七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3)

七年级语文11月月考试题及答案 (3)一.基础与运用(25分)(甲)基础知识部分(15分)1.⑴.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3分)A.麻痹.bì骨髓.suǐ一隅.yú祈.qí祷B.懊.ào悔喧xuān闹鸟喙.huì崇.chóng拜C.田塍.chéng 铁砧.zhēn 石罅xià蝉蜕.tuìD.囝仔.zǎi 澎湃.pài 惩.chěng罚倜傥.tǎng⑵.请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3分)A.憧憬桑葚班蝥人声鼎沸B.泼刺矜持溺爱无动于衷C.诧异喧闹气魄心有余悸D.绱鞋珊瑚鉴赏人迹罕致⑶.下列词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3分)A.人声鼎沸.沸:开水B.心有余悸.悸:害怕C.大声疾.呼疾:快。
大声呼喊.引起人们注意D.惊心动魄.魄:魂魄⑷.下列作家作品错误的一项是()(3分)A.刘长卿.字文房.汉族.唐代诗人。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B.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诗豪”之称。
C.都德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
D.冰心原名谢婉莹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⑸.下列有关对课文的理解或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朝的一首民歌.塑造了一位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机智勇敢、淳朴勤劳的巾帼英雄形象。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描写鲁迅童年生活的散文。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表现出作者由童年的玩乐到入学读书的成长过程。
第一部分写在“我的乐园”百草园中游戏; 第二部分写长大了.不得不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读书.作者抓住几个记忆犹新的侧面.写书塾的景物、饱学又和蔼的教师和孩子们寻找到的读书之外的乐趣.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2023_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册11月月考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2023_2024学年重庆市高三上册11月月考语文模拟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I(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记忆”一词现在常能听到,但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来讲的。
计算机的内存也叫记忆,指的是信息的储存空间,这个“记忆”已经成为人人都理解的日常概念。
有人觉得电脑的记忆和人脑的记忆在工作方式上差不多——信息输进来,大脑进行记录,需要时再提取出来。
对不对?②错!数据和信息被输进电脑的内存,等到需要提取时,除非出现什么技术故障,正常情况下会与当初存进去时一模一样地被提取出来。
在这个程度上,可以说两者是相似的。
我们都有过这种体验吧?有时候,原本正在房间里做着什么事,突然想起来要到另外的房间拿个东西。
起身去拿的半路上,被什么打了岔,好比说注意到广播里放的曲子,听到旁边有人说了什么好笑的话,到了要去的那个房间,却一下子想不起到底是来干什么了。
这种令人沮丧、心烦的情况,却偏偏是人脑处理记忆的方式出奇复杂而造成的诸多怪癖之一。
③大多数人最熟悉的记忆分类方法是区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
它们的名称很恰当:短期记忆最多持续一分钟;长期记忆能够与你终生相伴。
④短期记忆维持时间不长,但负责对实时的信息做有意识的操作,也就是我们当前正在想的事。
我们之所以能够思考,是因为信息就在短期记忆中;这就是短期记忆的功能。
长期记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辅助我们思考,但真正进行思考的是短期记忆。
⑤为什么短期记忆就那么限量?部分原因是它在不停地工作。
我们清醒时的每一刻(以及睡觉时的有些时刻)都在经历和思考着什么,源源不断的信息以惊人的速度进进出出。
因此完全不适合把短期记忆用作长期储存,后者需要稳定和有序。
另一个因素是,短期记忆并没有“实体”基础;短期记忆储存在神经元的特定活动模式中。
有点儿像把购物清单列在卡布奇诺的奶泡上,单纯从技术层面来讲是有可能做到的,因为奶泡会让字形保留一会儿,但维持不了很长时间,因而以这种方式储存并不实用。
初三语文11月份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11月份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初三语文11月份月考质量检测题及答案1、以下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2分)A、执著(zhù) 寥阔荣膺(yīng) 忧心冲冲B、沉湎(miǎn) 狼藉相形见绌(chù) 佝偻C、面面相觑(qù) 好高骛远瞥见(piě) 根深蒂固D、拮据(jù) 沧海桑田蓦然(mò) 羸弱2、以下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2分)A、在剧烈的辩论场上,正方第四辩表现出色,屡次在关键时刻妙手回春,扭转局面,为本队的获胜做出了主要奉献。
B、面对小区保安的盘问,作案后的小偷义愤填膺,反响相当剧烈,然而,在铁证面前不得不束手就擒。
C、“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传递的正能量,将鼓励全社会人心向善,见贤思齐。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辅导。
3、以下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局部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4、将以下选项依次填入文中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至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可以是面对面的剧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③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④不停的絮絮叨叨A.②④①③B.①②③④C.③②①④D.①③②④5、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
辽宁省沈阳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阶段练习(二)语文(范围:第1、2、3、4、5单元+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语法:词性、短语、句子主干;名著:《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同学们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本练习题规定位置填写自己的班级、姓名及练习号;2.须在答题卡上作答;3.本练习题包括4道大题,23道小题,共8页。
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凌空(líng)抵赖(dǐ)匿名(mì)春寒料峭(qiào)B.沉溺(nì)滞留(zhì)国殇(shāng)殚精竭虑(dān)C.僵绳(jiāng)吹嘘(xǔ)踱步(duó)精疲力尽(jīng)D.狼藉(jí)上朔(sù)主宰(zhǎi)触目伤怀(chù)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黄河是中原大地上最为雄浑_________的奇观。
_________早在《诗经》中就有对黄河的描写,但只有到了李白的笔下,才真正写出了黄河的气魄,写出了黄河的灵魂。
在这里,黄河_________,一泻千里,奔腾咆哮,气势恢宏。
最著名的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子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难怪林庚先生要击节赞叹:“每一个读到这样诗句的人,就都会感染到他要冲破一切_________的力量。
”A.壮美虽然势不可挡束缚B.壮美虽然锐不可当禁锢C.美好也许锐不可当约束D.美好也许势不可挡限制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将远隔千里的三地青年学子和身处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们“聚”在一起。
他们谈梦想、说奋斗、聊青春、话未来,堪称一堂别开生面的新年第一课。
我印象最深的是“太空画展”、中航天员们展示的《太空旅行》《美丽的太空家园》等画作。
七年级十一月月考语文试卷 月考试卷 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

七年级十一月月考语文试卷月考试卷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十一月月考语文试卷月考试卷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十一月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0分)1. 将词语中注音的汉字和错别字的改正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
(4分)获益fěi浅心旷神yǐ绝处缝生繁舷急管2.下列各项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2分)A.去看望住院的同学,你安慰他说:“放宽心吧,这病比顽症好治多了。
只要你心情好,可能很快就会康复的。
”B.回老家看望奶奶时,你说:“这路实在太难走了,我以后再不走这条路了。
”C.在一次班会上,班长说:“同学们,这次班会由我主持,希望大家莫负我的期望,踊跃发言,力争把班会开成功。
”D.今天是中考的第一天,爸爸妈妈执意来陪考。
你这样劝说他们:“爸爸妈妈,请你们回去好吗,我会尽最大努力好好发挥的。
”3.仿写句子,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排比句。
(2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颗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4.按要求默写(6分)(1)绿树村边合,。
(2),禅房花木深。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通过“,。
”的优美诗句把江水浩淼平阔、清风和顺、波平浪静的景色表现的淋漓尽致。
(4)“乡土情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请默写一联体现游子怀念故乡、思念家乡的古诗文名句:,。
5.名著导读(4分)《繁星》《春水》是(作者)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下写成的。
他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颂;三是对。
6.综合性学习(2分)告示牌在校园、公园、风景古迹随处可见。
请分析下面这则告示牌。
它好在哪里?悄悄地来,悄悄地去。
(阅览室告示牌)二、阅读与欣赏(44分)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7.白居易在诗中描写了,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就此覆灭。
恩格斯在《自然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
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阿卡德帝国、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暴发,也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国的迅速瓦解。
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
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
这种“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华民族安然渡过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
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己见,提出为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
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表思潮,就是儒家和道家。
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
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良职高2016级11月月考语文试卷班级姓名本试卷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试卷纸、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规范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卑鄙.(bÌ)商埠.(fù)魅.力(mèi) 锲.面不舍(qiè)B.支撑.(cēng) 颓.唐(tuí) 迷惘.(máng) (yān)蔫.头耷脑C.坍塌.(ta) 皓.月(hào)怅.然( zhàng) 言简意赅.(gāi)D.希冀.(jì) 贬.低(biǎn) 冷峻.(jùn) 一叶扁.(piān)舟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牵强俯会怒不可遏偃旗息鼓矫揉造作B.奋然前行黯然神伤永垂不朽引吭高歌C.层峦叠嶂栩栩如生绿树成荫赞不绝口D.别具一格一泻千里影影绰绰闲情逸致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蝴蝶纵有千般不是,还是有一桩长处:不作室中物!飞,则飞于野;舞,则舞于田。
B.要是那时候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C.“可是,克罗旭先生,究竟要我干什么呢?”欧也妮不耐烦地问。
D.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外边去一点。
4.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③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④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A.①比喻②夸张③对偶④排比B.①夸张②对偶③比喻④排比C.①对偶②比喻③夸张④排比D.①夸张②比喻③对偶④排比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个( )A.初唐“四杰”是指杜牧、王勃、骆宾王、王维。
B.蒲松龄,清代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C.朱自清,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的名著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D.普希金,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
他是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也是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就广义说,善就是一种美,恶就是一种丑。
伦理的活动可以引起美感上的欣霞与嫌恶。
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讨论伦理问题时都以为善有等级,一般的善只有外在的价值,“至高的善”则有内在的价值。
A.因为也固然但B.由于也因为所以C.即使也也许但D.因为也虽而7.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提高政府办事效率,促进投资软环境的,已成为西部各省区的共识。
②加入WTO后,中国政府要包括降低关税、取消关税壁垒等有关开放市场的承诺。
③世贸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将对世贸组织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进行讨论。
A.改进履行起动B.改进实行起动C.改善实行启动D.改善履行启动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B.对于这座房屋的产权间题,可以诉诸法律,争吵是无济于事的。
C.这本杂志的对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其他语文工作者。
D.洛阳还是一座历史名城。
著名的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龙门石窟有大小佛洞、佛龛两千多个,各种造像十万尊以上。
9.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对于这样一位太认真的老父亲,我一筹莫展…C.他的文章和讲话就是平易近人。
D.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10.下面句子对《关雎》一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句是 ( )A.《关雎》是《诗经》的开篇,属十五国风中的“周南”,是一首民间爱情抒情诗。
B.诗中“关关”是雎鸠雌雄二鸟彼此呼应的叫声。
传说这种鸟“雌雄相爱,情真专一”,故用来象征男女诚挚的爱情。
C.第二、三章细腻而层层深入地抒写了对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D.第四、五章采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抒写与姑娘成亲时欢快面热闹的幻境。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用2B铅笔规范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5分)11.《论语》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 )12.小说《项链》以项链为线索,通过借项链、丟项链、赔项链等情节展开故事。
( )13.《鱼我所欲也》论述了“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生取义的精神,全文围绕这个中心运用比喻、对比的手法。
( )14.所谓“文眼”,就是表现主题思想内涵的句子。
《故都的秋》的文眼是“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 )15.“鱼”是会意字,“末”是指事字。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16.先秦时期一部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17.宋词主要分成豪放和婉约两大派别,苏轼是属于派别。
18.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指的是《春》《秋》。
19.《关雎》是一首,写青年男女对“窈窕淑女”的钟情、爱慕与追求。
20.成语:“望洋兴叹”出自文章《》。
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1-31题(30分)。
(一)桂花为什么不香刘燕敏他是一位总统,住在寺庙的一间小禅堂里。
没有重大问题等着决策,没有重要文件需要批阅,没有外国使节催着接待。
他每天的工作只剩下两件事,拜佛和念经。
一天、寺庙的住持来探望他,他放下手中的经书,指着房前的一棵桂树,说:“师父,庙里的桂花为什么这样香?”住持说:“哪儿的桂花不香呢?”他说:“总统府的桂花就没有香味!”住持有些奇怪,说:“总统府的桂花全是从雪岳山移过去的,怎会没有香味呢?”言毕,唤一童子进来。
说:“冬天快来了,送一盆夜来香,伴总统念佛。
”住持离去,一年后又来。
总统指着小茶桌上的夜来香,说:“这盆夜来香一定是名品吧?”住持不解其意,问:“何以见得?”总统说:“它不仅夜里香,白天也香!”住持说:“这是从房前随便挖来的一棵,它不是名品,是不能再普通的一种。
”总统说:“过去我家也有一盆夜来香,可是,白天从没有人闻到过香味。
这盆不同。
”住持说:“过去一位禅师说过:‘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人们之所以闻不着,是因为白天,心太躁了!’现在你能闻到香味,可能是心境不一样了。
”两年后,总统离开寺庙前往首都服刑。
这位总统的名字叫全斗焕,1980年至1988年任韩国总统。
现在他住在陕川老家,过着平民的日子。
后来,一位记者去采访他。
谈起百潭寺的经历和如今的生活,他坦诚自然。
记者回去后,写了一篇题为《宁静安详,始知花香》的文章,最后有这么一段感慨:假如你现在感觉到吃什么都不香了;看再美的景致都不激动了;住再大的房子,坐再好的车,都没有幸福感了。
一定是你变了,变得离真实的生活愈来愈远了。
21.阅读全文后,从文章中找出恰当的句子回答怎样才能闻到花香。
(1分)22.根据前后文内容,说说总统住在寺庙拜佛和念经的原因。
(1分)23.总统心境的改变是通过描写方法来表现的,他对的不同态度表明了他后来心境的不同。
(2分)24.认真阅读文章末画线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4分)25.文章虽然仅仅写了一个小故事,但却揭示了一个大道理。
简要写出你阅读全文后受到的启示。
(4分)(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8分)寻春韩少华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
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
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
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
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
“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
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
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
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竞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
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
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
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
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竞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
“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问了。
“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
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
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
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11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12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
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
“今朝腊月春意动”。
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
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
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
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
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
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26.第⑤段“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这句话表现了我的什么愿望?(3分)27.第⑦段“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28.第⑨段和第⑩段都引用了“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其用意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29.第12段“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这里的“春天”指什么?(2分)30.根据提示,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写在下面横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