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及处理措施

合集下载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主要防治措施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主要防治措施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主要防治措施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主要防治措施*一、采煤工作面上下端头及两巷超前支护普、炮采工作面上、下端头(出口)及与之连接的回风巷、运输巷是事故多发地点。

这是因为,工作面的上下巷一般都在采煤前掘出,巷道顶板暴露时间长,在回采时又受到采动和超前支承压力的作用,机械采煤,有时做上下缺口要放炮,因此顶板下沉量大,破碎比较严重。

另一方面,上下出口处在采空区和巷道交叉处,控顶范围大;在上下出口要安装机头、机尾等体积较大的设备,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移输送机时这里的支架需要反复支、撤,使顶板更加破碎。

工作面上、下端头是指,沿工作面方向,上巷下帮向工作面方向10 米,下巷上帮向工作面方向10 米的范围内。

支护要求,使用摩擦金属支柱的回采工作面上、下端头部位,应使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工作面输送机头部位要使用四对八根11 号工字钢长梁支护,保持一梁三柱,交替迈步前移。

工字钢梁要制成花边,以便与支柱顶盖配合,绝不能把工字钢侧向使用和不成对使用,以保证支护强度。

回采工作面上、下巷道距煤壁线20 米范围内需要超前支护:如果两巷原采用的是梯形木棚支护,靠近煤壁线的10 米内,要在原棚梁下架设双排金属铰接顶梁和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往外10 米到20 米范围,可采用单排支护;如果两巷原来采用的是金属可缩性支架(包括裸体、锚杆)或金属棚梁支护,替棚时都要采用十字铰接顶梁与单体液压支柱配套支护。

替棚工序应超前工作面进行,超前距离应根据顶板条件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二、防止煤壁片帮在采高较大、煤质较软、顶板破碎的回采工作面,冒顶事故多数是由煤壁片帮引起的。

因为靠煤壁这一侧的顶板是由煤壁支撑,在支承压力的作用下,煤壁很容易被压酥,再加上煤层本身松软,煤帮就很容易片落。

这样,破碎顶板在煤壁侧失去支撑,很容易冒落。

在普、炮采工作面防止煤壁片帮,可以采用下面几种办法:(1)落煤后,工作面煤壁应当采直采齐,及时打上贴煤壁支柱,使新暴露出的顶板得到支护,从而减少对煤壁的压力。

矿井顶板事故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矿井顶板事故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矿井顶板事故作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一、事故特征1、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4号煤层:煤层顶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砂岩,厚度1.-5.m,平均2.74m。

这类岩石水浸后易膨胀破碎而发生冒落掉渣事故,开采中必须加强支护管理。

底板大多为泥岩或细砂岩。

8号煤层:煤层顶板为灰岩,厚度2.20〜10.m,平均5.10m。

据力学试验资料,石灰岩顶板抗压强度为160.0〜180.0MPa,平均为172.0MPa。

属难冒落的坚硬顶板。

底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泥质砂岩、炭质泥岩或细砂岩,厚度1.40〜8.40m,平均4.20m。

抗压强度为15.2〜19.6MPa,平均为18.0Mpa。

9号煤层: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炭质泥岩或粉砂岩,厚度1.-8.4m,平均3.94m。

抗压强度为104.0〜118.0MPa,平均为110.9MPa,属难冒落的坚硬顶板。

底板大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泥质砂岩、炭质泥岩或细砂岩,厚度,平均4.20m。

抗压强度为10.0〜11.2MPa,平均为10.4MPa,据该矿开采情况,顶底板较易管理,底板未出现底鼓现象。

冒顶类型:采煤工作面、掘进迎头、修复巷道冒顶。

顶板发生冒顶事故会造成埋人、堵人等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严重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

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遇地质构造、安全技术措施有缺陷、顶板支护工程质量差、空项作业、违章指挥作业等造成。

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的名称顶板事故主要是在从事矿井井下掘进、采煤等作业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建设),冒顶事故在夏季雨季多发。

为此必须强化生产(建设)过程顶板管理和雨季顶板管理。

3、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事故发生没有季节性(1)无论是局部冒顶还是大型冒顶,事故发生后,一般都会推倒支架,埋压设备,造成停电,停风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对安全生产不利。

(2)如果是地质构造带附近的冒顶事故,不仅给生产造成麻烦,而且有时会引起透水事故的发生。

综采工作面及顺槽发生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

综采工作面及顺槽发生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

综采工作面及顺槽发生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综采工作面及顺槽发生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无论是综采工作面还是顺槽发生冒顶,都会给正常生产带来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停产、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因此对于工作面或顺槽的冒顶事故应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主。

一旦工作面或顺槽发生冒顶,都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冒顶区范围扩大,二是针对冒顶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采取不同的支护方式;三是对高冒区空间进行处理措施;四是通过冒顶区。

1、综采工作面发生冒顶事故的处理措施1)、采取强行通过的方式强行通过时,采高与冒高的总高度要在支架最大高度之内,而且冒顶宽度在2米以内,煤壁片帮深度在1米以内。

在采取强行推过冒顶区域措施前,应首先将采煤机开到冒顶相对严重的机头(机尾)侧,同时采取放炮等措施清空运输机内的煤矸,保证采煤机的运行畅通。

采煤机割煤时应保证割平顶板,割一架拉一架,不断缩小冒顶区域面积。

在采取强行通过的方式时应采取机头加刀等方式进行割煤以减小冒顶面积。

2)、停产对冒顶区进行支护、填充处理如果冒顶高度或宽度均超出了控制范围,则必须采取停产处理的办法,先对冒顶两侧和煤帮进行粘结加固。

对高冒区用高份子材料进行填充,确保支架前移时接顶严密,支护有效。

对于顶板整体性相对较好的,可以采取锚杆或锚索等补强措施对冒顶区域顶板进行固定。

2、综采顺槽冒顶处理措施1)、首先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冒顶区范围扩大。

在冒顶区可能扩展的地方,对顶板进行加强支护;顶板完整性好可以用锚索进行锁口;顶板破碎段可以用架金属棚等。

2)、严密注意冒顶区附近帮部情况,如果帮部有片帮迹象,则要对帮部进行补强支护。

3)、根据冒顶程度的大小,对冒顶区顶板进临时支护进行处理。

如果冒顶区冒高较小,且顶板较稳定,在采取了临时支护后,可以采用在锚吊梁或架棚上搭木垛的方式,填充高冒区;如果顶板不稳定或冒高较高,临时支护时困难较大,可以在顶板高度上棚架,并进行密封,然后向高冒区注高分子填充材料。

顶板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顶板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顶板事故的预防与处理1.采掘工作面在采掘施工前均要认真编制作业规程,正确确定工作面支护方式,有效控制顶板,如果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2.因为没有端头支架,存在个别综采工作面未使用端头支架。

支护采用单体柱木梁套棚加抬棚混合支护。

预防端头冒顶措施:①加强端头支护,距工作面10m范围内保证一梁四柱,10—20m范围内一梁三柱,抬棚沿工作面架设,排头架要抬住小棚。

严格按规程回柱放顶打好戗柱。

②进、回风巷铺顶网,控制顶板。

③当顶板压力增大时,要增加单体柱,增加支护强度,再加大木梁厚度,保证顶板支护效果。

④加强端头支护管理,要保证单体柱的支护效果,确保支护单体柱不漏液,失效支柱及时更换。

⑤加强端头压力观察,发现压力增大或周期老顶来压,及时加强支护,确保支护效果。

3.井下所有人员必须时刻注意工作面顶板变化情况,特别是安检员要重点检查工作面的顶板状况,发现不安全隐患时,要立即汇报矿调度室和安全调度台并采取措施或下令停工撤人。

4.加强金属支护、支架和单体液压支柱的检修、试压,日常监控及时检查更换失效的梁柱,保证每根都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5.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搞好质量标准化,提高优良品率。

6.坚持矿压观测与顶板监控、分析,掌握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7.各采煤队在开采上分层时,要研究并掌握初次来压步距与周期来压规律,密切注意初次来压与周期来压预兆,提前采取得力措施,防止工作面大面积冒顶,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

8.回采工作面的初次开采,过老窑、空巷、局部破碎带、断层、冲刷带、陷落柱,过煤柱、冒顶区或托伪顶开采时,都必须制定专门措施。

9.回采工作面必须及时拉架、回柱。

控顶距超过作业规程规定不冒落时,要停止生产,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进行处理。

10.掘进工作面的顶板管理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不准空顶作业,工作面必须使用临时支护。

11.掘进工作面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压力较大、巷道开口、贯通、开帮挑顶、架设抬棚等零星工程时,要制定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煤矿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篇

煤矿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篇

煤矿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篇煤矿安全事故预防及处理方案篇1一、顶板事故预防措施(一)掘进巷道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认真巡视通往工作面路线上的支护、顶板情况,发现隐患立即处理,确保行人路线安全畅通。

2、打眼前、放炮前、装货前、支护前必须先进行敲帮问顶和检查掌头附近的支护情况,加固已有支护,补齐空缺支护,修正歪扭支护,放炮崩倒的支护及时扶起,崩坏的支护及时更换。

3、工作中要随时检查隐患和敲帮问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顶帮活石、伞檐及时敲掉。

4、架棚巷道掌头必须使用两根3米以上的11KG/M铁道做前探梁,前探梁上方用料接顶,前探梁随掌头掘进同步前移。

5、掘进掌头除前探梁外根据掌头情况灵活采用打戴帽顶子、戗柱架木棚等多种形式的临时支护。

待永外支护形成,安全隐患清除后才能撤除临时支护。

6、当巷道围岩性质发生变化,遇到地质变化、帮顶破碎时要立即缩小棚距或改变支护形式。

7、掘进巷道穿煤层,过旧巷或空区时,必须在作业规程中制定相关技术安全措施。

8、巷道贯通必须制定贯通措施。

9、加强掘进巷道的工程质量,保证材质,加强顶板管理预防冒顶事故发生。

10、井下设置报警电话。

(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预防措施1、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确保其畅通。

2、进入工作面首先检查加固支护,支护不齐时,必须先补齐支护才能正常作业。

3、使用的支护形式及材质必须符合作业规程要求,严格按规定排距、柱距进行支护。

4、找帮顶、支护时必须设专人观察顶板照顾安全。

5、工作面严禁单人作业。

6、煤壁线外30米处的回风巷中必须储存两个圆班的生产用料。

7、顶板裂隙、破碎的地方,及时补打戴帽点柱或架棚,必要时用刹杆刹顶。

8、当顶板破碎,压力增大时,必须立即缩小排柱距或改变支护形式。

9、严禁采宽超宽、控顶距超大。

10、严格按作业规程规定的一次放炮段长度连线起爆,当顶板破碎时,必须零打零放。

11、当工作面出现局部掉顶、漏顶时,必须立即处理,打上临时支护。

12、当工作面出现大面积压坏支柱或大面积漏顶时必须立即停止回采,撤出所有人员到工作面外安全地点待避。

煤矿冒顶片帮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煤矿冒顶片帮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煤矿冒顶片帮事故应急处置措施1 事故知识(1)矿井、隧道、涵洞开挖、衬砌过程中因开挖或支护不当,顶部或侧壁大面积垮塌造成伤害的事故。

矿井作业面、巷道侧壁在矿山压力作用下变形,破坏而脱落的现象称为片帮,顶部垮落称为冒顶,二者常同时发生。

两者常同时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统称为冒顶片帮。

(2)对影响范围不大、冒顶区不超过15米、垮下来的矸石不大、采取一定措施以后用人工可以搬动的,可以采取整巷法处理冒顶,即采取恢复工作面的方法;不宜用整巷方法处理时,可采取开补巷绕过冒顶区的方法,也称为部分重掘开切眼和重掘开切限的方法。

处理垮落巷道的方法有木垛法、搭凉棚法、撞楔法、打绕道法四种。

(3)救援装备及物资:氧气呼吸器、自动苏生器、光学瓦斯检定器、一氧化碳鉴定器、数字氧气鉴定器、多功能气体检测仪、矿用电子风表、红外线测温仪、担架、氧气瓶、采气样工具、液压起重器、刀具、铜顶斧。

2 救援及处置措施(1)探明冒顶区范围和被埋、压、堵截的人数及其所在的位置,并分析抢救处理条件,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采用不同抢救方法。

(2)迅速恢复冒顶区的通风,如时不能恢复,则必须利用压风管、水管或打钻向被埋、压或堵截人员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和食物。

(3)采煤工作面和巷道维修工作发生冒顶时可从两端开始向冒顶区进行支护处理,掘进工作面发生冒顶时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支护处理。

处理冒顶时首先清理出抢救人员的通道和退路。

(4)在抢救遇险人员时,必须有专人检查和监视冒顶区及周围的顶板情况,加强支护,防止发生二次冒顶,确保救援安全,并且注意检查瓦斯及其他有害气体情况。

3 决策建议(1)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指示精神,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多措并举,科学施救,千方百计营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伤员,严防次生事故发生。

(2)对于极难处理的冒顶事故区,必要时可以向遇险人员处开掘专用小巷道。

(3)重点做好现场防止顶板塌方和冒落措施,防止发生二次伤亡。

一旦发现冒落区仍在活动,应立即停止救援,抢险人员撤至安全地点。

顶板事故(冒顶)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

顶板事故(冒顶)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

顶板事故(冒顶)隐患及应急处理措施检查顶板有无冒落危险的方法1.敲帮问顶法:用手镐敲或钢钎击顶板,声音清脆响亮的表明顶板完好;发出“空空”或“嗡嗡”声的,表明顶板岩层已离层,有冒落的危险,应采取措施把脱离的岩块挑下来。

2.震动法:一手持镐头或其它金属工具敲击顶板,一手指尖轻扶顶板,如果手感顶板有震动,也说明此岩石已经与顶板离层,应及时防范。

3.木楔法:即在顶板裂缝中打入小木楔,过一段时间如发现木楔松动或掉下来,说明裂缝在扩大有冒落的危险,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观察法:一是要时刻观察顶板、支柱有无冒顶预兆,二要时刻观察顶板有无鸡窝顶。

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1.坚硬难冒顶板大面积切冒预防坚硬难冒顶板大面积切冒预防又称大面积来压,是指采空区内大面积悬露的坚硬顶板在短时间内突然塌落而造成的大型顶板事故。

其预防措施主要有:⑴顶板高压注水。

从工作面平巷向顶板打孔,进行高压注水,注水泵最大压力达15兆帕。

⑵强制放顶。

就是用爆破的方法人为地将顶板切断,使顶板冒落一定厚度形成矸石垫层。

2.老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预防压垮型冒顶是指因工作面支护强度不足和顶板来压引起支架大量压坏而造成的冒顶事故。

预防方法如下:⑴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初撑力应能平衡垮落带直接顶及老顶岩层的重量。

⑵采煤工作面的初撑力应能保证直接顶与老顶之间不离层。

⑶采煤工作面支架的可缩量应能满足裂隙带老顶下沉的要求。

⑷普采工作面遇到遇到平行工作面的断层时,在断层范围内要及时加强工作面支护(最好用大垛),不得采用正常办法回柱。

⑸普采要扩大控顶距,并用木支柱替代金属支柱,再待断层进到采空区后回柱。

⑹工作面支护又是液压自移支架时,若支架的工作阻力有较大富余,则工作面可以正常推进;若支架的工作阻力不够富余,则工作面与断层斜交过断层。

3.破碎顶板大面积漏垮型顶板冒顶预防由于煤层倾角大,直接顶异常破坏,工作面支护不及时,在某个局部地点发生冒落,破碎顶板就可能从这个地方开始沿工作面往上全部漏空,造成支架失稳,导致漏垮型工作面冒顶。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我们大 自然作斗争本身就 困难重重 , 加上 目前 没 有 根 本 有 效 的方 法 彻 底 摸 清 地 下 构 造 及 有 关 隐
患, 在 矿 井 生 产 建设 过 程 中往 往 防不 胜 防 , 容 易 发 生 事 故 。再 加 上我 们 工作 中客观 存 在 的失 误 , 本 应
裂破坏 ,对这部分资源进行 回采顶板管理难 度较 大 。为提 高矿 井资 源 回采率 , 提 高矿 井经 济效 益 , 我
2 0 1 5年 2月
山西煤 炭管 理干 部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o a l - Mi n i n g A d mi n i s t r a t o r s C o l l e g e
Fe b. , 2 01 5
第2 8 卷
矿决 定 对 这 部分 受 小煤 窑破 坏 的资 源 进行 再 回收 , 这 样进 行 正 规 开采 时 回采工 作顶 板 管 理 难 度加 大 ,
查清的地质构造没有查清或误判。地质构造不清等 易 发 生 冒顶 事故 , 如松 软 破碎 的顶 板 支护 不及 时常 有小的局部 冒顶 , 坚硬难 冒的顶板处理不 当会 发生 大 冒顶 , 采掘过程 中遇到 了断层 、 褶 曲等地质构造 ,
2 . 4未严 格 落 实“ 敲帮 问顶 制度 ”
重, 有 的被压坏或折断, 并发 出响声等。 2发 生 冒顶事 故 的原 因分 析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2 — 0 5
落实“ 敲 帮 问顶 制 度 ” 是 防 止顶 底 事 故 的 有 效
作者简介 : 王
凯( 1 9 7 3 一) , 男, 山西长治人 ,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中岳煤业有 限公 司通风助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8-12-14T18:35:57.47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作者:徐斌李洪强
[导读] 高质生产以及高效生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因此,本文针对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研究具有十分必要的生产意义与安全价值。

山东泰山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协庄煤矿山东泰安 27122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矿产业的生产效益也随之不断提升,但在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各种事故的发生率也居高不下,其中尤顶板事故的出现频率最多。

基于此,本文拟从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出发,分析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措施
引言:
如何防治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是否科学与合理,对采煤工作的安全生产、高质生产以及高效生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因此,本文针对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研究具有十分必要的生产意义与安全价值。

1 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主要类型
1.1冲垮型顶板事故
采煤工作面中出现的冲垮型顶板事故,通常在岩层坚硬的地质较多发生。

这是因为在较大采空区悬顶与相应冲击力的共同作用下,再加上外力的冲击则必然会对采煤工作面顶板造成破坏,尤其是质地坚硬的岩层更易出现崩塌或破损,进而导致采煤工作面中的冲垮型顶板事故的发生。

1.2压垮性顶板事故
压垮型顶板事故的最突出特征就是日常发生率低但破坏力非常大。

在采煤工作面中出现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在于老顶的周期性来压或者初次性来压造成的,即一旦来压过大,就会诱发破坏力极强的压垮型顶板事故的出现。

1.3推跨型顶板事故
推跨型顶板事故的发生率较高,且在复合性的顶板状况下经常发生。

结合推跨型顶板事故的发生情况,其在事故发生的前四周通常已出现局部的冒顶或裂缝,而且在冒顶后一般不会出现折损,仅是朝着煤层的斜下方进行倾倒。

1.4漏垮型顶板事故
由于一些岩层较为破碎与松散,以及托伪顶与再生顶板的胶结性比较差,致使一旦出现断层或破碎带的时候,就极容易出现掉碴抽空或漏顶现象的出现。

1.5局部岩块型顶板事故
采煤工作面顶板中出现的局部岩块事故,往往是局部的岩块冒顶,此类事故经常伤人,且在发生之前毫无预兆,故而局部岩块型顶板事故是采煤工作面中予以重点解决的事故之一。

2 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分析
2.1地质因素在采煤工作面过程中,地质条件是影响作业的一项重要因素,如破碎带、断层等等。

在一些地质条件较差的条件下,顶板的维护十分困难,这是由于破碎带或断层中存在断层泥,遇水特别易于软化,进而容易出现顶板塌陷情况的出现。

与此同时,破碎带与断层的矿体结构纵横交错,泥质性的夹带较多,导致围岩的稳定性较差,这对采煤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也构成了较大的威胁。

2.2 采煤工序因素采煤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序不同,所诱发的顶板事故类型也不尽相同。

譬如,采煤机爆破落煤或者采煤挖掘工作完成之后,必须要对爆破处或采煤处予以支护,一旦出现未支护或支护不到位的情况,就特别容易造成顶板冒顶事故的出现。

采煤技术因素采煤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顶板事故的发生。

比如,巷道布置技术,在采煤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对围岩的应力平衡造成破坏,冲击顶板的稳定性,但如果能够采用合理的巷道布置技术与方案,则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顶板的受压,进而防治顶板事故的出现;工作面的施工速度,过快的施工进度会加快顶板的下沉速度,导致矿压不断增大,从而诱发顶板事故的发生。

支护技术,巷道围岩与支架负责载荷,同时两者又具有相互作用,即支架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就会导致矿压增加,进而对顶板的安全性买下隐患。

从中可以看出,采煤技术也是影响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防治的重要因素之一。

3加强井下采煤工作面管理的要点分析
3.1工作面过地质变化带时的顶板管理
(1)如遇到底鼓、断层、二合顶、顶板相变或顶板破碎带采取加密支护。

(2)断层落差超过1.0m和发生大的地质变化时,提前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并进行审批传达贯彻,确保安全生产。

(3)过断层或地质构造带期间,安排有经验的工人专职,超前处理,在断层上下盘切顶排处,支设密集柱加固顶板,并及时支设戗柱。

(4)断层、底鼓或顶板破碎处,及时使用背板或半圆木接实顶,板松软导致支护强度达不到要求时铁鞋下加垫方木,确保初撑力达标。

(5)工作面遇地质构造,顶板破碎易冒落,或已冒落处、二合顶处,在打眼放炮时,采取多打眼、少装药、放振动炮,每放一炮及时攉煤支护,防止冒顶扩大或空顶掉矸伤人,严禁放大炮,预防打倒(歪)柱梁,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

3.2工作面有二合顶板时的顶板管理(1)必须由两个有经验的老职工处理顶板,两人站在靠近安全出口侧,一人用长把工具由外往里找掉二合顶板,另一人在后路观察顶板情况。

(2)二合顶板找掉后,及时挂梁支设支柱,若二合顶板不能找掉,两人一组挂好顶梁与后路梁子铰接,一人处理好溜前顶板在靠近安全出口侧打好护身柱时进入溜前,在梁下支设好支柱托起顶梁,溜后人员在顶梁上以“#”字形状穿插摆放好背板后,溜前人员升紧支牢支柱,使背板接顶支护顶板。

(3)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安全出口侧在顶板支护完好的情况下由外向里处理二合顶板。

(4)工作面出现大面积二合顶板时,及时进行加密支护。

面前临时支柱,要求顶梁下棵棵支设。

工作面多打眼、少装药、放
小炮。

4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防治措施
4.1做好地质分析与预报
对采煤的地质条件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是确保采煤工作顺利推进的先决条件,尤其是对开采煤层的顶板地质与地板地质的研析,对防治采煤工作面中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极为关键。

做好地质分析是基础与前提,地质预报工作则是地质分析的延伸与目的,也是保障顶板事故发生的重要一环。

4.2优化采煤工序
实现采煤工序的优化,对有效防治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影响很大。

例如,针对爆破出或采煤处的特点采用科学高效的支护工序;严格把关质量的评估与验收工序,杜绝劣质材料或者偷工减料现象的出现,将顶板事故的发生率减少到最低等。

采煤工序的逐步优化,是防治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关键举措,也是确保采煤工作安全的主要路径之一。

4.3提升采煤技术与工艺
紧密结合开采煤层的实际情况与生产条件,不断提升采煤技术与工艺,将顶板事故降到最低。

例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科学合理地采用24小时监控,及时高效地发出安全警报,切实将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还可以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对顶板的安全性进行模拟,以此预知各种安全隐患,提前采取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概率;加强采煤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力度,从整体上提升采煤技术的质量与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的一系列作业过程中,由于井下工作环境的恶劣性与变化性,使得采煤面顶板事故多发。

因此,认真总结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出现的原因,探寻防治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发生的措施,对做好采煤面顶板事故预防、提升采煤生产效益的重点与关键。

当然,我们仍需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安全管理质量与水平,以实现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马志虎. 浅谈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措施[J]. 科技资讯,2013(15):99+101.
[2]邰银记. 浅谈如何加强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J]. 煤矿现代化,2015(01):53-55.
[3]卢小维.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的控制[J]. 机械管理开发,2015,30(02):97-99.
[4]郭敬义.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控制研究[J]. 山东煤炭科技,2016(03):11-12.
[5]胡伟. 井下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及处理措施[J]. 科技风,2017(09):2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