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合集下载

4辩稿:老庄思想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

4辩稿:老庄思想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

四辩:谢谢主席!各位观众,各位评委及对方辩友,大家下午好!很荣幸由我,正方四辩,为本场辩论赛来做最后的总结陈词。

纵观整场辩论赛,对方辩友可谓是滔滔不绝,唇枪舌剑,令人惊叹不已啊!但,滔滔不绝的是苍白无力,唇枪舌剑的是无理狡辩(恶意逃避),惊叹更是指震惊与叹息,浮云岂能遮望眼,且听我来慢细言!第一,我想澄清一下在正场辩论赛一直被对方辩友混淆的概念问题我们今天讨论的更适用,应该是指在缓和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时哪种思想更具针对性。

而不是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如果两千多年前的思想能够解绝现阶段出现的问题的话,那我们还要科学发展观,要马列主义有什么用?第二,对方辩友反复对我方提出的孔孟思想服务于统治阶级,强调教化,秩序,仁政的等实质性因素避而不谈,屡屡逃避我方问题,是不是对方自认理亏呢?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断章取义,对方家**概念偷换成………没有把握住我们本场要辩的是……如果说,有这么多错误的论证还能理直气壮,还能口若悬河的继续说下去,这是对勇气的挑战,更是对错误的弘扬。

而反观我方,,开篇即给出了当前存在的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急功近利、道德缺失、生态破坏的问题,然后就更适应提出我们应着重看老庄思想和孔孟思想对解决这些问题哪个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现实性第一,针对目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我们更需要提倡万物一齐,众生平等的老庄思想。

正如我方一辩提到的,老庄提出的“伤物者,物亦伤之”,“无用之用”的思想,对人的欲望和需求加以合理地节制,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自然中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与自然互惠互利、和谐共生。

这才是我们应该树立的正确观念,这才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科学思想,这才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治本之道!第二,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急功近利、道德滑坡的问题,如???药家鑫事件,凭借严格的礼制规范去约束人,强调外在的规范的孔孟思想,实在是治标不治本啊!而“道法自然”,倡导顺应本心、知足常乐的老庄,直击关键——人,从人的内在出发,鼓励人们追求精神的自由与愉悦,这才是治本之道!而现代普遍存在的压力巨大的社会问题,提倡“不为物易形,不为俗易性,反对以僵化的标准论成败,倡导“去甚、去奢、去泰”的养生之道的老庄,无疑为这些压力山大的人,开出一剂良方!第三,正如刚结束的两会中,李克强总理所说的那样“我们要继续深化改革,改革才是最大的红利”,孔孟骨子里的求仁,针对的只是统治阶级,只是强调教化,秩序,仁政,而老庄的求道,才合适当代这个变革的社会,这个提倡顺应自然规律,锐意改革的中国!各位,今天,我们不是要比较孔孟思想和老庄思想孰好孰坏,我们只是在儒家思想统治中国千年之后,希望各位能够静静地看待被误解的老庄学说,看清静无为,万物齐一,道法自然的老庄,是不是真的像对方辩友所说的消极避世呢?满嘴仁义礼教,只能束缚守旧,褪去浮华万千,方的返璞归真啊!综上所述,我方认为,老庄思想更适合现代社会发展!。

孔孟之道和老庄之道的教育意义

孔孟之道和老庄之道的教育意义

孔孟之道和老庄之道的教育意义
孔孟之道和老庄之道都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代表,它们的教育意义非常深远。

孔孟之道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可以使人变得更加完善和成熟,成为有用之人。

同时,孔孟之道也强调了道德教育,认为只有在道德上做到圣人的标准,才能被称为真正的有用之人。

因此,孔孟之道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目标,提倡了“以诚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方法。

老庄之道则强调了自然、放松、自由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应该让人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老庄之道主张真正的自由来自于放弃追求物质和权力的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因此,老庄之道强调了“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的教育目标,提倡了“循序渐进、自由自在”的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孔孟之道和老庄之道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意义,它们强调了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但都是为了培养真正有用、自由、快乐的人。

因此,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可以借鉴孔孟之道和老庄之道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适应当代社会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为培养更多有用之人、自由之人、快乐之人而努力。

- 1 -。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也不断变化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乎,“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孙膑、吕不韦等等。

他们为后世撒播下智慧的种子,当我们细心梳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能切实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悟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异彩纷呈、影响颇深。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

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忐忑,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

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这对于今日的官场和职场就有着颇深的意义,有权人的贪图享乐,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产,但却禁不住外物的诱惑,不能真正的为民服务,想必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遗憾吧!官官相护,而平民孤掌难鸣。

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

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

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及其影响在后世的主要表现试论述孔孟、老庄的基本异同3及其影响一、孔孟的异同:相同点:(1)他们都注重人文主义的教育,即道德人格教育。

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

(2)孔子与孟子都推崇“仁”的思想,都讲求“仁者爱人”孔子注重道义之乐,孟子主张仁政,其实仁政就是礼治,因为仁是最高之德,所以仁政就是最高的礼德。

(3)孔子注重道义之乐,自然之乐,而孟子对自然之乐不但赞同,而且主张普及。

(4)孔子虽重礼、乐,反对人的性情是陶冶的功效,但也不忽视自然和人生关系的重要,与孟子重视利用自然以陶冶性情的功用无区别。

不同点:(1)孟子与孔子相比,孟子的新贡献主要在于把伦理范畴与人性善连接在一起。

孔子认为人性非全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而孟子认为人性是全善的,教育的作用在于存养和扩充仁、义、礼、智的善端,所以,人人都可以为善,人人都可以为尧舜。

(2)孔子注重言行,重视感情的陶冶。

孟子则认为知言可以辨别理性的得失,常将知言对举,特别注意意志的锻炼。

(3)孔子强调仁礼,是个人修身的必须,而他也最乐意春田宴乐。

孟子强调的仁是王道,爱民,是一种实现称霸野心道路的治国方式。

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发展成一种仁政的学说,由仁爱之心,发展为统治者、最高的领导要关爱自己的百姓,要施仁政,儒家的思想又向前迈进一步。

(4)从两人的人格来看。

孔子偏向敦厚,而孟子则偏向愤世疾俗。

这与孔子的人生经历有关,孔子早年家贫,作过吹鼓手,也放过牛羊,他是自学成才,因而他自然就养成了谦逊的性格,他向长者请教时也总是恭恭敬敬。

孟子则不同,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孟子把个人与社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他以解民倒悬为己任,自然是看不惯诸侯们的那一套的,百姓的血流在他的眼中,哀号回荡在他的心中,这更激起他的愤世疾俗。

(5)孔子很赞同管仲,他说“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他也赞同用适当的刑罚来惩戒,不过,他不赞成滥施刑罚。

孟子则不同,。

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一、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庄子、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

那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从孔孟到荀子,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遍一发不可收拾,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就连清朝时期的戊戌变法中也有所应用,是把西方的政治学术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维新变法在清朝,这一时期康有为面临着仍然强大的封建势力,资本主义虽初步发展但力量弱小,因此康有为借助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以减少资产阶级改良的阻力。

它表现出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思想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总之儒家思想从创立、发展和运用,无论是利用还是批判,始终是为现世所需。

儒家思想构成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它的优秀内涵方面从古至今体现了人本主义,强调人的道德感化,这在我们今天的改革关口,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儒家的“德治”中合理的成分,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吸收儒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我们对儒家的态度。

①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法律的影响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欢迎主要原因就是它的等级性和血缘性。

儒家法律以血缘情感为心理基础,以宗法人伦为主要内容,其中心是“三纲五常”。

宗法制度在西周演变而成,秦汉则成为宗族制度,明清以后变成家族制度,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血缘纽带一直未受到根本的松动,以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为社会核心组织的性质却坚实地固定下来。

宗法家族伦理被视为法的渊源,并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朝廷和家族为本位,因此古代的法律最主要的精神仅有两条,孝于宗族和忠于王朝。

如秦简中的《封诊式》记载了两个案例,一则是:甲向官府控告自己的亲生子丙不孝,要求官府对丙处以流放,官府完全满足了甲的要求。

另一则是:甲以自己的亲生子丙不孝为由,提出控告,要求官府对丙处死刑。

官府当即就派令吏前去把这个不孝子捉拿归案。

这两个案例就表现了封建时期的儒家思想以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为社会核心组织的性质。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先秦诸子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先秦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都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样的社会变革中,各诸侯国的阶级关系也不断变化着,不同阶层的人对于社会变革有着自己独到的主张,于是乎,“百家争鸣”应运而生。

“百家”表明当时的思想家层出不穷,主要人物有孔子、孟子、墨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韩非子、商鞅、申不害、孙膑、吕不韦等等。

他们为后世撒播下智慧的种子,当我们细心梳理博大精深的中国思想文化,能切实的感受到他们的感悟依旧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异彩纷呈、影响颇深。

儒家的仁心—和谐世界,稳定发展孔孟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和谐而又美好的世界,是让我们每一个人从身体到灵魂的洗礼。

孔子的“仁”,孟子的“性善”都不约而同地告诉我们,要善待并且珍爱周围的各种事物,要谦虚礼让,尊老爱幼,要有仁、义、礼、智这四种基本的道德意识。

细细品味孔子所说的仁,我认为其中包含的意思有这样几层:首先是孝悌之道,对于自己长辈的尊重和对于兄弟姐妹的团结友爱;其次包括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所谓忠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谓恕也;当然还包括礼、智、勇等等。

孔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要心胸宽广,意志坚强,把天下太平作为己任,这个任务虽然责任重大,路途忐忑,但是需要我们一直努力,不断进取。

对于如今社会,国家是大家,家庭是小家,我们应该从孔子那里学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应该对自己的家庭先建立起责任心,对长辈要孝敬、对小辈要疼爱,努力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家庭,进而让一个个小家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孟子的“性善”是说人生来就有不忍之心,但最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要经过后天的悉心培养才能成为完美的道德。

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免有外物的诱惑,假如只知道贪图一时之快,善良的心就会渐渐丧失,所以要“求其放心”,通过自我修养把丧失的善良之心找寻回来。

这对于今日的官场和职场就有着颇深的意义,有权人的贪图享乐,占有了社会的大部分财产,但却禁不住外物的诱惑,不能真正的为民服务,想必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遗憾吧!官官相护,而平民孤掌难鸣。

老庄思想比孔孟思想更适用于当今社会(一辩稿)

老庄思想比孔孟思想更适用于当今社会(一辩稿)

《老庄思想比孔孟思想更适用于当今社会》主席、各位:大家晚上好!(刚才对方辩友谈到了当今社会存在的急功近利、道德缺失、生态破坏等几个问题,然后说孔孟思想具有诸多优点,能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我们想说老庄思想也具有很多优点也能解决这些问题啊,你们凭什么可以依此就说孔孟思想更适用于当今社会?或者说:你们比较的标准是什么?)我们今天所说的更适用,应该是指在缓和和解决这些社会问题时哪种思想更具针对性。

那么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应该来分析一下这些问题出现的根源是什么?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急功近利、道德滑坡、生态破坏,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人们幸福感的缺失,究其根源,大抵都是利益冲突、欲望膨胀以及僵化的思想造成的恶果。

而老庄道法自然、少私寡欲、清净无为的思想主张,无疑正是给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开出的一剂清火清心的良药。

首先,从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来看:治理生态环境问题需要老庄。

在人类中心论和贪婪欲望的驱使下,三百年以来的全球工业化浪潮,走的是一条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黑色文明”之路,而今天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正是给人类敲响的警钟。

我们承认,(正如对方一辩所说)孔孟在生态问题上也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法,但即便是提倡“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的孟子,仍然认为“万物皆备于我矣”,认为自然万物生来就是为供人类享用而存在的,而这种思想人们也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我们是否反思过:以自然主人的身份去面对自然,怀着利用自然的目的去节制自然,这与以前的那种掠夺式开发在本质上又有什么区别呢?而老庄主张“齐物我”,在老庄的思想里,人与自然在地位本来就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仅仅考虑自然对人类的价值,而应该去分析自然和人类的相互影响。

因此老庄认为“伤物者,物亦伤之”,提倡“无用之用”,即对人的欲望和需求加以合理地节制,在符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从自然中获取必要的生活物资,与自然互惠互利、和谐共生。

这难道不才是解决生态问题的治本之道吗?其次,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来看:净化社会风气、解决道德问题需要老庄。

当代中国人更需要孔孟思想还是老庄思想?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代中国人更需要孔孟思想还是老庄思想?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当代中国人更需要孔孟思想还是老庄思想?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反方的一辩代表。

我们认为,当代中国人更需要老庄思想而非孔孟思想。

下面我将从个人修身、社会和人类整体发展的角度来为您解说。

首先,关于个人修身。

老庄思想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随遇而安,追求真我境界,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

在当代社会,繁忙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压力让人们趋于焦虑、困惑,追求身心的平静愈发显得重要。

老庄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宽容待世,放下功利心、竞争心,转而关注自身内心,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个人的心灵宁静。

其次,关于社会。

孔孟思想注重道德教化、礼仪规范,追求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现代社会已经具备了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和道德体系,满足了人们的基本需求。

我们不应过分强调外在的社会规范与义务,而应更注重对个体的尊重和自由。

而老庄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强调个体自由、随心所欲。

这种思想可以使个体更自主地探索生活的真谛,在自由的探索中,社会可以更加包容、多元、宽松。

最后,关于人类整体发展。

孔孟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社会责任和义务。

但是,当代中国已经发展成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趋向市场化、利益化。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强调人际关系的伦理可能并不适用。

相比之下,老庄思想更注重个体的内省和成长,提倡个体追求真理与自由的探索。

只有个体不断进步,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才能得以实现。

综上所述,当代中国人更需要老庄思想而非孔孟思想。

老庄思想可以帮助个人实现心灵的宁静,社会更加包容多元,而且更有助于人类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谢谢大家!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我是反方的二辩代表。

我们坚信,当代中国人更需要孔孟思想而非老庄思想。

下面我将从教育体系、社会和国家的角度分别进行解说。

首先,关于教育体系。

孔孟思想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核心,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当代中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快速变革的社会环境,我们更加需要人才培养的长远眼光和思考能力,孔孟思想正是能够提供这样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老庄与孔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影响
一、孔子与儒家思想
老子、庄子、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人数千年。

那首先想到的就是孔子和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从孔孟到荀子,西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遍一发不可收拾,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就连清朝时期的戊戌变法中也有所应用,是把西方的政治学术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维新变法在清朝,这一时期康有为面临着仍然强大的封建势力,资本主义虽初步发展但力量弱小,因此康有为借助孔子权威来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以减少资产阶级改良的阻力。

它表现出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思想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总之儒家思想从创立、发展和运用,无论是利用还是批判,始终是为现世所需。

儒家思想构成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它的优秀内涵方面从古至今体现了人本主义,强调人的道德感化,这在我们今天的改革关口,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我们需要儒家的“德治”中合理的成分,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吸收儒家精华,去其糟粕,这就是我们对儒家的态度。

①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法律的影响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欢迎主要原因就是它的等级性和血缘性。

儒家法律以血缘情感为心理基础,以宗法人伦为主要内容,其中心是“三纲五常”。

宗法制度在西周演变而成,秦汉则成为宗族制度,明清以后变成家族制度,虽然形式有所改变,但万变不离其宗,血缘纽带一直未受到根本的松动,以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为社会核心组织的
性质却坚实地固定下来。

宗法家族伦理被视为法的渊源,并凌驾于法律之上,以朝廷和家族为本位,因此古代的法律最主要的精神仅有两条,孝于宗族和忠于王朝。

如秦简中的《封诊式》记载了两个案例,一则是:甲向官府控告自己的亲生子丙不孝,要求官府对丙处以流放,官府完全满足了甲的要求。

另一则是:甲以自己的亲生子丙不孝为由,提出控告,要求官府对丙处死刑。

官府当即就派令吏前去把这个不孝子捉拿归案。

这两个案例就表现了封建时期的儒家思想以等级制度、亲属关系为社会核心组织的性质。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实际上是将人们的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儒家所推崇的伦理道德、伦常纲纪是通过礼来维持完成的,认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这些礼的要求渗透在法律的各个方面,使法律的不平等差别对待成了一种理所应当的“公平”于是将“八议”制度入律,在法律上明确了贵贱不同罚,自此,历朝历代相沿不改,“八议”成为封建法典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儒家思想对于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法律思想至今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中。

我们要做的就是消除其中一些妨碍现代法治建设的传统和习惯,保留一些好的思想,努力使之成为今天新文化建设有用的思想要素。

②儒家思想与中国现代伦理道德
简单的说就是“三纲五常”。

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
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

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封建社会时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这种思想到现代社会虽然没有那么绝对但也有残存。

今天三纲五常也有积极方面,它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很多积极作用。

如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

在“三纲”的伦理关系中,主导方应该承担起更多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当家作主”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

有了“三纲”,复杂的社会、家庭关系就会有一个简单有效的处理方法,纲举目张,事半功倍。

由此可见,作为儒家传统伦理基础的“三纲”依然是处理现代人际关系的根本大纲,已经根深蒂固的刻在了中国人的骨子里,无法提出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完善,使其适应于现代社会的需要。

二、老庄与道家学派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当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人们已经基本达到了小康水平,在很多人都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的今天,人们在快节奏过后、在拿到工
资,交了房屋水电、买了米面还有剩余的时候突然想到的就是老庄的思想、老庄的境界。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

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

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

①无为与当代生活
我们可以看到,道家主张无为,始终是在努力消除现实生活中的两种对立:一是现实社会中违背人性的纲常法度与人的自然本性的对立,二是凭借有限的知识妄自尊大的人与自在无为的大自然的对立。

庄子主张“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说不要以心智去违背自然之道,不要以人为的造作去帮助自然,乃至毁灭自然。

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凭借那么一点点非常有限的片面的知识,仰仗着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现代科学技术,便自以为是世界的主宰。

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满足日益膨胀的功名利禄的需要,肆无忌惮地掠夺自然,狂妄自大地扬言要征服自然,于是破坏了自然的生态平衡,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甚至直接威胁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这都是违背自然之道、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必然结果,它与道家的“自然无为”的思想恰恰相悖。

②“无为”思想对治国安民的启示
无为而治思想所包含的尊重“自然”自身发展的规律,因势利导,维护宇宙中“各系统”天成的运行规律—“道”的思想,对于进一步
从哲学的层面总结建国后的经济建设过程和社会政治生活,理解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要求和意义都有一定的帮助。

我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长期以来推行的是“有为”政治的政府。

“有为”也好,“无为”也罢,关键是看在治理社会和发展经济中是否遵循各自发展规律。

如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这种“有为”也就是“无为”。

若相反,尽管是取“无为”但还是未得其“道”。

如以搞运动的方式来搞经济建设,诸如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今天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形式主义、形象工程、急功近利,以及一届班子一个规划等现象。

对照古训,确有值得进一步吸取经验教训的地方。

③道的养生思想
现在社会人们茶余饭后关注跟多的就是养生问题,这个问题早在老子时期就有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

中国养生文化传统悠久。

而在传统养生学说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道家的养生学说。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

天人合一是自然与人的统一性的命题。

道家指出自然贵真,于是人们通过身体的“精、气和神”而发展到宇宙的“气”的概念,炼气修炼就由身体导引术“器”而“道”化的过程,当身体的真气与宇宙的真气同步,也就天人合一,就能直接感受到道。

道家倡导的精神是“无为”、“无私”、“厚德载物”、“以道进德”,德是道家文化的核心,也是修炼的终极归宿和修炼的至高原则。

故而,中国道家炼气修炼是“天人合一”的炼气修炼的方法技术学。

可以健
身、强身、养生和发展心理智慧,可以通过对气的宣导利用用于养生和疾病的治疗,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和继承者。

他们一方面身体力行,体验效果,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指导后人。

总而言之,无论老庄还是孔孟这些人的思想和哲理都对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政治就教会了我们对在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传统文化中好的一部分为我们所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