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老庄精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孔孟》课件1

研讨课文
9.“可是今日我们读《孟子》和《四书》全部, 却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哲学,一定也要考究它们 的历史背景,有时也要和孟子自己所说的一样,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提示:《孟子》和《四书》全部都是有其历史 背景的,并不是句句话都适用于任何历史条件。 政治哲学,是研究政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和政 治理论的概念体系,包括《孟子》在内的《四书》 含有政治哲学的成分,但是不能一体视之为政治 哲学。如果不考究其历史背景,一概奉为经典, 是要犯错误的,在这个意义上说“尽信书不如无 书”。
作者简介
黄仁宇,一九一八年生于 湖南长沙。曾先后在南伊利诺 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任教,又 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 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万历十五年》,《中国 的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 国历史》,《地北天南叙古 今》,《放宽历史的视界》,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等 书。曾参与《明代名人传》及 《剑桥中国史》的编写。
研讨课文
5.“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一句是什么意 思?
提示:当时社会还相当宁静,整个社会心态都比 较闲雅,孔子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心态。
6.为什么说“全民为什伍”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 原则加之全民?
提示:“什伍”是户籍编制,五家为伍,十家为 什,相联相保。“什伍”又是古代军事编制,五 人为伍,十人为什。所以说是以一种军事组织的 原则加之全民。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 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 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拓展延伸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绔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 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024年度-孔孟论学习PPT优秀课件

孟子的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散文方面,还体现在政治军事上哦。
11
孟子论学习的核心思想
内外兼修
孟子认为学习既要注重内在修养, 也要关注外在表现。内在修养包 括培养道德品质、提升智慧等, 而外在表现则体现在礼仪、言辞
等方面。
学以致用
孟子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要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为社会 做出贡献。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 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
02
鼓励勤奋好学,不耻于向地位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03
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9
03
孟子论学习
Chapter
10
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 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 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注重知识的广博和实践,强调 “学而时习之”;孟子则更重视内 心的修养和道德实践,主张“性善 论”。
同处
二者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 习是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关键途 径。
15
孔孟论学习的互补性
学习内容互补
孔子重视经典文献和礼仪制度的学习,孟子则注重 道德实践和内心修养的培养,二者相互补充,构成 了全面的学习内容。
21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2
对孔孟论学习的总结
强调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孔孟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关键,教育则是社会进步 和和谐的基石。
提倡学习方法与态度
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强调反思与实践;孟 子倡导“尽心知性”,鼓励发挥主观能动性。
11
孟子论学习的核心思想
内外兼修
孟子认为学习既要注重内在修养, 也要关注外在表现。内在修养包 括培养道德品质、提升智慧等, 而外在表现则体现在礼仪、言辞
等方面。
学以致用
孟子强调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 要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为社会 做出贡献。他认为学习的最终目 的是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
02
鼓励勤奋好学,不耻于向地位或学识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03
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9
03
孟子论学习
Chapter
10
孟子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 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 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孔子注重知识的广博和实践,强调 “学而时习之”;孟子则更重视内 心的修养和道德实践,主张“性善 论”。
同处
二者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 习是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关键途 径。
15
孔孟论学习的互补性
学习内容互补
孔子重视经典文献和礼仪制度的学习,孟子则注重 道德实践和内心修养的培养,二者相互补充,构成 了全面的学习内容。
21
06
总结与展望
Chapter
22
对孔孟论学习的总结
强调学习与教育的重要性
孔孟认为学习是提升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关键,教育则是社会进步 和和谐的基石。
提倡学习方法与态度
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强调反思与实践;孟 子倡导“尽心知性”,鼓励发挥主观能动性。
孔孟老庄精讲

4、力图构建理想社会
•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
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 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 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 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 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 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 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中庸》)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 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 无信不立。”(《颜渊》)
•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
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 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 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 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也。”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 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 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 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 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 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 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仁的范围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学而》)
•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
《孔孟论学》课件PPT课件

推动全球儒家文化圈的教育发展
孔孟教育思想对全球儒家文化圈的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这些国家的教育发展。
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教育基础
孔孟教育思想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教育基础,促进了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启示现代教育发展方向
孔孟教育思想所强调的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为世界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孟子简介
02
CHAPTER
孔子的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孔子主张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不因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任何人排除在教育之外。
总结词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社会道德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让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提倡“有教无类”,意味着教育不分贵贱、贫富、智愚、善恶等,所有人都应该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一思想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内容
孔子注重实际知识的传授,如天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孟子则更注重义理的阐述,如人性论、道德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内容
孔子强调“文质彬彬”,即知识和修养的平衡发展。孟子则更加强调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教育内容
05
CHAPTER
孔孟教育思想的影响
确立了儒家教育思想的主导地位
详细描述
VS
孔子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潜力。
详细描述
孔子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因此教育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他主张“因材施教”,即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和特长。这种教育方法注重个体差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孔孟》教学课件 共22页PPT资料

(《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原文大意是:邹穆公问孟子:“这次 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 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杀他 们罢,人太多;不杀罢,又太可恨,怎 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 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 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的 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 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他们不关心人民 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
宇 莉》、《汴京残梦》。
先
生
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草菅民命( jiān)商鞅相秦( xiàng )经筵 (yán ) 无可估量(liàng)叛逆篡位(cuàn)
谲诈(jué )戳刺(chuō )饿殍( piǎo)
2.解词 (1)形影相随: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2)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
孔 孟
黄先生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来观看历史;有着充满魅 力的笔调、独特的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军人出身,36 岁才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就读,在历史系从大三读起;
曾在哈佛大学历史系
任教多年,是史学家,
也是自由作家;1991
年,《资本主义与二
十一世纪》出版,被
黄
评选为金石堂风云人 物 ;曾以笔名李尉昂
仁 发表小说《长沙白茉
• 上一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庄子,其实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我们最为熟悉 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孔子、孟子、 颜渊、子路我们如雷贯耳。同时, 我们还通常把孔孟并举。提到大成 至圣,我们就会想到亚圣,这两个 人总是如影随形,有时孟子的光辉 甚至还会把孔子遮掩着。其实,孟 子与孔子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大家 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时期, 孟子生活的是战国时代。据《史 记》,孟子是孔子的门人于思的学 生,这两人真的能够如出一辙吗?让 我们一同来阅读著名学者黄仁宇先 生的《孔孟》。
原文大意是:邹穆公问孟子:“这次 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 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杀他 们罢,人太多;不杀罢,又太可恨,怎 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 您的百姓,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 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的 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 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他们不关心人民 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
宇 莉》、《汴京残梦》。
先
生
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 草菅民命( jiān)商鞅相秦( xiàng )经筵 (yán ) 无可估量(liàng)叛逆篡位(cuàn)
谲诈(jué )戳刺(chuō )饿殍( piǎo)
2.解词 (1)形影相随:形容彼此关系亲密,经常在一起。 (2)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
孔 孟
黄先生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来观看历史;有着充满魅 力的笔调、独特的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军人出身,36 岁才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就读,在历史系从大三读起;
曾在哈佛大学历史系
任教多年,是史学家,
也是自由作家;1991
年,《资本主义与二
十一世纪》出版,被
黄
评选为金石堂风云人 物 ;曾以笔名李尉昂
仁 发表小说《长沙白茉
• 上一篇课文我们了解了庄子,其实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我们最为熟悉 的不是道家而是儒家,孔子、孟子、 颜渊、子路我们如雷贯耳。同时, 我们还通常把孔孟并举。提到大成 至圣,我们就会想到亚圣,这两个 人总是如影随形,有时孟子的光辉 甚至还会把孔子遮掩着。其实,孟 子与孔子生活于不同的时代,大家 都知道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时期, 孟子生活的是战国时代。据《史 记》,孟子是孔子的门人于思的学 生,这两人真的能够如出一辙吗?让 我们一同来阅读著名学者黄仁宇先 生的《孔孟》。
孔孟 PPT课件 11 人教版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 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 而归
做人格言
•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 克己复礼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 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孟子是一个对 自己要求极其严格、 责任心非常强的人, 以“兼济天下”为 己任,倡导自省精 神,以身作则,言 行中也处处体现出 这种自律。“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
四、对孔孟的思考
(12-13)
思考:
文中说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 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请问: “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 “柏拉图”分别有什么相似性?
作者以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大弟子,也是苏格拉底 思想的传承者。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知都通过言论而不是 亲手写下的著作建立了一种学说,都强调以 德治国,并率领门徒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 斗。 作者以此来说明孟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 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生活在春秋时代末期 封建制度没完全败坏 诸侯征伐仍以道德名义 战争是贵族竞技式 , 有“礼”的公认原 则
孔子
战国前中期
七雄以准备长期厮杀
军事动员,全民皆兵
异 之 源
孟子
战争方式,毁 灭式 彻底清除敌方
课文结构
一、提出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 ( 1)
(2-4) 二、指出孔孟之间的相异之处。 三、指出孔孟之间相异的原因。 (5-11)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做人格言
•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 克己复礼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 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 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 可夺志也!
•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孟子是一个对 自己要求极其严格、 责任心非常强的人, 以“兼济天下”为 己任,倡导自省精 神,以身作则,言 行中也处处体现出 这种自律。“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
四、对孔孟的思考
(12-13)
思考:
文中说 “今人冯友兰,也把孔子比作苏格 拉底,把孟子比作柏拉图。”
请问: “孔子”与“苏格拉底”、“孟子”与 “柏拉图”分别有什么相似性?
作者以此来说明什么道理?
苏格拉底与柏拉图都是古希腊哲学家,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大弟子,也是苏格拉底 思想的传承者。 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对东西方文明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两位先知都通过言论而不是 亲手写下的著作建立了一种学说,都强调以 德治国,并率领门徒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奋 斗。 作者以此来说明孟子与孔子的传承关系 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
生活在春秋时代末期 封建制度没完全败坏 诸侯征伐仍以道德名义 战争是贵族竞技式 , 有“礼”的公认原 则
孔子
战国前中期
七雄以准备长期厮杀
军事动员,全民皆兵
异 之 源
孟子
战争方式,毁 灭式 彻底清除敌方
课文结构
一、提出孔孟之间的传承关系。 ( 1)
(2-4) 二、指出孔孟之间的相异之处。 三、指出孔孟之间相异的原因。 (5-11)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6、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7、当你把高尔夫球打不进时,球洞只是陷阱;打进时,它就是成功。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4、态度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关乎命运。 25、世上最累人的事,莫过於虚伪的过日子。 26、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27、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28、有时候,生活不免走向低谷,才能迎接你的下一个高点。 29、乐观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乌云后面依然是灿烂的晴天。 30、经验是由痛苦中粹取出来的。 31、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32、肯承认错误则错已改了一半。 33、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 34、好方法事半功倍,好习惯受益终身。 35、生命可以不轰轰烈烈,但应掷地有声。 36、每临大事,心必静心,静则神明,豁然冰释。 37、别人认识你是你的面容和躯体,人们定义你是你的头脑和心灵。 38、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39、人的价值,在遭受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40、事虽微,不为不成;道虽迩,不行不至。 41、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5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53、年少时,梦想在心中激扬迸进,势不可挡,只是我们还没学会去战斗。经过一番努力,我们终于学会了战斗,却已没有了拼搏的勇气。因此,我们转向自身,攻击自己,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 54、最伟大的思想和行动往往需要最微不足道的开始。 55、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56、远大抱负始于高中,辉煌人生起于今日。 57、理想的路总是为有信心的人预备着。 58、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59、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从今天开始,每天微笑吧。 60、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天下皆难事。 61、在清醒中孤独,总好过于在喧嚣人群中寂寞。 62、心里的感觉总会是这样,你越期待的会越行越远,你越在乎的对你的伤害越大。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70、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 71、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72、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73、如果一个人爱你、特别在乎你,有一个表现是他还是有点怕你。 74、先知三日,富贵十年。付诸行动,你就会得到力量。 75、爱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记一切,却又小到连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纳。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完结版孔孟老庄名言精粹翻译PPT课件

一个政治家,孔子主张建立一个仁政指导下的安定和谐的社
会,要求统治者用道德的力量使人心归顺,而不是用刑罚暴力
去压服他们。虽然孔子在政治上没有取得成功,但却对文化和
教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孔子毕生从事教育,是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的人,并以此打破了学在官府的
局面。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论语》
From:王丽珍,夏军,陈小燕
孔子(公元前551~479),名丘,字仲尼,鲁国胄悒 (现山东省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创立了体系的哲学家。
他创立了仁学,把“仁”作为人道观(伦理思想)的核心。 他不仅提出了“正名”,“中庸”,“道”,“天”, “仁”等基本概念,而且提出了仁智统一的学说,提倡忠 恕之道,强调了认识论和伦理学的统一。
which remains in its place while all the other stars surround it.
②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 风,必偃。(《论语。颜渊》) 释义:品德高尚的人治理国家,何需杀人呢?你要是想做好事,老百姓也 会跟着学好,领导者的品德好比是风,老百姓的品德好比是草;风吹到草 上,草就必然会随之摇动。 翻译:In your government ,what is the need of slaying? If your desire is for good ,the people will be good .The moral character of a ruler is like wind and that of the people is like grass. In whatever direction the wind blows ,the gra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静,仁者寿. 《论语。雍也》
孔孟PPT课件

2、完成课后思考题及基训。
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 听则易位”。言语坦率,嬉笑怒骂, 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
由刚才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 尽管孔孟思想虽然一脉相传,但仔 细比较,却也发现他们有很多不相 同的地方。
读《论语》《孟子》,观 孔孟言行,他们的人品、个 性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请 读课文说出他们思想的区别, 并完成下表。
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
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 大人,又配上几个嬉闹无忧的顽童, 这气氛活泼而不拘谨,游戏而不功 利。这不正是孔子乐观、积极、热 情、率性、纯真品性的形象写照吗? 程朱理学禁绝人的七情六欲,而孔 子竟是这么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 肉的性情中人啊!
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
(1)当时,一切都接受“礼”的 约束的原则虽已不再适用,但诸侯 间交往还贯以“道德”的名义。
(2)当时的作战形式——车战,布 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 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
(3)当时的作战形式决定了交战时 间短,参战人数少的现实,战事没 有波及全民,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 面性动荡。
作业:
1、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唐 代,但诗的题材风格迥异, 运用本文联系的观点,在时 代背景下分析人物的方法, 分析造成两人差异的深层 原因。
预测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觉得 它该讲些什么内容?
自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思路。 2、了解孔孟的主要思想及其差异。 3、分析造成孔孟思想言行不同的 原因进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方法。
黄 仁 宇 先 生
黄先生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来观
看历史;有着充满魅力的笔调、独特的 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军人出身,36岁 才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就读,在历史系从 大三读起;曾在哈佛大学历史系任教多 年,是史学家,也是自由作家;1991年,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出版,被评 选为金石堂风云人物 ;曾以笔名李尉昂
主张“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 听则易位”。言语坦率,嬉笑怒骂, 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
由刚才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 尽管孔孟思想虽然一脉相传,但仔 细比较,却也发现他们有很多不相 同的地方。
读《论语》《孟子》,观 孔孟言行,他们的人品、个 性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请 读课文说出他们思想的区别, 并完成下表。
一袭布衫,大袖飘飘,身体的
宽舒与心灵的自由相得益彰,几个 大人,又配上几个嬉闹无忧的顽童, 这气氛活泼而不拘谨,游戏而不功 利。这不正是孔子乐观、积极、热 情、率性、纯真品性的形象写照吗? 程朱理学禁绝人的七情六欲,而孔 子竟是这么一个活泼泼的、有血有 肉的性情中人啊!
孟子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
(1)当时,一切都接受“礼”的 约束的原则虽已不再适用,但诸侯 间交往还贯以“道德”的名义。
(2)当时的作战形式——车战,布 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有公认的原 则,仍离不开礼的约束。
(3)当时的作战形式决定了交战时 间短,参战人数少的现实,战事没 有波及全民,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 面性动荡。
作业:
1、李白、杜甫都生活在唐 代,但诗的题材风格迥异, 运用本文联系的观点,在时 代背景下分析人物的方法, 分析造成两人差异的深层 原因。
预测
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觉得 它该讲些什么内容?
自学目标
1、梳理文章,理清思路。 2、了解孔孟的主要思想及其差异。 3、分析造成孔孟思想言行不同的 原因进而领悟作者的思想方法。
黄 仁 宇 先 生
黄先生以“大历史观”的视野来观
看历史;有着充满魅力的笔调、独特的 措辞和丰富的想象力;军人出身,36岁 才到美国密西根大学就读,在历史系从 大三读起;曾在哈佛大学历史系任教多 年,是史学家,也是自由作家;1991年,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出版,被评 选为金石堂风云人物 ;曾以笔名李尉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 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 无信不立。”(《颜渊》)
•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
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 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 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 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也。”
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 行。(《卫灵公》)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 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 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 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 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 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 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国 子 监 孔 子 像
·
明 泥 金 孔 子 像
圣 孔 子 像
孔子基金会2006年发布的孔子像
孔 子 基 金 会 造 像
孔子基金会造像
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立像尊孔
拜孔颂论语
君知不有之子
子而亦朋,曰 乎不乐自不:
序
? 愠乎远亦学
,?方说而 曲
不人来乎时
亦不,?习
第一章 孔子的仁 一、仁的内涵
二、仁的范围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学而》)
•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
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卫灵公》)
•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乡党》)
•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 之风,必偃。”
(颜渊)
•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 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 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 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
孔孟老庄精讲
第一部分
孔子与《论语》
一、思想概说 二、文本解读
吴 道 子
孔 子 行
教 图
南宋石刻孔子像并赞(今在杭州)
传 世 孔 子 石 刻 像
明 代 板 式 彩 绘 孔 子 像
孔 子 画 像
孔
子 塑
像
孔 子 画 像
孔 子 像
孔 子 画 像
孔 子 简 笔 画 像
宋 人 马 远 画 孔 子 像
•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
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 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 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 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 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 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
2、第一个认识到“人”及“人性”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 为仁由己。(《颜渊》) •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雍也》)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
• 有教无类。(《卫灵公》) • 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3、始终坚持人的社会性
4、力图构建理想社会
•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
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 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 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 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 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 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 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中庸》)
三、仁的理论基础
1、同情民众、推行仁德
• 孔子过泰山侧。有夫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 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 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 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 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四、“仁”的精神境界
1、以人为本
•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孝
经》)
• 子曰:“天生百物,人为贵。”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2、人道主义
•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
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 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 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宪问》)
•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 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 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 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 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 算也?” (《子路》)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
曰:“知人。”(《论语-颜渊》)
•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
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 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 渊》 )
•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论语-子路》 )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 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 无信不立。”(《颜渊》)
•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
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 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 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 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也。”
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 行。(《卫灵公》)
•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 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 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 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 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 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 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国 子 监 孔 子 像
·
明 泥 金 孔 子 像
圣 孔 子 像
孔子基金会2006年发布的孔子像
孔 子 基 金 会 造 像
孔子基金会造像
马来西亚独立中学立像尊孔
拜孔颂论语
君知不有之子
子而亦朋,曰 乎不乐自不:
序
? 愠乎远亦学
,?方说而 曲
不人来乎时
亦不,?习
第一章 孔子的仁 一、仁的内涵
二、仁的范围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学而》)
•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
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卫灵公》)
•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
马。(《乡党》)
•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 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 之风,必偃。”
(颜渊)
•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 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 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 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梁惠王》)
孔孟老庄精讲
第一部分
孔子与《论语》
一、思想概说 二、文本解读
吴 道 子
孔 子 行
教 图
南宋石刻孔子像并赞(今在杭州)
传 世 孔 子 石 刻 像
明 代 板 式 彩 绘 孔 子 像
孔 子 画 像
孔
子 塑
像
孔 子 画 像
孔 子 像
孔 子 画 像
孔 子 简 笔 画 像
宋 人 马 远 画 孔 子 像
•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
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 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 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 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颜渊入,子曰:“回!知者若何?仁者若 何?”颜渊对曰:“知者自知,仁者自 爱。”子曰:“可谓明君子矣。” (《荀子-子道》)
2、第一个认识到“人”及“人性”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 为仁由己。(《颜渊》) •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雍也》) •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阳货》)
• 有教无类。(《卫灵公》) • 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3、始终坚持人的社会性
4、力图构建理想社会
• 哀公问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
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人道敏 政,地道敏树。夫政也者,蒲卢也。故为政在 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 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 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故君子不可以不修 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 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中庸》)
三、仁的理论基础
1、同情民众、推行仁德
• 孔子过泰山侧。有夫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 之哭也,一似重有忧者。”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 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 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 苛政猛于虎也!”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 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 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
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 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雍也》)
四、“仁”的精神境界
1、以人为本
•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孝
经》)
• 子曰:“天生百物,人为贵。” •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卫灵公》)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
2、人道主义
•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
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 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 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宪问》)
•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
“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 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 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 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 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 算也?” (《子路》)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
曰:“知人。”(《论语-颜渊》)
•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
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 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 渊》 )
•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
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论语-子路》 )
•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