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作文—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

合集下载

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作文600字

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作文600字

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作文600字1937年12月13日,血溅南京,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震惊世界的惨剧,一次人类文明的重大挑战。

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使数十万无辜百姓丧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我们国家走向复兴的重要历史节点。

为了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我国决定设立国家公祭日,用以铭记这段历史,警示后人,不忘国耻。

公祭日,顾名思义,就是全国范围内的公共纪念日,旨在缅怀历史悲剧,提醒人们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在这一天,国家举行各种仪式和活动,以表达对遇难者的追思和对和平的向往。

公祭日的设立,是对过去的教训的警钟,更是对现在奋斗的动力。

首先,国家公祭日是铭记历史的必要之举。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沉重的丰碑,也是全人类的痛。

无辜的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下丧生,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故乡的土地。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通过官方的纪念和悼念活动,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并倡导珍爱和平,拒绝战争和暴力。

其次,国家公祭日是警示后人的重要方式。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南京大屠杀教育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抵制侵略和战争。

国家公祭日作为一种纪念形式,通过展览、讲座、电影等形式将历史真相告诉更多的人,激发大家对和平和人权的珍视,提醒我们时刻警惕战争的危险,共同构筑持久和平的世界。

再次,国家公祭日是激励奋斗的力量源泉。

南京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民族精神并没有被毁灭,相反它蓬勃生长,成为我们追求伟大复兴的底气和动力。

革命先烈们的英勇牺牲与我们胸怀民族大义、追求真理的精神紧密相连。

公祭日的设立,让我们深刻领会到国家崛起的艰辛与努力,更加激发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斗志和勇气。

最后,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意味着我们要向所有历史悲剧说“不”。

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痛,更是全人类的悲剧。

通过纪念南京大屠杀,我们向所有历史上的战争和屠杀说“不”,让和平、友爱、公正和尊重人权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

时光荏苒,岁月更迭。

1213国家公祭日征文

1213国家公祭日征文

1213国家公祭日征文1213国家公祭日征文(精选7篇)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1213国家公祭日征文,希望大家喜欢!1213国家公祭日征文【篇1】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定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首次以国家名义悼念大屠杀死难者。

在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到来之际,81年前古城南京发生的那场惨绝人寰的惨案,仍是让人不忍卒读。

和平来之不易,国耻勿忘,历史必须铭记!南京大屠杀带来的伤痛从未被时间抹去,人们对国家公祭日这个纪念日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扶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

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就如欧洲一年一度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死难者一样,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的,也是全世界的。

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是多么重要。

国耻难忘,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强大、民族振兴,才是对侵略者最好的回击。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悲痛会随时间久远而湮没,但历史的启示不会。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铭记历史、唤醒记忆、开创未来的举措。

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如果说南京大屠杀是近代悲剧的极致,那么当历史翻开这一页,我们最终看到黑暗的离去和光明的到来。

筑梦中国,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使命。

我们当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为己任,把爱国奉献的热情转化为创造创新的不竭动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国家精神、民族精神、爱国精神的传承。

国家公祭日初中生征文作文5篇

国家公祭日初中生征文作文5篇

国家公祭日初中生征文作文5篇国家公祭日初中生征文作文篇112月13日,第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之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国之祭,南京的祭日,全国的祭日,中国民族的公祭日,举国悼念,人民公祭。

77年前的今天,日本军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屠杀了南京市民三十万,三十万这不仅是个数字,更是血淋淋的数字,数字背后是我们中华民族同胞,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侵略罪恶。

从《拉贝日记》等一些文件中依稀可以看到77年前的惨状,从幸存者口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屠杀的惨状,从纪念馆一幅幅图片我们可以看到日军的残忍,他们完全没有人性的屠杀势必遭到今天中日和平人士的谴责,但是现在日本执政者不承认这段历史,这是对历史不负责任的说法。

中国必须强大,只有强大才能不会被人欺负。

南京,有着太多的情感与眷恋,曾经的我,在这里读书生活。

南京记忆,难以抹去实在太多。

在国家公祭日来临之际,我们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去南京,与他们一同抗争,与大家一起亲临悼念。

所能想的,所能做的,便是在身边做一些有利于公祭之事,或亲临烈士陵园悼念,或参加宗教活动纪念,或写文抒怀。

12月初,恩师在秋风大和尚处得到了一份樱井宏的《受训笔记》,该史料内容包括了自1931年至1944年期间日本国内公开出版的战报剪报,其中有“七七事变”发生5年内“中国陆海军主要战力变化一览图”、“决战下的标准汉字表”等,同时还有手绘的20余幅地图详细记录了伪“满洲国”地区的基本情况,以及扬子江自上海、昆山至宜昌、重庆等沿线战略要地的气候、水文、商贸等信息。

我不是这份《受训笔记》的直接发现者和研究者,但我却是一名联络者。

恩师在完成对该份史料的研究后,全国各大报刊先后转载报道。

周五上午,苏州电视台的一名顾姓记者,通过其他途径要到了我的号码,并请我联系一下恩师和大和尚需要做一采访,了解情况后,我立即联系老师,告诉他采访之事,恩师说:你和大和尚联系,请他下午三点在华藏寺接受媒体采访。

国家公祭日600字左右作文

国家公祭日600字左右作文

国家公祭日600字左右作文国家公祭日600字左右作文5篇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家公祭日600字左右作文例文,希望你喜欢。

国家公祭日600字左右作文(篇1)一个无辜的声音在绝望中呼喊着,地上洒满了鲜红的热血,天空已没有之前那么碧蓝,花草也没有之前那么芳香。

空气中弥漫着炮弹激战过的硝烟味,浓烈的尸臭与血腥味,一个悲惨的世界浮现在眼前。

1937年12月13日,想必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今天吧!这天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日军攻击南京城。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进南京城,烧杀抢夺,无恶不作。

他们对手无寸铁的南京民众进行了长达6周惨不忍睹的大规模屠杀,还将南京民众以铅丝捆绑,先用机枪扫射,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

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心几乎走向崩溃的边缘,胸中热血沸腾,掀起阵阵心潮,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一言难尽。

我仿佛身在那个世界里,眼睁睁地看着南京青年被杀害,小孩被无情的日军用炸弹炸死,而我却无能为力。

南京大屠杀,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当时举起屠刀这些恶魔已经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如今我们可以告慰那些死难的同胞:中国人民从血与火中站起来了!东方的巨龙已经飞起来了,我们的民族正在实现复兴的理想,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但是这场血的"教训,会永远铭记心上,以史为鉴,照亮未来!南京大屠杀,斩不断中华儿女的爱国意志,杀不完炎黄子孙的爱国热情。

历史不倒退,悲剧不再现,看我神州崛起的飞天梦,下水的猛蛟龙,为中华的腾飞,为铭记历史的可悲,奋斗吧!每一个爱国的公民。

南京大屠杀,使我们胸中装有一颗爱国心,我愿为国奉献生命,脑里存有一份爱国情,我愿为国浴血奋战,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不忘国耻,攥紧拳头向祖国宣誓:保卫领土,捍卫祖国,我们责无旁贷!让燃烧的烛光化作和平的白鸽,让祈祷的眼眸化作岁月的警钟,让挥动的武器听得到人们心底的呼唤,让黑色的战争记忆看的到人心真诚的渴望,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让世界铸剑为犁,让和平的炊烟氤氲人间,让我们铭记历史,拒绝战争,铭记历史,呼唤和平!国家公祭日600字左右作文(篇2)看完《南京大屠杀》这部电影后,我的内心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5篇

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5篇

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5篇国家公祭日征文一今天是12月13日,从日历上看,这不过是一年中一个普通的日子而已,可是这一天,尤其是1937年的12月13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是一个让人的心会流血的日子。

1937年12月13日,是一个饱蘸鲜血的日子,那一天,可恶的日本人,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血腥的_。

一幕幕悲惨的情景不堪回首。

日军在南京城内烧、杀、抢、掠,无恶不做。

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残杀了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这些人中,有的被当作活靶子练习射击、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活生生的推进长江、有的成为细菌实验的牺牲品,甚至连未满月的孩童都不放过!整个八年抗战期间,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蹂躏祖国的土地,列强的士兵耀武扬威地走在中国的马路上,外_舰在黄浦江上任意来去……只有尝尽失去自由和被压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国耻”这四个字的含义。

多少年风雨沧桑,河山巨变,我们的祖国早已摆脱了屈辱和苦难。

黄皮肤的民族,终于在屈辱中站起来了,她挺直腰板,高抬头颅,终于扬眉吐气了。

冲天而起的蘑菇云,打破了苏美两国的核垄断;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向世界宣示中国再不是“东亚病夫”,建国__周年庆典,使世人再次认识了一个生机勃勃、一个繁荣富强的中国……站在国旗下,我们为祖国的腾飞而骄傲自豪,我们为祖国的繁荣而心潮澎湃,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同学们,我们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记住“耻辱”,记住祖国历史的创伤,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国家公祭日征文二回顾过去,历史的风吹开了中国沉痛的一页。

耻辱与愤怒、悲伤与痛苦,定格在不堪回首的岁月中。

尽管事过境迁,如今想起,一幕幕仍真真切切地在我眼帘中浮现:人们留下了鲜血、随处可见的尸体……爱与恨交织在这片土地上,华夏大地染上了一片鲜红色。

12.13国家公祭日悼念主题学生作文(5篇)

12.13国家公祭日悼念主题学生作文(5篇)

12.13国家公祭日悼念主题学生作文(5篇)12.13国家公祭日悼念主题学生作文篇1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

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

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

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

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来到一个大空地的地方,有一个母亲唤子的雕像,这个雕像就像是一个母亲正在呼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迟迟未现,这个情景真动人心弦。

过了大空地,便看见一小块地喷着十股小喷泉,这个便是“祭灵泉”。

过了“祭灵泉”,就来到了“万人坑”遗址,这个“万人坑”遗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杀害南京同胞的铁证,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种文字镌刻着“遇难者300000”。

中文和英文,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这里,更容易理解。

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来的建筑。

对具有正义感的日本人来说,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耻辱柱。

我没有哭的欲望,因为我没有看到血腥。

这里是战场,这里又不是战场;来这的人很多都很虔诚,大家心无杂念地在悲凉的歌声红拜祭着漂浮在头顶上的冤魂,一切都那么清晰。

这里面的人的遗骨,有的残缺不齐,有的已经被子弹射得乱七八糟,有的还很完整,有的遗骨已经消失无踪了。

同时望着飘着小雨的天空,苍天仿佛也在为死去的同胞落泪。

馆内很大,但却没什么建筑,大片的空坪占据它的中心。

坪中散落着鹅卵石,散落着沙粒。

在这看不到生机勃勃的空坪中,偶尔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颤的音乐中亭亭玉立。

小草啊,你是真的不了解你脚下的土地吗?“滴……嗒……滴……嗒……”,不知是什么声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一点声响,像水滴的声音。

随着这声音的发源的方向,我渐渐地看见了三个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进去。

里面比较黑暗,墙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总是一闪一闪的,还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才明白——墙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杀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消失—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这样就代表这个人从人时间结束了宝贵的生命。

国家公祭日征文5篇2021

国家公祭日征文5篇2021

国家公祭日征文5篇2021众所周知,每年的12.13是我国的国家公祭日,我们不是宣扬报仇心情,而是提倡大家以史为鉴,面向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幻想而努力奋斗。

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国家公祭日征文,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国家公祭日征文1死,大多在中华〔文化〕中是个禁忌。

许多时候,人们只是隐晦的提及几句“走了”……那天的风儿也在街道的树下侍弄着没有温度的白花。

一切都在向逝者道别。

在地球的另一端,有这么个说法“假如在活人的世界中没人记得已逝的你,那么你的灵魂就会消失”由此,活着的人还有一个任务,就是对逝者的怀念与牵挂。

就是祭奠,祈祷他们的灵魂能顺利到达彼岸。

周遭的人死去,就好比一张塑料膜上开了个洞。

死亡不仅带来了恐惧,还带来了对本来社会平衡秩序的冲击。

祭奠也好,仪式也罢。

是幸存者们聚集到一起的,重新〔编织〕社会的大〔作文〕网,填补逝者空白的一个过程。

我们用一种仿佛逝者还活着的心态,去抚平死亡的恐惧。

或许在我们回来往日安静的生活时,在祈祷的同时,把记忆的责任放下。

仿佛祭奠本身就已经尽责了。

毫无疑问,记忆是有伦理的,特殊是死者的记忆,不曾遗忘。

在公祭日,公祭是一种形式,记忆是一种责任,我们不能把责任丢给形式。

从而心满意足的踏上将来。

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是孤独的存在,但没有一个人能孤独的活下去。

逝者不是一个与我们无关的存在,他们也曾经紧系社会的将来,只不过如今把将来放心的托付给了我们幸存下来的人们。

国家公祭日征文212月13日,这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是一个中国人民无法忘记的日子,这个日子,这个时间,我们中国人必需记住。

这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公祭日,这还是我们国家对于历史的沉重记忆。

2021年12月13日,首次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南京举行。

公祭仪式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广大市民也通过各种方式抒发情感、寄予哀思。

而在社交媒体上,微博成为网友牢记历史、表达哀思新的重要〔渠道〕。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其所在地便是曾经“万人坑”丛葬地遗址。

纪念国家公祭日 勿忘国耻作文

纪念国家公祭日 勿忘国耻作文

纪念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作文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以下是有关国家公祭日纪念历史的作文,欢迎参阅!纪念国家公祭日勿忘国耻作文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旧的耻辱还没有洗刷,新的耻辱又在叠加,1935年,日本侵略者把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了。

”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国家公祭日。

在这一天,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

这是我国首个为纪念曾经发生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制度性国家公祭日,也是一个声声不息的警钟,告诉国人牢记历史,从血和泪中吸取振兴中华的力量。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民族的屈辱与血泪,从鸦片战争开始,一艘艘坚船利炮撕裂着中华民族苦难的身躯,一份份瓜分国土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华民族套上了沉重的枷锁,而南京大屠杀则把帝国列强加诸中华民族的灾难放大到了极点,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整整持续了6周,日军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30多万中国人冤魂至今尚在南京这块浸血的土地上,控诉着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

这是铭心刻骨的伤痛,也是对中华民族的警省。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国家公祭日警省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积贫积弱就只能任人宰割,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才能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有中华儿女,都要把爱国主义激情转化为建设祖国的强大动力,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不懈努力。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但是和平不会从天而降,危险仍就隐藏在周围。

直到现在,日本军国主义仍阴魂不散,疆独、藏独、等仍蠢蠢欲动,企图在国际反华势力的帮助下颠覆国家,把中国推向战乱不止的深渊。

中国的周边环境仍不太平,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构筑好保卫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作文
——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
今年12月13日,是中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年初以专门决定形式设立的,从而为国家公祭日提供了国家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此次设立国家公祭日,来自民间的长期呼吁、政协的连续提案、中日关系的曲折反复以及国家重建历史与政治认同的明确意向。

今年的12月13日作为国家首个公祭日,其系列祭奠活动更是凸显出国家重建历史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政治意识与政治意志。

此次关于公祭的国家实践,将南京大屠杀祭奠活动从民间与地方政府层次提升至国家层次,对于塑造国家意识与国家认同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公祭日是二战后各国反思和转化战争遗产的普遍国家实践,已构成国际惯例。

公祭形式上,各国政要及民众开展大规模的集体敬献花圈、公开演讲等活动,在共同仪式中强化“想象共同体”(民族)的命运意象和实在性。

我国关于二战的历史纪念活动,以南京大屠杀为例,长期处于民间和地方层次,比如南京市的纪念活动从1994年开始坚持了二十年,但由于缺乏国家公祭的法律安排,在规模与影响力上颇有不足。

与之对照的是,作为侵略国与战败国的日本,每年在国内以原子弹事件展开战争祭奠。

现代的国家认同已发展出两个基本层次:一是民族文化层面,以历史命运共同体和民族主义精神为内核;二是政治法律层面,以宪法与公民权利为内核。

各国基于民族国家利益与历史理性,均交叠运用这两种层次不断强化国家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团结。

如此,则今年12月的首个宪法日和国家公祭日,当可共同作为国家认同建构现代化的新思维与新进路。

关于国家公祭日的具体活动形式,各国具有大致相近的实践与安排,比如国家领导人敬献花圈并发表演讲,群众自发集会开展纪念活动。

南京市将继续以往的“集体默哀一分钟”的安排,但国家层面的祭奠活动显然会因为公祭日的国家化而升格,形成公祭日新的祭奠传统。

同时,基于互联网时代的沟通交往特征,网络公祭亦成为国家公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同主题的国家公祭只是国家的一种特别倡议行为,对历史的纪念与承受仍应寄托于民间层次和日常实践。

近年来围绕抗战史的民间纪念活动有所进展,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国家战争公祭的素材、土壤和民意基础,较为突出的是四川“建川博物馆”中的抗战史主题馆。

实际上,以抗战为主题的国家纪念活动历来受到中日关系变迁的影响。

在此次公祭日之前,国家与民间对抗战史与抗战影视生产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一直颇为强劲。

中日关系在友好主题与历史反思主题之间存在较大张力,近年来更是因为钓鱼岛事件和日本政治右翼化引发两国关系紧张,从而在背景与动力上助推了国内抗战叙事的强化
以及公祭活动的国家化。

日本的战争公祭,除了原子弹主题外,靖国神社参拜亦是年度化重镇。

此次国家公祭,当可视为对日本历史态度及战争公祭行为的回击。

不过,此次公祭的意义除了既有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历史认同之外,还应该有超出事件本身的宏阔意义。

战争公祭在国际关系意义上表现为一种民族主义对抗,这作为外交斗争和政治博弈的对等手段是必要的,而在内政意义上亦可起到强化爱国主义的政治认同效果。

这些正面精神有其效度,亦有其限度,不可漠视,亦不可失当。

在中国和平崛起与依宪治国的当代,国际层面仍奉行和平与发展主题,内政层面则应坚持依法治国和有序民主的基调,赋予整体国家精神以一种必要的结构均衡感、宽和威严气质和现代价值取向。

同时,着眼东亚和平建构大局,中日和解仍然是两国乃至于东亚和世界和平发展的规范愿景,是中国承担负责任大国角色和真正崛起的地缘政治基础。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历史负责的最好方式就是对当下国家与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负责。

国家公祭被编织进历史与现实、外交与内政、民族与个体、国家与社会、区域与世界的复杂关系和张力之中,其意义纷繁,价值流变,激情与悲情互生。

然个中不变者,乃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苦难奋斗精神,亦有矢志和平与追求历史正义的正当意志,更有内修文德法度、外协近邻万邦的复兴之志。

如此,则亡灵可慰,外敌可遏,和平可期,大国气象可成。

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作文——国家公祭日的意义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中国公众舆论和民间人士呼吁已久的纪念日,它的设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泛、深远的影响。

第一,确定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对南京大屠杀中大量死难同胞的告慰和尊重。

让他们知道,那些杀戮、逞凶的日本法西斯军队已经遭到了可耻的失败,那些发动战争元凶的甲级战犯已经遭到了应有惩治,后来的人们知道并同情他们的无辜和苦难。

这种告慰和尊重是人类良知的重要体现。

南京大屠杀是全世界公认的历史事实,是日本帝国主义当年强加给中国人民、南京地区人民野蛮的杀戮,深重苦难。

在四十多天的时间内,三十多万同胞死于非命,这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惨剧,也是人类历史上的悲惨一幕。

不忘记这段苦难的历史,我们才知道今天和平的宝贵。

只有使我们的国家强大、民族强大,才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够制止不义的侵略战争,更好地承担起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

第二,这是对否定南京大屠杀右翼复辟势力的庄严警告和法律压制。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以后,国际上,总有那么一股为纳粹主义、为军国主义侵略战争翻案的极右翼势力。

他们打着各种各样的旗号,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存在,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与世界和平、人类良知、历史进步悖逆而行。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再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向世界郑重宣告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罪行不可否认,表明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没有忘记人类历史上那最丑恶的血腥屠杀一幕。

同时,
这也是对日本右翼复辟势力的庄严警告和法律压制。

任何企图复辟军国主义的势力,任何企图推翻战后国际新秩序的政策,都不可能得逞。

中华民族已不再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现在我们不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且已经更加强大。

否定南京大屠杀的邪恶势力只能作为历史前进中的小丑而存在,他们悖逆于历史的事实,悖逆于历史的规律,永远不可能得到上苍的褒奖而真正做大做强。

第三,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会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发挥长期的教育作用。

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公祭已有多年,江苏省和南京市地方政府,以及普通民众都在那个悲惨的日子对死难者进行祭奠。

但毫无疑问,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法定纪念日,以国家层次进行的祭奠规格更高,影响更广。

在这种纪念活动中,不仅将由政府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而且会有大量的中国民众、国际友人参加纪念。

这种国家级高层次的循环纪念活动,将有助于向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传播历史事实的真相;有助于对中国和世界人
民发挥良好的教育作用;有助于对中国和世界各国的青少年产生长远的历史教育、善恶教育、是非教育、价值观念教育作用。

发挥积极正义的影响,传递正能量,培育未来一代正确的历史观、正确的价值观,才有助于青年一代肩负起历史的重托,制止残暴与无道,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

第四,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

这是对善良人性的一种呼唤,对无辜遭受杀戮人们的一种悲悯,
对邪恶势力的一种鞭挞,对人类良知的一种彰显。

波兰对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美国对珍珠港事件、俄罗斯对卫国战争死难者、日本对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

公祭当天,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都到场献花圈,并公开发表讲话。

因此,中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符合国际惯例,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表明中国对历史的认识和做法已经进入了国际主流体系。

第五,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草案的公布,已经得到了国内社会和国际媒体的积极评价,表明我们这种祭奠先人的实践活动是正确的,有必要就此进一步加以推广。

将来,我们要修建中华民族反法西斯战争忠烈祠,对在这场伟大战争中百折不挠的英雄人物,对为国家和民族大义、为人类正义而献身的人们进行永久祭奠。

这种祭奠,不像有些国家是为了本国狭隘私利侵略其他国家而战死的官兵那样没有是非善恶的正义性,而是充分彰显了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牺牲自我的公益和高尚。

我们既要同情和悲悯弱者的无辜牺牲,也要赞美强者的善良与主动献身。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立的影响,必将超越国家远播世界各地。

人们在牢记人类成长中经历的苦难与付出的沉重代价的同时,更应加倍珍惜无数生命的付出和苦难换来的和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